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2700000002

第2章 黄檗无念禅师复问(1)

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原序

顾起元

黄檗无念禅师得无师智[1],思与大心众生[2]开佛知见,以报佛恩。一时宰官居士以此事来参叩者,不觉老婆心切,向一座无缝塔[3]上透个机关。所谓官不容针私,通车马也。然虽如是,犹恐观者执语生解,影外认影,足外添足,则此一番葛藤又须快刀铲断。清净眼中,可容如许金屑乎?

六祖有云:“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常笑老子饶舌赚人,只诸佛妙理四言已是一篇大文字矣。”即说不关文字,为诸佛妙理,恐曹溪滴水未梦见在昔世尊说法四十九年,却言我于法未曾说一字。作如是解者,可以印黄檗复问矣。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中天万国明。请师为我更荐一转语也。

万历壬子仲春遁园居士顾起元书于懒真草堂

注释

[1]无师智:无师自通的智慧,即自性觉悟,是学佛人必备的佛宝。宝是大乘的佛法僧三宝,性是种性,也就是成佛的自性住种性。自性住种性在经论中有诸多异名,《华严经》中称为无碍法界、无师智、自然智、如来智慧。

[2]大心众生:即有菩萨性(佛性)的众生,直译为菩萨众生,大心是菩萨别名。《净名疏》一曰:菩提为无上道。萨埵名大心。谓无上道大心。此人发大心为众生求无上道。故名菩萨。安师云开士始士。又翻云大道心众生。

[3]无缝塔:佛塔样式,比喻混沌状态。

复邓太史定宇[1]

僧[2]数十年涉水登山,只为这件事[3]。未得余习净尽[4],所以终日挨拶[5],寻个铁石心肠无情汉子[6]撩起就行[7],竟不可得!

古云:“佛道非遥远,久长难得人[8]。”虽有一二相知[9],不免聪明领略[10],或遇境逢源[11]、触发知觉[12],认得个光影[13],坐此窠臼[14],如铁橛相似[15]!及乎问着本分事[16],不是说些义理[17],弄出许多机关[18];便作默然良久。若与他同侣,反招累坠(通赘释者注)。

世情利害,作丧杀人[19]。不透此关,难出阴魔之手[20]!

只能入净,不能入秽[21]。

入佛入不得魔,入顺入不得逆[22]。

便有人境之分[23],限量之隔[24]。何故?是他见识不忘[25],气质未化[26],被人一折[27],便生嗔恨[28]。若不一刀两段,大有事在[29]。

屡承师友锥劄[30],又恐见谛不实[31],难逃顺逆二境。奔驰南北,借是非场,假利害剑[32],磨炼习态[33],方得疑情顿脱[34],见惑销融[35]。

外无他求,内无所守,才见达磨直指之道,不费丝毫气力[36]。

僧已年暮,精神渐减,难奉人情,只好归山。放阔空怀[37],渴饮饥餐[38],闲游倦眠[39],只待瓜熟蒂落[40],大寂光[41]中作个满散矣[42]。

注释

[1]复邓太史定宇,这是黄檗无念禅师答复友人邓定宇的回信。邓定宇官居太史,是仕途中人,因此叫邓太史定宇。邓太史定宇,即明代着名思想家邓定宇,也叫邓文洁、邓以赞。着《邓定宇先生文集》等,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56册。

