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4800000007

第7章 一道试题(1)

苏轼回家后,采莲端上饭菜,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开始吃饭。王闰之却仍举着《史记》在读,口中念念有词,与其说在读书,不如说是想让别人看见自己在读书。苏轼专心吃饭,并没注意王闰之。王闰之故意咳嗽几声,希望引起苏轼的注意,苏轼也不理会。王闰之又故意举书靠近苏轼,却不慎碰倒了苏轼的酒杯。

苏轼嗔怪地说:“吃饭就吃饭,看书做什么?”王闰之没好气地放下书,嘴里嘟囔着。采莲和小莲都竭力忍住笑。此时巢谷走了进来,坐下来端起碗筷,对苏轼说:“子瞻,公文交给王大人了,他让我问你,开封府乡试的题目如何了?”

苏轼回答说:“还未想好呢,我自去跟他说,巢谷兄快吃饭吧。”巢谷吃饭,却看见小莲几个笑容满面,觉得奇怪。

饭后,苏轼来到书房,铺纸挥毫。他为今年开封府乡试取了两个题目,写完后沉思到底选哪一个,迟疑不决,便叫小莲过来参谋。小莲进屋看题,沉吟不决。王闰之故意进屋来收拾东西,一边听二人对话。小莲意识到王闰之在屋内,因此不自然起来,说:“先生,我以为这个题是万万不能取的。”苏轼看着小莲指着的试题:“齐小白专一任用管仲而霸,燕哙专一任用子之而败。事情相同,而结果不同,是何缘故?”随口读出后,问小莲此题不能取的原因。王闰之仔细听着苏轼读出的题目,似在琢磨着此题的意思。小莲说出她的担忧,因为此题影射当今变法过于直白,恐遭致言论之罪。

苏轼点点头,说:“你说得有理,但此题若能引发开封府书生广发议论,其实是有助于圣听的。于我,则凶;但于国于民,则大吉。”

小莲并不同意苏轼所言,说:“先生这样讲,其实有失偏颇。若此题一出,言论激进,惹怒圣上,恐怕因小失大,欲速不达。”

苏轼回答说:“话是这么说,但变法之害此时已愈演愈烈,若不行非常之举,怕是无用。”

小莲说:“先生说的自然不错,但此事还须从长计议,不可操之过急。”

苏轼沉吟不语。一直侧耳倾听的王闰之则撇撇嘴。

苏轼回到卧室,坐在桌边思考两道题目的取舍,终于在沉思中支颐睡去,鼾声如雷。王闰之过来准备叫醒他,却看见桌上的两张试题纸以及一个封试题的官用信封。王闰之拿起那张小白、燕哙的试题,心想:“这试题怎么不好?《史记》里都写过这几个人的,既然《史记》都写过,就不会有错。皇上知道我家先生是为他好,一定懂得先生用心的。皇上又不是女人,哪里会这么小气?你说不好我偏说好,你说不行我偏说行,什么从长计议,先生为民说真话,片刻都不能耽搁。”想着,把试题封入信封,装好,并把另一试题扔掉,得意地笑了笑。

第二天早晨,开封府衙内,苏轼坐在堂上,把手中信封交给考官。

考生们走出考场,议论纷纷。一个书生说:“苏大人怎么出这么一个题目呀?所影射者太过明白了。”另一个书生也说:“不知道皇上看到这个题目会如何想呀,苏大人的胆子也太大了。”其他书生也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小声议论着……

神宗皇帝见到苏轼出的试题后大为光火,将王安石、吕惠卿、王珪、司马光、韩维、范镇等召到迩英殿,手扬着试题卷,大声说:“好个苏轼,朕放任于他,他竟虚骄恃气,越发放肆了!这出的是什么题目,这不是影射朕独断专行吗?好大的胆子!这朝廷他是不能待了,贬放外地吧!”

韩维说:“陛下明鉴,苏轼讲春秋战国时期,晋武王平吴国,以独断专行而失败,齐桓公坚持己见,任用射了自己一箭的仇人管仲而称霸,并不是说独断专行不好,而是说要看情况而论!”

神宗仍怒道:“理虽如此,但这样的题目,有谁会以为他说的不是朕呢?苏轼有替朕想过吗?他是图一己之快,想出风头,此人不堪大用。”

吕惠卿见神宗气得不轻,又反驳了韩维的辩护,意识到这就是自己盼了好久的机会,忙正色说:“陛下明鉴,苏轼太不识体统,草率轻浮,不宜在朝为官。”

范镇反驳吕惠卿,说:“陛下,苏轼德才兼备,有安邦治国之才,可堪大用也!”

韩维接着说:“陛下,苏轼忠君之至,以致不择言辞,乞望陛下原谅!”

神宗怒气不减,站起身来,大声说:“这已不是第一次了。上次他给朕上的那个《万言书》,言辞疾厉,把变法贬得一文不值,以朕为懵懂顽童!而且忠君……忠君也要有个忠君之法!”

