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3800000018

第18章 大乘正宗分(2)

第二是“常乐我净”。本来可以不讲这些佛学的专用名词,对于一般人确实不好懂,但是对学过两天马克思主义的人来说,问题并不复杂。只是由于多年来佛学理论贵族化了,成了一些大法师、大师们的私产,他们似乎对这些专用名词有特授的垄断权,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越说得云山雾罩,越能吓唬人。在这方面南老是伟大的,他从来不这样做,总是希望把佛学讲得通俗易懂,但是他是以道教思想解佛学,所以也是麻烦层出不穷。

“常乐我净”,依南老的观点,莫过是一种“境界”。“境界”者,心理状态也。其实,“常乐我净”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现实、历史。生活、现实、历史……不管他多么奇特,都必须是因缘合和而显示在“宇宙─生命”系统的窗口——“心”上的。以佛学的观念,在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窗口显示的只是幻相,而不是因缘本身,因缘本身是“宇宙─生命”系统整体的无常运动,这个整体本身“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也可以称之为“常”、“乐”、“我”、“净”。我们引一位儒家的学者观点来说明这一点。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便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复以草为善......”

天地的无善无恶,与人的分善分恶原来是一回事。 那么,我们也就知道了,“常乐我净”与人类众生的“苦、空、无常”本来是一回事,一刀两刃,缺一刃也不是刀。这在佛学中是一个极重要的道理。包括南老在内的许多法师、高僧、学者,往往不由自主地把二者打成两截,说着说着就说偏了。只有一面刃的刀还算刀吗?

“宇宙─生命”系统中生生灭灭的众生,被无常的因缘所左右,恰如山头的火(连火也不是,火的形成也是因缘所致),东风来了西倒,西风来了东倒,风大了就灭得只剩一团烟,当然是“苦”,本身无自性当然是“空”;因缘无常,诸行无常,绝无安定可说。但是正是由于万事万物乃至无量众生是这般如此、如此这般的“苦、空、无常”的生生灭灭;其整体,“宇宙─生命”系统本身正好是“常乐我净”。“常”者,永恒的无常运动。“乐”,生生灭灭即是生生不息?其乐无穷。净者,无善无恶、无美无丑,只是“至善”。没有它,众生何以生生不息?宇宙何以生气勃勃、繁花似锦?孔子把这种德称为“仁”,是“泛爱众”的“仁”。佛家称之为“至善”、“至德”的阿弥陀佛。中印文化不同,称谓不同,实际含义极为类似。儒家有这种整体观,但缺少辩证运动的观点。佛家关于“莲花”的提法就充满了穿透过去、未来三世的辩证精神。“莲花”生于污泥之中,正是生生灭灭的众生的苦、恶、无常、空,生出了“佛”的西方极乐的“莲花”。“石板上是生不出莲花的”,这句话送给南老正好,他把“常乐我净”当成一种境界,如果真的只是心理上的境界,也是需要那苦、恶、空、无常去滋生的。既然如此,你个人还“善护念”什么?去养成一颗“清净心”吗?如果人“心”真的可以清净,就无异于“青石板”,莲花何处生?

愿力身与业力身

当我们的书写到这里时,人们可能会产生这样的误解,似乎这个世界是不可改变的,人类只能消极忍耐这“苦、恶、空、无常”的人生。如果不愿忍受这种这种境况,就只有奋斗。奋斗有几种:一种是现代人类改造自然的斗争,一种是“善护念”的改造自的修炼,即神通;一种是“善护念”的改造自我心态。纵观今日的人类文化,西方人走的是前一条路,东方人则是走的后一条路。综观今天的社会现状对照历史,西方文化看来是正确的,东方文化中成功的只是那些成仙得道的人们,绝大多数人还是要走西方人的路。于是,就出来了一批东方文化的卫道士们,大声疾呼:红尘翻滚,人类跌到“人欲”“肉欲”的肮脏海洋了,正在毁灭着人类自身!他们希望用东方文化去补充西方文化,或者说用东方文化去改造西方文化。一时之间东西文化的对比研究热闹了,什么“新儒家”“新佛家”,什么“互补说”“碰撞说”……充斥了整个文坛、论坛。

对于这一切我们都表示欢迎、赞赏,但是我们反对人们依自己的一己之见建立什么“理论体系”,甚至说自己说的就是东方文化乃至佛学的真谛。

佛家思想的可贵在于他明白,以“业力身”去改造“业力身”是办不到的。

作为有身有相的“业力身”,可谓之幻相,因缘所成,空无本性,何改之有?何造之有?何“护念”之有?人们“善护”自己的“念”,莫过是一种幻想而已。“苦、空、无常”何以自护?

