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4900000005

第5章 成长(4)

然而最凄凉的一幕让我震惊了。2008年我和姐姐一起来到昆明湖驾乘小汽船,到了码头我惊愕了:往年这个时候,码头上排队买船票的游客队伍都快排到知春桥了,而且此时湖面上已经有好几十条小船荡着双桨穿梭在湖中,码头里几乎没有什么小木船了,小木船简直是供不应求。而现在,码头比从前高级多了,从岸边向湖中心延伸修建了一座小栈桥,便于游客上下船,栈桥边停泊了各种类型的小游船:从木船到脚踏船,再到小汽船,应有尽有。而眼下不但栈桥上没有一个游客的影子,整个昆明湖面上就看不到一条船,由于阴天,湖水也不绿了,天水一片灰蒙蒙,一片肃然,举目望去,渺无人烟。曾经的门庭若市变成了这般门可罗雀的景象,颐和园这半个世纪的变迁真让我感慨万千。

时光流逝,时过境迁,颐和园往日的兴盛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鸟巢、森林公园、国家大剧院等现代化娱乐场所,这些对颐和园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当然同时也说明人们的娱乐水平和品味都在提高,娱乐内容不仅限于划船、逛公园,而是听音乐、看比赛、观演出,即使逛公园也要逛更高级、更现代的公园,而不是老祖宗留下的遗园。

是什么在悄然流逝?真的是优胜劣汰吗?值得思考,还是顺其自然吧。

哦,颐和园,我曾经的伊甸园!吟诗一首以表对往日的怀念之情:

《不要吝惜时光》

放下手中的双桨,

任小船在湖面上轻轻摇荡。

闭上双眼,

仰卧船中,

透过桔黄色的眼皮,

眺望蔚蓝色的天空。

水中鱼儿在轻歌曼舞,

湖面涟漪在眨眼微笑。

在这样的时刻,

尽情品味这般松弛,

不要吝惜时光。

冬日的阳光

曾经有个朋友问我:“春天的花朵,夏天的大海,秋天的月亮,冬天的太阳,你最喜欢哪个?”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冬天的太阳。”

我第一次发现了冬日太阳的神奇,是在一个中午饭前。那年我上小学六年级,和往常一样,中午十二点整放了学,回家第一件事就直奔父亲的房间,拧开写字台上的牡丹牌电子管收音机,坐在写字台旁边的沙发上,开始继续收听头一天的小说连续广播《月亮宝石》。以往的中午听小说,几乎天天都有窗外像鬼叫一样的风声陪伴,我也一直总是在琢磨为什么风声如此犀利,直到很多年之后,我才发现了两个原因:窗外的电线离窗户太近,再加上周边的建筑太少,像鬼叫一样的风声在稍稍起风的冬天就会光临。而那一天中午,不但没有听到任何风声,除了收音机里传出的故事,四周非常安静。我坐在窗前的沙发上,一束阳光从窗户的方向斜射到地板上,在这束阳光中,我清晰地看到了平日看不见的灰尘颗粒,在阳光的光柱中欢快地轻歌曼舞。这束阳光周围的所有东西都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整个房间被这束造访的冬日阳光完全占领了,我产生了一种身处幻境的异样感觉,当时在收音机里听到的故事情节是哪一段已浑然记不清,然而这束可爱的冬日阳光,像一束美丽的鲜花一样带给我的惊喜和愉快,我却深深地记住了,以至于我在后来的日子里,只要一闭上眼睛,就能看到那束让人如醉如痴的冬日阳光,这束阳光不但有我少年时代的好奇心,更有我无忧无虑、心静如水的少年时代生活的美好回忆。没有多久,上了初中,中午不可能回家吃午饭,也就再也没有机会欣赏这梦境般的冬日阳光了。

