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800000064

第64章 科学与上帝的较量

第六十三章科学与上帝的较量:《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主要表述了两大内容:用人工选择过程阐明生物进化的事实,论证了自然界的

进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的。归纳出进化论的三大要素:变异、遗传和选择。达尔文在《物

种起源》中提出的人是由猿变来的学说动摇了“上帝创世说”,当时遭到了教会的猛烈攻击

。但攻击和诋毁无法湮没《物种起源》的价值,查尔斯·艾尔仁德的话可以作为总结:“达

尔文的著作以人类的思想发展诸方面,特别是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等方面产生深远的

影响。人类科学史上的最高荣誉是非他莫属。”

自然科学实践生物进化探微

查理·达尔文(1809~1882)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1831~

1836年参加了皇家科学院“贝格尔号”舰的环球旅行。达尔文在南美洲、澳大利亚、南太平

洋岛屿等地采集了大量标本、化石,这对他的物种进化思想的形成起了巨大作用。1836年

回国后,达尔文继续收集资料,做实验,研究生物进化问题,陆续写出了草稿、初稿。

1837~1838年写成《关于物种变化的第一本笔记》。1842年写成选择理论的第一个概要。18

58年在林纳学会上宣读了自己的初稿,次年《物种起源》(《依据自然选择,即在生存竞争

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在伦敦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1872年出版了修订的第6版

,并被译成多种文字。此后,达尔文还发表了许多生物学著作,并获得巨大荣誉。1882年4

月19日,这位伟大的自然科学家与世长辞。

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诞生在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这并不是偶然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

了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工业革命的完成,促进了英国的繁荣。再加上

达尔文有机会亲自参加了环球的航

海探险,以及长期地从事饲养动物、栽培植物的实践。达尔文在生物学领域里进行了一系

科学的总结,终于创立了完整的生物进化学说。而《物种起源》一书则是达尔文创立生物进

化学说的标志。

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的主要内容是从遗传和变异、生存斗争、自然选择三个方面,进行

介绍,自然选择是一书的中心思想。

达尔文肯定了变异的普遍性。在自然界,绝没有两个生物完全相同,不仅同一种生物前后代

个体不同,即使同一代的生物个体也是不同的。这种差异、不同即是变异。

至于引起变异的原

因,达尔文认为主要有三个因素:

其一,生活条件的作用。达尔文把生活条件的作用分为两种:直接影响到生物全部或局部的

作用,间接地影响到生殖系统的作用。

其二,器官的使用与不使用。达尔文认为器官的使用与不使用对于动物能产生显著的影响。

其三,相关变异。达尔文认为,生物体的全部机构,在其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彼此有紧密的

联系。如果有任何部分发生了变异而被保留下来,则其他部分也发生变异。

达尔文进一步指出生物不仅有变异,而且有遗传,这同样是无可置疑的事实。动植物正是通

过遗传把机体的内

外构造、反映外界的能力、性状传留给后代,使自己的种延续下去。变异和遗传是密切相联

的。如果生存条件改变了,遗传性也就随之改变。如果引起生物变异的生存环境一连保持几

代,那变异也就在后代机体中保留下来,甚至能够一代一代地巩固和强化。正是借助生物的

变异和遗传,人们对动植物进行人工饲养和培植,从事人工选择。

在遗传和变异理论的基础上,达尔文又进一步提出了生存斗争的学说。生存斗争,是生物进

化的重要途径。达尔文把生存斗争的形式主要分为三种:

第一,生物与无机界的斗争。曾经不可一世的恐龙早就灭绝了,现在生存着的大象,并无敌

兽侵害它,可是也始终没能遍布于全球。原来,生物与自己所处地区的气候等环境条件之间

有着深刻的矛盾和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再威武的庞然大物也难免一死。无论是狂风暴雨的

岁月中,还是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生物与无机界的斗争始终存在着。异常的气候出现,更

