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2700000026

第26章 黄檗无念禅师醒昏录(6)

[2]今人只管寻觅他乐处,岂不诬谤先圣:意思是要找到他快乐的根,要找到他还没快乐时快乐的储放处、发生处。

解读

禅师语录云:“未发是圣人的本命元辰。”黄檗无念禅师精通儒释道,贯通为佛法。此处说的“未发”是儒学术语,出自孟子,意思是未发之善是真善,要发之以气,不要发之以行;一旦发出就小了,因此未发的形态是最好的;“本命元辰”是道家语,指人的元神真身。禅师这话的意思是:还没有发出的人性是真性情,还没发生的决定了已经发生的,说到底,人的生命要看将来,不能看过去与现在。《金刚经》上说,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俱不可得,可得的是未发之心。起念最要紧,这是真学佛的修为。

三十四

问:手不攀枝,足不踏枝,口衔一枝[1],忽有人问西来意,如何答得?

师曰:汝即今未衔枝时,人问你答个甚么?且速道一句看。

注释

[1]手不攀枝,足不踏枝,口衔一枝:提问者自比雀鸟,耍弄小聪明,以空(空中雀鸟)说空(佛法说的性空)。

解读

禅师语录云:“汝即今来衔枝时,人问你,答个甚么?”这话是针对提问者的话说的。有提问者自比雀鸟,说鸟在天上飞,手不攀枝、足不踏枝,空中飞行时如果要找家在哪里,怎么说?黄檗无念禅师据佛理开示:手足不触地,鸟在天上飞,家在鸟性中,不在鸟身中。鸟性即佛性,性之所在即是家之所在,原不在于天上地上,有无所依。

三十五

问:读诵四句偈,等功德无量无边,是那四句?

师曰:亲见、亲闻、亲知、亲觉[1]。复曰:你省得么?

曰:省得。

师曰:叫你持经,为甚么又被声尘污染。

注释

[1]亲见、亲闻、亲知、亲觉:亲见如来(见性)、亲闻佛法(闻声)、亲知佛谛(解难)、亲身觉悟(证果)。

解读

禅师语录云:“叫你持经,为甚么又被声尘污染。”黄檗无念禅师心事:学佛最怕反复,反复是魔,一击而中、全身而退是圣手。有弟子问什么是四句偈?禅师已经告诉他:四句偈就是亲见、亲闻、亲知、亲觉,答案已经出来,还要问,这就是存心不信。禅师心事:以话诱人,等于其心杀人。直来直往,彼此无害。经上叫你信,你偏不信,话多灰尘多,如何能见明珠一颗?禅师心事:拨开乌云见青天。

三十六

问:如何不得自由?

师曰:不自由者,病在贪求。贪名高尊显,被顾惜魔管束,不得自由。贪人恭敬,被恐怖魔管束,不得自由。贪聪明智慧,被名言教典管束,不得自由。汝贪天福,又被十善魔管束,不得自由。汝贪极乐,又被想魔管束,不得自由。汝贪真如,又被真如魔摄,不得自由。汝贪涅盘,又被涅盘魔摄[1],不得自由。世人愚迷,不知佛是无求人[2]。汝若无求,处处自由。世间有求最苦,不知现前受用。贤妻孝子,富贵尊显是汝累劫之因。曾供养过他,今生出来,遇缘则受,缘尽则散。这是汝合受用的事。古云: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只好随时度日,遇饥吃饭,遇寒穿衣,只待缘尽,脱了这领臭布衫。天堂收不住,地狱亦无名,这个大受用,谁人肯自信。

注释

[1]顾惜魔、恐怖魔、名言教典、十善魔、想魔、真如魔、涅盘魔:即妨害自由的七魔。分别指:顾惜名声以至成魔,自己吓自己恐怖成魔、迷信佛经成魔、十方行善上瘾并要求回报以至成魔、妄想不能自己制止控制以至成魔、迷信佛法成魔、幻想涅盘以至成魔。

[2]佛是无求人:意思是佛不求人,从来没有求来的佛。关键在于激发自己的佛性。

解读

禅师语录云:“不自由者,病在贪求。”这话看似好懂,其实有深意。黄檗无念禅师心事:贪求是病,让人不自由,但这话千万不能理解为贪得不自由是病之所在,如果贪得自由就没问题了。不但想贪,还想贪得自由,这才是最可怕的。禅师心事:必要时可以不要自由,牺牲自由,把自由与贪求一起埋葬。种子哪有发芽的自由,到了该发芽时自然会发出。佛性也是如此,佛性不自由,他把自己捆得紧、埋得深,为了是不贪求上进,自会有上进的一天。自由是修行的死敌,约束是修行的福报。若问学佛人有什么福报?最大的福报就是终于能管住自己了。

三十七

僧问:如何是智人无梦[1]?

