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3700000003

第3章 《孝经》选编(1)

开宗明义章第一

【原文】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1),以顺天下,民用和睦(2),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3)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4),教之所由生也(5)。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6),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7)。《大雅》云(8):‘无念尔祖(9)。聿修厥德(10)。’”

【注释】

(1)至德要道:至德,至美之德。要道,要约之道。释文引自郑玄注云:“至德者,孝悌也。要道者,礼乐也。”

(2)民用和睦:《尚书·尧典》中有“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郑玄注:“睦,亲也。”《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蜀才曰:“睦,亲也。”赵岐曰:“睦,和也。”《说文》曰:“睦,目顺也。”民,黎民百姓。民用和睦,意思是百姓相顺而亲,相悦而和。用,因而。

(3)避席:离开座位。《吕氏春秋·直谏》:“桓公避席再拜。”高诱注:“避席,下席也。下席者,犹言离去其席位也。”指离开坐位站起来以示恭敬。

(4)夫孝,德之本也:《后汉书—江革传》:“夫孝,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全句意思是说孝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夫,发语词。本,根本。

(5)教之所由生也:《礼记·祭义篇》:“众之本教目孝。”《大戴礼·曾子·大孝篇》:“民之本教曰孝,其行之日养。”全句意思是所有教化都是从孝道产生出来的。

(6)身、体、发、肤:范祖禹日:“身体发肤,受于亲而爱之不敢忘,则不为不善以亏其体而辱其身,此所以为孝之始也。”《正义》:“身谓躬也,体谓四支也,发谓毛发,肤谓皮肤。”《礼记·祭义篇》曾子云:“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于亲,敢不敬乎?”

(7)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正义》云:“夫为人子者,先能全身而后能行其道也。夫行道者,谓先能事亲,而后能立其身。前言立身,未示其迹,其迹始者,在于内事其亲也;中者,在于出事其主,忠孝皆备,扬名荣亲,是终于立身。”《孟子·离娄篇》:“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又云:“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事亲,事之本也。守身,守之本也。”又《万章篇》:“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此之谓也。”《大学·释齐家治国章》云:“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这句的意思是行孝,始于侍奉父母,进而为国为君尽忠,最后实现自己的志向。

(8)《大雅》:指《诗经》中的《大雅》文王篇。《诗经》分为《风》《雅》《颂》,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小雅》。

(9)无念尔祖:《诗经·大雅·文王》:“无念尔祖。”无念尔祖,就是念尔祖的意思。尔祖,你的祖先。(10)聿修厥德:意思是修述其先祖之功德。《尔雅》云:“聿,循也,述也。”厥,代词,古代厥、其二字相通。

【译文】孔子在家闲居,曾子在旁边侍坐。

孔子说:“先圣帝王都具有至高无上的美德和要约之道用它来治理天下,以顺应天下百姓的心。因此天下的百姓相处得十分和谐,上上下下都能和和气气,互相都没有怨恨。你懂得这里面的道理吗?”

曾参离开座位站起来恭敬地说:“我不够聪敏,怎么能够明白先王的至德要道呢?”

孔子说:“孝道,是所有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在此基础上产生。你坐下来,让我告诉你:身躯、四肢、头发、皮肤,都是父母所给予的,作为一个孝子就不能让它们轻易地受到伤害更不能够毁伤,这就是尽孝的开始;如果一个人树立了自己的志向,而平时能立身反省、行为处世遵循道理,使自己的名声能够流传后世,以使父母声誉荣耀,那就是尽孝道得到最圆满的结果了。一个人行孝的方面是很广博的,首先从事奉自己的父母开始,其次是事奉自己的君王,最后是修身立世实现自己的志向。《诗经·大雅》上说:‘难道你不思念自己的的先祖吗?如果你思念他们,就要想到将他们的功德修养发扬光大。’”

【故事】

徐庶至孝至忠徐庶,字元直,东汉末年豫州颍川郡人,本名徐福。自幼好剑击,早年因在家乡闯祸,化名单福,从此折节向学,遍访名师。刘备屯兵于新野期间,徐庶因慕刘备仁德之名投靠他,被刘备所器重,助刘备破初次南下的曹军。后经徐庶的推荐,刘备得到了军师诸葛亮。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征荆州。这时刘表已经死了,他的儿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率军民二十多万人南撤。在曹军追及到当阳长坂坡时,刘备寡不敌众,大败而逃,辎重全失。徐庶的母亲也不幸被曹军掳获,并被曹操派人伪造其母书信召其去许都,徐庶得知此讯,痛不欲生,含泪向刘备辞行。他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说:“本打算与将军共图王霸大业,耿耿此心,唯天可表。不幸老母被掳,方寸已乱,即使我留在将军身边也无济于事,请将军允许我辞别,北上侍养老母!”刘备虽然舍不得让徐庶离开自己,但他知道徐庶是出了名的孝子,不忍看其母子分离,更怕万一徐母被害,自己会落下离人骨肉的罪名,只好同徐庶挥泪而别。

