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1000000019

第19章

挪威作曲家爱德华·哈格路普·格里格,生于1843年,卒于1907年,是19世纪民族主义乐派在北欧的主要代表之一。管弦乐组曲《培尔·金特》是具有民族浪漫主义色彩的典范之作。

挪威与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地处欧洲北端,这里经济、文化、艺术发展缓慢,远远落后于西欧发达国家。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冲击和带动,北欧的社会发展开始加快,经济、文化都有相当的进步。这个时期北欧各国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如丹麦的安徒生和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瑞典的戏剧家斯特林堡,在挪威则有戏剧家易卜生和作曲家格里格。

挪威的历史又与瑞典、丹麦的历史不同,挪威曾经是瑞典的从属国,不像瑞典和丹麦在历史上曾经强盛过。挪威是高纬度国家,气候寒冷,有三分之一的国土在北极圈内,国土面积虽不大,海岸线却很长,且海岸险峻,多峡湾,便于藏匿。挪威是传统的航海国家,不但善航海,也惯出海盗。从中世纪开始,就有横行于欧洲沿海的海盗出没,他们四出劫掠,杀人越货,挪威海岸就是他们的老巢之一。这些海盗被称作“诺曼”,就是北方人的意思,而挪威的国名,意思是“北方之路”。挪威人的性格深处也残留着海盗时期的冒险精神和不务正业的恶习。

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运动波及北欧以后,这里对浪漫主义的反响主要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文化一方面是挖掘民族传统,张扬民族意志,另一方面也有民族精神的自省。剧作家易卜生的名剧《培尔·金特》剧本写于1874年,易卜生邀请格里格为戏剧写配乐,格里格用了两年时间为《培尔·金特》写了22段配乐。格里格的音乐生动地表现了剧中的情节、人物和戏剧性环境,构思精巧,音乐内容生动,起到了烘托舞台效果的作用,为《培尔·金特》的演出成功起了很大作用。

培尔·金特其实是村里的一个无赖

有的评论家甚至说《培尔·金特》之所以享誉世界,主要功劳全在于格里格,而不在于易卜生。这个说法也过于偏颇。《培尔·金特》上演十年之后,格里格从戏剧配乐中选出八段音乐,编成两部组曲,《培尔·金特》第一组曲和第二组曲。

《培尔·金特》的剧情是这样的:村子里的青年培尔·金特,自幼与母亲奥塞相依为命,虽然已经二十岁,可是终日游手好闲,不事劳作,既懒惰又痴心妄想,穿得破破烂烂,还口称要当皇帝,尽干些不着边际的事,村里的人都不爱理他。培尔·金特本来与青年姑娘苏尔维格相爱,可是不知什么鬼催的,他在人家的婚礼上把新娘英格丽德拐走,带到了山里。在山里过了一段日子,培尔·金特又抛弃了英格丽德,与山妖的女儿搭上了。为了继承山妖的王位,他装上尾巴,放弃了做人的尊严,在山里与妖魔鬼混。为了找回儿子,妈妈奥塞和情人苏尔维格一起敲钟,钟声震垮了山神殿,培尔也被震醒,才恢复了人格。回家以后,培尔与苏尔维格生活在一起,可是妖女又带着她与培尔生的孩子闹上门来,培尔再次离家出走,到海外去寻找财富。他到过摩洛哥贩卖黑奴,深入过阿拉伯,梦想成立培尔国,自己当国王。几次发财,又把金钱挥霍一空。在埃及,他被送进精神病院,被疯子们迎为皇帝。后来辗转来到美洲,淘金发了大财,他用船载着无数财宝航行回家,不料遇上风暴,船被打沉,培尔勉强逃生。当他终于回到村子里时,已经白发苍苍,一文不名,苏尔维格仍在等着他。苏尔维格原谅了培尔·金特的所有荒唐事,培尔·金特在她的怀里,听着苏尔维格的歌声,告别了人生。

戏剧《培尔·金特》由于在内容上暴露了挪威民族性格上的某些弱点,首演时不太受欢迎,后来才逐渐被观众接受。

格里格的管弦乐组曲《培尔·金特》有两部,共八首。这些音乐是从舞台配乐中选出的,打乱了戏剧内容顺序,按照组曲的要求组合成第一组曲和第二组曲,所以,从组曲内容里是听不出原剧情节发展的。这里我们介绍一下组曲内容。