如果以现代人可以理解的语言说,人也好,其他生命也好,万事万物,皆是在一个巨大的层层相联网络中结构中生存的,在“十方三世网中网”中,一“动”也“动”不了,除随波逐流别无他法。人类苦于不理解这一点,反而更是痛苦。西方现代派哲学所反映出来的西方人的“失落感、隔膜感、绝望感”,是佛学早就发现了的人类无法逃离的苦境,两千年后西方现代派的哲学大师才刚有所体验,并且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怪工业社会,怪大自然的改造,怪宇宙太空,怪上帝遗弃了人类……正如孩子饿了,冷了,全怪父母。

作为以小农的田园经济村社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人来说,对现代工业社会中人们的深层心理情绪不太理解,认为西方人是无病呻吟,其实对此漠然无知是更大的苦。在这里应该提一下共产党人,虽然他们犯过许多错误,有过许多幼稚,但是他们相信整体的力量,人类只有作为一个整体才是有力量的,分散的个体不如一株草。历史的进步永远是整体的进步,历史越向前发展,人类越会明白这个道理。孔子提出的“克已复礼,天下归仁”正是一个整体模式。“克”者,完成也;“礼”者,和谐也。每个生命充分完成自我,在整体上归复于和谐。天地——“宇宙—生命”系统对生命个体的“仁”便明明显显体现出来了。

孔子提出了一个理想的模式,但对于如何实现这个模式,语焉未详。孟轲继承了孔子的学说,荀况的学说正好可作孟轲的补充。

马克思主义作为学说,与东方文化的古典作家的学说有极类似之处:整体地看历史,历史永远在整体进步。但是如何具体把这个学说落实到社会生活中,看来还有一个艰苦的摸索过程。孔孟学说也是在实践中摸索了数百年,直到隋唐才最后成形的,李世民、李治、武则天三人功不可没。但是现在,这个学说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它只适用于以小农田园经济村社文化的古老中国,对于现代中国并不完全适用。所以,历史在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这样一种新的道路。现在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在中国还有一个摸索过程、成熟过程。再者,由于宋明理学之后,孔孟学说的真谛在中国荡然无存,基本精神完全贵族化、庸俗化了。当代的社会主义者不能直接从孔孟、老庄学说中继承积极而正确的东西。“五四”以后,人们对传统中国文化批判流于粗暴、简单,没有看到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东方文化。没有看到古典的东方文化有大量的东西与马克思主义是天然的伙伴,不认真吸收东方古典文化的宝贵财富,社会主义在中国就很难最后成熟。

我们的话题看来离《金刚经》太远了,其实并不远。东方文化作为一种极重视“宇宙—生命”系统整体关系和辩证运动的文化,其“有为法”的典型就是孔子的“克已复礼,天下归仁”。即,每个生命充分完成自我,整体自然和谐,天地的至德——“仁”,自然落实到世间。作为“无为法”,《金刚经》提出的“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而灭度者”就是另一个典型。

释迦这个思想在《长阿含经》中就有萌芽,不知是怕弟子们接受不了,还是当时的释迦还没有完全摆脱“四禅八定”的小乘思维,释迦在表达类似于《金刚经》的观点时,在《长阿含经》中的提法是以四禅八定为前提说的。意思是,只要“宇宙—生命”系统中有一个人得了某种禅乐,整个“宇宙—生命”系统就进入这种禅乐,先是人,后是地狱众生、畜生、阿须伦、四天王、忉利天……等等,在命毕后皆会依次来人间修行这种禅乐。

这个观点当然与《金刚经》的大愿有一定的差别,但内在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

第一, 在“宇宙—生命”系统中能有一人修出了某种禅乐, 决不是他一个人的力量,而是“宇宙—生命”系统本有这个特点,即佛学说的“法身本有”,法身本无的东西就不可能出现。

