登陆注册
2373200000005

第5章 从秦国到秦朝(4)

要离春秋时期吴国人,因其折辱壮士丘迮,被推为天下勇士。自吴王僚死后,阖闾立国,公子庆忌逃往艾城,招纳死士,接连邻国,欲待时乘隙,伐吴报仇。公子庆忌骨腾肉飞,走逾奔马,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矫捷如神,万夫莫敌。因此阖闾日夜忧虑。时伍子胥又荐赢弱体细的勇士要离刺杀庆忌。要离献计残身灭家,取得庆忌信任,终于成功刺杀了庆忌。(典故“壮士断臂”即来源于此)专诸和要离成就了一代霸主吴王阖闾(春秋五霸之一)。

聂政战国时期魏国人,原居轵地深井,因得罪乡里,带母及其姐窨避居齐国都城临淄,乃吴起好友。后吴起因私利将其荐给豪富严遂,聂政到达韩国都城平阳后,成功的刺杀了忘恩负义的韩相国侠累。

而最有传奇性和妇孺皆知的当属荆轲刺秦。说到刺秦,大家一定不陌生。中学时语文课本里有选自《史记》的“荆轲刺秦王”精彩故事,其中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些年,陈凯歌导演过影片《荆轲刺秦王》;后来又有张艺谋导演的空前大片《英雄》,都与刺秦有关。刺秦甚至成了一时间众多文艺作品关注的热点。弘扬英雄主义、展现叱咤历史是对的,提倡和平、反对战争也是好的;但是,一味正面宣传霸王思想、君主专政,却有些保守乃至腐朽了。

秦王嬴政在李斯之后,还重用了另一位著名法家人物——魏国的尉缭子。尉缭子同样采取连横术以打击合纵术,他用计拆散了燕国和赵国的联盟,而秦国则趁机攻占了燕国的几座城池。燕国太子丹原来留在秦国作政治人质。他见嬴政有兼并列国野心,如今又夺取了祖国的土地,而且平日嬴政待他也很不好,便设法逃回了燕国。他回国后,便开始寻找刺杀秦王的人。后来,他终于物色到了一个很有本领的勇士——祖籍齐国,后迁于卫,游说于赵、燕的荆轲。太子丹把他奉为上宾,把自己的车马给他坐,让他一起享用自己的饭食、衣服。荆轲很清楚,太子丹这是为将来有朝一日能用得上自己,但他毕竟并未主动命令自己做什么。“士为知己者死”,荆轲非常感动,也非常希望能为太子丹去赴汤蹈火。

公元前230年,秦国首先灭了韩国。两年后,秦国大将王翦攻占了赵国都城邯郸,向燕国进军。燕国兵少将弱,危在旦夕,人心惶惶。太子丹非常着急,就跑去荆轲处,与他商量如何刺杀秦王,以彻底解决本国危机。荆轲知道是自己报答的时机到了,于是说:“要刺杀嬴政,就必须先接近他的身边。要接近他,就必须先让他相信我们是去向他求和的。听说嬴政早就想得到燕国督亢的土地(今河北涿州一带),还有流亡在燕国的秦国将军樊于期,因为他正在悬赏抓他。我要是能拿着督亢的地图和樊将军的头颅去进献,嬴政一定非常高兴,会接见我并对我没有防备,这样我就有机会下手了。”

太子丹却犹豫、难过地说:“把督亢的地图带去,那毫无问题。可是,樊将军是因受嬴政的迫害而来投奔我的,我怎能忍心要他的命呢?”荆轲知道太子丹不忍杀樊于期,就私下去找他,并对他说:“我是自己来找你的,不是太子丹的意思。我现在决定去行刺嬴政,但就是怕见不到他的面。现秦王正在悬赏捉拿你,我若能带着你的头颅去送给他,他就一定会接见我。”樊于期听说是为刺杀不共戴天的仇敌嬴政,二话没说,马上拔出腰间的长剑,刎颈自杀。

樊于期既然死了,太子丹也没有办法,为他痛哭了一阵。于是荆轲准备出发去秦都了。临行前,太子丹交给他一把锋利的匕首。这是一把用剧毒药煮炼过的凶器,人只要被它刺出一滴血,就会立刻气绝身亡。太子丹又派了个年仅13岁的勇士秦舞阳做荆轲助手,一同赴秦。这秦舞阳虽说年幼,平时却也是杀人放火,胆大妄为,毫不怕死。

荆轲知道此去一定凶多吉少,不管刺秦能否成功,自己都将有去无回。而他也抱定了必死的信念,在易水(今河北北部)畔把酒临风,与朋友高渐离话别。高渐离击筑(一种古乐器),荆轲则高吟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吟罢登车而去,再不回头。唐朝诗人骆宾王曾作诗感叹:“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鲁迅先生也曾说过,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然也!

