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3200000024

第24章 西汉政治管理的出色(1)

(第一节)剪除异姓王,肥水不流外人田

汉高祖刘邦一即位,便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和统治天下。在政治制度上,他基本上沿袭和借鉴了秦始皇的那一套,包括中央的“三公九卿”和地方的“郡国并行”。前者是指朝廷仍按秦朝官职制,但名称和具体分工略有不同,如丞相只设一个(秦朝有左、右两位),后来还设丞相府,先是萧何为相、后是曹参继任,即我们平时常说的“萧规曹随”,“九卿”中原来的奉常改为太常,其他都大体不变;后者是指既保留了秦朝的郡县制,又增加了封国制,中央直接统辖15郡、各诸侯国分辖42郡(共57郡),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楚汉战争时期,高祖刘邦为取得军事实力雄厚的诸将领们的支持,经常用“共天下之利”以拉拢属下对他的忠心。分封异姓王,成为他激励将帅的重要举措。他们有的虽不是旧六国贵族,但也想割据一块土地,不听朝廷指挥。刘邦称帝初期,异姓王共有7位:楚王韩信、赵王张敖、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韩王信,其中又以韩信、彭越、英布三人的功劳最大、兵力最强。然而,当初分封异姓王实属无奈之举,他们各居一地,实力雄厚,毕竟山高皇帝远,又没有血缘之亲,时间长了难免要生事。而且这些异姓王也确实不安分。就在刘邦称帝当年,燕王臧荼就举兵造反,刘邦御驾亲征,活捉臧荼,改立卢绾为燕王。可以说异姓王始终是刘邦心头的一块石头,他们好像安放在汉朝疆域上的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发,这就很不利于汉朝的中央集权和长久统治。

而在这些异姓王中,楚王韩信无疑是高祖刘邦的心腹大患。楚汉战争结束后,韩信30万大军虽被刘邦收回,但韩信的军事才能仍令他极为不安。不久又发生了钟离眛事件,使得刘邦对韩信毅然采取了行动。钟曾是项羽手下的一员猛将,曾数次大败刘邦的军队,还射伤过刘邦,刘邦对他恨之入骨,一心要将其查办。可是楚汉之争后,钟离眛就失踪了,没有丝毫音讯。后经调查,发现他就在韩信那里,韩信十分欣赏他的军事才能,由此加以庇护。有人便借机告发韩信想谋反。刘邦得知,气愤不已,心想:你韩信竟然如此不知天高地厚,私自藏匿我的通缉犯人。一时刘邦就要率军去攻打韩信,意欲将其彻底消灭。然而,此时陈平的两个问题又使他暂时放弃了出征的念头。陈平问刘邦:“您的军队在作战能力上可与韩信抗衡吗?您的将领的军事才能可与韩信相比吗?”他一时语塞。他知道,陈平说中了问题的关键。好在陈平又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即利用天子去云梦泽狩猎要会见诸侯的机会,将韩信在陈地抓获。那是刘邦即位的第二年(公元前201年)。最后,韩信还是中了这个专门为他所设的圈套,被押回长安。而且在会见刘邦时,他由于惧怕刘邦就钟离眛事件而怪罪自己,还特意带上钟的人头去讨好刘邦。刘邦仍旧将其扣留。韩信当场感慨:“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但是这一次,有人劝刘邦看在韩信过去功劳的份上,从宽处治;刘邦便念及曾经的情谊,并没有杀韩信,而是改封他为淮阴侯。

最终韩信却是死于吕后之手,他其实是上了萧何的当。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就出自于此。因为他是萧何推荐给刘邦的,结果又是被萧何所害。那是又过了5年,有一个将军陈豨造反,自称代(今北京、河北一带)王,一下子攻占了20多座城池。高祖刘邦让淮阴侯韩信和梁王彭越同去讨伐陈豨,但两人都以身体不好为由,不肯带兵打仗。刘邦只好亲自率兵征讨,打到了汉朝最北的边境白登山。而他一离开京城后,有人便向吕后告发,韩信与陈豨是同谋,他们计划里应外合,一同造反。韩信屡次被人污蔑,显然是他功高盖主,且出人头地,有人嫉妒他,不想他活。吕后跟丞相萧何商量了一个计策,故意传出消息,说是陈豨已被刘邦抓住,请大臣们进宫祝贺。韩信不知是计,再次上当,一进长乐宫门就被预先埋伏好的一群武士围杀了。3个月后,刘邦消灭了陈豨,回京途中,当他得知韩信被杀的消息后,“且喜且怜之”(司马迁),“且喜且哀之”(班固)。应该说,对待韩信,刘邦的内心还是极为矛盾的,一方面对于他的军事威胁感到不安,另一方面韩信着实是位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而且在很多关键时刻解救了他所面临的危机。只是身在帝王之位,就不得不为江山社稷考虑,很多事情难随人愿。在政治的斗争中,感情始终是处于第二位的。

