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3800000023

第23章 妙行无住分(2)

所以,不管是哪一个众生,把自己融化到了整体中就“福德不可思量”。而这种现象,是从释迦自己开始的。这一点我们在上面已经讲过,当他发现了这个真理之后,灭度一切众生的大愿一旦发出,“宇宙—生命”系统这个整体的“帝网珠”就绽破了一个口子。这个口子即所谓的“明明德”、通过“知”与“闻”,“明明德”在众生的因缘中不断展开,不断扩大。

相对的说,释迦的因缘融入整体中,他的福德不可思量。但我们再也找不到他了,一切众生皆是他,他入了一切众生心。具体的个体生命的释迦,二千五百年前那个释迦,再也找不着了。幻想、冒充释迦转世,是骗人的鬼话,他的“舍利佛骨”与众生的尸骨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见佛骨也是一种结缘,人们尊重佛骨,也没有什么错。但迷信“佛骨”有什么特异功能,什么神通,那就是虚妄邪说了。

释迦发了愿,就归入“宇宙—生命”系统整体了,他没有了,但他不是绝对断灭了。释迦第一个回了家,享受着永远生生不息、生气勃勃的“宇宙—生命”系统整体的福德,这福德能思量吗?

释迦入了一切众心,他灭度一切众生的“本愿”入了一切众生心,“种子”已经种下去了,早晚会发芽、开花、生长、结果。那么,一切众生的福报也不可思量,十方世界福德也不可思量。

这样,“宇宙—生命”系统——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释迦牟尼,皆是福德不可思量,这就是第三品“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的本意。

区别功德、福德、清福、洪福是无意义的。苏东坡哪里知道这一切,所以他只会在人生的旅途上哀叹、无奈……但这也算是一道佛光风景线吧!

我们对世间充满了希望,我们相信十方一切众生福德皆是不可思量,因为我们的法是从“世间自在王如来”那里发源而来,来自世间还回到世间。丢掉的不过是局限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虚幻妄想。而这些“幻相”也没丢,我们少了什么?

我们很着相,我们就是要在佛前求福德,我们私心重重, 甚至是野心重重,但我们一定能达到。因为人类的美好前途是无尽无休的。南先生,我们是人, 不能不着相啊!我们的着“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现在这已是一道亮丽的极乐风景线了。南老,明白吗?包括你这位让我们不住相、不着相的老人,也是这道风景线中鲜明的对比色。南老的福德也不可思量。至于南老是喜欢清福,还是洪福?由你自己的便,阿弥陀佛都会满足的。如果南老要功名富贵、儿孙满堂、五代同堂,也是可以的。正如南老说的,世间就是要越来越繁华的过下去。因为我们大家已经都回了家了。记得《妙法莲花经》吗?太子已经回宫了,现在在马厩中尘劳一番也是别一番风味。

从东方到西方

“来往双丸无住轮”。南老解释他的大作说:双丸是指太阳、月亮,永远在转。“我们死了以后,太阳月亮照样的转下去,这个宇宙照样是虚空无量,决不因为我们死了就没有了……”

这一段,尤其是“东方佛西方佛”一段,是我们看到的《金刚经说什么?》一书中最好的段子之一。我们不明白,既然南先生已经“搞通了,你不要看到年轻人乱七八糟,我跟你老兄死了以后太阳还是照样从东边出来,西边下去,他们乱七八糟的历史啊,也是很繁华的过下去,决不会因为你死了以后,历史改变了形态。”

能这样豁达,实在是不容易。但是:

南老为什么还要提倡人们去享清福,不要去追求洪福呢?

如果“历史改变不了形态”,还要佛学干什么? 释迦的存在有什么意义?释迦发那么大的愿有什么意义?南老写那么多的书有什么用?难道真是“空”吗?

南老的《金刚经说什么?》是记录稿,内中有矛盾势所难免,但在重大问题上,不能自圆其说,就是不该有的失误了。

不去纠缠这些了。

“东方佛与西方佛”这一节中,南老讲的道理,比之一般讲经者高明多了。

“我们大家要学佛修持,先要有东方的生机,生命之机气脉发动,色身转变,才能得定,才能得到妙乐。代表这个的符号,在方位上是东方,是所谓生气方,像太阳一样,从东方上来。”

“为什么念阿弥陀佛经要念西方?日落西山,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所以赶快打主意,回家吧!念念西方。”

这一段话中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第一,“气脉发动、色身转变。”是谁在修?第二,东方佛西方佛的职能分工是存在的吗?是不是可以说西方佛就是东方佛,东方佛就是西方佛?这两点,我们下面讲。

南先生说,东方象征生,西方象征灭,这无疑是独到的真知灼见。 佛经几乎无处不用象征性的比喻,有些是我们现代人可以理解的,有些是失传了的文化符号。前面我们已经反复说过,这和古印度文化习尚关系甚密。

