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6400000002

第2章 识破幸福的假象(1)

(第1课)你为什么不幸福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这也许是幸福在当下最时尚的定义。在电影《求求你表扬我》中,范伟这样体会幸福:

“幸福就是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看似是调侃,但他确实说出了幸福感。

以往,人们对于幸福没有那么多的要求,对于老一辈人来说,不愁吃穿、养活子女就是幸福。然而到了当今社会却出现了一个怪现象,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好转,似乎幸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曾对中国国民的幸福感进行了3次调查,其中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6.64(1~10标度),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到了2009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现在的中国人没有10年前快乐了。

一个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的人,收入丰厚、工作稳定,在北京靠自己的打拼有了房、买了车,还结婚成了家。这样的生活可以说是非常幸福了。然而,他却还是经常愁眉不展,因为他们不明白自己整天如此辛苦劳碌到底是为了什么。快乐、幸福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记得上学的时侯,和同学去个小饭馆吃一顿,去操场踢场球就感觉很快乐、很幸福,但是如今那种幸福的感觉却早已消失了。

在生活中,缺乏幸福感的人越来越多。事实上,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并没有保证国民幸福感的持续增长。美国“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

在2005-2009年间,访问了155个国家及地区的数千名民众,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评价,并对“是否有足够的休息、能否受到尊重、健康状况是否良好、是否进行有益的休闲”等问题进行回答。研究者据此进行“幸福排名”,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位列125位,香港排名81。

其实不是只有中国人的幸福感在衰退,现在仿佛全世界都处在一个幸福危机的年代。

据统计,在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纪60年代高出10倍,抑郁症的发病年龄也从上世纪60年代的29.5岁下降到今天的14.5岁。1957年,英国有52%的人表示自己感到非常幸福,而到了2005年,只剩下36%。但在这段时间里,英国国民的平均收入却提高了3倍。

这是为什么?难道金钱和幸福就是一对冤家?导致人们不幸福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来源于我们的心理。

泰勒教授毕业于全世界最好的大学——哈佛大学。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在哈佛,作为三名优秀生之一,他曾被派往剑桥进行交换学习。同时他在体育竞技上也有不俗的表现,在社团活动方面也异常活跃。但是,所有这些并没有让他得到足够持久的幸福,他坦言自己有很长时间体会不到幸福的滋味了,并且曾经不快乐了30年。

他说:“最初,引起我对积极心理学或兴趣的是我自己的经历。

我开始意识到,内在的东西往往比外在的东西更重要。通过学习和研究这门学科,我受益匪浅。我想把我所学的东西和别人一起分享。于是,我决定做一名心理学教师。”

在泰勒教授第二次开设“幸福课”的2004年,哈佛校报上有一篇报道——《学校面临心理健康危机》,标题下的导语说,在过去的一年,绝大多数学生感到过沮丧和消沉。文章引述了一位学校舍区辅导员写给舍区主管的信。

“我快覆没了。”这位辅导员写道。在他分管的舍区内,有20个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一个学生因为严重焦虑而无法完成学期作业;另一个学生因为精神崩溃而错过三门考试……舍区主管把这封信转给了校长,并强调该舍区的问题并不是哈佛的特例。

有个名叫玛瑞亚的女生,在宿舍内自杀,年仅19岁。她的室友回忆说:“就在自杀前一晚,玛瑞亚和班里同学谈论天气时,还表现得十分开心的样子。她看起来很好。她在听音乐,曲调还很欢快。”

哈佛一项持续6个月的调查发现,学生正面临普遍的心理健康危机。调查称:过去的一年中,有80%的哈佛学生,至少有过一次感到沮丧、消沉。47%的学生,至少有过一次因为太沮丧而无法正常做事,10%的学生称他们曾经考虑过自杀……社会上像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心理压力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人生的目标变得越来越模糊,在这个过程中,一次次问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我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我为什么不幸福?

也许下面这个故事,可以让我们有所感悟。传说从前,有一个年轻人到处寻找幸福快乐,但遇到的却是许多烦恼和忧愁。他垂头丧气、失望之极,觉得这个世界并没有真正的快乐!于是他准备放弃了。在心灰意冷的归途中,他看到一个垂钓江边的老人,神态怡然自得,时时轻捋长须。

年轻人走上前去问道:“老人家,您快乐吗?”