异姓王中实力最强的韩信被铲除后,其总体力量和威胁已大为削弱。高祖刘邦于是乘胜追击,先后铲除了其他几个异姓王势力。开始是梁王彭越的手下人告发他谋反(就像韩信一样,估计又是朝廷的授意,最高统治者不想让人活了,设计个“莫须有”罪名并不难),刘邦便派人去逮捕彭越,接着把他处死了。淮南王英布听说韩信、彭越次第被害,知道下一步该轮到他了,干脆也起兵反叛。毕竟猛将威风犹在,他一出兵就打了几个大胜仗,占领了荆楚一带的土地。刘邦得知消息,又亲自带兵征讨。两军一对阵,刘邦便指挥大军猛击英布。英布命手下兵士弓箭齐发,刘邦没留意,当胸中了一箭。他忍住疼痛,继续进攻。英布大败,在逃跑的路上被人杀了。

高祖刘邦在击败英布后,于凯旋的路上,特地返回自己的“根据地”沛县住了几天,衣锦还乡。他邀集父老乡亲和以前的熟人,举行了一次宴会,酒酣耳热之际,亲自击筑,高唱自己所作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此时的刘邦,回顾起自己戎马倥偬的一生,又想起自己治理这个偌大国家的艰难,感慨颇深。

不久之后,又发生了更为令高祖刘邦痛心、气愤的事情:公元前195年,燕王卢绾叛乱。卢绾与刘邦曾情同手足,是刘邦儿时最忠实的玩伴,而且二人同年同月同日生,从最初打江山时,卢绾就一直伴随在他身边。燕王臧荼造反被镇压后,刘邦令卢绾取代其位置,他是唯一非军功而被封赏的异姓王,可见刘邦对他的信任。然而这样一个儿时的挚友,竟然也会背叛自己。对刘邦而言,这实在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在感情的天平上,卢绾是远远重于韩信的。谁都可以造反,谁都有理由造反,可是你卢绾不该啊!就在卢绾叛乱这一年,刘邦病逝(他曾先后被项羽、英布的手下射中两箭,身染重疾,所以才做了8年皇帝)。而后,卢绾逃亡匈奴。做皇帝的朋友,是不是也有太多无奈呢?时光倒流回沛县乡村,曾经大家喝酒聊天,畅谈世间大事;而今,纵使美酒千杯、富甲天下,又怎有当初的心情呢?浮华背后,人们内心真正渴望的又是什么呢?权力?金钱?或许没有人真正清楚。

高祖刘邦登基之后的8年,一直奔波于平定异姓王叛乱的征途上。可以说他是在马上得天下,又是在马上安天下,其经历也够坎坷、艰苦了。而最终他还是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也算可以了却一桩心愿了。

在铲除异姓王的同时,高祖刘邦开始分封同姓宗室子弟为诸侯王:其弟刘交为楚王、子刘肥为齐王、子刘恒为代王、兄子刘濞为吴王等,这样着实是“肥水不留外人田”,总算自家兄弟,总有情谊在吧。刘邦还提出“非同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典故出自“白马之盟”,即刘邦晚年,知道自己快不久于人世了,便把大臣和吕后召集到面前,吩咐宰杀了一匹白马,要大家歃血为盟,发誓将来不是姓刘的不可以封王,不是功臣不可以封侯;谁违背了,大家就共同讨伐之。实际上这是针对当时日益增长的吕氏集团,他担心外戚干政。刘邦试图确保刘姓江山的稳固,认为只有同姓王才会尽力巩固大汉江山。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同姓王日后还是给中央皇权带来了巨大威胁,并于景帝时期爆发了“七国之乱”。这真是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担心异姓王出事,又出了同姓王问题;力图控制外戚实力,最终外戚仍葬送了大汉。在权力面前,亲情、友情(还有爱情)顿时变得无力起来。刘邦或许早该想到会有那样的局面。他不是也背弃了自己当初的诺言么?感情不在了,一个姓氏又能起多大作用呢?

