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2700000028

第28章 黄檗无念禅师醒昏录(8)

余山居九载,再游南北,一时学道之士俱落蹊径。至白下晤焦先生,使人复见汉官威仪。有来询者,余曰:焦先生洪钟也,试往扣之。及予归柳浪而念公适至,老成典型,居然在目。盖予之耳不闻至论,余之舌噤而不得吐久矣,抚今思昔,泪与之俱。夫使海内人士无志大乘则己,若也生死情切,则幸及此二老尚在,痛求针劄。余非阿私所好者。盖予参学二十年,而始信得此二老,及自谓不至误人。若但欲持戒学语,则无事此老锤凿矣。

本住法颂寿念师八十(有序并书)

憨山德清

不慧披服道风三十余年矣,竟无缘一睹光相。且以业力驱驰幻海,将二十年如托异国。故与法门诸大知识音问益远,顷投老匡山,望黄檗刹竿咫尺间。侧坐白毫相中,日蒙照拂,无由一致问讯。前秋陈无异居士入山,道及老师慈念殷勤,是知先蒙摄受者非一日矣。不慧何缘过辱加被之如此也,感谢无量。比来宗门寥落,野干乱鸣,殆不堪听,所幸老师踞窟狮子,虽全身未露,而爪牙无敢撄者,时闻吼音,为之庆快。惜乎颓波日倒,难以障回狂澜也。若不慧者忝辱法门,无一得可指,宁不虚生愧死耶?顷侍者广舍来知老师法算,喜登上寿,人天集庆,不慧愧衰质不能从法会之末,聊陈颂祝,少见一念向往之忱,所愿法身常住,道化无方,竖金刚幢为众归仰,无任翘勤瞻望之至,不腆薄供惟慈纳受顷者。复有曹溪之行,奉觐之缘,当在龙华三会耳。言之耿耿,神与此俱。(序)

今上御宇之三年,仲春二月十有七日,乃黄檗山无念禅师四百八十甲子之辰也。唯师少志向上,蚤悟自心,开顶门之正眼,竖无畏之高幢,法门归重,衲子趋风,莫不指归第一义,令入自信之地,诚末法之津梁,长夜之慧炬也。宗门寥落,赖师独振其家声,不慧虽未承颜而心光相照,不隔一毫以法忘情,无彼我相,为日久矣。嗟予老矣,愧不能一接麈尾以结法喜之缘耳。今幸值师示生之辰,十方宰官、居士、缁白众等各持供养而兴庆赞,不慧闻而欢喜,私谓悟无生者、离寿者相非四相之可迁,安可以世谛而拟之耶?乃说本住法颂,敬遣侍者遥持香华,用申赞叹。是以滴水而称大海,以一隙而睹太虚,非敢尽其涯量,聊见微忱,以法供养之意耳。而说颂曰:

诸法自性本寂灭,湛然不动如虚空。世界森罗及万象,唯此一法之所印。

佛未出世祖未来,此本住法无欠阙。草芥尘毛体自同,白牯狸奴亦知有。

何况众生各具足,而与诸佛性平等。平等自性无生灭,又岂四相之可迁。

不来不去无始终,是故名为本住法。若人悟此体如如,一超顿绝凡圣见。

正眼开时生死空,迷悟两关当下辟。已过关者掉臂行,独蹈大方无滞碍。

犹如狮子自在游,非是野干可随逐。揭开五蕴封蔀茅,露地披襟坦然坐。

是名无畏解脱人,从此常依本法住。唯师了此本住法,独踞黄檗最高峰。

魏魏不动若须弥,万象森罗齐頞首。日月游行若电光,世界山河镜中影。

良以心空身亦空,混融万法无起灭。是故一尘与空合,而与虚空共一体。

一切微尘亦复然,身与微尘等无二。身尘既入法界空,自性体与虚空等。

此空即是本住法,入此法者寿无量。空中世界任起灭,一切圣凡从去来。

是法不动相常住,此是大地众生寿。众生既与诸佛同,吾师岂与众生别。

但愿吾师常化生,证入众生无量寿。

开黄檗山记

石公袁宏道

无念禅师少年苦参,至四十始了。初创金地龙潭参禅,最号胜处,此地隔城二十余里,已为闲寂,而师复有深藏之志。又得黄檗山。盖师去黄檗,正愚兄弟来龙潭时也。急遣使邀回,对谈数日语。卒抵掌黄檗之胜云:山极峻,顶独平,上有荒田数亩,麋鹿成群如婴儿头上饥虱。每钁山药充食后,徐行庵外看群鹿戏,鼓掌谈之则皆星散。有荒田可耕,野菜可食,麋鹿可作伴,此福宜为衲子受。予志决矣,遂入黄檗山为终老计。且贻书我曰:贫道己事未明,向天涯觅宝藏,劳碌三十余年,今识海少停,只合插钁山居,以尽天年。予曰:此山寂寞久矣,应有所待,其待师耶?遂书其颠末以识之。