[2]僧,和尚,黄檗无念禅师自称。

[3]这件事,指成佛。

[4]余习净尽,习气除尽。

[5]挨拶,挨打。拶,音zhá,夹指头的苦刑。

[6]铁石心肠无情汉子,指下定决心学佛之人。

[7]撩起就行,拉起就走。撩,音liāo,掀起,拉起。

[8]“佛道非遥远,久长难得人。”意思是,佛法不遥远,但很久没个真正求法的人。

[9]一二相知,一两个知心人。

[10]不免聪明领略,偶尔也会有所领悟。

[11]遇境逢源,在某一环境中碰巧看到某些事的缘由。

[12]触发知觉,触发感觉。

[13]光影,大概模样。

[14]窠臼,音kējiù,套路。窠,鸟兽在树上做的窝。臼,舂米的圆槽。

[15]铁橛,铁锄头。橛,音jué,原意为短木桩。借指锄柄,铁橛借指铁锄头。比喻倔强人。

[16]本分事,指学佛。学佛之人当求佛法,所以叫本分事。

[17]义理,原是儒学术语,指从经文中领略圣人的道理,本处借指拘泥于佛经中文字上的道理。

[18]机关,花样,本处指障碍。

[19]作丧,催命。

[20]阴魔,佛经上说的阴间魔鬼,拘人性命。

[21]净,指清净心。秽,指秽行。

[22]顺,指守戒律。逆,指不守戒律。

[23]人境之分,指内外之分。人,自我;境,外部环境。

[24]限量之隔,指有限的领悟,不能进入禅法的深层。

[25]见识不忘,固守成见。

[26]气质未化,指本性难移。

[27]被人一折,指遭人阻拦。

[28]嗔恨,佛法中说的魔,指生气与怨恨。

[29]大有事在,指要出大事。

[30]锥劄,音zhuīzhá,指来往信函。劄通札,平常书信。古人在纸上写信,写好后卷成筒,用绳子系紧,有的还要滴上一层蜡油,用以加固密封。解开时往往要用锥子来破蜡解绳,所以叫锥劄。

[31]谛,佛法真谛。

[32]利害剑,指欲望。佛家语。

[33]习态,态度。磨炼习态指端正态度。

[34]疑情顿脱,怀疑顿时没了。脱,即佛学典故“桶底脱落”的省语。

[35]见惑销融,迷惑消失了。

[36]直指,“直指人心、立地成佛”的省语,是禅宗宗旨。

[37]放阔空怀,指放宽心。

[38]渴饮饥餐,指渴了喝水、饿了吃饭,回到正常状态。

[39]闲游倦眠,指想玩就玩,累了就睡。

[40]瓜熟蒂落,指学佛功到自然成。

[41]大寂光,大扫荡。寂光,指清除。大寂光指清除一切杂事。

[42]满散,方言,通漫散,即懒散的意思。

解读

黄檗无念禅师是着名禅宗大师,他的文字不是空自谈禅,里面有佛法。本篇由两封信组成,第一封信中暗藏两条语录,第二封信中暗藏一条语录。一共三条语录,开示弟子。把语录藏在信中,这是和尚的机锋。和尚不随便写信,一写就传法。因此,我们不可以将这两封信视为平常文字,而应该视作传法经文,才合黄檗无念禅师本意。

语录一:“只能入净,不能入秽。”这是针对初学者,建议弃恶从善。有了善心,就可以抛弃善恶的观念,无净无秽。如果没走完第一步就想走第二步,只能是净秽不分,善恶不明。

语录二:“入佛入不得魔,入顺入不得逆。”这是针对初入道者,建议不可“佛魔双修,顺逆双成。”要守戒律,不可以认为自己可以打破戒律。即“以戒为师”之意。

语录三:“外无他求,内无所守。”这是针对初成道者,建议要打破执着,才能打通内外。外不求人,环境就不能制约我。内心不僵化,就可以应对世事。佛法说圆融,没有执着才能圆融,好比河中卵石,必然圆润。黄檗无念禅师三条语录,适合学佛三阶段,对我们大有益处。本篇是第一篇文字,是黄檗无念禅师禅法总纲。

禅师开示:佛魔之间,必定是魔。佛魔之上,必定是佛。成佛成魔原无意义,有意义的只是一个“纵身一跳”出火坑。

我愿世人勿恋红尘,方知红尘之趣也。

复梅司马衡湘

台下灵州之役,其作用妙处与卓老谈之久矣。嗣后闻拂衣之说,岂有他哉。盖谓生死难明,欲于风波中求出头耳。

夫道本无方,迷于执方[1]。丈夫事业,无妨道也。不曰不离法场而证菩提[2]乎?然未可谓功业真无妨道也,不有舍净饭之位而入雪山者乎?要之隐现,无所不可,惟不办生死之心徒尔,效颦[3]则真不可耳。令爱真灵照[4]复出,不知若翁果庞居士否?居士沉金帛于水矣,若翁独不能沉功业于水乎?

