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4500000013

第13章 摇船母女

杭州。

她们出了涌金门,过南屏晚钟,摇向三潭印月,到了西泠桥时,已近黄昏了。

满湖秋水映着半天夕阳,一个头戴黑帽的渔翁,正在桥头垂下了他的钓竿。

远处画舫楼船上,隐约传来妙龄船娘的曼声清歌。

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

白沙堤上野柳已枯,芳草没径,静悄悄的三里长堤,很少人行走。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面对着名湖秋色,虽然无酒,人已醉了。

风四娘也不禁曼声而吟:“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沈璧君轻轻叹息,道:“这两句话虽然已俗,可是用来形容西湖,却是再好也没有。”

风四娘道:“你以前来过?”

沈璧君点点头,美丽的眼睛又流露出一抹感伤。

——以前她是不是和连城璧结伴来的?

风四娘道:“你知不知道水月楼在哪里?”

沈璧君摇摇头。

摇船的船家是母女两个人,女儿虽然蓬头粗服,却也不失妩媚。

她忽然伸出手向前一指:“那里岂非就是水月楼?”

她指着的地方,正是湖心秋色最深处,波光夕阳,画舫深歌。

风四娘道:“水月楼是条画舫?”

船娘道:“湖上最大的三条画舫,一条叫不系园,一条叫书画舫,还有一条就是水月楼。”

风四娘道:“这条画舫有多大?”

船娘道:“大得很,船楼上至少可以同时摆三四桌酒席。”她叹了口气,声音里带着无限羡慕,“几时我若也能有那么样一条画舫,我也用不着再吃这种苦了。”

她看着自己的手,本来很秀气的一双手,现在已结满了老茧。

湖上的儿女,日子过得虽自在,却都是清贫而辛苦的。

沈璧君看着她,忽然问道:“你们平常一天可以赚多少银子?”

船娘苦笑,道:“我们哪里能天天看得到银子,平常最多也只不过能赚个几十纹银而已,只有到了春天……”

一提到春天,她的眼睛里就发出了光。

这三十里晴波一到春天,六桥花柳,株株相连,飞红柔绿,铺岩霞锦,千百只游船,一式白纺遮阳,铜栏小桨,携着素心三五,在六桥里外,燕子般穿来穿去。

春天才是她们欢愉的日子。

现在却已深秋。

沈璧君忽然笑了笑,对船娘道:“你想不想到城里去玩几天?除了花钱外,还可以赚五两银子?”

黄昏。

船上已只剩下两个人,一个母亲,一个女儿。

风四娘和沈璧君呢?

她们岂非就在这条船上?

沈璧君是母亲。

——母亲总是比较少有人注意的,我不愿让别人认出我。

所以风四娘就只好做了她的女儿。

用白粉将头发扑成花白,再用一块青帕包起来,脸上添点油彩,画几条皱纹,沈璧君眯着眼睛低垂下头:“你还认不认得出我?”

风四娘笑了:“我实在想不到你居然还会一点易容术。”

其实只要是会打扮的女人,就一定会一点易容术的。

易容本不是种神奇的事,造成的结果,也绝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奇。

“现在我们最多只不过能在晚上暂时瞒过别人而已。”

“月圆的时候,岂非就是晚上?”

“所以白天我们最好少出来。”

风四娘笑道:“你难道没有听人说过,我一向是只夜猫子?”

——今天是十三,后天晚上月亮就圆了。

一轮将圆未圆的明月,正冉冉升起,照亮了满湖秋水。

月下的西湖,更美得令人心碎。

“你想那个叫天孙的人,后天晚上究竟会不会来?”

“一定会来的,我只怕他来了,我们还是认不出他。”

“只要他来,我们就一定会认得出。”

“你有把握?”

“现在我们至少已有了三条线索。”

“哦?”

“第一,我们已知道他是个很瘦小的人,而且总是带着条小狗。

“第二,我们已知道他一定会到水月楼去。

“第三,我们也已知道连城璧一定会去找他。

“我们虽然不认得他,但我们却认得狗,认得水月楼,也认得连城璧。”

风四娘的确充满了信心,因为她忘记了一点。

——就是能找到他,又能怎么样呢?

