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3800000002

第2章 不废江河万古流——兼论东方文化的大思维(2)

一、世界及我为常耶?二、世界及我为无常耶?三、世界及我为亦有常亦无常耶?四、世界及我为非有常非无常耶?五、世界及我为有边耶?六、世界及我为无边耶?七、世界及我为亦有边亦无边耶?八、世界及我为非有边非无边耶?九、死后有神去耶?十、死后无神去耶?十一、死后亦有神去亦非无神去耶?十二、死后亦非有神去亦非无神去耶?十三、后世是身是神耶?十四、身异神异耶?

释迦答:“无此事实,故不答。诸法有常无此理,诸法断亦无此理……譬如人问?牛角得几汁之乳,是为非问,不可答也。”

孔子则回答得更干脆:“不知生焉知死。”

“东方文化”堵死了一切玄学之门,也堵死了一切宗教神秘之门,也否定了超自然的造物主。

我们十分欣赏南老在《金刚经说什么?》一书中对宗教神秘主义的否定。

翻开一部《楞严经》,七次征心,八还辨见,实是把一个“知”字说透了。 西方古典文论绝无此精美的篇章。

孔子的表达简短得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是知,承认“不知”,也是一种“知”。任何“知”不仅以“不知”为前提,而且其中都包含无量的“不知”。任何“不知”,首先是由于有“知”, 绝然无知,不可说“知”,也无法说“不知”。“知”与“不知”高度统一的“知”,才是真知。

大德至善的“宇宙—生命”系统,时而涟漪荡荡,时而浪花四起。这里浊浪排空,那里莺歌燕舞,美、丑、善、恶、真、假、祸、福……到底是什么?左浪推右浪,前浪阻后浪,从来都是一个连一个的平行四边形合力结构,一个组合接一个组合。

佛家将他称之为“帝网珠”。运动着、变化着、普遍联系的“帝网珠”。

在这样的文化中,想为宗教神秘主义找到一个立脚之地,实在太难了。

《道德经》几乎是竭尽全力描写这个“帝网珠”活剧的千姿百态。有人说《道德经》是一部兵书,未必没有道理,历史就是这样一部力与力交接的永不停息的活剧。

这便是东方文化的大思维。

这个大思维永不拒绝一切现代,因为现代是你拒绝不了的。

这个大思维,永不迷恋一切过去,因为过去你也迷恋不了。

这个大思维,永远乐观瞻视未来,因为“宇宙—生命”系统失不去什么。

这个大思维,不给造物主以地位。

这个大思维,不给垄断者以地位。

这个大思维只崇拜“宇宙—生命”系统本体自身的“本愿”。“本愿”也无愿,只是历史的“矢星”。

我真不相信,这样的大思维与什么文化有抵触,容纳不了什么。

东方文化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是不是我们自己走入了“误区”?

我也奉劝一切唯物主义者,东方文化不是你的异类,可能比你更彻底。

东方文化永远给“不知”留有地位。

孔子“敬鬼神而远之”并非是相信鬼神的实有性,而是给“不知”留了一个地位,对于“不知”冠一个“鬼神”的名字,有何不可?“子不语怪力乱神”也说明了孔子忠于自己的学说。“怪力乱神”这些词既然传之甚远,不必贸然否定,但他是“未知”,更不可肯定,暂且存疑也没有什么坏处。

如果多读几遍《道德经》、《庄子》,你会发现“鬼”“神”之类的概念的人间意义。

佛学就复杂得多了。

早在佛学产生之前,中国文化已经从原始神秘的巫术宗教文化中走了出来。中国人用“仁”、“义”、“礼”这些人间概念来论天说地,就是一个明证。孔子的“仁”作为一个范畴,是直指“宇宙—生命”大系统本体的,当然也包含人本身的道德。在孔子那里,“宇宙—生命”系统与个体人的生命活动是不可分的,不过是在表述时有时偏于本体,有时偏于个体。读《论语》等作品时,要细细辨认。朱熹把二者绝对同一,把“仁”“义”之类作为人必须遵循的道德,是孔子学说的庸俗化。若人真有什么需要永恒遵守的东西,天就不是“仁”,而是“不仁”了。 孔子绝不犯这种诬天的错误。

