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2700000004

第4章 黄檗无念禅师复问(3)

[2]六根:又作六情。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为十二处之内六处,十八界之六根界。根,为认识器官之意。即眼根(视觉器官与视觉能力)、耳根(听觉器官及其能力)、鼻根(嗅觉器官及其能力)、舌根(味觉器官及其能力)、身根(触觉器官及其能力)、意根(思维器官及其能力)。前五种又称五根。五根乃物质上存在之色法,即色根。有两种之别,生理器官称为扶尘根,以四大为体,对取境生识仅起扶助作用;实际起取境生识作用者称为胜义根,以四大所生净色为性。对此,意根则为心之所依生起心理作用之心法,即无色根。据有部之说,前刹那之六识落谢于过去,意根即是引起次刹那六识之等无间缘。故六识之作用,须常以意根为所依(通依)。然前五识除依意根之外,另有特定之根为其所依(别依);意识则仅依意根,并无其他特定之根。瑜伽行派等则由唯识义上说六根,主张六根、六境均为内识所变。又六根可视为我人之身心全体,如法华经说读诵、书写经典,六根即可清净。

解读

禅师语录云:“减到自不知处,虽有六根,置于无用之地。”禅师慈悲,开示我们佛法妙道。禅师告诉我们:人生要做减法,不能无限叠加上去,再加上去,最后一根稻草也会把人压死。人是怎样死的?往往都是死于某件“小事”,其实世上之事无大小,有一件事应有一件事的因果报应,所有的事化不开,积在心里,想想看那是何等可怕,哪怕不再有什么事,也会被自己吓死。淝水之战,苻坚要夺人家的江山,被合力打败了,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三年后死去,他是被自己吓死的。包袱太重,自己也成了包袱。学禅求解脱。何谓解脱?就是黄檗无念禅师说的“减到自不知处”。这样以来,六根就清净了,苦就没有了。要问禅师说的“自不知处”是何处?是人心最深处的灵光,佛经谓之“灵珠”,是个比喻,就是人的自性。也就是天生性善。佛家是讲善的,讲乐的,故能成全世上一切美好心愿。

禅师开示:脱衣才能入浴,脱却烦恼才能学佛。世人错了,错在以为找佛菩萨来帮我解决烦恼,殊不知正确的应该是:你自己抛却烦恼然后来找佛菩萨。怎样见菩萨?自己成了菩萨才能见菩萨。怎样见佛?自己成了佛才能见佛。聪明人会问:我都已经成佛了还见他做什么?问得好,答案是:正是要你自性成佛。除此外一切路不通,门都没有。做减法的人得到自身。

复刘太史云峤

接来教,感谢奉行。从此外学愚讷,内非虚闲,不负高明之望也。愿公深根固蒂,莫被境风摇动。要信尊显成坏,乃是前因[1],非今生人力为也。若信得过、识得破,脚跟稳当,趁此境风大进。是非里煆炼出世英雄,岂俗士可知。

僧奔驰人境,非求名誉,只恐今生错过,万劫[2]难逢。伶俐汉脚跟须点地,脊梁硬似铁。游戏人间,幻视[3]万缘,脱去知解[4],及至作用,不落窠臼,才是观自在[5]也。

注释

[1]前因:即因果。谓因缘和果报。根据佛教轮回之说,前世种什么因,今生受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涅盘经·遗教品一》:“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大宝积经卷第四十一》:“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泥犁经》曰:‘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获福,恶自受殃。’《因果经》曰:‘欲知前世因,则今生所受者是,欲知后世果,则今生所为者是。’《涅盘经》曰:‘善男子,知善因生善果,恶因生恶果,远离恶因。’《弥勒所问经》曰:‘一业多果,多业一果。’(一业多果是一罪数刑,多业一果是数罪一刑,从其重也。)《弥勒所问经》又谓一业渐感五果,得异熟三果,等二果。又谓十不善业道,有三种果:一果报果,二习气果,三增上果。生地狱中,是名增上果。由地狱退生人中,依杀生故有断命果,依偷盗故有资生果。乃至依邪见故痴心增上,以是一切名习气果。依彼十种不善业道。有一切外物气势,所谓土地高下雀鼠雹棘,尘土臭气多有蛇蝎,乃至如此一切苦界名增上果。

