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2700000012

第12章 黄檗无念禅师复问(11)

世间法的俗谛理,不能超出善恶等法的范畴,而善恶等法又依身、口、意为根本的。若再归纳而言之,善恶等法又不能离开我们的一念心,因吾人之一念心欲善,则一切作为皆变成善,此一念心欲恶,则一切举动均变为恶,除心之外,更无一法可以构成善恶等法的因素。因此,善恶等法生起,必假吾人之一念心为其所依。

《楞严经》云:“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意说其心本来不生,因境故有,其境本来亦无,因心故生。前两句说,心生法生,则言法不自生,乃从心而起。后两句说,法生心生,则言心不自生,乃由法而显,说明心本不生,法也无有,心境二者,本无自性,毕竟空寂。有如眼根因色有见,耳根因声有闻,假如无有色声等法,其见闻心亦不能生起作用,以是心境互相侵夺,自有生灭,时有时无,变化无常。但于此生灭中,有个不生灭性,湛然常住。所谓:“此肉身中,有妙法身,其性灵明洞彻,耀古腾今,古不变,永久常恒。”外境有而不随其有,外境无亦不随其无,有如空中高悬大明镜,人来人现,物来物现,但镜本体是不会被物象所染污。我们的见闻觉知,亦复如是,境现知有,境离知无,但见闻性的本身是不属有无。由此可见,凡有生灭去来的,验知非是常住,凡不随有无变化的,则断定其为常住。

《楞严经》第二卷,波斯匿王问佛生灭:“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面皱是说,由少至壮,由壮至老,变化不停。彼不变者,是指见闻之性,不仅三岁不变,乃至年老亦未曾变。由此验知父母未生以前,以及此身毁灭之后,本性亦未曾灭,万古常存。世人若能埋头苦修,经过若干年月,忽然见到此性,则名为“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之后,则对宇宙人生一切真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对人说法也不用心意识,有如明镜普照万物,其体不动。到此时,非但离妄绝尘,就是真如佛性之假名也不可得,因为度化众生之故,才说真说妄,妄病若除,真亦不立。

《楞严经》又云:“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如人夜梦种种见闻,醒时总无一物。法融禅师云:“若身心本无,佛道亦本无,一切法亦本无,本无亦本无。若知本无亦假名,假名佛道。佛道非天生,亦不从地出,直是空心性,照世间如日。”可见,佛说诸法,无非对病下药,病若解除,药也不用了。

出世间法的真谛理,也不离此一念心,如前所说,身依世界而立,身依心而存,心又依何而立?心依妄想而住,若无颠倒妄想,即无能觉之心,亦无所觉之相,能所双亡,唯有本觉。本觉亦对始觉而立,若无始觉,本觉之名,亦不能立,无名无相,强名大圆镜智。本觉真心,原无身心世界,因有身体之正报,始有世界之依报,而此真心,无始无终,受生灭者,即是妄心,不受生灭者,即是真心。如何是妄心,妄心对境而生,离境即如龟毛兔角。真心离境,仍自独存。《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是离境,仍能生心。古德(古时的大德)说:“不与万法为侣。”即是离境,别有真心。

《楞严经》说:“于其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转大法轮。”由此可知,心之妙用,不可思议,凡夫众生,不能想象,此即佛法出世之真相。

世间法的俗谛,是以五戒十善为人天之始基。出世间法的真谛,是以四谛十二因缘与六度万行为修道成佛之阶梯。若以最上一乘佛法而言之,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无惑可断,无道可证,世法即出世法,出世法即世法,离世间法没佛法,离佛法没世间法。六祖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到此境界,无需再分世间法与出世间法。

[2]无量劫:佛教谓数不尽的时节。佛经言天地从生成至毁灭为一劫。《隋书·经籍志》:“一成一败,谓之一劫,自此天地已前,则有无量劫矣。”宋张商英《护法论》:“盖念一切众生无量劫来皆曾为己。”

解读

禅师语录云:“做佛做驴,只是一样。”黄檗无念禅师开示:佛与众生并无差别,佛不是从天而降,佛也是人做的,佛也是众生做的。众生皆有佛性,只要自性觉悟,功德圆满,那么“做佛做驴,只是一样”。什么叫佛?就是已经成就的驴。什么叫没成就的佛,众生皆有佛性,众生都能成佛,这就是“一性,一觉一体,一成”的佛学真谛。“一性”,指众生都有一个佛性,同一真善种子;“一体”,指众生都活在生命系统中,是死生内本的。伤一犬,犬主伤,人与动物,与自然万物同呼吸、共命运;“一觉”,指众生只有唯一一条觉悟的道路,那就是忏悔行善。忏悔是认罪,行善是赎罪,人的一生都在与罪作斗争,躲是躲不开的,不如直面;“一成”,指众生同一成就,使唤一只犬成佛的必是使唤一头驴成佛的,也必是使唤一个人成佛的。同一成就,指真心不二,得到了自性圆满。克服了驴性就是佛,这是禅师之意。

