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61100000002

第2章 温馨摇篮——先民的足迹

(公元前272年前)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宁夏地处黄河上游,我们的先民,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中生息、繁衍,让我们追本穷源,沿着先民的足迹上溯到远古时代。

(第一节)宁夏远古地理环境

宁夏的远古地理和黄河流域其他地区一样,经历了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三个时期。地质年代最久远的太古宙,距今40亿~15亿年。元古宙,距今25亿~19.3亿年。这两个时期,主要是地质形成,生物中有菌类和蓝藻开始出现、繁盛。元古宙的末期,软驱体的无脊椎动物开始出现。地球上动植物的出现、进化,主要在显生宙。而显生宙又分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地质年代。古生代,距今5.7亿~2.5亿年,下分寒武、奥陶、志留、泥盆、石炭、二叠六个纪。中生代,距今2.5亿~0.7亿年,下分三叠、侏罗、白垩三个纪。最晚的新生代,起始时间距今6500万年,下分老第三纪、新第三纪和第四纪。新生代最晚的第四纪,起始时间距今160万年,此时人类才开始出现。

此后逐步演进,又经历了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在有文字记载的夏商步入青铜时代。

恐龙的乐园太古宙时宁夏地层开始形成,距今约38亿年。贺兰山山群形成时间在20亿年前,总厚度约15000米。进入古生代(5.7亿年前)后,各种动物、植物出现,并由低等向更高一等逐步进化。贺兰山、牛首山、青龙山、香山地层相继形成。在牛首山、烟筒山、香山发现的大量鳞鱼、中华鱼化石,说明这些地区在古生代泥盆纪时属陆相积沉,有很多湖泊、沼泽及河流。中生代是地质年代中的第四个代,始于2.5亿年前,结束时间距今7000万年,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中生代地球上脊椎类动物大量发展,特别是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广泛分布于陆地和水域中。以银杏、苏铁为主的裸子植物开始出现。中生代的侏罗纪是恐龙时代,但在白垩纪后期即已灭绝。侏罗纪的宁夏,雨水丰沛,湖沼众多,植物茂密,给恐龙的生存、繁衍提供了绝佳的氛围,所以此时的宁夏由恐龙主宰,不但数量众多,而且体形硕大。2005年4月,在灵武市南磁湾发现一个恐龙化石群遗址。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和宁夏文物部门联合进行考古发掘,在1号、2号坑就出土5只比较完整的恐龙化石。中央电视台在发掘现场对全国进行实况转播,一度形成民众中的“恐龙热”。尤其是那只巨型蜥角恐龙,一块脊椎骨的厚度达1.1米,肩胛骨长达1.8米,不但是国内恐龙化石之冠,在亚洲也属最大的恐龙化石个体。这批恐龙生存在中生代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经测定,距今1.3亿~1.4亿年。它们都栖息在湖泊、沼泽地带,食物以植物为主。这样的庞然大物,每天要消耗多少植物?这说明当时的灵武市东南部,绝不是今天这样的半荒漠干旱地带,而是湖沼密布、树木繁荫、草灌茂盛。

古猿的家乡人类出现于新生代的第四纪,距今200万年左右。人类学家认为,猿进化成猿人,猿人再进化成人类。云南元谋人、北京周口店人都属猿人。因此,在猿人之前的上猿,就是人类的祖先。1985年,在宁夏同心县出土了上猿左下牙床的第二个臼齿,经测定距今约1200万年。这是我国发现的首例上猿牙齿,它证明宁夏也是中华民族远祖进化、起源的摇篮。同时出土的数十件化石表明,此时与这些古猿相伴的有各种哺乳动物、爬行类动物,其中大型动物有嵌齿象、铲齿象。此时恐龙早已灭绝。