徐庶北上归曹以后,心中仍十分依恋故主刘备和好友诸葛亮。尽管他有出众的谋略和才华,但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而与刘备、诸葛亮为敌。因此,徐庶在曹魏历时数十年,却从未在政治军事上有所作为,几乎湮没无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汉献帝,名刘协(181年一234年),字伯和,灵帝第三子。公元189年4月汉灵帝去世。刘协为陈留王,后被董卓拥立为帝。为遏制董卓,汉献帝想利用曹操保驾却被曹操控制。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曹丕,自己被封为山阳公。)

天子章,第二

【原文】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1)。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2),刑于口海(3),盖天子之孝也(4)。《甫刑》云(5):‘一人有庆,兆民赖之(6)。’”

【注释】

(梁惠王魏茔(前400年一前319年),战国时魏国国君。姓姬,魏氏,魏武侯子。与公子缓争立成功,以公孙痤为相,一度攻破秦孝公于栎阳,秦退回雍城。魏惠王六年(前364年),把都城从安邑迁至大梁,因此在《孟子》一书中又称为梁惠王。)

(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恶,厌恶、憎恨。慢,轻侮,怠慢。《孟子·梁惠王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离娄篇》:“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日:“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全句的意思是: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讨厌别人的父母。尊敬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

(2)德教加于百姓:德教施于万民的意思。《吕氏春秋·孝行篇》云:“光耀加于百姓。”高诱注:“加,施也。”德教,以道德教化。

(3)刑于四海:刑,法则。四海,四夷。《尔雅》:“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孟子·滕文公》:“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礼记·乐记篇》:“君好之,则臣为之;上行之,则民从之。诗云:‘诱民孔易’此之谓也。”《吕氏春秋·孝行览》:“故爱其亲,不敢恶人,敬其亲,不敢慢人,爱敬尽于事亲,光耀加于百姓,究于四海,此天子之孝也。”

(4)盖:《公羊传·宜元年正义》:“盖,犹是也。”《尔雅·释诂》:“是,此也。”

(5)《甫刑》:又名《吕刑》,《尚书》中的一篇。

(6)一人有庆,兆民赖之:一入,天子。庆,善也。有庆,指天子有了爱亲敬亲孝行可庆善的事实。兆民,万民,指天下之百姓。兆有两种说法,一说一百万为一兆,一说古代以万亿为兆。这里指数目极多。赖,依靠、凭藉的意思。全句意思是说天子行孝,天下百姓都赖其善。

【译文】

孔子说:“如果是一个懂得热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丝毫不会去厌恶别人的父母;如果是一个懂得敬奉自己父母的人,就丝毫不敢怠慢别人的父母。竭尽爱敬侍奉父母,施展教化于万民百姓之中,因此他在普天之下就成为四海效法的榜样,这就是天子应尽的孝道。《尚书·甫刑》上说:‘如果天子热爱亲人,孝敬亲人,能够施行德政,那么天下的亿万百姓就都仰赖他。’”

(滕文公:战国时期滕国最有名的国君,他曾礼聘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孟子来到滕国。《孟子·滕文公》上、下篇中对此多有记载。)

【故事】

孙权孝顺吴国太,由此得名“孝子菜”

孙权(182年一252年),字仲谋。公元221年,割据江东,见曹丕代汉称魏帝,刘备亦在蜀称帝,遂作称帝的准备,自公安迁鄂(今鄂州),取“武而昌”之义,改鄂为武昌。孙权虽然身为天子,却没有忘记对母亲的孝顺。话说一日孙权和母亲吴国太等一行人出城游玩,途经东山(洪山),当地官员盛情招待。席间杯盏交错,宾主尽兴,尤其吴国母对桌上一盘紫色菜肴赞不绝口,夸其甜脆清香。自此以后,每逢洪山菜薹上市季节,孙权必派人来索取,以供吴国太食用。一年冬天,吴国太病重,不思茶饭,只想吃洪山薹。但是在宫中久等不见当地官员送来,孙权大怒,亲至洪山询问缘由。原来当时天寒地冻、大雪封山,菜薹根本没有抽苔。孙权大怒之下,将当地官员重打八十大板,责其办事不力,同时在山脚下建筑菜棚,将部分菜薹转移至棚中,每日亲自细心照料。不出半月,棚中菜薹终于抽苔,孙权大喜,立即派人快马送回宫中,吴国太食用之后病情日见好转。

