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600000007

第7章 (2)

第一部第四章 (2)

“是啊,肯定是这样——我猜会有这种人的。但是,我到哈特费尔德宅子来拜访你,伍德豪斯小姐,你对我这么友善,我就不怕什么人了。” “你对影响力的理解很不错,哈里特。但是,我要你在好的社交圈子里奠定牢固的基础,最后不依靠哈特费尔德和伍德豪斯小姐也能自立。我希望看到你永远只跟上流人士结交——为了这个目标,建议你尽可能不要有那种奇怪的关系。所以,我跟你说,假如马丁先生结婚的时候你还在本地,希望你不要因为跟他姐妹们的关系,也去结识那位妻子,那个女人或许是个农夫的女儿,根本没受过教育。”

“当然啦。是啊。我没想过马丁先生会跟个没受过教育的人结婚——那人应该有个好出身才对。不过,我不是反对你的看法——我也肯定不希望跟他的妻子结识。我要保持跟马丁家小姐们的关系,尤其是伊丽莎白,要是我不得不放弃跟她的关系,我会非常难过的,因为她们跟我受到过同样的教育。但是,如果他跟一位非常无知的粗俗女人结婚,当然啦,如果我能管住自己,我就不去拜访她。”

爱玛一边听她迟疑地说出这段话,一边仔细观察她,并没有看出让人吃惊的爱情迹象。那个男人不过是她的第一位崇拜者而已,她深信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关系,另外,从哈里特方面讲,谢绝为她作出的任何友好安排并非特别困难。

就在第二天,她们俩迎面遇到了马丁先生。当时她们在唐沃尔路上步行,他也是徒步行走。他非常尊敬地打量过她之后,便转向她的同伴,目光中毫不掩饰如愿以偿的心情。爱玛得到这样一个观察的机会并不感到遗憾。他们交谈时,她朝前面走去,敏锐的目光迅速扫过罗伯特?马丁先生。他的外表相当整洁,他看上去像个有理智的年轻人,但是他这个人没有任何其他长处。她将他与绅士们作对比,认为哈里特倾心的所有方面全都无足轻重。哈里特的礼貌中不乏理性,她曾经以充满钦佩和好奇的目光注意过她父亲的绅士风度。可马丁先生仿佛连礼貌是什么都根本不懂。

因为不该让伍德豪斯小姐长时间等待,所以他们在一起仅仅停留了不多几分钟。哈里特紧跑几步赶上她,脸上挂着微笑,情绪起伏波动,伍德豪斯小姐希望她能尽快平静下来。

“没想到,我们碰巧遇到了他!——多奇妙啊!他说,他本打算绕朗道斯宅子走,偶然改变了计划。他没想过我们也会走这条路。他以为我们大多数日子走的是通往朗道斯宅子的那条路。他还没有弄到《森林浪漫曲》。上次他去金斯顿太忙了,把这事给搞忘了,不过他明天还要去。我们能见面真是太巧太巧了!伍德豪斯小姐,他跟你想象的一样不一样?你觉得他怎么样?你认为他非常平淡吗?”

“他无疑十分平淡——平淡得出奇——不过与他完全没有文雅相比,那还算不得什么。我无权期待更多,也没有期待过更多,但是我没想到他竟然那么粗鲁笨拙,那么毫无风度可言。坦白地说,我原以为他距离文雅仅仅差一两个层次。”

“真的是这样,”哈里特声音压抑地说,“他的确不像真正的绅士那么文雅。”

“哈里特,我认为自从你开始与我们相识以来,你已经一再跟一些真正的绅士做伴,你自己一定为他们跟马丁先生之间的差异感到震动了吧。你在哈特费尔德宅子见到过非常好的典型,他们是些受过良好教育,训练有素的人。见过他们后,假如你再次跟马丁先生交往时看不出他是个非常下等的人,我倒会感到吃惊,你准会奇怪以前为什么没有看出他这么讨厌。你现在难道还没有这种感觉?难道你没有受到震动?我能肯定,你一定让他令人难堪的表情和唐突的态度震动了——那么笨拙粗野的嗓音,丝毫也不加节制,我站在这儿都能听到。”

“当然啦,他跟奈特利先生不同。他没有那种优雅的风度,也没有奈特利先生的步态。这种不同我看得很明显。可奈特利先生是个非常高尚的人啊!”

