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800000039

第39章 骑士文学的终结之作

第三十八章骑士文学的终结之作:《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对欧洲长篇小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发展的一个新阶

段。作品注意塑造人物性格和编织情节,并通过情节的变换交替和发展来表现人物的复杂性

格,作品塑造典型的主要方法是用夸张和喜剧性的表现手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堂吉诃德》骑士小说

米盖尔·台·塞万提斯·萨阿维德拉是西班牙著名作家,1547年出生于西班牙中部一个破落

贵族家庭,经历坎坷。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巨匠之一。

塞万提斯16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

1605年《堂吉诃德》第一部出版。

1615年《堂吉诃德》第二部出版。

1616年出版了他最后一部小说《贝雪莱斯和西希斯蒙达历险记》之后,于马德里溘然长逝。

《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的代表作,这是一部从人文主义思想出发反映西班牙社会现实的作

品。他用幽默、讽刺的笔调,揭露和鞭笞了西班牙中世纪的种种丑恶,指出了封建社会必然

消亡的趋势。

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公开表明了他写此书的目的:“我的目的无非要世人厌恶荒诞的

骑士小说”。骑士文学作为中世纪骑士制度的产物,是封建社会成熟阶段骑士精神的集中反

映。到了17世纪初期,在欧洲各国它早已成为历史陈迹了。但西班牙封建统治者出于维护封

建专制和对外扩张的需要,仍竭力提倡骑士精神。因此美化现实、神化骑士功勋、将骑士道

德理想化的骑士文学此时在西班牙反而风靡一时、泛滥成灾。塞万提斯深感于骑士文学的危

害性,抱定宗旨要“消除骑士小说在社会上,在群众之间的声望和影响”,把荒诞的骑士文

学“扫除干净”。于是在《堂吉诃德》中他尽情揭露了骑士传奇的荒唐与危害,尽情嘲讽了

骑士理想与骑士制度。它以毒攻毒,故意摹仿骑士文学的手法,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堂吉诃德

对骑士小说可笑的迷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怪诞的冒险经历,淋漓尽致地挖苦了游侠骑

士的种种荒唐行径,因而在人们情不自禁的捧腹大笑中,彻底否定了骑士文学。

骑士游侠荒唐可悲

《堂吉诃德》的全名为《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台·拉·曼却》。

描述的是西班牙的拉曼却地方一个名叫吉哈诺的破落小贵族,年纪快50岁了,因读骑士小说

入了迷,在自己的头脑里建立了一个骑士文学中虚构的那种骑士世界。于是找来一副破旧盔

甲披上,持长矛,跨上瘦马,自己取名为堂吉诃德,瘦马命名为洛西南特,从而仿照骑士小

说的惯例,把一个牧猪女郎想象为贵妇人作为自己心目中的情人,又去找了一个农民叫桑乔·潘萨的做仆从。万事俱备,走出家门,依照骑士小说的情节去游侠。堂吉诃德完全失去了

对现实的感觉,生活在一个他所心造的幻想世界之中。他满脑子骑士传奇中的奇思怪想,把

幻想当做现实;在他的游侠“冒险”经历中,闹出无数荒唐可笑的事情。他把风车当巨人,

以旅店作城堡,把羊群幻想成军队,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寻常事都被他幻想成为骑士传奇中的

奇情幻影,他忘乎所以,奋不顾身地冲杀,弄得遍体鳞伤,大吃苦头。虽然如此,他仍不醒

悟,坚持认为这一切都是魔法师和他作对所造成的。他前后出去游侠三次,直到临终才方然

醒悟,认清了骑士小说的荒唐和欺骗,立下遗嘱,他的家产由侄女继承,但是有一个条件,

如果她结婚,她所选择的男子必须是不曾读过任何骑士小说的。就这样《堂吉诃德》这部作

品不但讽刺了西班牙泛滥一时的骑士小说,而且有力地打击过时了的骑士制度和腐朽的封建

意识。

作品中,堂吉诃德是一个十分矛盾复杂的艺术典型。他是一个没落贵族的讽刺性形象。他头

脑里满是奇情异想,

他是一个

为理想而奋斗的战士。他以非凡的勇气捍卫真理和正义,具有不可动摇的信念与百折不挠的

精神。他追求自由,向往平等,反对封建等级特权,同情受压迫的人民。

他向

桑丘描绘了一个财产公有、人人富足、和平友爱、生存享乐的“黄金时代”的蓝图。这本身

包含了他对封建暴政的批判和对“世风日下、邪恶横行”的世道的痛恨。

毛姆对批评论说:“人类

的想象力从来还没有创造过像他(堂吉诃德)那样在高尚的人性方面引起如此深刻共鸣的人物

。”

由此可知,堂吉诃德是一个具有二重性的形象,既有崇高的、伟大的一面,同时又有可笑、

可怜的一面。他的进步思想,是以过时的、反动的骑士道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在封建制度走

