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0900000017

第17章 水只注五分,器便稳,谦卑处世为智者(3)

过了一会儿,博士也觉得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实在太远了,怎么办?

博士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于是也起身往水里跨,心想:“我就不信这本科学历的人能过的水面,我博士就不能过!”

只听池塘里响起一声“扑通”的声音,博士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赶紧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反问道:“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而我就掉水里了呢?”

两位所长相视一笑,其中一位说:“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桩子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不了解情况,怎么也不问一声呢?”

没有一个人会喜欢骄傲自大的人,骄傲者在与他人合作中也不会被大家认可。也许你会觉得自己在某个方面比其他人强,但你更应该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他人的强项上,只有这样,你才能看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要懂得自己的迷惑,学会谦虚。谦虚有如广大的天空,它用蔚蓝的颜色,去容纳风云日月,不会被雷电乌云遮蔽,而失去其光明。卑微有如无边的大地,它用翠绿的光泽,承担起雨露花树,不会因为污秽垃圾的沉埋,而失去其生机。谦虚的天空不会因破坏而嗔恨,卑微的大地不致因践踏而委屈。只有永远不生起嗔恨,不感到委屈,才是真实的谦卑。

一个知道自己迷惑的人,就没法不谦虚,谦虚会让人的心缩小,像个小卵石,虽然小而极结实,结实才真实。

真正的修行,就是先了解自己,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无论怎样都要谦卑地低头向下,就像一棵饱满的麦穗。知道了自己的迷惑,才能学会谦虚,谦虚地做人做事,你就是一个真正的智者。

8心力要多用来反省自己

多些心力注意别人,就少些心力反省自己。要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人人都应时时具备一颗了解责任与反省的心,而不是喜欢归罪于别人。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很强的个体意识,每个人都有自己为人处世的行为方式和习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乃是同他人处好关系的关键。

范先生有两个女儿,大女儿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现在在美国创办了一家公司,效益很好。小女儿在台湾的一所大学任教。亲戚朋友都很羡慕范先生有一双这么好的女儿,纷纷向他讨教教育子女的方法。范先生说他常常告诫女儿的一句话就是:“就算是最愚笨的人,当他在责备别人的时候,也是清清楚楚的;可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当他宽恕自己的时候,却是迷迷糊糊的。反过来说,假如一个人能用责备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用原谅自己的心来原谅别人,就不怕达不到圣贤的境界。”

有人向范先生请教为人处世的道理,他回答说:“只有节俭才可以培养廉耻,也只有宽恕才可以做到仁德。”范先生自己,平生修身养性,对于饮食从不挑剔。下班回来以后,立即换上粗布衣服,以平常心来待人接物。从小到老,从小官到大官,始终如此。

待人接物要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真正在生活中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原因在于一般人往往看到世间的不圆满、不美好,就会觉得不满意、不舒服,就想责怪别人、教训别人。因此即使再愚笨的人对于别人的是非过失,都能看得清楚、说得明白,但是要反省察觉自己的问题缺失,却是糊里糊涂、十分困难。因此范先生告诫女儿,德行成就的关键就在于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当我们看到别人的问题时,正好用来提醒自己不要做错,能够这样要求自己就容易进步。我们原谅自己很容易,要原谅别人很困难,能够把原谅自己的心拿来原谅别人,那真能做到这样就不愁达不到圣贤的境界。

孟子曾经说过,一个有道德的人,在同别人的相处中,由于他能够很好地关心别人,尊敬别人,所以,他也能够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尊重,这也就是他所说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为人处世,我们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给人一张微笑的脸;时刻反省自己,提醒自己,尊重别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人处世,三思而后行。要记住在这世上,没有谁要与你过不去,你也别给人家制造难处。

同时,我们也要做到宽以待人:见面三分喜,得饶人处且饶人,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就不必求全责备,哪怕别人有缺点,我们也要尽可能去容忍。要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就要学会宽容别人,理解别人。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仅是一种待人接物的态度,同时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它能够化解人和人之间的许多矛盾,增强人和人之间的友好情感,有利于我们所从事的事业的共同发展。同时,一个人如果能够养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优良品德,就一定可以在同他人的相处中,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他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与人相处,要多看对方的优点,少看对方的缺点,并且多找找自己的问题:这件事会不会是我错了,或者是我的态度有问题造成的?只有这样经常自我反省,且多考虑对方的立场,自己才能在无形中提升自己的修养。

自省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把书上读到的道理贯穿到自己的生活中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自己才更需要努力去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用责备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用原谅自己的心来原谅别人,每日都多用些心力来反省自己的言行,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

