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4500000005

第5章 奸邪小人无所不用其极(4)

秦桧先拿出他准备好的议和方案,让高宗签了字,然后一个人主持议和谈判,不许其他大臣干预。在议和时,金国派来的使节带来了议和国书,非要高宗跪拜不可,否则,议和不成。正在万分为难之际,秦桧引经据典,说是高宗守丧未满三年,不能处理国家大事,如果行此大礼,既属不孝,又属不吉。金朝使者这才勉强应允,由秦桧代行皇帝职权,跪在金使面前,在和约上签字。

后来,金兀术以“与未交通,倡议割地”为理由,处死了挞懒。当然,金朝也就不再以议和为方针,而是要长驱直入,灭亡南宋。于是,在秦桧签订和约之后一年,金兀术就率兵南下,陕西、河南诸州纷纷陷落,秦桧十分震惊。

秦桧狡猾奸诈的个性无不贯串于他卖国祸国的始终。金人撕毁盟约,秦桧议和无效,恐怕要遭贬黜了。他为了弄清高宗对金兀术入侵的真正态度,就派了一位心腹大臣前去试探。此人见到高宗,试探着问:“金军长驱直入,陕、豫诸州陷落,抗金将领虽有陷州之责,但毕竟忠勇,尚可委以重任,使之继续领导抗金。”高宗听了此话,拍案大怒道:“宁可亡国,我也不用这些人!”秦桧得到了这一消息,心也就放回肚子里去了。

但抗金名将岳飞在河南连连打胜仗,在刘锜的协助下,在公元1140年的五六月间,岳家军和金军进行了几次大战,结果使金军的十万人马死伤过半,收复了蔡州、郑州、洛阳等地。金兀术闻岳家军到来,就恐惧后逃,真有闻风丧胆之势,很多金将,已准备降宋。在这种形势下,岳飞准备乘胜追击,他豪迈地与诸将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公痛饮耳!”

前线的胜利却吓坏了秦桧和高宗。秦桧怕金兀术向他问罪,高宗在经历了苗傅和刘正彦两位将军叛乱之后,也心有余悸,深恐将领势大,难以控制,所以也不愿岳飞继续北上。正当岳飞雄心勃勃地准备大举进攻之际,秦桧却以高宗的名义命令刘锜、岳飞“择日班师,不可轻进”。不久,岳飞又在朱仙镇大败了金兀术,准备渡过黄河,乘胜追击。

这下秦桧慌了手脚,叫宋高宗发出紧急金牌,催逼岳飞撤军。岳飞接到第一道金牌,正在犹豫,送金牌的快马又到了。从早到晚,快马一个接一个,一连接到十二道金牌。岳飞知道要改变高宗的决定已经没有希望,气愤得泪流满面,说:“十年之动,毁于一旦。”岳飞收复国土的宏图大志,就这样不得不半途而废。

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四月,秦桧以明升官职、暗夺军权的办法把韩世忠、岳飞等人召入朝廷,“论功行赏”,并削去了他们的兵权。

金兀术听到南宋这一自毁长城的消息后,十分高兴,当即又做出一副重整军马、进攻南宋的样子,威胁南宋把淮河以北土地全部割让给金国,并要杀掉抗金最为坚决的将领。

于是,秦桧开始精心组织安排,准备杀掉岳飞等人。他先派谏官万俟楔制造、收集伪证,然后又收买了岳家军的重要将领张宪的部将王贵、王俊等人,令王贵、王俊诬告张宪和岳飞的儿子岳云,把张宪和岳飞捕入狱中。在送交高宗的“罪证材料”中,有一封伪造的书信,其中有岳飞令张宪举兵之辞,高宗看了,惊惧不已,立即批准逮捕岳飞。

岳飞被人骗入大理寺,他看到岳云、张宪遍体鳞伤,不禁怒火中烧。他袒出脊梁,露出母亲所刻的“精忠报国”四个字,在场诸人无不震惊。审问官何铸在审查材料时见所告不实,就向秦桧请求撤销此案。秦桧当然不肯,把案子转交同党万俟楔审理。岳飞等人虽经严刑拷打,始终一言不发。在迫害岳飞的过程中,秦桧已代表南宋同金兀术签订了“和约”,规定两国以淮水为界,割唐、邓二州与陕西诸地;岁贡银两、绢匹各二十五万;北方人流寓江南者,任其归回旧地。高宗不仅满口答应,还心存感激,连忙发誓同意,这就是宋金对峙史上的第二个“和约”,史称“绍兴和议”。

