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000000014

第14章 伦敦之谜

第三章4 伦敦之谜

十六岁的林徽因第一次见徐志摩的时候,对方高高瘦瘦的身材,戴着一副黑边的玳瑁眼镜,嘴角是温柔敦厚的微笑,她差点儿脱口叫“叔叔”。事实上,那一年他24岁,只比她大八岁,但是他却已经是一个3岁男孩的爹爹,看起来老成不少。

每天下午4点,是林家的下午茶时间。这是英国式的生活方式,也是林家祖上的习俗。英国人嗜茶,有300年历史,英文里茶叶的发音,在19世纪中叶即按其故乡福建语发音叫做tea。林家的下午茶,是完全英国式的,茶壶却是传统的中国帽筒式,壶上加一棉套,用来保温,棉套做成穿长裙少女的样式。

林长民聚会的时候,林徽因和小时候一样,再次担任了女主人的职责。她给客人沏茶,准备点心,陪客人聊天,有时候,也会代父亲接送客人。

客人们在客厅高谈阔论的时候,林徽因轻盈的身影会不时出现,恰到好处地续上茶水,端来热气腾腾的点心,极少数时候,她会好奇地插上几句话。在这个男性的世界里,她不是主角,而是点缀,但是又是那么必不可少——特别是对于徐志摩来说。

徐志摩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从什么开始,自己在林家,对女儿的关注远远超出了父亲。

是女儿那婀娜的身姿?如花的笑靥?那银铃般的声音?那纯真率性的谈吐?都是,又都不是,确切点说,也许是她那星子般的双眸不经意间透露出的忧郁和寂寞吧。这忧郁和寂寞宛若春水的波纹,从女儿那灿烂的笑容里荡漾出来,转瞬即逝,别人看到的是一个未谙世事的小姑娘,徐志摩却懂得那忧郁的痕迹。

没有人比徐志摩更懂得忧郁的滋味。正如林徽因在别人眼中是春风得意的林家大小姐一样,徐志摩也是徐家唯一的少爷,金钱、地位、尊重,什么都不缺,他看起来是快活的、讨人喜欢的。

可是,真的什么都不缺吗?真的很快乐吗?

在求学路上,他并不是一个懒汉,他在美国麻省克拉克大学读过历史,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学过经济,为追随罗素学习政治,他不远万里来到伦敦,罗素却已经离开;父亲要他学习金融,但他并不确定那就是自己的路。至于爱情,他的眼界越开阔,知识越丰富,他就越失望,诗人放声讴歌的、文豪不辍描绘的、哲学家反复论证的,期待中的那种石破天惊的爱情,他视之如生命,却一直在跟他捉迷藏。多么讽刺啊,他已经是孩子的父亲了,但是却不曾品尝过爱情的滋味!家里的那个妻——张幼仪,那是徐家的标准好儿媳,和徐志摩却毫无关系,从新婚到现在,7年了,他一直不曾正眼看过这个“乡下土包子”。

现在,因了林徽因,一切都要结束了。徐志摩第一次体验到了爱情。体验到了什么叫“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什么叫望眼欲穿,什么叫魂牵梦绕。徐志摩就像变了一个人,他神采奕奕而又坐立不安,以前最重视的功课、学业都抛到了九霄云外,经常逃课,伦敦剑桥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找导师拉斯基要人,拉斯基给校方回了短简:“我倒是不时见他的,却与读书事无关。”

一向勤奋的好学生徐志摩现在的生活当中只有三件事情:一是去林家。如果他没有在林家,那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小理发店里理发,准备去林家;二是在收取或者阅读林家父女的信件。

24岁的青年男子徐志摩热烈地爱上了16岁的少女林徽因。每天下午4点,他早早地来到林家,在聚会中目光紧紧地追随着林徽因,林徽因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在他看来都宛若天籁。他寻找着各种借口在林家磨磨蹭蹭,使自己是最后一个离开林家的客人,那样,林家的大小姐就可以大大方方地送他一程。

多少个月色迷离的傍晚,他们在伦敦永不消逝的淡淡的雾气中穿行,他们最喜欢的去处是海德公园。整个伦敦的迷雾仿佛都是从海德公园生发出去的,这里的雾闪动着水色与橙黄的灯影,丝丝缕缕,烟一般从湖面升腾起来。它裹挟着淡淡的康乃馨的气味,宛若身旁少女的温馨。

因了这雾,周围的景色也都生动起来。

湖水在夜色中是看不清的,只能从清爽湿润的空气中去感受它,道旁蓬勃的菩提树和番红花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温柔。菩提树的树冠撑起一面面硕大的伞,月光从伞盖中透露出来,斑斑点点抛洒在湖面上,湖水如同一张唱片,那些无声无字的歌飞扬出来。