第一组曲:第一首《清晨》培尔·金特贩卖黑奴发了财。一天清晨,他在一个山洞前表露心迹,幻想在沙漠里建立金特王国,自己当国王,又想在尼罗河上建立培尔·金特城。这段音乐是幻想性的,清新而抒情,音乐简朴,具有牧歌风格。在整个组曲中,这首《清晨》被收入各种唱片曲集中。

第二首《奥塞之死》奥塞躺在病床上,盼望负罪潜逃的浪子归来。培尔·金特在母亲弥留之际回来,却还沉溺在幻想中,他用幻想的故事把母亲送入天堂。这段音乐只用弦乐器演奏,苍郁而又肃穆,生命之火慢慢熄灭。

第三首《安妮特拉之舞》培尔·金特在阿拉伯沙漠里,一副阿拉伯装束,自称是预言家。酋长的女儿安妮特拉用舞蹈向他献媚,培尔也假装疯魔地爱上她。

第四首《山神殿》培尔·金特在山里与山妖的女儿鬼混,并与山妖的女儿结了婚。这段音乐是组曲里最有代表性的段落。

第二组曲:第一首《英格丽德的悲叹》培尔·金特拐走新娘英格丽德,始乱终弃。被遗弃的英格丽德在音乐里是个动人的女性。这段音乐是如歌的咏叹,抒情的音乐畅诉哀怨之情。

第二首《阿拉伯舞》一群阿拉伯女郎跳起阿拉伯舞,向培尔·金特献媚。这里的音乐极力渲染东方情调,也就是土耳其风格,这是欧洲音乐对所谓“东方”的理解。

第三首《培尔·金特归来》培尔·金特在返回挪威的船上,遇上风暴,船触礁沉没,培尔抓住一只小船,侥幸脱险。这段音乐主要是对海上暴风雨的描写,在滔天巨浪中挣扎的培尔刚刚有所省悟。

第四首《苏尔维格之歌》这是由苏尔维格唱出的盼望培尔·金特归来的祈祷之歌,是全剧中最充满柔情的一首。如果不知道《苏尔维格之歌》,几乎可以说对戏剧《培尔·金特》和组曲《培尔·金特》一无所知。这是一首着名的抒情女高音歌曲,许多女高音歌唱家演唱并录制过这首抒情歌曲。在两部《培尔·金特》组曲中,第一组曲比第二组曲演奏频率要高,但是第二组曲中的《苏尔维格之歌》仍是全部八段音乐中最着名的。

《培尔·金特》组曲在问世的一百多年中,演奏的次数远远超过原剧的上演场次,是格里格获得世界性声誉的代表作之一。格里格的民族音乐家地位的确立也与这部作品有直接关系。

莫扎特:第十一钢琴奏鸣曲(土耳其进行曲)

莫扎特一生共写过17部钢琴奏鸣曲,《A大调奏鸣曲》排在第11号,写于1778年的旅途中,是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中最通俗的一首。乐曲的第三乐章是土耳其风格的回旋曲,这个乐章脍炙人口,经常抽出来单独演奏,根据音乐的风格被俗称为“土耳其进行曲”。

在莫扎特的音乐里,土耳其风格的音乐素材并不少见,除了《A大调钢琴奏鸣曲》外,他的《第五小提琴协奏曲》也有“土耳其”之称,歌剧《后宫的诱逃》就更是浓郁的土耳其风了。在十八九世纪,欧洲音乐家的作品里土耳其音乐素材经常使用,着名的有海顿的《军队交响曲》末乐章,贝多芬的戏剧配乐《雅典的废墟》中的《土耳其进行曲》,《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里的男高音独唱《欢乐吧,像太阳似的飞跃》。更早一点,17世纪的吕利为莫里哀的喜剧《醉心于贵族的小市民》写的配乐也有土耳其音乐。土耳其文化向西方的渗入还可以追溯到更早。从十字军东征到东罗马帝国灭亡,持续了几个世纪的割据战争,东西方疆域不断变化,文化的互相渗透也就在其中了。公元15世纪以后,奥斯曼帝国在军事上空前强盛,统治了巴尔干诸国,控制了多瑙河河口,海军称霸地中海东部,进而侵占匈牙利。16世纪中叶以后,帝国由盛而衰,领土又逐渐失去,在这些地区,东方文化被部分地遗留下来。在欧洲与东方的接触中,战争是主要形式,精锐的土耳其军队在战场上奏的军乐铿锵有力,很能振奋精神,慢慢地传入了西方。

