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00000230

第两百三十二章 她们都一样,自有一股气魄

凌遥闻言,正色道:“皇祖母,我从一开始就说过了的。阿滦心中因为这件事而有心结,我们应该把全部的事情告诉他知道。他是文淑皇后的儿子,他是有权利知道这些事情的。”

“何况,皇上当时在凤鸾宫中说的那些,不过是一部分而已,并不完整的。我想,皇祖母也希望阿滦能够知道完整的知道这些旧事吧?皇上当初说的那些话,我也同皇祖母重复过了,也未必太伤人了些。如今这样的完整真相,可能让阿滦更容易接受一些的。”

高太后嗫嚅半晌,终究还是咬牙将心中所想给说了出来:“遥儿,你说滦儿若知道了这些事,他会因此而责怪哀家吗?他对皇上对哀家,是不是就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亲近了啊?”

高太后当初最为担心的就是怕齐滦知道这些事之后会伤心,而且,她也担心,怕齐滦知道这些事情后,在知晓那些过往之后,会从此不跟她和元熙帝亲近了。

她的心中其实还是很疼爱这个长孙的,可以说,除却筠儿的原因之外,她对这个长孙是真心疼爱的,对于文淑当年也是真心疼爱的,只是当年许多事情掺杂在一起,阴差阳错的造就了当初那样的结局。她也有无可奈何的时候。

虽然,她没有像元熙帝那样主动的去伤害他们母子,但是却也间接地做了帮凶,造成了文淑皇后和齐滦一生的痛苦。

她并不愿意这样的事情发生,却也不愿意齐滦因此与她生分了,所以,她心中明知道那样的结果,却还是要这般带着希望的去问凌遥,也是想求得一丝心理安慰。

凌遥静静地看着高太后,她当然明白高太后的心情,也知道高太后在担心什么,甚至是在害怕什么,但是,她却没有因此而说出高太后希望她说出的那些话,也没有因为高太后此时的煎熬而说出那些虚无缥缈的安慰性话语。

她认认真真地看着高太后道:“皇祖母,我虽然与阿滦两情相悦,有时候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心有灵犀。但是我终究不是他,在没有与他深谈此事之前,我也不知他心中真正的想法是怎样的。但是,我身为阿滦的妻子,我一定会支持他的想法,也会尊重他的想法。所以,我不能代他回答皇祖母的这个问题。如果皇祖母也是真心疼爱他的,也请皇祖母尊重他自己的想法。”

有因才有果,从来都是真心待人才能换来真心相待的。可若是真心待人换不来真心相待,难不成,就不许人家收回真心了吗?世间是没有这样的道理的。不管高太后当年究竟是有意还是无意,事情已经发生了,她自然也有她不可推脱必须要承担的责任,不付出一点代价,又怎么可能呢?

不过,看高太后神情如此的低落,凌遥想着那个跟文淑皇后性情一脉相承的男子,唇角不禁微微露出一抹微笑,又开口道:“不过,如果皇祖母是真心疼爱阿滦的话,我想他一定会感受到的。也许短时间内,阿滦还无法从这些伤痛旧事之中走出来,但是他若能感受到皇祖母待他的真心,他迟早会解开心结的。”

凌遥这番话又给高太后带来了希望,她的眼中也迸射出光彩出来了,就听高太后点头道:“对啊,遥儿说得对!只要阿滦明白哀家是真心疼爱他的,不论他需要多久化解这个心结,哀家都可以等!哀家就是希望他能明白,哀家始终都是最为疼爱他的。”

“遥儿,你那番话说得极对。而哀家是他的祖母,哀家也是他的亲人,哀家也会支持他的想法,尊重他的决定。”

听了高太后这番话,凌遥露出进盛宁宫后的第一个带着真心的笑容,她望着高太后点头道:“皇祖母能这样想,那自然再好不过了。”

她并不希望高太后在这件事上对齐滦过多的纠缠,毕竟齐滦要接受这些事原本就需要时间,而他知道这些事情之后,势必会对元熙帝和高太后的看法大有变化,这些变化是必然的,面对最亲之人的这种‘背叛’,这个时候,齐滦最需要的就是理解和支持了。而不是这样的纠缠和逼迫。