然而,剪除异姓诸侯王、分封同姓王,在王朝最初,就总体言还是更多地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方面确保了中央权力的稳固;同时同姓王在各地加强了对所辖区的管辖,促进了当地开发,也纠正了中央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

(第二节)以农为本,与民休息

政权的更替改换,对百姓的影响往往是负面的。连年战争带来的生产力的破坏以及人口的减少,使人民群众无可避免地面临生存危机。相应地,国家税收减少,整个社会发展滞缓。由此,新王朝统治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收拾战争留下的残局。西汉之初,社会经济十分凋敝,政府财政极其匮乏,甚至连天子所乘的车都不能备齐四匹同样颜色的马,王侯将相有时只能乘牛车出门。再加上不法奸商的囤积居奇、物价极高,百姓生活更为困苦。为此,汉初统治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发展经济,与民休息。汉高祖刘邦政府实行“轻徭薄赋”为主的经济政策,尽力恢复凋敝的社会经济,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重农抑商。农业是经济发展的首要对象。封建社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是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好坏。西汉统治者仍然继承秦王朝“上农除末”的农本思想,贯彻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以保证以小农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汉初诸学者,贾谊、晁错等,也都是提倡重农抑商。汉高祖诏令对商人的限制极为苛刻,并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如不许他们穿丝织衣服、操兵器、乘车骑马,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做官,商人与奴婢一样每年必须加倍缴纳人头税,从重征收他们的赋税。重农抑商政策保证了国家的财赋收入,而且防止了农业劳动力流散,将农民牢牢地控制在土地上,也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有利于社会稳定。由此,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们一直推行此项政策。

罢兵归农和动员流民回乡。汉高祖于称帝当年(公元前202年),即颁布了《罢兵赐复诏》。主要内容为:全面复原军队,并给以优惠条件:入关灭秦的关东人愿留关中为民者免徭役12年,回关东者免徭役6年。扶植新的军功地主:凡复员的军官,可按军功大小分配田宅或免除赋役,爵位在第七等公大夫以上的“皆令食邑”。安抚前朝流民;令为躲避战乱而隐入山泽,在国家户籍上还未加登记的流民回归此前所属的县,政府归还曾经的田宅(《汉书·高帝纪》)。《罢兵赐复诏》主要是安定民心,扶植军功地主和自耕农,将农民与土地结合起来,尽力恢复农业生产。军功地主的产生,也扩大了汉王朝的统治基础。这些举措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劳动力,而且调整了土地政策,还使得更多的人拥有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推广农具。农业技术方面,刘汉政府重视生产工具的推广,主要表现在牛耕更加普遍,铁农具更进一步推广,水利工程大量兴建,耕作技术有了显著改进。西汉初年,由于连年战乱,缺少牲畜,人力占主要地位。为提高农业效率,政府下令保护耕牛,私自杀牛、盗牛者受重刑。牛耕在黄河流域逐渐盛行起来,也存在用马耕地的现象。与此同时,铁制农具的制作与使用比较广泛。不但中原地区普遍使用铁器,而且推广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铁制农具的种类也不断增多。仅铁犁中,就有铁口犁铧、尖锋双翼犁铧、舌状梯形犁铧,还有大型犁铧。这些都为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础。

减轻田租。在赋税制度上,汉高祖刘邦下令减轻赋税徭役。苛捐杂役向来是百姓痛苦的直接原因。刘邦出身农家,深知赋役对民众乃是一大重负。汉承秦制,赋税制度也大体相同,但是征收的量较为减少。田租由原来的“十税一”降低到“什五而税一”。算赋也就是人头税,从15岁到26岁的男女,每人每年要向政府缴纳120钱,称为一算。口赋则是要求7岁到14岁的儿童,每年每人缴纳20钱。更赋是一种代役税。男子23岁到26岁之间,每人要到京师和边疆服兵役2年,每人每年要到本郡服役1个月。如有不愿去的,可出钱两千,叫践更。这些政策,对于恢复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由于减轻赋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产量自然增长。