向衰落的时代,他却一心梦想恢复骑士道,将骑士精神理想化,这本身就是一个历史错误,

必然使他成为一个过时的、滑稽可笑的角色。他脱离实际,一切从臆想出发。他的动机是善

良的,然而却不被别人理解,往往得到与愿望相反的结果,甚至给别人造成灾难。

他主观上想主持公道,而行为往往是非正义的,

行动总是以失败而告终,自己也吃尽了苦头,受尽了嘲笑。从堂吉诃德的双重性格可以

看出,这正是新旧交替时代西班牙社会矛盾的真实反映,是人文主义理想与西班牙现实之间

的矛盾。这种矛盾必然导致主人公悲剧的结局。

与堂吉诃德相反,桑丘是一个文盲,但他却处处比学识丰富的堂吉诃德正确、聪明。

他身上体现出小私有者自私、狭隘、眼光短浅等缺点,也有劳动才朴实、

善良、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他明明认识到堂吉诃德的行为是荒唐的,想到主人慷慨忠厚的

好处,就是吃尽苦也要尽忠到底,而不背弃。

然而桑丘的性格是发展变化的。随着游侠的旅程,他的心胸变得开阔了,逐渐克服了讲求实

际、小心谨慎的小私有者的习惯。担任“总督”期间,他断案公正,执法如山,爱憎分明,

表现出极大的聪明才智,发财的愿望已被变革现实的巨大热情所代替。

这时的桑丘,已变得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体现出了他做人的

尊严和道德上的胜利。

讽刺经典传世杰作

诞生于17世纪西班牙的《堂吉诃德》,跨越时空,跨越国界,几个世纪以来,走遍了世界各

地,受到了各国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是一部“没读过会让你觉得脸红,即使不能享受也会赞赏的杰作之

一”。

《堂吉诃德》是出色的讽刺小说。它的讽刺艺术十分独特。它故意采用骑士小说的手法,以

达到讽刺骑士制度和骑士小说目的。整个过程的荒唐滑稽与堂吉诃德的虔诚和深信不疑,构

成了深刻的讽刺。

《堂吉诃德》采取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堂吉诃德和桑丘就是一对相反相成的形象。一个

又高又瘦,一个又矮又胖;一个骑瘦马、持长矛、满脸愁容,一个乘壮驴、挥短鞭、诙谐风

趣;一个疯疯癫癫耽于幻想,一个头脑清醒讲求实际。鲜明的对比使人物喜剧特征更加突出

。语言使用方面,塞万提斯也大量采用了对照手法。一方面着意模仿骑士口吻,装腔作势;

方面是实实在在的人民语言,堂吉诃德的疯话处处和桑兵的实话相互映衬。此外,真实的生

活细节和奇异的虚幻想象对比,荒谬滑稽的闹剧场面与朴实无华的现实生活图景对比等等,

都加深了作品的讽刺意义。

小说结构以游侠历程为主线,穿插了一些各自独立与主题相关联的故事作补充,加深了作品

的主题。但穿插的故事显得过于冗长,且常打断主线的连贯性,因而造成结构不够严谨,这

是作品的不足之处。

塞万提斯用夸张的、理想化的手法塑造了这个人物形象,作家一方面嘲笑了他那过时的可笑

的骑士精神,一方面又通过他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理想。时代没有给作家提供改造社会的理想

人物,也不可能指出一条通往理想的正确道路,他只有寄希望于理想化的骑士身上。这是时

代的局限,也是塞万提斯本身的局限。

《堂吉诃德》的社会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作家讽刺骑士传奇的目的,具有更深广的内容,它

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6世纪末西班牙社会生活的真实图景。

《堂吉诃德》标志着欧洲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而“堂吉诃德”也已成为一个具有高度典型意义和特定含义的名词——成了办事欠考虑、行

事脱离常规、耽于幻想、迂腐顽固、落后于历史进程的同义语,这一艺术形象的确是不朽

的。

同类推荐
  • 中华句源(超值金版)

    中华句源(超值金版)

    本书是对中华民族积淀传承下来的经典之作的深度总结提炼,涉及到修身、养性、学习、处世、心态等诸多方而,在每条经典诗句后均附有出处、释义及延伸阅读,以期在帮助读者了解每一句经典之作的来源及现代解释外,引导读者向更深的层次去探寻、去思考。好的诗句会给人如沐春风之感。《中华句源(超值金版)》能为每一位读者带来缕缕春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难忘又一年

    难忘又一年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是共和国建国60周年。在党与共和国的历史上.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里程碑的“伟大转折”无疑是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围绕这一事件,作者在深入研究后发现,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整顿是历史转折的前奏;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为历史转折创造了前提;此后的两年为历史转折作了准备。
  • 宠物喂养小窍门

    宠物喂养小窍门

    宠物从幼年期到配种期喂养的注意事项,如何调配最适合宠物的食物。
  • 王学泰自选集:岁月留声

    王学泰自选集:岁月留声

    这里浓缩了中国社会近六十年的风雨变迁,描绘了那个激情年代的人生百态;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细细品读这些珍贵的独家资料,在流金岁月中慢慢感悟人生,接受时代洗礼!
  • 另类少年是从哪里来的

