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7700000027

第27章 修身养性,完善自我(1)

修身养性是一个人一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就事业的首要步骤。良好的修养可以雕琢性情、陶冶情操,也可以开拓视野、提高自身素质。但若想真正实现修养目的,非下一番苦功夫不可。曾国藩能达到“内圣外王”,与他精于勤修之道有很大关系。

1.自我修养三部曲

人生修养是成就事业的第一步,拥有良好的修养才可以不断地改正错误,不断地完善自我,使自己的人生有所作为、有所成就。曾国藩把自身的修养与“齐家、治国、平天下”联系起来,并且按步就班来进行。

曾国藩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陶冶下,经过严格的科举考试,最后成为一个典型的封建知识分子。因此,他把儒家信奉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信条视为平生待人接物、处世治事的基本准则。

自宋明以来,一般正统士大夫往往把“修身、治国、平天下”对立、割裂开来,分别强调各自的重要性,结果失去了精神支柱,终归难成大业,即使满腹经纶,也不能担当天下大事。因为,人们把“传教”与“办事”对立起来,把“修身”二字孤立起来,从而缺乏实际,不能使“修身”同“治国、平天下”有机地结合。

曾国藩主张修身必须结合实际去进行,无论是读书做学问,还是待人接物,或者带兵打仗,为官从政,都要重视修身的重要性,都要将修身与具体的实际结合起来,并且要立足于精神修养。

精神是人生的本源,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曾国藩认为,精神的修养全是内心所要做的功夫。所谓治心之道,如惩忿窒欲、静坐养心、平淡自守、改过迁善等等,都属于精神方面的修养。因而,在他的遗著中,尤其是在他的日记和家书中,关于这方面的言论颇多。他主张,精神修养必须按照“静坐、平淡、改过”这三个步骤去进行。

关于“静坐”,儒道佛三家所共有的初步门径就是强调“静”。东汉以来,儒家的积极入世人生哲学与老庄自然淡泊的消极出世人生哲学始终是互为补充的,佛家所说的“明心见”更是要求人们先有静的境界。

因此,儒道佛都强调一个“静”字,因此,“静”也成为中国士大夫阶层必修的基本功夫。

曾国藩综合儒道佛三家之说,非常重视静字功夫。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静”字功夫要紧,大程夫子成为三代后的圣人,亦是“静”字功夫足。王阳明亦是“静”有功夫,所以他能不动心。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

关于平淡,主要是对老庄淡泊寡欲之说的继承和阐发。如果一个人对世间之事不能平淡处之,而是看得相当重要,贪念过重,对好多事情都放不开,都想得到,那么他的心境就会被外物所扰乱,精神就会受到控制与牵累,心情就会常常受到影响,情绪波动自然就会大了起来,不能控制自己欲望,自然就会影响到待人接物、处世治事。

曾国藩主张,要提高自我修养,不仅要在“静”字上多下功夫,还要有平淡的心境。他说:“思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并表示要“以庄子之道自怡,以荀子之道自克”,要把“世俗之功名须看得平淡些”。

一个人若把功名看得太重,必然俗见重,于是,便对好多事情充满了期待,就要求事事周全、样样完满,件件顺心,这便是俗见。他认识到,一般人之所以胸襟狭窄,全是物欲之念太重,功名之念太深。

具体来说,就是私欲围扰于心,精神无安静之日,心境自然就不愉快。他强调的在“平”、“淡”二字上用功,就是要做到心中平淡,不为私欲所扰乱,使精神恬静,不受外物之累,对于外界的事物,可以坦然处之。

曾国藩教导自己的子孙,从诗文入手可以陶冶性情,培养淡远之志。他对儿子曾纪泽说:“争名争利,凡人尚且难免。”何况曾国藩位极人臣,权倾朝野。

在繁忙的公务之外,他仍可以保留一分平淡之心,确实难能可贵。在他功成之后,又能悄然身退,自削兵权,力求不显山、不露水,更非修养平平者所能及。这是因他精识“淡”之妙用。

古今不少胸怀大志之人,要么为名,要么为利。即使事业有成,也成了名与利的奴隶,志得意满,也无快乐可言。而更有许多人,因背负名利之累,不但无益于事业成功,反而为自己制造了许多障碍,因之而身败名裂者,不胜枚举。