释迦诞生的时代,印度婆罗门教达到了鼎盛期,当时的印度没有其他文化,也没有其他文化符号。释迦牟尼不能不完全利用当时现行的文化符号,包括表述方法。今人读佛经,如果不明白这一点,是会出现误会的。

也和孔子一样,释迦也给“不知”留下了更广阔的地位。

在释迦那里,生命的存在形式太宽泛了,根本不单指人、动植物、鬼、神、佛、菩萨……可以说一切存在方式,在释迦牟尼那里都是生命存在方式。 《金刚经》中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实是包括了一切宇宙的存在方式,这一切方式是宇宙的存在方式也是生命的存在方式。和孔子、老子大致一样, “宇宙”、“生命”这两个概念在东方文化中是不能分家的,说宇宙时,便是在说生命;说生命时就是在说宇宙。南老在解释这一段文字时,把小乘佛教练功夫的“四禅八定”引进去了,在南老的眼中,释迦这段文字,无处不是指的“功夫”境界而言,这便差之千里了。

文殊、普贤、观音、地藏,非人也非神,准确地说只是体之用。佛经中的大量佛、菩萨、天人……大半是“体”之用。如果是中国古人写佛经,用当时中国文化的概念,当是“仁”、“义”、“礼”、“智”、“信”之类。在佛经中,说是某某来会,有的说的是真人,有的则是用名号提示该经内涵外延的意义的。

举一个较易说明的例子,佛教有“七古佛”之说,丁福保指责禅宗的七古佛名号、偈语是伪造的,他也列了七位古佛,似乎他列的是实有之佛。其实,禅宗的发挥是正确的。七古佛的名号及偈语实指的是在释迦成就之前,即建立佛学前,“宇宙—生命”这个大系统必有七步发展过程,不然“宇宙—生命”系统不会发展到产生释迦这样的人物。至于七位古佛是文明的进步层次,还是实有其人修炼成了佛?这在佛学中没有重要差别。

也许是由于古典作家给“不知”留下了地位,后世的儒、道、释三家一直没有能彻底与宗教神秘主义一刀两断,有的甚至有越演越烈之势。道家与道教的区别是人所共知的。禅宗中许多大佬一直企图令佛教从神秘主义中走出来,但从今天的情况看,效果并不明显。奇怪的是儒家,晚期也出现了“儒教”的提法,这怕是大儒们太羡慕和尚道士在民间的地位了。民国以来,“儒教”的呼声日高,怕是想以孔子为旗帜组成一个政治派别吧!

目前,儒、道、释三家的现实状态,不是笔者议论的重点,但凡是一个明眼人是会作出清楚的判断的。

如果想概括一下,我以为可利用“三神化”这个概念,说明“东方文化”的现状。

一曰:宗教神学化。这在儒家的早期,董仲舒是个典型,他把孔子的“天命说”完全神化了。正如上文所说,孔子为了给“不知”以地位,对鬼神存疑,而董仲舒又借天人感应说,把神鬼偷运进儒家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

“天人感应”说如果是从“宇宙—生命”这个大系统的因缘运动入手,说明人心对本体的感应作用,正好破除神秘主义,对于刚从原始宗教神秘中走出来的人类,应有一定的教化作用。但董仲舒把“天”说成了完全决定的东西,人莫过是刍狗,这就大谬不然了。“天人感应说”实在是割裂了天人一体关系的神学目的论。

类似这样的,将“东方文化”神学化的东西还很多,利用《易》作文章的最多。宋儒的世界模式图,也迹近神学目的论。

在佛教中这个问题便更严重了。

“净土”学说是佛学区别于儒、道的重要学说,也可以说是佛学中最深刻的东西,可到近现代又成了什么呢?

