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800000030

第30章

第2篇第7章中国:在艰难中突围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一大亮点。但是,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中国政府决定走一条富有自己特色的新型能源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一个利用效率高、技术水平先进、污染排放低、生态环境友好、供给稳定安全的能源生产流通体系。中国所采取的能源安全举措,不仅可以为中国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能源保障,而且对于维护整个世界的能源安全也将是个不小的贡献。

第1节能源安全不容乐观 (1)

从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可知,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已有所优化。但是,中国的能源发展仍受到一系列问题的困扰和挑战,能源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能源考验中国

2006年中国已成为位居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全球第四大外国直接投资聚集国。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很高,物资与服务的进出口量占GDP总量的70%左右,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或世界工厂。

中国政府的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GDP比2000年翻两番,增长率是每年7%左右。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持续的经济增长需要三个必要条件: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中国有很高的储蓄率和7.5亿劳动力,但是中国在资源和环境容量等方面却面临着严重的短缺和不可持续性。2004年温家宝总理曾强调指出,能源资源,特别是石油资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软肋。

中国为取得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效地应对能源、资源和环境方面的重大挑战。中国在很多方面“领先”其他国家:第一大煤炭生产与消费国,第二大能源生产与消费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三大石油进口国,第二大电力市场。从环境角度看,中国是除了二氧化碳之外的所有污染物的最大排放国,污染已经到了不可承受的地步:3/4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大气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占2005年全国GDP总量的3%;40%的土地面积遭受酸雨侵蚀;大约有100个城市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危机;27%的土地面积遭受荒漠化并且每年逐步从西向东扩散。国际能源署在《世界能源展望2006》中预测,中国将会在2010年前后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的第一大排放国。这一“质变”将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挑战。

能源安全的最重要标志是能源供给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7%,能源消费增长率是4.6%。据估计,中国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900亿吨,可供开采不足百年;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5亿吨,约可供开采14年(以上两项均忽略每年可能新增的探明可采储量);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1.51万亿立方米,可供开采年限较长。中国能源安全的一个制约性因素是人口众多、消费量大,导致能源资源相对匮乏。中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4,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仅占1.2%,人均煤炭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42.5%,人均石油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17.1%,人均天然气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13.2%,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很快,但能源消耗也十分惊人。1980年以来,中国的能源总消耗量每年增长约5%,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近3倍。中国的能源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与未来几十年的发展需求之间,供需缺口越来越大,伴随而来的是石油进口依存度逐步提高,这是未来中国石油供应安全的最主要问题。在石油需求上,中国今后新增石油需求量几乎要全部依靠进口。到2020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将超过4亿吨(接近5亿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能源进口大国。由于中国对进口油气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中国石油发展的安全问题因此凸显。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受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大。极端气候事件——水灾和干旱都会给中国这样还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中国的环境污染必须治理。对于解决环境问题,中国政府表现出了非常强烈的意愿,愿意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应对污染和全球气候方面的挑战。

围绕石油资源的竞争

随着中国对进口油气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与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在分享世界石油资源时的竞争日趋激烈。

世界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含北非)、中亚(含俄罗斯)和北美三个地区,其剩余石油可采储量占世界的82.3%,待探明可采石油资源占世界的72%。其中中东地区剩余石油可采储量占世界的64%,待探明可采石油资源占世界的25%,中东地区的石油出口量一直占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70%左右。从消费情况看,目前及今后十几年世界石油消费近80%集中在北美、亚太和欧洲。这种资源分布与消费格局,使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愈发严重。今后围绕石油资源的竞争将主要集中在以上三个地区。

虽然中国和美国同是石油进口大国,但在石油进口方面却有着很大不同。近年来,中国开始实行石油来源多元化战略,石油进口来源地相对分散。2000年,中国从阿曼、伊朗、沙特、也门等8个海湾和阿拉伯半岛国家的石油进口占53.6%,有24.1%来自安哥拉、苏丹等非洲国家,另有5.1%来自越南、印尼等亚太国家。2007年,中国原油进口的前五大来源国分别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俄罗斯和阿曼,从这五国进口的原油量达到1.00亿吨,占总进口量的比例达到61.33%。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中国从苏丹进口的原油量突破了1000万吨,达1030.6万吨,比上年增长112.6%;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原油达到599.79万吨,同比增长123.58%。从以上数字中不难发现,尽管中国的石油制品可能来自全世界,但这些油品大多数还是来自中东,而美国则不然,美国的石油进口依赖程度高于中国,但美国有着更为多样化的进口来源。事实上,中东石油在美国总进口中的比例大概只有20%左右,其余部分主要靠其传统的石油供应国(区)——委内瑞拉、墨西哥、加拿大和北海等来提供。近年来,美国又瞄上了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能源地区。