于是荆轲一行不日就到了秦都咸阳,时为公元前227年。秦王一听燕国派使者送来了督亢的地图与樊于期的头颅,自然十分高兴,就传令在咸阳宫接见荆轲。到了秦国朝堂上,荆轲从秦舞阳手里接过地图,又捧着装了樊于期头颅的木匣上去,献给嬴政。嬴政打开匣子,里面果然是樊于期的头颅,还面目峥嵘,仿如生人,似乎在愤怒地瞪着他,把他吓了一跳。这时出了个小茬子,那就是秦舞阳的跟随,对荆轲刺秦一举而言反倒成了累赘,成了画蛇添足。平时杀人不眨眼的亡命之徒秦舞阳,走进大殿,眼见兵甲威武、虎视眈眈、如临大敌、杀气腾腾的场面,这阵势哪里见过?便不免有些惶恐,面呈慌张,手脚微抖。于是嬴政有些怀疑。尽管荆轲从容自若,不断解释,暂时搪塞了过去;但是精细、机敏的嬴政心里已存一丝警惕,这就为荆轲他们下一步的行动制造了麻烦。

接着,嬴政又让荆轲把地图呈送上去,让他一览全貌。荆轲此时还是很镇定。他把这一长卷的地图慢慢打开,并仔细观察秦王表情变化。到地图全都打开时,荆轲事先卷在地图里的那把匕首(按秦王规定,外人不得携带兵器上殿)就露了出来。这就是著名的“图穷匕首现”典故。

秦王一见,顿时惊呼,满脸苍白,威风尽扫。荆轲连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嬴政一只袖子,右手里的匕首即向他胸口刺去。嬴政使劲挣脱那只袖子,便往殿外跑去。荆轲拿着匕首,在后面紧紧追赶。嬴政一见跑不掉,就只好绕着朝堂上的大铜柱子转,而荆轲也跟着他边追边转,两个人就在柱子周围转起圈来。嬴政急切间只顾逃跑,不好拔下自己腰间的长宝剑,而荆轲手头的匕首也一时刺不到他身上。秦舞阳此刻已吓得差不多晕了,不知该怎么办,傻子一样呆呆地站在原地。

这样子拖下去,对荆轲是很不利的。毕竟敌众我寡啊!说时迟那时快。这时有个伺候秦王的医官夏无且,急中生智,把手里的药袋向荆轲扔了过去,荆轲只得做了一个避开的闪身。就是利用这宝贵的空隙,秦王腾出了手脚,一个转身,猛地拔出宝剑,凑前一步,对准荆轲左腿就是一剑,当即将其砍倒。荆轲一阵剧疼,马上委顿于地,随即将匕首向秦王掷去,却未能命中。秦王的武功是要远胜荆轲的。荆轲虽被砍翻在地,眼见行刺不成,但仍很英武,视死如归,对着嬴政大骂不止,倚柱狂笑,手指直戳,以示轻蔑。而旁边刚才被突如其来的场景吓得也有些发懵的众侍从武士,此时便如幡然醒来,一拥而上,数刀并击,杀死了荆轲。那位呆立在台阶下的“秦舞阳”,自然同样很快死在了武士们的乱刀之下。

直到这时,秦王仍呆立良久,心慌不宁,犹存后怕。待得平静下来后,他的心中又猛生起对燕国和太子丹的暴怒。他立即命令王翦加紧攻打燕国。燕国哪里抵挡得了强大秦军如秋风扫落叶般的围攻,不久便溃败下来。秦军还不肯罢休,非要抓住太子丹不可。燕王喜被逼无奈,只好杀了太子丹,向秦国求和。

刺秦本来是想铲除嬴政,以求得本国安宁,却未料倒是加速了自身灭亡。荆轲的故事,只是秦始皇统一六国战争中的一支小插曲而已。光想依靠一把小小的匕首,是无法阻挡、改变历史发展潮流的。但是,他这种大义凛然、敢于反抗的精神,却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九节)若大旱之望云霓