秋月渐高,湖水渐寒。

风四娘坐在船舷畔,脱下了青布鞋,用一双如霜的白足,轻轻地踢着水。

沈璧君正在看着她,忽然道:“听说你一脚踢死过祁连山的大盗半天云?”

风四娘道:“嗯。”

沈璧君道:“你就是用这双脚踢的?”

风四娘道:“我只有这一双脚。”

沈璧君也笑了。

她已有很久很久未曾笑过,面对着这大好湖山,她的心情才总算开朗了些。

她微笑着道:“你这双脚看来实在不像踢死过人的样子。”

风四娘嫣然道:“我喜欢听别人说我的脚好看,你若是个男人,我一定让你摸摸。”

沈璧君道:“只可惜我不是……”

她的声音又低沉了下去——这是不是因为她又想起了萧十一郎?

——只可惜你不是萧十一郎。

——只可惜你也不是萧十一郎。

萧十一郎,你究竟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至今还是没有消息?

月色更亮,她们的笑容都已黯淡。

湖上又传来了清歌:

第一湖山,销魂南浦,年年草绿裙腰。

湖寺西南,杏花村酒帘招。

东风醉,醉前朝。

岸渐移,柳映官桥。

歌声清妙,其中还带着银铃般的笑声,唱歌的人,想必是个爱笑又爱娇的少女。

笑声和歌声,又是从湖心堤畔,那水月楼船上传来的。

船上灯火辉煌,鬓影衣香,仿佛有人正在大开筵席,作长夜之饮。

这人的豪兴倒不浅。

风四娘忽然笑道:“可惜我们这两天有事,否则我一定要闯上船去,喝他几杯。”

沈璧君道:“你知道船上是什么人在请客?”

风四娘道:“不知道。”

沈璧君道:“你连主人是谁都不知道,也敢闯去喝酒?”

风四娘笑道:“不管他是谁,都一样会欢迎我的。”

沈璧君道:“为什么?”

风四娘道:“因为我是个女人,男人在喝酒的时候,看见有好看的女人来,总是欢迎得很的。”

沈璧君嫣然道:“你好像很有经验?”

风四娘笑道:“老实说,像这种事我实在已不知做过多少次。”

沈璧君看着她,看着她发亮的眼睛,看着她深深的酒窝,忽然轻轻叹了一口气,道:“只可惜我不是男人,否则我一定要你嫁给我。”

风四娘笑道:“你若是男人,我一定嫁给你。”

她们虽然又在笑,可是笑容中却还是带着种说不出的忧郁。

她们又想起了萧十一郎。

萧十一郎,萧十一郎,你为什么总是这么样叫人抛也抛不开,放也放不下?

忽然间,堤岸上有人在呼唤:“船家,摇船过来。”

风四娘叹了口气,苦笑道:“看来我们的运气倒不错,今天刚改行,就有了生意。”

沈璧君道:“我们既然干了这一行,就不能把生意往外推。”

风四娘道:“有理。”

她跳起来,举起长篙一点,船已荡了出去。

沈璧君道:“你真的会摇船?”

风四娘道:“我本就是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件件稀松。”

沈璧君忍不住笑道:“你有没有不会的事?”

风四娘道:“有一件。”

沈璧君道:“什么事?”

风四娘道:“我从来也不会难为情。”

要坐船的一共有三个人。

风四娘带着喜悦,道:“若是把江湖人全都找来,排着队从我面前走过去,每三个人中,我至少认得一个。”

她并不是吹牛。

这三个人中,她就认得一个。

一个眼睛很小,气派却很大的人,穿着长袍,摇着折扇,看来又像是个书生。

他的外号的确叫书生。

要命书生。

他手里的折扇,却是件要命的武器。

江湖中能用折扇做武器的人并不多,这“要命书生”史秋山也许就是其中最要命的一个。

能跟他做朋友的人,当然也不是等闲人物。

萧十一郎常常喜欢说:“江湖中的人风四娘至少认得一半,还有一半认得她。”

可是这三个人却全都不认得她,就连史秋山都不认得,因为夜色已深,她的样子又已变了,因为谁也想不到风四娘会在西湖中做船娘。

“客官们要到哪里去?”

