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4900000007

第7章 成长(6)

如今市场上的水果摊增添了很多南方水果,我在逐一品尝过各种品种后,认定最合自己口味的水果还是石榴、芦柑和柿子,而这三种水果中尤其对用柿子做成的柿饼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

在山西农村插队的时候,当地的天然特产有两种,核桃和柿子。核桃树大都集中在靠深山附近的村子里,而且吃核桃很麻烦,要等核桃还没有彻底熟的时候,打下来埋在地里,将外边的绿皮被沤软后去掉才能砸开吃,所以好像知青们对核桃几乎无人问津,但是大小不等、宽窄不齐的梯田里柿子树却星罗棋布。那时我们的生活条件很差,不要说蔬菜水果,就是连咸菜几乎都吃不到。每次到地里干活见到柿子树,真馋哪,可没有一个人敢吃,因为北京知青都知道柿子必须放在热水或石灰水里泡,漤过之后除去涩味才能吃,小的时候曾经吃过没有漤过的柿子,知道那滋味比什么都难吃,而当地人好像没有漤过柿子,只是把柿子削了皮晒成柿饼,所以我在山西三年多的光景,可以说是满眼的柿子树,却从来没有吃过一个柿子,但是一到了深秋,吃得最多的就是柿饼。家家户户的院子里,就像晾晒红辣椒串儿和成串的黄玉米棒子一样,一串串挂上了白霜的柿饼也挂在屋外的墙上。到那时候,柿子几乎就要泛滥成灾,柿饼就成了知青们最高档的美味佳肴。

记得有一次秋天下地干活,这块地的正中央有一棵特大的柿子树,又大又圆、黄灿灿的柿子密集地长满在这棵柿子树上,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更加丰满,我马上想到了一句话“红花还要绿叶衬”,用这句话来形容当时那棵长满了大柿子的柿子树真是再恰当不过了。歇晌的功夫,大家来到大柿子树下,熟透了的柿子掉了一地,起码有三十多个,树上边一堆橙黄,树下边一层黄橙,这般景象在城市里无论如何也不会见到,就是有一棵小枣树,还没等熟透了,就被人全打光了。这一地的大柿子好诱人哪,然而没有一个人敢去品尝这些没有漤过的柿子,尽管已经都熟透了。知青们坐在这棵柿子树下,望着这一地的大柿子,垂涎欲滴,又不能吃,自然就聊起了北京的水果、蔬菜,眼前地上这些大柿子就成了大家精神会餐的敲门砖。

我回到北京以后,“文革”已经结束一年多了,各方面的供应开始渐渐恢复。到了冬天,又能吃上又脆又甜的“喝了蜜”冻柿子,只是从来就不敢多吃,再好吃的“喝了蜜”,每次顶多吃一个,因为据说柿子不但和白薯什么的不能一起吃,容易中毒或者起副作用,而且柿子本身含有大量的鞣酸、树胶和果胶,容易在身体里形成结石,但是实在喜欢吃的时候,偶尔也吃两个犒劳一下自己。

现在走进超市,只要见到柿饼,也许是因为当年在山西吃柿饼吃成了习惯,也许是由于对柿饼太熟悉了,几乎每次总要买几个。见到了柿饼,当年山西老乡院子里挂着的一串串好似裹着白霜的柿饼就很自然地出现在眼前;见到了柿饼,我总要想起那块庄稼地正中央的大柿子树,果实丰盛得比人工种植的还漂亮,尤其是在那样如果不施肥好像根本长不出庄稼的贫瘠黄土梯田里,能见到这样一棵枝叶茂盛、果实累累的大柿子树,在我看来简直就像在沙漠里见到绿洲。

总有触景生情这一说,柿子和柿饼总会使我对那段终生难忘的经历产生一种怀旧之情,那是永远留在我心中最宝贵的青春岁月。

四季的故事

动荡年代里,知名度颇高的“阿尔巴尼亚”,求爱情书像雪片一样纷纷扬扬飞落到她手里,她从未动容。

夏天一日,十六岁的花季少女路遇英俊“亚瑟”,不约而同回眸相看,一见钟情。他从未给她写过情书,只是到她的窗下倾听琴声;看她打球精彩时向她投来羡慕的微笑;和好友经常站在冰场之外,从远处默默地欣赏她。她敏感,她都看见了。

