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7100000004

第4章 大学时光(1)

一、选择

进入大学的尼采,首先遇到的是专业和学习环境的选择。他放弃了神学,选择了古典语言学;他放弃了波恩,而选择了莱比锡。在大学求学期间,叔本华的著作震撼了他那悲观抑郁的心灵;瓦格纳的音乐似乎使他看到了欧洲文化复兴的希望,这两位大师使他的人生发生了根本的转折。

经过普尔塔学校的严格约束之后,尼采进入大学生的世界,他好像是获得了解放,觉得自己置身于最广泛、最美丽的自由之中。

在去波恩大学的路上,尼采和多伊森等几个伙伴骑着马,兴高采烈地穿行在乡间小路上,当行至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酒店时,他们小憩并过量地品尝了啤酒。这时,尼采有些忘乎所以,他对着自己坐骑的长耳朵断言道:“这是一头驴。”多伊森说:“不,这是一匹马。”尼采重新打量了一下,固执地坚持道:“这是一头驴!”一直到傍晚时分,他们一行人还在大声嚷嚷,慷慨激昂,尼采还用柔和的颤音唱情歌,使得一些女孩子被引到窗边、门口窥视这队人马。对此,居民们非常愤慨,一个长者特意出来斥责这些喧闹者,并且以恐吓的口气赶他们上路。经过一场恶作剧之后,他们终于在波恩大学安顿下来。

波恩大学在古典语言学方面享有国际声誉,因此首先为尼采所选中。

在这里,尼采学习古典语言学和神学。

应该说,选择古典语言学是尼采自己的志愿。早在中学时代,尼采就深深爱上了有关古希腊的课程,并以优异的成绩独居榜首。他试图把语言学作为在自己爱好之间寻求平衡的工具,作为自己防卫固有的浪漫主义素质的手段。他说:“我渴望得到一种抑制至今为止变化多端的、不稳定的意向的工具,渴望一种科学,人们可以用冷静的深思熟虑、无情的逻辑和同样的形式的工作使它得到发展,但它并不以其成果使人立即动心,当时我相信在语言学中可以找到这一切。而一个普尔塔学校的学生已经完全具备了研究语言学的先决条件。”

可是学习神学,是来自家庭的希望。尼采的祖父是个写过神学著作的勤勉的信徒,他的外祖父和父亲都是牧师,直接抚养他的那些虔诚的女家眷们,当然希望他继承祖业,将来献身神职。而尼采早在中学里就对基督教发生了怀疑,认为耶稣基督与酒神狄俄尼索斯是难以相容的。就在进入中学的第二个月,尼采读了施特劳斯的《基督一生》,经过慎重考虑后,他确认希腊精神与基督教精神是势不两立的。尼采在日后的自传中曾经说道:

为什么我知道得比别人多些?一般说来为什么我这样敏锐?因为我从未在一个不是真实的问题上作思考。我从未浪费过我的精力。例如,我没有实际解决宗教难题的经验。对于“原罪”之感,我完全不熟悉。我也缺乏一个可靠的标准来决定良心上的忏悔:我觉得良心的忏悔是不必加以重视的……良心上的忏悔在我看来是一种“罪恶的眼光”……“上帝”,“灵魂的不朽”,“拯救”,“超越”,这些只是概念,我并不注意这些,也从不在这上面浪费时间……我根本不把无神论视为一个结果,更不把它当做一件事:我的天性原是如此。我太好问,太多疑,也过于自大,致使我自己不满于事物的粗浅的解决。上帝则是如此一个粗浅的解答。

到波恩大学后,尼采进一步发现:“这儿有个严重的后果——你若放弃基督,你就不得不同时放弃上帝。”他在1865年给妹妹的信中说:“难道我们应该恢复那些我们所熟悉的关于上帝、现世与赎罪的种种观念吗?对于真的探索者,他辛勤努力的结果难道不会显现出全然不同的东西吗?我们寻求的是什么?是安宁和幸福吗?不,除了真理,什么也不是,尽管他也许是痛苦的,可怕的。这就是业已划分出来的众人之路:假如你祈求心灵的安宁与幸福,那就去信仰吧!假如你想成为献身真理的人,就得去探索!”不仅如此,尼采的这种认识还在行动上表现了出来,他不愿意参加任何宗教仪式,他不顾母亲的劝说拒绝接受复活节圣餐……于是,尼采在进入波恩大学仅仅半年,就断然放弃神学,专修古典语言学。

