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0000000005

第5章 修身养学,勤于雕琢(1)

修身养学是一个人一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修身是为了雕琢性情、陶冶情操,养学是为了开拓视野、提高自身素质。但若想达到二者兼备,非下一番苦功夫不可。曾国藩能达到“内圣外王”,自然是少不得“勤修”二字。也就是说,曾国藩把修身养学与一生的事业联系在一起,在成就事业的过程中,兼顾修身养学;在修身养学的同时,把事业发扬光大。

——同治二年十二月

1.花心思读书,用心思做事

曾国藩出生在一个耕读之家,他的父亲曾竹亭长期苦学,但却为科举考试所困,四十三岁时才补为县学生员。他的祖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壮年悔过,因此对曾国藩的父亲督责最严,往往在大庭广众之下,就大声地呵斥儿子。至于他的父亲,他的才能既然得不到施展,就发愤教育儿子们。曾国藩曾回忆说:“先父……平生苦学,他教授学生,有二十多年。国藩愚笨,从八岁起跟父亲在家中私塾学习,早晚讲授,十分精心,不懂就再讲一遍,还不行再讲一遍。有时带我在路上,有时把我从床上唤起,反复问我平常不懂之处,一定要我搞通为止。他对待其他的学童也是这样,后来他教我的弟弟们也是这样。曾经说:‘我本来就很愚钝,教育你们当中愚笨的,也不觉得麻烦、艰难。’”

在这样的家庭里,曾国藩九岁时已经读完了五经,十五岁时,受教读《周礼》、《礼仪》,直至能够背诵。还读了《史记》和《文选》,这些恐怕就是曾国藩一生的学问基础。他之所以少年能早早显达,推究其根源,实在是靠家学的传授。

但是,从根本上说来,曾国藩一生的学问功业,还是基于他自己的发愤苦读。

对曾国藩来说,美服可以没有,佳肴可以没有,华宅乃至女人也可以没有,但是不能没有书,不能不读书,读书成了他生命中的最重要部分。

曾国藩在青少年时代就酷爱书籍。1836年的那次会试落第后,他自知功力欠深,便立即收拾行装,怅然赋归,搭乘运河的粮船南下。虽然会试落榜,但却使这个生长在深山的“寒门”士子大开眼界,他决定利用这次回家的机会,作一次江南游,实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宏愿。这时曾国藩身边所剩的盘缠已经无几。路过睢宁时,遇到了知县易作梅。易也是湘乡人,他与曾国藩的祖父、父亲非常熟悉,与曾国藩也相识。他乡遇故人,易知县自然要留这位老乡在他所任的县上玩上几天。在交谈中得知这位湘乡举人会试未中,但从其家教以及曾国藩的言谈举止中,便知这位老乡是个非凡之人,前程自然无量。他见曾国藩留京一年多,所带银两肯定所剩无几,有心帮助曾国藩。当曾国藩开口向易作梅知县借钱作路费时,易作梅慷慨应允,借与曾国藩一百两银子,临别还给了他几两散银。经过金陵时,他见金陵书肆十分发达,流连忘返,十分喜爱这块地方。在书肆中曾国藩看见一部精刻的《二十三史》,爱不忍释,自己太需要这么一部史书了。一问价格,使曾国藩大吃一惊,恰好与他身边所有的钱相当。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部史书买下来,但书商似乎猜透了这位年轻人的心理,一点价都不肯让,开价一百两银子一钱也不能少。曾国藩心中暗自盘算:好在金陵到湘乡全是水路,船票既已交钱定好,沿途就不再游玩了,省吃少用,所费也很有限。随身所带的一些皮袍冬衣,反正这时已是初夏也穿不着了,干脆送去当了,勉强还可够用。

于是曾国藩把一时不穿的衣物,全部送进了当铺,毅然把那部心爱的《二十三史》买了回来,此时,他如获至宝,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平生第一次花这么多钱购置财物,这就是书籍。此一举动,足见曾国藩青年时代志趣的高雅。曾国藩的一生,不爱钱,不聚财,但却爱书,爱聚书。