9要学会多用心去倾听别人

学会倾听别人的心声,倾听是为了了解别人,而不是为了让自己做出反应。只有倾听,才能获得对自己有益的指导。

佛陀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怀着一颗慈悲的心,去倾听人世间的所有疾苦。

佛能够倾听人们的痛苦,他是慈悲的,如果我们真的想做到倾听自己和他人,就应该像佛一样懂得倾听。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了解自己,也急于表达自己,却疏于倾听。一般人聆听的目的是为了做出最妥帖的反应,并不是想了解对方。因为我们总以为周围人都跟自己一样,以己之心即可度人之腹。“噢,我完全了解你的感受,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是这样的……”这类事情经常出现在日常交谈中,人们总是用自己的经验来解释别人的行为,用自身的体验代替他人的感受。而当别人不能认同自己时,便责怪他人“不可理喻”、“令人费解”。

有位青年曾向一位禅师抱怨他的一位好友:“真搞不懂他是怎么想的,别人的话他从来听不进去。”

禅师便问他:“你是说,因为你试着去说服他,他并不听从你的,所以他令你费解?”

那位青年默然,若有所悟。

禅师进一步问他:“难道要了解一个人,不是你听他说,而是他听你说?”青年愣了一下,恍然大悟。设身处地地倾听,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别人而不是为了做出反应,也就是通过言谈举止明了一个人的观念、感受与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和同情有所差别,同情掺杂了价值判断与认同。人际交往中固然需要多一些同情,却容易养成对方的依赖性。设身处地也不等于赞同,而是指深入另一个体的感情与理智世界。设身处地地倾听不只是去解读对方的语句,我们应该懂得,个人说话时的语调与声音、表情与手势包含着许多重要信息,了解式的倾听,不仅要用眼去观察,更需要用心去体会。

一天半夜里,周女士突然接到了一位很久都不曾联系过的好友的电话。

“怎么办?”电话的另一端传来好友紧张而焦虑的声音。身为独生女的她从小与表妹一起长大,两人关系亲密无间,突然听说表妹患急病住院,病因不明,伤心至极。周女士知道好友一定很受打击,然而那时她却手足无措地不知如何安慰她,只是听好友在电话中诉说……

两天后,朋友来电话了:表妹的病情已完全得到控制。最后她对周女士说:“谢谢你在我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听我发泄,听我哭……”周女士笑了,心里略有几分茫然,那时她只是一时嘴拙不知如何回答而已,无意中,周女士竟扮演了一个倾听者的角色。

如果你能够保持着慈悲之心去倾听他人,而且你的表现是值得认可的,那么,在很短的时间内,你就有可能使对方的心灵得到安慰,从而使他摆脱痛苦。帮助一个你所爱的人,不论这个人是你的亲人还是朋友,你帮他走出痛苦,同样会使你的心灵得到慰藉,当你需要别人倾听你的痛苦的时候,才会有人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帮助你治愈自己的心伤。在不知不觉中,你所爱的人消除了他的愤怒,你也得到了转化自己愤怒的机会,这种转化对于你和对方而言都是好事。

有时候,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倾听也是一种关怀,那是一种默默的支持与力量,倾听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它所需要的只是一些耐心,一些爱心,足够让你不会对唠叨厌烦,不会对啜泣反感。

学会在倾听中去体谅、去理解、去安慰,用一种无需语言的方式让你所爱所珍惜的人感受到支持、感受到关心吧!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倾听者,不妨让自己先去倾听,倾听别人心中的声音,分担别人的痛苦。怀着一颗盛满感恩和爱的心面对自己的生活时,你会发现倾听的力量是如此之大,所以倾听是一种品德。善于倾听的人身上总有一种善良的天性和善解人意的特质,这种力量超出了你对别人的道德说教。

当一个朋友正在向你倾诉,很可能他说的事情是完全与你无关的,是你不关心或不感兴趣的,但这个时候,你却不能表现得不耐烦,你应当进入“倾听”的角色。如果你的心里真的有这位朋友,那么无论他说什么,你都应该是乐于聆听的。因为,如果你的心中确实很在意某个人,你自然会进入他的生活,他的事也变成了你的事,他的烦恼也变成了你的烦恼,他的痛苦也变成了你的痛苦,这时候,你就会很自然地对他生活中的一切抱以同情和关注,这就是一种慈悲。当然,由于友情的存在,你不会感到自己是在付出慈悲之心。

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对自己注意力、想象力、思考力的挑战和训练;倾听也是一种归纳和演绎的过程,一种情感投入的过程。学会倾听吧,它会让你的新朋友越来越多,和老朋友的感情越来越好。乐于倾听,你会发现世界上有那么多的美妙。

