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1000000017

第17章

维尼亚夫斯基的一生与俄罗斯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并不是因为他的祖国那时正被沙俄帝国吞并大部分,而是因为19世纪中叶以后,俄罗斯的文化逐渐发达,文学、美术、音乐都有很大发展,彼得堡已成为欧洲的文化艺术名城。从1851年到1859年间维尼亚夫斯基多次到俄罗斯演出,在俄国,他与钢琴家鲁宾斯坦兄弟二人结成毕生好友,他病重时就住在柴科夫斯基的赞助人梅克夫人家里,他最终病逝在莫斯科。和一些早慧的天才音乐家一样,维尼亚夫斯基也未能尽享天年,不满45岁就离开了人世。

在俄国的访问演出使维尼亚夫斯基声名远扬,人们为他的绝技而倾倒。但是,在俄国留下的也并不都是愉快的回忆,有时甚至陷入难堪的境地。一件意外的事情曾使他被迫离开莫斯科,也正是因为离开了莫斯科,才有了他的小提琴名曲《莫斯科的回忆》。

那是在1852年,维尼亚夫斯基在莫斯科与着名的捷克女小提琴家维尔玛·内鲁达联袂举行音乐会。内鲁达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天才少女,比维尼亚夫斯基小3岁,她的演奏以朴实严谨见长,善于演奏经典作品,她后来被德国皇后授予“小提琴女王”的称号。维尼亚夫斯基与内鲁达的音乐会可谓是珠联璧合,一个炫技的浪漫派,一个严肃的古典派,两人都是名噪一时的小提琴翘楚。上半场由维尼亚夫斯基先登台,演出很成功。下半场内鲁达演奏得也很出色,人们反响很热烈。但是观众里有一位俄国将军发出很粗鲁的喧哗,肆无忌惮地高声与人谈话,这种举动引起了维尼亚夫斯基的反感,他举起弓子在那位将军的肩上敲了敲,叫他安静下来。将军是一位尊贵的客人,维尼亚夫斯基触犯了将军的尊严,第二天就接到命令,限他24小时之内离开莫斯科,他被驱逐出这个曾给他留下美好印象的城市。

离开俄罗斯以后,维尼亚夫斯基还时常回忆起俄罗斯,那广袤的森林草原、淳朴的民风、丰富多彩的俄罗斯民间音乐仍然令他神往,古老的都城莫斯科更是勾起他许多美好的回忆,于是,他写了小提琴曲《莫斯科的回忆》。

《莫斯科的回忆》应该是为小提琴与乐队所写,但乐曲主要内容是由独奏小提琴表现,而且小提琴技巧运用得淋漓尽致,有很高的演奏难度。所以,人们历来把这首乐曲当作小提琴曲对待,一般的演出和出版的唱片也多是钢琴伴奏的小提琴独奏。

《莫斯科的回忆》是一首小品,全曲演奏下来大约九分钟,音乐的主题采用了一首俄罗斯民间歌曲《红纱拉纺》,或者叫《红衣裳》。这首歌曲在俄罗斯家喻户晓,几乎是会讲俄语的就会唱,20世纪50年代介绍到中国,也曾经流行过。歌词大意是说母亲为女儿缝制了出嫁的婚纱,问女儿想找个什么样的新郎,女儿却躲闪着说自己还不想出嫁,想继续享受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这首歌旋律简朴舒缓,有一种古朴淳厚的韵味。它的曲调和歌词使人设定出一个最普通的民间风俗场景:漫长的冬夜里,妇人和姑娘们围坐在炉边做针线活儿,慢声哼唱着从老祖母那儿学来的歌,打发冬夜的寂寞。有许多俄罗斯和苏联作曲家把这首民歌改编或采用到自己的作品里,苏联的小提琴教材里也有根据《红纱拉纺》改编的初级曲目。维尼亚夫斯基的《莫斯科的回忆》是这些改编曲里最有特色的一首,乐曲大量施展小提琴技巧,用小提琴独有的表现力和语句方式在这首民歌简单朴实的旋律上铺张开,使音乐既华丽富于浪漫气息,又不失原有的朴实淳厚,很有意境。在音乐中采用了帕格尼尼式的泛音和拨奏手法,浪漫气息尤显突出,尤其是人工泛音奏出的主题在分解和弦的衬托下显得轻灵飘逸,很富有诗意。维尼亚夫斯基不是民族乐派作曲家,但这首幻想曲却完整地保留着民族风格,同时把他在巴黎接受的法国音乐文化的优美雅致融合在一起,使这首乐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欣赏这首乐曲,品味其中淳厚的俄罗斯气息,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希什金、列维坦、萨伏诺索夫的俄罗斯风景画,屠格涅夫的散文和涅克拉索夫的诗。