回家以后,父亲见他花了上百两银子买回一堆书,非但没有责备,反而鼓励他说:“尔借钱买书,吾不惜为汝弥缝(还债),但能悉心读之,斯不负耳。”父亲的话对曾国藩起了很大作用,从此他闭门不出,发愤读书,并立下誓言:“嗣后每日点十页,间断就是不孝。”

曾国藩发愤攻读一年,这部《二十三史》全部阅读完毕,此后便形成了每天点史书十页的习惯,一生从未间断,一部《二十三史》烂熟于胸。这样,自京师会试以来,就使曾国藩养成了对古文和历史的爱好,为以后更为广泛地研究学术问题,总结历代统治者的经验教训,参与治理国家和社会打下了基础。所以,他后来回顾自己的读书治学过程时说:“及乙未到京后,始有志学诗、古文并作字之法。”

当曾国藩供职京师的时候,正是中国内乱外患交迫之时。曾国藩所关心的,在外有“英夷”,在内有太平天国。所以,他读书更侧重经世致用之学,特别是舆地之学。在闲暇的时候,曾国藩对于军政大计,以及各种庶务,通过大量的并有所选择性地阅读古代史籍,尽量把现实的问题考究详尽。一旦当权,便能把平时读书得来的学问,拿出来应用。后来太平天国声势大盛,曾国藩以一书生带兵,终能镇灭洪、杨,一般人都引以为异。我们只要知道他十多年的京师生活,十多年京师名流之间的交往互教,十多年京师期间坚持不懈地刻苦攻读经世致用之书籍,是如何地准备着应付事变,如何地关切时务,如何地虚心研究!便可知道曾国藩的成功,绝不是侥幸得来的了。

当时掌理全国庶政的六部,除了户部之外,曾国藩担任过礼、吏、兵、刑、工五部的侍郎,在为官期间,对照自己所任各部的工作特点,他专心潜读《通典》和《资治通鉴》,由此而洞悉了清代的政情利弊、官场风习、山川形势、民生疾苦和武备良窳。曾国藩由内阁学士升为礼部右侍郎署兵部左侍郎时,遍阅清代道光以上历朝文献,目睹时局危急而政风颓靡,遂因皇帝之下诏求言而先后参照史籍上了几道条陈时务的奏疏。体现了他明道经世的抱负。

在曾国藩读书榜样的示范下,湘军将帅们则是把孔、孟、周、张、程、朱,直到船山的“圣贤学脉”、“儒家道统”作为自己的思想信仰,从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广搜博取,以求治国用兵之道,为其军政实践服务。

正如郭嵩焘所说:“军兴以来,湘人起文学任将帅,肩项相望。一时武健强力,多知折节读书。军行所至,闻弦歌之声。”大批湘军将领多是从“一介书生”、“布衣寒士”而投笔从戎,从文书、幕僚或中下级军官,一跃而成为统兵作战、独当一面的高级将帅,不少人成为巡抚总督一类的封疆大吏,有的甚至成为清朝中央政府的尚书、军机大臣、大学士。

曾国藩于读书学习尤为可贵的是,把它作为生命中重要的部分,相伴终生。

同治十年(1871),曾国藩的身体每况愈下,可以说一天不如一天。理学修养甚深的他,在一月十七日写了几句箴言,警示和鞭策自己读书不要放松。这几句话语是:“禽里还人,静由敬出;死中求活,淡极乐生。”他认为“暮年疾病、事变,人人不免”,而读书则贵在坚持,并在读书中体味出乐趣。因此,在二月十七日,他自己感到病甚不支,多睡则略愈,夜间偶探得右肾浮肿,大如鸡卵,这确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他却置至一旁,晚上照旧读书不废。疾病缠身,这已是难以摆脱的困扰,“前以目疾,用心则愈蒙;近以疝气,用心则愈疼,遂全不敢用心,竟成一废人矣”。但药疗不如读书,他离开了书的话就是一个废人了。

如此看来,曾国藩的一生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把读书当成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来看待!

