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0200000009

第9章 文化顽童台大骄子(3)

第三,李敖虽不以胡适为师,他对胡适的尊祟却是真诚的。李敖是一个“狂人”,“国学大师”钱穆不必说了,即使殷海光,他也不放在眼里(详下节),他惟一能看得上眼的,只有胡适一人。他虽然说过“胡适等安足以为吾师哉”,但他的“攻击”总是限于“胡适以下的老朽们”。从本书以后的论述可以知道,对胡适一生所作贡献给予最充分、最崇高评价的是李敖;能真正继承胡适思想和自由主义精神的也是李敖;把胡适作为人格楷模的还是李敖,《大学札记》中就列有《胡适论悲观》、《胡适论反省》、《胡适论“有所不为”》等题目,摘录胡适的言论以激励自己。《胡适与我》的《自序》里,在说了“我并不是他的徒弟”之后接着说:“但是云龙契合之际,我却在他生前死后,做了比任何人都识其大者的事。这种奇缘与情义,求之古今人物,亦属罕见。清朝王源《刘处士墓表》中记‘[刘献廷]尝从容谓余日:“吾志若不就,他无所愿,但愿先子死耳!”予惊问故,日:“吾生平知己,舍子其谁,得子为吾传以传,复何恨哉?”我想,胡适死而有知,当有刘献廷这一感叹。我以为这话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第四,李敖性格上的独异和志向的远大,使他跟胡适所选择的人生道路很不相同。李敖1959年4月10日日记,在引用蒋廷黻对胡适的评论之前说:“蒋廷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态度甚好,其批评胡适之言甚是。”胡适的性格是“温和得多”,对国事的谈话又“都非常含蓄婉转,有时甚至使人弄不清楚他到底层赞同什么或反对什么”。比起蒋廷黻来,李敖远不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是对一切他认为错误的东西,进行“攻击”,毫不留情面,即使是自己的老师、朋友、同学。我称李敖为鲁迅所说“个人的自大”者。用鲁迅的话说,“个人的自大”,就是独异,就是对庸众宣战,他们“愤世疾俗,渐渐变成厌世家,或‘国民之敌’”李敖树敌过多。在台大时代,就有同学老师提醒他注意这个问题,他没有接受,那提意见者,后来也受到“攻击”。这是他跟胡适的第一个不同之处。另一个不同之处,是对学术研究的态度。胡适曾经“从政”,但是当他做学问的时候,当他从事学术研究的时候,他是纯粹搞学术的。李敖从来不是“为学术而学术”,而是把学术研究跟政治斗争结合起来,或者说,是把学术研究服务于政治斗争。在这一点上,李敖又跟鲁迅有相似之处。20年代以后的鲁迅,写文章也好,做学问也好,都是他从事政治斗争的工具,一切为政治斗争服务。李敖1959年5月9日日记中有:“读胡适、罗隆基、梁实秋合著《人权论集》,深感吾之方向在此不在史也。”李敖对人权问题感兴趣,就在于这是一个最紧迫的现实政治问题;他说“吾之方向”“不在史”,就因为它不是现实政治问题。从这一点出发,决定了李敖跟胡适之间还有第三个不同。李敖是随着现实社会的发展,不断地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所以他的研究题目一直是新的。胡适却不是这样。《红楼梦》也好,《水经注》也好,他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谈,几十年谈不完。所以李敖批评胡适“老是卖老货,说他“对胡适那种‘好话说三遍’的态度愈来愈不满意”,这样,胡适自然“不能领导李敖了”。因此,如果用一个语句来概括两人,则胡适是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李敖是一个战士。

九、对殷海光有限的佩服

殷海光,湖北黄冈人,1919年生。中学时代就喜欢思考,有“鬼才”之称。十七岁上高中二年级时,翻译出《逻辑基本》一书。1938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为逻辑学家金岳霖教授所赏识,1942年毕业,入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1944年投笔从戎,参加青年军,后赴印度训练。抗战胜利以后,在南京《中央日报》社任主笔,井在金陵大学教授逻辑和哲学。1949年赴台湾,兼任《民族报》总主笔。1956年《现代学术季刊》在香港创刊,被聘为编辑并为之撰稿。著作甚多,主要有《逻辑新引》、《怎样判断是非》、《思想与方法》、《中国文化的展望》等。