所以,在她说了这些话后,高太后能够明白她的这一层意思,凌遥还是觉得很难得的。至少,高太后不像元熙帝那样自私,永远只记得自己的难处,不把别人的难处放在心上。

高太后心里的担心因为凌遥这一笑化解了不少,再加上,她心里知道,这件事确实不能急于一时,还需要日后和齐滦的相处才能看出成效来,眼下就是再着急再担心也是无用的,只能慢慢来。

高太后的心静下来之后,就想起了现在的局势对齐滦不利,联系前后的事情一想,就又为齐滦着急起来了,就听她道:“遥儿,现在恐怕还不是滦儿伤心难过的时候啊,皇上已将秦嫣儿册封为宸妃了,皇上还把哀家软禁起来了,皇上想要干什么哀家这回真的是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但是哀家知道,秦嫣儿是明王府的人,是老齐氏的侍女,她们肯定早就知道了文淑当年的事情了,不管她们是从何而知的,她们肯定是针对滦儿的!哀家看她们的图谋不小,你和滦儿还是要好生应对啊!”

凌遥微微扯唇,做了个微笑的动作,她示意高太后安心,然后才平静道:“皇祖母不必过虑,这些事情在秦嫣儿册封宸妃的当天我就已经想到了,至于皇上的意图,我也猜到了一些,不过,这些事也不必阿滦出面处理,现在他还不能从那件事中走出来,他需要一些时间,但现在处理这些事最缺的就是时间了,我也不能等,就只能先替他处理了。请皇祖母相信我,我也能处理好的。”

“至于皇上将皇祖母软禁的事,皇祖母也不必过于担心,我想,皇上当是为了皇祖母好才这样做的。而且,皇上可能也不希望皇祖母插手此事,毕竟,皇上对于此事早已明晰于心,他自有他的用意和安排,皇祖母只管放心好了。”

为了让高太后彻底的放心,凌遥还是将她查到的关于秦嫣儿的事情都一一告诉了高太后:“其实,我在宫宴那日,就已经对秦嫣儿起了疑心了。那天夜里,我怕阿滦多心又担心,所以就瞒着他,让罗成去查了她在云南和入京后的底细。后来秦嫣儿封妃之后,阿滦病了,我就没顾得上这件事,也是在今日,才得到了罗成的消息。知道了这件事包括秦嫣儿的出现,都是老明王妃策划的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

高太后听完凌遥的叙述,脸色已是铁青一片了:“老齐氏竟有这等歹毒的心思!当年哀家得以册封皇后,那是因为孝戊太后看中的是哀家,何曾是哀家抢了她的皇后之位!哀家早年间还问过孝戊太后此事的,孝戊太后曾亲口对哀家说过,就算没有哀家,孝戊太后也绝不会让她当皇后的。因为先帝的皇后只会出自文臣之女,是绝不会在武将侯府中寻的!”

看高太后如此生气,凌遥便劝道:“皇祖母不必如此生气。这不过是老明王妃自己的想头罢了。我如今已有了法子破她此局,不管是她也好,秦嫣儿也好,甚至是可能与此事有牵连的皇后娘娘也好,她们的图谋都不会得逞的。等到此局破了,老明王妃的图谋成为泡影之时,皇祖母自可亲自处置她出气就好,这会儿,实在是犯不着为了这样的人生气。”

听说凌遥有法子对付秦嫣儿和老齐氏,高太后忙问道:“遥儿,你有什么法子能破此局?你说来哀家听听,哀家替你参详一二。”

凌遥心中自有筹谋,但此事尚未实行,又岂肯轻易说给高太后听呢?何况,她的法子说来话长,有些话和有些心思也是不能提前说给高太后知道的,更兼她心中想法早已成熟,实在是不需要高太后再替她参详的了。

所以,她也只是轻轻笑了笑,才望着高太后道:“皇祖母忧心了几日,正该好好休息的,又何必要再为了这些事劳神呢?而且,我破此局的法子其实很简单,这事的关键还是在皇上身上,并不在我这里。我的法子不过是我的三寸之舌加上我对阿滦的一片赤诚之心罢了。在皇上跟前,只要他明白了我的这点心思,我想,他会改变主意的。何况,我此番前来,也正是应了皇上的想法,只不过,与皇上最初的想法有所背离罢了。原本此番,皇上是希望阿滦进宫的。”

“不过,这也无甚关系。原本计划从来就赶不上变化,也没有谁规定就一定要按照皇上的想法来解决此事的。所以,既然皇上也不希望皇祖母插手此事,皇祖母就干脆别管了,就安安心心的待在盛宁宫了就好了。您放心,我便是拼尽一身的本事,也会破了此局,替阿滦也替我自己,更是替宁王府渡过此劫的。”

