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1600000010

第10章 有一说一(3)

我的喜怒哀乐生老病,都在西湖发生,除了死。我的终生职业是“修炼”,谁知道修炼是什么样的勾当,修炼下去,又有什么好处?谁知道?我最大的痛苦是不可以死。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得一直修炼下去,伊于胡底?

简捷、缠绵而骨子里富有筋道的文字,像道乍吃的新菜,唇间留下的不是香,比香重。

然后就如骏骥,奔波在李碧华奇谲鬼魅的笔下,驻足回首,已是千里异乡;《胭脂扣》《生死桥》《潘金莲前世今生》《秦俑》……一边看一边急,天下的好文章都给这个女人写尽了,还让别人怎样苟活?

更为“愤怒”的是,她的随笔也动人。《橘子不要哭》《樱桃青衣》《绿腰》《蝴蝶十大罪状》《泼墨》《逢魔时间》等。究竟也不过是泛泛“食色”二字,可是“经她一说,嗳——石破天惊,魂飞魄散”。

我不相信天才这回事。常常想起李碧华从寂寂无名写到天下谁人不识的浪漫长路。人见蝴蝶美,有谁关心它在茧中的郁闷挣扎?成名后,淡淡一句“为免饔飧不继,且具自虐倾向,同期做着多份职业,以榨取有限之脑汁维生”就带过了。

人以为她真淡定、真幽默,殊不知那条杀出血路必经的人仰马翻、胼手胝足……她样样不曾缺过。

世间哪有美女作家这回事,几个漫漫长夜熬将下来,神仙妃子也无奈黑眼圈、皱纹、浮斑若何。很多女作家都惨遭离异,因为她们沉溺于文字中很难看,面色灰败,衣衫不整而神情恍惚,夜半骤见之下,非心理素质极佳者无以承担。写作而不出点成就的女人,比窦娥还冤。

李碧华在这方面,特立独行,冰雪聪明。即使大红大紫,仍坚持不公开照片,身世、年龄、容貌不详。她曾道:“别那么好奇我的面貌,我是那种摆在人群里,不容易特别被认出来的样子,没什么好描述的。和外界的人和世保持适当的距离,对我来说是好的,不老记挂着自己的影响力,不去想有多少人正在看你写的文字,不至于动不动就把自己当成苦明灯,方可潇潇洒洒地写。”

她自拟的一份“档案”展示了她的潇洒、幽默和神秘。

艺名:李碧华

原名:李白

年龄:数字太大

胸围:数字太小

职业:门面——记者、编剧、专栏小说作者

底牌:夸张、虚构、捏造、渲染、无中生有、唯恐天下不乱

健康状况:迈向死亡,当然

最爱的动物:男人

最厌的动物:男人

愿望:不劳而获,财色兼收,醉生梦死;快乐美满人生:七成饱,三分醉,十足收成;过上等生活,付中等劳力,享下等情欲

遗憾:上述愿望终成泡影

似乎有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越是成功越是优秀的人士,越是不自圆其说。实在躲不过,也是以诙谐自嘲方式,反而欲盖弥彰,其人气指数,更上一层楼。李碧华曾在《女工的自白》一文中说:“不管怎样,社会中有人劳力有人劳心,就只是女工中一员。”

李碧华的“自醒”,让浅薄的美女作家们小巫见大巫了吧!李碧华认为,写小说是“先娱己,然后再娱人的享受”。因此她追求雅俗共赏,不仅写小说,而且将小说改编成电影,娱乐更多的人。如不是电影,李碧华不能如此名扬天下。她的小说,除了长篇小说《生死桥》,部部都是电影的宠儿。人、鬼、妖,生、死、血,前生、今世、来尘……那样铿锵激越、睚眦尽裂的爱恨情仇,不知怎的,只令人想起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李碧华在电影方面的成就,唯独琼瑶和她可以抗衡,但在我看来,琼瑶的影视作品是以数量取胜,但其艺术及文学内涵,无法和李碧华的作品相媲美。