十几年后,又是一个冬天,我坐在大哥家的房间里,第二次遇见了久违的冬日阳光,不同的是大哥家的窗户比小时候我家的窗户大些,所以光柱不那么窄也不那么强烈、明显,然而此时这束阳光又把我的思绪带回了十几年前,所有的失意和不得志在此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全部身心都静静地沐浴在冬日的阳光里。我向窗外望去,大哥家当时的住所窗外也没有很多建筑,两个楼之间的空地也很大,稀疏的树木之间,阳光透过杨树叶子脱落后的秃枝,投在地面上形成隐约而含蓄的朦胧树影,在温柔的阳光中显得那样协调自然。

而今,我已年过花甲,在新搬进的家中,宽敞明亮的客厅里,冬日的阳光几乎天天都能看到。虽然也许是由于空气的污染,以及窗户的宽大,阳光没有曾经看到的那样强烈,但仍然同样地温暖、温柔、温馨,同样能使房间窗明几净。

这三个阶段的三次冬日阳光中的我,在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对阳光的感受大相径庭。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女,走进了道路崎岖的社会,生活的千锤百炼,让我更深刻了,更坚强了,我会把心中这束犹如醉人的美丽鲜花般明媚的冬日阳光带到九泉,带到永远。

非常往事

1966年6月,“文革”爆发时父亲正在锦州。院党委的某些领导为了保护自己,就把父亲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代表人物首先揪了出来。父亲在锦州接到“速返京”的电报,连行李都没有带就连夜回到了北京。一进校门,大字报铺天盖地向他袭来,全都是揭发批判他的大字报。父亲虽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毕竟是“老运动员”了,没有表示得太惊讶。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形形色色的“牛鬼蛇神”都被揪了出来:所有的当权派、老右派、反动教授、黑五类分子。人多了,就组织成了劳改队和学习班,这几十个“牛鬼蛇神”不是扫大街就是扫厕所,要不就是写检查、挨批斗。劳改对于父亲来说倒还没什么,当时也就52岁,身体还可以,就是写检查,尤其是挨批斗,对父亲来说是对人格的侮辱,虽然不是他一个人,但他被游斗得最多,因为他不但是“走资派”,还是“反动学术权威”。他曾对我说:游斗最厉害的时候,他不是没有想过一死了之,当时绳子都准备好了,就是想到这四个孩子,他才没有走上黄泉路。我听了心里一酸,眼泪差点儿流了出来。

父母亲平时爱拌嘴,但是在父亲被游斗和劳改期间,母亲坚定地和父亲站在一起,一次都不拌嘴,不仅如此,有人动员我们孩子给父亲贴大字报、划清界线,母亲还给我们做工作,让我们写大字报时不要涉及要害问题,应付一下就行了。父亲也对母亲在最艰难的时候所表现的忠诚所感动。正因为她的忠诚和坚定,母亲也被送进了劳改队。

父亲进了黑帮劳改队和学习班,经常被游斗,多少人和父亲划清了界限,这让父亲很寒心。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父亲大学时代的同班同学、同时也是父亲终生的挚友曹伯伯,从三里河乘车到我家来看望我们,我对他说父母都不允许回家,他说没关系,看看你们孩子就行了。逆境见人心,在那世态炎凉、众叛亲离的年代里,能够有人这样不忘旧情,冒着被牵连的危险来看望我们,我当时又惊讶又感动,缄默无语地目送曹伯伯离开了我家。

9月的一个周六晚上,我从学校回到家,看到家门口墙上贴着4小时内搬家的“勒令”,房门紧锁着,我就四处打听找父母和家,邻居们还告诉了我父亲被批斗、游街的情况,后来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在一个小平房里找到了父母。屋子里只有一张双人床和三个装着换身衣服的大抽屉,还有一张饭桌,屋子又潮又暗。父亲见了我,只说了句:“还是暂时回学校吧,这里现在没地方住。”那天晚上我只好又骑车回了学校。和我们一起搬到平房的还有几家“牛鬼蛇神”。寒冬腊月,我们几家共用的水龙头结了冰,几家人就一起想办法把水龙头化开,那里的居住条件很差,连上厕所还要走过几排房子再过马路才能上。我们在平房里住了八个月后,政治气氛没有那么紧张了,主要是两派开始搞派性了,我们才又搬回了楼里。