    另类少年是从哪里来的

    关于另类孩子的情况,其实并不是我们国家才有,几乎全世界每个国家都有,落后的非洲国家情况会更严重些,而发达的西方国家特别像美国的情况同样严重。读完本书的人,得出结论会同我一样,即:那些为追求个人享乐而无情地抛弃自己的孩子的人,他们是否多多少少受了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
热门推荐
  • 陪你到时光尽头

    陪你到时光尽头

    她是个被生活打磨得很现实的女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从不艳羡童话里的灰姑娘。因为谁敢保证嫁给王子前,灰姑娘爱的不是隔壁会换灯泡、会做回锅肉的张小三?但命运偏偏让她成为他的猎物,铁腕雷霆的他步步为营,设下天罗地网,颠覆了她平凡的生活与爱情。杀死她的初恋、遣走她的闺蜜、笼络她的母亲……一步步将她带入“围城”的深处。
  • KP

    KP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女生爱臭美

    女生爱臭美

    如果你天生丽质,那是你的幸运。如果你生而不美,同样也是蝣的幸运。因为,上帝认为你有能力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同一样东西或者同一件事情,这个人看是美的,那个人看则不美;小时候看是美的,长大了看就不美。父母牢牢记得孩子的前程,却单单忘记了他(她)还是一个孩子!属于孩子的应该是欢乐与自由,而不是沉重的荣誉!时装表演注重的是服装的展示,而风采展示需要展示的不单是服装,更多的是展示当代少年的精神风貌。我们喜欢拍艺术照,是想把最美的地方展示出来。每个人在展示美的时候,也让别人获得了美的享受。容貌通过一次手术,就可以变得美若天仙。但心灵却需要长时间的陶冶,才能变得完美无瑕。
  •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6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6

    讲透一代商圣胡雪岩的天才与宿命,影响中国一代企业家的经典!马云读了两遍!胡雪岩传记小说至高经典,其他版本大多是这套书的删减版或改编版。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出版40年来无可逾越,是商人必备的生存手册。胡雪岩从店伙计到大清巨富花了30年,倾家荡产只花了8天!“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武侠小说有金庸,历史小说有高阳!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又擅长讲故事,读起来轻松畅快,有读者评为“华语历史小说不可逾越的高峰”。翻开本书,看当代历史小说巨匠高阳,重现一代商圣胡雪岩的辉煌与宿命。
  • 红颜诛花

    红颜诛花

    一段爱与守候的故事,一场华美的视觉盛宴:江湖风雨路,生死两茫茫。唯暗夜听雪,方能心神怡。他是光,温暖如阳。他是夜,清冷如月。为了爱,她甘愿坠入魔道。伊人已转身,究竟谁才是她的归家路。他对她说:“歌飞,我寻了你好久好久。”他对她说:“九年前你看到的那个白衣少年并不是我。”
  • 销售为王:成交才是硬道理

    销售为王:成交才是硬道理

    是众多优秀销售员的智慧结晶,会教你如何将自己培养成一个成功的销售员,让自己在销售中尽可能地保证成交。《销售为王:成交才是硬道理》依照销售的顺序,为读者传授了各个环节的秘诀,并辅以丰富实例、名言警句和生动比喻,将哲理寓于文学之中,使读者读来轻松。
  • 最搜奇·萌萌小志怪

    最搜奇·萌萌小志怪

    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从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天仙配》《窦娥冤》到我们儿时熟悉的《田螺姑娘》《崂山道士》,其实都源自志怪小说。在古代,写小说一般会被看成不入流的行为。然而上至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魏文帝曹丕,下到低调奢华有内涵的一代名臣纪晓岚,都曾忍不住寄情于志怪,可见它的魅力有多大。志怪小说不仅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更是先人托物言志的工具,体现了世间百态,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特色。透过魏晋时代的故事,我们体会到的是令人倾慕的魏晋风流;在唐朝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大国气象;而到了清朝,故事则变得更加多样也更加世俗。
  • 小学生最喜欢读的益智故事(中年级)

    小学生最喜欢读的益智故事(中年级)

    小朋友们,你们爱听故事吗?喜欢故事里跌宕起伏的情节吗?喜欢那些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局吗?喜欢故事中蕴含的智慧吗?喜欢探究答案的快乐吗?这里有你喜爱的故事,这里有你喜欢的故事结局,这里有你想要的快乐,孩子们,还等什么,来吧……
  • 特工太子妃:忽悠一个江山玩

    特工太子妃:忽悠一个江山玩

    初遇那晚,我与他携手同醉。我指着夜空说:唐楚,我来数星星。你智商差点儿,就数月亮吧!抱着一颗琼瑶的心来对待穿越新生,结果还是金庸了。好吧,既然摆脱不了打杀的命运,那就让我来助你开疆拓土,忽悠一整片江山!咱轻轻的来再轻轻的走,挥一挥衣袖,不留一个活口!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