(第二节)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

经历了“混沌初开”的猿人时代,人类出现。此时的人类与猿的区别很多,而最大的区别就是人类能制造渔猎生产的工具,猿却没有这个本事。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器。考古学将人类使用石器的这段历史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距今二三百万年,人类能够制作打制的、比较粗糙的石器,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新石器时代始于七八千年前,以磨制的细石器为主。二者之间还有一个过渡阶段,叫中石器时代,历时一万年左右,以打制石器为主,出现了局部磨制的石器,生活仍以采集和渔猎为主,但发明了弓箭。宁夏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有以下两处:

水洞沟遗址位于宁夏银川市东南30公里、黄河之东14公里,地属灵武市临河乡横城村,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发现实出偶然。1920年,比利时神父P.绍特来宁夏传教,返回第一晚住在水洞沟的车马店中,发现一块很奇怪的石头。他琢磨一晚,断定是古人类的一件石器。第二天他又到水洞沟的边缘塌岸处寻找,竟然找到一具披毛犀牛的头骨。他如获至宝,将这两件东西带回欧洲。法国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得知后,于1923年来到水洞沟进行考古发掘,10天共发掘5个点,获得近300公斤的石器和部分动物化石。这些文物被带回法国后,交法国著名学者、考古专家步日耶进行系统研究。1925年,德日进和桑志华发表初步研究报告。1928年,他们3人联合署名出版《中国的旧石器》一书,把水洞沟的石器定为旧石器时代,认为这些石器与欧洲、西亚、北非发现的石器极为相似。这次发掘,结束了中国没有旧石器遗址的局面。此后,水洞沟又经历了4次发掘:1960年,以盖培、科列班诺娃为首的中苏古生物考察队再次对水洞沟进行考察发掘,获得各类石器2000多件;1963年8月,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率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水洞沟除有旧石器时代遗存外,还有新石器的文化遗存;1983年宁夏博物馆、宁夏地质局联合发掘面积52平方米,深12米,获石器6700余件、动物化石15种63件及骨器、装饰品多件;2003年8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再次发掘,新开发掘点6处,发掘出5个文化层,出土石器2.5万余件。这4次发掘,一次比一次规模大,对遗址的认识、考证一次比一次深入,每次都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基本结论是:水洞沟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遗址,也有中石器时代的遗存,距今4万~1.5万年。多数文化层为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也有的文化层出现了磨制石器。石器种类繁多,原料以白云岩为主,有石核、石片、石叶,按形状和用途分有:尖状器、端刮器、新月形刮削器、凹缺刮削器、单面直刃刮削器、矩形刮削器、雕刻具、钻具、“刀片”等。按发掘的文物,我们可以大致描述一下先民此时的生活状况:在一片茂密的草地边,湖水波光粼粼,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各种水鸟在浅水处或觅食,或戏水。湖东有一群披毛犀牛在啃食青草;湖西有鹿群追逐;远处有鸵鸟带着幼仔练习奔跑。几个“水洞沟人”拿着安装有尖状石器的木棍正悄悄逼近鹿群,而湖边的捕鱼者已经小有所获。捕猎者都穿着用兽皮连缀的“衣服”,捕鱼者脖子上挂着用鸵鸟蛋壳片穿起来的“项链”,直垂到胸前。此时,在他们居住的洞穴中,年轻的妇女正在用石制的“刀片”裁剪兽皮。另一位妇女正在火塘边给婴儿喂奶。两个老人则在烤制“午饭”,肉香味、鱼香味弥漫至洞外……

鸽子山遗址位于宁夏青铜峡市蒋鼎乡蒋西村西北、贺兰山东麓的山前台地上,属于旧石器晚期到新石器早期遗址,也可以称为“中石器时期遗址”。1984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95~1996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美国内华达州山间研究所、加利福尼亚大学人类学系组成联合考察队,两次对遗址进行深入调查和发掘。调查发现,以鸽子山为中心,周围5平方公里范围内有泉墩7个,每个泉墩四周地表均有大量石器、石制品散布。试发掘获石器2000余件。其原料为细石英岩和细泥岩,取自10公里以外的贺兰山。既有大型打制粗石器,也有用间接法、软锤法、压剥法加工的细石器。石器用料比较考究,形制规范、对称,有圆锥形、楔形、船形,代表了本时期华北石器的最高水平。特别是一种形似柳叶的尖状石器,薄得与柳叶相去不远。这里还出土不少陶片,其中的彩陶片具有仰韶文化的半坡型、庙底沟型特点。经碳—14测定,其上层年代距今10060年,下层距今11620年(均为误差±60年)。