1720年,土耳其音乐正式出现在欧洲,波兰的统治者奥古斯都二世第一个采用土耳其军乐,用以营造鼓舞士气的场面。后来在欧洲被广泛采用,现在军乐队里钟鼓齐鸣,三角铁、铙钹震天响的场面就是土耳其音乐的遗风。由于土耳其音乐的异国风采,欧洲音乐里模仿之作也逐渐风行,以至形成一种时尚,用于渲染异域情调。

而“土耳其”这个字眼,也成了一个泛称,并不专指土耳其,连阿拉伯、匈牙利乃至范围更广的东方都包容进去了。所以,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土耳其协奏曲》又被叫做《匈牙利协奏曲》。在所有模仿土耳其军乐的作品里,莫扎特、贝多芬的《土耳其进行曲》和海顿的《军队交响曲》中的“军队”乐章写得最为成功。

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土耳其进行曲》旋律轻快欢愉,加以对鼓乐节奏的模仿,听上去很像土耳其精锐的骑兵自夸其剽悍地行进在草原上,情绪轻快而欢乐。殊不知,莫扎特在写这部奏鸣曲时,心里不仅没有一点欢乐,反而是充满了痛苦。

莫扎特写《A大调钢琴奏鸣曲》时,是在1777年到1778年的旅途之中。莫扎特的一生有很多时间是在旅行中度过的,从六岁起到22岁,他有过几次漫长的旅行。1762年到1763年,莫扎特的父亲利奥波德带着6岁的莫扎特和他11岁的姐姐,到维也纳去展示钢琴神童的惊人技巧,在宫廷里,莫扎特表演了复杂的演奏技艺,赢得了维也纳宫廷的赞叹。1763年,老莫扎特又带着姐弟俩去巴黎表演,一路上途经慕尼黑、海德堡、法兰克福、波恩、科隆等城市,每到一地,姐弟俩的表演都引起轰动。1763年11月,他们到了巴黎,巴黎活跃的艺术氛围使小莫扎特大开眼界,他听了许多名家的演奏会,接触到大量新鲜的音乐语言,使他获益匪浅。在巴黎的演出更为成功,并受到宫廷的恩宠。离开巴黎时,7岁的莫扎特已经写出并出版了四首小提琴钢琴奏鸣曲。结束了巴黎的旅行生活,莫扎特一家又到了伦敦。在伦敦,小莫扎特倾听了亨德尔的清唱剧,那崇高壮美的合唱使他耳目一新。在这里,他结识了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二儿子——着名的“伦敦巴赫”克利斯蒂安。克利斯蒂安·巴赫对莫扎特一生的音乐创作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莫扎特在伦敦的一年中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大量音乐知识和技巧,离开伦敦时已出版了六首古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三部交响曲和一部四十三首小品的曲集。告别伦敦,一家人去了荷兰,在海牙和阿姆斯特丹演出十个月,然后取道巴黎、日内瓦、伯尔尼、慕尼黑,一路演出回到萨尔茨堡。这次旅行持续了三年。1767年,莫扎特又去了维也纳,逗留了将近一年。在维也纳,12岁的莫扎特写了两部歌剧。1769年,老莫扎特又带儿子去了当时欧洲音乐的中心,歌剧的发源地意大利。这次的出游又是将近三年时间,1772年10月回萨尔茨堡。四个月以后,应邀赴意大利,16岁的莫扎特这时已不被当作音乐神童来看待,而是被预言将成为最伟大的音乐家。

莫扎特在各国取得的荣耀丝毫不能改变他在家乡的处境:一回到萨尔茨堡,他还得回到柯洛列多主教府上去听候差遣,主教为了摧垮莫扎特的尊严和信念,对他加以种种限制,还吩咐他扫地和收拾房间。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莫扎特不得不忍气吞声,以换取一份微薄的薪金。

主教的压制,小城市狭小的生活圈子,限制了莫扎特音乐事业的发展,父亲决定让他再次出国寻求机会。1777年9月,莫扎特由母亲陪伴,取道慕尼黑、奥格斯堡、曼海姆前往巴黎。但是这次旅行没有像以往那样沿途引起轰动,贵族们对莫扎特失去了兴趣,在德国谋取职务的打算化为泡影,对巴黎的希望也落空,在巴黎滞留的日子只有靠教学生和接受一点作曲委托谋生。在巴黎还发生了一件最悲伤的事,莫扎特的母亲因长期旅途劳顿,竟因病客死寓中。谋职无望,慈母去世,此时的莫扎特受到双重打击,失望与悲伤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他甚至不敢把母亲的死讯告诉父亲,22岁的莫扎特孤身一人,在异国他乡埋葬了母亲,1779年返回萨尔茨堡。在巴黎虽失去了母亲,却带回了一大批创作手稿,其中包括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中最典型的几首,带土耳其风格回旋曲的《A大调奏鸣曲》就是其中之一。