秦统一六国的战争,既是战国末期最后一场诸侯兼并战争,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场封建统一战争。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只用了短短10年的时间,相继灭掉了北方的燕(公元前226年)、赵(公元前228年),中原的韩(公元前230年)、魏(公元前225年),东方的齐(公元前221年)和南方的楚(公元前223年)这6个国家,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500余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

当时,各国之间长期战争,实力消耗,国力削弱。六国面对强秦威胁,虽屡次合纵抗秦,但在秦国连衡策略下先后瓦解而告失败。他们时而“合众弱以抗一强”,时而“恃一强以攻众弱”,无法形成稳固统一的抗秦力量,给秦国各个击破以可乘之机。当时有识之士已看出趋势,如子顺就曾说:今崤山以东六国衰弱不振,韩赵魏三国向秦国割地求安,二周已被秦灭亡,燕齐楚等大国也向秦国屈服,照此看来,不出20年,天下必是秦国的了。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正式亲政,开始周全布署统一六国之战,“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在李斯、尉缭子等协助下,他制定了统一天下的战略方针。此方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乘六国混战之机,“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嬴政吸纳尉缭子破六国合纵之策,“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从其内部分化瓦解敌国。二,继续采取秦国历代远交近攻之法,确定先近后远、先弱后强的具体战争步骤。李斯建议先攻韩赵,“赵举则韩亡,韩亡则荆魏不能独立,荆魏不能独立则是一举而坏韩、蠹魏、拔荆,东以弱齐燕”。此计划可概括为三步:稳住楚魏,笼络燕齐,消灭韩赵,从而各个击破,统一天下。在此军事方针的指引下,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开始了。

公元前236年,趁赵攻燕,国内空虚之机,秦军兵分两路大举攻赵,正式拉开统一战争的序幕。经数年连续攻赵,赵国实力被极大削弱,但一时尚无力灭亡。

秦于是转攻韩,公元前231年拿下南阳。次年内史滕率军北上,攻占韩都城阳翟(今河南禹州),俘韩王安,韩灭亡,秦在韩地设颍川郡。

公元前229年,秦军再次攻赵,名将王翦由上党(今山西长治)率军出井陉(今河北境内),端和由河内攻赵都邯郸。赵方大将李牧迎战,双方各有输赢,相持达一年,陷入僵局。后赵王中秦之反间计,撤下李牧。临阵易将,赵军士气受挫,失去相持能力。公元前228年,王翦向赵发起总攻,很快攻占邯郸,俘赵王迁,赵灭亡,残部败逃窜。

攻赵同时,秦国又兵临燕境。燕无力抵抗,太子丹企图刺杀嬴政以挽回败局,却很快事情暴露(详见上节)。嬴政故派王翦率兵攻燕,秦军在易水(今河北境内)大败燕军。公元前226年王翦攻陷燕都蓟(今北京),燕王喜与太子丹率残部逃往辽东(今辽宁辽阳),苟延残喘,燕名存实亡。

灭韩赵、重创燕以后,北方大部分地盘为秦拥有,仅地处中原的魏孤立无援。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出关中,率军东攻魏,迅速包围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秦军引黄河水灌城,攻陷大梁,魏王假投降,魏灭亡。

早在攻取燕都时,嬴政已把下一个进攻目标转向楚。公元前226年,他问诸将攻楚需多少兵力。老将王翦认为楚地广兵强,须60万大军。李信则说,只用20万。嬴政觉得王翦年老怯战,并未听取其意见,派李信和蒙恬率军20万攻楚。公元前225年秦军南下,楚将项燕率军抵抗。最初秦军顺利,在平舆(今河南汝南)和寝(今河南沈丘)大败楚军,进兵到城父(今河南宝丰)。项燕英勇反击,在城父重挫秦军,李信狼狈败逃回国。公元前224年,嬴政亲自向王翦赔礼,令他率60万大军再次伐楚。双方在陈(今河南淮阳)相遇。开始王翦按兵不动,以逸待劳。楚军频频挑战,秦军不与交锋,项燕无奈率兵东归。王翦趁机挥师追击,在蕲(今安徽宿州)大败楚军,杀项燕。次年秦军乘胜发兵,俘楚王负刍,攻占楚都郢(今湖北荆州),楚灭亡,设郢郡。