禅师开示:做牛做马做毛驴,原本都是苦。然而众生平等,想想佛菩萨的苦处、难处,也就超脱苦境了。《佛遗教经》上佛陀谈到传法苦处,接连说“甚难!甚难!”其苦处、难处可知。做佛做驴,都得面对自己。若知做驴是做自己的驴,做佛却不只是做自己的佛,那么又不同了。

公出世来,有为功业今已了毕,出世大事又得入路。行与不行,在自斟酌。若真得的人,了万法[1]之本空照五蕴[2]之非有。公今日用过现未来三念果尽否?得失了忘否?若有丝毫不尽,说得十分明白,不知全身坐在世情窠里,常被世情播弄。触境逢缘,千思万虑矣。

注释

[1]万法:一切佛法。“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这个话头多见于中国禅宗临济赵州从谂的公案,据《赵州禅师语录壁观》第222则。原文: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师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自此成为禅林中被广泛唱颂的话头。吴立民居士认为:“万法”泛指世出世间一世事物和境相;“万法”所归之“一”,当指人的“一心”或“本心”。“就这一话头而言,能生万法之“一心”是当体即空的。它本身就是绝对、一般、永恒,所以在它之上没有更高的存在,因此如果单就这一话头回答,则“一无归处”,如果一定要回答其归处,则一般寓于个别,永恒显于瞬间,绝对不离相对,此“一心”也恰恰存在于万法之中。”(《禅宗宗派源流》)。

[2]五蕴:五蕴即是五种聚合。所谓:色、受、想、行、识。《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蕴”译自梵语,旧译阴或众。意义是积聚,五蕴即是五种聚合。

(一)色蕴:即物质的积聚。色蕴包含内色与外色。内色就是:眼、耳、鼻、舌、身--五根:我们所依靠生活的根身(身躯);外色就是:色、声、香、味、触--五境:所知的外境,这些都包含在色蕴之中。

(二)受蕴即是领取纳受之意。对于顺境与逆境的领纳感受,它可分为身受和心受。身受由五根和五境所引起,它有苦、乐、舍(不苦不乐)三种感受;心受由意根所引起,有忧、喜。故受有苦、乐、忧、喜、舍五种性质。

(三)想蕴:心于所知境执取形象。即是看、听、接触东西时,会认定所对的境有一定的相貌,然后为它安立名称,生起认识的心理。

(四)行蕴:“行”是造作之义,行蕴是驱使心造作诸业,所造作的行为有善、恶、无记三种心理,称为心所生法,又称为心所。

(五)识蕴:佛教对识蕴的解说有大、小乘的区别,在此依据大乘的分类来解说:识蕴分为八识,它又可分为三类:一者为心,它集起诸法,并能生起种种的法,此既是指第八识--阿赖耶识。二者为意,它恒思量,即我们有一种心念,它一直执着有一个“我”,这就是末那识,称为意。三者为识,既是了别外境;能够知觉外面境界的心,称为识。有时候,心、意、识总称为心,也称为识蕴;识能够知道外境,所以是能知的心,因为由它带动其他的心念,以它为主,故称为心王,随它而生起的心念称为心所。

五蕴包含了色、受、想、行、识这五类的法,各个合为一集,都是因缘和合的,它们相续不断的生灭,故五蕴的意思是五种不同的聚合。五蕴也被翻译为五众或五阴。“五众”是五种众多的法聚合在一起;“五阴”是五种法遮盖住我们的智慧之意。佛陀为利根的众生说五蕴;对智慧比较差的众生,佛陀则为他们演说十二处、十八界。

解读

禅师语录云:“行与不行,在自斟酌。”黄檗无念禅师开示:但凡一件事做与不做,全凭自己,别人不能勉强,法律也无法强制,但内心有个佛(善性)告诉我们,何事当为,何事不当为,清清楚楚,人人自知。佛对人,采取“不干涉”的政策,放任你去选择,不加管束,让你自由自在,无法无天,然后才知道有人管教实为福。世人求佛菩萨,天天求,天天求,为的是什么?原来是在求佛菩萨管一管自己。因为魔性已经发作,自己管不住自己。手要乱动,脚要乱走,口要乱说。这一切都源自心乱想。佛管人是管心,佛炼人是炼性。心性都定了,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存在方式,就明白了处世真理是和谐,成佛的真道是为人。到那里,“行与不行”的问题已经解决。以前是一旦不行善,就会行恶。善恶循环,比纯粹为恶更可怕。如今打破恶循环,只是埋头修善道。一旦不行善,善就来行。这是自觉的行为了。自性觉悟,原来如此神奇。