曾国藩语录精粹:

读书之道,朝闻道而夕死殊不易。易闻道者,必真知而笃信之。吾辈自己不能自信,心中已无把握,焉能闻道?

——咸丰九年二月

2.学而求变,以变创新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无数事实证明,那些名垂千古,为人推崇的人往往不是那些墨守成规的人,而是那些主张因时而变,敢开创新风的人。曾国藩具有“继承与发展”、“守旧与革新”的双重性格,可以说他的“发展”与“革新”,是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放弃夜郎自大的盲目自重观,开启了一代学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风气之先,给黑沉沉的满清王朝带来了一缕“自强”的曙光。

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是教人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结合的自觉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箴言,已经成为社会认可的理想人格和道德规范。曾国藩晚年被封为武英殿大学士,位尊为“相”而居汉大臣之首,但按照清代政制,这仅是没有实权的尊号。在其事业的鼎盛期,他虽是节制几省军务的主要军事统帅,但其实职始终是地方大吏——直隶总督、两江总督。按照忠不出其位的原则,他完全可以循规蹈矩,以完成本职工作为满足。可是,他一再发出建立机器局、派遣留学生等倡议。这些行动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急于改变国家贫弱面貌的爱国热忱超越了个人成败得失的考虑。

他曾同李鸿章说过:“鄙意北方数省因循已久,……东南新造之区,事事别开生面……制器造船各事,皆已办有端绪。自强之策应以东南为主。阁下虽不处海滨,尚可就近处理,购办器械,选择人才,本皆前所手创,仍宜引为己任,不必以越俎为嫌。”在专制制度下,越俎代谋小则招怨,大可惹祸。据内容看,此信大约写于1867年李鸿章被任命为湖广总督后。曾国藩一生谨慎,平定太平天国后又恐权重位高招忌,加上健康每况愈下,因而一再要求归田以保晚节。如果不是出于考虑国家安危、开创一代风气,是不会有这一行动的。他一生谨慎,但却要求李鸿章敢于“越俎”,表明他敢于担当大事的品格。

其次,因时而变、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推动他学习西方的基本因素。儒家的经世致用派一贯强调从实际出发,这种学风代代相传,成为这一流派的人物历来较有成就的重要原因。曾国藩继承这个传统,也一再强调:“不说大话,不骛空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禁大言以务实”。理学家们沉溺于心性之学,热衷于从考察思想动机中去鉴别君子与小人。而曾国藩对此作了重大的修正。他说:“恒言皆以分别君子小人为要,而鄙论则谓天下无一成不变之君子,无一成不变之小人。今日能知人,能晓事则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晓事即为小人。寅刻公正光明则为君子,卯刻偏私暧昧即为小人”。

历史上许多有成就的人物如果专注某一方面,可能会取得更大的成功。曾国藩经常慨叹:古往今来有大作为者,他们的才智只发挥到三成,而七成却没有用上。所以他信天、信运气。梁启超作为近代的改革家无疑是时代的骄子,但他的变法事业没能推进下去。他在文学、历史、文字学等方面也造诣非凡。但他在临终前谆谆教导子女们:以他的博杂不专为戒。后来他的儿子梁思成专攻建筑,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学的开山祖师。

曾国藩生平处世的成功,可以说是读书的成功。他治学有方,通过读书,走上了仕宦之途,广交了益友,领会了行军打仗之术,树立并实践了报效国家、明道经世的远大志向。

曾国藩语录精粹:

为学之道,不可轻率评讥古人。惟堂上乃可判堂下之曲直,惟仲尼乃可等百世之王,惟学问远过古人乃可评讥古人而等差其高下。今人讲理学者,动好评贬汉、唐诸儒而等差之;讲汉学者,又好评贬宋儒而等差之;皆狂妄不知自量之习。譬如文理不通之童生,而令衡阅乡、会试卷,所定甲乙,岂有当哉!善学者,于古人之书——虚心涵咏而不妄加评骘,斯可哉!