《A大调钢琴奏鸣曲》是莫扎特在丧母期间写的,听着《土耳其进行曲》那欢快轻松的旋律,无法设想莫扎特是在什么心境下写这首曲子的。一个人刚刚失去母亲,怎么能强作欢颜,唱出这样优美的欢歌!了解了这首奏鸣曲的写作背景,再来聆听它开朗明快的曲调,顿时可以想起莫扎特说过的一段话:“生活的苦难压不垮我。我心中的欢乐不是我自己的,我把欢乐注进音乐,为的是让世界感到快乐。”

今天我们要想用几句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莫扎特音乐的总体特性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却可以说,在莫扎特的音乐里贯穿着萌动的生命力和欢乐进取的人生态度。岂止是莫扎特,从巴罗克时期到维也纳古典时期的音乐大师,巴赫、亨德尔、海顿、贝多芬,几乎每一位的人生经历都有苦难伴随,但是他们的音乐全都充满人生乐观的态度,尤其是贝多芬,一生都没有享受过人生欢乐,他的《欢乐颂》却唱出了人生最美好的欢乐颂歌。在这个时期的音乐文化里,折射出的是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的人文精神。人生被当作世间最美好的事物来赞美、歌颂,音乐家们在自己的音乐里用欢乐来赞美人生,来追寻世间之美,而美,则是真理的光辉。现在有一句动辄被引用的话,“音乐无国界”,这句话用来形容那个时期的音乐,才是最恰当的。

《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三个乐章依次是:第一乐章主题与变奏,第二乐章小步舞曲,第三乐章土耳其风格的回旋曲,《土耳其进行曲》就是这个乐章。《土耳其进行曲》问世二百多年以来,不知有多少人弹奏过,至今,在我国还被列入业余音乐水平考级曲目。它的演奏技巧并不艰深,甚至可以说是很平易的,但是要表现出音乐的精神内涵,就不是容易做到的了。

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

圆舞曲是一种世俗舞曲,18世纪在民间已有,19世纪初在欧洲各大城市流行起来。

圆舞曲最初从民间进入音乐家的创作,由音乐家对其加以艺术的再造,是从舒伯特开始的。从那以后,圆舞曲经过音乐家的“驯化”过程,逐渐形成一种音乐形式,并开始被采纳到大型规整严肃的音乐中。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里的第二乐章就用了交响圆舞曲的形式。

在肖邦的创作中,圆舞曲成为一种钢琴独奏曲,圆舞曲本身节奏具有的轻盈、欢快、热情的特点,被肖邦加以诗化的改造,成为一种纯音乐化的乐曲,而不是用来伴舞的实用性音乐。您现在听到的就是肖邦的升c小调圆舞曲。

同类推荐
  • 王学泰自选集:江湖旧梦

    王学泰自选集:江湖旧梦

    这本书浓缩了作者几十年的研究心血,在字里行间中折射出了作者对于“游民文化”“江湖文化”牵动中国社会变迁的密切关注和深刻思索,让读者在“游民文化”和“江湖文化”中发现另一个中国。
  • 中学生读名家:再别康桥

    中学生读名家:再别康桥

    徐志摩可谓是中国现代文坛独具特色、才华横溢的才子。他的诗字句清 新、韵律谐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散文则如天马行空,纵情任性,随意 铺染。这位自然之子,一生都被诗意浸透,随遇自有乐土。他的诗文,情爱 ,还有那云游飞升般的离去,似乎一直没有离开这个纷繁的尘世,仍被世间 传说不尽。斯人已去,我们唯有从诗文中,触摸那传奇一……
  • 行政公文写作技巧、模板与范例

    行政公文写作技巧、模板与范例

    公文写作速成手册。指点迷津,提供标准的格式、现成的思路、规范的词语。现查现用,快速写成权威、规范、正确的公文。
  • 人口与姓名(和谐教育丛书)

    人口与姓名(和谐教育丛书)