“水月楼,”史秋山道,“你知不知道水月楼在哪里?”

风四娘松了口气,别的地方她不知道,水月楼她总是知道的。

史秋山已坐下来,坐在船头,上上下下地打量着她,然后就盯在她的脚上,三个人的三双眼睛都盯在她脚上。风四娘并不反对别人欣赏她的脚,但现在却恨不得把他们的眼睛全都缝起来,因为她也知道终年在湖上操劳的船娘们,本不该有这么样一双脚的。她一定要想法子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却偏偏想不出来,这三个人的眼睛就像是钉子一样,已钉在她脚上。

——男人为什么总是喜欢看女人的脚?

幸好就在这时,灯火辉煌的水月楼船上,又有歌声传来。是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歌声苍凉悲壮,是男人的声音。

史秋山突然冷笑,道:“看来他的豪兴倒还真不浅。”

一个面色蜡黄的中年人道:“他是从初五开始请酒的,到今天已七天。”

另一个虬髯大汉道:“所以我佩服他。”

史秋山道:“你佩服他?”

虬髯大汉道:“无论谁大醉七天后,还有精神高歌我都佩服。”

面色蜡黄的中年人冷冷道:“你怎么知道他已大醉了七天?”

虬髯大汉道:“因为我知道他这人一向是有酒必醉的。”

史秋山遥视着湖水中的光影,目中带着深思之色,缓缓道:“却不知有多少女人肯来陪他醉?”

中年人道:“这次他究竟请了多少人?”

史秋山道:“江南一带的武林英雄,他好像已全都请遍了。”

中年人道:“他为的是什么?”

史秋山道:“不知道。”

主人请客,客人居然不知道他是为什么请客的,看来这主人倒是个怪人。

风四娘虽然低垂着头,眼睛里却已发出了光。

——主人是谁?

——是不是天孙?

——他为什么要将江南的武林豪杰全都请来?难道这又是个圈套?

——杀人的圈套?

想到死在“八仙船”里的那些人,风四娘几乎已忍不住想拉住史秋山,叫他莫要上船去。

可是她自己倒又想上去看看,看看这个人究竟是谁?

月在湖心,人也在湖心,月在水波上,人也在水波上,水波温柔得就像是月色,月色温柔得就像是情人的眼波,情人的眼波却已渺无踪迹。

风四娘轻轻地叹了口气,忽然发现说话的人都已闭上了嘴,虽然闭上了嘴,眼睛却张得很大,每个人都瞪着眼睛,在看着她,不是看她的脚,是在盯着她的脸,幸好她头上还有顶竹笠挡住了月光。

风四娘的头也垂得更低了些——男人的眼睛真该全都缝起来,也许连嘴都该缝起来。

史秋山忽然咧开嘴一笑,道:“我姓史,叫史秋山,太史公的史,秋色满湖山的秋山。”

他的眼睛虽小,嘴巴很大,好像一口就能吞下个半斤重的大馒头。

风四娘忍住了气,低着头叫了声:“史大爷。”

“不是史大爷,是史二爷。”

史秋山道:“大爷是这位,他姓霍,霍无病。”

面色蜡黄的中年人点了点头,风四娘只好又叫了声:“霍大爷。”

——看你明明是有病的样子,为什么偏偏要叫作无病?

这句话总算忍住了没说出来,她的脾气好像已改了些。

“我叫王猛。”

虬髯大汉抢着道:“王八蛋的王,我是老三。”

风四娘忍不住要笑,这位王三爷看来倒比较有趣些。

她没有笑,因为史秋山又在问:“姑娘你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风四娘道:“我是个摇船的。”

史秋山道:“摇船的难道就没有名姓?”

风四娘道:“摇船的有没有名姓,大爷们都不必知道。”

史秋山道:“既然同船共渡,就是缘分,既然有缘分,又何妨问一问名姓?”