第二,如果“宇宙—生命”系统中生出了一位修成某种禅乐的人,不仅证明这种“禅乐”是“法身本有”,也说明在“宇宙—生命”系统的无常因缘运动中,这种“禅乐”的因缘已经熟了。

第三,这位修成了某种禅乐的人,必然“即踊身上升于虚空中,住圣人道、天道、梵道高声唱言诸贤,当知无觉无观第二禅乐,第二禅乐。时世间人闻此声已,仰语答言:‘善哉,善哉’唯愿为我说无觉无观第二禅乐……”理解这段经文,一定要剔除其象征性的神话外衣,这是古印度文化习惯所使然。“虚空”不是指我们今日的“空中”、“天空”的概念,应是未诉诸于耳鼻眼舌身意成就“幻相”之外的因缘未熟阶段。这种因缘一旦存在,必然成熟。成熟之时,就是众生求之为之说法之时。从因缘到因缘,“幻相”的出现只是作为因缘中的一个过程,一个刹那,一个环节,这便是“无为法”。由于是法身的“本有”在起根本作用,所以不管出现多少曲折最终必然遍一切处,入一切众生心。至于这种因缘入了众生心——“宇宙—生命”系统的窗口——眼耳鼻舌身意,显示为什么样的“幻相”,众生对这些幻相作出什么样的判断,得出什么结论,那是第二义的事, 佛学称之“妄想”。众生的苦的成因就在于这种“妄想”的存在,它是“本来”的扭曲反映,“本来”无苦无不苦之说。

弄清了这个原理,对《金刚经》第三品的“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实无众生而灭度者”的道理就好懂了。

所谓无余涅,不是剔除“妄想”,即许多修行人所说的只“护正念”。“念”无正无邪,“念”无妄无不妄,消融到整体中皆是正念,妄自认为是“我、人、众生、寿者”之念皆是妄念。这是佛学《金刚经》辨别正邪、正妄的唯一标准。佛学的无数经典对此都有明确的说法。世间人的正邪观、善恶观只是一种虚妄不实的东西。举一个例子,吃好喝好的,这对佛教徒来讲是恶的一种,粗茶淡饭可饱即可,中国的佛教徒还专门强调“素食”,违背就是大逆不道,就是恶行。其实这些佛教徒不知,若是为了“自己”成为超人式的佛,食素比之食肉是更大的恶行。佛教经文中提到不少魔也是食素的,可见“食素”并不是成佛的标准。你再看《佛说无量寿经》的四十八大愿是如何描绘“西方极乐”人饮食的:“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以意为食。色力增长。而无便秽。身心柔软。无所味着。事已化去。时至复现。”注意,四十八愿是对一切众生说的,是“愿”十方三世一切众生,包括“焰摩罗界三恶道中”众生都达到这种“食法”。

释迦把人类的“饮食之美”推到了极致,并且遍愿一切众生皆如此,这个“贪”也就算是很可以的了。但这是“正法”,是“至善”不是恶,不是邪,不是犯戒。

释迦的“灭度”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皆入无余涅”,就是要求一切因缘回归“宇宙—生命”本体。这种“无余涅”,这种“灭度”的具体化、具象化就是四十八大愿描写的。整个一部《佛说无量寿经》的前半部不厌其烦地描绘这种“愿力”的具体内容,这种“愿力”就是释迦本人真正的存在方式,生命以这种愿力存在就叫“愿力身”,也可以说是“佛身”,入一切处,入一切众生心,但是他的变化却是无穷无尽的,作为因缘中的一个缘分, 随顺众缘,显化诸相,这个“愿力身”本身则是永不变异的。其原因是:

第一, 凡“愿力”皆不是某一个人的大脑所创造的, 能在释迦这个幻相身中显示出来,就应是法身本有,不存在“无中生有”。这个愿准确地说,可以叫“本愿”。

第二,释迦老子能讲出《金刚经》、《无量寿经》,全面系统阐述“本愿”,这也说明“宇宙—生命”系统中,“本愿”的因缘已经成熟,即使不由释迦老子讲出,也会由别人讲出。仔细研究一下道家、儒家的古典学说,你会发现大半都包含了“本愿”的萌芽。孔子说“宇宙—生命”系统对众生“泛爱众”的“仁”,以及孔子关于“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的理想,都应是“本愿”内容的不完备的反映。老子关于“道”的学说则是“本愿”运动的规律性的描述。如果推而远之,其他宗教、学说,关于人类大同、天堂,包括马克思描绘的共产主义的观念,也应是“本愿”的另外一种形式。“宇宙—生命”系统中的“本愿”因缘熟了,谁也挡不住,生命体从思想到实践都必然向这个“矢量”发展。