(吴国太是孙权的母亲,孙坚的正室夫人,史传中称为吴夫人。据《三国志·吴书·妃嫔传》记载:她本是吴郡人,父亲吴辉,字光修,曾做过东汉的奉车都尉,官至刺史。)

公元229年,孙权率队伍迁都建业(今南京)。临离开武昌时,特下令带了一些洪山菜薹的种子去建业,可是所种菜薹的味道总不如洪山产的好。为了满足老母亲的心愿,孙权派专人到洪山挖掘很多的土,用船运回去种菜薹,但效果亦不佳。孙权便命当地官员每年在洪山菜薹上市时候,用船将洪山菜薹运至建业,直至吴国太过世。孙权孝顺母亲一事在洪山引为美谈,洪山菜薹因此又被世人称之为“孝子菜”。

诸侯章,第三

【原文】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1):制节谨度(2)。满而不溢(3)。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4),而和其民人(5),盖诸侯之孝也。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6)。”

【注释】

(老子(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一书。)

(1)在上不骄,高而不危:不骄,没有骄傲之心,即能守法合礼之意。《论语》:“子日:‘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中庸》第二十七章:“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曾子·立事篇》:“居上位而不淫,临事而栗者,鲜不济矣!”《老子》第九章:“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司马光云:“高而危者,以骄也。”唐玄宗日:“诸侯列国之君,贵在人上,可谓高矣。”本句意思是说地位在上而不骄傲,处于高位才没有危险。

(2)制节谨度:费用约俭谓之制节,慎行礼法谓之谨度。《诗经·大雅》:“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苟子·富国篇》:“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馀。”

(3)满而不溢:满,充实,指国库充裕。溢,过分,这里指奢侈浪费。

(4)社稷:社,土神。稷,谷神。古之有国者必立社稷,以社稷之存亡示国家之存亡。《孟子·离娄篇》:“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5)和其民人:和,和睦,这里是“使……和睦”的意思。全句意思是说诸侯和人民和悦地相处。民人,百姓。

(6)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恐惧。兢兢,戒慎。临,近。《正义》:“夫子述诸侯行孝终毕,乃引《诗经·小雅》之诗以结之言,诸侯富贵不可骄溢,常须戒惧,故战战兢兢,常如临深履薄也。”意思是说恐惧谨慎,担心坠入深渊不可复出,担心陷入薄冰之下不可拯济。

(孟子(约前372年一前289年),名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

【译文】

一个人如果身居高位,却能做到不骄不躁,谦虚谨慎,那么就用不着惧怕有遭到排挤的危险。如果做到事事节省费用,慎守法度,即使国家经费充裕也不会追求豪华而奢侈浪费。地位显赫而没有倾覆的危险,自然就能长久地保持尊贵的职位;财物丰富而能做到谨慎开支,而不浪费,自然能长久地保持充裕的财源。身为诸侯,要首先使富贵不离开自身,然后才能确保他的社稷,跟天下百姓和悦地相处,这就是诸侯应尽的孝道。

《诗经·小雅》里说:“诸侯治理国家,凡事必须小心谨慎,仿佛走在深潭边,好像踏在薄冰上。”

【故事】

张俭选布

北宋时,北方有个辽国。辽国圣宗皇帝有个丞相叫张俭,不仅能力超人,而且以节俭闻名。张俭进士出身,一路升迁,一直做到左丞相,但他温良谦和,依然勤俭朴素。他穿衣只穿粗布衣,吃饭只吃一种菜,俸禄只要有节余,就拿去周济别人。

辽国国力日渐雄厚,奢侈之风也在朝野兴起,官员们都穿锦缎华服,相互攀比,可左丞相总是粗布旧袍,以身施教,讽喻下属官员,让他们摒弃奢华。因此上朝时令官员们总是忐忑不安。有一年冬天非常冷,张俭上朝议事。圣宗见他又穿上那件破旧的棉袍上殿,便命人偷偷在张俭的棉袍上烙穿了一个洞作为记号,看他是不是总穿同一件衣服,也好借此为他换上一件新袍。一连几天上朝,张俭果然穿同一件破棉袍上朝,圣宗终于忍不住了:“张俭,你为什么年年总穿这件旧棉袍?”