维尼亚夫斯基的《莫斯科的回忆》不是经常性的音乐会曲目,他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是演奏家们的保留曲目,他的随想曲是音乐学院小提琴学生的必修教材。

维尼亚夫斯基少年时期即以炫技派风格登上乐坛,终其一生也没有背离这一流派。他对帕格尼尼的名曲《威尼斯狂欢节》非常尊崇,曾以它为范例写过一首《俄罗斯狂欢节》。临终时,他在病床上对守护在身旁的作曲家尼古拉·鲁宾斯坦和小提琴教授奥尔说:“请你们两位记住,《威尼斯狂欢节》正在随着我一道走向死亡。”在维尼亚夫斯基身后,由帕格尼尼开创的一代小提琴表演艺术流派便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肖邦:《降D大调前奏曲》(雨滴)

一提起肖邦这个名字,人们自然会同时想到女作家乔治·桑。在音乐家传记作家的笔下,乔治·桑是一个古怪的人,她吸烟、喝烈性酒、着男装;她风流任性,在与肖邦同居之前有过类似关系的有钢琴家李斯特、诗人缪塞、孩子的家庭教师;她自私乖戾,与肖邦交往只是用来装饰自己;她粗暴的举止使肖邦无法安心创作,并且在39岁时夭亡。然而,这只是一面之词,在文学家传记作者的笔下,肖邦则是一个女性化的男人,他多愁多病,靠着乔治·桑母亲般的呵护活着,这个在键盘上浅吟低唱的客厅钢琴家拖累着乔治·桑,使她在文学的道路上中途而止,没有攀上最高峰。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偏颇的结论,他们出于感情用事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在肖邦与乔治·桑同居的8年里,肖邦处于一生中创作的旺盛期,他的着名作品几乎都在这个时期创作,而乔治·桑的几本重要的小说也都在这几年中写下,同肖邦分手以后她从事的主要是社会活动,已经与文学关系不大了。

肖邦1831年来到巴黎,当时的巴黎既是钢琴艺术的中心,又堪称是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的中心,一大批艺术家云集在这里,巴黎正是肖邦施展才华的地方。

巴黎音乐界很快就开始赞美肖邦,在他的周围聚集了一群艺术家,包括钢琴家李斯特。1835年肖邦遇见了他童年时的朋友沃津斯基伯爵一家,对伯爵小姐马丽亚·沃津斯卡亚的爱情完全占据了肖邦的心。不幸的是肖邦竟因为严重的肺病而错过了这次姻缘,而且,身体和精神都遭到严重的损伤,只留下一首使沃津斯卡亚伯爵小姐这个名字至今还有人知道的《告别圆舞曲》。

这次打击造成了肖邦与乔治·桑增加接触并能自由结合的契机。女作家乔治·桑是一位激进的女权主义者,不仅她的作品,连她的行为方式都有意识地向保守的社会意识示威。经李斯特介绍,她认识肖邦以后,乔治·桑从肖邦的钢琴里洞悉肖邦的内心世界。当她独自去拜访肖邦时,寡言少语的肖邦用钢琴与乔治·桑交流,他只要一触到琴键,就好像在滔滔不绝地诉尽生平不快意,乔治·桑从琴声里悟出肖邦的情愁与乡愁。

1838年秋天,肖邦的病情恶化,为了换一个环境为肖邦养病,乔治·桑带着肖邦和自己的两个孩子到西班牙的马约卡岛疗养。这是个地中海上的岛屿,气候很好,但是不幸,他们住了不久便赶上雨季,肖邦因感冒而病情进一步恶化。岛上的居民看到肖邦的样子,生怕传染病在岛上传播,便不准他们住在村镇里,他们只好住在山上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

这所修道院是中世纪的建筑,已经很不适宜居住,既透风又漏雨,寒冷潮湿,肖邦住在这样的地方情况可想而知。在他写给友人的信中,称自己已经病入膏肓,甚至将不久于人世。但是从这个时期肖邦的创作来看,情况也许还不至恶化到这种地步。他的《降D大调前奏曲》就是在马约卡岛上写的。