有一个和我同岁的邻居,她母亲也是“黑帮分子”,被“勒令”搬进了校锅炉房煤场旁边的小平房。小平房有窗框但没有窗扇,经常一觉醒来满嘴都是煤渣子。有一天我到她家看朋友聊天,不想被造反派发现了,他们在我出来往家走的路上跟踪了我,一直跟到我家小平房才把我叫住,开始“策反”我,并且禁止我们再搞“反革命串联”,还鼓动我揭发自己的父亲。几天后,我和姐姐还有小哥三个人来到主楼后背阴处,商量给父亲写大字报的事,随后一张“揭发”父亲的大字报就这样问世了。造反派的一个头目看了后,轻蔑地说:“这哪里是在揭发,明明是在包庇。”

麦收季节,我所在的中学组织下乡劳动一周后,回到小平房的家中时觉得浑身难受,放下行李一头倒在床上昏睡了半天。傍晚父亲回到家中给我量了体温,发烧了。为了排解难受的感觉,我不由自主地唱起歌来。父亲亲自给我端来一碗煮好的红糖姜茶,笑着说:“发着烧还唱歌,还有这样的人!”听了这话,我一方面为自己天生的乐观心态自鸣得意,一方面也很受感动:父亲在单位里挨批斗、写检查、劳改,受尽了凌辱,多不容易,回家来不但不露声色,还一如既往地关爱孩子,这要具备多么强大的承受力!

在我心灵中留下最不堪回首的一件往事,多少年来总是出现在我眼前,甚至在梦里,像悬在心头上的一根针,时时刺痛我。父亲被编入“牛鬼蛇神”劳改队后,好几个星期没有回家,我也不知道他吃在哪儿,住在哪儿。一天中午,我正在职工食堂曹司机的小吃部前买西餐沙拉,回头一看,一队“黑帮”正排着队进了食堂,然后在一个特殊的窗口打饭,每个人端出来的饭都是一样的:一盘萝卜条,两个窝头。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父亲了,看到他排在一队身着旧“劳改服”的人们中间,整天就是过着这样被管制的生活,吃着这样的饭,在这样的场景下见到父亲,心中油然升起的刺激和怜悯远远超过尴尬。记得在六十年代初困难时期,那样艰苦的情况下,父亲也从来没有吃过窝头,父亲在我的印象里是很讲究吃的,而且身体从来就不很好,所以妈妈也从来都是把营养价值高的、好吃的都留给他吃,并且高级知识分子当时都有特殊照顾:发烟票、蛋票、肉票、鱼票。周总理还专门设宴把北京高等院校的教授们请到人民大会堂宴会厅“打牙祭”。我看到父亲现在吃这样的饭,受这样的管制,心里虽然很难受,但我没有任何办法,只得低头吃自己的饭,然而这一幕就像一幅催人泪下、阴郁凄凉的画面一样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至今一想到当时那幅景象,我还要泪流满面。

10月中旬,我跟随姐姐、姐夫以及姐夫单位的同事共十来个人,启程南下赴广州,卷入了“革命师生大串联”的浪潮。由于乘的是慢车,从北京到广州本来只有两天的路程,因中途需要经常停下来让行快车,结果走了四天半才到广州。

“大串联”时期的火车车厢里简直就是个奇迹:三人座位四个人挤在一起,座位底下躺着人,行李架上睡着人,过道地上坐满了人;上厕所时,每迈一步都要先研究下脚的缝隙在哪里,真是要“跋山涉水”才能上厕所;吃喝都自备,火车上没有。虽然车内人满为患,窗外的风景却令人目不暇接,尤其对于我这个第一次乘火车的人来说,白天始终两眼兴奋地盯着窗外。印象最深的是北方的庄稼地和地垄沟壑,南方的霏霏细雨中漫山浓密的茶树,还有清晨远处缓缓升起的旭日,以及日落时刻的壮观。当时我记得最深的印象是:窗外的树木风驰电掣般从窗外闪过,然而日出和日落时的太阳却一动不动地停在地平线上,我当时心里就想:由此可见太阳离火车有多么遥远的距离啊!