什么叫因果?因果又叫业因果报,又叫因果报应,是佛教基本原理之一。因就是原因,果就是结果。业就是指一切身心活动,分为身、口、意三业。报就是业的报应,即由三业的善恶导致的后果。因就是业,果就是报。

行上品十善者生天,中品十善者做人,下品十善者做阿修罗;犯上品十恶者落地狱,中品十恶者堕饿鬼,下品十恶者沦畜道。

[2]万劫,泛指一切劫难。亦作“刧数”,亦作“刦数”,亦作“刼数”。原为佛教语。指极漫长的时间。后亦指厄运,灾难,大限。《敦煌变文集·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经文》:“个个延经劫数,日日不离宝树。”古印度婆罗门教认为,世界经历若干万年后会毁灭一次,然后重新开始。这一生一灭被称为“一劫”。而在佛教教义中,劫数包括“成、住,坏,空”四劫,坏劫时会有水灾、风灾和火灾出现,导致世界毁灭。

[3]幻视:视之为虚幻。幻为何物?

(一)指假相:以佛教立场而言,诸法皆由因缘和合而生,由因缘离散而灭,一切事象皆无实体性,故可称为幻。《放光般若经》卷三《问幻品》云:“五阴则是幻,幻则是五阴;十二衰及十八性皆是幻;三十七品及佛十八法亦是幻。”现象无自性而幻现为有,故称“幻有”。此外,由幻术师(又称幻师、幻士)变化种种物,如幻化象、马等,谓之“幻化”。此为佛典中常见之譬喻。

(二)想象中的物品。印度吠檀多学派中商羯罗派的术语:商羯罗哲学主张最高的存在是“梵”。梵是单纯同一性的,因与无明结合,而显现千差万别的现象。此差别世界,就俗谛而言为实有,就真谛言即幻。约绝对性言之,既非实有亦非无,恰似魔术师所变化的幻象。即现象世界不过是梵的化现,此又称“幻现说”。

[4]知解:知识见解。知解是外部作用,是真正认识内心的障碍,因此被称为知见障、所知障。《成唯识论卷九》:“所知障,由法执(法我见)而生,以贪瞋痴等诸惑为愚痴迷暗,其用能障菩提妙智,使不能了知诸法之事相及实性,故称所知障,又作智障。”《圆觉经卷下》:“理障,谓邪见等之理惑障正知见者,相当于所知障。”指徒为表象所蔽,不能看到超越于具体形式以上的本质,从而妨碍所学至道妙境的达成。仿佛知见越多,越是妨碍悟道。很多东西你见到,你知道了并不表示你对问题的理解就更深刻准确,如果不保持清醒的心态,知道和见到就会成为你认识问题的障碍。有时候,我们的知识、见识、或者过往经验会成为我们了解真相的障碍。

[5]观自在:即观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就经文来说,有两种解释:

一是观察自在、彻底断惑、法界即我、触目菩提的大菩萨。

二是寻声救苦的圣观自在--观世音菩萨。

所谓“观自在菩萨”,是泛指一切自观自在、观察自在的大菩萨。

菩萨贵行,所谓“六度万行”;离开行,就没有证,也没有菩萨。坐在那里不动,是不能到达彼岸的。践行般若波罗密,有深有浅,因为践行的深浅,所以从登地菩萨到十地菩萨、从等觉到妙觉,都是由践行般若波罗密的深浅度来分证的。

“观自在菩萨”就性质而言,是大菩萨。就属性而言,有悲、智二方面:

(一)在智的方面是观自在:一切诸法,万事万物,入眼了然,不会执着认同,不会形成窒碍。由万事万物的本源,看到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看到万事万物的最后结局,看到条件组合的万事万物当体是空。

(二)在悲的方面是应机救苦自在:一称南无观世音菩萨,马上获得解救。这是“大悲自在”。

“观自在”是菩萨的共法。观,是“觉观”。菩萨“自观自在”,卓然独立,不认同外物。既然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实,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虚幻,色受想行识(五蕴)原本不存在,就只有“自在自觉”、“自觉自在”了。能够这样,自然就会超越一切痛苦、烦恼、灾难。