法眼寺记

石公袁宏道

余见天下衲子多矣,穷山僻谷,或未尽见。然求苦参密究,具宗门正知见者,如吾友无念禅师,实近日海内之优昙也。

禅师麻城人,名深有,十余岁而遍参诸方,口无味,身无衣,足无履者几三十余年。凡宗门大老,若遍融、云外、大安、大方辈,靡不咨叩。久之豁然有入,始卓锡于麻城之龙潭湖,与异人李卓吾为友,后复厌喧,寄栖商城之黄檗山。山势博大崇耸,迥无人迹,念公见而爱之。

涉其颠,复睹平衍,乃曰:是可田。询之山下民,则曰此商城张太学田也。岁久不治,已同石田。念公曰:田虽荒,可垦。僧众居此参禅念佛之暇,令其开荒种畦,可足一年粮,吾可藉此为终老计。会十兄弟访李异人及念公于湖上,念公自山中来,语及山中事,是时予同年范光父令商城,予走一字语之光父,欣然以檀施事属太学,太学大喜,愿尽以施僧,念公念田荒芜已久,非数年可尽辟者,今受田当并受粮,田荒粮重,恐反成累,遂语太学曰:檀越以全田见施,极是利益,但恐僧人一时难垦,愿开一亩则僧完一亩之粮。太学如命。于时龙湖本色衲子,安分度日,不为虚浮无忌惮之行者半,居此山,剪荆棘,治蓁楚,虎豹之与居,猿狖之与伍,数年以后佛殿僧舍粗可居住,衲子躬耕,自锄自种自食,无求于世。即道可办,居然有古丛林之风,予闻而喜之。

嗟乎,十方檀施极非细事,耕种而食,虽较劳苦,而食之无愧。且古大善知识皆亲自锄田栽菜,腰镰荷锸,不以为苦,后来学者才有一知半解便思坐曲录床,受人天供养,次者鼾鼾饱食,褡帽长衣,烧香煮茶作山人冶客之态,耕种之事愈所耻而不为。末法衰替景象,于此可见。今黄檗如是,何异古百丈黄檗乎?又闻其上麋鹿多躁田苗,僧皆架屋夜守,佛声浩浩,山答谷应。四季有野菜黄精可食。予又闻而乐之,愿与念公共住。

昔五祖演云:今年一寺庄田颗粒不收不以为虑,唯一千五百衲子一夏举一个狗子无佛性话竟无一人发明深为可忧。今黄檗山中诸衲子其有能发明狗子无佛性话者有耶?无耶?或有所待耶?皆未可知。然近日狂禅炽盛,口谈此事,现成一切无碍者项背相接,与其豁达空以拨无因果,真不如老实修行念佛之为妥当也。愿念公严立藩蓠,与此清净道侣,老于此山,其有詑詑。然为无忌惮之言行、无忌惮之行、口角圆滑、我慢贡高者不许停此山一时一刻。庶几儿孙相传,法堂之草永不复生矣。

护塔文

长公梅之焕

恭惟无念禅师宿断钝根,早磨慧剑,言语文字不立,大心直取法王。艰难险阻备尝,拼命始归乐国。一扫三涂六道,顿超万劫千生。正法眼方开,老婆心复切。未明如丧明如丧,似有情痴。一法才通万法通,更无理障。成己以成物,总此一成。救世如救焚,急于自救。点化者百之一二,唯邓宗伯尤高足之后,许可者十之二三,于家司马有祝。

予之叹东宫卫尉,西有道人,管各窥其一班,竿更期于百尺。西方有圣人出焉,未能或之先也。东土以我公归兮,更莫为之后矣。誓不尽不佛,何忍遄归?然有寄有还,岂容久恋。

爰成宝塔,用备藏舟。当如来诞生之辰,正浮图合尖之日。息形并息影,翛然七尺之躯。忘死未忘骸,聊尔一杯之土。琅函留半偈,何须开石椁之文。舍利吐毫光,不用借漆灯之焰。已无晓梦迷蝴蝶,一任空山哭杜鹃。狮子潜声,林鸟犹疑说法;麒麟高卧,野狐不敢浪眠。此日雍门,已不陨孟尝之泣;他年华表,复何有丁令之悲。求大药而驻朱颜,只争蚤暮;置虚器而运死,想一视与亡骨。且与俱朽矣。身隐焉用文之焕,闻木樨转语,不谓见而知之,标黄檗遗踪。或有闻而起者,敢云誉墓,聊榜传灯。