冬天一日,十七岁的女知青离京,火车开动时,她在人群中看见了那双真诚而熟悉的眼睛,随着火车的移动,他默默地欣赏着她,目不转睛。她动心了,从此开始了思念。

秋天一日,十八岁的她,回京探亲,公共汽车下的他仍然一如既往欣赏着“阿尔巴尼亚”,她装作没有看见,哼着小曲,心却在怦怦跳。

春天一日,十九岁的她,探亲回家,集会中巧遇他,他问同学学校能否招生,她听懂了,只是无语。同月,两次路遇他,他仍旧含情脉脉,真诚地欣赏着她,仍旧目不转睛。她羞涩,低下头,无语和他擦肩而过。她的同路伙伴发现了异常,帮她写信约会,他未赴约。

他从此开始躲着她。她开始失落,希望了结,亲自写信给他:“如果愿意,请到邮局门口赴约,如果不愿意,请今后引以为戒。”他来了,说自己有女朋友了。她无言,离开了,回家偷偷地流下了失恋的眼泪,她伤心,正在读屠格涅夫的《初恋》。她写了第二封信:“请不要朝三暮四,感情要专一。”他的好友来找她解释:他爱她,但现实不允许,她是知青,他是大学应届毕业生。她给他写了第三封信约会。他来了,说他不爱自己的女友,是女友追求他,他仅仅出于实际,女友和他同班。他无语,她也无语,分手了。她给他写了第四封信也是最后一封信:“不勉强,我走了。”

他和女友结婚,膝下一双儿女,因无法忍受妻子的无理取闹离婚了,又再婚。

她也结婚了,也有一双儿女,婚姻也痛苦,但没有离婚,女人更有忍耐力。

后来在别人提到她时他脸红了。

她从此不再想此事,但是那双目不转睛的眼睛在她眼前停留了十几年后才彻底消失,时代留给他们两人的遗憾也从此消失,然而她记住了自己写的最后一封信:“不勉强,我走了。”

魇的解析

有专业人士认为:当属张爱玲的《红楼梦魇》为中国近代红学论著之最。字典上的“魇”词条解释为:梦中惊叫,或梦中觉得被什么东西压住不能动。查过字典后,我才知道自己曾经的两次奇怪经历原来并不奇怪,而且老祖宗早已给这一现象或者叫错觉起了一个字形有寓、发音别致的名字——魇。

四十四年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浪潮把我也卷到了农村,在那块完全陌生的土地上,周围的一切和在这之前的生活环境相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一巨大的变故不仅留给了自己伴随一生梦境般的清晰回忆,而且艰苦的生活条件、与男劳力同工同酬的高强度劳动,形成了自己在后来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不高的物质与精神基础,以及在独立生活中克服困难的能力与耐力。然而这仅仅是正面效应,整个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运动,使多少曾经满怀抱负和理想的优秀青年岁月蹉跎,大好青春年华流浪在黄土地、黑土地上,有的甚至长达十年之久;有多少知青由于经历了天灾人祸,不是客死他乡,就是把自己本该幸福的婚姻生活或贞节永远葬送在了远离故土的穷乡僻壤;在作家邓贤的报告文学《中国知青梦》中,人们可以看到各地知青在云南血淋淋的悲惨历史是何等地骇人听闻,即使恢复高考时一部分知青赶上了末班车,上大学后开始了正常的人生之旅,而且中国的文化精英中也的确不乏当年的知青,然而这毕竟是少数人,现今中国的整个文化领域以及各个学术界的断层断代现象有目共睹;这段历史给整个中国和中国老百姓造成的损害绝不仅仅是一代人的悲剧,电视剧《孽债》就向人们展示了知青运动给上海知青第二代造成了怎样更无法弥补的创伤,还有他们的父母和家人。这也是事隔多少年之后,通过文学和媒体的传播,人们才真正能彻底全面而客观地看清了这段历史的全貌与后遗症,以及对中国历史深远的负面影响,直到1992年,在没有返城的外地知青们的集体努力下,中央落实知青政策:只要自愿,拉家带口全都可以回城。知青运动从此划上了句号,然而这场浩劫加磨难前后整整持续了25年。