解读

禅师语录云:“愿公深根固蒂,莫被境风摇动。”禅师这段语录最要紧的是第一个字:“愿。”禅师这不是平常说教,而是发出大愿心。学佛之人最慎重的就是发愿之事,不能轻易发愿,发了愿就要去行愿,最终要还愿,都是圆满。此处,禅师对友人发愿,实是以禅力加持其修行,慈悲之心跃然纸上,分我之好为人之好,即使损我之好也要为人之好,这是真心为他人,普度众生的真学佛人。自性成佛,不错,成佛是自己的事,但自性在哪里?并不仅仅在于一己之身,而在山河大地,芸芸众生中。见人之善,即得自善。见人之性,即得自性。此为佛经所云“自性成佛”大义,亦是禅师语录所指。禅师发愿为友人,希望道友“深根固蒂”,意思是自性不失,自家种的菜要殷勤培养。希望道友“莫被境风摇动”,此处讲的“风”不是外在的风,外在的风再大都有限,人都是被内心的狂风吹倒的。讲来讲去还是一个“信”字,有信仰的人内心有枝烛,红通通,亮堂堂。因他静处风暴中心,就没有风。因此相信风暴会过去,就有了亮。

禅师开示:不动不得开花,孤芳自赏其实不是孤芳,而是两朵花:孤芳赏孤芳。自性坚定的人做一件有来历的事,事情就了。“深根”是多深?莲花立足淤泥之底。“固蒂”是多固?请来须臾山。桌上有张纸,风吹就飞,镇尺一压,它就不飞了。

闻公时刻不暇,常有不如意[1]事。人生世间都在事物中安身,大智慧[2]人自有出身之路,不被事扰。先识得自己,所以脱洒自由。道眼[3]未开时,被事所转,常有如意不如意的在心,总之,不识本命元辰也。

公气魄豪侠不凡,只恨不在己分中打点。若趁早回头,讨个分晓,便好游戏三界[4],就事安身。不然我是我,事是事,纵做得勋业格天,功名盖世,源头上不清彻,才力气魄只在名利窠里。临命终时,依旧黑漫漫地。

不如放下门外事,向那理会不及处猛着精彩,着力打点,着力查考。忽然英雄愤发,嚗地一声脱胎换骨[5],不求无事,分明绝矣。

注释

[1]如意:满意。本为器物名。梵语“阿那律”的意译。古之爪杖。用骨、角、竹、木、玉、石、铜、铁等制成,长三尺许,前端作手指形。脊背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可如人意,因而得名。或作指划和防身用。和尚宣讲佛经时,也持如意,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

[2]智慧:梵语“般若”(音bo-re)的意译。佛教谓超越世俗虚幻的认识,达到把握真理的能力。《大智度论》卷四三:“般若者,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穷尽到边。”

[3]道眼:本处指佛眼。佛经上说有五眼。

五眼,是指从凡夫至佛位,对于事物现象终始本末的考察功能。眼睛为“智慧之门”、“灵魂之窗”,眼睛能够明辨物象、增长知识。修行的层次越高,心眼作用的范围越广。佛眼具足前面四种眼的所有功能,是智慧的全体,大圆镜智的本身,又称为大圆觉,也称为无上菩提。指五种眼力。即:(一)肉眼,为肉身所具之眼。(二)天眼,为色界天人因修禅定所得之眼,此眼远近前后,内外昼夜上下皆悉能见。(三)慧眼,为二乘人之眼,能识出真空无相;亦即能轻易洞察一切现象皆为空相、定相。(四)法眼,即菩萨为救度一切众生,能照见一切法门之眼。(五)佛眼,即具足前述之四种眼作用之佛眼,此眼无不见知,乃至无事不知、不闻;闻见互用,无所思维,一切皆见。

天台宗说因位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四者,果位有佛眼。又藏“坤”、通“乾”、别“离”、圆“坎”四教于五眼之义各不相同。密教则认为五眼无优劣之分,主张前四眼之德皆与佛眼相等。此外,真言家特重佛眼,将其佛格化,称为佛眼尊。

[4]三界:三界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灭变化中流转,依其境界所分三个层次;又称作三有生死,或单称三有。因三界迷苦如大海之无边际,故又称苦界、苦海。

(一)欲界,即具有淫欲、情欲、色欲、食欲等有情所居之世界。上自第六他化自在天,中包括人界之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等二十处;因男女参居,多诸染欲,故称欲界。

