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800000009

第9章 品味中国教育之父“恒 变 动 勤”的学习四字诀 (1)

第二章2 品味中国教育之父“恒、变、动、勤”的学习四字诀 (1)

他被誉之为“中国教育之父”,一生桃李满天下。自然他的教育思想是最为精粹的。面对这样一位教育大师,我们当然最想从他身上挖掘出学习的秘诀。当然,如果我们直接问他,他肯定会责怪我们“舍本逐末”。而这里,我们从他的著作中,终于挖掘出了他的学习的四字诀。一定要仔细品读它哦!因为蔡元培先生说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变”字诀:在学习中一定要“善变”

在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里面,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当时吴国有一位大将吕蒙,他十几岁就从军打仗,由于英勇善战,屡建战功,30多岁就升为中郎将。但吕蒙不喜欢读书,常常闹出“张冠李戴”式的笑话。每逢给孙权上书,只能口述,让别人代笔。这样,很多时候就难免词不达意,有的时候甚至弄得孙权哭笑不得。

其实,吕蒙的很多亲朋好友都曾劝诫吕蒙要加强自己的学习,可是吕蒙总是以强调军务繁忙没有时间学习为理由来搪塞了别人的建议。直到后来因为一次战争情报的汇报出错,导致了吴国军队的惨败后。吕蒙才知道自己不学习的危害,于是开始发奋读书。

后来,吴国军事统帅周瑜病死,鲁肃担任了吴国都督。鲁肃最初瞧不起吕蒙,认为他只是一介武夫。有一次,鲁肃路过吕蒙驻防的地方,看望吕蒙,故意为难他,提出了许多战略上的问题。他原以为吕蒙一问三不知。但出乎意料的是,吕蒙有问必答,且对答如流,特别是如何对付蜀国大将关羽,吕蒙讲了五条应敌之策,讲得很有见地,令鲁肃折服。

鲁肃大为惊喜,拍着吕蒙的肩膀说:“我原来认为你只有武略,是个粗莽武夫,今天同你谈话,才知道你是一个有学问、有见识的人,你已经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吕蒙回答说:“士别三日,即应刮目相看。”

这个故事,就是我们常说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来源。它告诉我们:一切事物(包括人在内)都是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的,我们必须用变化的思维来对待一切事物,否则我们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得出错误的结论。这在我们的学习中也是一样的。必须以“变”的思维来考虑问题,不生搬硬套知识,我们才能学到真知识。就好比解答数学方程式,如果在解方程的时候我们不懂得变通,硬套公式,那么肯定是不会算出答案的。

蔡元培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国伦理学史》中,就曾这样写道:“世所谓道德者,非有定实,常因实地而迁移。故曰:‘水行无若用舟,陆行无若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推之于陆,则没世而不行寻常。’”蔡元培先生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我们: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绝对不能用僵化的思维和眼光来看待问题:不能因为掌握了游泳技术,在过河的时候就忘记了可以划船;也不能因为学会了走路,在去别的地方时就忘记了可以坐车。要时刻变通的考虑问题,将这种“变”的思维运用到其他的各个地方,那么在学习生活中,就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了。

的确如此,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以一种“变”的思维,才能解决遇到的各类难题。因为很多问题,一眼看过去的时候感觉很难,其实它只是换了一种形式来迷惑我们罢了,如果我们也在自己的思维中,加点“变”的元素,将自己掌握的公式、知识、技巧转变一下,再困难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倘若,我们缺少这种“变”的思维转换的话,盲目地生搬硬套,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学习和掌握真正的知识。

有一位农民,从小便树立了当作家的理想。为此,他十年如一日地努力着,坚持每天写作。他将一篇篇改了又改的文章满怀希望地寄往远方的报社和杂志社。可是,好几年过去了,他从没有只字片言变成铅字,甚至连一封退稿信也没有收到过。

终于在29岁那年,他收到了第一封退稿信。那是一位他多年来一直坚持投稿的刊物的总编寄来的,总编写道:“……看得出,你是一个很努力的青年。但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你的知识面过于狭窄,生活经历也显得相对苍白。但我从你多年的来稿中却发现,你的钢笔字越来越出色……”

他叫张文举,现在是一位有名的硬笔书法家。

可见,“变”的思维多么重要,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就必须充分认识、挖掘自己的潜能,确定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善于“变”,我们才不至于虚度了光阴。“变”的思维,在我们高中阶段选择文理科时,则更为重要。比方说,如果你对文科感兴趣,而因为觉得理科重要而埋头扎进理科的学习中,结果你会发现:你付出比别人几倍的努力,而你所做的都是事倍功半的无用功。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经经商,第一次他从事打字机的投资,因受人欺骗,赔进去19万美元;第二次办出版公司,因为是外行,不懂经营,又赔了10万美元。两次共赔将近30万美元,不仅把自己多年心血换来的稿费赔个精光,而且还欠了一屁股债。