刚开始来到山西农村插队时,一切都很熟悉,无非就是像在北京郊区干些农活,但是从语言到生活习惯又都非常陌生,就在这种即熟悉又陌生之中,热情洋溢地每天在队长的安排下单调地去干各种农活,积极乐观地适应着落后艰苦的生活方式。随着时间的流逝,热情渐渐被耗尽,虽然生活和劳动也全都适应了,然而思想根本没有适应农民的思想,从小受到的文化教育与家庭及社会环境的熏陶影响,在几乎每一个知青心中都早已埋下了对美好生活和辉煌前程的憧憬,而且根深蒂固。前途是什么?将来怎么办?这是摆在每一个知青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身在曹营心在汉”,几乎没有一个知青真正甘心就这样一辈子在农村当农民。

大约在知青下乡一年左右之后,回城的苗头在知青中就开始崭露头角,办病退回城、当兵入伍回城、因父母身边无子女办回城、投亲靠友转插等等,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其中当属司局级以上的干部子弟最有优势,这些人很快就结束了流浪生活,被家长安排到了比较理想的工作岗位回城了,但是这也只是极少数,而绝大多数知青前途未卜,心中渺茫,可是摆脱这个永无希望的广阔天地的迫切愿望已在知青中间跃跃欲试。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也遇到了新的转机。插队在村子里干农活整整两年半后,县里得知我在村里不但表现突出,而且还会拉手风琴,就通知我到县文化馆借调。我来到文化馆,馆长和我谈话之后,给我安排了一间临时的房间让我休息,并且让我考虑一下是否接受县文化馆的工作,第二天再回村办手续和取行李。当时的文化馆里除了六个正式的工作人员以外,只有一个有美术特长的男知青暂时借调帮助文化馆搞展馆,也是我以前就认识的,和他简短谈了之后,就回到了自己的临时房间。

晚上躺在床上,心情很复杂:第一,可以说在长那么大的记忆中,就没有自己一个人在一个房间里睡过觉,陌生的孤独感使我形成了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第二,无论是下乡两年半,还是回山东探亲,所住的房子不是纸窗农舍就是干打垒,根本就不可能在屋子里见到月亮,然而那天晚上我在房间里躺在床上,从玻璃窗又见到了月亮,皎洁的明月给我带来了久违而清新的幸福感。第三,我面临着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的选择:如果来文化馆,将来还能离开吗?弄不好一辈子就这么结束了?不知道;如果不来文化馆,无底洞似的底层农村生活还能有尽头吗?不知道;人生中的第一次踌躇感完全笼罩了我。就在这三种复杂而陌生的感觉的错综交替出现中,我进入了梦乡。忽然,我觉得眼前一片亮光,心想是不是天亮了?那就该起床了?可是眼睛怎么也睁不开,冥冥之中心里开始起急,想睁开眼睛的愿望使我根本无法平静下来,于是,我使足了全身的力气猛力挣扎了一下,终于睁开了眼睛,那轮明月仍在天上挂着,屋外还是一片银白,四周依旧是那样从未体验过的寂静无声。原来,由于三种复杂的陌生感同时袭来,使我产生了这种很离奇而又难受的感觉,当时就知道这决不是梦,但是在过了四十年后,才从书和字典中知道这种自己无法解释的感觉其实是一个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魇。

人们喜欢说“梦魇”,可梦和魇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记得在年轻时我几乎天天做梦,而且醒来还能把梦到的像讲故事一样详细如实讲给别人听,这不是魇而是梦,因为有内容,魇是没有内容的,仅仅是睡眠状态时的一种错觉。