10自以为是的人听不见他人的心声

自以为是的人,心中总是装着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听不见别人的心声,并常常因此而贻误自己。

人人都有自以为是的时候,尤其是觉得自己占了正理时。但是,我们似乎都忘记了,自以为是的人最信赖的是自己的感觉,最不信赖的是别人的理智,特别是当自己能够找到一个非常完美、合理的解释的时候。

佛教里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位孚上座,在扬州光孝寺讲《涅槃经》。不料座下听众之中有一禅师忽然之间笑出声来。孚上座讲完以后,请这位失笑的禅师到自己的房里,奉茶顶礼,并且谦恭地说:“我学识浅薄,讲经只是能够依文解义,刚才被您笑话了,希望现在能够聆听您的教诲。”

这位禅师见孚上座礼貌周全,于是也就开门见山地说道:“刚才我不是笑座主所说的不对,不过你所说的只是经文的表面含义,还没有弄清经文的本质啊。”

孚上座于是连忙说:“既然这样,请您帮我讲解一下。”

禅师道:“如果您能信任我的话,就按照我说的去做吧!座主暂时就不要再讲了,每天端然静坐,收心摄念,用心参经吧。”

孚上座听了以后,就按照那位禅师的说法,不分昼夜地参经。一日,天刚露出发白的晨光,孚上座听到外面打更的声音,就忽然大悟了。从此以后,讲起经来,圆融不滞了。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良遂座主有一天去拜访麻谷禅师。麻谷禅师看见良遂座主来了,却独自一人去地里耕作,连看都不看他一眼。第二天,良遂座主复去求见。麻谷禅师却始终关着门,拒而不见良遂座主。良遂座主于是不断地敲门,麻谷禅师便问是谁?良遂座主刚报了自己的名字,忽然之间便心有所悟。

这二位座主之所以能取得很大的成就,没有什么别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虚心,不自以为是,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现在解说道理的人很多,而真正领悟的人很少,修道的很多,而证道的很少。其原因多是自高自大,不肯虚怀若谷而贻误了自己,真是惋惜之至。

“自以为是”的人,常常处于盲目的自信之中,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优越感”,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与这类人理论,很是费力,犹如“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纵有千条理由,他听都懒得听,总是一口否定。大凡自以为是者,多半都有些常识且其所言所语也能切中要害,于是,便以“高人”自居。因为自我感觉良好,常常是不求甚解、不了了之,属于“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货色。“自以为是”者,无论怎样表现,都是为了显示出自己比别人高明一些。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屑于听别人的意见,常常以藐视的眼光与人讨论问题,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仿佛整个世界之人都没他明白,总有些“天下大事,舍我其谁”的架势。这类人物,由“自信”而狂妄,由狂妄而浅薄。

一个刚毕业找工作的大学生,因毕业于英文专业,自认为自己的英语很流利,就寄了多份英文简历到很多外企应聘。不久他就收到了很多回信,但结果却都不够理想,许多公司说现在不需要他这样的人才。其中一家公司给他的回信是这样的:“我们公司不缺人。并且,即使我们缺人,我们也不愿意用你这样的人,因为你很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英文水平很高,然而从你的来信看,实际并非如此,你的文章不仅写得很差,而且还错误百出。”你可以想象这个大学毕业生在读这封信的时候是怎样的愤怒。他想,不用也就罢了,何必把话说得那么难听呢?他甚至打算写一封狠一点的回信,痛骂对方公司的态度。

但当他平静下来后,转念一想:“或许对方说的也有道理,也有可能自己犯了英文写作的错误还不知道。”后来他又写了一封信给那家公司,向对方表示谢意,感谢那家公司纠正自己的错误,还表示会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几天以后,这个年轻的毕业生意外地收到了那家公司的信函,通知他被聘用了。

这个年轻人的做法极其难得,在别人说出不太顺耳的话时,他还能保持清醒,没有去愤怒地回击对方,而是回过头来认真思考自己是否有错。

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们会遇到很多,人们真应该用“真实、善意、重要”三个筛子筛一下自己要说的话,由此来避免说废话或是妄语。所谓妄言止于智者。

自以为是者往往缺乏自知之明,把自己的长处看得十分突出,对自己的学识和能力评价过高,总是喜欢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自以为是者在生活中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钉子。当我们和别人意见不同时,佛提醒我们:何不听听他人的心声呢?做人,尤其是与他人的意见发生分歧时,请保持沉默,毕竟,“人各有志”。