此时,只剩下东方的齐和燕赵残余势力。公元前222年,王贲率军歼灭辽东燕军,俘燕王喜,班师途中又在代北(今山西代县)俘赵余部代王嘉,继而由燕乘虚直逼齐。齐王建于西线慌忙集结军队,准备抵抗。公元前221年,秦避开齐军西线主力,从北面直插其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齐王建在秦大兵压境的形势下不战而降,齐灭亡。

秦统一六国之所以取胜,完全在于其战略战术运用得当。嬴政在位期间,国力强盛,有足够人力物力供应军备,战略上处于进攻地位,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在战术上,秦采取“由近及远,先弱后强”方针,先灭毗邻弱国韩赵,其次攻占燕魏,解除北方后顾之忧,最后消灭两翼强敌齐楚。在具体战役中,秦运用正确策略,如在攻打韩赵时,根据具体情况而灵活变化,赵有机可乘则先攻赵,韩可攻则灭韩。对齐则采取避实就虚,出奇制胜。灭楚是在检讨首攻失策后,考虑其实力较强,集中优势兵力再次进击。而与秦相反,六国原本势力不如,且在战略上不能联合,各自领兵,岂能阻挡强秦进攻?难免战争中消极防御,被动挨打,最终一个个遭到灭亡。

秦的统一也是大势所趋。著名海外学者黄仁宇在其《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认为,在当时(战国末年)全面竞争的社会背景下,小国根本无法生存,只有实现大一统。嬴政灭六国期间,公元前243年“蝗蔽天下”,公元前235年“天下大旱”,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8年均是“大饥”。所以嬴政又称自己的功劳为“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史记·秦始皇本纪》),也就是全国对内不设防,食粮全部流通,这样才能“振救黔首(老百姓)周定四极”。《孟子》也说,“若大旱之望云霓焉”,天下一统实为众望所归。

同类推荐
  • 男儿行

    男儿行

    这是一本以元末农民起义为背景,讲述群原本庸庸碌碌的汉子奋起反抗,在废墟之上重新建立华夏民族的故事。这个故事并非为了追究指摘哪个民族过去的是非,而是为了记录当年华夏百姓为了不受奴役而进行的抗争。
  • 李想的北宋

    李想的北宋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亲情,友情,爱情,事业,种种李想曾经奢望而不得的东西一一被他揽进怀中。这是最糟糕的时代,在不知何时会降临的灾难面前,李想拥有的所有一切都可能是镜花水月,转瞬即逝。在李想相信了这次穿越于他而言是一次美丽的旅途之后,他却蓦然惊觉,辉煌的时代,已到了穷途末路。距离灭亡,还有十年。李想,你该怎么做?
  • 历史百科知识博览

    历史百科知识博览

    一本丰富的百科字典,一座有创造力的知识乐园,一部健康成长的智慧圣经。精美的图片,有趣的文字,活泼的版式,将科学性和趣味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一同领略和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阅读文库·我的第一本百科书:历史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 三国的奥秘

    三国的奥秘

    曾仕强告诉你《三国演义》中做人做事的20大奥秘。·在乱世中安身立命的奥秘·刘备白手起家最终成功的奥秘·曹操乘势而起发展壮大的奥秘·选对老板跟对人的奥秘·动荡中纵横捭阖立于不败的奥秘·刘备突破发展瓶颈的奥秘·寻求合作共赢局面的奥秘·长远竞争中树立自我品牌的奥秘·孔明经营蜀汉集团由弱转强的奥秘·曹操得势却依然失败的奥秘·处理好竞争合作关系的奥秘·抓住机会做大局面的奥秘·曹操得天时却最终失去机会的奥秘·与领导有效相处的奥秘·关羽名重天下却以失败收场的奥秘·忍辱成就大事的奥秘·强势下属与弱势老板相处的奥秘·孔明保持晚节的奥秘·博弈中选择因势利导策略的奥秘·交代好后事,使局面延续的奥秘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成语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成语故事

    文化的传承和积淀极为深厚。汉语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一脉相承地记载下了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风起云涌,而成语则是汉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精练、准确……
热门推荐
  •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袁益民先生在教育评估体制创新方面所做的这一研究是一项有益的尝试。《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从我国教育评估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出发,以比较开阔的视野,分析描述了教育评估体制的一种新的愿景。论述中既有一般性的介绍,也有深入的分析;既有心得体会,也有理论反思;既有现实感言,也有真知灼见;既有问题的探讨,也有具体的建议,相信该项研究将能引发更多对于教育评估方面的思考。
  • 妖孽王爷毒上我