“我很快乐!”老人答道。

“为什么?”年轻人不解地问。

“因为我远离喧嚣,垂钓碧江,我在享受我的生活。”老人笑着回答。年轻人脸上疑云遍布,露出不解的神情。老人继而说:“你去拜访苏格拉底吧,他或许可以解决你遇到的问题。”

几天后,年轻人找到了苏格拉底,问道:“我在寻找幸福快乐,却遇到了痛苦,幸福快乐到底在哪里?”

“年轻人,你能先帮我造一条船吗?”苏格拉底问道。年轻人被问得一头雾水,但还是答应了。他找来了造船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大树,凿空树心,造出了一条独木船。

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虽然很累,但年轻人的心里异常兴奋,也全然忘了寻找幸福快乐的事。第二天,年轻人把独木船推到江边,并请来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满意地点点头。于是他俩合力把船推到水里,一起坐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歌声在空旷的江面上回荡。

这时,苏格拉底问年轻人:“你幸福快乐吗?”

“快乐极了!”年轻人高兴地回答。

“那你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了吗?”苏格拉底继续问道。

年轻人恍然大悟地回答:“原来我们为了寻找快乐而久久苦恼,但是在劳动创造中,我们却不知不觉找到了快乐。”

“呵呵,其实快乐并非要刻意去寻找,它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只要我们认真地生活,有目标、有追求地去做一件事情,并把它做好,那么快乐就会悄然而至。”苏格拉底说道。这时,年轻人才理解了垂钓老人的话,并开始领悟到了快乐的真谛。

我们总是盲目地追求成功,或许为金钱,或许为名利,或许只为那道光环,再或许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以至获取成功,但最终你无法感到幸福,这是为什么?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幸福!

(第2课)金钱和声望不代表幸福

泰勒·本·沙哈尔教授在谈论金钱与声望能否带来幸福时说到,在现代社会,衡量一个人的商业成就时,往往以金钱为标准,与金钱无关的因素都不会考虑进去。

在幸福面前,金钱和声望并没有固定的价值,但是金钱和声望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呢?因为一些人认为,它们能够给自己带来幸福,让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假如金钱和声望无法让人过上幸福的生活,恐怕没有人会去追求它们。

然而有了金钱和声望,就相当于拥有幸福了吗?

恐怕不是这样,“金钱并不是万能的”。一项关于“澳大利亚幸福感指数”的调查证明了这句话的正确。这项调查包括了澳大利亚不同的地区,共有23万人参与。最终结论告诉我们:感觉最不幸福的人是居住在悉尼等一些大城市的人,而身居穷乡僻壤的人们,由于安贫乐道,懂得享受生活,反而活得轻松快活。巴西、阿根廷人的幸福感比其收入预期的要高出一些,东欧国家人民的幸福感则比其收入预期的要低一些。令人不解的是,经济收入最高的日本人,幸福感却非常低。

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在过去三十年里,随着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超过一 倍,美国人的幸福感却大大降低,人群中患抑郁症的人也大为增加。

泰勒教授指出:金钱除了给我们提供食物和住处以外,只不过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然而可笑的是,我们经常弄不清楚手段和目标的区别,从而本末倒置,往往以牺牲幸福的代价来换取金钱。

一位国王,有着金山银山,掌握着生杀大权,按说,他应该满足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自己想不明白,既然什么都有了,为什么对自己的生活还是不满意?虽然他也经常参加一些自己感觉有趣的晚宴和聚会,但都无法让他感到充实,总是觉得缺少点什么。

偶然一天,国王百无聊赖地在宫中闲逛。当他路过御膳房的时候,听到有人在快乐地哼着小曲。顺着声音走去,国王看到一个厨子正在快乐地哼唱,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快乐。国王感到非常奇怪,他问厨子为什么如此快乐?厨子答道:“陛下,我虽然只不过是个厨子,但我能让我的妻小快乐,我们所需不多,头顶有间草屋,肚里不缺暖食,便够了。我的妻子和孩子是我的精神支柱,而我带回家哪怕一件小东西都能让他们满足。我之所以天天如此快乐,是因为我的家人天天都快乐。”

听完之后,国王离开了御膳房,然后命宰相到宫中来,并向他谈及此事,宰相答道:“陛下,我相信这个厨子之所以那样快活是他还没有成为‘99族奴’。”

国王有些诧异地问道:“99族奴?什么是99族奴?”