当代一些人解《佛说阿弥陀经》中“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一句,是这么说的:“过十万亿佛土”即“飞过十万亿个银河系,那里有一个世界( 星球或其他的什么)叫西方极乐世界。那里有一个佛,叫‘阿弥陀’,现正在说法。 "只要人们每日持念“阿弥陀佛”名号,临终之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就会把他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享福。

这与基督教的“天堂”说何异?多的只是借用“银河系”这样的现代科学名词装潢了一下门面。

南老当然不同意这样的提法,他老人家对所谓“持名念佛”有新解,说是要引入“止住”概念,从而使念佛进入“定境”。南老是大家,修行上有成就,我辈不敢妄加议论。但用“止住”,念到“一心不乱”,忘了自己、忘了身体、忘了一切境况……与佛学的“净土”学说真是相应吗?不管如何说,南老的说法比上述我们引的一些大法师的观点是要强得多,起码南老不太同意把阿弥陀佛理解为彼岸之佛,这对破除神秘主义是有好处的。南老大半是想把净土说引出神学化的迷宫。

“过十万亿佛土”的本解应是“超越无量众生心”,佛土者,众生心也。“十万亿”表无量。“过”者,“超越”。即是说在一切众生思虑不到的“地方”,有一个极乐世界。这个极乐世界事实上是“宇宙—生命”这个大系统未来发展的理想境界。“西方”者终极之义也,并非真是说地球以西。早在唐代,慧能大师就破过这个疑。“净土说”还是佛学的“就地还家”说,还是从属于佛家的“缘起性空”的根本理论的。如果真如那些大师们解释的“净土观”,那我们上边提到的释迦本人确立的“十四不正问”原则就不对了。人死后,肉体留在了地球,那是什么东西到了西方?是灵魂吗?佛家断然否定灵魂说,释迦拒绝回答死后为何的问题。既然不承认灵魂实有,那阿弥陀佛接走了我们什么?这个东西的重量、质量如何?阿弥陀佛怎样飞越十万亿银河系?

佛学的正确观念在这里成了神话了。

本文不可能详解“净土说”,但佛学不会编造如此神话。东方文化与神秘主义无缘。

二曰:神圣道德化。最典型的是朱熹的“理学”。

这个体系最大的特点是孔子学说的庸俗化。正如前文所说,孔子的主要出发点是“宇宙—生命”这个大系统,即孔子所说的“天”的本性是“仁”是至德。至德之用,则为“义”、“智”、“礼”。后人多加了一个“信”。上天的“仁”中包含了“义、智、礼”诸用,对于受益者来说,应该尽可能接近这种“天德”,但不可能完全达到,也不用强制达到。因为“礼之用,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社会生活中是求“和”不是求“同”。“礼”在形而上层次上说就是和谐、合和、中庸。

“克己复礼为仁”。

“克”的本义包含朱熹所说的“克制”义,但主要不是“克制”,而是“完成”、“完善”义。“复礼”者,即与社会归复于“和谐”,“礼之用,和为贵”。充分完成自我,又与社会保持和谐。在实现自我的基础上也承认别人实现自我的权利,这一切对于“天”来说,就是“天”的至德——“仁”。天的“仁”,正是承认一切现实存在的合理性,但不是消极的,“君子”——明了道的人,知天命的人,要积极向天之至德靠拢。我们以为这应是孔子的本意。这个本意与“道”、“佛”两家是基本相通的,构成东方文化的根本骨架。我们称东方文化为大思维,就在于东方文化三家的基本学说,都是从“天”、“道”、“佛”的法身本体来说话的。

后人不明白这一点,希望把本属于法身本体即“宇宙—生命”系统整体的德行强加给个体生命的人,这样就把一切都颠倒了。理学的根本失误就在这里。“宇宙—生命”本有的至德, 都被朱熹们曲解为人必须遵守的道德律令。 这才有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荒唐论调。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出家六年,精研佛经,一朝归来,即向文化大师南怀瑾叫板!此人就是本书作者董子竹。他认为,东方文化必须全面重估。六年如一日诵读《金刚经》,对儒佛道三家均有深入研究的董子竹认为:当代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存在着太多的漏洞与谬误。
  •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忙、茫、盲……大多数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有人在盲目地忙啊忙……人在旅途,最累莫过奔命、最怕莫过于茫然若失、最苦莫过于苦海无边。故而,我们需要学会去调整、去谋划、去经营、去感悟,用从容的心去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愿这本忙里偷闲者写给大忙人的佛学感悟,能够帮助每一位现代社会的大忙人,让大家都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摩根家书

    摩根家书

    《摩根家书》是美国财富巨擘摩根家庭的奠定者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给儿子小约翰·皮尔庞特的信,是父子之间交流感情和工作的私人信件。这些信件是摩根家族的至宝,信札“透露了摩根强大、富有的秘籍……”
  • 天上下起了七彩雨:你不知道的自然地理

    天上下起了七彩雨:你不知道的自然地理

    本书以妙趣横生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这个世界隐藏的地理秘密,告诉我们其中蕴涵的科学道理。主要内容包括:地球是怎样诞生的、地球运动的原动力、追寻地球的年龄等。
  • 恶魔王子,你别跑!