禅师开示:以前以打开手脚为乐事,如今以自缚手脚为幸事。越是善人,越不敢妄自行善。每行一善,必要落到实处。

复李太守文台

性命紧要事,君子所当为,不可等待。官乃形衣,形是心役,学道学心[1],役不妨主[2],何必林下而后为乎?不如趁此色力尚强,精神尚壮,就中看这临机应物的从何处来。参来参去,有朝摸着自己面目,乘般若力,秉智慧权,致君泽民,利莫大焉。如何怕做官就做不得佛?秪因不识主人,随逐识奴[3]引入四生六道[4],头出头没,驴胎马腹,受形万状,岂有驴心、马心、凡心、圣心耶?

佛之一字,乃觉之别名[5]。不觉时我随境转,觉来我能转物,又何得厌官而取佛乎?谬之甚也。要了此事,须把死之一字悬在眼睫下,如堕万丈坑要求出相,似钉一确二,着实取究,莫类世流,仅附谈柄而已。死生事实不是虚传,足下死固未经,病已验讫,谁有智者,坐以待之?急好于公署中指挥衙皂时,展览文案时,断理词讼时,与眷属饮食寝息时,梦中主张不便、醒来忽得神清翛然时,着意提撕,但凡神巧怜俐,卜度思量,可到之地都属识神,出生入死,全被这厮瞒昧。当着眼看除诸外,那个是文台公的娘生面目[6]?逐日如斯提,如斯追,愈急愈追,追到个黑漫漫无巴鼻处,正是好消息。慎勿厌倦就止,越教抖擞精神,单刀直入,才有一星好事来到。

随疾截去,穷到气尽力微时,是事又不明心中,如火热相似,欲退不得,欲进无计,正烦燥间,忽地撞破黑漆桶子[7],瞥然一身冷汗迸出,一道神光耀天耀地,始亲见官也,如是佛也[8]。如是亦不贪生,亦不畏死,六道四生,神通游戏[9]。护国保民,封尊袭裔,成佛作祖。总摄梦事,腐草奉渎。

注释

[1]学道学心:这个词是道学家术语,本处借用,意思是学佛学的是如何见真心。

[2]役不妨主:行役不妨碍主人(指身体),意思是再忙再累也要学习。

[3]逐识奴:这是禅师的禅语,意思是被俗见误导。禅师把俗见比喻成一个误导人的奴仆。

[4]四生六道:六道,指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间、天上等六种世界。又依六道众生出生之形态,可分胎生、卵生、湿生、化生等四类,并称六道四生。其中,人趣与畜生趣各具四生,鬼趣通胎、化二生,一切地狱、诸天及中有,唯为化生。

[5]佛之一字,乃觉之别名:意思是,觉悟就是佛。

[6]娘生面目:当时口语,意思是,父母所生的本来面目。

[7]黑漆桶子:这是禅师的禅语,意思是闷葫芦、黑屋子。

[8]亲见官也,如是佛也:这是禅师的禅语,意思是,官就是佛,见官如见佛。这是禅师教导居士公门禅。

[9]神通游戏:在神通中游戏。神通,佛教语,梵文的意译,亦译作“神通力”、“神力”,谓佛、菩萨、阿罗汉等通过修持禅定所得到的神秘法力。《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如来无过功德品》:“何者如来神通智行?答言:大王!沙门瞿昙神通行有六种:一者,天眼通;二者,天耳通;三者,他心通;四者,宿命通;五者,如意通;六者,漏尽通。”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朅盘陀国》:“时朅盘陀国有大罗汉,遥观见之,愍其危戹,欲运神通拯斯沦溺。”宋苏轼《六观堂赞》:“我观众生,神通自在。”清龚自珍《最录禅波罗密门》:“有《摩诃止观》百轨则在,至此书归墟,在乎神通,观息亦得通,观身亦得通。”