前头的话,高太后尚能听得明白,后头的话,高太后就听不明白了,她听不明白,自然是要开口询问凌遥的:“遥儿,你说这事的关键还是在皇上身上,莫不是皇上册封秦嫣儿为妃,还是别有隐情的吗?可你又说要凭借你的三寸之舌让皇上改变主意,那他原本的主意是什么?你又说什么皇上原本是希望滦儿进宫来的,这又是什么意思,哀家怎么听不懂呢?”

凌遥微微一笑,只打算回答高太后的最后一个问题:“皇祖母,那日在凤鸾宫中,皇上与阿滦的那些对话,您细想想,那其中皇上有些话是留有玄机的,既说出了事实,又表明了那些事不像他说的那么简单,是另有隐情和后续的。皇上的意思,很明显是希望阿滦在之后回味那些话时明白皇上的这一点用意,然后进宫来问皇上真正的全部故事内情。可是,阿滦并没有如皇上所想的那样,他根本就没有注意到那些玄机。反而是我听过罗成的描述而发现的。这也是我今日进宫来寻皇祖母问询的原因。”

凌遥淡淡地道,“皇祖母,皇上对您封锁了消息,就是不希望您知道这件事的。原本,如果是阿滦进宫来问,是绝不可能来问您的。按照皇上的安排,他再次进宫是要去皇上那里问询的。只不过这回进宫来的是我,我跟皇上预想的想法不大一样,我想来问的人是您,所以在给皇上说明了缘由之后,皇上就放我进来了。不过,皇上既然放我进来了,自然也不怕我将这些天发生的事情告诉皇祖母,只不过,皇祖母就算知道了也于事无补,我猜想,皇上大概还是不会放您出去的,毕竟秦嫣儿的这件事还没有解决,而皇上自是希望按照他所预想的那样去解决此事,所以大概是不会希望皇祖母去插手这件事的。”

高太后也不是傻子,凌遥已将话说到这般地步了,她自然能够明白凌遥话中的意思了。

皇上不希望她插手此事,显然皇上对秦嫣儿的事情已经心中有数了,皇上有他自己的用意和安排,而凌遥显然已经明白了皇上的用意和安排,而且,她有把握用她自己的方法解决掉这件事情。同样的,凌遥也不愿意说明她到底会用什么法子去处理这件事和应对皇上。而且,凌遥也同样不希望她插手此事。

也是这会儿,高太后才终于明白了,凌遥此番来见她的目的,就真的只是为了了解当年的那些旧事而已,并没有什么要寻求她帮助的意思。

看着眼前这个有决断有魄力的年轻姑娘,高太后微微有些晃神,虽然凌遥跟文淑皇后一点也不像,就连性格也不像,但是她却总觉得,看见凌遥这样,就仿佛看见了文淑皇后一样。这两个人的骨子里,分明都是有着坚强无畏的精神的。

而且,她们自有一股气魄,一股在许多女子甚至她自己身上都难以看见的气魄。

有那么一瞬间,高太后觉得有些惭愧,自己活了几十年了,可是心性魄力,却还远远比不上这个十几岁的小丫头。

高太后既然明白了这一点,自是没有再继续追问的了,她轻轻叹了一口气,只想着罢了,既然大家都不希望她插手,那她就不插手好了,只不过,心思又转而回到齐滦那里,倒是想起了两个被她忽视的人来了。

想起这两个人,高太后心里就越发愧疚了,但她被软禁在宫里这些天了,也确实不知宫外的状况,便是再内疚愧悔,这人还是不得不问的,就听她开口问凌遥道:“遥儿,承恩侯府里,承恩侯和向夫人,知道秦嫣儿封妃的这个消息吗?”