当时的广州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耳目一新:和北方灰砖红瓦的建筑不同的是,所有的房屋和楼房几乎都是白色的;我们住在中山大学的教室里,校园里好几棵古树根深叶茂,路旁整齐的冬青郁郁葱葱,房前屋后都整洁有序,相比之下,“文革”时期北京的大学校园可是逊色多了。中山大学的食堂里几乎所有的饭菜都放糖,尤其是包子、饺子和肉末稀饭都是甜的,一开始很不习惯,慢慢就适应了,也许后来我爱吃甜食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吧!

我们游览了景色惬意的“五羊公园”,这是以广州“羊城”来历的五只山羊命名的,公园正中央有个高五米左右的石座,上面竖立着五只姿态各异、羊角挺拔的山羊雕塑。

在广州植物园里,第一次见到各种热带植物时感到特别新奇,尤其是酷似香蕉、果实饱满的芭蕉串最让我匪夷所思:长成这样能好吃吗?不好吃干嘛要种植这么多?当时香蕉在北京不是很容易买到,来到广州发现不但有很多还很便宜,一口气吃了快一斤,结果足足拉了三天肚子,真是大煞风景。

当我们来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山岗上慢慢向高处延伸的宽阔的大阶梯令人肃然起敬,阶梯两旁精心修整的植物和花草,以及山岗上烈士群像,都在向人们提示着辛亥年间壮烈牺牲的英烈们的风采。

最后来到毛泽东同志当年举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习所”的院子很宽敞,房屋都是木制结构,窗户是长方条小木格子,没有窗纸。讲堂里摆着一排排条凳,最前边有个讲台。一进讲堂,眼前就好像出现了毛主席当年讲课时的画面:铿锵有力,指点江山,挥斥方遒,“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气势充满了大讲堂。

在广州时只学会了几句广东话,至今都还能说出来,而一首“大串联”时期在全国流行传唱的《沙枣花》,总能引起我对那个非常年代某种激情的清晰回忆:

不敬你青稞酒,

不敬你哈密瓜,

敬你一杯雪山的水,

充满了知心话。

来吧,来吧,

年轻的朋友,

亲爱的同志们,

我们热情地欢迎你,

送给你一束沙枣花,

送你一束沙枣花。

蹉跎岁月也峥嵘

——记上山下乡二三事

1968年12月17日,是我和成千上万在“文革”中经历了狂乱的北京中学生们一起离京赴山西农村插队落户的日子。这是一个改变了几乎所有正值花季的知青们人生轨迹的一天,也是他们不同程度坎坷历程的开始,几乎每个知青都牢牢地记住了这一天的准确日期和令人难忘的离别情景。

初冬的寒气刚刚向人们袭来,阴霾的天空中隐藏着离别的无奈。三个儿时伙伴,帮我提着手提包,挎着背包,四个人有说有笑地聚集在北京站前的人群中,似乎不是在送别,而是在参加一个盛大的聚会。四个人并肩前行谈笑风生,因为单纯的姑娘们前途未卜,没有人想到今后的路有多艰难。不久,大哥和小哥以及两个未来的嫂子也陆续到了北京站。我和他们分别留影之后,在进车站之前,三个小伙伴就离开了。

同类推荐
  • 我说嗯

    我说嗯

    这是一本四辑合成的短诗集,第一辑题名为《在路上》。包括《我说嗯》《等待》《我想告诉你》《敲门》在内,共计33首短诗。第二辑《局外者》中灯灯共收集了45首短诗。从《春天的敌人》开始,诗集进入了入第三辑组成。这一辑题名是《灌木丛》,别有意味。当一首《桃花劫》的闪现,灯灯似乎找到了必须革新自己以往的写作真谛,她的诗歌感觉又开始了新一程扫描。在整个第四辑《桃花劫》中,灯灯竟然放进了73首短诗,这是灯灯写作求新,求变,求质,求深的结果。与既往写作经验不同,灯灯把自己的写作视域,逐步从高山庙宇,内心墙壁,移向了烟火缭绕的尘世,移向身边的人事,移向历史场景、生活思考和文化反思。并逐渐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诗作。
  • 菊花禅