注释

[1]执方:即执着,亦作“执着”。指片面而孤立地理解,固执而狂妄。执着即障碍,无执才能见性。如《大般若经》卷七一:“能如实一切法相而不执着故,复名摩诃萨。”又如《菩提心论》:“凡夫执着名闻利养资生之具,务以安身。”众生虚妄的“执着”是很多的,主要是“我执”和“法执”。简单地说:“我执”就是固执常一不变的主宰之“我”,从而产生种种“我见”。“法执”就是固执外境实有,从而产生虚妄分别的“法见”。

[2]菩提:梵语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有关佛之菩提,据大智度论卷五十三载,有五种:

(一)发心菩提,谓十信菩萨发心求菩提,其心则为至菩提果之因。

(二)伏心菩提,谓十住、十行、十回向等阶位之菩萨行诸波罗密,制伏烦恼,降伏其心。

(三)明心菩提,谓登地菩萨了悟诸法实相毕竟清净,即所谓般若波罗密相。

(四)出到菩提,谓第八不动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云地等三阶位之菩萨,于般若波罗密中得方便力,亦不执着般若波罗密,灭除系缚之烦恼,出离三界,到萨婆若(一切智),故称出到菩提。

(五)无上菩提,谓等觉妙觉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佛果之觉智。

以上合称五种菩提。又法华经论卷下于佛之法、报、应三身,立法佛菩提(法身菩提)、报佛菩提(报身菩提)与应佛菩提(应身菩提)等三种菩提。

大乘义章卷十八区分无上菩提为方便菩提与性净菩提两种。此外,三菩提亦为天台宗之十种三法之一,即:

(一)实相菩提,又作无上菩提。悟实相理之真性菩提。

(二)实智菩提,又作清净菩提。悟契合理之智慧。

(三)方便菩提,又作究竟菩提。悟自在教化众生之作用。

上之三者与法身、般若、解脱三德无别。

据往生净土论载,远离:(一)执着自我;(二)不欲令一切众生得安稳;(三)仅求自己之利益等三种与菩提门相违之法。称为三远离心或三种离菩提障。同书又列举三清净心:(一)不为自己求安乐(无染清净心);(二)除众生苦而令其安乐(安清净心);(三)令众生赴菩提而予其永远之乐(乐清净心)。是为三种随顺菩提门法之心。以上皆须依赖智慧、慈悲、方便等三门始可令远离或生起。

又求无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称作菩提萨埵,略称菩萨。求无上菩提之心,称作无上菩提心、无上道意或菩提心。顺趣菩提三十七种之行品,称菩提分法。佛成道之处所,称为菩提道场、菩提场,其道场树称菩提树。祈祖先等成佛,而修冥福,称为增上菩提。结讲念佛,广祈众生增进佛道,称为菩提讲。檀那所属之寺院,称为菩提寺、菩提所。

[3]效颦:东施效颦的省语,指模仿不得法,适得其反。

[4]灵照:即灵光。本处指学佛有天赋,很灵光,悟性好。

解读

禅师语录云:“盖谓生死难明,欲于风波中求出头耳。”这话的意思是:人活世上,生死纠缠不休,一时难以明了,但作为一个有修为的人,就不能做一个混世魔王,应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怎么负责?禅师说的好:“欲于风波中求出头耳!”希望我们在浊世风波中不动摇,抓紧佛法不放松。深挖细垒,巩固根性。自性不动,风波就动不了我。作为一个修行人,要有平常心,也要有“高人一等”的心。所谓“高人一等”,并不是高高在上,甚至好为人师,而是说要比常人见识高,手段高,这样才不辜负佛菩萨殷切希望。“风波中出头”不容易,但必须如此,否则一味应付则被风波淹没。达摩一苇渡江,岂非“风波中出头”!