在佛学讲,无东无西无南无北无上无下,“时空”是个假相,这是已经被现代科学常识证明了的。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古印度能有此智慧,实在是石破惊天的事。只是为了表述说明,佛学才借用世间的东西南北四维上下的概念,但含意很不一样。佛学都是从“宇宙—生命”系统生生灭灭的无常因缘来说的。正如南先生所说:东,即生;西,即灭。

不过,我们这里有两点和南先生不同的看法。第一,要修生法,当先明“灭”,无灭何以言生?诸经最后都指归西方极乐,其义明也。生命一旦形成,即是因缘成熟聚合,从理上讲必得因缘散开,重新聚合,才有所谓“气脉”、“色身”的真正变化。这一散一聚都不是个体生命自己可以达到的,必是“宇宙—生命”系统整体因缘的散与聚的结果。个人修行实是妄论。如果不是这样,释迦老子当年也不会舍弃古印度原始的修行方法而创造佛学。我们承认在人世间有许多奇异的特殊功能,但这都不是哪一个体生命,自己努力的结果,有人说他发愿世世修下去,经历无数世的修行就可以达到“气脉”、“色身”修行的成功转化。这是幼稚的二值逻辑思维即“相续心”在作怪,说白了是自欺欺人。当你一世人生因缘完成之后,因缘散开,再一次聚合,不知减去增加了多少因缘,你怎么还是你呢?“转世”说不可庸俗化。我还是欣赏古代高僧的禅语:“娘生以前你是谁?”

我们对那些自认色身转变了的大特异师们问上一句,“有特异之前你是谁?谁给你的娘生褂?你知道娘生以前你是谁吗?”

理上讲,只要人世间有特异功能现象产生,都是“东方佛”的作用,即“宇宙—生命”系统整体的作用。推理:一切众生都应有这些功能,给与不给是阿弥陀佛的事,不是你要不要的问题。在这里,必须导入历史主义的内容。我们说,给不给是阿弥陀佛的事,也就是说,是历史的事,是人的历史存在,决定人的能力存在方式。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得特异?何处转色身?何处通气脉?但是我们相信一切众生早晚都会色身变化为金刚那罗延身。那就是由于有“本愿”在,“本愿”的核心是:“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 灭度之,……实无众生而灭度者。”还是决定于历史的进步。

真正的“生”法,是“灭”法。南老,您老人家明白吗?您老人家是一位伟大的学者,在当今的东方文化界堪称大师的人物,和那些自称是大师、法师的人相比,不知高明多少倍。但是,对于佛学的两个关键处,你常常忽视:第一,佛学永远从整体出发,整体永远是个体的决定者,个体只有回归整体才是有希望的,否则一切修行都是虚妄。在本愿没有发现前, 这些修行还有一定的价值, 便是显现“本愿”存在的端倪。第二,佛学的思考从来是穿透三世的,这正是儒学、道学的不足之处。由此而引起一些人的误解,认为佛学是修死法,修来世,学佛就是求死。南老有意回避这一点,想替佛学正名,这个意图不能说不对,但是对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辩证运动没有吃透,所以才把东方、西方、生法、死法打成两截。实际上当释迦说出“灭度一切众生”之时,众生的“生法”全都修完了,如今是一代一代享受“生法”的成果。你看,电视、电话、飞机、火车、高楼这都不是“生法”的成果吗?佛学和社会进步是一致的。南先生不是明白历史就是历史吗?为什么不把历史与佛学统一起来思考呢?

学“生法”,作为方便、导引未尝不可,但是最终是“灭法”,“灭度一切众生”是究竟法。

第二,从个体讲,生下来是以东方为喻,死是以西方为喻,生是因缘聚合,死是因缘散开(只是相对色身而言)。但是从总体说,从整体说,无生亦无灭,一切是东方佛,一切也都是西方佛。佛学以“西方”喻极乐,不过是把“西方极乐”作为世间美好的“至善”来比喻的,世间向“西方极乐”进发,“西方极乐”是世间因缘的“矢量”,但“至善”是不能彻底实现的却又永远存在。在世间只能向“西”行,如太阳,但“宇宙—生命”系统不是地球,不是圆的,谁也不知它是什么样子的,佛学决不玄想宇宙是什么样子。佛学只知“生生灭灭”之法,只知个体与整体因缘的辩证运动关系。个体的“西方”就是整体“宇宙—生命”系统的“东方”的生机勃勃、生生不息。

四十八大愿永远在“实现”,但永远也没有最后完成的一天。终极的“矢量”,在!在!但永远不能彻底实现,“至善”无始无终,没完没了……

这一段实在不好懂,勉为其难讲了这么多。但是只要好好阅读经文,便会明白,释迦是把西方佛的“灭法”放在第一位,而南先生不明白生灭互换的辩证关系,而鼓励人们自己去修“生法”,实在是一个大误会。