——同治七年四月

3.以勤为铭,将勤补拙

曾国藩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资质一般的人,只有通过勤奋努力的学习和积累,才能达到大志的效果。为此他强调了勤奋的重要性,并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天下之事,有其功必有其效,功未至而求效之遽臻,则妄矣。

意思是说,功夫还未下到,就想求得效果马上达到,实在是荒诞的。

在人生的竞赛场上,天资一般的人靠什么与天资好的人相抗衡,甚至取胜于他?靠的就是一种“积累”。当初同在一个起跑线上的时候,人家也许还不如你,但是你却自恃聪明(也可能你是真的聪明)以此为傲,认为聪明天赋即是万能,不管别人怎样“积累”,你认为无论何时,只要你想去做的时候,你就能做到,甚至比他们做得更好。殊不知人家天赋一般的人日积月累,持之以恒,不知不觉地就和你拉开了距离,已经不知不觉地逐渐具备了远非仅靠“天赋”或“聪明”而能得到的某种地位、某种资源,以及某种能力或成就。

曾国藩反复告诫他的子弟,为学必须靠平时的积累。他说:“读书的道理,如杜元凯所说,就像大江大海一样长时的浸漫,像蒙蒙细雨时时滋润一样。如果所见所闻十分寡陋,含蓄蕴藉的程度浮浅,比如只有一勺水,绝对没有办法灌注得透彻,滋润得丰美。因此,君子是不能因微末之道而自我限制在一个地方的。知识在于积累,积累多了,自然能融会贯通。”

曾国藩由此推及到做文章诗词,他说:“大凡写作文章赋诗,应当在真挚的感情达到了极点,不能不一吐为快的时候。然而,也必须靠平时积累得多,那么写作时不用苦思冥想而能左右逢源。所讲的情理,足以表达作者内心最真挚、最切实的感情。写文章的时候,没有刻意揣摩字句的苦恼,文章写完后,没有不能表达心里所想的情况,这都是平时日积月累的功效。如果平时就敷衍了事,浅尝辄止,不得不临时再去寻思“义理”,而义理并不是一时就能学会学通的,那么就不得不求助于文字的功效,甚至于雕饰字句,花言巧语,取悦他人,所做的假饰更日趋拙劣。以后要想达到真情激发的时候,那一定要先看胸中所掌握义理程度怎样,如果能像取携带在身边的东西那么方便,顷刻而来,脱口而出,就可以了。不然,还必须临时寻求办法,那还不如不去作。强求自己去作就只能以巧言伪情取媚于人。”

在这一段话中,可以看出曾国藩对为学的要求十分严格,平时决不能敷衍了事,浅尝辄止。而是要善于积累,这样一到用时不必苦思冥想就能左右逢源。知识积累多了,就有可能融会贯通,以一推万,根据已知去发现未知的内容,想像与发挥的空间就大,思维便可信马出缰自由驰骋。

除强调读书勤奋外,曾国藩也很重视读书环境。他反复强调合适优良的环境,足能使人易于为善,正如恶劣、腐败的环境容易使人变坏、变恶一样。他以直隶为例。正因为直隶自古有豪侠之风,乃良好之风气,所以予以大力赞扬,并以此勉励直隶学人士子继承此种遗风。如果环境恶劣、风气很坏的地方,他认为不宜于人才的培养。他曾致书其弟说:“衡阳不可以读书,涟滨不可以读书,为损友太多故也。”

在治家教子上,曾国藩更是不厌其烦地强调“勤”字。他在信中曾对儿子纪泽说:

同类推荐
  • 口才成就一生全集(白金珍藏版)

    口才成就一生全集(白金珍藏版)