行由

侍者怀淑录

吾师名深有,字无念,别号西影,楚黄麻邑人也。父熊,母黄氏,生于嘉靖甲辰二月十七。五岁失怙,寡母甘贫无倚。年十有六,因患痘,垂绝,兄与叔父议,许出家,乃苏。比愈,送游荡山,祝发三载。

偶一日,有一方僧至,师殷勤恭敬。方僧曰:你既出家,当为修行。生死事大,若不修行,必堕轮回。师问曰:如何是轮回?僧曰:十方一粒米,重如须弥山;若还不了道,披毛戴角还。师悚然曰:如何免得轮回?僧曰:云游四海,参求善知识指明心地,方得解脱。师问曰:那里有善知识?僧曰:伏牛、五台。

师闻此说,密走出外,欲往伏牛,不知去处。遇一僧,引至徐州七尖峰。彼有知识,号大休。师至,休已示寂。因问一禅僧,当时有何言句开示往来?僧曰:昔有一僧从峨嵋来,为道甚切,一到要见休,正在茄园架瓜,僧至园中问如何是西来意?休指茄曰:黄瓜茄子。僧不契,再问,休曰:莫劳道,黄瓜茄子。僧终不契,下山别参一禅师,禅师曰:你从何处来?僧曰:尖峰来。曰:大休有何言句?僧举前话,禅师合掌曰:真大慈悲!吾师闻举惘然,曰彼问西来意如何便答黄瓜茄子?禅师曰:你问他去。

师终日迷闷不得明了,往伏牛又问一禅师。禅师曰:你自参会好。复往北京问诸名宿,皆不肯说。嘉靖丙寅登坛受戒后,疑情结滞,胸中成痞,复往五台遍问明师。诣东台参秋月,月曰:你就是善知识。师又问黄瓜茄子,月曰:且放下,在此过夏听《楞严经》。师住月余,虽日听经,与此事大不相干。早晚又求问,月曰:在此住有日,自然明白。

师下山又问一僧,号无穷。穷曰:古人求道,二三十年受尽百般辛苦,方得明白,你不曾受一些辛苦,如何就得明白。师问曰:如何苦修便得穷?曰:立禅不睡,打七炼魔,吃麸咽菜,跪门乞食,年深月久,习气磨尽,自然明白。师依此行,跪门乞食,不顾形命,遍参江浙名宿,复欲往终南。至襄阳遇一僧曰:不必往终南,古来名宿出于伏牛。此山号为隐山,龙象皆萃于此。

师即与同到伏牛,至扫帚,漫入场打七,正昏沉中,有一名宿号云外,入堂小参。曰:咬定牙关紧捏拳,话头常举在目前;十年不明西来意,老僧替你下黄泉。正中师病。待一七醒,至静室中,叩问西来意,求之再三。外曰:我住此山四十余年,只得个轻安寂静,实未识西来意。师问:如何是轻安?外曰:我昔会十二众,立志参禅,不明心不休,三年后各人散去,我心未止,在七房内打七,昏沉如山,浑身不能转动,堂头和尚曰:你上山拖柴,遣开昏沉便罢。若不得开,我办下一捆揽竿替你打散这魔王。我便上山去拖柴,脚手都移不动,走到半山,至一大石下,自曰:我这一回至少有三百揽竿,不如死在石下。一头撞去,恰似有人以掌托住,浑身如万绳解脱,脚似登云回来。和尚曰:你今日山中得了好事,自此已后再无昏沉。

师便辞出到堂中打七,待期满,复往五台。路逢一僧,号宝珍。见师苦甚,谓曰:我师是善知识,号古清。师问:既是善知识,有何教诲?珍曰:昔有一僧号无尽,事我师三载求道甚切。先师问:尽你吃我三年饭,如何不还我饭钱?尽曰:我不昧心。先师曰:那个是你心?尽茫然而出,至饭后叫无尽如何不送饭钱来?尽曰:我不晓得那个是心。先师怒罚佛前头顶一砖跪至晚,饮食汤水都忘吃,浑身汗流,跪至更深。众曰:你且放下砖,待老师起来,再顶。尽曰:你各人去睡,莫管。我骗了老师饭吃,若不知心,跪到明年。跪至五更,闻鸡鼓翅而鸣,抛下砖击门喊曰:接饭钱。先师曰:如是如是。