我对李碧华的作品,并非“一见钟情”。她的书被冷落在书橱里好长时间,其缘由,竟是“看不下去”。她的作品文字上受旧话本影响太深。我猜她除《聊斋》之外,《阅微草堂笔记》之类必是烂熟。不然,当代志怪文字,舍她其谁。那个冬天的午后,借着懒懒的阳光,看了《纠缠》。这个故事总是散发着忧伤的气息,从一开始总让人哽咽着特别的难受,是一种难以向人倾诉的伤痛,似一根针就这么刺在左胸上,却流不出血。

2003年8月

时尚变奏曲

大约是二十年前,国内最流行的一首歌:“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得太快”。

那时手机尚未普及,满大街都是“BB”机,人民群众人手一机,见着熟人潇洒地说一句:“有事儿呼我!”如今最流行的是“微信”,即便是刚认识,只要看着顺眼就马上加微信,立马你就成了他或她的朋友圈。呼机早已沦为“屁屁机”。手机“大哥大”只能在电视剧里偶尔露露面。

比如安全套,过去需凭结婚证到计划生育部门领,现在可以到街上的二十四小时自动柜机买。过去叫“避孕套”,现在叫“安全套”,因为现在除了避孕作用外,还有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功效。

比如生孩子,过去需要父精母血去培养,现在则有“名人精子库”和“美女卵子库”。

比如算命,过去抽签占卜,属于手工操作,现在则已实现了电子计算。只要输入你的生辰八字,马上就可以用“586”的速度计算出你的前途命运。我去南方一个旅游景点,看见一个算卦小摊,只见广告上写着:“电脑算命——高新技术,保证准确”。

比如讨饭,过去是唱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十年九旱去逃荒……”而今常见街上乞丐抱着吉他,深情地唱着任贤齐的“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假如你真的“心太软”,给他一个面包,他还会拒绝:“对不起,我不是要饭的。”现在的乞丐是要钱的。

比如开会,过去流行“交流会”“研讨会”“展览会”诸如此类,而如今许多会议都改叫“论坛”了,有的还要加上“高峰”二字。

比如公司,过去流行叫“皮包公司”,现在流行叫“手机公司”,凭一部二手手机就把你蒙得晕头转向。

比如经理,七十年代叫“厂长”,八十年代叫“总裁”,现在流行叫“CEO”或是“首席执行官”。即使是一位炒瓜子的,他的名片也印着:“王氏机构首席执行官”。

比如广告,过去流行“做女人挺好”,而现在流行男人也“挺好”!电视上看到“××肾宝”广告里的那位太太,还进一步强调指出:“他好,我也好”。

比如女人,过去在小说里一描写女人就是“水汪汪的大眼睛”“红扑扑的脸蛋”。现在小说里的女人则是“高挺的胸脯”“丰满的臀部”。比如男人,过去喜欢叫“靓仔”“帅哥”,现在改叫“伟哥”了。

比如爱情,过去讲究“一见钟情”,现在则流行“一键钟情”,就是“爱情速配”,连爱情也要实现数字化。

比如谈恋爱,过去流行走着谈,现在则流行躺着谈。也就是说,这“爱”由“谈”变成了“做”。

比如结婚,过去讲究“百年好合”,现在常见“一年签一次婚约”,或是“七年之痒”。

比如婚外恋,七十年代叫“通奸”,八十年代叫“第三者插足”,仍具有贬义色彩,而现在的“婚外恋”,为数不少的人说:“听上去很美”。

比如离婚,过去流行的离婚理由是“感情破裂”,现在流行的离婚理由是“性生活不和谐”。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一切都在变化,至于你是否喜欢,是否接受,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就像老歌里唱的,“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个世界变得太快”。