也录一首诗

南老关于《金刚经》写了不少诗, 我也录一位“修”《金刚经》“修”了八年的人作的一首诗,供南老参考。

佛即非念兮本愿慈摄

心非系念兮一心皈命

念不离兮非觉知

本愿合兮难思议

不断妄兮如冰消

生死至兮不着力

全体是兮因果合

不求生兮未尝来

顿生西兮如印泥

真实力兮凡难测

不可思兮圣且信

未尝来去兮古今弥陀

何以如是兮四八大愿

普愿沉溺诸有情

速往无量光佛刹

南老不是讲《楞伽经》吗?释迦“灭度一切众生”之愿正是无漏种子,一实相印一印印成,阿赖耶大海充满了“无漏种子”,能不经“末那”转为前“六识”吗?

这就是“妙行无住”的布施啊!昭明为第四品题名“妙行无住”,看来是悟出几分真谛,南老一方面赞昭明的分品,另一方面又解不出“妙行无住”四字的真义,“妙行”与“妙乐”不是一回事,是佛与一切众生全都正在享受的,早就在享受的。

众生如大海,“本愿”——“灭度一切众生”如石子,一石投入海中,自然涟漪回荡.……直至无终……

妙行无住。

真实力兮凡难测,

同类推荐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 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的万千进行最智慧的阐释。让我们和星云大师一起活在当下,感悟幸福,了悟人生得失盈亏,离苦得乐,慈悲做人,智慧做事。 
  •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收录了胡适论述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文章。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说到对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佛教禅宗的学者们。全书对于佛教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研究。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感悟成功人生

    感悟成功人生

    生命,需要鼓舞与希望;心灵,需要温暖与滋润。幸福并非来自物质的充盈与做人的成就,它是一种用心感悟得来的愉悦和满足。它的滋味,我们曾尝过,却早已遗忘……本书以感人故事为原料,调配以哲理的启思,汇集生活中鲜活的平凡点滴,记录了属于每个人的成功、失败、彷徨、突破与飞跃。希望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能给自已多一些鼓励,多一些温暖,陪伴我们走向人生的完美之旅……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傲剑凌神

    傲剑凌神

    魔之道,吞噬,杀戮,基因进化,身体不灭!神之道,炼化,掌控,大脑升级,精神不朽!少年陈枫,偶得一颗神魔心脏,从此走上傲剑凌神之路。魔若逆我,我便屠魔。神若逆我,我便弑神。天若逆我,我便碾碎这片天道乾坤!(新书《噬剑诛天》已发创世,请继续支持爱之)
  • 异能狂徒在校园

    异能狂徒在校园

    异能少年顾枫纵横都市,成就一段不朽传奇!推荐新书—无敌奶爸在都市
  • 挑肥不捡瘦

    挑肥不捡瘦

    刚一‘住嘴’~看吧,不吃,可是会被‘教训’的呦!…………PS:此坑慢热,微狗血。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嚼嚼嚼……她嚼嚼嚼……他立刻狰狞地扑过来喂食。竟然还要日夜抱着点心不撒手?这已经不是,吃不吃太多的问题了吧?嚼嚼嚼。大叔目瞪口呆。火爆童鞋们慎入之~~【四海阁。大娘张口结舌。她还在吃。她在吃她仍然在吃。什么?其实这么暴食的她一点都不喜欢吃?骗谁呢!“你给我吃!!!”早餐、午餐、晚餐、夜宵照四餐嗑。姑娘婶子口水直吞。
  • 读人新裁:中国历史人物的典型经验

    读人新裁:中国历史人物的典型经验

    读人总会有某个角度,总有“见仁见智”的情况,因为人的本质也是不断展开的过程,因而读人只有在过程之中才能够不断超越原有的层次,进而不断地深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我们要从开端上解读,在过程中领会,在历史中诠释,在未来中把握。读人要在历史的延续中读出人性、人的特征与人的本质。人在面向世界生成的同时,历史也按照人的本性特征不断展开,从历史中能够看到人的发展轨迹。在这个意义上,读史就是读人,在人的本质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因素的价值。
  • 嫡女策

    嫡女策

    言绪紫:言府三小姐,后嫁给临王成为第三任临王妃。母亲为言宁氏,深受宁家疼爱。天资过人,容貌清丽,被继母与继姐谣传为虞城“言三无”。君澈临:临王,双腿残疾,传言恐怖至极,实则容貌妖孽,美甚女子,心里一直记恨皇上。
  • 爱恋五千年

    爱恋五千年

    《爱恋五千年》是一部融爱情、亲情、民族情于一体,诗文井茂的爱情史诗。该书通过近百个爱情历史故事,歌颂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夫妻互爱、情侣忠……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