(第三节)新石器时代的众多文化遗址

距今七八千年前,宁夏的先民进入新石器时代,已发明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生活资料有了可靠的来源,所以开始定居生活。他们广泛使用磨制石器,已能制作陶器,进行纺织。这一时期宁夏出现众多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比较多的有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还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特别是海原县的菜园文化,已被考古界定为新发现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仰韶、龙山文化遗址仰韶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7000~5000年。龙山文化稍晚,为公元前2800~公元前2300年。这两种文化在宁夏南北大地均有遗址,最具代表性的是平罗县东南的高仁镇遗址。这里原属陶乐县,西距黄河仅四五公里,地处鄂尔多斯台地西缘,地名泉子湾。在沙丘之间的洼地中,有0.5米厚的文化堆积层,出土的石器既有打制和磨制的大石器如石斧、石刀、石磨盘之类,也有精致的细石器如石叶、钻头、石镞之类。这里还出土不少陶片,其中的彩陶片具有仰韶文化的半坡型、庙底沟型特点。蓝纹陶片则有典型的龙山文化特征,说明这处遗址经历了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时期跨度在3000年以上。隆德县沙塘乡的页和子遗址,底层也属仰韶文化,上层为齐家文化,分布面积达75万平方米。1985年北京大学考古系与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400平方米,发现文物堆积厚2~5米。出土有石器、陶器、骨器,发现灰坑150个,房屋、骨器作坊、排水沟多处。用碳—14测定,距今5500~4900年。高仁镇、页和子遗址均已列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马家窑、齐家文化从已发现的遗址看,宁夏的马家窑文化遗址最多,盐池、同心县及更南的西海固6县广为分布,每个县都有20处以上。其次是齐家文化,各县也都有几处。宁夏北部平原农耕区因为是黄河冲积平原,河流来回摆动,淤积层又太厚,所以很少发现。马家窑文化距今5000~4000年。此时的先民以原始农业生产为主,渔猎为辅,有屋房定居,使用细石器和骨器,会制陶、纺织。出土的陶器多绘有黑色花纹。齐家文化稍晚,距今4000年左右,属原始公社制的解体时期。生产工具以细石器为主,开始使用红铜制作的器具。出土的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居多,纹饰有蓝色彩绘纹、绳纹等。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是双耳陶罐。宁夏南部山区同心县、原州区、西吉县出土的较完整的陶罐、钵、碗、鬲,多数具有马家窑文化风格。