凌遥还以为高太后不会问起承恩侯府的事情呢,没想到她还能记得承恩侯府,她也知道高太后担心的是什么,便也不多说什么,只答道:“前几日阿滦进宫质问皇上前,已经吩咐了人去承恩侯府外头守着了,不许任何人把这个消息告诉承恩侯和向夫人。就连狄将军府上也不许派人告诉承恩侯府的。其实,皇祖母不必担心的,这一段时间里,我们是不会把这些事告诉给承恩侯和向夫人知道的。我怕他们承受不住这些事,所以,觉得还是不说的好。至于以后说还是不说,我还是要跟阿滦商量的,这件事我听他的。”

除了齐滦之外,这个世界上,大概就只有向竑儒和许氏会真真切切的为了文淑皇后而心痛了。但是,齐滦的心痛是为了他的母亲,向竑儒和许氏的心痛却是为了他们的女儿。在凌遥看来,向竑儒和许氏的心痛要比齐滦的心痛更为悲切的。

而她隐约觉得,这件事后,可能齐滦不会将此事瞒着向竑儒和许氏,以齐滦的性子,他肯定会如实相告的。这样一来,承恩侯府跟元熙帝还有高太后之间,大概就要成仇了。

不过,能养出文淑皇后那等宽容大气的女子,向竑儒和许氏自然也不会是那等狭隘之人,他们不会找元熙帝拼命或是报仇,但从此成为陌路却是肯定的了。而且,从此往后,他们一定永远都不会原谅元熙帝和高太后了。

他们的不原谅,实际上也是对元熙帝和高太后的一种惩罚了。

不只是凌遥能想到这样的以后,高太后也想到了这样的以后,可是,这一回她的心里却是明白的,这是她和元熙帝当初种下的因果,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和后果,他们难辞其咎,所以,即便承恩侯府从此将他们视作了仇人,高太后也不会有半分怨怪的。

将心比心,高太后自能理解承恩侯和向夫人的心情的。

所以,高太后也没有多说什么,实际上,她也不能说什么,所以,高太后也只是强笑着点头道:“好,这件事你就和滦儿商量着来吧。”

凌遥来盛宁宫的主要目的已经达到了,自然就不多耽搁了。她还要赶着去办另外的事情,于是就跟高太后告辞。

高太后问她道:“遥儿是不是还要去寻皇上?”

这句问话,凌遥却没有回答,只是沉默不语的望着高太后,她不想回答,却又不愿意再说之前那样拒绝回答的话了,所以想来想去,只好保持沉默。

高太后自然知道凌遥的意思,讪讪一笑,也就不问了,只又强笑道:“那哀家送你出去罢。”

这是高太后的一番心意,凌遥也不能推脱,也就同意了。

两人同往盛宁宫外走,但到了宫门跟前,外头守着的人果然就拦住了高太后,虽然没有出声,也依然是谦恭卑微的模样,但是那个意思却很明白,就是不许高太后再往前走了。

高太后不信邪,偏要同凌遥一起往外走,那些个人就直接跪下了,磕头哭求高太后莫要为难了他们,说这是元熙帝的吩咐,如果拦不住高太后,他们全部都会被处死的,求高太后怜惜他们,不要为难他们。

高太后自然不愿意这些人因为她自己而丢了性命,只好悻悻的退回了宫内,看元熙帝如此决绝的拦着她,她也只好再不动出宫的心思了。

凌遥一直都在一旁看着高太后的行为,等高太后悻悻退回去之后,她望着高太后的背影,眼中没有什么情绪,但心里,却替高太后觉得悲哀,从头到尾,从二十多年前到现在,大事上,高太后屈从先帝,自己做不得主。

如今先帝没了,轮到儿子当皇帝,高太后还是这样,永远都是屈从于自己的儿子。在她的私心里,或者真的是有对文淑皇后一干人的愧悔之意的,但是这个,却永远也比不了她对自己和对元熙帝的私心。

在她心里,当然还是儿子最亲的。而高太后比元熙帝好一点的地方,大概,就是她稍微比元熙帝多了一点人性吧。只可惜,在凌遥眼中,她到底还是太软弱了,太容易向男权所屈从了。

那些先前拦着高太后的人,见高太后回了宫内,也就都散开了,各自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守着,领头的大太监看凌遥一直站在宫门前,便走过来,对着凌遥恭恭敬敬的行礼,然后问她道:“宁王妃,您是要出宫了吗?”