我的第二次魇发生在六年前搬进新房子的第一天。

经过四十天的装修、“放味儿”和像“耗子搬家”一样的小件转移,三个月后决定请来搬家公司将所有的大件家具全部搬过来,为了第二天不至于太仓促,我一个人提前一天就在这个新家过了第一夜。一般来说,换了新环境,大多数人都有不易入睡的经验,那天我也不例外,翻来覆去睡不着,而且夜幕降临后,根据开灯的窗户,就知道楼里连我只有三户人家,所以加上多少有点儿紧张,就更睡不着了。好不容易睡着了,就觉得身上有个什么东西或者有个人压住了我,我本能地挣扎起来,一用力气,挣扎了几下就醒了,定了定神,什么动静都没有,才知道由于环境的陌生和因周围邻居都还没有搬进来的危机感产生的紧张,而发生了平生第二次错觉——魇。

可见魇的出现,是由于陌生的睡觉环境和潜意识中紧张复杂的思想情绪这两个原因的巧合交织的产物。

一床棉被

从小我就是个睡觉不老实的女孩儿。小时候的冬季比现在冬季的温度至少低5度,所以一到冬季,母亲最操心的就是我晚上的睡觉。每次身体的某个部位露出了棉被,母亲不是唠叨着把我弄醒,就是把肩头给我塞紧,要不就是在我伸出来的腿上拧一下,后来索性规定我必须穿着毛背心睡觉,并且用绳子把被窝的脚头宽宽地捆住,再把被筒的两个肩头缝上四根带子,等我钻进了被窝就把带子系起来。现在想起来,母亲在那个年代就能自制“睡袋”了,真了不起!

我睡在母亲自制的“睡袋”里渐渐长大了。这是一条白底小绿花面的棉被,大概是从我7岁上小学就开始盖这条棉被了。个子在一天天长高,总要淘汰穿小了的衣服,可是那个年代的被套尺寸都一样,好像永远也不需要更新换代似的。

小时候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一年又一年,我长呀长呀,小绿花被盖呀盖呀,一直盖到“文革”爆发时,我的个头儿好不容易长到了现在这样。学校里家住附近的高中生几乎都搬回家住了,好像是给我们这些家远的初中生腾床位似的,初中生住校的比例一下大了好几倍,我也成了一名光荣的住校生,终于结束了整整两年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的求学经历,住校用的棉被还是那条小绿花棉被。

“文革”期间我是“黑帮子女”,还有因年龄不大以及善良的天性,所以我只是一个“运动”的旁观者,从不参与任何“革命行动”,更多的时间是和一些出身不太好的女生躲在宿舍里打“升级”。打牌时,我的位置总是面对着上铺那个绿花棉被,只要抬头看一眼,儿时熟悉的情景就像兴奋剂一样,让我打起“升级”来劲头十足。

有一天,我向和我头对头睡在上铺的一个同班女生推荐英国小说《牛氓》,因为她也很爱看书,就是说话劲头很冲,有点像假小子。那天晚上她看完了《牛氓》,把书一合,顺手摔在床上,怒气冲冲地说:“什么破书!真害人,让人心里那么难受!”说完就捂着脸呜呜地哭。毕竟是女性,再冲的性格内心还是很敏感脆弱的。我赶紧爬过去,把自己那本心爱的《牛氓》取回来,压在小绿花被下,生怕再有什么人读了一伤心,又给我摔一下。

同类推荐
  • 抒情散文精品文集

    抒情散文精品文集

    读一篇优美的散丈,优如品一杯好茶,那沁人心脾的芳香令人久久难忘。经典的散文总是闪烁着智慧和哲理的光辉,这光辉如同夜空中的星星,照耀着我们人生的旅程。每个人在走向成熟的路上,都应该沐浴这种思想的光辉,接受这种精神的洗礼。
  • 青葱的痕迹

    青葱的痕迹

    ,黄忠先生散文集《青葱的痕迹》,犹如一盏清纯的香茗。品后余味无穷。一是文中浸润着微言大义;二是文中充溢着文言大气;三是文中寄予着禅机大意;四是语言中荡漾着真情大美
  • 湘行散记

    湘行散记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散文作品中的精品,有种民间活泼泼的味道。1934年,沈从文返回故里,眼见满目疮夷,美丽乡村变成一片凋零景象,悲从中来,一路写下这些文字,抒发他“无言的哀戚”。书中,作者细织密缝出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远行中船头水边的见闻。其间散落数十封才子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往来情书。该书文笔自然淳朴,有如行云流水,迷人的“湘西世界”,质朴的风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 李清照的词与情