尼采潜心攻读,但他也同时发现自己离群索居、沉默寡交的弱点十分不利于学业,所以他努力改变自己的天性,开始与外界广泛接触了。他听任新生活秩序的摆布,于是学术讨论、水上荡舟、在河边小饭馆里轻松愉快的时光以及傍晚路上的即兴合唱等,这种单纯无邪的交往和乐趣,尼采都很好地利用了。

尼采为使自己成为一名完美的学生,甚至希望进行一场决斗,因为没有对手,他便选择了一位同学。他对这位同学说:“我是新生,我想你比较合适,让我们开始吧。”对方说:“非常乐意。”1864年12月两人展开决斗,结果尼采鼻梁受伤,三天后才痊愈。

1865年2月,尼采去科隆游览,其间发生了一件偶然的事。他请了一个仆人带路去找一家饭馆,但领路人却把他领进了妓院。多伊森在他的《回忆尼采》中记叙了当时尼采的情形:

我突然发觉自己被半打浓妆艳抹的动物所包围,她们都以期待的眼光凝视着我;在这刹那间我完全惊呆地站在她们面前。后来,好像本能的驱使,我走到钢琴旁边,那是在这一群中唯一有灵魂的东西,我弹了一两个和弦。音乐恢复了我四肢的活动,在这瞬间,我跑出户外。

尼采这个举世闻名的反女权主义者,是否与此有关?这只能是个猜测。

为了更便于同外界广泛接触,尼采加入了一个大学生组织“法、兰克尼亚”,当时的这个组织失去了鲜明的政治色彩,只具一种社交团体的性质。尼采认为通过它更便于直接了解世界和人。尽管如此,他的这一行动,对于他本人和他的家庭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所以,1864年10月24日至25日尼采用一种请求原谅的语气给母亲和妹妹写信说:“现在我已经看到,你们十分奇特地摇着头,发出惊讶的叫声。这一步骤也确实有许多不可思议之处,因此我不能抱怨你们。例如,几乎在同一时期有7个普尔塔学校的毕业生参加了‘法兰克尼亚’,也就是说除了两个人外,在波恩的所有普尔塔毕业生都参加了,其中有许多人已经在读第四学期。我给你们举出你们大概认识的几个:多伊森、施特克特、豪斯哈特、特佩尔曼、施特德费特、施洛伊斯内、米夏埃尔和我本人。”“当然对于这一步骤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考虑到我的天性,我认为这一步骤几乎是必要的。我们大多数都是语言学者,同时也都是音乐爱好者。一般来说,在‘法兰克尼亚’里笼罩着一种非常有趣的气氛,我们也十分喜欢那些老人。”在这种有趣的气氛里,虽然尼采对种种庆祝活动、击剑、决斗、舞会、同妇女交际还感到满意,但是,他很快就觉得这种肤浅的活动不能吸引他,反而使他生厌。他痛斥自己浪费的时间,从而确定了一种更严谨、更专注的生活。这时,尼采选修了一门难度相当大的三年级课程,并决定和朋友们坦率地谈一下,试图对他们产生某种影响,从而使他们的生活日趋高尚。尼采设想从这里开始行使自己的天职,并且想有朝一日把这种影响扩大到整个德意志。于是,他建议改革“法兰克尼亚”的一些规则,要求减少那些使人深恶痛绝的吸烟饮酒会。尼采的建议没有发生作用,反而招来了讽刺挖苦以及“怪人”的名称,并被请出了这个联盟。尼采尝到了最痛苦的孤独,一种被击败后所特有的孤独。

在第一学年即将结束时,尼采给家里写信说:“在这里的大学生圈子里我被看做是音乐权威,此外还被看做是奇特的怪人……我决不是不受欢迎的人,尽管我有点喜欢嘲弄别人,并且被认为是讽刺。也许你们对这种根据别人的评判所作的自我的特性描写不是不感兴趣的。作为本人的评判,我可以补充一下,第一点我不同意;我常常不高兴,有过多的脾气,是个有点讨厌的人,不仅对自己,也对别人。”

这时,尼采决意要在学年结束时离开波恩。1865年8月30日,他在给朋友赫尔曼·姆萨克的信中说,再在波恩呆下去是一个错误,在我看来,波恩大学里的人没有什么政治判断力,他们完全服从领导的意见和看法,我觉得他们表现出的行为既粗俗又令人作呕。

在波恩大学所度过的一年时光里,除了他所作的关于德国政治诗人的一个报告,一个关于北美德国人宗教活动状况的讲座,以及他关于西奥格尼斯的补充研究之外,就再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了。唯感幸运的是,他结识了一位好老师——里奇尔。