菜园文化菜园文化遗址位于海原县西部、南华山的北麓,地名西安乡菜园村,是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一个独特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遗址,晚于马家窑文化而早于齐家文化,距今4000余年。考古学界认为,它是一种新的文化,是陕甘宁交界地区齐家文化的源头。由于其独特的地位,国务院于2006年将菜园遗址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1987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合作,对遗址内的林子梁、马樱子梁居址480平方米和寨子梁、瓦罐嘴、切刀把、二林子湾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房屋8座,其中窑洞式、半地穴式房各4座,灰坑18个,陶窑址1处,墓葬86处。房屋都带场院、窖穴。出土文物4000余件,主要有:石器类,有打制和磨制的,有石核、石叶、刮削器、尖状器、石刀,加工精细;玉器类,斧、锛各1件,器形规整,磨工精细,外观晶莹剔透;骨器类,有骨锥、骨耒、骨匕以及骨针;陶器类,有炊具、盛水器、餐具、储藏器。各种陶器都是夹砂陶,炊具外附烟垢,内结水垢。陶罐器形以小口、单耳或双耳居多,纹饰多为蓝纹。另有三件器物令人叹为观止。一是一把以骨为柄嵌入锯齿状刃的石刀,既薄又锋利。二是骨针,粗细与今天农村妇女纳鞋底的钢针相差无几,针尖锋利,针鼻孔很小,能加工到如此程度,不知花了多少工夫。三是两件圆饼形陶质纺轮,说明菜园人已有熟练的纺织技术。菜园人死后都实行土葬。墓穴有竖穴土坑、横穴土洞、土洞侧龛、竖穴侧龛,其形制多样,都无陪葬器物。其中大多数为单人墓葬,只有5座合葬墓,分别为成人男性两人合葬、儿童两人合葬、一老一小合葬,未见夫妻合葬墓。单人葬以屈肢侧卧居多,屈肢仰卧、俯卧次之,直体仰卧者仅一例。这种墓葬形式,与我国西北地区的马家窑、齐家文化遗址截然不同。1988年后,又在固原县七营乡、彭堡乡等地发现类似于菜园村的文化遗存。这样,一种新的文化遗存便可确定下来,从而解决了考古学界对齐家文化渊源的争论:它就是菜园文化。从以上考古发掘可以推断菜园人的生活方式:他们农牧并重,除种植谷、麦外,还牧放猪、羊等家畜。有的家庭还用羊毛纺线制衣。部落中还有一个专制陶器的家庭,供应周围邻居所需的器具。菜园人已经很爱美,知道用什么来打扮、装饰自己。每个家庭都有骨梳,不分男女老少都要梳洗。有的还用骨簪将头发拢住,以免披头散发。青年妇女的颈部、手腕还要佩戴骨珠、骨臂钏。个别富裕的妇女甚至佩戴绿松石坠饰。他们的房屋,一般都利用面东的黄土坡依坡修建,或做成窑洞,或做成半地穴式。半地穴式的房屋要选择坡度适宜的黄土坡,先把高于坡前平地的部分开一道竖槽,上窄下宽,向下继续挖成穴。这样,一半在地表上,一半在地下。朝外的一端为出口,做成向上的台阶或斜坡;朝里的一端掏出窑洞式的卧室。屋顶部挖一个桶形洞穴以储存粮食。室内挖两个窖,一个靠近灶台,专门储存食物;一个靠近门口,存放日常用具。房屋使用面积一般只有7~10平方米。最大的家庭也只有17平方米。屋前的场院是用建房时挖出的黄土垫成,一般有30多平方米。

同类推荐
  •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 中国人的吃

    中国人的吃

    西洋文化是男女文化,可见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古代即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中国是出美食家的国度,有人说中国的文化是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令全世界惊叹。孔子堪称第一位美食家,他率先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口号。本书作者从个性化的角度,对中国人的饮食进行了剖析,力图透过饮食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菜肴、小吃作了生动的描述,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休闲读物
  •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流行词语看中国

    流行词语看中国

    本书就是从“流行词语”的巧妙角度,撷取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流行词语,忠实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在物质生活、意识形态、道德情操、文化时尚变迁与进步的过程,以及与此有关联的背景史料,从各个方面,展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留下了中国民众真实、具象的集体记忆。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上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上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 犀利皇妃

    犀利皇妃

    前朝风云莫测,后宫你死我活。人之初,性本?初入宫廷,帝王之心难揣测,既有挚爱,又惹群花,奈何只卿一人守孤单。豆蔻年华,已入宫门,半生皆为一人活。时局险恶,人心难测,待到秋风漫天过,谁是独笑者?她是宰相之女,他是一国之君。初见时两小无猜,再见时他已心有所属。初入宫时,她以他为天,小心翼翼,举步维艰;初见她时,他以她为恶,多加刁难,多加利用。宫廷险恶,敌人难测,她为他家庭破散,自身沉浮;挚爱永在,群花乱簇,他为己处处筹谋,无视她怒。帝王无情,皇家无意,她终是看破,步步为营,筹谋算计,只为一日凤舞九天;挚爱远逝,蓦然回首,他才看见她,知她所愿,暗中相助,只为一日和她一起君临天下。
  • 抢来的皇后