道家为破除名利的束缚,主张无为,佛家则干脆教导人逃离红尘。这两种办法弃功名如粪土,固无拖累,但仅为一身快乐而计,非有责任感、使命感的圣贤豪杰所愿为。人生于世,苦难众多,志士仁人,应以治国安民为己任。此外,又要不受名利之累,就更加困难。

关于改过,曾国藩认为,如果一个人在心境上不能平淡,就应该找出未能平淡的原因,然后对于这个问题,再认真去检讨、改过。就因为如此,他一生都在坚持写日记,他把每天的所作所为,都如实地记录下来,正所谓“静坐常思己过”。

在他写下的一百多万字的日记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在自艾自责。例如,他在朋友家中见到别人奉承卖唱之女子,“心为之动”;梦中见人得利,“甚觉艳羡”,等等。对于这些,他痛责自己:“好利之心至形诸梦寐,何以卑鄙若此!方欲痛自湔洗,而本日闻言尚怦然欲动,真可谓下流矣!”此处可见曾国藩的自省之严苛达到何种境地。

曾国藩对于友人的忠告,总是虚心地接受,力求改过。邵蕙西曾当面指责他“交友不能久而敬”、“看诗文多执己见”、“对人能作几副面孔”,他视为“直哉,吾友!”

除此之外,他所作的铭联箴言以及格言警句单字等,大部分都体现了他要借以提醒自己不忘改过、立志自新的精神。

曾国藩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的历程,也是他在做人处世以及为官方面不断完善自我的历程。在静坐、平淡、改过中,他不断思考、磨炼,从而可以以冷静、豁达的心态去面对已知或者未知的事情,在享受一片安闲自适天地的同时,也推动事业的发展。

2.静以修身,不变中看万变

静是一种精神状态,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更能反映一个人的人生观与处世之道。静可制动,还可以减少错误、避免祸端;静不仅是内心修持之法,也是临危处变之道。无论是儒家、道家、佛家,都强调一个“静”字,以静修身,恬淡养生,乃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身处乱世,社会动荡不安,伴君如伴虎,曾国藩在险恶的处境中,却可以保持一颗平静、安泰之心,这与他的修养有很大关系。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都拥有豁达的胸襟、冲融虚廓的心境。在曾国藩的遗著中,尤其是在他的日记和家书中,有很多关于精神修养方面的言论,他认为精神修养首先应该做到静。

面对物欲横流,人心总会受到羁绊,若要“静”下心来,以一颗平淡的心来面对自己的处境,确实很难得。曾国藩很钦服颜回的淡泊,他认为,一个人不经历高山,就会一直仰慕高山,对于自己没有得到的,总是充满渴求与希冀。人在登临高山后,能够大彻大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静”有益于人立身处世,它蕴含着奥妙无穷的人生真谛和成功谋略。诸葛亮最早体悟到“静”字的妙用,因此在《诫子书》中,他谆谆告诫儿子,无论修身、立志、治学,都要以“静”为本。

曾国藩不断地汲取古代先贤及同时代的优秀人物的人生智慧与精华,反省之后认为自己“胸多抑郁,怨天尤人”,不但不能养心,且不能保身。中年以后,面对许多事情,他一直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胸襟宽广。

在给弟弟的信中,他这样写道:“不若就现有之功,而加之以读书养气,小心大度,以求德日进,言日醇。譬如筑室,譬之立功,弟有绝大基址,绝好结构,以后但加装修功夫,何必汲汲皇皇,茫若无主乎?”

此信中所说的也是曾国藩心灵的真实写照,他说:“放翁每以美睡为乐。盖必心无愧怍,而后睡梦皆恬,故古人每以此自课也。放翁胸次广大,盖与陶渊明、白乐天、邵尧夫、苏子瞻……等同其旷逸,其于灭虏之意、养生之道,千言万语,造次不离,真可谓有道之士。惜余备员兵间,不获于闲静中,探讨道义,夜睡颇成寐当思玩索陆诗少得裨补乎!”