这位好老师有很高的威望,尼采认为他是一个艺术大师,他的学术思想不仅精湛,而且具有深刻的美学意义。尼采很尊重这位教师的为人和学识。里奇尔也很器重尼采的才华。当尼采准备离开波恩去莱比锡继续读书时,里奇尔也接受了到莱比锡大学任教的聘请。

1865年10月18日,尼采终于离开了波恩。他在给家人的信中说:“我像亡命之徒一样离开了波恩。子夜时分,我和我的朋友M君一起站在莱茵河的码头上,等候从科伦开出的轮船。在即将离开如此繁华的乡村、如此美丽的城市和一大批青年伙伴的时刻,我没有感到丝毫的痛苦。事实上正相反,我是从那里逃出来的。我不想再像以前那样对他们作出不适当的评判。可是身处其中,我的天性丝毫不会感到满足。我仍然对自已太缺乏自信,并且无力在这么多正在对我发生影响的人们中间始终扮好自己的角色。一切都干涉我,因为我无法有效地主宰周围的一切……我觉得自己对于科学无所作为,对于生活无所事事,只是在以各种谬论充塞自已,想到这些,我就感到心情沉重。轮船驶来,载我离去。在潮湿的夜色中,我一直站在驾驶台上,注视着那些勾勒出波恩城河岸的小灯渐渐消失,一切都给我一种逃亡的感觉。”

尼采在莱比锡大学学习语言学。他牢记在波恩几乎荒废的第一学年,重新按照适应于他的方式生活,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和研究。尼采认为: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而且首先要能够在青年人中激发起必不可少的深刻思维与培养他们自己的评判能力,这样在他们心里就能不断提出为了什么要学习研究,什么是他们的研究对象以及怎样去研究这样的问题。在里奇尔老师的指导下,尼采这个名字很快闻名于古典语言学界。他第一次关于梅格拉的《西奥格尼斯》的新版本的讲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里奇尔老师认为他的讲演是低年级大学生作品中最为生气勃勃,而且结构严谨的。他们师生之间因此建立了友谊,并约定每周两次午饭时间彼此讨论问题。从此,尼采的作品多次在报刊上发表,还获得了该大学研究课题的奖学金。于是,尼采的名字在语言学界很快传开,获得了优秀的科学家的声誉。在成功面前,尼采感到赞扬的刺激作用,他说:“在这个场面之后,我的自负同我一起飞上了天。中午,我们几个朋友一起散步到戈利斯去。那天,天气晴朗,我的幸福挂在嘴边。在旅馆里,我们面前摆着咖啡和薄煎饼,这时我终于忍不住了,给感到惊讶而不嫉妒的朋友们讲我所遭遇的事情。在一个短时期内我好像昏头昏脑地跑来跑去;这是我成为语言学者的时期,我感到赞扬的刺激作用,对我来说,在这种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是应该争取这种赞扬的。”

与此同时,尼采也进一步增加了对哲学的兴趣。他阅读了1866年刚刚出版的新康德主义者朗格的《唯物主义的历史,兼评唯物主义对现实的意义》一书,并作了摘记及推荐。尼采认为,这是一本近百年来最有意义的著作。朗格从生理学角度发挥了康德的不可知论思想,把认识完全归于人类的生理构造,否认自然之物的存在,认为物本身只是一个极限概念。在此基础上,尼采开始了撰写他的第一篇哲学论文——《康德以来的目的论》。他还认真研究了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德谟克利特是一位想把人类从对上帝的建议和恐惧中解放出来的革命者。通过对哲学问题的研究,尼采指出:“我们用怀疑主义为传统思想掘下了坟墓。”这应该说是尼采以后关于一切价值重估思想的胚芽。

以上这些成功、荣誉和探索,对于在莱比锡求学的尼采来说,并不是什么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些都不是他真正要寻求的东西,都不能治愈他心灵的哀痛,不能解除他内心深处那个从未消失的疑问——对人生的疑问。

在莱比锡大学的四年中,使他最为关注和感到安慰的,也是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叔本华的哲学和瓦格纳的音乐。

二、偶遇叔本华

在大学里,尼采时常用孤独的散步来安慰自己,他说:“当时我正在孤独无援地经历着某些痛苦的体验,极其失望,没有原则,没有希望,没有亲切的回忆。从早到晚,我苦思冥想。”

