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5900000016

第16章 庄子(1)

【原文】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注释】

选自《庄子·逍遥游》。知:同“智”。效:胜任。比:合,此指亲近、团结。徵:信,取信。

【译文】

因此,那些才智可以胜任一官之职的人,行为可以合乎一乡风俗的人,道德可以投合一君心意的人,而且能取得一国信任的人,他们往往自以为是。

【赏析】

一些人凭借自己的智慧,来获取官职,虽然其品行能力都已超越常人,并取得君王和百姓的信任,但是他仍像小麻雀一样,带有世俗的功利心,自以为是,最后只图得个浮名虚誉而已。如果他们能把那些功名利禄摒弃,做到超越世俗,就能在无名、无功、无己的意识中,达到道德的至高境界。

【原文】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注释】

选自《庄子·逍遥游》。正:指万物自然本来之性。御:驾御。六气:阴、阳、晦、明、风、雨。辩:同“变”。无穷:指空间和时间的无限。恶(wY):疑问代词,如何,怎么。无己:忘记自我而达到纯乎自然的境界。无功:不求功利。无名:不求名位。

【译文】

那些能顺着天地自然本性,驾驭六气的变化,以此来遨游于无穷宇宙的人,他们还有什么可期待的呢!所以说:至上的人能随顺自然达到忘我,神人不求功利,圣人不求名位。

【赏析】

庄子的人生哲学在这句话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一生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等世俗的东西,而是摒弃俗心,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可以达到“御风而行”的至高境界。所以他崇拜至人的境界,是因为至人掌握了自然规律,能与万物相互感通、融和,从而达到精神的自由自在。庄子极力推崇神人、圣人,神人、圣人已摒弃了世俗的价值观,不为名不为利,与自然相融合,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所以“无己”“无功”“无名”是对人物合一的一种肯定,既承认自我的生存价值和个性自由,也必须肯定他人的生存价值与人格尊严。

【原文】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注释】

选自《庄子·逍遥游》。庖人:厨师。尸祝:古代祭祀时对尸主持祝告的人。尸,祭祀时,因神不可见,所以用熟悉礼仪的少年为替身,称之为“尸”。祝,手持祝版向“尸”祝祷的人。樽:盛酒的器皿。俎: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用来盛牲的礼器。

【译文】

厨师即使不烹煮食物,主持祭祀的人也不能超越自己的职能而去代替他。

【赏析】

尧想禅位于许由,许由用此话来推辞,他认为自己对于治理天下毫无用处,所以不愿接受尧的禅让。后来经过演变,到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成语“越俎代庖”,但意思完全相反,比喻那种超越自己职权范围而插手别人所管领域的人和事。

【原文】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注释】

选自《庄子·齐物论》。闲闲:悠闲自得的样子。间间:仔细分别的样子。炎炎:盛气凌人的样子。詹詹:絮叨嗦。

【译文】

聪明绝顶的人悠闲自得,小聪明的人斤斤计较;善于雄辩的人盛气凌人,拙于言辞的人唠唠叨叨。

【赏析】

聪明的人往往自恃聪明而目中无人,做事总是以我为中心,听不进别人的半点意见。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总是把个人利益看得很重,做事斤斤计较。善于雄辩的人整天攻心斗智,劳神憔思,言辩不休。不善言谈的人做起事情来则拖泥带水。这四种人虽对社会不能造成很大危害,但也无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这四种人应不断地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努力改善人际关系。

【原文】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注释】

选自《庄子·齐物论》。彼:从他物的角度看。

【译文】

世间万物没有不是“彼”的,没有不是“此”的。从“彼”的角度看不见“此”,从自身的角度来看就会知道它。

【赏析】

“彼”与“此”,“是”与“非”的关系普遍地存在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之中,它们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所以对于万事万物的评判是没有永久的、终结和全面的结论。这和是非来自于人的成见道理一样。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见,都有自己的一套是非标准,肯定别人或否定别人,这种肯定与否定从事物的本性来说是片面的。所以我们不以个人的偏见和好恶去处理事物,判断事物,应从事物的本性出发,洞察事物的本来面目,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公正合理。

【原文】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注释】

选自《庄子·齐物论》。

【译文】

天地可以归结为一个名称,万物也可以用一个“马”的名称来指代。

【赏析】

在庄子看来,世界万物都是一样的,没有彼此你我之分,那些美与丑、好与坏都出自人的主观成见,没有统一标准,应该取消事物的对立性,用一个名称总括起来,给予它们自由发展的空间。因此,做任何事都应遵从事物的发展规律,不以主观成见评判事物的曲直,不改变事物的本来面目,保持事物的自然属性,任其自由发展,将个人的私心成见全部摒弃,使万物都保持自己的本色。