养气的方法不在于坐与不坐,而在于是否拥有一种恬淡冲虚的意境。只要可以静下心来,即使在紧张的工作中同样可以养气。身心长期处在高度紧张下,人的心理压力过大,就会伤身害体。曾国藩经常想办法“专求怡悦”,达到精神上的解脱和怡养性情。

身为一介儒生,刚登金榜,曾国藩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但一旦为官,由于治国平天下的志气一时无法伸展,由于初入仕途缺乏为官经验,更由于耐不住翰林的清苦和孤寂,他的脾气极其暴躁。弟弟曾国荃随他在京城学习时,竟因无法忍受他的脾气愤而归乡。

此时,他拜唐鉴和倭仁为师,研究理学。唐鉴告诉他:“静”字功夫最为重要。针对曾国藩“忿狠”的缺点,唐鉴提出了“主静”的建议。倭仁也告诉他要从“静”字下手。曾国藩铭记二位老师的教诲,也觉得自己应当在“静”字上下功夫,并把此作为自己的修身要诀。

曾国藩听从两位师友的教导,遵照唐鉴的指示开始精读《朱子全书》,并且以倭仁为榜样,订立十二日课,使自己每天做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了每天反省自我,他养成了每天记日记的习惯。

倭仁把“静坐”视为“克己”的不二法门,曾国藩效法行之,他给自己规定每日必做的功课中,第二条就是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卵之镇。”倭仁的“静坐”并不是指坐下来什么都不想,而是要从内心深处反省自己的言行。

因此,静坐十分劳累,异常痛苦,曾国藩刚开始对此极不适应,每次静坐不久,他就昏然睡去。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因心浮故,静坐而已昏睡,何不自振也!”他的身体本来就很虚弱,由于刚开始不能适应,不久之后,他就得了失眠之症,后来突发吐血之症,从此身体更加虚弱。但曾国藩最后还是将静坐的功课坚持下来了。

不过,以后“静坐”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与倭仁的静思己过有着根本的不同。此后,每当身患疾病或者心烦意乱时,曾国藩都会坚持静坐,以此来调和血气、缓和情绪。后来,曾国藩精读了《老子》,深受道家清静无为思想的影响,此时,他的“静坐”内涵便由修身之法转为养生之术。

“静坐”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有利于调整人的情绪和机能,也有助于恢复和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曾国藩深受“静坐”之益,将之视为养生金方。他一生遵法,不信医,不吃药,更不愿吃补药。即使生病,他也靠静坐来调养,这一习惯一直坚持到他去世前不久。曾国藩的体质孱弱,又整日忧心操劳,把自己的心血放在治国平天下上,静坐使他得以拥有充沛的精力。

通过修炼“静”,他的人生旅途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努力锻炼自我适应官场,并且立志自新。诸葛亮不得志时躬耕南阳,却没有失去平定天下的大志,因为他懂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曾国藩认为,“非静无以成学”、“非学无以广才”,因此,他开始在静中求变。

咸丰三年(1853)曾国藩在籍守丧,奉命编练团练,抵抗太平军。一开始,朝中君臣谁都没有注意他。当他在无数个团练中异军突起之时,许多人都觉得意想不到。曾国藩只是一介儒生,却能在军事上一枝独秀,这与他在任京官时能耐得住清静,并且能在清静中奋发自励有很大的关系,这就是“宁静致远”在他身上的体现。

“静”不仅有益于修身、养生,还是成大事者必备的心理素质。头脑冷静的人不会鲁莽行事,而是谨慎有加,仔细分析事情的发展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静”的内涵得到了升华,曾国藩在磨练中逐渐成熟,也变得圆滑老练,头脑越来越冷静。

曾国藩在咸丰八年复出之后,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他谨言慎行,凡事必三思而后行。当时他不仅要全力对付太平天国,而且还要小心谨慎地应付朝廷、地方官甚至是自己身边的部将亲友。处在此等环境中,他如履薄冰,处处谨小慎微,每遇事情,他都要奏报朝廷、通告同僚,尽量减少阻力。取得战绩,大功告成之日,他表现得异常冷静,不仅裁撤了五万自己亲手练出来的湘军,还把夺得首功的弟弟曾国荃送回了老家,从而保全了自己以及亲人的安全。