由于特殊的人生机遇和天性,少年时期的尼采就带着忧郁和伤感的心情思索着“我们是谁”“我们为何而来”“我们向何处去”等人生问题;16岁的他就呼唤出“我为何这样忧伤”“我真想随心所欲,飞向憧憬的地方”,呼唤出我“又忧戚,又孤零”;20岁的他就明显表现出“我要认识你,未认识者”。这种忧伤中包含着追求、飘摇而不安的心态。尼采在普尔塔学校时就读了许多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特别是莎士比亚和卢梭的著作;在波恩大学他读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书籍。苏格拉底的神学目的论以及柏拉图的理念世界论,与内心充满忧伤、思索现实人生的尼采是不相容的。21岁的尼采已经进一步思索是否放弃基督,是否放弃上帝的问题,他认为,放弃什么东西,总是伴随着思想上的苦闷、斗争和追求,虔诚的信仰也可能使你感到幸福、满足,但不能为你追求真理提供帮助。他从自身的体验中已经感觉到,从小相信灵魂的拯救者是基督耶稣,如同相信拯救者是伊斯兰教教主穆罕默德,结果并无两样。这样,原有的信仰彻底崩溃了,失望和痛苦,探索和追求,使尼采正处在十字路口。他向何处去?

正是在这种心境里,尼采发现了心灵的知音叔本华。

同类推荐
  • 咏远有李

    咏远有李

    李咏生前唯一自传作品,出版于李咏四十岁时,四十不惑的李咏在本书中透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趣事,道出了一切绕不开的经历、感悟、感恩,当然还有痛苦和牢骚,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李咏。
  • 希特勒(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希特勒(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希特勒1933年爬上德国总理宝座。他加紧重新武装,疯狂向外扩张,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但在强大的苏联红军和英、美盟军的打击下,希特勒霸占欧洲和世界的美梦终被粉碎。
  • 海上骑士:尼米兹

    海上骑士:尼米兹

    本书中生动具体地描写了尼米兹的军事生涯,特别是对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担任美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兼太平洋战区总司令期间,组织指挥的一系列重大海战,打败曾经猖獗一时的日本联合舰队做了详尽的描述。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日两军在太平洋战场海战中的激烈争夺,以及双方的兵方部署、战略决策、指挥方式和作战经过,反映了尼米兹的作战指导和指挥艺术。
  • 庄子逍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庄子逍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

    找一个暖暖的午后,一杯清茶,在拂面的春风中,在醉人的墨香里,邂逅一个真实的林徽因。 几丝微凉,淡淡墨香,一位素衣女子飘然而过,清无声,静无痕,宛若碧波荡漾中的莲荷。她以花为容,诗为骨,智为魂,无论人世如何变迁,她都保有莲荷的雅致。坦坦荡,清清然,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仅属于她――林徽因的独特舞步。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用最让人落泪的文笔告诉揭露她凄美的一生。她是传奇,在时代中逆流而上;她不传奇,华丽背后也苍凉。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让世间的男子仰慕了一生,更让所有的女人无端敌视了一生。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跟巴菲特学投资

    跟巴菲特学投资

    本书总结了巴菲特40多年的投资经验,本着实用、全面的原则,从怎样选股,怎样评估股票价值、怎样找到最佳买卖时机、怎样持股等9个方面,结合具体的投资经典案例,教你在投资中怎样实践操作,让你迅速领会予菲特集中投资、长期持股、价值投资等投资策略、方法和思维。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二分之一的眷恋:恋人来了

    二分之一的眷恋:恋人来了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身处新校园,只为帮好友出谋划策!却不料自己反而在这过程中遇上一个高级无赖!第一次,在演唱会的互动游戏中,他紧抱住她不放,她道:“你这算当众调戏?”第二次,他无耻的坐到她身边欠扁的率先开口:“朕的‘子民’哪”她嘴角抽了又抽,压制住心中的那团火,怒瞪他,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回他那句话,她姓夜,名紫冥!紫冥的紫,紫冥的冥。
  • 侯门亡妃

