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57100000006

第6章 “长长长长长长长”

——概念与语词

在著名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里,巴尔尼巴比的学者们认为,说出一个词来多多少少会侵蚀肺部,因而提倡废除语词。他们出门随身携带各种实物,见面时各自打开包袱,指点实物进行交际。指点完毕,各自收拾包袱,相互帮助背上,挥手告别。

小说毕竟是小说,如果把它搬到实际生活中来,那有多荒唐啊!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完全取代语词的交际作用。交流思想离不开概念,所谓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是思维的细胞,要靠语词来表达。

概念无臭无味,无轻无重,我们可以理解它,描述它,却无法感知它。我们不能直接看到或摸到概念。要把头脑中的概念传达给别人,必须借助于有声的或有形的语词。

语词是表示事物的声音或笔画,这些声音和笔画之所以能表示事物,就是由于人们头脑中有相应的概念。概念与语词相互依存。

有人不理解,说交通警用红绿灯来指挥交通,海上船只用旗语来联络,人们在交际时,点头表示赞成,摇头表示反对,这不说明概念也可以感知吗?

其实,红绿灯、旗语以及点头、摇头所表达的意义还是要通过语词来解释,人们才能够理解。

美国人在公共场合演讲,举起双手与头并排,掌心向着听众,成投降式,是要求听众保持安静;但是在希腊,这是最侮辱人的手势。印度人的习惯,点头是反对,摇头是赞成。可见,用手势表达思想还得用语词来解释。

鼓掌、吹口哨是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可有时候会带来误会。20世纪50年代初,京剧大师程砚秋到抚顺、鞍山演出。在第一场演出当中,台下掌声不断。戏演完后,虽然谢幕10多次,观众仍连连鼓掌,不肯退场。剧场经理赶到后台,对程砚秋说:“事先忘了跟您说了,我们东北时兴便装谢幕。您卸装,换便装吧!”

这位京剧大师没有思想准备,一再说:“我卸装慢,您跟观众解释一下吧!”剧场经理转达后,无奈观众不接受,仍然鼓掌,有人甚至吹起了口哨。

程砚秋误认为让他便装上台,是拿他寻开心,便匆匆卸装,从后台悄然离去。热心的观众认为程砚秋看不起他们,第二天观众骤减,有人买了票也没来。第三天人更少。本来要演10场,却只演了3场,京剧大师郁郁不乐地离去。

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到一个小镇演讲,附近许多农民慕名而来。会场里挤满了听众,但马克·吐温发现听众的反应远不如他想象中那般热烈,于是提前结束演讲,从后台快步绕到会场大门外,了解气氛不热烈的原因。

出乎意外,他发现人们在模仿他的话,笑着,议论着。一对远道而来的老夫妇在登上马车启程时,丈夫对妻子说:“他讲得真好笑,我费尽力气,才忍住没笑出声来。”妻子说:“要是忍不住,可就失礼了,人家可是个名人呢!”

大作家长舒一口气,以后他每每谈及此事,总是悔不当初,对不起那些远道而来的乡间听众。

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而语词是概念的表达方式,但它们不完全是一一对应的。

古时候,不同的人家贴不同的春联,似有不成文之规矩。人们从门联就大致可猜出户主的身份。“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一定是书香门第;“入座三杯醉者也,出门一倒歪之乎”,猜酒家不会错。

有一家的门联很奇特,左右两联都是七个“长”字。过路人围着看热闹,猜不出其中奥妙。这时有个乡下人进城,边看边念,说这一家是卖豆芽的。一问,果然不错。

“长”字,既可读作“生长”的“长”,又可读作“长短”的“长”。“长”还与“常”谐音。这样,上联是“常长,常长,常常长”,下联是“长(zhǎng)得长(cháng)点,长(zhǎng)得长(cháng)点,再长(zhǎng)得长(cháng)点”。这不是发豆芽的又会是什么人家呢?