马克?吐温的妻子奥莉姬深知丈夫没有经商的才能,却有文学上的天赋,便帮助他鼓起勇气,振作精神,重新走创作之路。终于,马克?吐温很快摆脱了失败的痛苦,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青少年朋友们,在求学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将自己的思维时刻停留在“变”字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一“变”应万变。在学习中取得进步,在生活中获得快乐。

“恒”字诀:学习贵在持之以恒

许多青少年朋友们以为,学习只是现在在学校里的事情,只有学校才是学习的场所。如果放假了,自己不在学校里面了,就应该充分地享受自己愉快的生活。等到自己成人以后就更不用再努力地学习了,除非为了取得文凭上大学。

这种看法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不对的。在学校里自然要学习,而走出校门后更要学习。因为学校里学的东西是十分有限的。工作中、生活中需要的相当多的知识和技能,课本上都没有,老师也没有教给我们,这些东西完全要靠我们在实践中边学边摸索。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倡的教育思想中,“终身学习”便是其中的一点。他告诫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习要像孔子一样:“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蔡元培先生这样解释孔子的这两句话。他说:孔子的一生都是学习的一生,他从十五岁立志学习,一直到去世都在孜孜以求。而且孔子本人对自己的人生定位也非常准确: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为了发愤求学,常常连自己腹中饥饿都没有感觉的人,有时候连吃饭都忘了。一旦学问上有所获益,又会快乐得忘记忧愁,连日渐衰老的威胁也忘了。蔡元培先生还进一步说,孔子的为学精神是永远年轻的,因此能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因为终生不倦地学习,才能时时保持进步的状态,随时都会有新的境界。

中国古代曾有“江郎才尽”的故事,警示人们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南北朝时期,梁朝有个金紫光禄大夫中名叫做江淹的人的故事。江淹年轻时家境贫寒,好学不倦,诗和文章都写得很好,成为当时负有盛誉的作家,中年为官以后,有一天晚上,他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对他说:“我的五彩笔在你处多年,请你还给我吧!”江淹听了这话以后,到自己怀中去摸,摸到了五彩笔便还给了郭璞,从此以后,江淹写诗、文便再也没有优美的句子了。

据史学家考证,江淹确有其人,他的诗文到后来退步是真有其事,但他一落千丈的根本原因不是上面说的那个还五彩笔的传说。他早年家境贫寒,所以学习刻苦,“留情于文章”,而且非常注意向前辈有成就的人学习,“于诗颇加刻画虽天分不优,而人工偏至”,也就是说他虽缺乏做学问的条件,但却加倍去努力、去钻研。他的成就,不是天意神授,而是来自于勤和思,勤奋不怠,好学不倦,这就是他前半生誉满朝野的根本原因。到了后半生,官做大了,名声也大了,认为平生所求皆已具备,功名既立,需及时行乐了。于是由嬉而随,耽于安乐,自我放纵,再不求刻苦砥砺了。他自己说他性有三短,其中的“体本疲缓,卧不肯起”、“性甚畏动,事绝不行”等就属于“随”的劣性。“随”导致他事业心消磨,他只“望在五亩之宅,半顷之田”,什么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都烟消云散了。后来学疏才浅,诗文褪色,“绝无美句”,这是必然的结局。

学习必须要持之以恒,因为学习如逆水行舟一样,不进则退。有大学问的人,往往有着勤勉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在一点成就面前就沾沾自喜、满足现状,再聪明的人也会有江郎才尽的那一天。

可以说,在现在这个社会里,如果我们不持之以恒地学习,我们就无法取得生活和将来工作需要的知识,无法使自己适应急邃变化的时代,我们不仅不能搞好本职工作,反而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就是一个持之以恒学习的人。在他求学阶段,除了在学校的时间以外,他都把自己关在家中的书房里,翻阅父亲的藏书。

同类推荐
  • 靠自己成功

    靠自己成功

    《靠自己成功》是成功学之父奥里森·马登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国学大师林语堂推荐给青年们的一本励志经典。作者马登在该书中列举了很多经典案例,由细节入手,探讨了如何依靠自己取得成功。
  • 性格决定命运的秘密

    性格决定命运的秘密

    《性格决定命运的秘密》从某种意义上说,性格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资产。只要能扬长避短,选择最适合自己性格特长的发展方向,你就会发现一个崭新的自我。你平日里喜欢强调的是你的优点还是缺点?要生存下去,你靠的是什么?如果整天抓着你的弱点不放,那么你将会越来越弱。如果强调你的优势,你将会越来越自信和成功。发挥性格优势、克服弱点是走向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 心灵鸡汤精粹版9