    李清照的词与情

    通过对李清照传世词作的解读,以独特视角展现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生。一本既不失本相又温情俏皮的李清照词传,倾诉浮华岁月的易安心曲。
  •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文学理论批评研究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文学理论批评研究

    本丛书探讨中国社会文化转型背景下湖北文学发展的现状及与当代中国文坛的联系、荆楚文化文学传统和地域文化意识在世纪转型期湖北文学中的表现、湖北作家队伍的构成与创作质量的关系、湖北小说诗歌散文创作的基本特色与主要成就等问题。既注意到生活和创作在荆楚大地上的作家的某些与地域文化相关的共性,也充分正视其多元繁杂的特点。充分展示近20年湖北文学成就,指出其某些缺失,分析湖北文学未来的走向并对其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八荒仙魔传

    八荒仙魔传

    杀戮于九天,纵横于苍穹,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叶枫,被家族所遗弃的天生废物,绝灵死体受到世人所藐视,意外获得青灵之气,身体血脉被彻底激发!修筑基、领悟五行术决,吞噬凝元兽珠,修为不断突破,一步一步走向巅峰,凭一己之力,扬名修真界!
  • 逆天强宠:纨绔嫡女

    逆天强宠:纨绔嫡女

    【这是一个关于腹黑男死缠烂打扮柔弱,无耻女伪善天真跳火坑的故事,配以各款俊男美女,渣男贱女为下酒菜。】她是定国王府的掌上明珠,亦是人人耻笑的纨绔女,打架斗殴,无耻卖萌。他是天玄大陆的至尊丹师,亦是身世神秘的贵公子,相貌一流,腹黑一流。后来的后来,她昭告天下:“欺他,便是欺我,欺我定国王府!不怕死的试试?”什么?说她是废物?保护不了他?看她勤加修炼,亮瞎一众的狗眼。不过,那个姓苏的男人,不是说等级低下,风大了都能吹倒吗?一招灭了比她还强大的人是怎么回事啊啊啊啊啊!
  • 成功人士必知的100个生活哲理

    成功人士必知的100个生活哲理

    一杯清茶,三两知己。不妨坐下来读一读《成功人士必知的100个生活哲理》,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哲理,化解你所面临的人生难题。本书共分为七篇:第一篇:心态是成功的关键;第二篇:性格是成功的主要因素;第三篇:选择是成功的前提;第四篇:态度是成功的原动力;第五篇:社交是成功的基础;第六篇:学习是成功的助推器;第七篇:口才是成功必备的能力。
  • 蝶魔狂舞