初稿写于2004年

2014年修改

《廊桥遗梦》的另一种读法

尽管导演为《廊桥遗梦》精心设计了一个子女因母亲遗留下来的日记,而知悉她的爱情故事最终受到感染回归真情的框架,但中国人还是更多地从这个故事中看到了“婚外情”三个字。

善始善终的爱情无人关心。经典爱情总是具有某种残缺美,从而获得正常婚姻所不可能有的戏剧性元素。一个成熟而富有修养的男人的初来乍到,正中了一个心怀小资情调的农庄中年女人的下怀。她志不得抒,无人交流,丈夫敦厚朴实,儿女尚幼,她不甘心一生就这样平庸无闻。然后有这样一个见过世面的人,可以与她一起听美国乡村音乐,拥她慢舞,给她拍照,还会称赞她美艳动人,最重要的是,丈夫和一双儿女都将几天不回家,于是,机会来了,而他呢,刚刚离了婚,浪迹天涯,身无羁绊,又有一技之长可恃。

许多人为这个爱情故事感动得来不及买纸巾时,似乎无意把自己比作老实丈夫,而更愿意视自己为金凯,婚姻中的外星人、第三者。这样,他们可以一边期待艳遇,一边不必为妻子的红杏出墙火冒三丈。其实,弗朗西斯卡“坚守婚姻”,而不选择与他人私奔,恰恰说明了婚外情是玩不起的,代价总是要付出的,要么是家人,要么是自己。

导演和书作者把男主人公的命运安排成日夜思念终生不再娶,纯粹是出于煽情的需要,一方面表明这份爱情的坚贞,另一方面说明女主人公的眼光不错,找到的是真心相爱的人。而现实中,像廊桥遗梦似的数天一艳遇的故事几乎都是另一结尾:男人以此增加了自己的阅历,并于事后某天,像唐璜一样,得意扬扬地跟狐朋狗友们吹嘘自己的猎艳史。

2009年3月23日

罗丹带来的打击

晚上早早关了电脑,洗了澡,换上干净柔软的睡衣,又冲了一杯美味咖啡,然后舒服卧在大沙发上,很郑重地迎接《罗丹和他的情人》。没想到,在那个秋风沉醉的夜晚,罗丹给我的是一次痛苦的打击。我几次想关掉DVD机,选择看别的电视节目,却又不能。一个神一样的伟大男人就这么悄然粉碎。如同亚瑟用铁锤敲碎泥偶一样,咚的一下,只一下。我一直认为这情节有经典意义。我年长了许多。

罗丹对于许多浪漫女人来说,是一个幻梦或神话,因为遥不可及的距离。那时我还在电视大学念书,一位老师送我一本葛赛尔的《罗丹艺术论》。我想象罗丹在法国幽静的山冈上的尖顶楼房里,目光如炬,一脸魅力十足的美髯,裸体模特在他周围自由舒展肢体,而他永远在寻找阳光与人体接触时滋滋蒸发的一种无形之美。他用兴奋的眼光,一个看透了命运的人所具有的那种兴奋的眼光,去注释自己的痛苦和创伤。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不断在内在真实的光明中行走。葛赛尔说的这些话,深深感动了我。

电影仍在继续。看到罗丹对前来敲门的卡蜜儿说“我需要安静”并紧闭上门时,我心里发痛。我不能容忍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在所谓事业(或曰名誉地位)和爱情冲突面前如此自私怯懦。他不敢面对自己真实之所求。他的表情和话语冰冷如铁,在那一刻《永恒的春天》及《吻》的热情荡然无存。这冰冷扼杀了一个美丽女人对世界的信任和希望,才华也被冻成死血。

我甚至怀疑他创作的灵感仅来自一种表面的激情和冲动。或者是他回避他自己,那“内在真实的光明”其实是他臆造和幻想的,是他永远到达不了却一直向往的境界。我承认罗丹的复杂,它符合普通的真实的人性。但我不能不为之痛心。