解读

禅师语录云:“性命紧要事,君子所当为。”黄檗无念禅师此处的开示语苦口婆心,是要人自求多福。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性命是人最要紧的事,命都没了,一切无从谈起,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负责任,有所为有所不为。何事“有所为?”有益于众生。何事“不可为”?无益于众生。为何把自己的性命与众生扯在一起?性命是众生之一命,众生是性命之全体。损一人而伤大众,损一物而害众生。万事万物命运在一起。修行者为众生求福报,那么连带自己也得福了。性命性命,先有性,后有命。性都没了,命也就没了。很多人丧命,正因为失性在先。何谓“性”?先天的良善就叫性,除外并没有二样性。这个性,就是佛种子。自性不失,就有了成佛的根基。性是佛性,佛在世上就叫人,所以性也可称人性。何谓“命”?后天的作为什么就叫命。命可以改,换了作为就改了命。换作为不是外在的换行为,而是洗心。性命性命,就是要用性来改命。

禅师开示:人人都有一条命,却不知命从何来。命从性出。认识到天性之善,天性之真,人人都有好命。

复瞿太守洞观

昔见公动转轻便,言行相应,乃是累劫亲受佛记[1],不忘付嘱者也。课诵三十余年,亲肯方休,海内诸公,虽信禅学,只依见识聪明,利口辩论,以为自得,忽逢祸患,就做主张不得,不知蒋公当此毁誉何如?

这里不被幻境播弄,方得脚跟稳当[2],才有参学的分[3]。望公莫舍弘誓[4],愿力抖擞,根尘是非场里挺身直入,救取一个半个,才是英雄出世的人也。

注释

[1]佛记:信佛之人身上的印记,即佛种子。

[2]脚跟稳当:这是禅师的禅语,意思是坚定信念。

[3]分:本处特指福分。

[4]弘誓:发大愿。学佛是一个圆满胜轮回的过程,分起愿、行愿、还愿、祝愿几个阶段。

解读

禅师语录云:“不被幻境播弄,方得脚跟稳当。”黄檗无念禅师开示:真实不虚,破除幻境,做人才会稳当。“播弄”即捉弄,魔鬼捉弄人,无非是造出若干好事、好人、好境,其实都是镜花水月,梦幻泡影。迷恋的人空欢喜,诅咒的人空断肠,不如忘却,找回真实自我。做人无需轰轰烈烈,平平淡淡就好。做人无需奇奇怪怪,正常就好。不求新,不求异,就不会被诱惑迷失。想念一切自有命定的人最智慧也最乐观,想念自己能翻过天的,天迟早要塌下来。想念命定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改命、修命,福也无穷,乐也无尽。

禅师开示:让他去演戏,让我来吹灯。不理魔幻把戏,不动心,就什么事都没有。要想脚跟稳当,就不能踩在冰上。

复陈稽勋蠡源

近来日用何为?切莫守静以为功课。若执久不化,贪闲爱寂,懒接人事,日久月深,渐成偏枯之患。忽复遇境,当情忻厌成碍。故云:见色闻声不用聋,信得过、放得下,神机应变,自有天则[1],岂用人力为哉?

林下日子难得,不可虚闲空过。趁此究明[2],脚踏实地。一出仕途,定不忙乱,才是自在闲人也。

注释

[1]天则:上天安排。则,法定。

同类推荐
  •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收录了胡适论述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文章。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说到对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佛教禅宗的学者们。全书对于佛教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研究。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这是一本比较特殊的书,我们在一个女作家笔下,第一次看到一组圣经里的女性群像圣洁的圣母、英勇的女士师、温柔幸福的妻子、沦落又皈依的女子、给人间带来灾难的少女、给民族带来福祉的王后……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热门推荐
  • 非诚勿爱:总裁哥哥有点坏

    非诚勿爱:总裁哥哥有点坏

    他,汐见浚,帅到冒泡的中日混血,身边美女不计其数,却都不屑一顾。她,汐见滢,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被汐见家收养,一跃成为了汐见家的掌上明珠。十八岁生日那天,他夺走了她的清白,“滢儿,从今天起,你是我汐见浚的女人,只能属于我。”那时的她无力反抗。当汐见滢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汐见浚,我恨你,我恨你一辈子,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你。也不会再傻傻地成为你报复别人的棋子。”“你以为我真的是利用你吗?我是爱你!真正想利用你的人是他!”即使再大声地喊,她也听不见了。她消失了,在他的视线里消失地无影无踪。再次相见,她依然如此美丽,让他心动,他的心也从来都只为她一个人跳动而已。“汐见滢,你听好了!这一次,我再也不会让你离开我的视线!”紧紧地将她搂在怀里。“对不起,先生,你认错人了!”说完,挣开他,转身离开。装失忆,很好!看你能装多久?**********小妖QQ:286123482小妖书友群:121808931,注明书友即可推荐好友文文:http://m.pgsk.com/a/253648/娘子,为夫陪你爬墙以年:http://m.pgsk.com/a/245683/总裁,孩子是你的
  • 南洲翁遗训