肖邦与乔治·桑和两个孩子住到修道院以后,生活用品都由乔治·桑到六公里以外的市镇上去采购。有一天乔治·桑去买东西,恰逢天降大雨,阻隔在外不能回来。病中的肖邦独自躺在家里,听着风声雨声,又寂寞又担心,房子漏雨,滴滴答答的水声令人心烦。肖邦自从与乔治·桑同居以来,生活上事事都由人照料,事实上已离不开乔治·桑的关护,病中客居在海岛上古老的修道院里,风声雨声,催人愁肠百结,他索性起身,写他早在计划中的《前奏曲集》。屋檐滴落的雨滴声恰好提供给他一个单音节奏型,就着这个音型,肖邦一口气写完了这首着名的前奏曲。

模仿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为钢琴写前奏曲,是肖邦早就构思过的计划。肖邦对巴赫、莫扎特等古典作曲家的音乐非常尊崇。作为钢琴家,他对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更是视为“钢琴圣经”。他按照《平均律钢琴曲集》调性研究的思路,一个调一个调排列着写下去,也写了24首。所不同的是肖邦只写了前奏曲而没有写赋格,而巴赫是在赋格前面前置了前奏曲。

前奏曲是一种自由结构的短曲,15、16世纪就已经有了,到了巴罗克时期发展成赋格、器乐组曲等结构严谨的乐曲的引子。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使前奏曲游离出来,成了独立的器乐形式,音乐也带有浪漫色彩。肖邦的24首前奏曲堪称是浪漫主义的前奏曲的典范,每一首都是形象鲜明的性格小品,乐思简练,形式完美,被人称之为浪漫主义的音乐格言。这些前奏曲后来都被后人加上标题,这些标题虽然不十分准确,有的甚至很牵强地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但是,从作品的内容来看,也还颇有几分接近。肖邦在马约卡岛那个雨夜写的第15首降D大调前奏曲,始终贯穿着持续的同音反复,并伴随着单调的节奏,有如雨滴落地,被人加上《雨滴》的标题,就很形象。

《雨滴》是肖邦的前奏曲里流传甚广的一首。乐曲的音乐形象虽比较单一,但仍有许多细腻的变化,乐曲十分抒情,歌唱性的旋律伴随着清纯的雨滴声,仿佛是雨夜里飘荡的无言歌,充满浪漫气息。

乔治·桑曾给肖邦的前奏曲作了一些文字描写,这些文字也很美,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肖邦当时创作的背景,对理解音乐内容也有所帮助。

拉罗:《西班牙交响乐》

西班牙国土面积50余万平方公里,偏在欧洲西端,是欧洲第三大国。西班牙是连接欧洲与非洲的交通枢纽,又是早期航海国家。因此,西班牙文化外来成分很多,除历史上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外,阿拉伯文化和吉卜赛文化都在这里留有明显印记。所以,西班牙音乐极为丰富多采。西班牙人性格热情豪放,能歌善舞,许多西班牙民间舞蹈音乐被欧洲古典音乐家采纳,如“恰空”、“萨拉班德”、“波列罗”等。西班牙民间舞蹈给西班牙音乐留下了独特的“西班牙节奏”,西班牙人的豪放性格加上吉卜赛音乐的伤感,形成了西班牙音乐色彩斑斓热情奔放又隐含忧伤的特殊风格,有音乐评论家概括西班牙音乐的性格是“阳光下的阴影”,指的是热情豪放和黯然神伤的性格二重组合。

西班牙音乐不同于德奥古典传统和意大利各乐派传统,它独具特色,有热情的浪漫气质,成为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有许多19世纪音乐家都从西班牙音乐另辟蹊径,吸收西班牙音乐因素或以西班牙为题作曲。拉罗的《西班牙交响乐》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拉罗是法国作曲家,生于1823年,卒于1892年。拉罗少年时曾学过小提琴和大提琴,年龄稍长想以音乐为业,遭到家庭的严厉反对,16岁时离家出走,到巴黎去寻他的音乐梦。拉罗在23岁时开始创作,但没有写出过引起人注意的作品,直到43岁时,他的一部歌剧参加抒情剧院的比赛获第三名,才引起了歌剧界的注意。但是,拉罗在音乐上所做的努力主要是在器乐方面,他在管弦乐创新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在协奏曲方面成就很高。拉罗不是多产的作曲家,却能开一代风气之先,他率先采用西班牙民间素材作为自己的作品主题,引起其他法国音乐家效尤。