加剧了这种斗争。在许多气候异常的环境里,只有极少数的生物种类,在斗争中生存下来。

气候是变幻无穷的,此时气候适宜了,彼时又会风云突变,这样,大批的生物就死亡。一部

分善变的生物,或是在原来气候下不适于生存而濒临灭亡,现在反而成为适应的生物生存下

来。

第二,种间斗争。动物为了生存下去,必须寻找食物。弱小的动物,往往成了一些庞然大物

的主要食料。但弱小的动物,一方面逃避敌害,另一方面又寻找比自己更弱小的种类为食。

而,强食弱、大食小也只是相对的,有些动物具有为补足生活期内个体大量死亡而大量产子

的能力,有些动物虽产子量很小,却有一套高明的保护卵或幼体的方法。植物也是许多动

物的

主要食料,动物为了自己的生存,各种类之间经常为此斗争,斗争的结果,往往以适者存、

不适者亡而告终。

在植物界,种间斗争也同样存在着。生长于同一处的各种植物,互相争肥、争水、争光。生

活力强的植物,盘根错节、独霸一方,生活力弱的,就以另外的方式,顽强生存下去。大量

增加后代种子数,就是一些弱小植物通过种间斗争的结果。

第三,种内斗争。大鱼吃小鱼,就是种内斗争。达尔文认为,最剧烈的斗争,差不多总是发

生在同种的个体,因为它们居住在同一地域,需要同样食料,遭受同样威胁。达尔文举例,

当两只狗饥馑之际,相互争夺食物,强者往往饱食一顿,弱者夹着尾巴逃跑。植物也是如此

,同种植物密植于一处,相互争肥、争水、争光,最后壮苗拔翠而生,弱苗枯萎而死。种内

斗争的结果,对于物种分化、性状分歧、中间类型的淘汰具有极重要的作用。

生物与无机界的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使生物体不断大量死亡,抑制了按几何比率增

加的趋势。然而,生存斗争所包含的内容还不仅如此,达尔文强调指出,我应用生存斗争这

个名词是广义的。

在家养动、植物中,人们通过长期不断地选择对人有利的变异个体,培育出了许多新品种。

在自然界里,在广泛而复杂的生存斗争中,有利于生物本身的变异也不断得到保存,形成了

新的物种。这一适者生存的原理,达尔文称为“自然选择”或“最适者生存”。自然选择与

人工选择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为着“被它保护的生物本身的利益而选择”。,后者是“人类

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选择”。就变异与自然选择的关系说,如果没有变异,自然选择便不能发

生作用,变异则因选择而保留下来。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只要有机会,自然选择总

是仔细缜密地审察着,哪怕是最细微的变异,把坏的排斥掉,把好的保存下来并把它们积累

起来,不知不觉地改进、改善各种生物和它生存环境(有机的无机的)的关系。

为什么发生自然选择呢?因为生物之间的生存斗争(生存竞争)。达尔文说,生存斗争是在广

义上使用的,它包含这一生物对那一生物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包含个体生命的保存及其能

否成功地遗留后代;每一生物为着生存、繁殖后代及幼仔的成活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种内

斗争和种间斗争,同不利的生存环境的斗争也是它的含义之一。一切生物体都处在激烈的生

存竞争中。

是由于生存斗争,生物体获得的

有利于自己的变异使它保存下来,并且遗传给后代,后代因此也就有了较好的生存机会,由

此产生了变种或初期的物种,继而形成良好的不同的物种。

达尔文把马尔萨斯人口论引进生存斗争。他说,每一种生物都有着高速率增长即呈几何级数

增长的倾向。

适应者、胜利者生存,不适应者、失败者被淘汰、消灭。

这是自然界的“一条没有例外的规律”。

震撼神学界奠基生物学

《物种起源》的出版是自然科学史上一个最重大的事件,因为它成了19世纪绝大多数有学问

的人改造世界观的开始。达尔文发现了我们人类所居住的地球上的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从而

推翻了“神创论”、“物种不变论”等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

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不言而喻,它给当时的社会带来的是霹雳般的

震荡。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达尔文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他的进化论誉为19世纪自然科

学上的三个伟大发现之一。

在达尔文生前,《物种起源》先后共印了六版,可见其历史影响的巨大。达尔文的进化学说

第一次给了自然科学中的目的论以致命的打击;《物种起源》一书像一颗炸弹一样投到“神

学阵地的心脏上”,引起了整个世界特别是英国保守势力和宗教神学势力的极端惊恐和狂怒

,同时,极大地鼓舞了一切拥护科学的进步努力,并且为生物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

同类推荐
  • 百喻经故事全集

    百喻经故事全集

    是印度古代佛教寓言故事集的汉文译本,全名为《百句譬喻经》,列入汉文大藏经,原文尚未发现。百喻经原著者为第五世纪印度僧伽斯那。古文汉译本为南朝齐(公元497~502)时来华僧人,伽斯那的弟子求那毗地。与其他经书不同之处在于,全书通过九十八个浅显、易懂、通俗而目幽默的故事,把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因果报应、从正道、布施、持戒等向大众讲解得清晰明了。因此它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佛经寓言,而目也是众多佛经中少数的平民化、大众化经典。由于《百喻经》成书较早,目均由文言文译写而成,阅读起来似有些难度,因此,特将白话译文一并推出,并做相应点评,同时还配以相近相关的小故事来加以深化。希望对大家的阅读理解能有帮助。
  • 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本书内容包含:公文的起草、校核和签发;办公文书的写作,会议文书的写作,行政公文的写作,规章文体的写作、其他公文写作八章。
  •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讲述了中欧现代文学大家:波兰现代文学大家、匈牙利现代文学大家、捷克、斯洛伐克现代文学大家、奥地利现代文学大家、 瑞士现代文学大家、德国现代文学大家。
  • 实用工商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工商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细介绍了实用工商文书的写作方法及类型,按其文体格式划分,有表格式文书、申请报告类文书、章程及合同类文书、申诉答辩类文书四大类。打开此书,找到你想要的文体,按图索骥,轻松搞定!
  • 悦读MOOK(第十一卷)