(二)色界,色为变碍之义或示现之义,乃远离欲界淫、食二欲,而仍具有清净色质等有情所居之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无有欲染,亦无女形,其众生皆由化生;其宫殿高大,系由色之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以其尚有色质,故称色界。此界依禅定之深浅粗妙而分四级,从初禅梵天,终至阿迦腻吒天,凡有十八天。

(三)无色界,唯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无物质之有情所住之世界。此界无一物质之物,亦无身体、宫殿、国土,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故称无色界。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又称四无色、四空处。

此三界之果报虽有优劣、苦乐等差别,但属迷界,系众生生死轮回之趣,故为圣者所厌弃。

又指断界、离界、灭界等三种无为解脱之对治道。(一)断界,即断除九结(九种烦恼)中除贪以外之其余八种烦恼,或断除无明结。(二)离界,谓断离贪烦恼或断除爱结。(三)灭界,谓断灭有漏善及诸有为、无覆无记等烦恼。即除九种烦恼外之其余有漏法。

又指法界、心界、众生界。此系基于《华严经》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说而立。

[5]脱胎换骨:原是道教术语,本处借指成佛。道教谓修炼得道,脱去凡胎而成圣胎,换易凡骨而为仙骨。

解读

禅师语录云:“我是我,事是事。”禅师这句话指点迷途,值得一赞。世上人被事情伤了,被事情迷了,说到底被事情害了。佛法认为,世上的事不分好事坏事,都是因果。不分大事小事,都是业。因此人不做事还好,一做就错。但是人世间又不能不做事,明知做不得偏要去做,人的苦境自家知道。谚语云“眼望陷阱还要跳下来”。如何出“火坑?”出“火宅”?禅师此处指示我们:人事两分,人事两清,就可以飞升出火宅,跳出欲火深坑。何谓“人事两分?”即禅师所云“我是我,事是事”,不陷入事情泥潭,不走事情迷宫,重要的是,人不沦落为做事的机器,比如赚钱的工具。正因人爱物,世上物吞吐人。物欲横流,物化之心岂能不流。因此要人、事两分。我们在做人,努力做人,真诚做人,良善做人。我们也在做事,同样地,努力做事,真诚的做事,良善做事。但经过很多事情后我们认识到:事情做不完,说不清,敬神明。人是胜不过事的,事情是陷阱。因此有修为的人并非不做事,而是在正常做事中早已把事情抛开,不随他走,回到自心,生平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与人为善。这样人事两分,便得清净。然后连善恶都抛弃,只是一个混沌人,彼此不相负,就是人事两清了。

禅师开示:找一个“不做事”的人做一件大事。所谓“不做事”,指不做平添烦恼之事。所谓“大事”,指能使唤此心安定之事。世上之事,莫大于此!怎样才能心安定?与人为善可以安人之心,安人之心者自家的心也安定了。

前日未了公案,只今何如?予见公性勇猛,恐无入处。生退堕心,权露光影,令暂歇脚耳,切莫以此便休。

古宿有三种接人,下根人来,除境不除法;中根人来,境法俱夺;上根人来,全体作用,不立崖岸。除是金刚[1]牢强,铜头铁额汉,到这里便有通变的手眼。

今夏入山,大家多买柴炭,锻炼一番,阴气销尽。倘一日洗面[2]摸着鼻孔,大有得力处在。

注释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爱的胜利》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五分册,本卷回顾了基督教会一千九百年来的历史,讲述了基督教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并在卷末复述了《圣经》最后一卷《启示录》中的故事。
  • 走进神秘高僧

    走进神秘高僧

    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 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收录了胡适论述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文章。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说到对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佛教禅宗的学者们。全书对于佛教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研究。
热门推荐
  • 这个相公有点冷

    这个相公有点冷

    “嘿呦!嘿呦!”朝着天空白了白眼睛,我恨死了现在的姿势,手脚被麻绳牢牢地捆住,一点儿空隙都没有,一根粗大的竹竿横穿过被缚住的四肢,只有屁股在空中晃荡来晃荡去!那副样子,不禁让人想起两个猎人抬着一头豪猪的场景!自我介绍一下,眼下这个被人捆得像猪一样抬着走的倒霉鬼就是我……刁小蛮,刚刚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的黑帮千金。天空中浮现了一个说明框,嗒嗒嗒打出来以下几行黑体字…………
  • 我为伊人狂

    我为伊人狂

    以大型百货商场为背景,讲述男主从学生时代的纯洁初恋,到进入职场的勾心斗角,十几年间经历了感情的跌宕起伏,事业的峰回路转……
  • 管人很重要,用人更重要

    管人很重要,用人更重要

    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并不是将人才吸纳进自己的麾下便可以高枕无忧了只有对人才管理得法,用人得当,才能激发员工的无限潜能善用人者能成事,能成事者善用人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无德有才限制录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 对不起,我爱你!