“奈特利先生的风度好得非同凡响,拿马丁先生与他相比是不公平的。或许你在一百个人中也找不到一个像奈特利先生这样标准的绅士。但他并不是你最近常常见到的惟一绅士。你认为韦斯顿先生和埃尔顿先生怎么样?拿马丁先生与他们随便哪一个比较。比较他们自制的礼貌、娴雅的步态、高尚的谈吐、平静的态度等等。你准能看出不同点。”

“啊,是的!差异大极了。但是韦斯顿先生已经几乎是个老年人,他准有四五十岁了。” “他的礼貌因此就显得更有价值。哈里特,人的年纪越大,讲究礼貌就愈发重要,声音响亮、粗野或笨拙就愈发显眼,愈发让人厌恶。年轻时可以忽略的事情,到了老年时期便很容易让人发现。马丁先生现在已经又笨拙又唐突,要是到了韦斯顿先生的年纪会怎么样呢?”

“真是没法说,真的!”哈里特有点严肃地说。

“不过很容易猜出来。他会变成个感觉迟钝、粗俗不堪的农夫——完全不顾自己的面子,一心只考虑利益得失。”

“他的确会这样,那可太糟了。”

“生计占用了他的精力,结果忘记寻找你推荐的书,这不是已经十分明显了吗?他脑子里想的完全是市场买卖,根本顾不上考虑其他东西——对于一个正在忙着发家致富的人,这倒是很正常的。他要书籍有什么用处?我毫不怀疑他将来会变得非常富有——他的无知和粗俗与我们也无关。”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记得那本书,”哈里特只回答这么一句,语气沉重,极不愉快,爱玛认为话到这里可以打住。沉默良久之后,她再次开口说:

“从某种意义上讲,埃尔顿先生的风度或许胜过奈特利先生或者韦斯顿先生,但是他们更多些文雅。把他们当做典型或许更恰当。韦斯顿先生的性情开朗,思维敏捷,近乎直截了当,大家因而都喜欢他,因为他幽默诙谐——但是照样摹仿他就不合适了。奈特利先生那种直率、果断、居高临下的风度也是不能摹仿的——尽管对他来说非常合适,因为他的体态、容貌和生活地位似乎允许这么做。但是,假如任何一个年轻人模仿他的风度,那可实在难以忍受。与此相反,照我的想法,一个年轻人如果以埃尔顿先生为样板,那将是比较适宜的。埃尔顿先生脾气和蔼,天性欢乐,态度殷勤,举止文雅。在我看来,他好像近来变得尤其文雅了。哈里特,我不知道他是否刻意迎合我们两人中的哪一位。他的温文儒雅比以前更甚,让我感到惊异。假如他真的有意,那准是希望取悦于你。我以前没告诉你他是怎么评论你的吗?”

接着她重复引用埃尔顿先生对她的热情赞扬,这些话现在充分起作用了。哈里特飞红了脸颊,泛出了微笑,说她从来就认为埃尔顿先生非常平易近人。

爱玛将注意力特别集中于埃尔顿先生,为的是将那个年轻农夫从哈里特的脑子里驱赶出去。她认为,埃尔顿先生和她将是绝妙的一对,只是他们之间的两厢情愿太明显,关系接近太自然,成功的可能性太大,因而,她的作媒计划很难称得上有什么功绩。她生怕那也是别人准会想到并且预见到的事。不过,任何人都不可能在计划的日期方面抢在她之先,因为早在哈里特首次拜访哈特费尔德宅子时,她脑子里已经开始萌发了这个念头。这事情她越想越觉得是上策。埃尔顿先生是个最合适的人选,他基本上是一位绅士,跟下层社会没有什么来往;同时,鉴于哈里特的出身尚未搞清楚,任何家庭都不能拒绝她。他有一个舒适的家可供她生活,爱玛估计他有一笔足够大的收入,海伯里的教区牧师收入尽管并不高,但是人们都知道,他自己另有一笔财产。再说,她对他的评价很高,认为他是个脾气和蔼,心地善良,值得尊敬的年轻人,对世界的理解和有益的知识全都不缺少。