对于那些漂洋过海,从大陆另一端来到这里的学子,这月光灯影下的湖畔,使海德公园更具一种别样的风情。那湖水的美,不止是油画般的异国情调,它的高贵和宁静又带有几分忧郁,犹如故国那淡远的箫声。

林徽因和徐志摩静静地在湖畔的石板路上漫步,远处尖顶教堂里晚祷的钟声,在他们身后幽远而苍凉地响起。那金属的声音是一种感召,总是让他们怀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那充满着爱又让人惆怅的所在。

他们走上海德公园长湖和九曲湖之间的一座小桥,这桥,是海德公园最精美的一座,在月光下迷离着一种舒心的氤氲。白衣白裙的金发少女三三两两,用长篙撑着小船从桥洞下穿过,也穿起一串青春烂漫的笑声。

徐志摩说:“我很想像英国姑娘一样,用篙撑起木船,穿过桥洞,在水中箭一样划行,可惜我试过几次,那些篙在我手里不听摆布,不是原地打转,就是没头没脑地往桥墩上撞。”

林徽因嫣然一笑,柔声说道:“那是她们熟悉了的缘故吧。还有,你可泄露了你的秘密——”林徽因转过头,狡黠地看着徐志摩。

徐志摩立即红了脸,顿住了脚步,紧张地说:“什么秘密?”他以为林徽因知道了他的心事。

“你的划水技术这么差,大家到湖中游览,可千万不要让你当船夫。”林徽因心无芥蒂地说。徐志摩提起的心顿时放了下来,但是随即又有些失望。林徽因知道自己的心事吗?她会不会接受我的爱呢?

他们缓缓地走着,不知不觉来到海德公园的东北端。徽因指着那个有绅士风度的演讲人问:“你知道‘演说角’吗?”

志摩说:“海德公园的出名并不在于它的花木扶疏、湖水清幽,而在于它有着一个世界著名的‘演说角’。英格兰人有公道、宽容和尊重个人自由的性格特征,‘演说角’就是它的代表。这个民族最自豪的是两百多年没有打过内战,有许多冲突,都通过政治渠道去解决。中国如果也能这样尊重个人自由,那么国人的命运早就改变了。”

他们在一起就是这样,徐志摩说的多,他谈自己的求学经历,谈政治理想,谈济慈、雪莱、拜伦和狄更斯……他有说不完的话,用不完的奇思妙想,林徽因大部分时候是忠实的听众,她饶有兴味地听他滔滔不绝,间或插上几句精妙的点评,推动着徐志摩更精彩的语句。这样的对话,对于说者和听者,都是精神的盛宴和享受。

终于有一天,徐志摩不再满足这样的精神交流了,不管她怎么想,不管她接受与否,他必须要对她坦白和倾诉,否则,他就要被巨大的激情冲垮了!

徐志摩颤抖着把那封炙热的信投进沙士顿小镇的邮筒,然后战战兢兢地等着回信。他等到的却是林长民的一封信:  志摩足下:长函敬悉,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豪(毫)mockery(嘲笑),想足下悮(误)解耳。星期日(十二月三日)午饭,盼君来谈,并约博生夫妇。友谊长葆,此意幸亮察。敬颂文安。弟长民顿首,十二月一日。徽音附候。 徐志摩一目十行地读完信,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父女二人没有决绝地拒绝他,斥责他,他们是懂他的。可是,她还是一个16岁的小姑娘,除了“惶恐”她还能怎样呢?也许是自己过于急躁了。

徐志摩的回信没有保存下来,以林长民第二天的回信推知,徐志摩暂时收起了灼热的情感。林长民第二天的回信是这样的:  得昨夕手书,循诵再三,感佩无已。感公精诚,佩公莹絜也。明日午餐,所约戚好,皆是可人,咸迟嘉宾,一沾文采,务乞惠临。虽云小聚,从此友谊当益加厚,亦人生一大福分,尚希珍重察之。敬复志摩足下。长民顿首十二月二日 这就是林长民、徐志摩与林徽因的情感“纠葛”,我们看到一个为情所困的徐志摩,看一个光明磊落的林长民,而林徽因呢?16岁在今天看来是懵懂无知,在当时却正是适婚年龄,她对于徐志摩的熊熊爱火,除了“感悚”与“惶恐”,还有其他的回应吗?她爱徐志摩吗?徐志摩离婚,跟她有直接的关联吗?