这副对联的构思利用了一词多义的情况,即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外交用语”是个多义词。它可以指称外交家们在交谈或行文时实际使用的某种民族语言;也可以用来指称外交界常用的词汇、专门的术语;还有第三种也是最普通的意义,是指被用来表示那种经过谨慎考虑的措辞,这种措辞委婉曲折,对方领会,第三者也懂得,使外交家们能互相谈论尖锐的问题而又不致激怒对方或失礼。

在交流思想的过程中,由于不了解某个语词的多义性而发生误解的情形常有发生。《尹文子》记载,古时郑国人把未经雕琢的玉石称为“璞”,周人把未腌制的鼠肉称为“璞”。由于同名异实,在一次买卖中闹了笑话。周人怀里揣着璞问郑国的商人:“要买璞吗?”郑国的商人说:“要呀!”当周人拿出璞来,郑人一看竟是鼠肉,“因谢不取”,颇有风度地拒绝了对方。

鲁迅先生在《答曹聚仁先生信》中,曾这样写道:

譬如“妈的”一句话罢,乡下是有许多意义的,有时骂人,有时佩服,有时赞叹,因为他说不出别样的话来。先驱者的任务,是在给他们许多话,可以发表更明确的意思,同时也可以明白更精确的意义。如果也照样的写着“这妈的天气真妈的,妈的再这样,什么都要妈的了。”那予大众语有什么益处呢?

鲁迅先生在这里提到的一词多义的情况,是文化落后的一种表现。我们从中也可悟出一个道理:不同的概念究竟是用同一个语词来表达好呢,还是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好呢?这是没有一定之规的,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决定。

一个多义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它的语义又是确定的,表达确定的概念。

在清朝时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时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都要填相貌册,以防止冒名顶替。有位考官对每位考生都要亲自过过目。有些考生在相貌册上填“微须”,意思是有少量胡须。哪里知道,考官大人把“微”当作“无”解,许多考生因此倒了霉,被当作冒名顶替者被撵出了考场。

有个常熟考生填了“微须”后感到事情很不妙,急忙找文书修改,偏又找不着,到了半夜,只好到剃头铺把胡子刮光。天一亮赶到考场听点。谁知那考官一拍惊堂木:“又来了一个顶替者,册上填明有须,而你却是无须的!”原来他的老相识考场文书已代他将“微须”改作了“有须”。多年苦读,毁于一旦。

另有一位微须的考生不服,与考官争了起来。考官训斥他:“读书人怎么连朱老夫子(朱熹)以‘微’训‘无’都不知道呢?”在明朝,应试者非读朱熹注解的《四书》不可,清袭明规,朱注《四书》成为考试制度中评判高下、决定取舍的标准本。哪想到考生笑着回答:“照你这么说,那么孔子微服而过宋,就是脱得赤膊精光了?”

这一驳,直驳得考官哑口无言。“孔子微服而过宋”,是孟子书上的话。这里的“微”是微贱的意思。“微服”指便服或平民服。古时皇帝微服私访,就是穿了老百姓的衣服暗中访察。由于孟子比朱子更有权威,考官只好吃瘪。

“微”是个多义词,一共有13种用法。词义不同,表达的概念便不同。

概念与语词并非完全一一对应还有第二种情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同义词中的等义词,由于其意义完全相同,就是说,其含义与适用对象都完全相同,因而表达同一个概念。等义词往往是借用外语词和方言词的结果。

“文革”时期“读书无用论”耽误了很多青少年,有人问:“赛先生和德先生这两位先生是何许人?”其实,“赛先生”和“德先生”这两个词分别是“科学”与“民主”的代名词。“科学”与“民主”是外来词,根据英语音译过来是“赛因斯”与“德谟克拉西”。“五四”运动前,经梁启超一趣称为“赛先生”与“德先生”,就风行全国了。

我们现在叫惯了的“青霉素”,这种在抗日战争时期闻名一时的新药叫做“盘尼西林”或“配尼西林”(英语音译)。鲁迅早期杂文里提到过的“虎力拉”,即是现在大家熟知的“霍乱”。“维他命”在当代汉语里早已改为“维生素”。维生素保留了原来音译借词中的第一个汉字“维”,而创造了音义相关的“维生”加上表意的“素”,就构成了这样一个意译和音译结合的新词。