    抢来的皇后

    残暴而惨酷,毫无人性的乱世侫臣,挑起天下狼烟四起,百姓惨呼奔逃,不为王位,不为权贵,却只是为了满足他的杀虐!他在朝堂上仰天狂笑,谁敢或说一二?皇帝战栗着掩面而泣。红颜不笑强笑,纤腰舞得娇媚,素手执的是什么酒。一杯青酒下肚,他突然揽过她的腰,把酒哺入她的唇:“你要我死,我就死,可是我死也不会放过你!”轮回本当一切重新来过,为什么这孽情仍旧纠缠。她出身勋贵之门,又高高在上的皇后,他却成了平民中的贱民。那一天皇后亲自赈济饥民水粥为皇帝祈福,让他窥到了她的容颜,骨子里的暴戾突然被全部唤醒!他要她!为了她,他从军,将死人堆里一步步爬出来了,他成了人见人怕的“鬼将”,再一次成了人见人怕的侫臣,再入那金碧辉煌的九层高阙,含笑走进惊惶不安的她,眼里是势在必得的决心。他黜帝,霸后,夺政,她保帝,反击,护权。因为她是皇后,所以她必须要杀这个乱世之臣,可是面对他的一如始终的爱意,那负尽天下人也要爱她的勇气,让她如何下得了手?家国,天下,夫妻,帝后,君臣,一切的一切纠缠在爱恨中,何去何从?这冤孽,几时休!*******************************剧透:用力一挥,血光漫天,染红了那一天的白雪。她面色苍白,一步步走向皇帝,皇帝满意地看着她拖在地上的七尺青锋剑。“你杀了他?”她没有回答,木然地看着皇帝,咯啷一声,血剑坠地,她的泪水无声肆流。皇帝伸手向她:“过来,皇后。”*剧透,就是让你急个够!哈哈,桑陌不写悲剧哦!专訫独恋さ帮桑陌作了个视频,真是太感谢了!谢谢亲们的支持。谢谢给予票票的亲们。还有没给票票的亲们,如果觉得桑写得不好,你们要砸桑就砸吧,不过,最好是用你们的票票砸,猛砸,桑虽怕痛痛,不过,还是很开心滴。。。。
  • 赖上豪门总裁

    赖上豪门总裁

    “四喜小姐,您请节哀!”身后冰冷的声音不带一丝感情,四喜转过身看着眼前这个三十左右的青年男子,长得高大精悍,一身黑色西装,神情漠然。陈四喜很难相信刚刚这慰问之语是从这位叫高寒的人口中说出来,活了二十二年,也就这位高寒先生能尊称自己为“四喜小姐”。陈四喜一直觉得自己的人生真的很悲催,除去这个俗气又难听,一听便让人觉得是爹不疼娘不爱的名字外她还自幼父母双亡,跟着奶奶……
  •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可以表明成都既是休闲的城市、现代田园城市,成都也是一个文学的城市。阅读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阅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状态;触摸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触摸这个城市的文化情怀;进入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进入这个城市的内心世界。一个城市的文学也因此成为解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符号和文化标杆。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听不完的历史

    听不完的历史

    每一章都按照时间顺序对作曲家的生平、重要录音、演奏风格、历史地位等做了详尽阐述。并配以各CD唱片的封面、编号、年代和评级。,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从圆筒录音开始直至二十世纪的重要历史录音唱片。全书分为录音先驱、浪漫派钢琴大师、德国现代钢琴学派、二十世纪早期诸多小提琴学派、中提琴和大提琴巨匠、德奥指挥学派、欧美指挥明星、意大利歌剧——从威尔第到真实主义、法国歌剧、瓦格纳王国等
  •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全集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全集

    选择和放弃就像同胞兄弟一样如影随形。选择是人生路上的航标,学会选择是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只有量力而行的选择才能到达理想的港湾;放弃是人生的隧道,舍得放弃是顾全大局,超然洒脱,只有简单从容的放弃才能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