    恶魔王子,你别跑!

    “你,说喜欢的人,只能是我。”“为什么?”“因为我是你的主子,我是你的少爷!”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王子就可以这样霸道、不讲道理吗?梁茶在飞机上偶遇帝王集团的继承人欧阳清濯,一贯冷酷、倨傲的欧阳清濯居然和梁茶很有话说,欺负她、捉弄她,甚至把她的初吻都夺走了,还总是和她针锋相对,这使得梁茶见了欧阳清濯就禁不住皱眉头。
  • 溶心擎玉画黛眉

    溶心擎玉画黛眉

    潇湘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她,本是一株仙草,无意沦落人间晶莹剔透是她的心灵,冰清脱俗是她的诗魂落花是她的归宿,流水是她的闲愁奈何尘世间总有许多烦心事,要将她卷进去…他,本是一条游龙,惟愿闲云野鹤仗剑快马是他的心愿,快意人生是他的梦想逍遥是他的心情,潇洒是他的性情奈何该报的恩还需报,该消的怨还需消…推荐瑜的完结旧文:《一梦潇湘冷清秋》:《红影黛姿潇湘月》:《倾歌天下》:◇推陈出新◇【脂砚斋新品】◇美轮美奂◇《黛眉玉颜潇湘魂》君幻凤《水怜黛心玉娇溶》沧海明珠《冷月点颦玉生情》林梦儿《溶心擎玉画黛眉》瑾瑜推荐宛颐的新文《穿越之寻到红楼去爱你》:(窃以为还8错哦,o(∩_∩)o...)推荐小友陌上芊的大作《穿越红楼之黛斗钗》:(绝对强悍的黛玉,值得亲们一看哦,O(∩_∩)O~)
  • 穿越之九娘好勾人

    穿越之九娘好勾人

    一张厚重的红木床上,一男一女交叠的身影在垂帘的遮掩下,透露出一种朦胧艳色,上官九娘脸色绯红的看着那一对上演动作大片的男女,轻手轻脚的想要再接近一点,希望能看得清晰一些。“寒哥,你轻一些,伤到宝宝了……嗯。”女子柔媚婉转的音调,在结尾处还来了个抑制不住的轻哼。上官九娘生生的打了个寒颤,鼻尖一热,就发现两管鼻血轻悠悠的流淌。她真是无语问苍天,为嘛因为一个女人的一个声音,她居然没……
  • 绝色王妃斗苍穹

    绝色王妃斗苍穹

    天变异象,死而复活,二十一世纪女杀手冷如风重生异世,从此废材已去,冷如风,天才重生,妖娆如她,冷家废材五小姐,狡黠如她,腹黑如她,在被掩埋之际,狠辣如她,且看魔女冷如风如何在异世笑傲天下斗苍穹
  • 过往红尘:八个女人的人生解读

    过往红尘:八个女人的人生解读

    作者品评的八位女性,均在上个世纪留下过深刻的人生印记。她们以各自不同的人生姿态和生存际遇,仍让今天的我们萦怀于心。顺着作者的笔触,品读她们的命运和人生,竟会是如此的苦涩而又温馨,仿佛有干愁百结,欲罢不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奇幻宇宙大探秘

    奇幻宇宙大探秘

    一本新潮、超炫、酷辣的探索书!一次炫丽夺目、时尚无敌的谜之旅!一堂奇妙鲜活、充满趣味的科学课!一份世界优秀科学家给孩子的最新报告!这里飞翔着让孩子耳目一新的奥秘、知识、惊奇和想象,以超级趣味的形式和无法抵挡的吸引力,瞬间点燃孩子内心好奇心的火山,让求知欲、创新力、探索力、思考力喷薄而出!本书是宇宙卷,讲述包括读者感兴趣的诸如星座、ufo、外星人等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