殷海光在台湾发出光辉,是在《自由中国》上。

《自由中国》创刊于1949年冬天,主办人是雷震,真正灵魂却是殷海光。李敖的《从读(胡适文存)说起》于1957年3月1日在《自由中国》第十六卷第五期发表,引起海外的胡适和台湾北大系教授的侧目,也引起殷海光的注意。殷海光当时是台大哲学系教授。他托张灏找到李敖说:“殷海光看了你的文章,想见见你。”张灏在历史系高两个班,已被殷海光吸收为及门弟子。当时是台湾岛上的“蚊龙人物”,李敖说,他看来看去,只有两个,“一个是胡适,一个就是殷海光”。到李敖上大学以后,“胡适已经老惫,蛟龙气质,已经像丁尼生笔下的荷马史诗英雄,无复五四时代的风光;殷海光则如日中天”,李敖进台大的时候,正是殷海光最红的时候,“他的蛟龙气质,自然使我佩服,他托张灏约我去看他。我自然很愿意”。

第一次见面,日记上有载:“赴殷海光家,与他商谈的结果促进我几个大决定,诸如转哲学系,学成德文,多念一年,与夫我将来职业之选择,我都有了很迅速的决定。殷先生又送我《怎样研究苏俄》一本、《祖国》二二七期一册。”这一天是1957年5月23日。二十天后,李敖写了本节开头引述的一段话,在那段话里,他说“即决定转哲学系,复有尽承海光衣钵之意”。在此以后,我们从李敖的《大学札记》里还看到几条记载:

1957年7月19日:“下午与宏祥去殷海光家,先生赠我《胡适思想与中国前途》一文之油印本,此文甚好,《祖国》曾转载之。”

1957年7月20日:“与史静波逛书店,购《逻辑新引》等三书……”按,《逻辑新引》即殷海光所著。

也许不久李敖对殷海光的好感发生了变化,所以在后来写的《李敖回忆录》中是这样说的:

约会定在下午,在殷海光家里,我如约前往。开门的时候,他给我的印象可真糟:又瘦又小的身材、又蹭又蹬的跛脚、粗糙的双手、杂友的头发、风霜的脸、两只对称不佳的小眼睛,从三角眼皮下不友善地瞪着你。他的头与四肢,联合得很生硬,他紧闭嘴唇,作顾盼自雄状。真是作状,因为他的造型,实在极少雄的条件,但他硬要诚于中形于外,结果好像他外在的瘦小,快被他内在的伟大绷裂了似的,看起来真教我难受。“他为什么这么做作?这么紧张?罗素的信徒不该这样啊!”我心里这样想。“他完全不像思想家、不像哲学家、不像大学教授,他倒像是北门邮局门口卖春宫画的,当然卖春宫画的不会顾盼自雄。”我这样想。的确心里犯了大不敬之罪,可是我怎么也忍不住不这样想,我真的从心里对他抱歉。更糟的是,从他背后又钻出一条毛茸茸的东西——一条大狼犬,殷海光命名为“领袖”,是把纳粹党对希特勒的尊称的走狗化。“领袖”究竟是“领袖”,威武无比,跟殷海光比起来。愈发显出殷海光的猥琐。“他真不该养这条不民主的东西。”我想。

我不知道殷海光对我第一印象是怎样的,大概也不会好,我想我对他一定还以颜色了,因为两人谈得极不投机。我逼问他一个问题:“骂国民党是对的,国民党真的该骂。我要请问的是:你过去为国民党主持过宣传,你是国民党员,你怎么解释这一点?”殷海光被我突如其采的问题弄愣了,他很不高兴,显然不愿面对这个问题,他很窘。好像怪我知道得未免太多,他拖了很久才说:“我已经忘了我做过国民党了!我对这种历史的问题没有兴趣。”听了他的答复,我很难过,我觉得殷海光在这一答案上不够诚实。我说:“我是学历史的人,我对这种问题有兴趣。”我表示:国民党自从在大陆失败逃到台湾后。他们检讨失败的原因,可分两派:一派认为专制得不够,今后要多专制才行;一派认为自由民主得不够,今后要抛弃老套,要做深刻的进步的反省才行。做这种反省的人数极少,但最成功的就是殷海光。因为这种反省的成功,有两个条件:第一要有知识,第二要无政治野心。有知识,才知道大江东流挡不住,非得自由民主不可;无政治野心,才能维护理想主义的标准,不把自由民主当做争取政治地位的手段,而当做一种目的。我认为殷海光最有这两个条件,所以反省得最成功,在《自由中国》的表现上最出色。但选种成功,在国民党眼中,却认为是他们的失败,他们的集团里出了叛徒,并且是有头有脸有力量的叛徒。他们在痛心之余,会抬出忠党问题来使大家难看,所以我认为:“不惜以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的勇者,应该把他跟国民党的脐带关系交代清楚、公开交代清楚,不要闪躲这个问题。这种勇者大可公开脱党、公开宣布脱党的光明正走理由、公开表示他要为公谊抛弃私谊,为“国是”揭发党非。他不该在党籍上采取不了了之的态度、暧昧的态度、随便脱离了的态度,或是腼腆的态度。所以,我认为这是个有意义的历史问题,应该使人有兴趣的。