    菊花禅

    ,《菊花禅》(作者许冬林)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写物随笔,它散发着草木香、胭脂香,又氤氲着晚风细雨的清凉。和年少情怀的幽寂惆怅
  • 奥达的马队

    奥达的马队

    我们的故事不过是唱给一些已经湮灭了踪迹的过客的挽歌。他们曾勒着坐骑在历史的黎明中显出身影。从此君临一个时代。 而当黄昏,山风掀动马鬃与他们身披的黑色毡毯。这时,山峰的幻影再一次凸现,一切景象都已面目全非。粗粝蔓延的莽原已被机械的声响与新的悲欢际遇所笼罩。
  • 康桥之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康桥之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徐志摩,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他曾赴美英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又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并结识陈西滢、英国作家韦尔斯,开始对文学感兴趣。因为受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和西洋文学的熏陶,再加上个人感情气质等方面的原因,徐志摩开始了新诗的创作,走上了浪漫主义诗人的道路。
  • 中华文学母题和海外华文文学

    中华文学母题和海外华文文学

    中国社科院当代文学研究所的重点研究课题项目。本文从“文学中母题的意义与价值;双重边缘性与母性的声音;海外华文文学中的文化母题;母题的艺术变奏”四个方面进行阐释.遵循四个着眼,及着眼传统,着眼整体,着眼文本,着眼‘和而不同’,对于母题的概念特征结合中国当代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做出新的理论阐释.打破长期以来各抱一段文学,名守一种文体的惯常研究状态,是跨学科跨文类研究的一次实践。
热门推荐
  • 责任胜于能力

    责任胜于能力

    本书是一本体现完美职业态度的培训经典!强调责任不意味着可以忽视能力,空有忠诚与责任,但是缺乏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同样不能给企业创造价值,反而会成为企业的包袱与累赘。换言之,一个员工的责任感只有在自身能力的展示中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本书站在员工的立场,着重从什么是责任、责任与能力的关系、忠诚、细节、方法、绩效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全面揭示了“责任胜于能力”这一重要工作理念。
  • 爱你是最好的时光1

    爱你是最好的时光1

    七年前他说:“你以为这算完了吗?早着呢,不让你身败名裂,我绝不会放过你。”七年后再见,他才知道在绝望的恨意之后,其实是掩饰不住的埋藏心底的爱。隔了七年重新拥抱这个女人,他才真正知道,有一种爱它不会因时间改变,反而会越挣扎越深刻。爱是给予,不是掠夺。我爱你,所以我愿意……
  • 舞动青春:误惹腹黑痞校草

    舞动青春:误惹腹黑痞校草

    【全文完】他外表俊朗无害,内里腹黑邪恶,不求上进只求每天玩得痛快;她外表美丽纯真,内里算计无数,储心积累隐藏自己的身份,只为能够摆脱过去的黑暗纠缠,然而一次异国的偶遇,一次无心的戏弄,命运将两个人牵扯在一起。当神秘的面纱逐步揭开,在面对危险的逐步迫近,他能否继续他的痞子无良?她能否够继续她的置身度外?
  • 名门毒夫人

    名门毒夫人

    重复播放了好几遍,也没有看清楚女人的脸,只能看到她一丁点儿的发梢在画面中不停地闪动,她的脸孔都被方宇绰强健的体魄遮去了。她是谁?她一定要弄清楚,一定要。她拿起手机,拔通了一串熟悉的数字。“你拔打的电话不在服务区,请稍后再拔。”她抖着手指,连续了拔了好几遍,秘书台小姐都是回答着她同样的答案。这男人去了哪里?她要等他回来,等他回来问个清楚,她抖着一颗潇瑟的心,久久才明……
  • 偷学