拉罗的成功之路非常漫长,这是因为19世纪中期第二帝国时期法国音乐趣味的庸俗。拉罗直到50岁时,由着名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演奏了他的小提琴协奏曲才一举成名。第二年萨拉萨蒂又演奏了他的《西班牙交响乐》,又一次震动了法国音乐界,这部作品至今仍然是激动人心的杰作,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由20世纪小提琴家录制的唱片也有许多版本行世。

拉罗的《西班牙交响乐》是专为西班牙小提琴家萨拉萨蒂所写。萨拉萨蒂是19世纪各国音乐界公认的最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他的技巧轻灵多变,音色纯净恬美,有特殊的个性魅力。萨拉萨蒂不仅是演奏家,也是作曲家,他写的小提琴曲《吉卜赛之歌》和《卡门幻想曲》是音乐爱好者非常喜欢的曲目。拉罗是萨拉萨蒂的朋友,他对萨拉萨蒂的精湛演奏技艺十分着迷,尤其是他的节奏技巧,很适合表现西班牙节奏的韵律,于是拉罗为他写了《西班牙交响乐》,而萨拉萨蒂又是西班牙人,这样的合作就没有不成功的道理了。

《西班牙交响乐》并不是一部曲式意义上的交响曲,它共分成五个乐章,每个乐章并不按照交响曲的要求结构。事实上,19世纪中期以后的作曲家已经很少有人遵循德奥古典交响曲的范型写交响曲了。《西班牙交响乐》虽然采用了五个乐章,但实际上是一部地道的小提琴协奏曲,人们历来把它划入协奏曲一类。

《西班牙交响乐》的五个乐章组合颇似一组西班牙风格的套曲,每个乐章是一种西班牙舞蹈节奏,但民族舞蹈节奏的采用还不是这部作品的主要成功之处,拉罗深得西班牙音乐精髓的,是他把西班牙音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渲染铺衍得最为精彩的是第一乐章。乐曲由豪放刚烈的第一主题和感伤的第二主题对比交织,既有华丽的绚烂,又有悲戚的低徊,音乐不断推向辉煌的顶峰,顷刻又跌落入悲凉的深渊,大幅度的跌宕起伏刻画出西班牙人热情奔放中暗藏的伤感,具有感人至深的浪漫主义魅力。《西班牙交响乐》是拉罗唯一一部传世杰作,仅此足矣。

舒伯特: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

舒伯特一生共创作艺术歌曲600余首,他的歌曲艺术在欧洲音乐史上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端。因此,有些人称舒伯特为“歌曲之王”,但这是很不确切的。舒伯特生年苦短,还没有进入人生最成熟的阶段就夭亡了。但是,他的音乐创作遍及所有的音乐体裁和形式,从数量上说,他的器乐作品远超过他的声乐作品。与贝多芬相比,舒伯特交响乐的数量甚至超出一部,达到十部之多(其中一部遗失)。而19世纪除他之外的任何一位音乐家的交响乐都没有超过“九”这个数字。舒伯特写出第八交响曲的时候只有25岁,在这个年龄上贝多芬还没有写出一部交响曲。

同类推荐
  • 老观念,新观念

    老观念,新观念

    某份著名杂志的宣传语是“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再新一点”。“新一点”是一份努力、一种跨越、一分灯火阑珊处回望时脱胎换骨的感悟。本书的总结出关于人生的100个观点,从老观点里挑出精髓,从新观点里迸出火花,让老观点不老,新观点更新。
  • 2012,玛雅预言

    2012,玛雅预言

    预言真的会发生吗?如果发生,人类将要如何应对?现在的科学手段,是否能起到足够应对的措施?在预言应验之前,人们应当选择何种姿态面对?在本书中,这些都将一一为读者解答。
  • 教学创新与管理(中小学教务主任工作漫谈)

    教学创新与管理(中小学教务主任工作漫谈)

    学校做强,强在运筹。合格的管理会让学校成为知识、生活的乐园,创造力的沃土,最令人向往的理想空间。要健全制度,还要调动气氛,才能使师生言行规范,具有创新思维。学校做强,强在名师。学校的主体之一是教师,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完善自我;给他们一个竞争的氛围,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新课程主张个性发展。就是强调教务主任本身要张扬个性,如果教务主任没有兴趣爱好,那如何为教师提供一个各显其他的舞台,模型式的教师,很难培养出鲜活灵动,性格各异的学生。学校也要创建一种学校文化,让它成为影响全校师生的最重要的因素,从而更加完善“自我”,从而构成学校的综合素质,加强学校的综合能力,推动学校的发展。
  • 悦读MOOK(第十七卷)

