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61800000009

第9章 毛泽东评点先秦诸子著作(8)

列宁讲过,凡事都可分。举原子为例,不但原子可分,电子也可分。可是从前认为原子不可分。原子核分裂,这门科学还很年轻。近几十年来,科学家把原子核分解了。有质子、反质子、中子、反中子、介子、反介子,这是重的,还有轻的。至于电子同原子核可以分开,那早就发现了。电线传电,就利用了铜、铝的外层电子的分离。电离层,在地球上空几百公里,那里电子同原子核也分离了。电子本身到现在还没有分裂,总有一天能分裂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是个真理。不信,就试试看,如果有竭,就没有科学了。世界是无限的。时间、空间,是无限的。空间方面,宏观、微观,是无限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所以科学家有工作可做,一百万年以后也有工作可做。

听了些说法,看了些文章,很欣赏《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上坂田昌一的文章。以前没有看过这样的文章。他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引了列宁的话。

——摘自毛泽东1964年在北戴河同哲学工作者的谈话(见龚育之、逢先知、石仲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第102—103页,三联书店1986年版)。

庄子讲“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是一个真理,因此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无穷无尽的。宇宙不仅从大的方面来看是无限的,从小的方面看,也是无限的。

——摘自毛泽东1964年8月与周培源的谈话(见范忠程主编《博览群书的毛泽东》第323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予诵斯言,未尝不叹其义之当也。夫古今谋国之臣夥矣,其雍容暇豫游刃而成功者有之,在跼蹐失度因而颠踬者实繁有徒,其负大舟也无力,岂非积之也不厚乎?吾观合肥李氏(引者按:指李鸿章),实类之矣。其始也平发夷捻,所至有功,则杯水芥舟之谓也;及其登坛口理国交,着着失败,贻羞至于无已者何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孟子曰: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意不达。浅薄者流,亦知省哉。

——摘自毛泽东《讲堂录》(见《毛泽东早期文稿》第2版,第607页)。

干部子弟(翘尾巴的)吃不开了,尾巴翘不成了,痛苦来了,改变态度也就来了,这就好了。读了秋水篇(指《庄子·秋水》——引者注),好,你不会再做河伯了……

——摘自毛泽东致李讷信(见《老一代革命家家书选》第67页。

【鉴赏】

对《庄子》这样一部集中地反映道家思想风貌的经典之作,毛泽东在青年时代便非常熟悉。

1917年,毛泽东正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暑假时,他与好友萧子升进行了一次游学,以此来阅读社会这本大书。有一次他们来到一位声望很高的刘翰林家,在与刘翰林的问答中,毛泽东说,我们读过《十三经》,也读过《老子》和《庄子》,还回答了老翰林的问题:最好的《老子》注是王弼注的,最好的《庄子》注是郭像作的。

看来,毛泽东不仅读过《庄子》,而且很熟,并且比较过后人注释的各种版本。这一点从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交往、作文、笔记中也能看出。1915年秋,他发出《征友启事》,得到罗章龙的应征之信后,便在复信中引《庄子》“空谷足音,跫然色喜”来表达自己的心情。1917年4月1日《体育之研究》里,毛泽东借庄子在《养生》里写的疱丁解生的故事,说明“养生之道”,认为体育锻炼“皆先精究生理,详于官体之构造,脉胳之运行,何方发达为早,何部较有偏缺……”。在1917年夏为萧子升的《一切入一》读书笔记写的序言中,毛泽东开篇即讲:“予维庄生有言:吾生也有涯,而智也无涯。今世学问之涂愈益加辟,……

势有不可究诘者。惟文化进矣,人之智慧亦随而进,则所以究诘之者,仍自有道也。”1917年下半年至1918年上半年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所作的批语中,毛泽东说:“技术家之为技术,虽系为生活起见,而当其奏技之时,必无为人之念存于其中。庄子曰:‘癯瘘丈人承蝉,悟吾蝉翼之知。’凡天下事所以成,所以成而有价值者以此(即一片浑忘人己差别,惟注事际事物之真诚。)”这是用庄子的话来说明一种创作著书的境界及其效果。原文见《庄子·达生》:“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癯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枸;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在1913年写的《讲堂录》里,毛泽东在读魏际瑞(1620一1677)《铭书案日净厚宽平》的笔记时,曾随手用《庄子》里的叙述来解释有关字词:

蝍蛆蜈蚣也,食带眼。

带蛇也。蝍蛆食其眼。(引者按:《庄子·齐物论》有“蝍蛆甘带”。)

鸟憎西施威也毛墙,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举动人,鸟见之高飞。(引者按:见《庄子·齐物论》)

浑沌氏《庄子·应帝王》:南方之帝日儵,北方之帝日忽,中央之帝日浑沌。僬与忽相遇于浑沌之野,浑沌待之甚厚,儵与忽谋所以报之,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彼独无有,曷为凿之?日凿一窃,七日而浑沌死。