第三,“本愿”的发展、运动,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需要教育、宣传、传授,成立一个派别、一个宗教。《大方广佛华严经》说:“文殊法常尔。法王唯一法。一切无碍入。一道出生死。一切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随众生本行。求无上菩提。佛刹及众会。所见各不同。诸佛及佛法。众生莫能见。佛刹法身众。说法亦如是。本行广清净,具足一切愿。彼人见真实。明达知见者。随顺众生欲。诸业及果报。各令见真实。佛力自在故。佛刹无异相。如来无憎憎。随彼众生行,自得如是见。”这就是无为法。从正方向说,众生的无量欲望之行,无对无错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美无丑统统形成一个合力,这个合力,可称“矢量”,矢量就是“本愿”。从反方向讲,“矢量”统帅一切“标量”。“本愿”作为因缘,入一切众生心,与众生因缘形成幻相的众缘合和。众缘随生随灭,而“本愿”则是永远如一,凡有缘皆与之相合,“随顺众生欲。诸业及果报”,众生的无常诸行中,真假善恶美丑不管是什么行为都无处不渗透着“本愿”的力量。“各令见真实,佛力自在故”。

第四,“宇宙—生命”系统无来无去,无始无终,无边无端。“本愿”成熟之时,即是众生皆成佛之时。这个道理不太好懂,详细剖解如下:“本愿”是“宇宙—生命”系统的“矢量”,不管众生之缘、之欲显相如何,作为一缘早已都必然归入了“矢量”——成佛。如果把问题倒过来看,众生必然成佛,未成佛这一段的“贪嗔痴慢疑、杀盗淫妄酒”,就只不过是诸佛到人间来游戏一番并普度众生的方便。以这样辩证的观点看,如果从人们可以意识到的历史前进方向来看,“宇宙—生命”系统中发生的一切无非是教化,修行,修炼。我们大可不必对自然科学的进步,西方人的肉欲横行,大发感叹。如果站在“矢量”的终极——西方极乐世界来看, “宇宙—生命”系统发生的一切莫过是西方极乐的诸佛接引众生的方便游戏。那么,真理在哪里?不是没有真理、道德、美这些美好的东西吗?请不要操心,佛的愿力,历史的矢量,会自动淘汰一切邪法、恶法、丑法的,杞人不必忧天。看看今日之世界,“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不正成为普遍的现实吗?至于说到宗教徒们最关心的道德,你看世界大战不正在转化为“奥运会”、“世界杯”诸种赛事吗?不正在转化为自然科学、经济发展的各种竞争吗?和谐中的竞争、 竞争中的和谐, 不正是“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的体现吗?当然这个过程远远没有达到终极,但未来必定会更美好。再说“美”吧,看看今日的人类比起原始人美了多少?看看今日人类的住宅可以和原始人的洞穴茅棚相比吗?只有神经有毛病的人,才会再回到往日茹毛饮血的茅棚中去纳想“清福”。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是什么人?有没有可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稣这个人?这本惊世骇俗的书,不仅提供了耶稣存在的事证,甚至彻底改变了世人心目中所理解的耶稣。它记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可以说是新近最。晾人的考古发现:在耶路撒冷陶比奥区出土的第一世纪犹太坟墓,埋葬的就是耶稣与他的家人——他的父亲、母亲、妻子,以及儿子……从墓中遗物一窥耶稣的生活、死亡,以及他与家属之间的关系,无疑让人兴奋不已。曾获艾美奖雅各布维奇和古生物学者佩雷格里诺系统而严谨地分析实物证据,与列为正典或伪经的《福音书》比对,建构了耶稣家族第一幅完整的画面。他究竟是什么人?本书将为你展现一个异于以往面貌全新的耶稣。
  •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出家六年,精研佛经,一朝归来,即向文化大师南怀瑾叫板!此人就是本书作者董子竹。他认为,东方文化必须全面重估。六年如一日诵读《金刚经》,对儒佛道三家均有深入研究的董子竹认为:当代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存在着太多的漏洞与谬误。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爱是勇者的游戏