释放奴婢,增加农业劳动人口。增加劳动力是发展生产的关键。当时社会上存在大量奴婢,还有正继续被迫卖身为奴的,都使汉王朝直接控制的依附农民减少。为发展农业,增加务农人口,汉高祖又发布了释放奴婢的命令:因为饥饿而自卖为奴婢的人,此后皆为庶人(《汉书·高帝纪》)。大量获得自由的平民,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他们对于增加国家的赋税,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奖励生育。人口的增加,可以为封建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同时,刘邦建国之后连年的征战,更需要人力上的补充。为刺激人口迅速增长,西汉朝廷鼓励人民多生育。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刘邦诏令“民产子,复勿事二岁”,即是说,生了儿子,可以免除徭役二年。

迁移人口。与秦始皇做法相同的是,汉高祖也将六国旧贵族与地方豪强10余万口迁到关中,以充实京畿一带,既加强了对他们的控制,同时又恢复和发展了经过多年兵燹的洗礼,已变得萧条破败的关中(包括京城)的经济和社会面貌,使得京畿附近迅速财富集中、物质繁荣、气象兴旺,成为名副其实的“首善之区”。

总之,汉初政府的一系列举措,是以促进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为基础的。经过汉初数年的休养生息,西汉的物质经济开始有所恢复和发展,社会逐渐呈现出崭新景象。汉高祖刘邦的不懈努力,也为即将到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配合了同期刘邦的政治斗争,财力的补给无疑是他铲除异姓王势力良好的保障。

(第三节)这皇帝当得更过瘾了

公元前200年,大汉王朝巍峨华丽的长乐宫俨然落成,诸侯群臣前来朝贺。宫廷礼官主持这场隆重的典礼,百官依照顺序次第进入大殿,噤若寒蝉,鸦雀无声。侍卫武官保卫皇宫,全身盔甲,手拿武器,张开旗帜,威风凛凛。汉高祖刘邦坐着御辇,盛装华服,一脸威严地出现在百官面前。典礼结束,举行了盛大的宴会。群臣百官皆无放肆之举、嘻哈之态,脸上始终是敬畏之情,在礼官带领下毕恭毕敬、整齐划一地行三跪九拜,口里山呼海啸地高喊着“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场面的宏大、群臣的尊敬、气氛的庄严,使得刘邦极为震撼,不禁感慨道:“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原来可以如此尊贵,如此风光,如此快乐,如此过瘾!”而此时,已经是他做汉王后的第七年、做高祖后的第三年。

同类推荐
  •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2:鏖兵天下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2:鏖兵天下

    本书描画了自混世魔王张献忠出世(公元1606年)至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岳钟琪入藏击败准噶尔兵105年间的历史。作者以其犀利的笔锋,麻辣的文字,漫画式地再现了郑成功的愈挫愈奋、忠贞不改,顺治帝的为爱痴狂、沮丧抗争,康熙的擒鳌拜、平三藩、灭准葛尔的“呵呵”武功。在这本书中,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形象被彻底颠覆,“大汉奸”吴三桂仁爱与忠诚的英雄形象更加伟岸,千古一帝,广为后世称颂的明君康熙却是个心理扭曲、性格乖戾、下流无耻的变态狂。乍一读,似乎感到如雷轰顶,让人毛发俱立,难以接受,但细细思量,就能发现其中的无限真意。
  • 论宋元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及相互影响

    论宋元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及相互影响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的影响。早在中国的史书《漠书》中,就有关于日本的记载。而在日本的史书中,关于中国的记载更是不胜枚举。就地理形势而言,在古代社会中,中国一直是距离日本最近的且各方面都较为先进的大国,因而日本把中国看成是自己民族学习的榜样。
  • 家园

    家园

    已经入了秋,天气却依然像盛夏般炎热。掌柜的张宝生搬了个马扎儿,坐在自家的小饭馆儿门前一边看夕阳一边伸着舌头吹凉风。这狗娘养的天气,就像狗娘养的日子一样难过。暑热一直穿到骨子里不说,连喘息的气儿都粘湿湿的,仿佛灶台边上的污渍般油腻。
  • 卑鄙的圣人:曹操8

