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400000018

第18章 科学 文学双料巨星张衡

第18章 科学、文学双料巨星张衡

张衡(公元78—公元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县石桥镇)人。因晚年

曾当过三年河间相,前人又称他为河间相。张衡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文化巨人。

游学三辅南阳通人

张衡的学习方法和所走的道路与众不同,独具特点。张衡年轻时,游学之风盛行。仕宦人

家的子弟六、七岁便开始入学,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以后,就出外投奔名师进一步攻读。而

张衡到了十六、七岁的时候,告别了家人,只身出外游学。当时洛阳是政治、经济、文化的

中心,急于仕进的读书人,都愿意到那里去。

以张衡的才学和其祖父的功德而论,他当可被推荐为博士子弟,但张衡十分重

视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并未直接去洛阳,而先去三辅地区(东汉时期把京兆尹

、左冯翊和右扶风合称为三辅地区,即今陕西省东部地区),考察了两三年。

张衡在三辅地区考察期间,走遍了广阔的渭河平原,登览太华、终南等名山的风景,考

察了当地的民情风俗,特别是长安的宫廷建筑,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观察的更为仔细。

通过游览,张衡积累了大量的文学素材,为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衡游完三辅后,经过灞桥,于永元七年(公元95年)来到骊山。在骊山停留的时候

,他写了一篇《温泉赋》,这是他流传至今的最早的文学作品。

张衡在洛阳的五、六年修业期间,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当时太学的学生们

学习“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毕业时

每人也不精通一经一艺,但张衡已经达到了“通五经、贯六艺”的地步。张衡还学习了

天文、地理、气象、历算等方面的知识。

张衡观察处理一些事情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张衡在京都不去当什么“考廉”,也不奔

走于官宦门庭以求个一官半职。他在京城里仍然如饥似渴地学习,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学习上

,继续拓宽知识面。

当时扬雄所著《太玄经》已经问世,张衡如醉如痴,

深究细考,挖掘扬雄的微言大义,埋头注释《太玄经》,

写了《太玄注》,还作了《玄图》,形象地解释了玄理。

张衡在读书过程中从前人那里吸收进步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思想,掌握科学的认识论

和方法论,为他今后树立正确的科学研究导向,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游学三辅以后,张衡已是才学出众,颇有名望的学者。他不但是可与班固相提并论的大

赋家,而且又是“中世阴阳”之宗,精通天文、地理、历算、绘画等,几乎无所不知,无所

不晓,被人们称为“南阳通人”。此后,他便开始在各方面表现出了自己的才能。

东汉赋家张衡第一

张衡的创作活动是始于文学作品。自张衡21岁那年起,几乎每年都有文学著作问世或

有重大的科学发明。

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当时任黄门侍郎的鲍德召见了张衡。鲍德颇为赏识张衡的

才华。这年鲍德调至南阳担任郡太守职务,

张衡当了鲍德的主簿官。张衡出任南阳主簿的第一年,写了一首五

言诗《同声歌》。《同声歌》在我国五言诗的发展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吸取了民间文学乐

府诗歌的营养,富有通俗文学的气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很成熟,对后世的文学发展颇有影

响。

除《同声歌》之外,张衡还写了《定情赋》(公元99年)、《扁赋》(公元101年

)等作品,可惜均未流传下来。

使张衡在文学史上一举成名的是他在南阳任主簿时完成的不朽之作《二京赋》。《二京

赋》始著于公元97年,完成于公元107年,长达整整10年之久。

《二京赋》由《西京赋》和《东京赋》两篇构成,二者长近万言,浑然天成。在叙述中

引入议论说理,发表作者的思想倾向。

继《二京赋》之后,张衡又写了《南都赋》。在这篇赋中,他满怀着对家乡的无限热爱

之情,歌颂了南阳美丽的景色,描绘了南阳发达的经济建设。

赋是汉代的主要文学形式,它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张衡把汉代大赋推

向一个新的高峰,为我国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阳嘉二年(公元133年),汉顺帝任命张衡为侍中。