同类推荐
  •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女作家谭天,在沉寂几年后,集自己数年的修学和写《宽霖法师传》《能海上师传》的经验,发力在《持一句佛号?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中,用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四川乐至报国寺主持、四川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93岁高僧昌臻老法师一生修行的展示,告诉我们:切勿外求,回照自心,去掉执着,学会放下,完善人格,烦恼自解,为我们呈现了一条回归心灵家园的路。同时明示我们,在浮躁的当今,回归心灵家园的重要!在不安的2012年,为我们带来一抹清凉。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是什么人?有没有可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稣这个人?这本惊世骇俗的书,不仅提供了耶稣存在的事证,甚至彻底改变了世人心目中所理解的耶稣。它记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可以说是新近最。晾人的考古发现:在耶路撒冷陶比奥区出土的第一世纪犹太坟墓,埋葬的就是耶稣与他的家人——他的父亲、母亲、妻子,以及儿子……从墓中遗物一窥耶稣的生活、死亡,以及他与家属之间的关系,无疑让人兴奋不已。曾获艾美奖雅各布维奇和古生物学者佩雷格里诺系统而严谨地分析实物证据,与列为正典或伪经的《福音书》比对,建构了耶稣家族第一幅完整的画面。他究竟是什么人?本书将为你展现一个异于以往面貌全新的耶稣。
  •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禅”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彻人的心性;“禅”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的心路。禅的思想是空灵、豁达、开阔、明朗的人间清流;禅的生活是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安心方式;禅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学着放下自欺、自怨、自慢和自我枷锁,然后才能海阔天空地任意翱翔;禅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练习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然后再粉碎自我。《一日一禅(超值金版)》所撷取的佛学故事,篇篇隽永,字字珠玑,每个故事就是一道顿悟的光芒,一汪沁心的泉水,一把理解现实人生的钥匙。以禅养性,以禅修身。旨在帮助你借助禅这面镜子,照亮自己的心境,借助禅这盏明灯,清净自己的心灵,明心见性,去掉自心的污染,以此和谐性情,舒适身心,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
  • 禅修与静坐

    禅修与静坐

    蒲正信居士性情淳和,深具慧根。平常爱钻研佛学、医学、武术,自皈依三宝后,尤好禅学和静坐。她的近作《禅修与静坐》一稿,我阅读后,深感她能将正信、正见与修持相结合,有一定成就,值得高兴和赞扬。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乱世俏医主

    乱世俏医主

    简介:她是从‘时间空洞’中落下的穿越女;他是冷酷无情、嗜血,有着倾世容颜的王爷;她们在一场刺杀中相识了;他爱他,却不接受她,怀疑、冷落、禁锢她;她爱他,却每时每刻想着离开他。命运注定让他们之间产生一场妖娆隔世的情感纠葛,哪怕是穿越千年的蓦然回首的等候;那相隔的时空,即使是花开的灿烂注定在繁华过后是滑落眼角、心的零落,我愿,陪你海角天涯……于倩兮:我就是这天空中的一颗流星,即使无比灿烂的星空也难以让我驻足,注定我还是要回到我该回的地方。司马宸:蝴蝶飞沧海,彼岸碧琼花,我要用金戈铁马的江山去换你一世的承诺......
  • 天才宝宝之奶爸攻略

    天才宝宝之奶爸攻略

    以卖假画为生的她替朋友参加一场豪门宴会,却误惹人人惧怕的暗帝,都说暗帝奇丑无比,而且冷酷嗜血,可是她面前这个俊美男子到底是谁?而且他还跟她说:“来给我画假画吧,包吃,包喝,包穿,包住,无上限XX卡随便刷,年中还有不定时旅游福利,干不干?”她犹豫着,难道暗帝是贩卖假画的?某宝宝眼冒金星的冲上来说:“粑粑,麻麻不干,我干。”
  • 我的霸道老妈(老妈真烦)

    我的霸道老妈(老妈真烦)

    在本书中我诉说的是老妈比较霸道的一面。也就是说,我吃什么得由她说了算,我穿什么也得由她说了算,更过分的是,我看什么书还得由她说了算。她常常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可以不顾我的感受。反过来,如果我做了什么合我意却不合她意的事情,她总是对我狂吼乱叫,弄得我好没面子,但又无可奈何……
  • 网恋这盘菜