在全球化条件下,一国的油气安全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个政治和军事问题;它不仅与国内供求矛盾及其对外依存度相联系,同时还与该国对世界石油资源丰富地区的外交及军事影响力相联系;石油安全系数与军事、外交影响力成正比,与对外依存度成反比。由此看来,虽然美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高于中国,但它对世界事务的外交及影响力也明显高于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的石油安全系数远高于中国。

世界油气资源分布与消费的不平衡导致世界各国对资源和市场,尤其是石油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亚太地区是当前世界上对石油需求增长最为旺盛而资源量又严重不足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初,该地区的石油消费年增5.4%,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从1992年起,已超过欧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区。进入新世纪后,该地区的石油供需矛盾更加尖锐,超过北美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区只是时间问题。21世纪的“世界石油争夺战”在亚太地区已拉开序幕。随着石油资源绝对数量的减少和相对稀缺的增大,中国不得不参与同亚洲及欧美国家的激烈竞逐。一旦亚洲国家不能得到稳定的石油供应,发生冲突在所难免,这一点在南沙问题上已经初露端倪。西方专家曾经说,“亚洲的‘空油罐’将成为影响21世纪初亚太政治局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类推荐
  • 责任胜于能力(公务员读本)

    责任胜于能力(公务员读本)

    畅销100万册,公务员责任意识与职业精神养成的第一读本。立党为公,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执政为民,贯穿服务群众的责任意识。作一名有责任心的公务员,做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人民与社会。
  • 红语的力量:党员干部必读的红色箴言

    红语的力量:党员干部必读的红色箴言

    《红语的力量:党员干部必读的红色箴言》精选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90年历史中最广为人知、最具代表性、最精辟响亮的一些红色经典语录,重温党的历史,回顾硝烟岁月,畅想火红年代,缅怀不朽英雄。在启迪中重塑精神家园,在感染中找回失去的信仰,在受教育中坚定红色信念,坚定实现党的宏伟目标的决心。
  • 政府论

    政府论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通过论证“天赋自由和平等”,驳斥了“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论;下篇从自然状态、社会契约论、政治社会和政府的组建等方面正面阐述政府理论。
  • 清代官德丛谈

    清代官德丛谈

    本书是一本从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的书。作者通过对清代官场众生相的真实描绘,深刻揭示了封建政治的黑暗与腐败,从传统政治文明中发掘出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珍贵历史遗产,充分反映了普通老百姓对清明政治的冀求与向往。既有很好的学术性,又有很强的现实性。全书语言生动形象,叙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文省事丰,是史学大众化的一个有益尝试。
  • 能源博弈大战

    能源博弈大战

    以世界油气资源大势为背景,透过大国能源战略解读能源安全与能源外交博弈,针对科技进步下油气资源的延伸、替代能源的最新发展、各国对节能减排的共识、能源冲突解套以及国际合作中的求同存异、共谋多赢等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述,提出了独到新颖的见解。
热门推荐
  • 逆袭王府:嫡女很逍遥

    逆袭王府:嫡女很逍遥

    爹不亲娘不爱,兄弟姐妹忙陷害,一穷二白婚事遭阻碍,这就是王府大小姐夏云染悲催的现状。惊雷一声,死于暗害的大小姐诈尸还魂,二十一世界新新灵魂入驻重生。赚银子,置产业,养吃货,踹美男,防姐妹,斗后娘,逆袭王府,夏云染的穿越生活忙碌又充实。马不停蹄的背后总有疲惫,唯有那一袭清隽白袍缭绕不去,她只对他说:“你且随意,我自倾怀。”
  • 美人与美食:珍馐传