在方言中,以不同的方言词表达同一个概念的现象也是很常见的。“向日葵”这个概念的方言词就很多。河北唐山叫“口头转”,承德叫“朝阳转”,任丘叫“望天葵”,山东济南叫“朝阳花”,昌乐叫“向阳花”,莒县叫“转日葵”,栖霞叫“转日莲”,湖南邵阳叫“盘头瓜子”,等等。

在同义词中,有一部分具有不同的形象色彩、风格色彩或感情色彩。“母亲”、“妈妈”、“娘”,这三个词的含义及适用对象都完全相同,但是在风格色彩和感情色彩上是有不同的。“母亲”很庄重,多用于书面语。“妈妈”很亲切,是口头语。“娘”则富于地方色彩,也很亲切,常用于口头称呼。这三个词所反映的客观内容是完全相同的,它们只在主观运用上有所区别,因此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表达方式。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如果能选用不同的语词去表达同一个概念,那么说话或行文就会更加生动贴切。

在文学语言中,有不少看起来是相反的语词,表达的却是同一个概念。例如,“好神气”与“好不神气”;“好快活”与“好不快活”;“好伤心”与“好不伤心”,等等。每一组都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表达。每一组中的后一语词中都有“不”,按本义是表达否定的意思,但是“不”在这里却失去了它的本义,而起到强调语气的作用,“好不神气”就是“好神气”。

大家知道,“读书人偷书不算偷”是一种奇谈怪论。照这种逻辑,工人偷产品不算偷,售货员偷商品也不算偷。可有人不这么看,鲁迅小说中一位穷困潦倒的书生孔乙己就说,“窃书”不能算“偷”。他自以为用一个书面语“窃”就能改变问题的实质,真是可悲又可笑。

同类推荐
  •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的新旧习俗对比来介绍中国的婚丧喜庆文化:结婚、丧葬、寿诞、节日。
  • 山西面食

    山西面食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近代中国学术界名家辈出,形成宋以来学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涌现大量史料,承袭清学余荫,沟通域外汉学,当在首要之列。治学须知大势,近代国际汉学界对中国认识的深化和中国学者掌握西学外语程度的增强,使得彼此得以沟通,渐成一有机整体。通过描述分析中外学界的交往关系,可以显现学术发展的状况趋势,并把握个人及流派在其中所处的时空位置,进而探寻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正途大道。
  • 中国织绣

    中国织绣

    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古代兵勇

    古代兵勇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军事史话:古代兵勇》为丛书之一,介绍古代兵勇的有关内容。《中国古代军事史话:古代兵勇》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经典童话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经典童话

    爱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阅读已经被认定为人一生最重要的素养。阅读素养高的人,不仅求职的能力、转换行业的能力强,而且从心理学角度讲,也更容易拥有快乐、充实的人生。本书选取了中外经典童话,这些童话仿佛一滴滴甘露,滋润着孩子稚嫩的心灵;又好似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引导孩子变得聪明好学,让孩子更加求知若渴。相信有了这本书,孩子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 相亲九十九次

    相亲九十九次

    芳华系列之二:“开心,哪怕你今年相亲一百次也不可能完成你妈的目标,成功嫁出去的!”这是好友在陪她相亲完某一个极品男的时候说过的一句话!可惜这句话终究被她打破了,因为她终于在第九十九次相亲之后嫁了出去!董欣,小名&艺名开心,电台DJ,性格有些别扭,脑反射弧通常跟别人不在一个星球,自称来自火星!心情不好的时候喜欢找人拼酒,而清纯的外表总是让人以为她是个不会喝酒的小女孩,实际上是个酒桶!陈翎箭,32岁的大叔,陈氏集团的掌舵人!性格有些腹黑有些流氓,结过婚,后又离异,而原因据说很雷人!此人在商场呼风唤雨,手段了得,势力横跨黑白两道,号称千杯不醉,此生唯一一次被人灌醉,而且那个人还是一个女人,而且那个女人喝的比他还要多!那个女人的名字叫董欣!董欣是吗?我们的梁子结大了!于是。。。。。。推文时间:又安的完结文:【娶贤】连载文:【他来自大唐】
  • 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1分钟读懂顾客心理