【原文】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注释】

选自《庄子·齐物论》。

【译文】

天地与我共存,而万物与我合为一体。

【赏析】

人与物合二为一时,人的精神也就彻底解脱,由此心胸也就开阔,思想也就变得豁达。如北宋政治家范仲淹被贬到岳州第二年就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他把自己的情感与景物融合在一起,由景生情,由情议论,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他政治抱负的体现,也是他胸怀宽广的写照。北宋欧阳修写的《醉翁亭记》,把山水、禽鸟、醉翁、醉翁亭融为一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拉近了物和人的距离,使叙述、描写与抒情都融入说明的句式中。因此人们只要做到与天地并生,与万物合一,即使因外物而带来的私欲再多争斗再大,也都会自然而然地泯灭。

【原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注释】

选自《庄子·养生主》。涯:水边,这里指事物的终极。知:知识。

【译文】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边无际的。

【赏析】

人的生命有限,却用它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其结果只能是身心疲乏,尤其是在身心不堪重负的情况下,却仍然不肯放弃所谓的追求,那就极其危险了,这不符合养生之道,这是庄子的本意。但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性,如果我们尊重了庄子“无为”的养生之道,虽然满足了身体需要,但是他的一生却是在无知中度过的。我们要想活得充实而有意义,就应活到老学到老,既要珍惜有限的生命和时间,又要多学知识来充实自己。

【原文】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注释】

选自《庄子·养生主》。名:名号、名分。刑:刑罚。

【译文】

为善勿为求名之善,为恶勿为遭刑罚之恶。

【赏析】

顺其自然,当止则止,这是我们做事情的原则。如果“为善”到了求名的地步,就会劳心、劳力,“为恶”到了遭受刑罚的地步,则伤人伤己。所以人生在世既不为“为善”而奔波,也不为“为恶”而伤身,若想身闲自得,就要调节好“善”“恶”。这里不仅表现了庄子养生与处世的根本原则,也说明了物极必反的自然属性。

【原文】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注释】

选自《庄子·人间世》。怒:奋力,奋力举起。当:同“挡”。车辙:车轮碾出来的痕迹,此借指车轮。是:自以为是。

【译文】

你不知道那螳螂吗?它奋力举起臂膀去阻挡车轮,却不知道它的力量不能胜任,正是其自以为自己的才能很高的缘故呀。

【赏析】

螳螂奋臂挡车,尽管拼尽全力,也难免身死车下,庄子用此来比及人类,喻示人做事要有自知之明,凡事都要量力而行,如果不顾及力量对比悬殊逆势而动,或者有意显示或夸张自己的力量,必然会遭到像螳螂一样粉身碎骨的下场,从古到今,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后来这则寓言浓缩为成语“螳臂当车”,用以比喻那种不自量力,冒险逞能而招致灭亡的做事方法。

【原文】

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

【注释】

选自《庄子·骈拇》。

【译文】

天下人都牺牲了,那些为仁义而牺牲的,世俗称之为君子;那些为货财而牺牲的,世俗称之为小人。

【赏析】

为“仁义”牺牲也好,为“货财”牺牲也好,在庄子看来,这都是对人生命的扼杀,出于对生命的悲悯,他提出了反战的主张,认为生命应高于仁义。庄子的这一主张与西方现代反战观点有一共同点,就是反对战争本身,而不是反对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他们站在生命尊严的基点上,向人类不断地提示着自己的目的,使生命之旗高高飘扬,使人类不要因为战争而毁灭自己。

【原文】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注释】

选自《庄子·天地》。惑:疑惑。灵:智,觉悟。

【译文】

知道自己愚笨的人,并不是愚笨的人;知道自己糊涂的人,不是糊涂的人。最糊涂的人,一辈子也不能解除迷惑;最愚蠢的人,到死也不会觉悟。

【赏析】

真正聪明的人是能够知道自己的愚笨之处的,卖弄、炫耀技巧或智慧,哗众取宠,这样的人才是最愚蠢的,而且最可怕的是他们终身不觉悟,始终自以为是。这种才是既无利于社会,又不利于自己的愚者。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注释】