在《讲堂录》里,还有直接读《庄子·逍遥游》等篇章的笔记:

夫大小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

又何厝心于其间哉。

夫大鸟一去,半岁至天池而息;小鸟一飞,半朝抢榆枋而止。此比所能,则有间矣,其于适性一也。

言鹏不知道里之远近,趣足以自胜而逝。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逍遥,是指悠闲自得、无拘无束的样子;游,在这里指人的交往与处事。作者在篇中借助鲲鹏横空出世、高翔远举的形像,表达了一种自由自在的人生追求。而为了达到这种境界,必须与物“无待”,即摆脱与周围事物的对立与依存的关系。前文引述的1913年毛泽东在《讲堂录》中记述的读《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的一段文字,表明他从庄子的议论中,通过水与舟的关系,引伸出了一番人生道理。

对《逍遥游》中大鹏的形像,毛泽东非常喜欢,经常加以运用。如1945年6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口头政治报告中认为,中国共产党以及军队已经不是小麻雀了,已从小麻雀发展成一个翅膀就可把中国扫得差不多的大鹏鸟,最终扫尽全中国。此外,毛泽东在他写的诗歌中,也多将此形像人诗。

最早是1918年为准备东渡日本的罗章龙而作的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诗中写到:“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这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青年毛泽东的喻人和自喻,其“要将宇宙看稀米”的胸怀和“到中流击水”的信念,跃然纸上。毛泽东如鲲鹏一般激越壮观的生涯,便是从这里起步的。在这首诗里,鲲鹏形像的寓意还较抽像,是一种信念崇拜和自我夸张。

1965年秋,在《念奴娇·鸟儿问答》中,他充满感情地描绘:“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廓”,并嘲笑那种没见过世面,满足于在蓬间跳来跳去,面对风起云涌的情势,不知所措,大喊“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的斥小雀。

毛泽东喜爱并引用的不只是《逍遥游》一篇。1963年1月4日,毛泽东给李讷的信中就说,读了庄子的《秋水篇》,好,你不会再做河伯了(见前面所引)。河伯是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平日觉得百川灌河,以为天下之水皆归于己,便盲目自大。等他顺流东行,看见无涯无际的大海,方觉自己渺小,只能“望洋兴叹”。庄子在《秋水篇》写了这件事。大概是李讷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自己读了这篇文章,毛泽东觉得,读了这篇文章,不会再做河伯,也就是不再盲目自大。(以上部分材料参考了陈晋《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中的有关内容)。

1934年10月18日傍晚,毛泽东走过于都浮桥,迈开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据李德后来在《中国纪事》一文中回忆:当有人第一次提出,我们的主力是否应突破敌人对中央苏区的封锁这个问题时,毛泽东用一句毫不相干的话回答说:“良疱岁更刀,割也:族疱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李德并不熟悉中国古籍。这段文字见于《庄子‘养生》。在这篇文章里,庄子讲了一个寓言:“疱丁解牛”,以说明做事要依乎天道,依乎刀物本身的固有规律,“缘督以为经”,“以无厚人有间”。毛泽东在这里引庄子的这段话,可能是要提醒人们在突破敌人封锁的问题上,不要盲目,应当认真摸清情况,以达到游刃有余的目的。

1965年11月15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在讲到对问题要作全面的分析,都要按照辩证法时说:“看电影,银幕上那些人都是那么活动,但是拿电影拷贝一看,每一小片都是不动的。庄子的《天下篇》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世界上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动是绝对的,静是暂时的,有条件的。’”1966年8月16日,毛泽东在北戴河约了几位哲学工作者畅谈了许多哲学问题。之前,他看到了1963年复刊的《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上登载的坂田昌一的文章《基本粒子的新概念》。

毛泽东非常赞赏坂田关于“基本”粒子并不是最后的不可分的粒子的观点。在这次谈话中,他就这个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并引用了《庄子·天下篇》里的话来阐述基本粒子并不是最后的不可分的观点;并明确地表示《庄子》中的这个观点是真理,这是对《庄子》一书价值的肯定和赞扬,也说明毛泽东善于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灵感,古为今用,点石成金。

七、《孙子兵法》是举世公认的兵家圣典

叱咤风云、驰骋欧洲的一代枭雄拿破仑,在戎马倥偬的战场上还手不释卷地翻阅《孙子兵法》,而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魁首德皇威廉二世为战败后才得到此书而扼腕叹息。《孙子兵法》作为最著名的军事理论著作享有古今中外公认的巨大荣誉,并成为当代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领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中国古代文化资源。