    悦读MOOK(第十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集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再到他们的学习成长,都有着详尽的叙述。为了将作者的本意更好地传达给读者,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本书在语言润色上做了一些调整,以符合现代人的阅读要求。在书的最后,还加上了洛克的经典教育格言,以供读者学习。书中对教育力量所持有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在今天还是能带给人们很大的启迪。
热门推荐
  • 探索世界:神秘的星空

    探索世界:神秘的星空

    每一个晴朗的夜晚,天空中总是挂满点点繁星,让抬头仰望的人无限神往。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_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会对自己头顶的这片星空浮想联翩。牛郎织女的传说家喻户晓,十二星座的故事风靡全球……还有许多神秘精彩的故事,尽在本书中!
  • 谎言或者嚎叫

    谎言或者嚎叫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九型人格生存手册

    九型人格生存手册

    当你翻开本书时,你就已经开始了一场奇妙的自我发现之旅。如何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与他人融洽相处,九型人格可以助你解开所有与性格相关的秘密。
  • 有间书坊

    有间书坊

    他家世显赫,天资不凡,十四岁即任弘文馆待诏,是别人口中的天之骄子,却偏偏远离官场,独居杭州,不与人往来;她是芥堂掌舵人,金牌女书商,看透世情,身负振兴家业之重任,却活在家族遗传病的阴影中,人生一片黑暗;一个外表风光无限,内里却早已尝尽孤独,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往;一个看似世故而坚韧,实则天真而柔软,害怕有天成为旁人负累;当面冷心热、傲气十足的他遇上冷若冰霜、孤僻强势的她,他的世界有了伴,而她看到了未来。
  • 穿越之春暖花开

    穿越之春暖花开

    有穿越、有王爷、有种田、没空间、没异能、没胆子!在强大的婆婆及公主的压力下,还是带着藏獒翘家种地安全些!至于这个小包子??呵呵,管他的,又当爹又当妈,穿越前,这种女强人一直是我的偶像嘛!被捉住?呵呵,人质在手!没有一生一世一双人!亲王殿下,拜拜了您啦!
  • 万界仙皇

    万界仙皇

    神才辈出,谁是天定?妖孽纵横,谁主沉浮?天道沉寂世界荒芜。群魔乱舞。生死,只在弹指间!陈极身怀无上丹道,以剑血洗天下。纵使满天神魔皆为敌,又如何……吾之剑下,一切皆蝼蚁!
  • 自信心·一个微笑的价值

    自信心·一个微笑的价值

    张海君编著的《自信心·一个微笑的价值》是一本讲述自信心的文集,这些精巧富有哲理的故事能让对自己没有信心内心昏暗的人重新找回对生活还有理想的自信。成功的人,不一定多么天才,但是他们都相信自己。其实很多时候,你也可以告诉自己,我可以。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瘫痪

    瘫痪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药师毒后

    药师毒后

    往日的贱种背着毒女的名,却斗得家宅,斗得宫廷,令人恨不得杀之的毒女也是她,更斗得这天下。一朝成就立国皇后,凤临天下。*****************************************************名门深宅,人情淡薄,任凭打之,阴谋算计,尔虞我诈,而她理所当然地应了毒女这个名号。她背着世人给予的神医名号,号令天下的幕后者亦是她…她的丹药可取人性命,也可救治世人,更可治得这天下。母亲是人人口中的毒妇,却从不救人。出身名门世家,危机四伏又算得了什么。*****************************************************受人欺,亦是独步天下之意!第一次与他相遇,两人便双双许下重誓,毒茶所有欺她之人,此生只爱对方,无论是身还是心,只能是对方。她说:她的名,就是为了将这天下人贱踏于脚底下,被弃之于名门最脏的角落。名门“贱种”,卑贱之躯,骂之。在这个以男人为尊的古代里,名动天下的神医药师是她,这样的誓言,对于世人而言已然是逆了天。然,从小却背负着贱种的称号,他的世界只要有她一人足矣!而当她变成了她。*****************************************************他银甲加身,她站在他身后,受人唾弃,助他得天下。害她之人。夫妻携手,步步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