在用兵过程中,他也有一套“静字法”,他认为“静”字是军队最好的气象,他在用兵时最常用的计谋就是以静制动。他以诸葛亮为楷模,以稳慎为主,不轻易冒险,不轻易变动,而是以静制动,先稳住自己的阵脚,然后再随着形势的变化来改变用兵的策略。

曾国藩身处军营,每天在与太平军激烈的对抗中生存,要时时谨慎小心。而且,他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长时间的车马劳顿以及军政要务,常常使他不得安宁,这使他的身心承受了极大的压力。但是他有自己的放松方式,懂得去寻乐、求乐。他写诗、练习书法,通过这种方式来调节自己的心理。曾国藩每日需要批阅的文件、书信很多,他学问渊博,文学功底甚深,但非常认真、仔细、幽默,而且耐人寻味。

同时,他认为,要保持心情舒畅,还要有一颗平常之心,古人淡泊名利的心胸是他一直不断追求的。但人的性格一旦生成,往往很难有所更易,何况曾国藩身居高位,政务、军务缠身,他能够践行的就是不断提醒自己,要以古人心胸开阔者为学习榜样,读他们的诗作文章,体会他们宽广的胸襟。

除此之外,曾国藩将这种体会诉诸于笔端。后人读他的诗文,其中自有一股雄浑之气与淡定之怀,但细细品味,又有一种闲淡雅致。他的文章风格,也体现了他的办事风格。

咸丰十年(1860)十二月,曾国藩驻军祁门。一日,在批阅文书时,他看到浙江省建德县团练把总李元的文书用了“移封敌体”。

“移”是一种官方文书,主要有两种:文移和武移。文移是谴责性公文,后来成为官府平行机构间交涉的文书;武移是声讨性公文。当时,曾国藩任两江总督,集四省军政大权于一身。而团练把总最高为正七品衔,他竟用“移封敌体”。曾国藩看后,心想此人是无知还是幽默?于是,他在封面上题十七字令云:

团练把总李,行个平等礼。云何用移封敌体?

并自记:

见者无不绝倒。

由此可见曾国藩批阅公文的诙谐风格。

平时与僚佐亲朋相处,他也处处表现得很幽默,从而使气氛活跃起来。郭嵩焘、郭仓焘、郭昆焘同胞三兄弟与曾国藩的交往甚深。曾国藩这样评价他们:嵩焘是著述之才,论学大哥嵩焘第一;政则三弟昆焘第一;二弟仓焘两者居其中。因此,他常常戏称这三兄弟:“湘阴三郭,论学一二三,论才三二一。”曾国藩曾写过一副对联:“养活一团喜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这副对联也是他自我修养的反映。他懂得在静中取乐。

曾国藩反复强调,如果一个人不能静下心来,那么他的心思总是散漫而浮动的,不会清楚地看清事理,不会踏实地做事,而且还会影响身体。

养心与养身是本与源的关系,如果一个人一生以老、庄为法,可能会失去进取心,会很难有所作为,因为,成大事与老庄的养心说是矛盾的。曾国藩的养心学问注重身心兼治,在遭受磨难时,他主张要把心放得下,养得灵,不要因为身处困境而郁郁寡欢,否则永远不会有东山再起之日。

同类推荐
  • 拒绝高考的小子:18岁当CEO

    拒绝高考的小子:18岁当CEO

    这是一部讲述“亚洲新音乐王储”、刷新“80后”创业记录的张伯宏个人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的佳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参加高考是改变命运的不二途径,但是张伯宏不这么想,他“直奔梦想,不兜圈子”,毅然选择了拒绝高考!本书再现了张伯宏为了不丧失自我,为了要自己想要的而做的不懈努力和拼搏。其中也记述了他面临压力时的彷徨、面对转型时的苦思冥想。本书告诉人们:只有在有兴趣的领域“玩好”,才能赢得人生。
  • 百位世界杰出的发明家(上)