    南洲翁遗训

    西乡隆盛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被誉为日本最后的武士。《南洲翁遗训》是西乡隆盛的语录汇编,也是西乡哲学的精髓体现。在这本遗训中,最突出的一个主题就是“敬天爱人”。这个理念后来影响并成就了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稻盛和夫,成为稻盛哲学的主体内容和他重要的经营理念。
  • 曹禺的青少年时代

    曹禺的青少年时代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一海河的儿子、二一颗苦闷的种子、三圆光的故事、四在宣化的日子里、五年少才气不可当、六“戏原来是这样美妙迷人的东西”、七对新文学的迷恋、八“今宵酒醒何处”、九“向一切因袭的心营攻击”、十诗的精神探索、十一恩师张彭春、十二在南开新剧团、十三表演的天才、十四大学生活、十五探索人生、十六水木清华、十七虎虎生气、十八《雷雨》的诞生和后记。
  • 江山谣:夺权罪后天上来(完结)

    江山谣:夺权罪后天上来(完结)

    太可怕了!一面从地摊上买回来的镜子,竟然扰乱了我的生活。那时不时出现在镜子里的是什么?她怎么可以把我关进镜子,鸠占鹊巢的?!取而代之成为了我不说,还歹毒的把我扔进了大海。天下还有没有天理的?!一觉醒来,我才发现世界已经变了模样。难道我千辛万苦从镜子里逃出来,为的就是被虐待吗?!能剩下恨吗?还有这个口口声声叫我丑奴的男人又是打哪儿冒出来的?为什么总是为难我…………=================================================================亲们,茗香的新文《王后的复仇笔记》开始上传了,请大家支持啊!http://m.pgsk.com/a/208517/简介:莫名的罪责,她被他亲口赐死,并亲手埋葬…噬心的背叛,他为她变成了嗜血残暴的帝王…十年情意,毁于一旦;亲手将她葬入黄土之下的瞬间,他封心绝爱,只留下半块带血的玉佩;而深埋皇陵之外的她,却被盗墓贼救出,从此善良的‘棋子’摇身化作冷洌的妖女;为了族系的存亡,为了远在深宫的妹妹,她步步为营,等候复仇的时机;知晓真相的他,无力回天,除了恨意只有报复;谁料当再次相遇,他竟只有三个字:杀无赦!但,谁又能知晓,深埋于泪水与鲜血背后的,不是恨,而是融入骨髓的真爱……=================================================================亲们,王后笔记大虐,不喜勿入啊。各位路过、走过、闪过的亲,请去看看。留下你们的票票和花花,还要有留言啊,(*__*)嘻嘻……大家多多支持香香啊!!!
  • 美攻A计划2

    美攻A计划2

    夏西娅在服刑三年期满出狱后,她的人生再次迎来一场新的暴风雨。原本以为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自己不会再和慕井然有任何瓜葛,可慕井然却再次将西娅带入到一个计划里。三年前因救西娅重伤昏迷的慕皓乙苏醒过来,同时被西娅伤害而离开的菊野也重新返回台北。他们四人的命运又再次紧紧纠缠在一起。只是这一次,西娅还会让自己选择慕井然吗?面对慕皓乙的热烈追求,她又该何处何从?性格大变的菊野又是怀着怎样的目的回来,报复西娅还是其他?西娅这个命运多舛的灰姑娘,最终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王子,又能否获得真正的幸福呢?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巫墓

    巫墓

    二十世纪中的青年,误闯入大巫之墓,学得无数巫族绝技,同时在墓中渡过了五十年。五十年后,林醒白重回世间。
  • 两人变成两只

    两人变成两只

    菅野智在四年级的时候,突然在某一天的睡梦之中他拥有了被猫附体的不可思议的能力,能附体到他身上的猫名叫珍妮。六年级的时候,和巨大的圣伯纳犬皮特成为了朋友,突然身边发生了三名女童被袭击的事件,其中就包括他的同班同学,并且一人伤情严重。联想到发生在去年秋天的诱拐女童未遂事件,这好像是出自同一人之手。被害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她们的家庭教师都是智己的表姐久美子!智己摇身一变,成了珍妮,他决定和皮特一起调查整件事情。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无衣令

    无衣令

    从乡村来京打工的小让生计无着,便抵押青春的资本投靠报社社长老隋。老隋不可能离婚,而小让也是家中有人——青梅竹马的石宽仍在家乡等她。小说将小让写得柔肠百转,一边是给她足够生活享受的老隋,一边是给她精神尊严的石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