岳飞被关已两月余,秦桧等人还是找不到足够的证据,在逼迫岳飞签字画押时,岳飞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后来,秦桧在老婆王氏的怂恿下,发出密令,将岳飞、张宪、岳云等人处斩。在行刑之时,还叮嘱多设防卫,以免有人劫法场。对岳飞的亲朋故旧,也不放过,杀戮流放,极尽迫害之能事。

岳飞的被害,引起了公众的愤怒。韩世忠已被罢职,他当面质问秦桧时说:“岳飞抗金,何罪之有?岳飞谋反,证据何在?”秦桧支支吾吾,作出了一个臭名昭著的回答:“莫须有。”“莫须有”是宋时的口语,意思是也许有。韩世忠听了,十分气愤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秦桧知道,凭正当手段是无法除掉岳飞的,他就只好加给岳飞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也就是仅仅凭猜测来给一个无辜者定罪,也就是无中生有的诬陷。这个颠倒黑白的故事,使“莫须有”这个词一直流传至今。

秦桧就是这样一个狡诈之徒,他丧尽天良,一生纵奸行恶害人无数。

9阴谋的设局者善于耍阴谋

阴谋的设局者善于耍阴谋,他们认为自己处处高人一等,所以总爱显能耐,想去控制对手。殊不知,这种貌似聪明的“显能耐”,往往会抖露他们的弱点,将其丑恶嘴脸暴露在众人面前。

韩世忠、岳飞、张俊三大将的职位被罢免后,秦桧时刻派人去监视他们的动向,以便随时向自己汇报。监视韩世忠的人回来报告说,韩世忠任枢密使后,特地做了一条“一字巾”,上枢密院办公时,就把它裹在头上,显出悠闲的样子,但出外,却随身带了很多亲兵护卫。秦桧清楚,这是韩世忠对朝廷的举措不满,而且有所防备。派出去监视岳飞的人回来报告说,岳飞故意敞开衣襟出入,显得十分豪放威武,仿佛在向人们表明:“我岳飞一心为国,问心无愧!”这使秦桧大为恼火。只有去监视张俊的人,回来报告说张俊行为举止非常自然,没有任何异常迹象。这消息令秦桧稍为宽心。其实,秦桧心里很清楚,张俊之所以这么老老实实,服服贴贴的,是因为自己事先和他订立了“君子协定”。

秦桧早在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宋金议和时,就看好了武将之中的张俊是可以为自己所用的人,所以平日里就注意用小恩小惠拉拢他。果然,张俊很快就成了和秦桧拴在一条线上的蚂蚱。这次张俊回朝后,秦桧就私下里向他许诺,召回三大将后将兵权全都归他,条件是支持秦桧削夺兵权、同意议和。张俊早就嫉妒韩、岳二人的军事才能和名声,对兵权也是觊觎已久,现在有这么好的一桩买卖,他何乐而不为呢?

张俊为了表示自己的诚心,在就任枢密使之后,马上上章表示愿意交出所带全部人马,拨属御前使唤。高宗见张俊率先表示拥护,又带头交出所管军马,龙颜大悦。又闻听韩世忠和岳飞似有不满,就在给张俊的奖诏中,抚谕他一定能保住功勋显赫的地位。

后来,朝廷宣布把三大将的原统帅部全部解散,名义上说“遇出师临时取旨”,实际上是切断了三大将与原属将士的联系,把指挥权分散归属偏裨诸将。三宣抚司统制官以下都冠以“御前”两字,此后直接听候三省、枢密院取旨调发,命令有关部门重新铸印付给统制官。

不久,秦桧又提拔胡纺、吴彦章、曾慥为总领官。继宣抚司取消后,由他们三人分别在楚州、建康、鄂州重新置司,并提高了各军总领的职权,规定总领除管理钱粮外,还要节制诸军,负责报发朝廷与各军间的往返文件,预闻军政,实际上起着监军的作用。

至此,压制抗金大将的第一步--解除韩、岳的军权已经实现。然而解除军权,仅仅是秦桧谋划的迫害抗金将领韩世忠和岳飞的第一步骤。现在,韩世忠和岳飞的军权虽然被解除了,但控制韩、岳的军队和压制抗战派的目的还远未达到。

绍兴八年,秦桧主持议和时,韩世忠是个强硬的反对派,接二连三地上奏章论议和之弊,不听朝廷调遣。最令秦桧气愤的是在和议达成之后,韩世忠命部属假扮红巾军,企图袭杀金使张通古,险些坏了自己的大事,断送了辛辛苦苦得来的议和成果。多亏了胡纺告密,事情才没有弄糟。

胡纺是秦桧安插在韩家军中的“钉子”。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今该是“钉子”发挥作用的时候了。秦桧决定对韩世忠双管齐下,让他插翅难逃。他连夜给胡纺写了一封信,第二天没等天亮,就叫人飞马送了出去。