    在人与人的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交流显得越来越重要。语言是交流不可或缺的工具。如果我们总是无法很好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就很难得到别人的拥护。一个“孤家寡人”怎么能够成就一番事业?所以说,口才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人生的成败。本书就是要告诉读者可以迅速提升口才技巧的方法,从而提高读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在今后的为人处世、工作创业中做到谈吐自如、游刃有余。让读者在拥有出众口才的同时,也拥有闪亮的人生!
  • 丑女无敌

    丑女无敌

    从女孩的性格、气质、品位、社交、心理、才智、处世、财商、爱情、婚姻、职场等角度,全方位地讲述现代女孩获取成功的必备要素。希望本书能让所有女孩有机会重新评估自己的生活方式,修炼出一个美丽的自己!也希望它能给读者带来一丝美丽的灵感,一份成功的自信,一把安身的钥匙,一道立命的光环!
  • 名人演讲在清华

    名人演讲在清华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是中国公认的一流学府,是中国近代新思想、新科学的重要发源地,有史以来,无数著名学者、商界巨子、以及国际政要都先后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做过演讲,能够在北大和清华做演讲已经成了一种荣幸。在这些演讲中,有针砭时弊的政论,气宇轩昂;有严谨求实的学术论述,循循善诱;又有推陈出新的另类思维,语惊四座,也不乏促膝谈心般的思想感受,娓娓道来。这些精彩的演讲者的学识和水平。
  • 寓言中的经济学诡计

    寓言中的经济学诡计

    本书通过寓言故事,引出经济学中的内在秘密,并加以幽默的解读,带领读者走进经济学的世界,看透经济现象的本质,为你的生活增添无限精彩。
  • 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悟故事

    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悟故事

    本书编入了中外几百个感悟小故事,从人生感悟、情感感悟、智慧感悟等方面作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来抛砖引玉,以精简准确的人生感悟作为提示和点拨,帮助广大读者从故事中得到启发,更加开朗,智慧,明智地面对人生。
热门推荐
  • 倾城嫡妃

    倾城嫡妃

    卓羽凡,商界第一把手,机智善谋,商界势力纵横披靡,更是欧亚最大地下黑帮,亚伦组织老大的干女儿。为了帮义父拓展版图,她不惜代价,阴谋百出,最终,却被最信任的姐妹拍档陷害惨死。醒来时,却是一具正在被扒光衣服供富家子弟玩乐的‘尸体’。前世的她被一人主宰,活的黑暗,死的惨烈。这世的她被万人踩踏,活的懦弱,死的屈辱。既然让她重生,那么,这世界势必要被颠覆。片一:大厅上。“啊啊啊…我不要我不要啊,王爷,不要和我退亲呀…”丑到惨绝人寰的女子哭声震天,吓的男子脱口而出:“这婚非退不可,我已有心上人。”女子凄惨落泪:“既然你真心爱的人不是我,这些年就当我寻错了良人,投错了心,我不怨你,真心祝你和她白头偕老,早生贵子。”说罢,女子飞奔而出,涕泪成行。无人察觉,转头那刻,她笑的比谁都开心。片二:客宴上。“我对宫大小姐痴心一片,日月可见,今日便当着众人的面,请宫老爷将宫大小姐许给小侄。”女子低眉嘲讽轻笑,淡定自若,待慢慢喝完一整碗香汤,擦干净了嘴。“凤二少爷是真心想娶我么?”“当然,我对你的心天地可鉴,任何人事物都不能代替。”话毕,轻狂的扫过席上几个面色难看的男人。“既然如此,那么便许我以下聘礼:南稚国的血蚕丝绸一千匹,北拓国的轻羽良玉一百件,西凉国的凤凰展翅头冠一顶,还有一千万两…黄金。”闻言,男人手中的杯子应声而碎。女子淡笑,若无其事的拾起筷子,继续用餐。片三:婚堂上。吉时将至,不见新郎,众人暗自窃语,女子却淡定自若。“小姐,来了来了。”丫鬟低语。“嗯。”喜帕下的秀美面庞无一丝波动。“可是…这…这…”丫鬟惊慌支吾。“嗯?”“咯咯咯…”众人未语,只听见一阵公鸡狂叫的声音。与公鸡拜堂?女子冷冷一笑,莫不是这传说中的病秧子已经挂了?片四:深涯上。生死一线,淡淡的看了下脚下的万丈深渊,女子面无异色。抬头往上,看着绝美男人额前的细汗和眼底深现的沉痛,恐惧,水眸闪过不忍。“放手吧,死我一个就够了。”“不,你不是想知道本王的心意吗,本王现在就告诉你,本王许你一生一世,所以,不许放手,听到没有。”女子顿时笑了,灿如星辰:“好好活下去。”挥手眨眼间,纤手抽出,衣袖断成两截,淡色的身影如折翼的蝴蝶,美的彻底。兔子初试女强文,力尽精彩,亲们多多的支持,收藏多多,动力多多哟!!
  • 倾城郡主