【简介】

《孙子兵法》又称《孙子》、《吴孙子兵法》,为我国古代最有名的军事理论家和有组织才能的军事活动家孙武所著。孙武生卒年月不可考,约于孔子同时,活动于公元前6世纪未至前5世纪初。据《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公元前512年经吴国大将伍子胥推荐,以兵法十三篇晋见吴王阖闾,阖闾因他善用兵,乃命他为将。孙武同伍子胥辅助吴王治国治军,对于吴国的崛起,“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起过重要作用。

孙武所著《孙子兵法》问世于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而又文化异彩纷呈的时代,其间数百年,周朝王室衰微,诸侯割据称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相互兼并,战争此起彼伏。《孙子》、《吴子》及《司马说》等各家兵书均于此一时期问世。而独《孙子兵法》,诚如兵家所云“前孙子者,孙子不能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它堪称为中外兵书中最古老而又最富于生命力的一部。

现存的《孙子兵法》是经过三国曹操删削而成的,共分13篇: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事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故又称为《孙子十三篇》。

《孙子兵法》总结中国古代战争中的经验,揭示了许多具有普遍意义的战争规律,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它被历代军事家奉为经典,为其后的历代军事家如孙膑、曹操、诸葛1936年在陕北保安亮、李世民、岳飞、戚继光、曾国藩、毛泽东、刘伯承等所推崇,堪称兵家之“鼻祖”。该书被译成英、法、德等国文字流至国外,被推崇为“兵家圣典”、“世界第一兵家名书”。据说叱咤风云、驰骋欧洲的一代枭雄拿破仑,在戎马倥偬的战场上还手不释卷地翻阅《孙子兵法》,而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魁首德皇威廉二世为战败后才得到此书而扼腕叹息。

《孙子兵法》作为最著名的军事理论著作享有古今中外公认的巨大荣誉,并成为当代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领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中国古代文化资源。

【毛泽东评点】

买来的军事书多不合用,多是战术技术的,我们要的是战役指挥与战略的,请按此标准选买若干。买一部孙子兵法来。

——摘自毛泽东1936年致叶剑英、刘鼎的信(见《毛泽东书信选集》第81页)。

蒙哥马利:我也学过成吉思汗,他强调机动性。

毛泽东:你没有看过两千年以前我国的《孙子兵法》吧?里面很有些好东西。

蒙哥马利:是不是提到了更多的军事原则?

毛泽东:一些很好的原则,一共有十三篇。

——摘自毛泽东1960年5月27日同英国大帅蒙哥马利的谈话(见《毛泽东外交文选》第425页)。

如果进攻之敌在数量和强度上都超过我军甚远,我们要求强弱的对比发生变化,便只有等到敌人深入根据地,吃尽根据地的苦楚,如同第三次“围剿”时蒋介石某旅参谋长所说的“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又如“围剿”军西路总司令陈铭枢所说的“国军处处黑暗,红军处处明亮”之时,才能达到目的。这种时候,敌军虽强,也大大减弱了;兵力疲劳,士气沮丧,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红军虽弱,却养精蓄锐,以逸待劳。此时双方对比,往往能达到某种程度的均衡,或者敌军的绝对优势改变到相对优势,我军的绝对劣势改变到相对劣势,甚至有敌军劣于我军,而我军反优于敌军的事情。江西反对第三次“围剿”时,红军实行了一种极端的退却(红军集中于根据地后部),然而非此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因为当时的“围剿”军超过红军十倍以上。孙子说的“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就是指的使敌疲劳沮丧,以求减杀其优势。

——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见《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l卷,第208—209页)。

说实在的,我在山上搞了几年,比他们多了点在山上的经验。他们说我一贯右倾机会主义、狭隘经验主义、枪杆子主义等等。那时我没有事情做,走路坐在担架上,做什么?我看书!他拾他的担架,我看我的书。他们又批评我,说我凭着《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指挥打仗。其实《孙子兵法》当时我并没有看过;《三国演义》我看过几遍,但指挥作战时,谁还记得什么《三国演义》,统统忘了。我就反问他们:你们既然说我是按照《孙子兵法》指挥作战的,想必你们一定是熟读的了,那么请问:《孙子兵法》一共有几章?第一章开头讲的是什么?他们哑口无言。原来他们也根本没有看过!后来到陕北,我看了八本书,看了《孙子兵法》,克劳塞维茨的书看了,日本人写的军事操典也看了,还看了苏联人写的论战略、几种兵种配合作战的书等等。那时看这些,是为写论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为了总结革命战争的经验。

——摘自毛泽东1960年同部分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谈话《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见《党的文献》1993年第3期)。

有一种人,明于知己,暗于知彼,又有一种人,明于知彼,暗于知己,他们都是不能解决战争规律的学习和使用的问题的。

同类推荐
  •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中华古代文论带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也蕴涵着人类文学活动的某些普遍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它的现代意义日益显示出来。本书第一次将中华古代文论放置于现代学术视野中进行观照,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问题,并就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做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尝试,这对处在现代立场的人们理解、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论,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诗学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 川藏