师曰:我这里莫说梦话。

僧再问,师大声曰:莫作梦会好。

曰:不省。

师曰:你若不省,日用千状万态,功业超群,总是一梦耳。

又问:初学从何门入?师曰:你从南来北来?

曰:南来。

师曰:好个入路。又问:如何出离生死?

师速叫一声,僧应诺。

师曰:从这里出。

曰:和尚说的话,我不晓得。

师曰:等你晓得,堪作甚么?

曰何故瞒人?

师曰:你梦不醒,反怪别人[2]。

注释

[1]智人无梦:道家语,本作“至人无梦”。《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寝不梦,神定也,所谓至人无梦是也。”意思是得真元(先天元气)的人不做梦,梦是泄露元气的。

[2]你梦不醒,反怪别人:痴人说梦,还说别人痴。

解读

禅师语录云:“我这里莫说梦话?”黄檗无念禅师心事:见真人要说真话。真性真心,不是妄念妄求。但凡有游戏之戏,即是妄念妄求。游戏风尘不是我辈之能,那是仙家生活,学佛这人要老实修行,这叫学仙不说仙话,佛话不是胡话。有几分说几分,不势高,不降低,好比上台阶,一步一个脚印。走一步下两步等于没走,走一步跃两步,又能跃到何时?佛经上说,梦是魔。那么梦话都是鬼话。痴人说梦,离死不远。真想得福报的人应该知道:福在实中求。但凡一个人诚实了,一件事做扎实了,我们就都知道,福报就在眼前。这是禅师据经所示。

居士问:日用何为?师以偈答曰:

终日闲闲无所为,记得曾参一字机[1]。无限精神空费了,依然还是旧行持。

终日闲闲无所为,鸟啼花笑互酬机。客来问我为何事,饭罢庵前走一时。

终日闲闲无所为,蒲团竹椅尽生埃。祖师公案忘来久,禅客来参懒接陪。

三十年前学坐禅,犹如求镜去磨砖[2]。于今忘却途中事,语默依稀记不全。

饥即餐兮倦即眠,有时微笑水云边。赤心片片无人会,下是黄泉上是天。

饥即餐兮倦即眠,闲忙动静只随缘。人间甲子无心记,开到梅花又一年。

注释

[1]曾参一字机:曾参即曾子,曾子讲孝,其“一字机”(一字诀)就是孝,不忘根本。

[2]求镜去磨砖:即磨镜为砖,禅宗典故,意思是不可能。研磨砖瓦欲作成镜子,只能是徒劳无功。此语喻办事不得要领,终不能成功。原典出自《景德传灯录》卷五:唐朝道一和尚常习坐禅,未能悟道。南岳怀让禅师问他:“大德坐禅图什么?”回答说:“图作佛。”怀让即取一砖在他庵前石上磨,道一问磨砖做什么,怀让回答“磨作镜”,道一奇怪道:“磨砖岂得成镜?”怀让反问:“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接着怀让开导道一说:“如牛驾车,车若不行,是打车对还是打牛对?你是学坐禅,还是学作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作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一番话使道一如梦初醒,拜怀让为师。

解读

这组诗是黄檗无念禅师回答弟子的提问作的六首偈子。弟子问:“日用何为?”意思是平时该怎么修炼?禅师以诗作答,告诉他的不仅是平时的修炼,就算不是平时,或是非常时,这些修行都是管用的。任他天崩地裂,我自修行不变。始知天也不崩地也不裂,人心不崩溃就没有什么可崩溃的,人心一坚定就能坚定一切。

第一首讲:“无限精神空费了,依然还是旧行持。”此即行持不变的意思。禅师心事:基本的东西一开始就都知道了,不要轻视他,基础就是终极,首战即决战。不要在中间空耗,要把基础,佛理就在中。这首讲打根基。

第二首讲:“客来问我为可事,饭罢庵前走一时。”此为穿衣吃饭即是真理的意思。并没别样事,常事见常理。既然上天让我吃一碗饭,就有吃一碗饭的道理,饭落肚中,有何可疑?并没有二样心,只有感恩惜福的心。别看我无事,吃好每碗饭这就是大事。