    心灵鸡汤精粹版9

    心灵是一间贮满杂物的货仓,需要不断清扫才能扫除生命中的羁绊和心灵上的负担。打扫心灵就是净化内心的环境:扫掉烦恼,才会留下沉静;抹掉虚荣,才会留下真实;扫掉悲伤,才会留下坚强。只有经常打扫心灵,才能拥有一份宁静超然的心境,才愈能发挥潜能。生命的难度也就在于此。
  • 全世界最贵的总裁情商课

    全世界最贵的总裁情商课

    全世界上最高端的总裁情商课,10节课价值100万美金,课程起源于哈佛,延展于世界,只针对上市公司总裁培训服务,硅谷首富拉里.埃里森、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以及比尔.盖茨、巴菲特、奥巴马、克林顿、奥普拉等政治精英与商业精英都曾接触、推荐或接受过的全球最高端的总裁课程——他们占领了世96%的财富与无上的话语权,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情商高于智商。如何才能拥有上市公司总裁的超级情商?如何运用情商提高自我领导力,提升影响力与交际圈?如何运用高情商进行高效沟通、团队管控、团队激励,以及运用高情商处理生活中、公司日常管理中容易遇到的各种问题。
  • 心灵鸡汤精粹版3

    心灵鸡汤精粹版3

    有一种距离叫做远,有一种东西却叫缘,有一种情怀叫思念,有一种关心叫无言。最幸福的事就是和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守住一生的幸福约定。
热门推荐
  • 别烦,我也有个淘气儿子

    别烦,我也有个淘气儿子

    吕巧菱,一个十二岁男孩的母亲,一直摸爬滚打在青少年教育的第一线。兼之孩子从小“顽劣成性”,又练就了一身与特别淘气孩子相处、引导、教育的方法。现在孩子在重点中学学习,虽常常调皮捣蛋,但不管是学习、思维、性格都非常优秀,可见其独特家庭教育是成功的。曾出版书籍多部。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收录了胡适论述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文章。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说到对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佛教禅宗的学者们。全书对于佛教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研究。
  • 梦续红楼之盗玉

    梦续红楼之盗玉

    金玉良缘宝钗侧,白首双星金麒麟,只留下木石盟空空泣血纤纤弱质逃出威赫赫荣国府,面对背叛,面对滔天权势玉簪抵在颈项,宁为玉碎…“如果你们再走近一步,我就血溅当场!”他策马扬鞭掠人而走,只为那一抹决然…“从现在开始,她就是我的人,没有人能够抢了去”她是名门闺秀,他是江湖侠客,他们会有怎样的交集?她是伶仃弱女,他是当朝王爷,他们会是怎样的纠葛?这是林妹妹又一个故事,看她如何得到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
  • 无毒不……清穿

    无毒不……清穿

    魔法之下的爱情可以说出“天长地久”这四个字么?若是不可以,它能够配得上“曾经拥有”这个词么?如果有一天,魔法失效了,他还会挽起她的手,共度此生么?
  • 另眼看三国

    另眼看三国

    本书包括三国时期的政治婚姻、“三让徐州”是怎么回事、话说白帝城托孤、关于“空城计”等,从新颖和现代的视角研究了名著中的诸多典故。
  • 最狂野的都市婚姻:合同夫妻

    最狂野的都市婚姻:合同夫妻

    快节奏的都市时代,让人来不及思考,就步入了婚姻。为结婚而结婚的人大有人在,貌合神离的婚姻比比皆是,当我们猛然醒悟。却发现。孩子的牵绊,让我们已无法回头。中国式都市婚姻,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已婚女苗苗在网上邂逅了同处一座城市的杰瑞,相似的境遇。让两人迅速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考虑到孩子和各方面的压力,苗苗与杰瑞都征得各自伴侣的同意。表面上维持着原来的婚姻,私下里却签订了《合同夫妻协议》。周一到周五,苗苗和杰瑞享受着甜蜜的二人世界;周六和周日,跟丈夫、儿子过着一家三口的温馨生活。苗苗很庆幸,似乎找到了“一妻两夫”的最佳生活方式……
  • 倾世荣华:王妃太腹黑

    倾世荣华:王妃太腹黑

    她是上古召唤神族后裔,嚣张纨绔,召军队驭万兽,好不威风凛凛。一朝重生,她是翔天大陆慕容家族大小姐,亦是世人敬仰的容家少主未婚妻。当世家小姐对上召唤神族后裔,她的到来让表面平静的翔天大陆幡然巨变。他说:红尘深处,我应劫而来,抽身,却已是心痕累累。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