    侯门亡妃

    穿越!重生!侯门庶女,生死相搏,终助得夫君登基称帝,本以为苦尽甘来,便可一朝为后,凤倾天下,奈何,封后大典,偷天换日,她一身素服,沦为陪陵亡妃。“妹妹,这寸寸断骨的滋味如何?”金凤钗头,嫡姐凤袍加身,手执铁棒,巧笑嫣然。皇陵地下,她,暗无天日,十年折磨,身碎心死,终葬身火海。她仰天长啸,对天发誓,若有来生,定要与人为恶,让欺她,害她之人,挫骨扬灰,万劫不复。再次醒来,灵魂附体,身份逆转。摇生一变,她竟成为侯门嫡女。虽有嫡女之衔,却无嫡女之位,可笑!可叹!侯门深宅,人情淡薄,阴谋算计,尔虞我诈,危机四伏。重生第一日,姨娘夺权掌家,欲将她打入柴房,当使唤丫头。重生第三日,祖母爱孙心切,欲废她痴傻嫡兄之位,扶正庶子。重生第四日……深宅似海,你方唱罢,我方唱,好戏轮番上演。兄弟相残,姐妹毒害,姨娘算计,险象环生,她要如何在这争斗漩涡中活出精彩?某一日,一道圣旨,她再入侯门望族,成为一代亡妻。只因,她的夫君竟是活死人。昏睡十年,至今未醒。文文女强+宅斗+种田+宠文,一生一世一双人,喜欢的亲们记得收藏哦!
  • 狂凤戏龙:冲喜小傻妃

    狂凤戏龙:冲喜小傻妃

    一场最奢侈的婚礼,没想到却是爱人精心策划杀她的局!她是他被|迫娶来冲喜的傻妃,看到她流着口水喊着“皇帝哥哥”他就恨不得一脚踹死她!却不知,她的另一个身份竟然是……开赌场,设妓院,杀重官,劫官银,她视人命为草芥,圣旨为放P,却偏偏救他一命,偷了他那颗冰冷无情的帝王心!一封休书,傻妃摇身一变,气的他吐血:“女人,胆子不小,竟敢戏弄朕……”
  • 人生不可不知道的老狐狸说话法则

    人生不可不知道的老狐狸说话法则

    老狐狸认为,一个人要想把话说好,就必须遵循一些法则。在这些法则的指导下,自然能够在人群中游刃有余。具体来说这些法则主要涵盖了六个方面:谨慎、时机、底气、氛围、换位和自制等。这六个方面也是说话艺术的六个结点。老狐狸不是在教你诈,而是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存,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和水准,同时寻找到发挥的舞台。希望本书对所有致力于提高说话技巧的读者有所帮助。
  • 佳期如梦

    佳期如梦

    很多时候我们放弃,以为不过是一段感情,到了最后,才知道,原来那是一生。与孟和平的初恋,是洁白芬芳的桅子花,开在安静的校园。事隔多年,再次重逢,他却成了无良地产商。而阮正东是名流贵族世家子弟,一向游戏人间,尽握众生繁华。究竟谁才会是她的m.pgsk.com?
  • 总裁的小甜心

    总裁的小甜心

    上官娃娃,人如其名,身材娇小玲珑,长相甜美可爱,酷爱甜食,更是一位出色的甜点师。皇甫瑾,皇甫集团唯一合法继承人,他聪明睿智,冷酷俊美,是一个将真心深深掩埋的“无情王子”。而他,温文儒雅,阳光率性,是一名世界级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从小爱慕娃娃的他能否与娃娃最终开花结果呢?东方复航,性情冰冷,视女人为玩物,结果却深陷在一个女人手里,他爱上她的甜,恋上她的美,可她属于他么?当甜美可爱的她将一盘美味可口的蛋糕砸向冷酷俊美的他时,两个本无交集的人又会发生些什么样的故事呢?文中片段:某男皱着好看的眉头叫道:“你给我站着别动,听到没有。”某女无辜的眨巴着大眼,不屑的说道:“你让我站着我就站着,岂不是很没面子吗?”“该死的,你听不懂人话么?”某男火大的看着某个小女人流血的莹白小脚。“你是人么"某女再次粉无辜的问道。“你、、、、”某男不知该说什么,心里直道这小东西不气他心里不爽是么?几个大步走到她的身边,抱起她,大掌啪啪啪的打在她的小屁股上。片段二:某天,两人在床上吵架之后,某小女人气愤的瞪着站在床前的某个男人,小嘴快挂起油壶了。“这是我的,这也是我的。”某女将床上的被子枕头,全部拥到自己怀里,不满的看着眼前的男人。某男人很是无奈的望着床上幼稚的小女人。“这些都是我的,全部都是。”见他没啥表情,某女更是将视线所及之处的物品全都纳入怀里,眼里的泪珠即将决堤。“都是你的,我也是你的。”某男跳上柔软的大床,扑进某个生气小女人的怀里,撒娇似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