凌遥微微一笑:“我不出宫。我要去凤鸾宫见宸妃。”

-本章完结-

同类推荐
  • 大清棋情录

    大清棋情录

    倾力打造中国第一部长篇围棋文化言情小说。以江阴“抗清三公”的后人恩怨为线索,叙述大清乾隆年间,中国围棋最强时代的人文传奇故事,善解跨越两个地球的情爱纠缠。水墨江南,情迷棋中,小说家言,专家达人不必深究。
  • 煤老板自述30年:煤老板眼中的世道与人生

    煤老板自述30年:煤老板眼中的世道与人生

    煤老板老五用纸和笔记录着自己这个阶层的所思所想、大小事件、艰难险阻以及诸多段子。现在,他将这些私人档案公之于世,让我们有这次前所未有的机会了解煤老板波澜跌宕的人生。
  •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

    “读史使人明智”,这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句名言。读史就要读出历史的真实,就要读懂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而理性地参与到历史的发展之中。史学大师吕思勉(1884—1957)所著的《中国通史》(原名《白话本国史》)堪称与钱穆《国史大纲》双峰对峙史学巨著,迄今为止,仍旧是一部最权威和最完整的中国通史。
  • 盛世中国:秦汉卷

    盛世中国:秦汉卷

    万里长城(2007年7月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被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首)在北国边疆轰然矗立,巍峨如险峰,蜿蜒如巨龙,东起辽东,西临洮,形象庄严,气势磅礴,构成一道坚固、高大的藩篱,隔绝了境外的猎猎风尘和滚滚狼烟、凛冽寒潮和刀光剑影……
  • 大明武夫

    大明武夫

    赵进平凡一生,没想到在明末有了新的开始他要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凭手中矛,平万里河山,这就是大明武夫
热门推荐
  • 惊天逆修

    惊天逆修

    为了想要成为一名像爷爷一样的猎魂手,融合了变异的荆棘异兽,万道寒光闪现,刺破长空,一个整日在大陆上最大禁区魂兽森林边缘磨砺己身的林姓少年,可杀万物。可上九天之上斋月,可下九幽之地镇魔,神秘而强大的玄术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一流员工找方法,末流员工找借口

    一流员工找方法,末流员工找借口

    所有老板都希望你记住的一句话:不要遇到问题就来找老板,请给我解决方法!打造不找借口找方法的一流员工,方法决定人生,方法决定命运。借口是成功路上的高山险阻,方法则是成功路上的高速通道。在问题面前,“不找方法找借口”还是“不找借口找方法”,相信你已经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了。
  • 区域经理

    区域经理

    雷子阴差阳错地踏进药行,不留神混成了一名区域经理。他肩扛六箱药品风尘仆仆扑地赶往嘉市,开始了他的医药代表生涯。头一张热脸,便贴在肖爱国的“冷屁股”上,让他的信心有所动摇。关键时刻,来自大连的徐立君给他上了宝贵的一课,令其醍醐灌顶。再经对方的热心引荐,他终于在“酒色”的帮衬下叩开了市医院的大门。他惊奇地发现,自己进入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圈子中。那些意想不到的权钱交易、情色交易,官与官的相互勾结,官与商的相互勾结,让他对天价药品的产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本书,为混迹药海二十余载的雷子的倾心力作,直逼当下社会现状之痛痒!
  • 溪流淙淙(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溪流淙淙(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重生之花开富贵

    重生之花开富贵

    举案齐眉,白头偕老。前世,她为了这个梦而毁去婚约,抛弃未婚夫。然而,看似深情的表哥却不是她的良人。家破人亡,坎坷孤独。重活一世,浴火重生。
  • 皇上,我们离婚吧

    皇上,我们离婚吧

    杨意,21世纪的美少女服装设计师,25岁,意外穿越到这个传说中的架时空——翼羽皇朝,还借了当朝皇后娘娘的尸体还了魂。最是无情帝王家,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她才不想成为其中一枚,再怎么说她也是来自一夫一妻制的21世纪。可不是她不想就可以摆脱,往往都是事与愿违,当爱情来临,她又将会如何选择?
  • 钱多多掌柜奋斗记

    钱多多掌柜奋斗记

    还在为自己的工作经验不足而担忧吗?还在为上司的百般刁难而觉得恐慌吗?还在为自己如何创业而忙得焦头烂额吗?混了这么多年,当不上掌柜怎么会不累?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每个午夜都住着一个诡故事3

    每个午夜都住着一个诡故事3

    主人公在读大三的时候,宿舍里搬进来一个湖南的学生,他的肚子里装满了诡异的湖南特色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毛骨悚然,但是结尾处却有着感人的人情味儿,体现了普通人的情与爱,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毛骨悚然,却引人深思。这个同学有个奇怪的习惯,他只在0:00的时候才开始讲那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