阳嘉四年(公元135年

),张衡心情极度忧郁,他便著书《思玄赋》,以寄托自己的情和志。《思玄赋》是一篇难

得的人类到星际旅行的畅想曲。

永和元年(公元136年),顺帝听信宦官谗言,决定调张衡担任河间相。对此张衡极

为不满,写赋《怨篇》发泄了自己心中的怨恨。

《四愁诗》写于永和二年(公元137年)。《四愁诗》表达了张衡那郁闷的心情,内

容上不同于以前文人们的著作,在形式上也做了大胆的创新,采用了七言的形式,增强了诗

的表现力,是我国最早的七言诗。张衡在我国七言诗的发展上有开山之功。

《四愁诗》之后,张衡还写出了《髑髅赋》、《冢赋》和《归田赋》等。其中《归田赋

》是一篇抒情小赋。此后,

东汉的抒情小赋不断出现,对魏晋朝代抒情赋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张衡是一位

承前启后的赋家,为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研究天文学制作浑天

永初五年(公元111年),朝廷下诏求贤,张衡被鲍德推荐到京都供职。汉安帝对

张衡的才学也早有所闻,就拜他为“郎中”。张衡趁起草文书等公事之余,开始专心研究玄

妙的天体结构。张衡深入研究了当时对天的两种解释法:盖天说和浑天说。他最后认为,浑

天说是合理的,天是一个圆球,地球在其中,就如鸡蛋黄在鸡蛋内部一样。

张衡还用“近天

则迟,远天则速”,即以距离远近的变化来解释行星运行的快慢。张衡的这些解释有些合理

的因素。尔后张衡对浑天说又加以修改和发展,使浑天说成为当时最圆满的一种天体结构学

说。因此,张衡便成了浑天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元初二年(公元115年),汉安帝听说张衡在天文理论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就任命他

为太史令,使张衡成为掌管“天时、星历”的主任官员。此官职使张衡有了用武之地,他颇

为满意。

张衡接任太史令以后,

定重新修造观天象的仪器。他精心设计和研制的浑天仪,很形象地体现了浑天学说的概貌。

浑天仪相当于现在的天球仪。张衡改进了浑象天文仪,并用来作为浑天说的演示仪器。

张衡用齿轮系统地把浑象和计时漏壶联系起来,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正好转

一周。这样,人们在屋里看浑象,就可以知道哪颗星当时在什么位置上。浑天仪上的三十六

度折算现今的地理纬度,基本上跟洛阳地区的纬度接近。黄道上刻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度

,正好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公转周期为365.25日)。张衡把黄赤交角定为二十

四度,与现在计算的地球轨道和赤道面相交的角度(23°26′)也十分接近。张衡写的

《浑天仪图注》上说明,黄、赤道差的变化在进三度和退三度之间,从而明确了黄、赤道差

的计算法。这种计算法一直沿用到隋代。这是张衡在历法方面所作的重大贡献。

浑天仪的制造,轰动了整个京城。夜晚,许多人怀着好奇的心理前来观看。当他们看到

仪器上显示出的一弯明月正在缓缓升起,而实际天象也恰好如此时,人人都称赞这是巧夺天

工的发明。

浑天仪制造成功以后,张衡着手研制了一种可以显示月相和日期的仪器,叫做“瑞轮荀六

荚”。这个仪器有十五个不同形状的叶轮,每片叶轮代表着不同的月相。

人们看到叶轮,就知道是哪一天,也可以知道月

亮的圆缺。张衡还曾为浑天仪写了两部说明书:一是《浑天仪图注》,一是《漏水转浑天仪

注》。

元初五年(公元118年),张衡冲破了当时神学、谶纬的迷雾,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

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写出了闻名于世的天文学著作《灵宪》。

张衡在我国天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制造出观测仪器,还进行理论研究著书立说,而

且积极投入了围绕着《四分历》而展开的反图谶斗争。

公元133年,他又上书《

驳图谶疏》,请求皇帝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禁绝图谶。

制地动仪日月同辉

张衡不仅在天文学方面有重大贡献,而且在机械制造业方面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安帝建

光五年(公元121年),张衡担任过公车司马令(九卿之一,卫尉手下秩禄六百石的小官

)。在没

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张衡苦苦思索,从南阳郡守杜诗水排的齿轮系统得到了启发,制造了