第三首讲:“祖师公案忘来久,禅客来参懒接陪。”此为忘佛见佛、忘道得道之意。不用挂嘴边,不用记心上,忘记一杯水,渴时见流泉。这样彻底的忘却,为的是不让他变成妄想,入了梦,成了魔。一旦放不下,就什么都毁了。这首讲忘情怀。

第四首讲:“于今忘却途中事,语默依稀记不全。”此即抱残守缺见朴之意。禅师心事:记不全就记不全,要忘却全忘记。与其在加快上打转,不如见新知。说新也不新,只是迈过去。禅师心事:人之苦恼在于得不到,而不去搞明白为什么得不到。如果明白得不到是正常、是必然、是应该、是福气,那么就会看淡已经到手的。虽然看淡,仍想得到,这种矛盾而真实的心态是每一个修行人都曾体会的,应该更加珍惜,至于淡不淡是各人的事儿。这首讲看现在。

第五首讲:“赤心片片无人会,下是黄泉上是天。”此即我心自明、我心自决之意。上是天,下是地,中间是什么?不能说中间悬着一颗心,要说中间有一颗接通天地的心。无人会,就自己会。一片冰心在玉壶,一片赤心却不在火中。心火已退,双目就清。用无知无欲来开智慧,比用智慧来开智慧好。这首讲开天眼。

第六首讲:“人间甲子无心记,开到梅花又一年。”此即苦尽甘来之意。不记苦则不苦,不思乐自然乐。梅花总是开在世人不察觉的时候。修行人要学会静候消息。以梅花见梅花,以如来见如来。真性觉悟,共赏奇香。这首讲见福报。

黄檗无念禅师这六首诗、六个偈子,分别讲了学佛六阶段,分别是:打根基、行自然、忘情怀、看现在、开天眼、见福报。诚然是寻常佛理,但不寻常的果报、不可思议的佛法在其中,是老禅师无私的开示,值得认真学习。

牧牛图颂

寻牛

入山拨草急追寻,

峻岭荒郊竹径深。

寻到水穷山尽处,

回头忽听野猿吟。

见迹

溪边岭畔足迹多,

不是牛兮是甚么。

紧密行缠牢着脚,

好携绳索急追他。

捉获

狭路崖前觉一声,

全身独露在荒青。

悠悠唤转灵苗[1]引,

贯鼻穿绳孔现成。

调治

牢把绳头痛策渠,

旷陈劣性渐凭除。

二时水草勤调治,

体伏纯然乐宅居。

纯和

散放无拘养幻身,

纵横无处绝埃尘。

这回不触凡情境,

左右周旋逐故人。

归家

宛转回头归故家,

啰啰哩哩出烟霞。

鞭绳蓑笠俱抛却,

铁笛横吹不犯牙。

存人

得意忘缘迥出山,

堂堂无束任清闲。

眠云枕石深鼾睡,

那肯容身落世间。

俱忘

人亦空兮牛亦空,

寒光寂照尽融通。

大千沙界无名相,

依旧扶桑[2]在海东。

还源

识破从前不假功,

古今凝洁一非聋。

欲知端的还源处,

山自青兮花自红。

入廛

赤脚髼头出世来,

春风满面展唇腮。

玄关金锁皆方便,

只要当人荐得开。

注释

[1]灵苗:嫩草。

[2]扶桑:太阳。本为树名。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树杪而升,因谓为日出处。亦代指太阳。《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又指中国东面的古国,有时指日本,有时指墨西哥。《南齐书·东南夷传赞》:“东夷海外,碣石、扶桑。”《梁书·诸夷传·扶桑国》:“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解读

这十首《牧牛图颂》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用放牛打比方,意思是不要丢失自性,自己管好,自己成就。里面包含了精湛佛理,是修行人指南,应该用心体悟。结合自身,成就大法。

第一首《寻牛》,讲:“寻到山穷山尽处,回头忽听野猿吟。”讲的是要回头。山穷水尽还不回头,只能撞死。

第二首《见迹》,讲:“紧密行缠牢着脚,好携绳索急追他。”讲的是见踪迹。无影无踪是不可能的,风都有条路,牛是庞然大物,只要顺着他的性子找,就能找到。如果乱了性更好找,到处是痕迹,不要跟着他乱就是了。

第三首《捉获》,讲:“悠悠唤转灵苗引,贯鼻穿绳孔现成。”讲的是重新上枷锁。枷锁好,牛没枷锁不听话,人要自由翻了天。这不是泯性,而是保存天性。穿了鼻子,保了全身,这买卖划算。