她感到满意的是,他认为哈里特是个漂亮姑娘;她确信,这一点随着在哈特费尔德宅子的频繁会见,便是他那一方面足够坚实的基础。至于哈里特这一方面,他的情愿会对她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这一点没有什么好怀疑的。而且他真的是个非常让人愉快的年轻人,除了专好挑剔的女人外,任何女子都会喜欢上他。在人们的眼光中,他长得非常漂亮。人们普遍对他崇拜备至,只有她是个例外,她认为他并不具备不可或缺的一种优雅的外表特征。但是,一个什么罗伯特?马丁骑马在乡下买核桃送个礼便能感动的一位姑娘,显然非常易于被埃尔顿先生征服。

同类推荐
  • 和抑郁症患者在一起

    和抑郁症患者在一起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八块腹肌

    八块腹肌

    小昌,80后新锐作家,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山东冠县人,1982年出生,大学教师。曾在《北方文学》、《黄河文学》、《延河》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现居广西北海。
  • 黄泉眼之印3:勾长空之影

    黄泉眼之印3:勾长空之影

    因为工作的关系,邹凯男经常要出海。一次,公司领导孟洋重金邀请他出海一起从事一项生物技术的研发,自从踏上黄泉眼岛之后,接连发生的一连串怪事……
  • 红楼梦(白话本)

    红楼梦(白话本)

    《红楼梦》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作品透过贾宝玉、林黛玉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揭露和批判了以宁荣二府为代表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罪恶,预言了封建统治必然灭亡的趋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感人,文笔细腻,语言风趣,人物众多,各有其貌,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为研究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
  • 这个夏天

    这个夏天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热门推荐
  • 鲁迅与山西

    鲁迅与山西

    《鲁迅与山西》这个题目,对我来说,已不新鲜了。早在七十年代末,我就想好了这个题目,并且作了动手的准备。由于研究赵村理更为急迫,我改变了方向。1981年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我当时在《汾水》编评论,特地开辟了一个《鲁迅与山西》的专栏,约请王瑶先生、冈夫先生、唐诃先生以及我的朋友王峻峰,分头写了文章。
  • 乔那村干部

    乔那村干部

    乔那,全国第一批招录的大学生村官,以笔试倒数第一的成绩分配到本山县最远最穷的东禺乡。但他务实肯干,扎根基层,用自己的行动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组织看电影、修公路、办村节晚会、评低保、斗村霸、开补习班、竞选村支书、引进草莓、黑木耳等农业产品发展经;并最终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壮大成了一个上市公司……乔那同时也周旋在女友唐小珊、村姑史玉芬、女教师宋子叶、女记者康沛文等众多个性鲜明,样貌非凡的女性之间,演绎出恩怨情仇、可歌可泣的爱情佳话;与官二代“情敌”郭颂之间的斗争、与李二牛,郭子杭等兄弟之间不断深化的友谊,与乡、村领导干部间的同仇敌忾和与县局级干部间建立的无比信任的关系,让乔那在工作中如鱼得水。更多精彩尽在《乔那村干部》!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做人做事好心态

    做人做事好心态

    《做人做事好心态》是写关于心态的哲理故事。做人做事的好心态体现在为人处事的一件件小事上,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里。需要指出的是,好心态需要去学习,更需要去实践,只有学练结合,才能铸就好心态。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宠妻无限之家有憨妻