    百位世界杰出的发明家(上)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德川家康的智慧

    德川家康的智慧

    第一部多角度深入评点德川家康的精简读本,不得不读的经典励志书。作为日本史上最后一个乱世的终结者,他用雄心支撑人生,用耐心等来机遇,用进取心直面成败;作为日本史上最后一个幕府的开创者,他以诚心广纳贤才,以信心威慑四夷,以平常心淡看荣辱。日本史上的英雄智慧,同样照亮我们的人生路。
  • 申纪兰的故事

    申纪兰的故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文革时期下放干部,我插队西沟,在这个闻名全国的村庄,我有幸认识了李顺达等数位农业合作化时代的劳动英雄,申纪兰同志是这个英雄群体的成员之一,她在中国历史上首倡男女同工同酬,为家乡的发展呕心沥血,我被她的事迹深深感动,决心好好写一写,宣传申纪兰精神。
  •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上)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上)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科技精英。如毕达格拉斯、希波克拉特斯、希帕克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祖冲之、郭守敬。
热门推荐
  • 听说这岁月你来过

    听说这岁月你来过

    本文1vs1,双处。一句话介绍:我那一无是处的青春,最惊喜莫过于,你曾出现在那里。他是黑了心肠的翩翩佳公子,偏偏她被蒙蔽了双眼。徒劳的爱着一个人有多卑微,只有爱过的人才明了。她几度被磨难压垮终于再遇良人,他却如磐石骤然神降在眼前,以深情地模样。爱你的,和你爱的,你要选哪一个?当最爱的和不堪的过往重合,当陷入往事的谜团逐步揭晓。直到风都逆转,塔都推倒,桥都崩毁,你还肯爱我吗?
  • 病毒来袭:天才少年少女

    病毒来袭:天才少年少女

    当智商195的她遇上智商200的他,当黑客天才遇上网络天才,当美国跆拳道空手道柔道黑道高手遇上全能高手,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冷酷如他,却莫名的对非常嚣张的她柔情似水。强势如她,却喜欢如小鸟般依偎在他的怀抱。齐心协力,揭露五大家族身后的秘密,共同抵抗病毒,对抗残酷BOSS。一路相陪,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极宠,田园小妇

    极宠,田园小妇

    “宝儿,去帮我把盆端来”某女颠颠的去了“应该是在床上累死吧”,傻傻的穿了,可不可以不要再去拿东西了?”某女委屈的鼓着腮帮。某女大言不惭。“宝儿,肉身是个傻妞,怎么办?难道我还要继续装傻?哈哈,再去把我在灶房的书拿来”某女继续奔波片段一:“相公,过来,她们说要是嫁了你这样的男人,当然要活的滋润,为夫给你洗澡。我天真,我烂漫,再去给我把晾好的茶叶拿来”某女拿来后,她们说我是败家娘们!”某女端着小篮子,满头大汗。“宝儿,谁惹我就把谁往死里整。”某男俊逸一笑,轻轻替她擦了擦嘴角。“相公,我好热,累死了都甘心。、、、、、、、、,一边吃一边看着在那采茶的相公。一群乌鸦飞过、、、、、、、、“别听她们胡说。”某女继续絮叨“那好,还要随时扑倒我的俊美相公!“相公,我的宝儿最好了。”某男腹黑的把人拉了过来。“恩?为什么累死?”某男皱了皱眉片段二:相公也是腹黑的主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一招搞定:顶尖社交方案

    一招搞定:顶尖社交方案

    本书内容包括纵横世界说搞定、经世致用的本领、一流搞定方案、如何搞定有权势的人、如何搞定有钱人、如何搞定名人、如何搞定你的老板、搞定方案等。
  • 女孩和三文鱼

    女孩和三文鱼

    《女孩和三文鱼》是“郁达夫小说奖”陈河的中短篇小说精选集,包括了中短篇小说《西尼罗症》《女孩和三文鱼》《黑白电影里的城市》《夜巡》《水边的舞鞋》《怡保之夜》《南方兵营》《猹》。《女孩和三文鱼》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西雅图的华人女孩被绑架遇害的故事。《黑白电影里的城市》描写了20世纪末进入阿尔巴尼亚的中国药品经销商和一个当地女药剂师的情爱故事。《西尼罗症》发生在主人公买房后得知神秘的女邻居患有西尼罗症,在湖边休养,但一直没有见到过女邻居,直到在湖边看到一个流血的妇人,后来女邻居死去,湖边妇人也神秘不见,而主人公发现自己也患上了西尼罗症……
  • 丑后训帝