第四首《调治》,讲:“二时水草勤调治,体伏纯然乐宅居。”讲的是调性子。这是真功夫了,要给他好处,更要他知道害处。没有怕心成不了佛心,恐怖中才见拯救之功。等他性子纯了,温顺了,就知道安居乐业。野牛好调教,家牛难调教。野牛之野还好收拾,家牛之奸不好收拾。贤人教子易子而教,高僧驯牛易宅而安之。多准备几处牛栏,牛就乐了。

第五首《纯和》讲:“这回不触凡情境,左右周旋逐故人。”讲的是开眼识故人。一番调教,终于对我好,谁是旧主人。旧主人是唯一的主人。那把牛从小喂到大的,岂只是驱使牛的人,岂非与牛共同命运的人?怀旧当感恩,老牛识主人,这是关键。无主之牛是最悲惨的,收拾牛性子,来见旧主人。

第六首《归家》,讲:“鞭绳蓑苙俱抛却,铁笛横吹不犯牙。”讲的是回家乐。不用打,不用骂,好牛儿自己回家。这是众生家园,只因一念之善,成就三生之缘,故有九地之乐,何来四时之困。牛要想自在,就要向无私奉献的牛草学。牛吃牛草,草与牛都成了佛。这不是杀生,是护生。家是什么?家是护生的场所,需要无私奉献。

第七首《存人》,讲:“眼云枕石深鼾睡,那肯容身落世间。”讲的是超凡尘。这时的牛已成仙子,悠然自得。仙家爱骑牛,就是这个寓意。牛一旦没了狂性,就成了人的向导。耕耘之功不归人,也不归牛,归于大地。牛该干的活就是感恩知足地生活,放下心来,使自身安稳。

第八首《俱忘》,讲:“大千沙界无名相,依旧扶桑在海东。”讲的是忘客身。此身再好也是客,此心再不好也是主。且看大千世界如沙尘,日出日落不上心。忘了身心之战,身心俱爽。忘了梦魂之贪,梦魂都宁。牛儿忘了青草与流泉,自身就成了山。

第九首《还源》讲:“欲知端的还原处,山自青兮花自红。”讲的是见本性。世界之所以美好,就在于不是创造。世界之所以美好,就在于本来如此。孔夫子的全部学问是述而不作,佛陀的一切妙法是我心自知。

第十首《入廛》,讲:“玄关金锁皆方便,只要当人荐得开。”讲的是登堂入室。廛音禅,是永恒的意思。既然见了本性,心锁自开,缰绳自解,好一只天地之间充满灵性的野牛。天性完全,完美如斯。不伤人的野牛是真正的野牛,不自伤的野牛是见性之佛。世上有把锁,见人就开。这把锁叫无尽藏,这个人叫有尽心里。心只一点,对应成千万。开了锁宝藏满室,第一反应是什么?第一反应是分享。见性成佛,见宝往往成魔。只要有一分私心,牛性一下子又发作。所以要说共性成佛,共修共赏,共赴极乐。

以上十首诗,分别是讲要回头、见踪迹、上枷锁、调性子、识故人、回家乐、超凡尘、忘客身、见本性、入堂室。以牛为喻,妙趣横生,是学佛人同参的经典。

附录

小传

南皋邹元标

昔韩公上佛骨表,尉潮阳与大颠往来,留衣别,士缙疑之,予谓此公聪明盖世,能转法华,必不为一疏便了生平,其言颠曰:实能外形骸以理自胜,不为事物是非窒碍。夫曰:以理自胜犹未深悉其义也,公亦达矣。欧阳、苏子才高八斗,好与诸僧往还,欧公曰:时于其人,察其气魄,有为世用者。而苏子则时遇可人,箭锋相射,苏公亦有逼人处。诸先生皆一代鸿硕,好与方外人游者何哉?盖身处火宅,入林樾睹萧萧数竹,顿令心地清凉,亦以夙因故。

予束发,每到萧寺,五脏若冰,不可言说。乡里中,所与二三僧,唯推鲁掺,作田亩无败行,然亦足敬也。浪游南北所接僧,非无赫然为世顶礼者,大都落风流、讲解窠臼,俨然如天竺古先生者,实难其人。