也许我有较强烈的女权主义,这样会妨碍我对罗丹做出公正的认识和判断。公正?我对这个词向来怀疑。它就和真实一样,身上迷雾重重。

我想我不会再对什么人顶礼膜拜,也不必说抱歉。

2003年12月4日

莫尼克公主的情结

2012年夏天,柬埔寨前国王西哈努克逝世,引起众多五十岁以上的中国人浮想联翩,往事如昨。1970年3月,西哈努克遭下属朗诺的军事政变和驱逐,从此流亡中国。中国政府对西哈努克给予国家元首的高规格待遇。西哈努克的到来,给当时“文革”的单调生活,平添了一丝平民乐趣。长期居住中国,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经常到各地访问,所到之处万人空巷,载歌载舞,还要拍成纪录片《西哈努克亲王访问某某城市》。

百姓对当时电影院的内容自编了民谣:“样板戏,老三战,西哈努克到处转。”“老三战”指国产故事片《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然而最吸引观众眼球的还不是西哈努克,而是他的夫人莫尼克公主。

这位意大利和法国混血的极品美人,举止高贵、端庄典雅、仪态万方,中国百姓对她惊为天人。她不断更换的艳丽服饰,在一片灰蓝绿的衣着海洋里,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十三四岁的我,完全被她给震住了。在我的少年时期,不爱红装爱武装,艰苦朴素,是那时人们的价值观。漂亮与时髦,却被贬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遭众人鄙夷。因此,莫尼克公主空降到红色中国,无数中国人产生“莫尼克情结”,就不足为奇了。

多年后,莫尼克的情结,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也有描写。女作家林白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这样写道:“在多米的中学时代,最兴奋的日子就是包场电影的日子。此刻我凝望B镇,看到多米的眼睛里掠过的第一道霞光就是美丽的莫尼克公主。西哈努克亲王访问了沈阳又访问桂林,美丽的莫尼克公主穿着一套又一套的漂亮衣服徜徉在飘荡着鲜花和歌声的地方,失去了祖国的公主浅浅地微笑着,她的微笑从那远不可及的天边穿越层层空气,掠过花朵和歌声,颤动着形成一道又一道波纹,一直来到多米的面前。”

作家王童的中篇小说《黑姆佛洛狄特通道》,莫尼克情结更是浓重:“他翻起一张《参考消息》,看到一则西哈努克同红色高棉的消息,这让他忆起了许多年前的柬埔寨,忆起了被推翻了政权的西哈努克亲王。然而,在他记忆的镜面里最明亮、最清晰的却是清丽柔媚的莫尼克公主:她有着一张令东方人倾慕的玉貌,特别是这玉貌上盛开着令东方人赞叹不已的腼腆的微笑,这微笑在那个荒漠般的年代里,如同一汪矿泉从沙丘里冒了出来,在洁净白皙的彼岸上,人们好像发现了个美的新大陆,产生了一种欣赏、羡慕和性混合在一起的冲动。在黄蓝灰绿的工农兵装束的禁锢中,莫尼克公主就像是希腊神话中的美丽女神,溶进了人们的意念中。他的一个同学在精神病发作的时候喊道:‘我要娶莫尼克公主!’”

莫尼克公主肯定不会想到,自己无意中给一个严酷乏味的异国,悄然地开了一扇小窗,让情窦初开的少年男女管窥到一个神秘陌生的美的世界,启发了他们对美的渴望与追求。

其实,莫尼克不仅美貌出众,并有近乎完美的品格,稳重矜持的举止,优雅高贵的气质,温柔善良的脾性,有经历大场面所需的贵夫人风采,凡是莫尼克所到之处,必满堂生辉,而这些是西哈努克以前的妻子和情人所欠缺的。菲律宾前总统马卡帕加尔曾对西哈努克说:“你妻子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漂亮和最难以抵抗的女人,她给柬埔寨带来了荣誉。”