    倾城郡主

    ~~~~~~一次重生,一场穿越;现代的财阀公主,古代的王府郡主;她,从来都不是受制于人的人。数年的谋划,只为了守护温暖的亲情;数年的经营,只为了得到纯粹的自由。王妃、皇后?她不稀罕!若她愿意,她便是这天下之主!白君澈,温雅如玉的神医门二公子:颜儿,既然我动心了,那么我也要你为我心动!颜无尘,冷漠如冰的侍卫:主子,遇见你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莫靖寒,皇朝第一美男子:颖儿,你是我的王妃,是我的妻,不准离开我!百里傲天,邪魅不羁的魔教教主:霏儿,什么时候做本座的教主夫人?呼延诚,俊挺的黑禹国太子:颖儿,只有在心里才能这么唤你,就这样默默爱着就好。司马文彬,儒雅的相国公子:颖儿,为何我们才相遇,你就要成为别人的妻?~~~~~~清的爱情观是: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本文已入半价书库!本文可能更新较慢,但绝不会弃坑!清刚建立了一个群(67960707),大家有兴趣可以加入,还没人呢~敲门砖:文中任意一人的名字~~~~~~~推荐好友文:《三千俊男爱上我》《废后翻身》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青春偶像剧:霸道阔少追爱记

    青春偶像剧:霸道阔少追爱记

    花想容没想到,他就是宋小飞。花想容更没想到,原来宋小飞,是长得这么好,英俊得如传说中的罗马王子,帅气得如日本漫画书走出来的男主角。但这宋小飞,居然是这么的蛮横,这么的无理。
  • 永不瞑目

    永不瞑目

    除了生命终止前的这个刹那,庆春确信自己已经了解了全部的肖童。就是对这个奇怪的刹那,她仿佛也能隐隐感知……年轻美丽的女刑警庆春与战友一起接手一桩贩毒大案,热情单纯的大学生肖童出于对欧的爱情接受了公安局派他深入毒巢刺探内幕的凶险任务……惊心动魄的缉毒大战交织着缠绵的爱情悲剧正在上演……
  • 豪门绯闻:追捕小逃妻

    豪门绯闻:追捕小逃妻

    她是公司的小白领,离婚后,成为了一个后妈。后妈这个字眼,对她来说非常陌生。为了和继女好好相处,她学会了忍耐,并且真心真意的对这个孩子好,她徘徊在两个前夫之间。第一任前夫那可真是,是一个是狗改不了吃屎的主,跟她复婚,却把手里的钱给了小三。第二任前夫,那可是要多温柔有多温柔,要多体贴有多体贴,绝对是一个绝版好男人,他为了前妻和孩子,跟她离婚,她理解,她忍了。
  • 异界之神秘空间

    异界之神秘空间

    退伍军人叶枫在和女友爱爱时遭遇意外,挺着长枪赤裸身体完成史上最奇葩穿越!这是一个神奇的空间,有斗气,有武技,有魔法,有兄弟,更有数不清的美女!且看我中华武技,如何在异界扬威,看叶枫如何用特种兵战技纵横异界,踏上巅峰……
  • 上错竹马嫁对郎