    妖孽王爷毒上我

    她是先帝册封的郡主,还嫁给了身份最尊贵的王爷,却阴差阳错的死于非命……她睁开眼看到的是他妖孽的容颜,听到的是他最冰冷的话语……邻国公主的挑衅,太后姑妈的威逼,还有美男皇上的暧昧,又是谁欠下的冤孽……妖孽夫君为救她中毒!他毒发,她做戏,伤了身,掉了心……被占便宜还卖乖,被逼与他同床共枕,还得对他那妖孽的脸免疫……身边美男云集,各色花儿争奇斗艳。某王爷满脸愤然,毒气发作,勾唇嫣笑间妖孽气质表露无疑,“娘子,还不速速与为夫回府研究解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改变命运的100个人生哲理

    改变命运的100个人生哲理

    汲取生活智慧,掌握成功之道,改变人生命运。本书选取100个对人生具有重大意义的哲理故事,对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精练的文字及简约大方的版式使读者能在轻松的阅读中学习和领悟哲理,从而拓宽人生境界,获得精神升华。有时甚至可以带领人们摆脱困境,解决通往成功道路上的难题。 
  • 一品佞臣无耻妃

    一品佞臣无耻妃

    一、护佑爹爹地位不容他人动摇,【非NP,拉帮结派,打压跟爹爹作对的所有官二代。二、和太子称兄道弟,扶持他顺利登基,袭承爹爹的官位,成为新一代佞臣。可是人生总有意外,当遇到那个与自己不同信仰的人,她的人生目标就发生了改变,不仅要当个佞臣,恶名昭彰。她是影视界一代天后,还要踏上奸妃的不归路…然而从佞臣到奸妃,这条路她走了很多很多年。与男人斗,你死我活,与女人斗,其乐无穷。演技出神入化。女主这个人:可弯可直能屈能伸,装得了正太,演得了御姐,晒得了下限,获奖无数,丢得起节操,玩得了小清新,咽得下重口味,揍过小太子,亲过冷皇叔,前敢近佞远贤,后敢放火翻天,能娶佳人嫁美男,纨绔子弟,敢毒舌吐槽耍腹黑,当过佞臣闹朝堂,扮过奸妃镇后宫。总之,她要把朝堂搅乱,把战场搅乱,把后宫搅乱,还有把男人们和女人们的心都搅乱。当她穿越成她,面对劣迹斑斑的过去,只能照单全收,施展极致演技华丽蜕变,翻手为臣,覆手为妃。谁承想…那些拿“他”当兄弟的王侯公子哥们想要扑到自己做断袖;那些曾经视“他”如毒蝎的名门闺秀们争先恐后地来表白;“他”很伤脑筋,到底是做纯爷们?还是选择当个小娘子?男主那个人女强PK男强,女扮男装,佞臣恶斗奸王,不坏不绝配,不爱不相杀。某男此生最大的心愿:扑倒某人,扒开“他”的外衣,还原女人本色;某女此生最大的骄傲:在某男行动之前,先下手为强,把他压在身下,然后…身为佞臣之后,“他”一生为之奋斗的两个目标是:她致力于将他收为裙下之臣,男主已定】她是坏事做尽的佞臣嫡子,他致力于将她变成他孩子的娘。如果说某男是S,那女扮男装的某女就是M,他们互相扑倒就是SM的过程。不过,到底谁是S谁是M,这还真难说!简单的讲就是:恶贯满盈的徐家“公子”被官二代的同窗揍了一顿死了。影视天后附体重生,自此顶着LOLI脸,决定让自己阴郁暴力好色无耻之名进行到底…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种羊

    种羊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驭乱世

    驭乱世

    几个爱做梦的年轻男女,穿越时空来到一个历史架空的年代。他们爱玩,狂傲不羁,不屑一切。他们有的成了国王,有的成了武林高手。他们有着自己的交友手段,用心交流或者恐吓,手段多样!他们把现代社会的餐饮也带了过去,开着一间类似KFC的快餐店,风靡整个大陆。
  • 赚钱要学温州人

    赚钱要学温州人

    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
  • 礼仪金说7:外事礼仪

    礼仪金说7:外事礼仪

    孔子有道:“礼者,敬人。”所谓外事礼仪,即人们在其涉外交往中用以维护自尊,并用以尊重其交往对象的一系列的行为规范。依照中国古代典籍《素书》的说法:“礼者,人之所履。不安于理,便多乖违之象,故以安礼结之。治身、治家、治智,舍此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