没过多长时间,离三大将升任枢密使、副枢密使后不到半个月,高宗下诏,命张俊和岳飞前往楚州检阅御前兵马。

楚州军队,原系韩世忠统率。楚州“按军”是高宗下达的诏命,作为枢密大臣的韩世忠不仅知道,而且也能猜测到朝廷的真正用意。诏命张俊、岳飞前往,还能起到离间韩、岳的作用。

张俊和岳飞临行前,秦桧把他们召到都堂,再次向他们重申了高宗的旨意。宣完圣旨,秦桧停顿了一会儿,抬头扫了一眼正在专注地听着的张俊和岳飞,又间接地表明了让张、岳搜集韩世忠过失,激起韩世忠部队闹事的本意。张俊心领神会,立刻连连点头,表示一定完成任务。

岳飞当然也明白秦桧的用心,当面反驳道:“世忠有幸,沐皇恩高升为枢府大臣。世忠既归朝,则楚州之军,即朝廷之军也。”

秦桧听了,脸色登时就变了。岳飞这句话语气虽然委婉,但含意却十分明确:即使以后楚州军队出事,追究起责任来,也没有韩世忠的份儿,因为楚州军队已经归属朝廷直接指挥了。

岳飞的一句软中带硬的话,噎得秦桧半晌没说出话来。过了片刻,秦桧强作笑脸,说:“吾言之意,不过劝枢府大人以自卫。”

刚直不阿的岳飞听了秦桧这样的搪塞之词,更加气愤,他严词回绝道:“公相命飞以自卫,果何为者?若使飞捃摭同列之私,尤非所望于公相者。”

秦桧被岳飞揭了老底,恼羞成怒,恨不得将岳飞一口吞下去。一旁的张俊怕把事情弄僵了,忙出来打圆场,说:“公相亦是好意。”

秦桧起身,十分生气地离开了都堂。这时他在心中暗暗地发恨:岳飞,别看你现在气势很高,还很神气,等我解决完了韩世忠,再来好好收拾收拾你!

张俊和岳飞一道出发了。张俊和岳飞出发去楚州之后,秦桧每日就在堆积如山的奏折中翻寻,看有没有来自楚州的奏折。他相信胡纺会把他的大事放在心上的。几天之后,他在案上堆着的各种奏疏和各地文书中,发现了一份来自淮东军总领官胡纺的密奏。秦桧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他如获至宝地将密奏捧在手中,迫不及待地拆开一看,不由得喜上眉梢。

胡纺本是韩家军中一个无德无能的小校,一直在军中湮没无闻。不过,他凭借逢迎奉承之词取得了韩世忠的亲信将官耿著的信任。耿著把胡纺推荐给了韩世忠,胡纺这才得以步步高升。为了使自己将来官运亨通,有更大的发展,胡纺又暗地里巴结当朝宰相秦桧。秦桧正想在韩家军中物色一个代理人,所以两人一拍即合。这次胡纺赖秦桧的恩典耀升为总领官,对秦桧感激涕零,决心死心塌地为主子卖命。

接到秦桧的信,胡纺丝毫不敢怠慢。他找来耿著,以庆贺荣升之喜为名,宴请耿著。

耿著在宴席上发了点牢骚,胡纺就把耿著的牢骚话写进密奏送给秦桧。胡纺的密奏写得很清楚:韩世忠之部下耿著,散布流言蜚语,说:“二枢密来楚州,必分世忠之军;本来无事,却是生事,吕祉之戒,不可不虑。”耿著还蛊惑众听,图谋不轨,欲发起叛乱,迎韩世忠回楚州掌军。

秦桧得到消息后,立即下令逮捕了耿著,交由大理寺处理。秦桧特别“叮嘱”大理寺卿,要把这个案子一查到底,一定要追查出幕后的主谋。秦桧暗想:只要酷刑逼供,不怕耿著不从,招了韩世忠有谋反叛逆之心,那时,韩世忠纵有千口也难以分辨了。

秦桧想方设法想害死韩世忠,幸好高宗还有一点仁慈之心,对韩世忠网开一面,将奏折留中不发,韩世忠才侥幸躲过一劫。韩世忠被解除了兵权,又不愿与奸臣同流合污,就只好激流勇退,归隐林泉。

同类推荐
  • 中外名人传记大全集(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中外名人传记大全集(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在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世界历史岁月中,涌现出成千上万富有创造性和进取精神的名人,留下了一串串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名人以深邃的思想,放射出绮丽的光芒,启迪着人们的心智,照耀着人类的内心世界;名人以卓越的军政才能,主宰着世界的风云,改变着历史的格局,影响着人类的进程;名人以精深的智慧,创造了难以计数的科学发明,推动着人类的文明之轮飞速前进;名人以敏捷的才思,将深沉的情感注入笔端,写下了打动人心的名篇佳作,传诵至今。
  • 四小孩探险记