    卑鄙的圣人:曹操8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三国凨

    三国凨

    蜜月途中遭遇不测的商人唐凨,竟穿越到汉末无人海岛,且看他如何从一介村夫成长为三国英雄的故事。三国的乱世中,无数英雄辈出,在争锋中跌但起伏、惊险激烈,精彩纷呈。单挑、奇袭、火烧、水战,兵种对决、军团大战,勇武与智谋的巅峰对决!凨临汉末,黄巾起义,东武凨云,诸侯会盟,群雄逐鹿,七雄争霸及至四国演义,最终结局如何,尽在三国凨!
热门推荐
  • 都市少年修仙记

    都市少年修仙记

    少年儿郎都市行,发扬正能量,消灭一切邪恶!走走走,让我们斩妖除魔,替天行道去!
  • 后宫怨:宛仪皇贵妃

    后宫怨:宛仪皇贵妃

    那年桃花烂漫,柳絮纷繁,金光煌煌……那个女子的舞姿,宛若游龙,妙曼柔情,仿若仙子……那时,我站在桃花树下,看着她。她回眸一笑,千娇百媚,花絮纷飞……她说:“宛若,跟我学霓裳回雪舞……梧桐树下,那个少年,遗世独立,光晕如晕,似镜花水月,只便轻轻一触,便悄然不见……
  • 我是我的神(上)

    我是我的神(上)

    《我是我的神(套装上下册)》是一部读后让人觉得异常沉重的小说,全书弥漫英雄之气和悲悯情怀,讲述了在巨大的历史变革下乌力图古拉一家两代人的坎坷人生。小说用动人的笔调阐释了生命与情感、罪恶与救赎、战争与和平、存在与死亡的关联与对抗。
  • 战国录之百鬼夜行

    战国录之百鬼夜行

    一段流传千古的神话,却暗藏着惊天的秘密。一段轮回千年的恩怨,却只是上天的一颗棋子。一段烽火连天的历史,竟是诸天神圣最后决战的序章。姜子牙封神未成功,一代妖仙苏妲己突破千年封印,肆虐天下,阴谋祸乱,此后,诸仙重生,群妖乱舞,一场巅峰的对决徐徐展开。
  • 免费旅游

    免费旅游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宋词佳作汗牛充栋,美不胜收,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受到一代又一代 读者朋友的喜爱。作者在本书的编撰体例上力求创新和突破,除原词外,更加入对作品的解读、注释,并由作品的内容引申到历史人物、风俗习惯,传说典故等。文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优美精当,有助于读者在掌握原词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的同时,对作者、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有所了解。在书的版式上注重视觉形象与词境交相辉映,触发读者的通感。
  • 做偶像老爸老妈

    做偶像老爸老妈

    在孩子的眼里,凡是比他厉害的人,他都称为偶像,所以他们有很多偶像,家长首当其冲,理所当然成为他们的偶像。《做偶像老爸》实际上,每个孩子的心中,父亲会是他的第一偶像。父亲爽朗的笑声、豁达的胸襟、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偶像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偶像老爸要在很多方面“考核过关”,才能在孩子心中保持“光辉”的形象。
  • 呆萌仙妻:神君很护短

    呆萌仙妻:神君很护短

    呆萌星星与腹黑太阳神的欢脱初恋。初遇时,她为他的忧郁而迷惑,“我们做朋友吧。”再遇时,见他身边有神女意图不轨,那还得了?“放开,这个太阳是我的!”机不可失,南歌倾月下定决心去表白:“北曲昱辰,你过来一下,我有个恋爱想跟你谈谈。”她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却不料,正中那个腹黑小师叔的美人计。傲娇如他,却屡次受挫,这个呆萌星星,到底惹了多少人呀?不光是捡了一个便宜哥哥,还有一个妖魅的美人师兄,连北斗七星,都围着她转,星神什么的也就算了……还有一条龙,说是要守护她?神马……连天帝、神君也是她的靠山?腹黑的北曲昱辰遇上呆萌的倾月,却悲催的发现,只剩下被欺压的份儿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从前有座灵剑山

    从前有座灵剑山

    灵剑派成立于九州历四二三三年,几千年来始终致力于为行业提供一流的修仙人才,如今位列万仙盟五大超品宗派之一,掌门风吟真人担任万仙盟七大常务长老,修为盖世。灵剑派坚持和平与发展的主题,门派核心价值理念是求真、求善、求种。为进一步扩充门派力量,补充新鲜血液,拟于近期召开升仙大会,诚邀各路精英前来。还是原来的节操还是一样的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