    悦读MOOK(第十一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热门推荐
  • 异界苍龙

    异界苍龙

    炎黄子孙刺魂,因一场位神的阴谋而在模糊的时空乱流中飘荡,最后却还是回到了位神所控制的时空,看继承了炎皇不死邪龙功法的刺魂,如何在这块时空位面成长,如成成功找回自己的族人。
  • 鉴宝术士

    鉴宝术士

    林洛是古玩店的一个小小保养师,爷爷去世之后,留下一本彩绘笔记和玉佩。彩绘笔记记录了爷爷的职业传承,而爷爷盘了多年的玉佩却发生变异,让林洛获得鉴宝的能力!商骨周玺,秦俑汉匣,唐朝三彩,宋朝名瓷……明代书画,清朝兽首…竹、木、牙、角,文房四宝……尽在掌握!因玉佩变异,同时继承了爷爷职业传承的林洛,堪舆风水,分金定穴,感山川地理,辨气运长短,也成了他必备的技能!…………得到如此眷顾的林洛,会演绎怎样的传奇?
  • 我的姥爷是盗墓贼

    我的姥爷是盗墓贼

    【2014星创奖“传承”主题季参赛作品】传说大兴安岭浩瀚林海中隐藏着一个通向地狱的入口。鄂温克人叫它极寒阴泉,东胡人叫它极渊,盗墓贼称之为兴安岭地眼。这片未知区域不但是人类的极限,也是盗门中的禁地。相传,地眼中有一片无尽之海,海的尽头处隐藏着富可敌国的宝藏,但千百年来去无一人能活着出来。盗门最后一代传承人,一个流里流气的小痞子,带着一张俄军遗留下来的神秘地图和家族中代代相传的秘密踏上了通向死亡的绝命之旅……本书读者群:129442452
  • 裂锦(新版)

    裂锦(新版)

    这是一个悲凉的传奇。傅圣歆为了避免家族企业的破产,不得不依附于曾有宿怨的商界巨子易志维。他们在彼此的试探与挣扎里,慢慢陷入与对方的情感纠葛中。只是现实严酷,容不得她奢望爱情或是幸福。悲情小天后匪我思存感动经典,再续三世纠葛情仇。这一刻的爱情情深似海,而人生,注定寂寞如雪。当文字也开始哭泣……再见记忆中那些明媚的忧伤,觅一个云淡风轻的闲暇午后,在匪我思存的文字里体验一次畅快淋漓的文字之旅!
  • 色彩心理学

    色彩心理学

    色彩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色彩与人的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息息相关。蓝色的天空,纯白的云朵,翠绿的树木,火红的花朵……没有色彩,世界不会这么绚丽,生活不会如此多彩。
  • 死亡街机厅

    死亡街机厅

    新书《异界之书》,正式开始上传,起点首发,本书为本人脑洞之全新力作,经过两个月的潜心筹划,与今日正式开始上传。万望广大读者朋友能够支持。
  • 先知(纪伯伦全集)

    先知(纪伯伦全集)

    《先知》一直被视为纪伯伦一生的巅峰之作,自出版以来赞美始终不绝,被人誉为“小圣经”“东方赠送给西方最好的礼物”等。纪伯伦因此书声名大振,被世界认识、关注。此书收录了《先知》、《先知花园》、《先行者》等多部散文诗集,讨论了爱、婚姻、施予、悲欢、自由、时光、善恶、美、死亡等多个世界之源问题,承载了纪伯伦最厚重也是最成熟的思想,而散文诗中的语言优美绝伦,因此《芝加哥晚邮报》称:“真理在此,用黎巴嫩式的美、音乐和理想主义表现出来的真理。”
  • 达成交易的完美谈判

    达成交易的完美谈判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谈判者,大家同坐在社会这一巨大的谈判桌前。小到针头线脑,大到金融巨资;平凡到家庭主妇跟售货员讨价还价,卓越到商业巨子在商场上挥斥方遒。所有人都在经历着谈判、感受着谈判。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谈判大师,只有那些有心之人,才会从这本书中找到一条成功之路。
  • 影视文化(生命百科)

    影视文化(生命百科)

    卢米埃尔完成电影的发明后,于1896年雇用了二十多个助手,经过训练,分派到世界各地去放映他的电影,并随地摄取新的电影素材,回来制成新的电影节目。这样,就大大地促进了电影事业的发展与推广。同年,电影也传入了中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