风四娘索性闭上嘴,她生怕一张嘴,就要指着史秋山的鼻子大骂出声。

——这个人实在是个“要命”书生,讨厌得要命。

霍无病道:“妇道人家,总是不好意思跟男人通名道姓的。”

史秋山道:“我看她并不像害羞的样子。”

王猛道:“不管怎么样,人家既然不愿说,你又何必一定要逼着人家说?”

史秋山道:“我既然已问了,她又何必一定不肯说?”他眼睛又在盯着风四娘,沉着脸道,“你是不是不敢说?”

风四娘忍不住道:“不敢?我为什么不敢?”

史秋山冷冷道:“因为你怕被我问出你的来历。”

风四娘笑了,笑得并不妩媚。

她是在冷笑:“一个摇船的女人,难道还会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来历?”

史秋山也在冷笑,盯着她问道:“你真是个摇船的?”

风四娘道:“当然是。”

史秋山道:“我看你不像。”

风四娘道:“我哪点不像?”

史秋山道:“从头到脚都不像。”

风四娘咬了咬牙,冷笑道:“我若不像摇船的,你说我像什么?”

史秋山霍然长身而起,“刷”的一声,展开了手里的折扇,摇了两摇。

风四娘的手也已握紧。

——男人的眼睛里,若是带着种不怀好意的微笑,她当然能看得出。

史秋山眼睛里就带着种不怀好意的微笑,他究竟想干什么?风四娘准备先发制人,不管他想干什么,先一脚把他踢下去再说。

幸好就在这时,后梢的沈璧君已在呼唤:“水月楼到了。”

风四娘转过头,灯光辉煌的楼船果然已在眼前,只要一纵身就可以跳过去,就算是个三百八十斤的人跳过去,那边的船也绝不会翻的,甚至可能连摇都不会摇。

到了眼前,风四娘才看出这水月楼是条多么大的楼船。既然是楼船,船舱当然有楼,楼上楼下的灯火都亮如白昼,丝竹管弦声,是从楼上传下来的,楼下却听不见人声,人都聚在船头。

船头的甲板上,至少有三十个人,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窃窃私议,却听不出在谈论些什么。

“这些人为什么不进船舱去?”

风四娘既不能问,也不便抬起头去张望,只不过心头更奇怪。

请客的人究竟是谁?为什么不请客人进去喝酒,却要他们站在船头喝风?

史秋山居然还在盯着她,注意着她脸上的表情,忽然问道:“你能不能跳过去?”

风四娘摇摇头。

史秋山道:“你不想过去看看?”

风四娘又摇摇头。

史秋山道:“你不后悔?”

风四娘忍不住道:“我为什么要后悔?”

史秋山笑了笑,道:“因为这次请客的,是个大家都想看的人。”

风四娘道:“是谁?”

史秋山道:“萧十一郎!”

同类推荐
  • 真龙气1

    真龙气1

    民初,张天师携子南下寻找真龙气,引出一场千古未有的奇事。民国第一相士袁度,为何隐居江南小镇?化外奇人蓝云天,为何踏足中原?天师传人之争,六十三代天师究竟谁来执掌?天下龙脉精华,真龙气究竟在何处?一切的一切,尽在《真龙气》。
  • 秋声赋

    秋声赋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救赎

    救赎

    ,一步一步走向自我救赎之路。深层次剖析了受难后人们的心灵创伤,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何国典跟随妻子杜茉莉来到了上海,在这个大都市里他经历了种种来自灵魂深处和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折磨,为幸存者的心理重建作了深刻的探索。《救赎》不仅仅给受地震灾害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心理救助的文本,作家李西闽用他细腻的笔触和悲悯的情怀,真实描绘了灾难给人带来的残害,而且给所有经历过灾劫的人的心灵安抚提供了一种可能。同样是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在黑暗的心灵中寻找光明
  • 彷徨

    彷徨

    《彷徨》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像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他在《彷徨》的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雍正皇帝:恨水东逝