宰相答道:“陛下,假如您想知道99族奴,就请您先将99个金币放在一个包中,然后将此包放在厨子的家门口,很快您就会知道什么是‘99族奴’了。”听完宰相的建议后,国王就命人将装了99枚金币的布包放在了那个快乐厨子的家门前。

厨子回家的时候,一眼就看到了放在门前的布包。他感到很好奇,于是将布包拿到了房间里,打开布包后,先是惊讶得合不拢嘴,然后高兴得乱蹦乱跳。包里面居然全是金币!厨子开始查点金币,99枚?

厨子认为不应该是这个数,于是他数了一遍又一遍,的确是99枚。

他感到很纳闷:没理由只有99枚啊?没有人会只装99枚啊?那么那 一枚金币哪里去了?厨子开始寻找,他找遍了整个房间,又找遍了整个院子,直到筋疲力尽才彻底绝望了,心中沮丧到了极点。

他决定从明天起,加倍勤奋地工作,争取早日挣回一枚金币,以使他的财富达到100枚金币。由于晚上找金币太辛苦,第二天早晨他起得较往常晚,情绪也非常糟糕,对妻子和孩子大吼大叫,责怪他们没有及时叫醒他,影响了他早日挣到一枚金币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

他急匆匆地来到御膳房,不像往日那样无忧无虑地哼唱着小曲,而是忧虑重重,只顾低头干活,一点也没有注意到国王正悄悄地看着他。

国王看到厨子的心情居然有如此大的变化,也想不通:既然他得到了那么多的金币,为什么不觉得欣喜呢?于是他再次询问宰相。宰相答道:“陛下,这个厨子现在已经正式加入‘99族奴’了。‘99族奴’

是这样一类人:虽然他们拥有了很多,但是从来不知足,于是拼命工作,为了额外的那个‘1’,渴望尽早实现‘100’。本来生活中有很多值得高兴的事,就是因为出现了这件事情,一切都被打破了。他竭力去追求那个并无实质意义的‘1’,不惜付出失去快乐的代价,这就是‘99族奴’。”国王似乎从中找到了自己百无聊赖的答案。

我们常常觉得,拥有金钱和声望,能够满足自己的欲望,因此能够感受到快乐与幸福。其实所谓的“幸福”,从来就不能与金钱划等号。

有的时候,粗茶淡饭也能感觉到生活的平实与幸福;而一些山珍海味吃腻的人不一定感到幸福,很多位高权重之人总感觉空虚,他们去欲望交织的夜店,灯红酒绿的迪厅,来打发自己无聊的时光。我们说幸福确实需要物质基础作支撑,但是物质保证并不等同于幸福,幸福是内心感受,它从未离开过精神的愉悦以及满足。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家庭虽然日子并不富裕,然而其乐融融,相处和睦。而一旦因为某些原因拥有了一笔财富,大把的钞票引得众人眼红,于是,家庭成员开始勾心斗角,反目成仇。可见人如果一味为了金钱,不仅不会幸福,反而往往会丧失掉已有的幸福。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调查,发现当一个人的月薪达到5000元左右的时候,金钱的增加并没有使他的幸福指数增加,这就说明仅仅拥有财富并不代表拥有幸福。

你是否曾经认真地想过,什么才是你想要的幸福生活?难道仅仅是金钱以及声望吗?生活中太多人尽其一生去努力得到想要的金钱以及声望,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身体每况愈下,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温馨。最终,想要得到的幸福生活会因为金钱和权力的获得而渐行渐远。

((第33课))富翁也有自己的烦恼

泰勒·本·沙哈尔教授说:“幸福的人不必非得是亿万富翁或是总统。”通过努力,每个人都能够拥有自己的幸福生活,因为金钱和权力并不代表幸福。在澳大利亚的幸福协会里,几百澳元就能让你拥有幸福。

澳大利亚的幸福协会创始人蒂莫西·夏普说:“你真的可以提高你的幸福水平,这是我们要教给你的。我们可以让一个幸福‘存款’为零的人,在其幸福银行账号里有结余。”在这个幸福协会里,不论男女老幼,只要每小时缴纳200澳元就能让你学会体验伟大的幸福。如果是团体消费,每人只需缴纳30澳元。

同类推荐
  • 政道与商道

    政道与商道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曾国藩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官场绝学,这套绝学正是挣扎起伏在官场之中的人应该学习的。胡雪岩从一个仰人鼻息的钱庄伙计,变成富甲东南的商界巨擘,头戴红顶翎身穿黄马褂,大福大贵,天下无人能比。他自有一套从商绝学,这正是在商海之中苦苦拼搏之人应该掌握的。《政道与商道》通过分析曾国藩与胡雪岩的从政、从商经历,总结出他们的官场绝学、从商经要,全面地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和秘诀,对于有建功立业志向的读者来说将大有益处。
  • 别跟自己过不去(大全集)