    1分钟读懂顾客心理

    顾客的心理有多种,其中包括“求实惠”和“求便宜”的心理,对抱有这种心理的顾客,一般可以用价格和产品的质量来说服,重点指出自己产品的“物美价廉”,那么他们就很容易被打动。抓住顾客的“面子”心理,给顾客“面子”不要吝惜你的赞美之词,这点对任何顾客都适用。另外顾客的求“效率”心理,求“舒适”心理,求“安全”心理,求“方便”心理等,在读懂消费者心理的旅途中,本书将为您一一展现!让您1分钟之内读懂顾客心理,打开顾客的钱袋!
  • 大别山传奇

    大别山传奇

    长篇红色武侠小说,讲述大别山几位英雄的传奇故事。故事以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为背景,几位英雄用自己的武功、医术等,与地痞流氓、土匪周旋,保护大别山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最终迎来了刘邓大军。故事曲折离奇、惊心动魄,情节扑朔迷离,引人入胜,结构严谨,环环相扣。
  • 千万别这么吃

    千万别这么吃

    “民以食为天”。如何吃得营养、吃科科学、吃得有品位,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书告诉人应该吃什么、该如何吃,尤其指出了种种人们习以为常的错误饮食习惯。这本书的内容对每个人都有用,当你面对美食时,别忘了提醒自己:“千万别这么吃!”你知道怎样饮食才能获得健康吗?你清楚你的身体里需要什么营养物质吗?你了解餐桌礼仪吗?你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吗?本书将以一个全新的视角的诠释“吃”,引领你去走近饮食、了解饮食、透析饮食,向你展示吃的文化,吃的科学。以这里为起点,吃出你的健康来,吃出你的品位来。拥有它,你将拥有美丽和健康;翻阅它,你会获得审美愉悦与精神享受,从而受益终生。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风雨春秋

    风雨春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步入花甲之年的我重操旧业——完成了以共产党领导农民闹革命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血泪春秋》。该书是以两千余人的树林村为背景,全景式展现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期间波澜壮阔的斗争历程,以及村民们跟着共产党、八路军前赴后继不惜流血牺牲,终于过上了当家做主的幸福生活……
  • 拜金女仆的邪恶少爷

    拜金女仆的邪恶少爷

    第一次见面:他给了她一个大大的见面礼:一汪水花……第二次见面:她华丽丽的倒在了他的怀里,接住了,然后扔给了助理……第三次见面:他成了她的顶头上司,见面礼,你做我女仆……从此她的噩梦开始了……
  • 穿越:嗜血邪王的鬼妃

    穿越:嗜血邪王的鬼妃

    一朝穿越,她莫名成为了替身皇妃,自从在棺材里爬出来后,她便成为岚月王朝传说中的鬼妃。成为下堂妃是吧?好,正如她意!什么?她的夫君居然是个嗜血的皇子?而且放/荡/无/比?更可怕的是他日为人,夜为妖?据说,他妻妾无数,却总是在圆房后香消玉殒-----死因不明。据闻,他曾独自一人,一夜之间灭敌十万。偶然机会,她意外发现自己竟然是他解开封印的钥匙?若解开封印,他便不再是凡人,而是掌控魔界与阴府?OMG?为了小命,她逃逃逃,只为了躲开这一劫。可谁曾想,原来这只是一个开始……牡丹建群了,亲们请入群107358226亲们请支持牡丹的VIP文http://m.pgsk.com/a/250631/1:《穿越:邪恶王爷别惹我》文/紫牡丹akhe2http://m.pgsk.com/a/288823/《致命邂逅:总裁的专属女人》文/忆雪泪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