选自《庄子·天道》。言:指华而不实的语言。

【译文】

真正认识到事物精髓的人,不夸夸其谈,那些夸夸其谈的人,没有真正了解到事物的真理。

【赏析】

庄子认为,知识和事物的精妙之处,是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清楚的,若想真正理解其宗旨,必须用心去领会。“道”存在于虚无之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真正的“道”是根本不可能从书本典籍中学到的,只有靠自己亲身去体验。后人用这句话来说明一知半解而夸夸其谈的人是无知的人。

【原文】

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

【注释】

选自《庄子·天运》。

【译文】

我又用阴阳的和谐来演奏,用日月的光明来照耀。它的声调可以短促,可以悠扬;可以柔和,可以刚强;变化有规律,不墨守成规。

【赏析】

同类推荐
  •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山海经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据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山海图”流行于世。《山海经》分《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虽仅有三万一千余字,但其内容涉猎甚广,从天文、地理、传说、神话、宗教,到种族、动物、植物、矿产等,包罗万象,体系庞大,堪称我国古籍中的百科全书式的著述。然而,由于它所述多奇诡怪异,常被人斥为荒诞不经。
  • 易经 尚书

    易经 尚书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姬昌编著的《易经尚书》用现代白话对其进行了详尽而又明白的解说。《尚书》是古代的重要文献,西汉武帝时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是士子科举进身的必读之书。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财道

    财道

    中国首部财道小说,《新京报》、《金陵晚报》、《莽原》、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等11家媒体同时推出。本书演绎人生命数奇情,平视当代富豪巨贾,探究中国财道智慧。这是一部关于金融奇人、奇事、奇情的奇书。它演绎了一出出财运和命数的故事,写尽了男女之情在财运和命数之间的彷徨纠葛。作者葛红兵在小说中引进了真实案例,有很强的社会写真、客观纪实的倾向。同时小说中崔钧毅以“义”为中心的财道思想,老范以“舍”为中心的财道思想,武琼斯以“取”为中心的财道思想贯穿书中,读者或许从中能得到深刻的启发。
  • 纯纯妻子天才宝

    纯纯妻子天才宝

    他是宝宝,她变成了他的秘书,初次见到妈咪的总裁时,揪着他的衣领说:“不要骂我笨蛋,对总裁没有什么好感,走错房间,之后的亲子活动,导致了自己都不知道孩子的爸爸是谁?她和他的相遇,却对他有了新的改观,你要懂得尊重员工。他突然觉得这个女人,六年前,很有趣,一夜怀上子,想要把她留在自己的身边。”在那一瞬间,还出谋划策,第一天上班就被骂,帮爸爸追妈咪。因为她的害怕,门都没有。宝的他,为了留住宝宝,自然是不会善罢甘休。想辞职,不惜一切离开自己的家。开始和那个男人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福尔摩斯探案(大全集)

    福尔摩斯探案(大全集)

    福尔摩斯探案系列是开辟了小说历史“黄金时代”的不朽经典,一百多年来被译成57种文字,风靡全世界,是历史上最受读者推崇,绝对不能错过的侦探小说。 阿瑟·柯南·道尔编著的《福尔摩斯探案大全集(超值金版)》充分忠实于原著,在借鉴前辈译家风格、手法的基础上,也纠正了以往译本的很多错误。注重于寻求更接近原著灵魂的真实表达,寻求故事之外更接近于那个时代的深刻内涵,并能更加符合时下读者的阅读感受。《福尔摩斯探案大全集(超值金版)》通过合理的版式设计,使原著的全部内容能够在一本书中精美呈现。而且选用质量上乘的轻薄纸张,控制书籍的厚度和重量,不至于笨重不堪。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街市

    街市

    甫跃辉, 1984年生,云南保山施甸县人,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小说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作家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大家》《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文学期刊发表中国短篇小说。获得2009年度“中环”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
  • 苹果里的星星:大师名篇诵读

    苹果里的星星:大师名篇诵读

    一束馨香的花朵捧献给大家。读者朋友们,多为文学随笔或杂感的形式。或深入浅出、夹叙夹议地阐明一个道理;或简明扼要、生动形象地描述一件小事;或触景生情、感物咏志地抒写一种情怀;或由小及大、含蓄深邃地蕴藏一个哲理。每篇文章之后,都配有千余字的赏析文章,珍爱它……,意在与读者共同交流与欣赏好花之“花”,究在何处。但愿您能喜欢它,本书荟萃的120篇精短美文寓意深邃、题材多样、趣味隽永
  • 感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感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