    宠妻无限之家有憨妻

    他是当红的天王巨星,她是乡下来的憨丫头。现代版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无奈地接受这段令人揪心的婚姻。婚前,她竟然向他提出婚前约定,一年后她净身出户,婚嫁各不相干。婚后,她就像病毒一样扩散,让每个人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被她感染上。说她傻吧,她不傻,可她竟然为了他跟别的女人约会,站在雨中等了他一下午,被淋成落汤鸡也毫无怨言。每一次他怒吼之后,她总是一副好脾气的样子,站在他的身旁无怨无悔的支持着他。在不知不觉当中,他竟然莫名地爱上了这个他曾经鄙视的女人。*揪心版雨一直下着,淋着,湿透了她的衣服,凉凉地裹着她那瘦弱的身子,她重重地打了一声喷嚏过后,缓缓地抬起头看了一眼他,傻傻地笑着:“你回来了?”“你是笨蛋吗?”他心一揪,“这么大的雨不会回家吗?”“我…”她委屈地看着他,眼眶中的泪水跟雨水掺和在一起,分不清前方的视线,“如果我提前回家的话,爸爸会怪你没陪我去买衣服的,到时候…”二话没说,他有些自责地上前,紧紧地拥住她,“傻呀,我大不了被骂一顿,反正也习惯了。”“可是我不舍得。”她轻轻地默念着,将头埋在他的怀里…*吃醋版“你去哪儿了?”他一脸怒意地坐在书桌旁,狠狠地瞪着她。她不以为意,“去大哥那帮他了。”“大哥是什么人需要你帮,你顾好你自己就行了,别给人家添乱我就烧高香拜大佛了,还有呀,下次这么晚回来要提前备案,电话一定要保持有电状态,还有一看到我的号码要无条件接听,不许你…”他的一大堆话还没说完,她那一双大眼紧紧地盯着他那张俊脸,许久过后,上前摸着他的额头。“病了吗?”“你是猪呀,看不出来我是在关心你吗?”他压低了声音嘶吼着。“我还以为你在吃醋呢!”她忍住内心的一阵狂喜,故装冷淡,谁让他以前那么对她来着。“吃醋?”他不屑地冷笑几声,沉下脸来,“别臭美了,你是谁呀,我会…对,陈年老醋。”…简介无能,入坑才是硬道理。
  • 名人演讲在清华

    名人演讲在清华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是中国公认的一流学府,是中国近代新思想、新科学的重要发源地,有史以来,无数著名学者、商界巨子、以及国际政要都先后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做过演讲,能够在北大和清华做演讲已经成了一种荣幸。在这些演讲中,有针砭时弊的政论,气宇轩昂;有严谨求实的学术论述,循循善诱;又有推陈出新的另类思维,语惊四座,也不乏促膝谈心般的思想感受,娓娓道来。这些精彩的演讲者的学识和水平。
  • 酒桶中的女尸

    酒桶中的女尸

    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码头上,葡萄酒桶正被四个一组卸下船。忽然,一组酒桶坠地受损,人们惊奇地发现,一只破损的裂缝处渗出的不是酒,而是一枚枚金币。继续检查这只木桶,一条女性的手臂赫然显露出来,纤细的手指上戴着一枚闪闪发光的戒指……警官闻讯急匆匆赶到现场,但酒桶却神奇般不翼而飞。正当众人感到一筹莫展之际,一封署名“XX代笔”的信从天而降,声明桶子的主人是一位有口皆碑的年轻画家菲利克斯,让人们如坠五里雾中。酒桶中的女尸与画家有关吗?他是凶手还是被人陷害?一场精心构建的巨大阴谋就此展开。
  • 每天一堂生活经济课

    每天一堂生活经济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经济学的运用,经济学是每个希望生活更幸福的人的学问。经济学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经济学规律对生活的巨大作用。本书的文章大多以短论为主,针对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引起作者注意的事件,探讨经济中的一些问题。文章既有经济学之内的经典解释,又有经济学之外的通俗剖析,文词符合作者一贯的风格,流畅简洁,大处着眼,小处入微,让读者在坐而论道中轻松地领会经济学的高深内容。
  • 约会条

    约会条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