由于确凿的史料有限,这些问题就像伦敦的迷雾一样,影影绰绰,看不真切。百年之后,世人甚至学者为此分成两派,一派认为林徽因爱徐志摩,并且要求徐志摩必须在发妻张幼仪和自己之间做一个选择,直接导致徐离婚;另一派认为林徽因当时还是一个懵懂的女学生,从小在父亲对母亲的冷遇中长大,所以对徐志摩有好感但谈不上爱,更不至于让徐志摩离婚。

是耶,非耶?林徽因和徐志摩都已经随着伦敦的轻雾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旁人的评说,随他去吧。

同类推荐
  •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发迹史

    1884年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试图推翻“事大党”把持的政权,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国王李熙派人奔赴清营求助,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袁世凯平定了朝鲜甲申政变有重大意义,打退了日本的渗透势力,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战争之际谋取朝鲜的企图,推迟了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袁世凯也因这一事件受到李鸿章等人的重视,年仅26岁的他就被封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本书通过史料,着重介绍了袁世凯是如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低级文职小军官,几年时间成长为清政府在朝鲜的外交、商务总代理的全过程。
  • 阎锡山传

    阎锡山传

    本书采用祖国传统史学的实录风格,努力以一种客观冷静的态度,让历史人物回到历史中去。阎锡山一生是如何走过来的?以及他对历史所发生怎样的影响?阎锡山是民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客观评述这样的历史人物,做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抓住每分钱:洛克菲勒大传

    抓住每分钱:洛克菲勒大传

    约翰·D洛克菲勒,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财团的创始人,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人。自16岁从商到55岁退休,洛克菲勒创造了美国商业神话,从无到有创建起自己的财富大厦,谱写了平民阶层奋斗崛起之歌,是“美国精神”的耀眼典范。晚年,洛克菲勒开始投身慈善事业,捐款总计5.5亿美元,在世界医疗、教育、环保等多个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树立了慈善运作管理的典范,开启了慈善新时代。
  • 曾国藩全传:从社会底层到晚清名臣

    曾国藩全传:从社会底层到晚清名臣

    曾国藩身为晚清重臣,他顺应时代需求,创办湘军,开创了书生治军的先河;他在清朝官场风风雨雨几十年,始终屹立不倒;他专修朱子理学,成为清朝最后一个理学大师;他提倡立志高远;做人唯诚信二字而不立;他始终认为,凡事要亲身入局;言行要谨慎;在日常的处世中,更要藏匿自己的锋芒,避免过于暴露自己。他的这些观点、做法,让他在宦海沉浮的世界里游刃有余,终得善终。本书虽然是一本传记,却也突出了曾国藩的为官之道和治军思想,从这两大方面辅助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揭开曾国藩成为晚清名臣乃至中国封建史上最具影响力之一的政治家的根本原因。
  • 民国枭雄杜月笙

    民国枭雄杜月笙

    ,百姓俨然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在当时的大城市中,不得不让我们想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清末民初。上海滩从来没有平静过,使得全中国被外国殖民统治者侵犯和蹂躏。举国上下官商勾结、民不聊生,社会动荡,相较于黄浦江的风平浪静而言,繁华璀璨依旧的首属上海了,堪称商业军事重镇的上海滩成了冒险家的天堂。由于清廷当局的无能、软弱和妥协。潜伏着光怪陆离、千差百异的危险信号,本书主要描写杜月笙的生平事迹,提到杜月笙,满足了那些冒险家对于刺激和挑战的追寻和需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滩,更是具有浓烈的角逐厮杀气息
热门推荐
  • 读三国 学管人

    读三国 学管人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的拥有最伟大管理智慧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以其丰富的竞争谋略以及高明的管理哲学成为现代企业管理者的智慧源泉。本书正是借助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人物和三国典故,以现代社会的网络应用市场为背景,酣畅淋漓地演绎了一篇篇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精彩故事。本书借三国人物之口,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遇到的各种现象与相应的应对之道娓娓道来,旁征博引,融三国智慧与管人精义于一体,妙论迭出、读来有趣又有益,再加上如文学语言一样的叙述风格,相信对读者大有裨益。
  •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2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2

    催眠术,是一种最令人着迷的舞台表演形式,因为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体验。催眠术,又是心理学最有前景的领域之一,它是人类潜意识的窗口,可以将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本书将向你展示种种奇妙的催眠现象,揭开催眠的神秘面纱,零距离接触催眠,从而产生对催眠术的好奇心。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大地母亲时代的来临