禅师开示:寻找明白人,不再说“生死难明”。寻找定性人,不再说“风波中难出头”。一旦明白,黑暗消失。一旦定性,就是永恒。

接手书,感承远教。所云世缘[1]素轻,近益脱然,独疾痛一关不能打透,明知四大假合,有身为患。僧谓人之至亲者,身至难者,患苦必先打透此关,有个出身之路。然后便好逢缘作戏,借境炼心。纵患苦临身,亦脱然无累。

盖身是苦本,亦云极乐[2]。若离苦求乐,譬如舍矿求金。若即苦是乐,又是认矿作金。古人到此,舌折辞穷。切不可退惰,只要猛省[3],返身一掷何如?

注释

[1]世缘:俗世因缘。因缘为佛教语。佛教谓使事物生起、变化和坏灭的主要条件为因,辅助条件为缘。《四十二章经》卷十三:“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按,《翻译名义集·释十二支》:“前缘相生,因也;现相助成,缘也。

[2]极乐:梵文本意是幸福所在之处,大乘佛教用语,出处在净土宗圣经《净土三经》。极乐指的是阿弥陀佛的净土或者阿弥陀佛的世界,也就是佛教中阿弥陀佛成佛时依因地修行所发四十八大愿所感之庄严、清净佛国净土。《佛说阿弥陀经》载明彼佛土以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另外,同经亦载,彼极乐国土中,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又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颇梨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颇梨、车磲、赤珠、马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彼国又有阿弥陀佛所幻化之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鹄、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令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诸事具足圆满,唯有乐而无有苦也。《阿弥陀经》曰:“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无量寿经》上曰:“法藏菩萨,今已成佛,现在西方。去此十万亿刹,其佛世界名曰安乐。”《般舟三昧经·行品》曰:“去此间千亿佛刹,其国名须摩提。”《平等觉经·一》曰:“无量清净佛,作佛已来凡十小劫,所居国名须摩提,正在西方,去是阎浮刹地界千亿万须弥山佛国。”《称赞净土经》曰:“于是西方去此世界过百千俱胝那庾多佛土,有佛世界名曰极乐,其中世尊名无量寿及无量光。”《悲华经·三》曰:“大王!汝见西方,过百千万亿佛土,有世界,名尊善无垢。彼界有佛名尊音王,……如是诸佛悉灭度已,复过一阿僧只劫等阿僧只劫,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只劫。是时世界转名安乐,汝于是时当得作佛,号无量寿。”《鼓音声经》曰:“西方安乐世界,今现有佛号阿弥陀,……其国号曰清泰,圣王所住。”《观音授记经》曰:“西方过此亿百千刹,有世界名安乐,其国有佛号阿弥陀。”《秘藏记上》曰:“华藏世界者,最上妙乐在其中,故曰极乐。当知极乐与华藏,虽名异而非异所。”《天台弥陀经义记》曰:“彼有三名:极乐对苦,安养从用,无量寿逐人为国。”

净土宗认为通过禅定很难涅盘,因此强调通过阿弥陀佛的引导才能前往净土。从佛教的角度说,阿弥陀佛的净土是不存在于人间的,因为佛教认为人间是秽土。阿弥陀佛的世界就是极乐世界。

大乘佛教诸论经中说到许多净土,认为十方世界皆有净土,其中以东方妙喜世界阿閦佛净土、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净土、兜率弥勒净土与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净土最有影响。密宗认为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净土,东方妙喜世界是阿閦佛的净土。依据《阿閦佛国经》卷上记载,东方去此众德世界度千佛刹。有世界名曰妙乐。其国有佛。号曰阿閦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曰众佑度人无量。其有得闻阿閦如来名号者。捉持讽诵叹说其德。复劝他人令学讽诵。据支谶译《阿閦佛国经》说:“此佛住在东方妙喜世界,如有人勤修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发愿往生其国者,死后可以转生此地。”《阿閦佛信仰与阿弥陀佛信仰皆起源于大乘佛教早期,但是在汉传佛教中的影响力较小。大乘佛教则主张有无量诸佛。诸佛在其国土教化众生,《法华经》讲灵山净土,《华严经》讲莲花藏世界,《大乘密严经》讲密严净土,《无量寿经》讲阿弥陀佛西方净土,《阿閦佛国经》讲阿閦佛的东方妙喜世界。《维摩诘经·佛国品》说,“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药师佛所居的这片净土,称为东方净琉璃世界。