同类推荐
  •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是《陕西历史文化丛书》系列之一的《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佛与佛的故事、中国佛寺的早期记录、陕西古代佛寺的建筑特色、汉至南北朝时期的佛寺、佛教在长安的继续发展、宋元明清时期的佛寺等内容。
  •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当时没有人知道,那个挺着大肚子,背着布袋游走于街头,始终面带笑容逗弄世人的乞丐和尚,就是真正的弥勒佛。唐末乱世,在一场洪灾中,弥勒转世为人,被一对农民捡回收养,取名“契此”。就在结婚当晚,他抛下养父母、未婚妻,逃婚到岳林寺剃度出家。本想安心修行,却屡遭三个假和尚诬蔑,成为世人眼中偷吃荤腥、贪恋女色的花和尚,像过街老鼠一般受尽欺辱。在万念俱灰之时,经无名老僧指点修行,终于在弯腰插秧时重拾本来面目,从此背起布袋四处游荡,见人就笑,更在嬉笑怒骂、疯疯癫癫的言行中教化众人:少一点心眼,多一点豁达。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是郑振铎先生重要作品之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及时总结了国外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重大考古发现,例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等重要遗迹的发现和发掘历程,资料详尽,条理清晰,文辞生动,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和可读性。
  • 山村鬼奇谈

    山村鬼奇谈

    为何村子里面的总是接二连三的死人,为何半夜的房子里面会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为何每天早上床尾总是有一片地方是湿的,跟鬼打交道有很多避讳的大家都知道吗
  • 解放军精神:企业员工军事化训练必备读本

    解放军精神:企业员工军事化训练必备读本

    “一切为打赢,一切看战果”——现代企业的竞争法则! “解放军精神”是“保证完成任务”的一声承诺,是对纪律的无条件服从,是跨越困境的拼搏精神,是时刻处于待命状态的危机意识,是抱团打天下的团队精神。解放军精神——最完美的现代职业精神典范,助推企业发,缔造卓越团队,练就职场“斗士”。
  • 李白与地域文化

    李白与地域文化

    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天才、奇才,他的诗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在全世界都享有很大声誉。李白的爱国主义精神,刚正不阿的高贵品质以及他诗歌艺术上的杰出成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明晰李白的思想、个性特征和诗歌艺术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对于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老街

    老街

    这是一本厚重的散文集,放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秋后收获的果实。这让我联想到了有那么一些人,在当今经济大潮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在坚守,在默默耕耘,在无私奉献,他们是中国文化的脊梁和良知。
  • 女王的小镇

    女王的小镇

    一夜之间,家道中落,废柴退婚,难道这就是我的人生吗?开什么玩笑,这分明主角之路的开启啊,人称千斤大小姐的魏明月可绝不是浪得虚名,心宽体胖那是说我吗?开什么玩笑,心有山川之险,胸有城府之深。这样说来还差不多。时来运转,看千斤大小姐成为一镇之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手打造繁华小镇,重整旗鼓成就女王之路。
  • 到爱的距离(影视小说版)

    到爱的距离(影视小说版)

    才华横溢,行政管理手段另辟蹊径,引得漫天非议的青年院长凌远;专业出类拔萃的外科医生李睿;高傲暴躁其实内心苦闷的富商千金郁宁馨;美丽浪漫而又脆弱敏感的音乐天才许楠;冷静理智却过度压抑克制的医学生苏纯……这是一个医院背景中,主人公如何在现实的种种制约下,不懈地追求职业理想,努力向爱走近的故事。医院作为故事的背景地独具魅力,每一个病例都来自真实原型,在医患之间尖锐关系一触即发之际,作者一环扣一环地讲述了白色战场上人与人的冲撞、生与死的交锋、行业理想与现实情况的矛盾……危机四伏中更见医者侠骨柔情,惊心动魄中凸显患者交付信任的感动,好故事就是让读者不仅能得到巨大的阅读快感,更能从中看到自己心底热血未冷。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嗜血王爷冷情妃

    嗜血王爷冷情妃

    她,是21世纪令人闻风丧胆的佣兵之首,她冷血亦无情。他,是世人瞩目的帝国王爷,他嗜血冷酷。一朝穿越,两两相恃,谁虏获了谁的心。她眯起双眸,好看的丹凤眼里危险尽渗:“谁人敢伤我爱的人,我必定让他生不如死。”...他深邃的眸子灿若星辰,嚣张狂妄,霸道强大,却只对她一人情有独钟:“这一世,我要定你了。”强强联手,天下风云变幻,谁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