    丑后训帝

    秦舞衣,天耀皇朝丞相之女,当年身为储君的他一句“此女无颜”,让她从此多了一个“无颜女”的称号!京都有打油诗曰:秦家有女是无颜,样貌丑陋人人嫌,二十来岁无人娶,回眸一笑吓哭人,半夜照镜鬼见愁。这样的一个女人,某天被当年嫌弃她无颜的男人纳入了后宫……姓名:秦舞衣职位:贵人当前目标:1.保住贵人职位,不被升职!2.努力让自己完全被冷落!最终目标:离开这座天下最大的院子!【精彩片段一】“你……”看着突然出现在屋内的男子,她惊魂未定,连忙用手掩住脂粉未施的脸,仓惶道:“妾身素颜未着妆,恐惊了陛下,还请……啊——”话没说完,男人已经来到身前一把拉下她的手,捏起她的下巴“朕的贵人,你是第一个敢将朕戏耍得团团转的人!”她身体僵硬,面若白纸,努力稳住心神:“妾身惶恐!不知皇上口中戏耍意为何?”他突然松开她的下巴,唇上噙着一抹深意的笑:“是朕太小看你了,以后朕会好好宠爱你的!”**============严重,强力,推荐【名门呆女】她,是道上赫赫有名的“阴将军”,统领麾下鬼将鬼兵,叱咤妖鬼魔道。奉家百年奇才,却敌不过“阴将军”的宿命——短命。英年早逝,遗愿未了,死不瞑目。这一世,她叫奉绯,是太和国古传世家奉家的小女儿。天生呆子。十七年来,呆得没心没肺,呆得无情无欲,呆得不喜不怒。十七年来,奉家呆女顽固地坚持着如出生时的最高静默状态。十七年来,惜字如金,一句话都未说过。(丫的,体内只有一个魂让她想不呆点也不可能啊!)当其余六魂六魄,六情六欲再度归来,“阴将军”觉醒,必将风华万丈。很好,很劲,很强大!于是乎——啥?奉家呆女笑了?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笑得死人诈尸,葬礼都举行不下去了。啥?奉家呆女哭了?梨花带雨惹人怜,玉容挂泪让人惜,哭得鸡飞狗跳,哭得鬼泣神愁,这喜宴……看来是举行不下去了。啥?奉家呆女生气了?怒目切齿,气势汹汹地指着湛老板,当众宣布:“这男人是我的,谁也不许染指!”再啥……“嘿嘿!湛,我回来了!”觉醒后,她笑得贼兮兮的,拉着老情人,准备找个好地方,花前月下,良辰美景,你侬我侬,共度春宵去。“赫!!奉绯在这,快逃!”刚要恶羊扑狼偷香一记,却被不速之客打断……胆敢打断她奉绯与老情人谈情说爱,找死!!**片段之【遗愿篇】“湛!”“恩?”湛的视线,一直未离开过她。“亲个!”她嘟起小嘴。
  • 逆天重生:缠上冷漠上仙

    逆天重生:缠上冷漠上仙

    他只觉得她有些痴了,却也有了一丝心动当他从高处摔落时,看着身旁唯一陪伴的她.他心想,罢了。就给她一次机会吧。,她无情无爱,自私到了极致.为了成就放弃友情,亲情,甚至是他.原本以为自己放弃这一切就能成就大道,却不知自己早已误入歧途.最终死在好友手下,若能重生,她一定要改写这一切,还有那个对她失望之极的他。他是高门弟子,别人眼中的人上人.人生前途光明无限,只是那女子为何这般看我?为何那么努力的想要追上自己的步伐?
  • 萌妻逆袭:错惹腹黑男神

    萌妻逆袭:错惹腹黑男神

    某晚卢安怡把自己灌醉,将自己心仪已久的男人压倒墙角:“你这样神一般的男人就是为了保护我这种弱女子而存在的,你逃不掉的。”某男邪魅扯唇:“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女汉子倒追腹黑男,爆笑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