    别跟自己过不去(大全集)

    以故事和理论相结合的形式,最后再配以画龙点睛的人生感悟,让您在百忙之中,静下心来细细审视自己,沉淀自己,关爱自己,犹如夏日午后的那杯绿茶,清淡而沁人心脾。希望它能够让您重新感悟人生,发现生活的美好,面带微笑地踏上新的征途!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难以预料的。我们不能控制际遇,却可以掌握自己;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长,但我们可以安排当下的生活;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只要活着,就别跟自己过不去。
  • 三十六计大全集

    三十六计大全集

    有人说《三十六计》是南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所作,但具体作者和准 确成书年代都已不可考。全书共分六套计,即胜战、敌战、攻战、混战、并战、败战等计。在这六套计中,每一套均包含有六条具体计谋,总共三十六计,集历代兵家智慧之大成。 本书在结构安排上,分为原文、注释、译文、兵家活用、商家活用、职场活用、处世活用等板块。全面解析经典智慧,给读者以人生启迪。所选的 荟萃古今中外的精彩案例,不但能让你从先人那里得到启示,学会深谋远虑 ,而且能让你在处理各种复杂事务时,更加得心应手,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
  • 说好难说的话,做好难做的事

    说好难说的话,做好难做的事

    “祸从口出患从口入”,这句俗话似乎告诉我们多说多错。但约会的时候我们要说,甜言蜜语才能抱得美人归;上班的时候我们要说,能说会道才能升职加薪;劝导别人的时候我们要说,口若悬河才能让双方平息干戈;同客户交流的时候我们要说,头头是道才能让客户对我们认可……既如此,我们究竟该如何把握说话做事的度呢?
  • 听刘墉讲为人处世

    听刘墉讲为人处世

    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侧重分析家庭对个人成长,以及其对个性塑造的影响,令读者充分认识自己;第二章主要强调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明确肯定自己,完善自己;第三章探讨人作为社会人该如何与他人相处、维系人际关系,更好地发展自己;第四章是对第三章的进一步阐述,从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生,纵向来讲一个人该如何做才能实现梦想、获得成功。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读者精品(人生点滴)

    读者精品(人生点滴)

    人真正生命的诞生个人生存的时候,当努力造成幸福,享受幸福;并且留在社会上,后来的个人也能够享受。递相授受,以至无穷。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极品最强大少

    极品最强大少

    无敌大少回归都市,校长你好,我是你的未婚夫……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 毛泽东与戏曲文化

    毛泽东与戏曲文化

    中国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创造,也是代代人沉积的一份文化遗产。它是构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毛泽东很爱好、也很熟悉戏曲。他在倥偬之馀,和人民大众一同欣赏各种戏曲,聆听各家曲调,凡是民众所喜爱的,他也喜爱,如京剧、晋剧、豫剧、秦腔、越剧和昆曲。别人看戏听曲看热闹,评雅俗,而他却还常能从戏里找出富有哲理的学问,古为今用,并在现实生活,寻得有关政治斗争、策略战略、领导艺术、工作方法等方方面面的借鉴,作出与众不同角度的、颇见独特的点评……
  • 青瑶纪事

    青瑶纪事

    她本是被剥离神格的远古上神之一,轮回几世再踏修仙之途。她天资聪颖过人,却依旧躲不过命运的安排。他是她命中注定的劫。重遇他后,她的漫漫修仙长路又将遭遇什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把公关做得滴水不漏

    把公关做得滴水不漏

    当蒙牛遇上伊利,360遇上QQ……危机公关当如何保护商业底线?公关,不仅能打造一个品牌,也能守卫一个品牌。本书解密公关细节,教你做一名实力派的品牌卫士。
  • 简先生暖如初阳

    简先生暖如初阳

    “简先生,你需要一个女朋友吗?我需要一个像简先生这样的男朋友。”她依偎在他的身边,说得一本正经。为了成为万众瞩目的亮眼明星,她用所有的积蓄换得特殊门票,认准猎物目标下手。只是,这个男人怎么不照她的剧本走?他是神秘组织继承者,送上门的美女从不拒绝,原以为她也会跟别的女人一样,只是没有想到,事情竟然失控了……
  • 妄谈疯话

    妄谈疯话

    诠释豪情人生的态度,剖析官场弊事的怪象,演绎男女情爱的风韵,解读处世哲学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