    上错竹马嫁对郎

    女追男隔层纱?战荳荳想说:呸!为毛她从小就追着夏致屁股后头跑,幼稚童年花样少女青春年华都耗光了,还在“青梅竹马”这四个字上原地踏步?怎么说她也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进得了闺房,打得过流氓的美少女战士……等等等等,一定是因为在她追爱的道路上,还有夏非寒这么一颗巨大的绊脚石存在——嘿,不就是小叔子嘛,怕什么,待嫂嫂我先收了你,再去寻我的本命郎君!想要成为我嫂嫂?夏非寒果断:滚!无貌无才无内在、无耻无赖无下限的“三无”系少女,妄图上演逆袭高富帅的戏码?想进夏家大门,就得过得了我这一关!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残王宠妃

    残王宠妃

    ★★★宠文版简介★★★酒医毒妃,素手翻飞,香飘万里,闻者魂归!千杯不醉的黑马杀手蝴蝶,被一口美酒呛死而陨落,灵魂穿越附上了酒家嫡女酒千之身。为了顺利成长,她将懦弱之名再次发扬光大,成了墨翎大陆人尽皆知的废物嫡女。哪知废物也有被回收利用的时候!!为了家族荣耀,她与庶姐被送给了凤鸣皇室。庶姐贵为皇妃,而她却被赐给了凤鸣国最有名的残疾王爷——凤璃。新婚之夜,大打出手,却无意中揭开了各自的保护色——他,冷冽的双眸带着邪魅;她,微垂的墨瞳染上戏谑。他的无能是装的,她的懦弱也是假的,原来他们都是骗死人不偿命的腹黑王者,借着弱者之名韬光养晦,锋芒暗藏。且看冷血残王联合酒医毒妃如何一步一步将整个天下,整个墨翎骗入囊中。★★★正剧版简介★★★一朝穿越,杀手界黑马蝴蝶成了酒家白痴嫡女酒千,被赐婚于闻名凤鸣国的‘冷血残王’——凤璃。新婚之夜,大打出手,却被彼此眼中含着的光芒而幡然醒悟——原来,他不残暴,她亦不懦弱。于是,越接触,越了解;越了解,越相似;越相似,越深爱——且看两个同时被世人轻视忽略的弱者,是如何借着弱者之名暗中韬光养晦,暗藏锋芒?又是如何在天下大乱之际,一鸣惊人,锋芒尽显?当两个人光芒万丈耀四方之时,昔日那些鄙夷轻视他们的人,又将以怎样的态度看待他们?精彩片段一门内檀香缭绕,璃王爷细心的擦拭着一把精致的匕首,薄刃,寒光阵阵,眼眸,冷冽阴鸷。门外,管家满脸气愤的说:“王爷,王妃说她进宫赴宴去了。”“随她去吧。”唇角一勾,真早啊。“王妃说王爷您不用陪她去。”管家的脸色更加难看了。“知道了。”唇角弧度更大了。“王妃还说她要喝个不醉不归。”“我晚点去接她。”“王爷——”最后管家差点要哭了,谁不知道璃王妃胆小懦弱,笨得要死,而且还是个既没酒量也没酒品的女人,喝多了可是会发疯丢人的啊。里面的某人却兴奋了,心里想着:皇弟啊,我同情你。精彩片段二某男挑着眉头,正兴奋的敲着算盘珠子。忽然,管家如风而至。“王爷,王妃让您过去找她。”“她在哪?”“酒窖。”猛然一个寒颤,赶紧回答。“告诉她,本王忙着呢!”又要泡澡?又要试验?“王妃说王爷要是忙的话,她就去找雁公子帮忙了。”“那让她等我一会儿。”能不能不去啊?现在他唯一的理想就是一辈子可以不用喝酒啦,不用泡澡了。“王妃说您不快点,她就不等你了。”一会儿酒都凉了,咋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