    蝶魔狂舞

    林子伊,25岁,名牌大学金融系毕业。白天,她是美丽、乖巧、温婉的平凡女子,晚上,她是神秘杀手组织‘冥’里的那个神秘杀手‘K’。白天是天使,晚上是恶魔,她就是看不怪现实的虚假,所以肆无忌惮的着过着双重的生活,可是就在她游戏人间的时候命运给她开了个玩笑,华丽的死亡并没有给她带了结束而是将她带到了陌生的时空…再次的重生,她有了公主的身份,在这一世她还是想肆无忌惮的活,可惜是个战败国的公主,她知道一个这样的公主命运肯定很凄惨,所以她大义凛然的代弟为质,以太子的身份留在龙乾国为质子。她有时无害,有时腹黑,有时可怜,有时邪恶,有时多情,有时绝情…她无心权贵,可是她身边的人却个个身份显赫:皇甫乐雷,她重生的双胞胎弟弟,金麟国真正的太子,从小就粘着她,无论她怎么甩都甩不掉。龙擎天,龙乾国太子,霸道不可一世的他偏偏就是和她这个小小的质子过不去。冷倾月,龙乾国大将军,一会对她喊打喊杀,一会对她又抱又亲。湛羽,南翰国的太子,一样是质子的他对她无微不至,有求必应。轩辕邪,魔教教主,杀人不眨眼的他惟独把她宠上天。叶枫,暗卫首领,默默地跟随她、守护她。无聊篇:因为很无聊所以在宫里蹲点捉奸,正好抓到最受宠的妃子出墙,气急的妃子:“我到底哪里跟你过不去?”“我只是太无聊了,而你只是太倒霉了。”第二天,羞怒的龙乾国的老皇帝当场气昏过去。邪恶篇:“皇甫乐雷!你给我吃了什么?”龙擎天脸色泛红,身子发热,肚子巨疼。“媚药加泻药。”“你,快给我找女人和御医!”“太子殿下性急要找女人泄欲——又在拉肚子要找御医——宣侍女和御医一同见驾——”声音不大不小正好让全宫的人都听见。无赖篇:“你居然不听本太子的话,本太子要先杀后奸!”“皇甫太子,小的是太监。”“本太子男女通吃,你这不男不女也照样吃。”戏弄篇:眼泪噙着晶莹的眼泪,可怜兮兮:“冷将军,我是不是哪里得罪你了?”“没有!”“那你干嘛老要欺负我,哦,原来你喜欢我,虽然知道男人喜欢男人有点有违人道,但是我是个小质子没得选择,还请你下手轻点。”可怜的解开衣服的纽扣…对方早就跑得连影都没有。可怜篇:“轩辕哥哥,有人欺负我!”“谁敢欺负我的宝贝,我要他生不如死,全家死绝,断子绝孙。”“是他。”“…宝贝,他是我老爹。”绝情篇:“姐姐,只愿哪一天你累了,愿意栖息了,就来到我的身边,我会一直等着你”。
  • 重生毒妾当道

    重生毒妾当道

    被亲生父母和妹妹背叛,再被他们连同负心丈夫一同杀害的沈凉却没能死成而是重生在了被婆婆杀子夺命,同样肩负滔天仇恨的侯府二房奶奶周珺琬的身上上一世,她枉命在那些所谓的“爱人”和“亲人”手上,死不瞑目。这一世,她发誓,再不相信任何一个人!她毒阉夫主,唬弄婆婆,笑面如花的将所有人玩弄于鼓掌之间!她报复亲人,折磨爱人,言笑晏晏的冷视他们摇尾乞怜誓要让那些亏欠她们的人知道善恶到头终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就算天不报,也有她来报却没想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冥冥中自有天意,上苍终未将她遗忘!片段一:漆黑的夜,她任他大手卡着纤颈,毫无惧色:“敌人的敌人虽未必能成为朋友,却能成为盟友!暂以结盟,何如?”他冷然睨她,薄唇轻启:“成交!”片段二:菡苋池边,她任他轻挑下巴,内心挣扎:“我的全部存在价值便是复仇,何况我是你弟弟的女人,你难道想混乱纲常?”他长眉微扬,似笑非笑:“有何不可!”片段三:为了复仇,她变得连自己都快不认识自己,“我心如蛇蝎,连无辜小儿都不放过,我若死,地狱便是归处,你又何苦?”他拥她入怀,以唇封缄:“上天入地,不离不弃!”
  • 美术面面观(生命百科)

    美术面面观(生命百科)

    中国绘画溯源美术面面观我国绘画的最初表现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考古发掘发现的中国最早绘画形式有岩画和刻绘、彩陶纹饰、地画、壁画与帛画等。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梦回隋唐(全本已出版)

    梦回隋唐(全本已出版)

    著名时装设计师杨若惜穿越时空成为越王杨素的女儿,邂后了冰冷残酷的天宝将军宇文成都,以及温柔如风的唐王大公子李建成,乱世纷华,一场爱的幕曲由此展开,穿越古今,前世今生划破的是那最后陨落的迷障……
  • 扑倒蜜桃甜心:总统的宠儿

    扑倒蜜桃甜心:总统的宠儿

    大梦初醒,纯真少女早已背负三条人命,却强硬的被恶魔扛上肩头,关回‘囚笼’……扣子一颗颗崩落,衣服碎裂的那刹,他扑了过来……为爱沦陷,当她看清他罪恶嘴脸,她却已被迫成为嗜血黑帝的甜心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