    四小孩探险记

    很久很久以前,有四个小孩儿,他们的名字分别叫:薇兰、史林白,盖伊和赖内。
  • 灰熊王

    灰熊王

    一部描写北美荒原动物的小说。小说根据作者真实经历创作。故事中,灰熊托尔是加拿大北部山谷中的王者,后来它遇到并接纳了一只失去母亲的小熊,一大一小两只熊相依为命。猎人兰登和布鲁斯来到山谷,小熊被猎人活捉。在追杀与逃避中,托尔与猎人兰登相遇了,咆哮着恐吓兰登,但最终却饶恕了这个看起来苍白弱小的人类。兰登幸存下来后顿悟生命,放弃了猎杀,将小熊放生。这种态度转变在《灰熊王》的前言中得到了最好的表达:“最激动人心的,不是猎杀,而是放生。”“自然是我的信仰,我的愿望,我的志向;我想达到的最大目的,是让读者随我一起走进大自然的腹地。”
  • 奇才奇事

    奇才奇事

    面对形形色色的难题和困境,开动脑筋,运用智慧,往往就能找出答案,想出对策。“先有故事,后有智慧”。智慧故事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故事,是通往智慧殿堂的使者,引领我们透过一扇扇明亮的窗口,引领你走向人生的辉煌。故事,是连缀智慧的闪亮珠玑,折射出哲人思想的光辉,照耀着你的人生成功之旅。一个故事就是智慧长河中的一朵涟漪,也许它不能改变这条河流的方向,但它会以自身的灵性让你在阳光的滋养中聆听智慧流过的声音,早日抵达你人生的巅峰。轻松阅读精彩的故事,聆听哲人的忠告,让智者的思想浸润我们。
  • 文化探谜

    文化探谜

    本套全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学生各科知识的难解之谜,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中小学生在兴味盎然地领略百科知识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
热门推荐
  • 网游之风神归来

    网游之风神归来

    他是曾经的网游第一人他曾被誉为是网游界最好的队长可是他却被兄弟背叛!黯然离开网游界三年后,他回来了,他不在退缩不再逃避不再迷茫!他誓言要夺回他被夺走的一切!我的ID叫逆风,逆是逆天的逆,风是风神的风。————————————————————————————————————官方书友群【风林火山】236893781,人不多,但是大家都很有爱~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狂神刑天

    狂神刑天

    穿越洪荒成为盘古后嫡大巫刑天,血脉变异、性格狂傲,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通天大道!
  • 凤凰斗:妻焰嚣张

    凤凰斗:妻焰嚣张

    一个大家族的千金,新婚之夜,与她圆房的人不是他的丈夫,于是几番逼迫之下竟失了心智,整日疯疯癫癫。一次无意的落水,香消玉殒,而夏初却意外的进入了她的身体,从此开始了她的古代之旅。明明是大少奶奶,住的却是后院的小破屋。相公双腿行动不便,还性格阴郁,现成的儿子每每来捣蛋,视她为仇敌。风流的小叔,光华四射的小姑,冷嘲热讽的婆婆,弟媳……一个庞大的家族,一个个不知底细的人,一件件不为人知的秘密向来懒惰的她,也无所谓,整日装疯卖傻,吃饱了睡,睡饱了吃,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少了电脑,少了一个消遣。可是有些人却看不惯她的平静,偏偏又要来惹她。她向来信奉“认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也不当病猫”的原则。于是松动了懒懒的骨头,为了自己的安宁而选择了争斗。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锦衣传奇

    锦衣传奇

    明初,置拱卫司,秩正七品,管领校尉,属都督府。后改拱卫指挥使司,秩正三品。寻又改为都尉司。洪武三年,改为亲军都尉府,管左、右、中、前、后五卫军士,而设仪鸾司隶焉。四年,定仪鸾司为正五品,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十五年,罢仪鸾司,改置锦衣卫,秩从三品——《明史》历代的锦衣卫中,有一个人,被称为第一锦衣卫他就是:少年仗剑夺武第,脚踏烈火救上帝。百官战栗伏阶下,高举金瓜震廷议。手掌飞鱼慑不法,缇骑马蹄震天下,身兼三公又三孤,天朝唯我陆平湖一直绞尽脑汁沉默写书,朋友建议弄个群扩展思路,说对历史真实度审核有帮助,因此决定建个看看效果,群号:124199558。喜欢锦衣卫的朋友加进来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