[3]猛省:猛然省悟。省是儒家术语,指反省修身,佛教借指反观觉悟。有时特指顿悟,大彻大悟。如《五灯会元·西天祖师·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祖曰:‘汝被我解。’马鸣豁然省悟,稽首皈依,遂求剃度。”

解读

同类推荐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 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女作家谭天,在沉寂几年后,集自己数年的修学和写《宽霖法师传》《能海上师传》的经验,发力在《持一句佛号?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中,用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四川乐至报国寺主持、四川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93岁高僧昌臻老法师一生修行的展示,告诉我们:切勿外求,回照自心,去掉执着,学会放下,完善人格,烦恼自解,为我们呈现了一条回归心灵家园的路。同时明示我们,在浮躁的当今,回归心灵家园的重要!在不安的2012年,为我们带来一抹清凉。
  •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忙、茫、盲……大多数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有人在盲目地忙啊忙……人在旅途,最累莫过奔命、最怕莫过于茫然若失、最苦莫过于苦海无边。故而,我们需要学会去调整、去谋划、去经营、去感悟,用从容的心去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愿这本忙里偷闲者写给大忙人的佛学感悟,能够帮助每一位现代社会的大忙人,让大家都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
  • 心与禅

    心与禅

    《心与禅》是弘一法师一生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弘一法师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和人生的要义。
热门推荐
  • 我的迷糊宝贝

    我的迷糊宝贝

    各位亲:小舞开了新文哦,这一部将是古代文了,《小妞王妃》里讲述的是一个可爱却古灵精怪的小姑娘,也是属于宠文,并且与搞笑温馨的形式出场,男主专一,喜欢看这类文的亲一定要支持小舞了哦。《小妞王妃》网文连接地址:再次飘过……他,皇甫昊天,不仅是“皇甫集团”的CEO,更是“夜界”的统领者,黑道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皇,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她,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从小就有个特别的爱好——爱吃棒棒糖,棒棒糖更是从不离身,她是麦家的小宝贝,有着两个宠女成痴的双亲,也有着两个爱妹成狂的哥哥,她真的如一朵洁白的小花,从不需经历风霜。然而,就是这样两个毫无交集的人,却因为一个门牌号的错误而认识,最终更发现,他们,本就相识。片段一:“我没带钱。”麦朵朵这时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下次伍伯不会再迟到的。”然而皇甫昊天却懂了。“我买了好多东西,现在掉河里了。”小脸上又开始滴下泪珠。“我让左辰给你重新买回来。”眼角一使,左辰领命出去。“乖,别哭!”伸手擦去她脸边的泪珠,可还是不停的掉了下来。“昊,我好饿了。”“那我们回家吃饭。”“可是,我又好累了。”皇甫昊天不说话,把她抱到了他的怀里,大手把她的小头按到了他的胸膛里。“睡吧。”坐在前座的陆南风一脸的目瞪口呆,这是他家兄弟么?什么时候他也会对一个女人,不,应该是女孩有求必应的宠爱着了?是不是她要天上的星星,他也会马上坐火箭飞上去摘了?!…………片段二:五年后,两个可爱的小孩走进了“皇甫集团”,前台的小姐飞快的拦着了他们:“小朋友,请问你们要找谁呢?这里可不是能玩的地方哦。”“美丽阿姨,我们是来找爹地的。”麦小贝甜甜的笑道。“那你们的爹地叫什么名字?我帮你们找找。"前台的小姐马上被她的笑容迷得毫无杀伤力了。”皇甫昊天。“”哦,好的,请等一下,什、什么?总裁?“前台小姐刚反应过来,吓的尖叫。”是的。“---------------------------------友情推荐:《黑道太子的糊涂妻》歌陌上《腹黑前夫,你死定了》过期贝儿《重生一王牌贵公子》花小三《黑道教师驭生记》冬天里的雪《拜托神仙》回忆青柠
  • 亲历梦中缘