    川藏

    《川藏》作者在故事发生的地方写这篇东西,就在寺院的客房中间。四周静寂无声。抬眼就可以看见大殿的屋脊上站着永不疲倦的铜鹿,它们站在那里守护法轮。在我和这些闪闪发光的东西之间,是一片开满黄色小花的草地。
  • 2013年诗歌排行榜

    2013年诗歌排行榜

    编选了2013年发表在各类文学刊物及诗人博客上的优秀诗歌,全面展现了2013年中国诗歌创作成绩和美学风貌。在选编和评选过程中,编者坚持性、思想性和文学性的良知。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拣金,把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评选出来,汇编成册。
  • 萧红小说集

    萧红小说集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本书精选了萧红的小说代表作《呼兰河传》《生死场》《小城三月》等。萧红的作品以抒情笔调抒写着自我主观感受;散文化的小说结构;重文化风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不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浪费笔墨;故事情节断断续续,然而意味深长;童年趣事,妙趣横生。正如茅盾先生给出的评价:“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
  • 日落情缘(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日落情缘(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普外科速查手册

    普外科速查手册

    普外科作为十分重要的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我国新医改的深入进行,满足广大普外科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普外科医师的诊治技能和水平,编者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了《普外科速查手册》一书。 《普外科速查手册》内容由三部分组成:普外科常见症状诊断、普外科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普外科疾病的特殊检查。《普外科速查手册》既有经典的临床经验,又有前瞻性进展介绍。全书结构新颖,实用性强,充分体现科学性、规范性。
  • 易逆

    易逆

    天地成,万物生,命运线是在阐释天机注定?入玄梦,预时空,先知的存在暗示着人不胜天?悟天道,纵众神,携天怨人怒是否篡历史改天命?破苍穹,逆乾坤,是在意味身不由己还是逆天逆地?亘古界,始宇宙,是灭世种族还是捍卫远古开天辟地?三层宇宙,须弥混沌,颠覆般的掌控谁甘心做命运的奴隶?他不是远古第一人,只是一个灵魂容器,然而他的任务只是改命逆天。
  • 爆笑萌妃,王爷打着瞧

    爆笑萌妃,王爷打着瞧

    本文1v1,宠文,男女主身心干净,欢迎踊跃跳坑!传说,这是一个双面腹黑王爷扮猪强吃小白兔的故事。传说,此类文文十分罕见,能帮助偶们实现侠女梦!女主缺筋小白,男主邪恶腹黑。她是承相府唯一的掌上明珠,却自小有一个行侠仗义,做一代女侠的梦想!身为相府千金,不想做皇后王妃,却有一个嫁人只嫁大师兄的光辉理想!他是天下第一美男子,亦是皇帝最宠溺的三皇子,但他却是一个泪做的王爷,朝野上下受尽嘲笑,皇子之中受尽欺辱。当某女侠打上某王爷,又会是怎么样一番景象。某受虐成性的王爷又将在她面前展现怎样一番惊世风华?他的绝世姿容,三千强宠,又能否改变她非大师兄不嫁的初衷?女主虽然灰常滴不着调,但是作者除了偶尔会一点点低调恶搞之外,还是很着调滴!收藏、钻石、鲜花神马滴统统向偶砸来吧,只要不是板砖,全部欢迎!
  • 守墓人

    守墓人

    每个守墓人背后,都有不能说的秘密!每个墓园的夜晚,都有离奇事件发生!我是一个报社记者,28岁,未婚。这天,我接到一个任务,去采访离城一百多公里的西土墓园。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工作要有好心态

    工作要有好心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历史终将证明,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经由改变态度而改变自己的命运。”积极的心态诞生成功的果实,消极的心态孕育失败的萌芽!没有好心态,工作如何有状态?工作的成败,根本上取决于人的心态!
  • 性格气质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性格气质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而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它结构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会使语言锦上添花。
  • 大汉王朝

    大汉王朝

    本书内容里的所有事件皆严格依照史书所载,不敢编造,间或有我自己的一些观点。历史就是一个一个的故事,每个时代都有色彩斑斓的故事,每个故事又蕴涵着不一样的历史。汉朝四百年的历史,有着无数的故事,承载着大汉王朝的沧桑和辉煌。回首汉朝,历史的故事和人让我们感动和惊奇,仿佛遥远,其实很近。因为历史是活的。《大汉王朝·汉武挥鞭与大汉中兴》从汉武帝登基开始写起,到汉武帝时代的结束止,将武帝登基——长门锁阿娇——卫青与霍去病横空出世——通西域——北击匈奴——大汉中兴等大事件以时间为轴线,加以全方位叙述,各色风云人物穿插其间,充分再现那段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代。见解独特,高潮不断!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