莫尼克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为西哈努克、为柬埔寨赢得了世界。有的国家的领袖仅仅是为了欣赏莫尼克的美貌,而邀请西哈努克夫妇去友好访问;有的国家首脑也只是为了一睹莫尼克的风采而频繁造访柬埔寨。她的确是一个令人无法抗拒的外交秘密武器。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莫尼克的美貌已经享誉世界。一次,在联合国总部,赫鲁晓夫遇到了西哈努克,他很想欣赏莫尼克的风华绝代。于是,他向西哈努克发出邀请,希望他能访问莫斯科,并当着记者们说,如果他不带他的夫人莫尼克的话,莫斯科将不予接待。很快,这次访问便成行了。访问目的是谈判苏联援建柬埔寨的一个水电站,可在谈判过程中,苏方领导人对莫尼克的兴趣,大有喧宾夺主的架势,谈判本身反倒不重要了。

同类推荐
  • 身心之毒

    身心之毒

    这是一部随笔集,分为暗自成长、狮子的心、无限之路、演讲与对话四个部分,基本可以视为作者从童年到成人之后的心路历程。作者童年时是一个顽皮、聪慧的乡野少年。在红色年代的大环境下,崇尚军队和武力,喜欢在山野间自在地玩耍。儿时的记忆影响着作者一生的行为模式,大学时期的自我、拘谨,成年之后对人性的基本信任,对时代、历史的深刻认识,都表现出作者细腻、理性不失赤子之心的性格。
  • 东京那边女人的故事

    东京那边女人的故事

    三位女性在日本截然不同又同样坎坷的经历。她们中有的逐渐坚强,最终自立;有的心灰意冷,削发为尼;有的无怨无悔,笑对生活。三个为不同目的来到日本的中国女人;三个在日本经历迥然不同的中国女人;三个在日本体味世间冷暖的中国女人;三个为未来重新开启人生的中国女人。
  • 无法湮灭的悲怆

    无法湮灭的悲怆

    本书重新还原那段悲抑的历史。当赵登禹挥动大刀倒在血泊、赵尚忐惨死汉奸宵小之手、杨靖宇的弹尽粮绝英雄末路都以细节的方式呈现时,读者如何忍住不哭?当一个团半日之内临阵“升迁五个营长,都壮烈牺牲”,却仍与力量悬殊之敌对峙,当田横五百士的遭遇重演,被日军逼上绝路的八百多名十七岁左右的新兵,在叩拜了天地父母后前赴后继地跳入黄河,读者如何忍住不哭?……哭泣,不只是泪奠英雄,更为那打不垮的民族之精神。
  • 星夜(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星夜(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星夜》收入了庐隐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其中散文《月下的回忆》和《雷峰塔下》“似乎比她的小说更好”,《玫瑰的刺》也是“清丽可爱的”(茅盾语)。《海滨故人》写女性爱情的赤诚和破灭,写下了女性独立人格的执著追求。
  • 听钱钟书讲文学

    听钱钟书讲文学

    钱先生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之处并不在于体系性的建构,而是从幽微处发端,在几千年浩瀚的文化时空中纵兴穿行,他的魅力就表现在与传统相向时那会心一笑的默契和超脱中。
热门推荐
  • 锁妖店

    锁妖店

    相传九天有神佛,九渊有阎罗。在凡间有宛若星斗般的海外仙山,飘渺与无穷业海之中,怅惘在俗世之中。激起天下之人向往,自此寻仙之举便犹若过江之鲫。却不知仙灵一般的人物隐匿与俗世凡尘。或坐卧山水间,或出没市井中,或被人所忌惮,就如仙临城里的那只狐妖,人人喊打。
  • 风中的铃声