    美人与美食:珍馐传

    亦珍自幼失怙,与寡母生活在宁静安闲的松江小镇。散淡的生活因母亲曹氏骤然病重,戛然而止。亦珍稚嫩的肩膀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支撑起家中的生计。在小小的茶摊里,亦珍遇见欢笑与悲哀,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 一斛珠【全本+出版】

    一斛珠【全本+出版】

    对郗屹湘来说,过去几年的生活像是一场浑浑噩噩的逃离。逃离记忆,逃离亲人,逃离情感。斗转星移,事易时迁,她攒足勇气,回来面对曾经逃离的一切。青梅竹马的昔日恋人,依旧恨她入骨;偶然邂逅的温润君子,则步步紧追……一场又一场的遭遇,让她身心交悴、疲惫不堪。是向前,还是回头?当浮华褪去、恩怨呈现,他们确然明白的只是——如果生命能够再来一次,我依然会选择爱你。
  • 不可思议的末日

    不可思议的末日

    首先这并非是讲述如何在末日求生!而是怎么创造末世,将世界玩弄于鼓掌之中。掀起丧尸狂潮!带领恶魔入侵!引导虫族降临!在这末日游戏之中,一切都由我一手缔造!诸君一起来创造一次末日的狂欢盛宴吧!ps:新坑《不可思议的圣遗物》已开.
  • 天痕剑纵

    天痕剑纵

    “我想体验时间极痛,极苦,即使下地狱也不惜”我只懂冷漠,我只爱剑,一生剑相伴,此生剑相随……
  • 皇后权利大:谁做皇上我来定

    皇后权利大:谁做皇上我来定

    这年头穿越自然是好事,可是像她这样穿成个宫女……什么,不是宫女,是太监?<br/>泪奔,她穿成个太监能过来干什么,宣传计划生育吗?<br/>咦,她不是太监?还好还好,她不求大富大贵,就每天看看遍地的帅哥,顺顺当当地过完她的穿越日子就好了……咦?<br/>原来她还有一个身份,她就是传说中的未来皇后,而且……这皇上的人选也可以由她来定?<br/>这个……她是不是可以说现在天大地大她最大,她在宫里横着走也没关系了?<br/>嗯哼,低调低调……&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下)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下)

    中国人对于自我民族性格的审视是近代才开始的。之前的中国一直是东亚的政治文化中心,向来是输出文明。直至十九世纪下半叶与西方列强的数次战争,中国才发现与正视这个世界中还存在与中国性格迥异的强大文明这个事实,中国人不得不面对差异,分析差异,并试图改变民族性格,以救亡图存。与此同时,涌入中国的外国人也对这个传说般的古国睁大了观察的眼睛,他们发现不仅他们的武力和商品征服不了中国,他们的科学与宗教也对中国人影响甚微,从此中国人的性格成为近代中国改革和外国人研究中国颇为核心的一个论题,此后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文化思潮虽然以政治、文化为主题,其深处却一直涌动着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性格的肯定或否定、保留与改变的矛盾,这种矛盾一直延续到今天。
  • 心开路就开

    心开路就开

    世界著名潜能学大师安东尼·罗宾说: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是环境,也不是遭遇,而是我们持有什么样的心态。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人的心就是一条路,心开,路就开,心死,路就死。我们说: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心态好,一切都好!朋友们,让我们从现在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保持积极的心态,让整个身心都充满勇气和智慧,把挫折与失败当成学习的机会。这样,我们就能早日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到达成功的彼岸!
  • 黑猫金眸的诅咒:心魔

    黑猫金眸的诅咒:心魔

    月掩面,星闭目,三有三,鬼候人。这个世界真的有鬼吗?没见过的人自然对此嗤之以鼻,可是那些见过“鬼”的人却总是惊魂未定地坚信他们真的“撞鬼”了。那,究竟这“鬼”是真是假,他们真的在等待那些他们要等的人吗?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财富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财富课

    好东西要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我们相信,更多无缘踏入北大校门学习、也没有时间到北大听讲座的读者朋友,同样需要北大文化的滋养和启发。《在北大听到的24堂财富课》挖掘、撷取了很多北大先哲、当代北大人和各界精英的哲思妙语,并根据写作需要加入了相应的经典案例,当然也不乏作者的一点儿管窥之见,试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感染更多的读者,让北大精神在每一个读者心中延续她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