“有何不妥吗,皇上?”张俭说,“这件棉袍臣已穿了三十年,每年天暖后将它翻洗干净,入冬取出穿上,抵御风寒与新袍没有两样,因而臣就无需再换新袍。”

“可朝中大臣都着华服,你身为丞相,却旧袍披身,他们心中一定很不舒服。”

张俭庄重地对圣宗说:“皇上授臣重任,是让臣辅佐皇上兴国安邦。现在朝野上下奢华之风甚浓,这样长久下去,就会伤及到大辽的国体。我身为丞相,只有制止奢风之责,怎么还能随波逐流也学奢华呢?”

圣宗听了非常感动,国家能有这样的丞相实在是大幸。但是他实在不忍心看着张俭总穿这破棉衣,便说:“丞相以国为重,甘于清贫,令天下人敬仰。可你的旧袍上有了一个洞,再穿上它有损朝廷的尊严,还是做件新的吧。你现在就到内府库房,里面所有的物品任你选取。”

皇上的旨意是不能违背的,何况是一番好意呢!张俭只好随侍者到内府。很快,张俭捧着三块布回到殿上谢恩。圣宗看到了便问:“张俭,内府库上没有锦缎了吗?”

“回皇上,有,锦缎多得把臣的眼睛都照花了。”

“那你为什么只选了这么点儿布?”

“臣已习惯布袍,这三块布做一件棉袍已经够了。”

圣宗听罢,长叹一声,感慨地说:“天下为官者,若都如张俭丞相以勤俭为本,国家何愁不强盛,百姓何愁不富足啊!”

同类推荐
  •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从修身之道、用人智慧、危机管理、协调沟通、有效激励、创新思维、制度管理、团队建设、竞争策略等方面阐述了经商谋业的经验技巧、策略及素养,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商人的综合能力。相信您读完这本《商人也要学点国学》后,不仅能学习到更多的经营管理智慧,还能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国学修养,受益终生。
  • 土眼洋事之万国聊斋

    土眼洋事之万国聊斋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商鉴:中国各地商人的性格与特征

    商鉴:中国各地商人的性格与特征

    中国商人阶层一开始就表现出它的地域色彩,形成不同的流派,崛起了十大商帮。各商帮的经营项目、活动范围、经营风格、观念并不完全一样。就是到了现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到来的时代,各地商人经商还是呈现出不同特点。因此,要想与各地商人做生意,并在商业活动中步步为“嬴”,先声夺人,就有必要了解不同地域商人的性格特点,抓住关键,区别对待。本书撷取了十七个具有代表性的商人群体,从各地商人的性格特点,以及经商手段入手,生动而全面地提示了商业游戏中的隐形规则。
  • 你早该这么读日本:3000年来剥得最彻底的日本史

    你早该这么读日本:3000年来剥得最彻底的日本史

    时间跨度数千年,从诸神创世到明治维新前的历史;人物涉及成百上千万,从高天原的神灵到难以定论的神武天皇,从大权在握的女天皇到美艳绝代的宫妃,从奇谋异策的豪杰到权重朝野的将军……各色人等,一个个惟妙惟肖;事件不胜枚举,从诸神创世到神武建国、大化革新、仿效汉唐、源平合战、德川幕府。一幕幕内乱纷争、勇武好斗的惨剧;一桩桩争权夺势、君臣反目的闹剧;一件件家族情仇、父子相残的悲剧……以全景视野扫描日本历史,透析她错综的步伐、曲折的轨迹,更清晰、更完整的了解日本千年历史的传奇与真实。在潇洒流畅的笔锋中启悟智慧,在幽默诙谐的解析中知史明鉴。
  •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国学”一词,原是太学等学府的名称,在近代新文化运动前后,被赋予新的概念,用来指代“汉学”。随着国学的发展,其广度与深度已得到很大的拓展。现代的国学是以先秦儒家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又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以及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戏剧、明清小说、历代史学等,形成一套独特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时至今日,国学更是成为了增强民族凝聚力、重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可或缺的基石。真正的国学大师不仅学贯古今、人格高尚,更具有独到的开创性和深远的影响力。我国学界于近现代涌现出了一批既能放眼世界观天下,又能内省自身得真学的大方之家。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豪门霸爱:首席的专属宝贝