    风中的铃声

    仰望星空,韦烨期盼着绚丽多彩的高中生涯即将展开……生活平淡而无聊,机械而乏味,只不过还是有一些美好的事物在等待他,就如同那个会发光的人的出现,是上天的安排还是命中注定呢?会有人相信一见钟情吗?假如它真的出现,就在身边……他默默地注视着她的背影,在好友的怂恿下,他也想把那情感的种子培养出一朵花来,只不过每天都会有新的事发生,转变来得太突然,他还来不及反应,美好的回忆留在了记忆之中,那个人还是藏在了心底,暗中的欣赏与爱慕,将又会如何。只是短短的一段日子,给他的生活中带来了另一个人们眼中高傲而美丽的富家小姐——苏若茹,她傲气凌人,也刁蛮任性,古怪而多变,如同一个百变的精灵。他们之间又会擦出怎样的情感火花?当他遇到了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人,又将会发生什么呢?假如能和喜欢的人静静地呆在一起,那是不是很美好?生活又将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惊喜……假如平凡是为了衬托非凡,那么看了前面无聊乏味的篇幅就不再看下去,那么将会错过很多的精彩时刻,和很多的由激情走向平淡的文字不一样,在这里,你绝对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说不完的故事,也许会在轻松搞笑的氛围下乐在其中也许会在品味文字的时候有淡淡的忧伤也许,可能会有更多的也许……
  • 绝世神医:废材嫡小姐

    绝世神医:废材嫡小姐

    果然没娘的孩子是根草,不虐尾~,奈何桥上走一遭,她早已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小羔羊!笑她废物。想她云嫣怎么说也是神医大小姐,一朝穿越竟沦落成三岁能言、七岁能走,没瞧见姑奶奶一挥手,更没有修炼天赋的废材,只能靠着一张还算标志的小脸,十方妖孽男神全都有啊~本文一对一,谁见都想踩一脚啊。至于只能攀高枝?!瞎啦,神医也要变草包。不怕,自有小龙、青鸾乖乖送上门却不知,当凤眸再启,不太监,没关系,一碗汤水瞬灭所有丹药;没驯妖资格,不断更,八岁被坑死,被送去攀高枝、拉关系!
  • 倾世皇妃

    倾世皇妃

    “崔青漫我要你死!”少女一袭白衣,乌发三千肆意披散在身后。又是这个梦。这是深宫中每个女人的不幸。她们的身上背负着太多的血债,以至于夜夜噩梦。“爱妃,你怎么了?”少女僵硬的摇头。这就是她的命。注定与别人共侍一夫的命!
  • 明朝那些事儿7

    明朝那些事儿7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自来有许多传说。关于崇祯究竟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还是一个力图奋起的人,一直众说纷纭。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残酷的时代,也是一个精彩的时代。本书对这一段历史进行了分析梳理,引人思索。在这一时期,北方的后金势力崛起,经过努尔哈赤的经营,势力急剧壮大。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袁崇焕就在这一时期迈上了历史的舞台。本文作者告诉我们,袁崇焕这个民族英雄,在历史上不过是个二流角色。一场与他无关的争权夺利,把他送上了死刑台。大明的动乱此时才不过刚刚开始,随后陕西等地爆发了各路义军。本书作者一如既往地用诙谐的笔调,告诉您历史的真相,以及纠缠在历史背后那些汹涌澎湃的暗流。
  • 中华家训1

    中华家训1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野狼沟传奇

    野狼沟传奇

    这部小说由五个故事组成:《黑瞎子沟传奇》、《豹子沟传奇》、《野狼沟传奇》、《兴安野猪王》以及《虎峰山传奇》。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的英雄事迹,情节紧凑,引人入胜。
  • 欠你一滴泪

    欠你一滴泪

    “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记住我。前世我一定是欠你一滴眼泪,否则这辈子不会爱的这么辛苦。”于是她跑了出去,将日本人引开,好让他离开。他在逃离时,听到不远处传来几声枪响,热泪盈框……后来在收拾她的遗物时,发现了她的日记,里面画满了他的素描……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猪倌朱勇

    猪倌朱勇

    无为,原名赵亮。甘肃平凉人,定居广西北海。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周家情事》。广西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