指南车和记里鼓车。

建光三年(公元124年),安帝去泰山祭奠时用了张衡制造的指南车和记里鼓车

,宣扬了皇威。

张衡在担任太史令的第二年。就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对地震的研究工作,经过反复研究、

试验,终于在公元132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的仪器——地动仪。这个东西是用青

铜铸

造的,圆圆的,像一个大酒潭子。潭子的周围镶着八条龙,按照东、南、西、北、东北、东

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排列着。龙嘴里都含着一粒小铜球,对准龙头的嘴巴下面,蹲着八

个昂头张着大嘴的铜蛤蟆。这就是张衡发明的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的仪器——地动仪。在

哪儿发生地震,对准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张开,龙嘴里的铜球就落在铜蛤蟆的嘴里,告诉人

们那个方向发生了地震。张衡的地动仪是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的,比世界上其他

国家的同类仪器早1700多年。

张衡制造地动仪的同时,还研制了一架测定风向的仪器——候风仪。

在数学方面,张衡计算出的圆周率为3.162;在机械方面,他发明了“可使自转”的自

动车和一种能够自己飞行的“木鸟”;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了一幅《地形图》流传了几百

年,这幅画不仅在地理学上有价值,同时也是一幅绘画艺术珍品。他还擅长绘画,据史书载

,他特别喜欢画怪兽。他是东汉四大画家之一。

大约永

合三年(公元138年),张衡正式上书奏章表达了辞官归乡的想法,但未获准,反被召至

京城升任尚书。

他上任不久就卧床不起,次年卒于任所。

遗体葬于南阳西鄂。一代科学巨人就这样满怀忧愁,过早离开了人间。张衡不仅是一位大科

学家,又是一位大文学家,画家,他的确是一个罕见的全面发展的人物。

张衡去了,世界人民也没有忘记他。1970年,国际上以张衡的名字命名了月球背面的一个

环形山。1977年又将太阳系中一个编号为1802的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张衡的名字与日月同辉

,与宇宙同在。

同类推荐
  • 隋唐洛阳

    隋唐洛阳

    本书以通俗流畅的白话文,化解诸多艰涩的古籍,叙述和分析隋唐时期洛阳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唐人韦应物咏洛阳云:“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洛阳作为隋朝、唐朝的东都和武周武则天的首都,帝王们或多次巡幸,或长期驻跸,利用洛阳来临制东夏、统驭全国。洛阳和世界连成一片,周边民族的首领、使者、商贾、僧侣、留学人员,梯山航海,来这里活动、定居、安葬。这里人文荟萃,群星灿烂;经济繁荣,技艺精湛。
  • 武乡,敌后文化的中心

    武乡,敌后文化的中心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与武乡民众一道,在武乡这片土地上,团结合作、共同抗敌,先后与敌人进行了大小战斗6368次,歼敌28830人,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可以说武乡的山山岭岭上都有过激烈的战斗,沟沟洼洼里都有着烈士的忠骨。《武乡敌后文化的中心》主要收集整理了发生在我县境内一些重大战役战斗,以展示武乡人民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与八路军并肩作战,用小米加步枪打出红色江山的光荣历史。
  •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下)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下)

    公元960年,赵匡胤践祚登基,大宋帝国肇造。大军入城之际,东京汴梁“市不易肆”,针对刁民趁乱打劫则“索得数辈斩于市,被掠者官偿其赀”。对于私有财产的尊重和保护预表了一代圣君将要开启传统中国最绚烂的篇章。公元960年至公元976年,是赵匡胤的“帝王时间”,历史迎来了百姓富足、兵强马壮的“建隆之治”。此后16年间,他笃行德政、偃武修文,而终怀揣未竟之志于斧声烛影中神秘而逝。大宋立国之初,赵匡胤在怀柔天下、偃武修文之际,先后征潞州、平扬州,采纳宰相赵普锦绣良策“侵削藩镇”,收兵权定祸乱,以至升平之世……
  • 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

    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关羽为什么要千里走单骑?曹操为什么只承认他和刘备是英雄?《隆中对》到底是什么意思?赵云为何不讨刘备喜欢?诸葛亮为什么不断对曹魏用兵?为什么天下合久必分?为什么分久又必合?为什么…… 在中国,《三国演义》使三国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历史果真如此吗?翻阅雾满拦江的这本《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你会发现,你所知道的三国简直是一点儿也不靠谱!
  • 新瓦岗