    雍正皇帝:恨水东逝

    本书记叙了康熙四子从夺嫡登极到整肃朝纲,实现政治抱负的全过程,艺术地再现了这一历史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刻划了雍正、康熙、邬思道、李卫等上百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品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有机地统一到一起,注意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把握人物的性格,故事真实可信,人物血肉丰满;作品的文化氛围浓郁,雅而不俗,对于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价值,作品还弘扬了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情节张弛有致,跌宕起伏,充分体现了中国小说美学风范。有评论家认为,本书是“自红楼梦以来最为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是百年不遇的佳构”。本书已印行五次十余万册,中文繁体字本已分别在台湾、香港出版。
热门推荐
  • 盗墓王妃之冥皇地宫

    盗墓王妃之冥皇地宫

    一次盗墓历险,注定她早早的失去了生命。一场穿越陷入阴谋祸灾的漩涡,注定无法平静。她,聪慧漂亮的盗墓女因一次机缘得知了可以重回现代的冥皇瑰宝。为了得到它,她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寻宝的旅途。却不曾想,她的到来绝非偶然亦是必然。他,俊美博学潇洒的王爷。因挚爱‘死而复活’让他黯然的生活再一次燃起了一丝希望。他爱她、疼她、宠她,护她,将他的一切都给予了他最挚爱的女子。为了可以守护在她的身边,他毅然决然的随她走进了未知的世界。可当他面临做出选择的时候,他又要何去何从呢?是该选择所挚爱的她?还是那一抹来自未来的灵魂?阴谋的大门一旦打开,将一发不可收拾。灾祸的之门一旦打开,便无以遏止。当一切阴谋灾祸过后,她与他是否还有一丝交际呢?暗香疏影间,是谁撕碎了谁的结局?是谁束缚了谁的心?又是谁在召唤着谁?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

    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

    70多年前,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在宁夏,红军到达陕北后西征的主要地区也在宁夏。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红军长征和西征,在现代战争史上都是里程碑式的历史事件;尤其是西征,更是促成了“西安事变”的爆发。红军长征与西征的过程中,在宁夏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这就是时下所说的“红色文化”或“红色文化资源”。宁夏的红色文化,除了红军长征、西征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外,留下的文化遗产,应包括四大部分。
  • 都市异侠

    都市异侠

    写字楼惊现鬼影,撞鬼者生不如死。但出现鬼影的区域,上百部监视器的录象,却完全一无所得。但这只不过是开始的序章,魔鬼到底是为了得到什么?一个个危机接踵而来,涉及到一干人陷入疯狂的幻境,在死亡的边缘挣扎,生命结束也许并非是最可怕的结局,甚至连魂魄都将不存在。鬼影的真相随着慢慢解开,几乎可以确定,那是古老的鬼魂营造的阴谋。但当相关人等用传统的道术去迎击时,却发现在紧要关头无济于事……
  • 别人的妻子和床下的丈夫

    别人的妻子和床下的丈夫

    伊万·安德列耶维奇捉奸的两天:大街上令人恶心的自白,床底下肮脏的表演……这一切都构成了一幅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生动画面。作家就是靠别出心裁的结构,抓住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日常生活琐事以及生动、幽默的语言,把一个个人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 盗梦世界:地下泣声,最后的怪物楼(新惊魂六计)

    盗梦世界:地下泣声,最后的怪物楼(新惊魂六计)

    身临其境的感觉、凄婉的情感、恐怖的气氛、悬念重重的故事,藏匿在我们身边,藏匿在高校的阴暗角落、医学院的停尸房、看似干干净净的白领办公大楼,还有深夜的剧院、荒野、公寓。有人说,抗拒恐怖的唯一方法,就是阅读恐怖故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蔓蔓情路

    蔓蔓情路

    上官水儿,丞相的掌上明珠,总爱提问各种的问题,导致身边的人都头痛不已;慕容浩天,先帝最宠爱的儿子,一代冷酷俊王爷;当两个人遇上了到底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但是,当两人几经波折终成眷属后,才发现不过是阴谋的开始!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妈妈都要懂些色彩学

    妈妈都要懂些色彩学

    拥有艺术眼光是可贵的,因为它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还能使人的一生都充满温暖的美感。而对艺术性思维的启蒙,需要从孩童的时候开始。这里全面地介绍了为人父母者应如何对宝宝进行色彩教育,进而锻炼孩子的思维,提升宝宝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