    网恋这盘菜

    秦宇从没料到抢个boss能引出这么大动静。那身无半两肉的小牧师居然有个大号位列异域十强。好在秦宇用的是朋友账号,没暴露出自己真实身份。否则被追杀滋味可不好受。惹不起她彤爱君,躲总行吧?喂喂,同学你说什么?你看见班长大人在玩异域,你说那优等生眼镜妹玩异域等级还比咱高?她叫什么?大声点听不见!什么什么?彤—爱—君!秦宇超淡定,45度角忧伤望天:上帝,不带这么整人的!
  • 每天一堂方法课

    每天一堂方法课

    绞尽脑汁找借口,不如千方百计找方法,只为卓越找方法,不为平庸找借口。解决问题的利器,提升业绩的关键。从全新的角度,将方法的具体内涵和外延分解开来,通过“每天一课”的形式向读者详细解说,让读者真切地体会到方法的价值与意义,学会培养正确的工作方法,使自己在公司里脱颖而出。
  • 俊美七少

    俊美七少

    《合卺词》镜子的古文镜子新文《重生—硬碰硬》莫桐未,现代能力颇高但懒散不称职的逍遥杀手,一朝穿越跑到民国,成了临安军督军。临安原总督军流失在外的女儿,排行老七,绝色倾城,本为佳人,世人却皆为男儿身,人称莫七少,征战杀场。一穿就继承了原身的所有恩恩怨怨,据说杀了清允军老督军,境遇颇狗血。风倾宇,清允军老督军七子,人称风七少,长相俊美绝伦,能力天资傲人天成。父亲老督军一死,从法国回来任清允总督军之职。志向颇乌龙,以游戏折磨临安督军莫七少为乐。誓为父报仇。军阀割据,狼烟四起,场场杀戮,恩怨纠缠。是谁在爱恨中迷失了前途,走向了情感的不归路?风火弥漫,挥刀斩棘,点点花红,意乱情迷。是谁在争战中模糊了双眼,沦陷对方无心铸起的城池?民国乱世,一场纠葛,且看俊美两个七少,孰胜孰负?终是,谁负谁的倾城,谁染谁的华池。片段一:风七少黑洞洞的枪口顺着莫七少的精致五官一点点下滑,额头,眉宇,鼻息,嘴唇,脖颈,一路对准心脏的位置。俊眉一挑,语气不羁玩味:“都说莫七少是个娘娘腔,依我看倒像个绝色倾城的佳人呢。”莫七少淡笑如风:“竟不知众人口中极爱美人的风七少还有这样诡异的嗜好,到底是佳人还是男人,风七少要不要亲自尝一尝?”一阵薄香扑面,一张冷唇贴上来,细细吸吮,一点凉意一点诱惑。莫七少一惊,猛然推开,恶狠狠的擦拭嘴角冷斥:“你真是个变态!”风七少撇撇嘴,风轻云淡的笑开:“别说,这男人的味道比女人的还要好上几分。”片段二:喧哗的人群洋溢着沸腾的喜悦,清允统帅风倾宇娶亲。门当户对,几省督军的掌上明珠,娇滴滴的军家小姐。人群被拔开,喧哗即刻止息。来人一身戎装,肤胜白雪,眉似远山,眸若星辰,盈盈浅笑间唯有风情万种。嘴角一抿,透出男人的坚定和强硬。飒爽的气质与隐约的婉约矛盾又强烈地融合在一起,令人连感叹都变成了惊艳。“风倾宇,你想娶亲可问过我?我莫桐未不许,你风七少夫人的位子就得给我莫七少留着!”众人再次唏嘘哗然,临安军主帅莫七少来劫风七少的亲,这……这男人和男人啊!成何体统?!风倾宇懒散的揉了揉眉宇,面带微笑,波澜不惊的样子:“莫七少好大的口气,我风七少粘着你的时候,你都不要。现在来说这样的话算什么?”莫桐未一挑眉宇,颇显无赖,纤手一扬,笑道:“看好了,自己签的卖身契,风七少堂堂清允督军想赖帐么?”风倾宇一怔,笑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清妾

    清妾

    穿越成了瓜尔佳氏的小姐,苏灵儿表示咱很知足,顺利当上米虫,这是一种多么幸运的事情。 至于那个冷的让人心寒的王爷,咱还是躲远的吧,您这么优秀,咱高攀不起! 咱这种来自未来世界的呆萌二货,可得抱好几位大人物的粗腿,至于那个什么李氏,你能不能离咱远一些! 当呆萌小吃货遇到冷面雍亲王 是宠溺一生,还是蹉跎一世;
  • 在夹缝中生存

    在夹缝中生存

    本书阐述了适者生存、生存智慧、处事与做人、生存与尊严、在逆境中崛起、突出重围、永不言败、在夹缝中求生存等生存哲理和指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