    偷学

    出人头地需要一笔庞大的资本,你的资本在哪里?在现实的社会、残酷的竞争面前,若是没有强大的实力,就很难站得住脚。只有身负真本事的人才会脱颖而出,成为芸芸众生中的佼佼者。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绝色倾城之女相为后

    绝色倾城之女相为后

    本文女扮男装,女强男强,强强联合,爽文无虐,宠溺无边。*金夏国自立国以来便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凤家有女,必为后。可如果这凤家生不出女儿呢?凤倾,二十一世纪叱咤风云,江湖上人称毒仙子,医毒双修无人能及,却不想遭仇家陷害,一朝穿越成金夏国镇国大将军第三子、声名狼藉的草包三少凤倾。无语地看着平坦如飞机场一般的胸口,某女仰天长啸:“老子是女人啊!”*她是京城声名狼藉的少爷,不学无术,游手好闲;他是皇宫娇娇弱弱的绝美皇子,自幼多疾,身娇体弱,宫闱深深饱受欺凌。当痞子遇上王子,是同情?是怜悯?亦或者……她是魔一样的罗刹宫宫主,腹黑冷酷,嗜血无情,江湖上人人闻风丧胆;他是仙一般的流仙阁阁主,仙姿飘渺,姿容无双,引无数美女投怀送抱。当恶魔遇见天使,她不屑?她垂涎?她只想…把他从天上狠狠地拽下来!*传言说:“罗刹宫宫主三头六臂,奇丑无比,嗜血如魔。”某宫主:“老子明明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温柔似水!”传言说:“流仙阁阁主仙姿飘渺,姿容无双,才倾天下。”某宫主:“啊呸!那货明明就是一小白脸!除了脸白,心肝脾肺无处不黑!简直就是坏透了!”某个坏透了的小白脸:“…”传言说:“…”某宫主:“传言果然都是坑爹的!”某阁主无语望天:“这货更坑爹…”*某年某月某日:“朕想娶凤家的女儿,凤爱卿怎么看?”“回皇上,臣不是元芳,不怎么看。”“嗯,元芳是谁?”空气中危险浮动。“啊!臣的意思是说,凤家没有女儿可娶!”危险更甚:“元芳是谁?”汗滴滴:“呃,臣的大哥二哥皆新婚不久,相信定能为皇上生出女儿来的!”“元芳是谁?”咬牙,豁出去了!“大不了臣这就回家成婚纳妾,十六年后恭候皇上前来迎娶臣的女儿!”“和谁成婚?元芳?朕立即杀了他!”“…”*总而言之,这是一个真大灰狼和伪小白兔相亲相爱的故事,这也是真恶魔和伪天使斗智斗勇的“心酸血泪史”。当有一天,小白兔变身大灰狼,天使变恶魔,谁能告诉她,她该咋办?夜黑风高,某女仰天长啸:“天将亡我!”当此时,一道惊雷划破长空。“艾玛,还是赶紧溜了吧吧吧…”*乱朝堂,定江山,游天下,且看奸佞权相和腹黑帝王笑傲苍穹,玩转天下!
  • 失落的植物园

    失落的植物园

    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讲述了发生在植物王国的林林种种。地球上曾经留下的成千上万,稀奇古怪的植物中,很多悄无声息地从我们的蓝色星球上永远的消失了。这些故事让青少年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更关注我们现在的生存环境,从而更让青少年懂得关心我们的地球并去爱护他。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一等老婆护豪门

    一等老婆护豪门

    死党楚梦怡气势汹汹地杀到吴美恋家来,一把拉起在床上睡觉的的吴美恋,“丫的,才几点就睡这么早的觉,我家后院都起火了。”她揉了揉被粘液沾住睫毛的眼睛,“又怎么了?是不是你男朋友又外遇了?”她又懒洋洋躺下,因为这丫找的位花大哥,经常闹外遇,她已经见怪不怪了。“你快起来。”楚梦怡又一把把她拽起来。快速从她衣橱里翻出了一件很艳丽的连衣裙,扔给她,“快,穿上,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