同类推荐
  •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热门推荐
  • 混沌逆天诀

    混沌逆天诀

    盘古开天地,混沌化五行,天地法则定,虚无道执行;极品小子张浩天的YY之旅。一道金光入体,开启他那逆天的修炼悟性,修行路上众女相伴,豪侠追随,神挡杀神,佛挡弑佛……
  • 丑女不愁嫁:玉面美娇娘

    丑女不愁嫁:玉面美娇娘

    她是五毒教最小的师妹,却是资质最差的一个,也是最丑的一个。因为从小脸上的伤疤,她不得不带着半边面具示人。她被众师兄逼上了寻找大师兄之路。她是爬山涉水啊,翻山越岭啊,经历了千难万险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大师兄’。眼前这个颓废得不行的男人,真的是大师兄吗?他那唏嘘的胡渣子,忧郁的眼神,还有那神乎奇技的刀法……都深深的吸引了她!等等!他真的是传说中的大师兄吗?为什么混混打他都不还手,真是越看越窝囊,本来还指望他一展五毒教的绝学的,怎么变成了她救他?有没有搞错啊!难道她认错人啦?不会吧!
  • 夺心攻略:金主追妻36计

    夺心攻略:金主追妻36计

    一个离婚女,一个钻石男。她眨巴着大眼睛:“你又想当金主,又不想救我爸,天下哪有这等好事?”他唇角勾笑:“除了救你爸,都可以答应你!”她气得炸毛:“滚!”这前脚才出狼窝,后脚又入虎口。他捧她上天:我要当你一辈子金主!她恨他入地:做梦!你才是害得我家破产的幕后黑手!前夫和金主,反复纠缠。亲情爱情,阴谋阳谋,真相揭开,令人诧异……她到底缺少了哪一部分的记忆?
  • 中国式带队伍

    中国式带队伍

    《中国式带队伍:带队伍就是带人心》立足于中国人的特性,充分发掘和利用《易经》中的团队管理智慧,畅谈带队伍必须解决的分工协作、合理授权、协调沟通、文化建设、领导激励等问题,化成了可落地、可执行的解决方案。方法持经达变,案例典型接地气,见解深刻独特,可读性极强,是本书最大的特色。
  • 金枝绕东宫

    金枝绕东宫

    风华绝代的金牌特工,穿越成靖国侯府痴傻弱懦的九小姐安曦姀。本想好好过日子,孰料,一道圣旨将她赐给将死的东宫太子冲喜!安曦姀冷笑,冲喜又如何,她定要让那些算计她的人百倍偿还!管你是庶妹,还是公主,皇妃,招惹她的人,她照样来一个收拾一个!建杀手阁,原名【嗜血女特工:异能太子妃】————身怀异能,夺兵权,横扫四国,天下一手掌握!只是,谁能告诉她,这已经死了的太子,怎么又活过来了?还,,还追着她要成亲!——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溯雪曲

    溯雪曲

    【四海游龙系列二】被火葬前,她是试验失败的植物人;醒来之后,她成了被丢弃的婴孩,并强行失忆过往。当皇宫御用画师遇到医术精湛的精灵医者,当备受忽视的皇子遇到重视自己的女子,当九五之尊再遇救命恩人……一切,因她,纠缠不断。入皇宫,成御医,却被卷入宫斗之中。遇太后,见妃嫔,却不知身世多离奇。御医不易做,绝代御医更不易!雪落天山情动,可会再次无影无踪?请君落座品茗舒心听一段《溯雪曲》!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毛泽东名言故事

    毛泽东名言故事

    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成为我们的口头禅,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毛泽东很多永载史册的文章、气势磅礴的诗篇、家喻户晓的题词、沁人心脾的格言,甚至已经成为我们思想的一部分,它们早已经深入人们的内心,化作我们的行为
  • 电影世界逍遥行

    电影世界逍遥行

    一直倒霉的叶玄意外的得到了一套能够让他进入梦幻世界历练修行的幻梦系统,在《黄飞鸿》中学习武术;在《赌圣》中学习赌术、异能;在《生化危机》中与丧尸共舞;在《灵幻先生》中与九叔一起打僵尸;在《笑傲江湖》中纵横嬉戏;在《环太平洋》中驾驶机甲打怪兽;在《死神来了》中与死神斗智斗勇;在《风云》中获取长生不死还有《变形金刚》、还有《复仇者联盟》、还有《蜀山》,还有《大话西游》……无尽的梦幻世界,无尽的幻想,在层层的枷锁中解开系统的束缚,还得真我自在逍遥……PS:本书属慢热文,不喜勿入,谢谢!群号:76449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