我同殷海光的第一次谈话,就在并不投机的情形下做一结束。我对他印象奇劣,虽然我喜欢他那光芒四射的文章,可是对他这个人,我却十分倒胃,倒胃得甚至不想选他的课。所以。大二的逻辑我没有选。此后我都和他并无来往,我在1958年6月15日日记里写道:…国’实无人,如胡适之老是卖老货,殷海光也老是那一套,即可受欢迎,但他们又何其狭窄。”在第二年1月6日写道:“夜读逻辑,决定好好学到殷海光,从马戈言,此不难也。像‘吸收’胡适一样,他没有多少好吸收的。”这些日记,都表示了我有限度地佩服殷海光,但同他并无来往……

读过这段回忆,再跟前边所引李敖当时所做的笔记加以对照,使人感到,这段回忆难免加上了岁月磨蚀的痕迹,已经难以使人尝到“原汁原味”了。不过基本精神是对的,殷海光留给李敖的偶像的形象实在只是很短的一段时间。另一方面,一定要看到,李敖不满于殷海光的,一是摆英雄架子,二是不能跟国民党彻底决裂,而对殷海光在《自由中国》上的光辉业绩是始终予以肯定的,同时始终承认殷海光是在胡适之后给予他重大影响的一位人物。就在前引回忆录被删去的一节之后,李敖还有这样的话:“胡适和殷海光是我大学时代最佩服的两位前辈,其他不论师友,与我固有交情,但谈佩服则吾岂敢。由此可见,我这个大学生是如何挑剔、如何眼高于顶了。”他佩服殷海光,但不是全面和无条件地佩服,而是“有限度地”佩服;他有交往,但是极少,而且印象不佳。这才是真正的李敖,有什么说什么,是好就是好,是不好就是不好,不吞吞吐吐,不隐讳曲折。只不过前边所引回忆,把后来的一些感受掺杂进去罢了,而这是一个人回忆往事时很难避免的。在研究某种历史现象时,人们重视原始资料胜过重视回忆,原因即在此。

同类推荐
  • 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

    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

    20年来,1965年9月出生,丁晓兵先后被人事部和中国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被武警总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评为“拥政爱民模范”,1983年10月入伍。1984年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英勇负伤,被武警总部树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干部标兵。1985年6月,共青团中央为他特设了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2005年5月,他光荣当选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据不完全统计,丁晓兵,丁晓兵已经获得过288个奖牌证书。失去右臂
  • 老子自然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老子自然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阎锡山日记

    阎锡山日记

    阎锡山的日记,始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2月17日,止于1950年,前后近30年。他去世后,由阎氏纪念会整理,并于1997年正式出版。
  • 撒切尔夫人传

    撒切尔夫人传

    玛格丽特·撒切尔——这位本世纪的政坛巨星——出生的年代,正是英国社会比较动荡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虽使大英帝国获得了战胜国的桂冠,但却是以国力大耗为代价的,英国自此明显地走下坡路。在国内,称霸了英国政坛半个多世纪的自由党已衰落下去,由工会创立的工党迅速兴起,政治舞台上出现了英国历史上少有的三党竞争的局面,英国政局处于不稳定状态。玛格丽特出生的这一年——1925年,虽然没有可载入历史的重大事件发生,但这前后却都发生了对英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情。1924年,英国工党首次上台执政,虽然是少数党组阁,并不到一年就下了台,但这标志着工党的兴起和壮大,是破天荒第一由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政党掌握政权。
  • 为什么是乔布斯:“苹果教主”的成功心经

    为什么是乔布斯:“苹果教主”的成功心经

    本书用最生动的案例和最简单的道理给予读者诸多人生启示。乔布斯的睿智,他的创业和创新精神,他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尤其是他语出惊人的精彩语录令很多人折服。究竟他有什么特別的过人之处让全世界的人着迷?
热门推荐
  • 再回首:中国共产党历史新探

    再回首:中国共产党历史新探

    本书是一部中共党史的通俗类读物,是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教授们的最新力作。本书稿共11篇文章,按时间顺序选取了自建党以来中共历史上的重点难点问题,实事求是地还原了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使读者加深了对党史的了解和认识。
  • 盛宠凉薄爱妻