    人口作为一个生物群体,有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的生命过程,有自身遗传、变异以及全部生理机能。实现生命活动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本书介绍了与人口科学及人口发展历史相关的之时,也技术了姓名发展的过程。
  •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在艺术领域,由于多种新艺术的观念和样式此起彼伏,“交流”艺术正渐渐失去了主导作用的地位,由此对艺术本质的质疑和混乱意识进一步形成。由此,建立一个包容一切艺术的定义变得不太可能与没有意义。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流动复合体的艺术,在流变过程中,只能是短暂的、一时的,任何哪怕自认为是无懈可击的关于艺术的定义都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概括而非最终答案。今天,对艺术不可避免的谈论恰恰证明艺术正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实,人类喜欢刨根问底的天性是对千变万化的艺术现象背后本质的追问,也得益于人们不断了解和接近艺术。
热门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微勃症:乐嘉的坦白从言

    微勃症:乐嘉的坦白从言

    为何我总谈人性?因为我记录在哪儿吃喝拉撒对你没价值,对我也没有价值;我想谈国家兴亡,但我谈不到点子上,也压根儿没能力谈到点子上。我谈人性,是因我以此为生。更重要的是,时代会变,观念会变,制度会变,但人性不会变。假设你我素不相识,如果你喜欢我超过喜欢我的书,那将是你的遗憾;如果你喜欢我超过喜欢性格色彩,那将是你最大的损失。
  • 龙龙龙

    龙龙龙

    新书出炉啦~~~~~~先说好哈,我不是恒源祥粉丝,其实原本想用别的名字的,但是反复想来,……
  • 开店必读(大全集)

    开店必读(大全集)

    广征博引,汇集了开店的多种经验,为那些创业开店者出席划策,指点迷津。第一部分 开店前想好三件事:资源、行业、观念。第二部分开店三部曲:筹资、选址、装潢。第三部分 管店六件事:采、摆、销、人、财、物。第四部分店员就是生产力——营业口才与导购技巧大全。第五部分 网上开店全攻略。生意做遍,不如开店。开店、管店、店员培训、网上开店全攻略。
  • 孤芳不自赏(钟汉良、Angelababy主演)

    孤芳不自赏(钟汉良、Angelababy主演)

    同名电视剧由钟汉良、Angelababy主演。白娉婷一向不信“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她是小敬安王的侍女,却过得比一般小姐更加矜贵,所凭恃的不是容貌,而是比男子更睿智聪敏的头脑;她不需要旁人为她平庸的外在感到遗憾,她想要的是能够并驾齐驱、一较高下的心灵。因此,纵使那男人是敌国大将、纵使两人之间尽是谎言与阴谋,她依旧无法不为这个男人动心……
  • 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

    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

    本书谈到的12个经济指标是大多数分析工具都会参照的重要经济指标,浅显易懂地阐释了每一个重要经济指标的涵义、应用、计算依据及解读方法。无论你是投资者、投资中介、研究人员、新闻工作者还是学生,通过阅读《打开央行行长的公文包: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都能够独立地对经济指标和经济走势做出更加客观的分析和判断,而且《打开央行行长的公文包: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也是普通读者学习现代经济学的一本很好的入?性读物。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是各国中央银行(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的第一大职能,也是进行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那么,央行又是依据哪些经济指标来制定货币政策的呢?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听心痛的声音

    听心痛的声音

    是最好的朋友,曾经靠过对方的肩,握过对方的手,亲过对方的脸颊,抱过对方柔弱的身体,我们手牵手,也曾不断地在对方耳边说:“我们永远是好朋友。”可是。小甜,丢丢,又从什么时候变得分隔两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败犬女,别来无恙

    败犬女,别来无恙

    古语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是四个女人的故事,四个被贴上剩女标签的女人。婉约荷花般的李慕思、娇艳玫瑰般的严梅、冷傲冬梅般的魏晓燕、清丽百合般的徐莉莉。她们个个光鲜靓丽、出类拔萃,可是为什么就没有爱情?人们说女人是要被滋润的,不然就要枯涸掉……可是有一群人她们说她们不需……
  • 大学该怎么读

    大学该怎么读

    作者的视野遍及诸大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大学何谓大?非有大楼,找到光明的出路,本书值得当今所有大学生及其家长、大学教师,开创美好的事业。你做得也并不是那么糟糕。,刻不容缓!大学生们。你只要改变一点点,只要稍作一些努力,中学生及其家长、中学教师,就一定是个有价值的、优秀的、出色的好大学生,乃有大师焉!”科教兴国,一定能够有远大的前途,你的问题并不是那么严重,一定能够“畅销”,乃至一切教育工作者、教育官员、关注教育的各界人士阅读、反思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