    新瓦岗

    新瓦岗四猛:罗士信,来护儿,新文礼,王伯当四绝:罗春,尚师徒,侯君集,程咬金十三杰: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伍云召,东方伯,伍天锡,罗成,杨林,魏文通,梁师泰,杨义臣,秦琼【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四猛四绝和十三杰人选,这是甜城心中的选择,希望大家能喜欢,《新瓦岗》这是一个不一样的隋唐英雄传!
热门推荐
  • 帝霸

    帝霸

    千万年前,李七夜栽下一株翠竹。八百万年前,李七夜养了一条鲤鱼。五百万年前,李七夜收养一个小女孩。今天,李七夜一觉醒来,翠竹修练成神灵,鲤鱼化作金龙,小女孩成为九界女帝。这是一个养成的故事,一个不死的人族小子养成了妖神、养成了仙兽、养成了女帝的故事。
  • 读三国演义悟做人之计

    读三国演义悟做人之计

    为了让读者从《三国演义》中更好地领悟如何做人,结合《三国演义》中的典型故事,将其中人物形象简略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结合社会现实来揭示做人的方法和技巧,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以《三国演义》为引子,或以全局为立足点,提纲挈领,或以局部为落脚处,小中见大,剖析出了较为全面的做人智慧,希望能够抛砖引玉,给读者带来更有价值的启迪。
  • 曾经清晰的某个角落

    曾经清晰的某个角落

    写实类总裁文他,遭遇惨痛,白手起家,性情温和,感恩之心,害怕薄情这个又薄情了那个!她是陪伴他白手起家,患难与共,同甘共苦,勤勤奋奋的妻子!而她是她的表妹,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走进了他们的婚姻!如果爱是一江春水,会不会有一天源头变成了沙漠而岌岌可危。或者源头之水流向了他处,不再流向曾经抚慰的地方...曾经清晰的某个角落
  • 臻于灰霾的尽头

    臻于灰霾的尽头

    最可悲的事情是,失去了自我,只剩下空躯壳。亓官韫和郗卓,爱得真爱得切,然而却又爱得痛。亓官韫的目光闪烁,说道:“如果我早知我们的爱,像在荆棘丛里翻滚过一番,我就不会要这份姻缘了。”“那么说,你后悔了。”郗卓瞪着韫儿,闷声道。“不,不是,我只是不想看到你那么痛苦。”亓官韫说。
  • 捉弄和珅

    捉弄和珅

    本书从古代典籍中精选晏子、东方朔、侯白、苏东坡、解缙、唐伯虎、刘墉、纪晓岚等二十五位中国古代机智人物的一百多篇趣闻逸事。作品隽永幽默,诙谐风趣,能够给读者带来艺术欣赏的乐趣。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卡耐基成功说服经典

    卡耐基成功说服经典

    卡耐基是二十世纪伟大的人生导师,半个多世纪以来,从西方到东方,几乎世界上任何一个语族都有卡耐基的译著,他也因而被誉为“人类出版史上第二大畅销书作家”。本书将卡耐基的好口才的说服技巧公布天下,只等你来参阅。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偷心绝情剑

    偷心绝情剑

    家仇,国仇,恩怨情仇,腥风血雨。他历经种种磨难,种种欺辱,练就一身绝世武功;他冷漠绝情,却偷走佳人的芳心;他本是平凡的人,真正身世却是出乎意料;他本可以拥有天下,却只愿与爱人浪迹天涯……
  • 人脉就是命脉大全集

    人脉就是命脉大全集

    不可不知的人脉力量不可不知的人脉拓展,每个人都需要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好的人,我们称他的人脉好。人脉好是安全感的来源,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创造辉煌的平台。什么样的人有人脉?古道热肠者有人脉,和气宽厚者有人脉,急人所难者有人脉,侠肝义胆者有人脉,通情达理者有人脉,礼让谦逊者有人脉。什么样的人没人脉?无情无义者没人脉,刻薄寡恩者没人脉,自以为是者没人脉,尖酸善妒者没人脉,吝啬小气者没人脉,缺心缺肺者没人脉,颐指气使者没人脉。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是在于你认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