    对不起,我爱你!

    她家公司面临破产,人前,只得口是心非的说出“心甘情愿”。她被仇人追杀,她的弟弟妹妹遭遇绑架……他设下陷阱,她是懦弱的落魄千金;人后,她是步步为营的复仇女神。,她撞了不该撞的故人——裴湛。凌晨的机场,诱她步步深陷;她无路可走,人人尊称他一声‘三哥’
  • 恶魔令:女人乖乖不许逃

    恶魔令:女人乖乖不许逃

    受了刺激跑去大跳热舞,不料却认错了人,表错了情,从此惹上某个邪气痞男。一场爱情游戏,他步步为营,只为诱她入局。她不断退避,却还是沦了心。他说,“我们注定是一类,而你,注定是我的。”她不信邪地开逃,不曾想某些事竟真应了那话……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红楼梦(白话本)

    红楼梦(白话本)

    《红楼梦》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作品透过贾宝玉、林黛玉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揭露和批判了以宁荣二府为代表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罪恶,预言了封建统治必然灭亡的趋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感人,文笔细腻,语言风趣,人物众多,各有其貌,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为研究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
  • 肥妾

    肥妾

    慕容蝶舞,人称“千斤”小姐,且喜调戏美人,男女不限。十五岁时,她与人私奔未遂,受了重伤。再醒来,身体已被来自现代的一缕魂魄占据,新生由此开始。费尽心机重塑形象、恶狠狠地减肥之时,又一盆冷水浇头——皇帝闲来无事,和辅国大将军开了一个恶毒的玩笑,她惨遭殃及,被赐入将军府做了妾。据说将军杀人不眨眼;据说他对女子毫无兴致,只喜男风。听了这些传言,她倒足了胃口。进门那日,却看到了一张天妒俊颜,让一向对美男免疫的她也忍不住怦然心动。怎料,他一次次将她推到内宅争斗的风口浪尖。又有主母阴毒,一心一意要她的命,地位相等的妾室更是虎视眈眈。深宅大院,处处都是陷阱,一步也错不得。☆★☆★☆★他是可遇不可求的军事奇才,腹黑面冷,十七岁就战功赫赫,十九岁已名满天下。奉旨纳她做妾,好比接下了半顶绿帽子,他自然百般不悦,常以为难她取乐。看到的事实却是她逐步变得妩媚生香,活得逍遥自在。分明是传言中花痴的肥女,却狡猾如小狐狸,把府中一群女人收拾得服服帖帖,更在不经意中勾走了他的心魂。想把她吃干抹净的时候,才发现她是只刺猬,任你心痒难耐,也无从下口。费尽心思宠她疼她,她却根本不稀罕。这天下,还有他不能俘获的猎物么?【片段1】迎她进府那日,有王公贵族戏言道:“断袖将军花痴女,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啊!”将军的目光能杀人,素轿中的某女想自杀。当夜,他独自占据偌大的拔步床,轻挥衣袖,“你去暖阁睡。”她并无他想象中的失望羞愤,反倒深施一礼:“多谢将军。”【片段2】将军看着眼前千娇百媚的女子,道:“女为悦己者容,你有今日,到底是为了谁?”她盈盈一笑,“我有今日,不是为谁,是为了更自信的生活。”☆★☆★☆★【此文一对一。】推荐自己现代都市文:《誘-妖孽冷枭》(新文)《痞妻》(已完结)推荐好友文《养女成妃》《豪门小娇妻》《别惹废物二小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欢田喜地

    欢田喜地

    投生在农家,地少人多无余粮,乡里乡亲是非多,远近亲戚吵不休。本姑娘人穷志不短,带领全家奔小康。小日子蒸蒸日上渐红火,到那时,一家有女百家求,坐看提亲挤破门。“都出去,我家不要倒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