    豪门霸爱:首席的专属宝贝

    他是亚洲最年轻俊美的亿万首席,对于他而言,女人就如同衣服。一夜,男友的小三陷害她,让她成为了冷酷首席的猎物……原本以为他们之后再无交集,可是她又被迫成为了他家中的小女佣,向来对任何女人不屑一顾的冷酷首席,唯独于她陷入了一场你追我赶的游戏中……小女人奋起反抗,“先生,我跟你好像不熟!”腹黑男人一把拉出了身后的小萌宝,邪魅的勾唇笑道,“女人,那这个小家伙是从哪里蹦出来的?”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重生之豪门媳妇

    重生之豪门媳妇

    重生在豪门,华衣美食帅老公。可是老公太花心,小三带球找上门。当偶好欺负吗?偶要大爆发!!!本书有群了,群号115191847欢迎大家的加入,敲门砖:书内任何一人物名。新坑《阿杏》,宋劭琳穿越到古代的故事,简介:她本是现代的豪门小姐,真正的十指不沾阳春水,可却穿越到古代的贫苦人家,她该怎么改变她和家人的生活?~~~~~~她说:这一辈子我都不可能爱上任何人。他说:阿杏,如果能让你在梦中也叫我的名字,我就是死了也甘愿……点开作者信息就可以直接点开。新书求收藏求推荐!谢谢亲的支持!O(∩_∩)O~
  • 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

    如果你爱的那个人比你耀眼太多怎么办?努力的追赶,拼命的追赶,会不会在最后的时刻,依旧望而却步?萌女掀起追爱总动员,让你永远告别“练爱女”我用青春年少的执着,终于换来你此生的不离不弃以前他是她的全世界,现在他的全世界都是她。两小无猜的凌晨和白暮进入青春期后就以一种别扭的模式相处起来。聪明英俊的凌晨对待白暮陷入喜欢你就欺负你的傲娇模式。而迷糊欢乐的白暮对凌晨发过花痴、拉过小手,却在他终于鼓起勇气告白时慌张失措、又惊又怕,面对爱情彻底白目。你追我逃的感情征途因为误会笑料不断:她握住他的手,他吓得打翻饮料杯;他给她买零食,她以为他要哄基友。吃吃小醋,气气恋人;波澜不断,甜蜜酸楚。相似的校园,相似的你我,青春年华里的这对欢喜冤家,最终能否修成正果呢?
  • 凰倾天下之养女要逆天

    凰倾天下之养女要逆天

    【墨墨第一次写文,知道有很多不足,谢谢亲们的支持,文中一开始可能有些乱,越往下会越好的,墨墨会加油。】她,沫千舞,来自华夏大陆的绝代强者,说风是雨,一变穿越到了苍穹大陆,听都没听过!什么?养女?逆袭的我你高攀不起!亲情,那是什么?本是拿真心对待,不料是要拿她血祭,那就看你如何血祭!养女背后是你惹不起的神秘身份。等等,后面跟着的男人是谁?他,人前清冷如月华之神,淡漠高贵,人后对她宠溺无边,独宠她一人。当一身红衣的她与一身玄袍的他在火海冲天相视“天下也只是我不想要的东西而已。”他狂傲出声。“我就是你的天下。”她挑眉回应,你要不要?嗯哼!
  • 春桃:许地山作品精选

    春桃:许地山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庶女狂妃:相府五小姐

    庶女狂妃:相府五小姐

    相府五小姐,天生痴傻,自幼订婚四皇子,岂料花轿临门当街被辱,未入夫家便被撵回,沦为全京城的笑柄,一气之下,撞墙自尽,只落得个香消玉殒!再次醒来,却不再是那唯唯诺诺的痴儿,十五岁的身子,二十五岁的智商,她特种部队的间谍‘美女蛇’还能怕了一群古人?偌大的相府,明着风平浪静,暗里波涛汹涌。大夫人口蜜腹剑,又有一干姨娘时时耍着心眼,斗着计谋,长姐绵里藏针,兄长骄纵枉为,庶姐庶妹阴险毒辣,一个个的巴不得她早死。没事,这些都是浮云。死而复生,她要重新谱写庶女的彪悍人生。谁不让我有好日子过,我也绝不让谁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