    大地母亲时代的来临

    她独创“央金玛歌舞觉醒法”,蜕变为圆满的女人。通过古老的“观音法门”,央金拉姆,使观者快速进入觉知的境界,世界级的心灵音乐家,2011年,深得弟子和观众欢迎。《大地母亲时代的来临》是央金拉姆修行经历和体悟的整合,是首位获格莱美音乐奖的中国籍歌手。,获得格莱美音乐奖。她曾是奇正藏药的创始人,事业巅峰之时,是一本专为现代忙碌女性而写的觉醒手册,潜心修行;她曾是坚定的不婚族,却用600秒定下婚约,帮助女性战胜内心的烦恼,把音乐、舞蹈和修行融为一体,禅修大师,找回温柔慈悲智慧,毅然放弃事业,从此缘定今生
  • 逼婚,总裁乖乖就范

    逼婚,总裁乖乖就范

    一个是精灵古怪,个性单纯的大学生,一个是霸道腹黑,冷酷果决的总裁,两个不该有交集的人却屡次相遇,笑料多多,宠爱多多。精彩片段:第一次见面,吴悠正骑着电动车逃跑,后面城管狂追,一不小心撞到了他的车子“怎么开车的,不会看着点吗”某人脸一黑,他的车子是停着的好吧,在看吴悠车子后面挂着的花花绿绿的东西时,脸色更是冷了几分吴悠自然认识那车,趁着没找自己赔钱赶紧闪人,路虎的一层漆多少钱啊,把自己卖了都赔不起啊--------替好友相亲,对手是三个男人,吴悠假扮孕妇,故意开门见山:“我将来的老公,一定要对我和我的儿子好,不要问我孩子是谁的,因为我也不知道,不要问我恋爱史,我也数不过来,如果真的爱我,那就来娶我吧。”闻言,三个男人落荒而逃,一旁的凌天行看着,额头三根黑线,这丫头还真能折腾。--------被告伤人进警局,吴悠哭得昏天暗地,稀里哗啦,那叫一个委屈啊,心里却在得意的笑,凌天行很是好奇:“你伤了那个男人?”吴悠:“是他先调戏我的,正当防卫。”凌天行:“那也不能下脚那么狠,人家差点断子绝孙了。”吴悠:“踢偏了。”--------灯红酒绿的酒吧包间,莫宇凡霸道的将吴悠压强扣在身边,“吴悠,做我女朋友。”还没来得及回答,一记狠辣的拳头砸过来,“她是我的女人。”凌天行俊彦阴冷,一身戾气。吴悠感动:“老公,真霸气。”---------本文是扮猪吃老虎的小白兔,反扑大灰狼的血泪史,极品爽文,绝对精彩。推荐妖的新文《楚楚动人,老婆一百块》腹黑总裁杠上无良女,笑到喷,雷到爆,精彩不断http://m.pgsk.com/a/888825/
  • 和珅全传

    和珅全传

    和坤的人生处处充满着各种传奇。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贪官其实也是人,他也有感情。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他善良的一面。其实在那个时代,不管是贪官还是清官都一样只是皇帝的奴才,贪官很多时候只是不幸的成为皇帝的替罪羊,一如和坤。《和珅全传》以真实的历史为基础,为你展现一个真实的、人性的和珅,不再仅仅是一个贪官的脸谱,而他跌宕起伏,颇具戏剧色彩的人生,无疑能让你对历史、对人性有着更多的体会。将门之后,却遭遇家道中落,他靠着自己的努力由一名小小的侍卫逐渐成长为皇帝不可或缺的左右手,然后他独揽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顶峰时一切却戛然而止,前朝宠臣成为了新皇帝的阶下囚,生命终结于一条白绫。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商人也要知道点历史

    商人也要知道点历史

    经商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经济活动,还是一门复杂深奥的为人处世的学问。傲生意必须先做好人,两者不可截然分开。商场上驰骋拼搏,屡战屡胜的能手,也必然是人情练达的行家。经商不仅需要精明的头脑,更需要丰富的经验。用智慧经商不是耍手腕,而是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操作技巧和办事方法。一个人经商成功与否,不只取决于他的智商,还直接受制于他的情商、财商。只有具有过硬的综合能力和经验,才能笑傲商场,立于不败之地。
  • 十月围城(独家完结)

    十月围城(独家完结)

    【《十月围城》小说完结版7月15日12点独家发布,领先电视剧播出一步,敬请阅读。电视剧由钟汉良、刘小小主演,4大卫视热播中】清末民初的省港地区,一个草根小人物——车夫阿四的逆袭。宣统二年,同盟会在香港商议举行大规模反清起义活动。广东将军铁山奉诏刺杀孙中山。为了确保孙中山顺利召开会议并且安全离开香港,富商之子李重光甘愿作为孙中山的替身便于引开铁山等人的注意力,要求黄包车夫阿四故意拉着重光在众目睽睽之下逃亡,于是遭到了铁山的杀手层层围追堵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