    亲历梦中缘

    心灰意冷如她,为摆脱失去挚爱之痛,毅然赴死,却不料一朝穿越,反而陷入另一场爱情漩涡。运筹帷幄如他,一向冷静自持,肩负君主重任,朝堂后宫不曾乱过一丝分寸,却唯独在她面前步步意外。她不爱他,他知道。他想要她,她知道。两颗游离徘徊的真心,到底是否能够殊途同归?
  • 智慧卷(文摘小说精品)

    智慧卷(文摘小说精品)

    本书收录了一些文摘小说中的精品故事。或许里面能找到你喜爱的作家,有你曾经听到过耳熟能详的文章和典故。希望对你的生活及人生有所启发。这是读者俱乐部主编的一套书籍,里面包含青春、情感、家庭、校园、情境、师生、社会、父母、智慧等诸多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阐释了它们的意义,是一本伴随人生的书籍,也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书系。
  • 借一首歌的时间说爱你

    借一首歌的时间说爱你

    欧阳依然暗恋一个叫林篪的男生;讨厌一个叫宫明的男生,他是林篪的好兄弟,她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自以为聪明、自以为体贴、自以为风趣的人。但正是他,让她明白了爱和暗恋是不一样的,暗恋是只有自己上演的一场寂寞的戏,而爱是一座连接着彼此和未来的桥……
  • 辛亥革命始末

    辛亥革命始末

    《辛亥革命始末》以辛亥革命为核心事件,讲述从1908年到1912年间的中国历史和社会变迁。本书开始于宣统皇帝登基,结束于南京临时政府北迁。这段时间是中国社会剧烈动荡,人物和事件错综复杂的时期。本书生动通俗的描述了这段严肃、深沉的历史,吸收运用当前史学界发掘掌握的最新资料,抓住其中的主要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这段惊心动魄的革命华章,其中穿插了重要人物的介绍,点缀着有趣的历史细节。
  • 末世空间之执手

    末世空间之执手

    末世来了,丧尸遍地。安晓第一时间觉醒了异能,有空间有系统。安晓本来以为她能跟小说里的玛丽苏女主一样,在末世里称王称霸。不过遗憾地是这一切都是幻想,安晓的空间既没有灵泉也不能种田,甚至连最基本的储存物资都做不到,只有一条臭气熏天臭水沟。至于系统更是一个废柴的污水处理系统。安晓握爪既然一切都靠不住还是抱紧顾准哥哥的大腿才是正经!
  • 杀神传承

    杀神传承

    一个众人眼中的纨绔,如彗星般崛起,一枚古塔。漫天花雨之后,一门功法,亿万年沧桑变化。诸神陨落的时代,踏破紫宸天阙,追求无上巅峰
  • 西夏死书(全集)

    西夏死书(全集)

    死书里的活人坟究竟在哪里?“遗失的1964”到底隐藏了什么?西夏皇后的头骨与尸身的年龄为何相差十几年?中蒙边界无人区里,克格勃和中情局特工何以双双败给了一千年前的死人元昊?在经历了沙漠和荒原冒险后,唐风终于找到了瀚海宓城的正确位置。在城中,唐风发现了一些汉文和西夏文字的对照石碑,终于将西夏文这种已经“死去”的文字完全破解。通过破解了的西夏死书,找到了西夏最后的宝藏——活人坟。而一切的谜团,都将终结于死亡大结局!
  • 血腥的盛唐4:走向开元盛世

    血腥的盛唐4:走向开元盛世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六韬

    六韬

    《六韬》包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和《犬韬》,是以周文王、武王和姜太公对话的形式写成的一部兵书。《《六韬》是一部卓有价值的军事经典著作,在战国和秦汉时即已广泛流传,具有很大的影响,深受刘备、诸葛亮、孙权等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