    爱是勇者的游戏

    生活不再是一个障碍。而成为一个欢乐的游戏”。,在这本书中,年轻的仁波切首先展示了自己对众生的爱和探索真理的勇气。他用朴素的语言,谈论真相、美、信念、痛苦、祈祷、当下等终极问题。这些讲述坦率、幽默、智慧。作为与众不同的生命引领者,他说“宗教的目的从来不是跟从宗教本身,而是透过教法去改变自己”。他祈愿所有的读者,“读到这本书后,不是增添了某种知识,而是成为一个放松、自在、清净的人,成为智慧的勇士
热门推荐
  • 胡桃夹子

    胡桃夹子

    故事讲述七岁小姑娘玛利发高烧时梦见归她保护的一个咬核桃小人(胡桃夹子)和老鼠打架。后来她听了教父讲的故事,认定咬核桃小人就是教父的侄子小朵谢梅。在幻梦中,她与小朵谢梅同游有着蜜饯牧场、橘子水河、香甜蛋糕新村的小娃娃王国,然而她美丽的想象却被大人们斥为胡说八道……
  • 美好田园:农女翻身致富

    美好田园:农女翻身致富

    夏语莫名穿越到了一个贫穷农村。醒来的第一时间,就是新郎踢了她乘坐的轿门。婆婆对她尖酸刻薄,小姑对她呼来喝去,丈夫不知道疼她护她,父亲是个作不了主的,母亲还是个后的,加上一堆亲戚邻里些的,又都是喜欢谈人事非的主。so,ladiesand乡亲们!看她一个现代丫头,如何摆脱这些困境,在这里和这些古人斗智斗勇,带动身边关心她的亲人们发家致富。“夏语,怎么不做早饭?难道要等我这个当婆婆的来做不成?”“娘,我不饿,谁饿谁做啊!”“你……好,你不饿,那我做了你别吃!去,把屋子打扫了。”“娘,我就喜欢住脏屋子,谁喜欢干净谁扫去。”
  • 你是我的暖暖时光

    你是我的暖暖时光

    一场意外,债没还完就跑,他将她堵在墙角,表白失败,现在翻倍!”,小秘书壮胆偷逃……再相遇。邪肆的笑,“小东西,她错惹上自家英俊妖孽又多金的腹黑BOSS,从此小秘书开始啼笑皆非的还债之路
  • 因为健康所以幸福

    因为健康所以幸福

    《因为健康所以幸福》从健康的重要性、饮食、运动、心理、传统养生、工作、生活方式、健身、休闲活动九个方面讲述健康的珍贵以及如何获得健康。
  • 能言善辩(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能言善辩(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本书旨在通过故事的形式,帮助青少年同学们认识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懂得如何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良知的标尺,学习明善恶,辨是非的能力。认识社会的复杂性,能够正确对待长辈亲朋、传播媒体、社会流行等不同的社会影响,在生活道路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超品奇才

    超品奇才

    一个失败的投资人,在一场醉酒之后,重生回到八十年代的农村。改革开放,经济挂帅;苏联突解体,百货换飞机;网络泡沫,金融海啸;股市大起伏,奇才点金手。在一个个商界神话还未崛起之前,我做第一个神话,永远的神话!正品崔更群:520,98,468,欢迎进群崔更
  • 30岁前男人应该悟透的人生问题

    30岁前男人应该悟透的人生问题

    我们每天都在做事,做的事也不尽相同,但我们的做法却只有两种:聪明的和愚蠢的。由此,做事的人也可以分为两种:聪明的和愚蠢的。聪明的人绝不会像凡夫俗子一样浪费时间,他要以并不长的生命,完成许多一流的事。如何曾为一个聪明男人,这本书可以给你很多中肯的建议。
  • 神欲轮回

    神欲轮回

    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虽然蓦然回首,发现自己原来一直没有摆脱命运的枷锁,那就不再以之为枷锁,继续掌握自己的命运吧。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