    盛宠凉薄爱妻

    她生性冷淡,纵然身处逆境亦活得潇洒自在。隐匿三年归来,简云裳只想讨回原本属于她的东西。顺便让那些曾欺辱过她的人知道,作恶就要付出应有的代价!蒋牧尘,京都街闻巷议的豪门阔少。俊帅无韬、杀伐果决,却从未有女人能入他法眼。一场始于她有预谋的利用,令他失了理智,强硬娶她入门。只是被迫嫁给蒋牧尘后,一切似乎都失去了控制……这个男人似乎与传闻中的不一样!木讷?不解风情?那是谁,会因为她说饿了,半夜亲自下厨?又是谁,甚至甘愿成为她手中的剑,斩平荆棘?----“姐姐?”简云裳皱眉,“我记得DNA鉴定书上,咱们的相似度也不过百分之一,认错人了吧。”简薇薇一脸的难堪,“你不过是因为薛立珩选择了我,心有不甘所以故意抹黑我,是不是?”“云裳,我跟薇薇是真心相爱的,你不要这样。”薛立珩一脸的深情凝视。“呵,你们爱咋咋,我一点儿也不在乎。”简云裳笑得云淡风轻。边上优雅气质的男人揽过简云裳的腰,“宝贝,我们回家吧,有我在,你还看得上其他的男人?”渣男渣女当场石化。----简云裳看着正在给宝宝换尿不湿,脸上俱是温柔的男人,扶额哀叹:“蒋牧尘,就算你做的这么好,我也还是不爱你!”“都生下了我的种,还说这样自欺欺人的话,老婆,你真是口是心非。”男人一脸宠溺的走过来,对着简云裳吧唧一口。
  • 做个说话有心眼 办事有心计的女人

    做个说话有心眼 办事有心计的女人

    用通俗流畅的语言,从爱情、生活、家庭、职场等多个方面为女性揭示了造就幸福人生的全部秘密。只要女性朋友遵循书中简单有效的原则,认真领悟并不断实践,本书本着简单实用的原则,就一定可以成为会说话会做事的女人,从而处处逢源,结合女性实际情况,魅力四射,大受欢迎!
  • 冲喜新娘之恶少夺爱

    冲喜新娘之恶少夺爱

    (此文已加入VIP半价促销)第一次入殷府,她是殷家大少爷冲喜新娘,翌日方知丈夫的弟弟竟是昔日的师兄。恋人变成小叔,爱怜不再,有的只是无尽的掠夺与凌辱。他说:既然你喜欢背叛,那我就让你一直活在背叛的痛苦中,不得永生!几番疯狂的掠夺,他狂历,他嗜血。她终于背上了不贞的罪名,接受族规的惩罚,而他只是远远的看着她沉入冰冷的湖底。第二次入殷府,她是殷家小姐的女夫子,再次相见,她眼里波澜不惊,而他眼里却是惊涛骇浪。当年没有来得及救她,如今她又回到自己身边,他要重新挽回那颗沉寂的心!可过尽千帆,他是否还是她的守候……★★★★★★★★★★★★★★★★★★★★★喜欢的亲亲请点击‘放入书架’觉得不错的请点击‘投票推荐’觉得非常好请点击‘发表评论’亲们的支持是我更文的最大动力!
  • 中国报告文学的世纪景观

    中国报告文学的世纪景观

    作为一名新时期文学的参与者,本书作者长期身处报告文学创作、研究的前沿,是作者对世纪转折间报告文学发展的追踪、观察和思考,因此这些文章表现出了深厚的理论素养,也有对当下的报告文学创作,其中一些篇章是对报告文学理论建设的丰富、发展和补充。同时,这些研究文章还向读者传递了大量的信息,本书收录的是作者1996年到2000年间的一系列研究报告文学的文章,具有相当的资料文献性。可以这么说,这本书既是作者的一个阶段性研究成果,其中既有宏观的报告文学理论及发展流变、创作潮流的梳理、总结,同时也是这几年报告文学理论界的一个阶段性成果。甚至是微观的报告文学作家、作品的剖析、评论
  • 周克芹中短篇小说

    周克芹中短篇小说

    《周克芹中短篇小说集》内容包括《秀云和支书》、《井台上》、《早行人》、《李秀满》、《石家兄妹》、《希望》、《青春一号》、《灾后》、《两妯娌》、《勿忘草》等。
  • 猜谜俱乐部(超级智商训练营)

    猜谜俱乐部(超级智商训练营)

    本书适合3至8岁!用谜语对游戏,父母问孩子答,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动脑能力。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是小朋友的谜语。看到最后,一切才恍然大悟,掩卷顿思,意犹未尽。独特的视角,零距离的进入青少年的内心世界;独特的编排体例,符合青少年的心理阅读习惯。
  • 禅修与静坐

    禅修与静坐

    蒲正信居士性情淳和,深具慧根。平常爱钻研佛学、医学、武术,自皈依三宝后,尤好禅学和静坐。她的近作《禅修与静坐》一稿,我阅读后,深感她能将正信、正见与修持相结合,有一定成就,值得高兴和赞扬。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