王珪见韩维、范镇屡劝不成,神宗又气成这个样子,知道这次苏轼彻底没戏了,决定使出杀手锏,放上那最后一根稻草,于是出班奏说:“陛下,谢景温已上书弹劾苏轼,说是苏氏兄弟二人在回西蜀为父守孝时,用灵柩之船贩运私盐,大赚其利。”

神宗更加生气,高声说:“竟有这样的事!他竟是营私之吏,何忠可言?”

司马光一惊,躬身说:“陛下,这纯属栽赃陷害,说子瞻不拘小节、恃才傲物我信,说他贩运私盐,我不信。”范镇、韩维也都表示不信苏轼会做出此等小人行径,并认为此事尚未查实,不可轻下断言。

神宗踱步,略微沉吟,说:“幸亏尚未查实,若是查实,就不是贬官外放了。”

一听神宗要外放苏轼,范镇急忙劝阻,神宗气呼呼地说:“为何不行?朕非外放他不可。”

王珪立刻站出来支持神宗,恭恭敬敬地说:“陛下息怒!陛下息怒!陛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取舍由君,臣不能言。”

范镇狠狠地瞪了一眼王珪,高声说:“陛下,苏轼不能贬!今陛下唯王安石诸人之言是信。谗附安石者谓之忠良,攻难安石者谓之谗慝。满朝文武敢直言者都被排挤出京了。苏轼再走,朝廷里一个敢直言的官员也没有了。言路一堵,人主则不明,天下何事不生?陛下乃英明之人,何以对此大是大非失察?忠言逆耳,臣之所为,明似保苏轼,实为保陛下。望陛下三思而后行。”

神宗大怒,猛拍龙案,大声质问范镇说:“范镇,难道王安石和力主新政的锐进之人都是奸臣吗?”

此时,一直没有说话的王安石出班奏说:“陛下,臣为变法殒身不恤,鞠躬尽瘁,却落得范镇如此诘难。陛下,臣心力交瘁,不堪重负,请求辞官回家!”吕惠卿也急忙附和一同请辞。

见他二人请求辞官,以退为进,近乎要挟神宗,范镇怒目圆睁,不加思索地说:“是忠是奸,迟早水落石出!王安石虽非奸臣,但他秉性执拗,迟早有后悔之日;陛下与王安石所重用新进,巧言令色,机诈百出,一味迎合圣上,看似百依百顺,实则欺圣上年轻识浅,将圣上玩弄于股掌之上!”

神宗气得发抖,将龙案上的文房四宝、奏劄推到地上,吼着:“够了,来人!”指着范镇说:“朕……朕年轻识浅,朕……朕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你正好在这里倚老卖老。好,我就再识浅一回。”张茂则急忙进来,见此状况大惊失色,吓得浑身哆嗦,神宗大声命令他把范镇押到御史台,以忤逆罪论处。范镇毕竟是三朝元老,听到要将范镇捉拿下狱,张茂则不禁惊得略微迟疑,神宗低声说:“你……你也想抗旨?”张茂则醒悟过来,忙说遵旨。

范镇哼了一声,说:“微臣早知有此下场!”说完,昂首走出。神宗一下瘫倒在龙椅上,命王安石、韩维等人退下。

不久,这件事就惊动了曹太皇太后,她在高太后的搀扶下走入迩英殿。神宗慌忙跪在地上,说:“老祖宗,孙儿有失远迎,请恕罪。”太皇太后面露愠怒,让神宗平身。太皇太后待神宗站起来后问:“怎么,你要让范镇下狱?”神宗流下了泪,说:“范镇忤逆,无视天子,可恶至极!”

太皇太后沉着脸,说:“你这是气话呢,还是真要这么做?”神宗略微迟疑,说:“请老祖宗垂教。”

太皇太后说:“仁宗帝时,有三个钢铁人物,一个是铁面御史包拯,另一个是铁面御史赵抃,再一个就是被仁宗帝褒奖为一肚子钢铁的范镇。当年,为了使你的父皇继位,这三个人冒死力谏,不惜被罢职,竟与仁宗帝吵了起来,相比之下,你这点小委屈算得什么!包拯已去世了,范镇、赵抃已是老年,他们为了你的江山子民,殚精竭虑,这是你的福分。你竟然是非不分,想把这三朝元老股肱大臣投入大牢,你要做暴君吗?”

听到太后说得如此严重,神宗吓得马上跪于地上:“老祖宗,孙儿知错了。”

太皇太后慈祥地扶起神宗,说:“你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孩儿啊,你要记住,你不能离开范镇这些元老忠臣,因为他们不想从你这里得到什么。而那些一味奉承迎合你的人,就不一样了。起来吧,起来吧。孩儿啊,整个大宋江山压在你的肩上,你也不容易。可你别忘了,谁是君子,谁是小人,亲什么人,远什么人,靠什么人,用什么人,这是当好皇帝的不传之经啊!记住了吗?”

神宗抹着泪说:“老祖宗,孙臣记住了。”

随后,太皇太后和高太后亲自到监牢中,将范镇放了出来。

御史台内,邓绾、李定正在得意忘形地互相吹捧着,原来正是他二人指使谢景温诬告苏轼贩卖私盐。李定竖起两手的大拇指,敬佩地对邓绾说:“文约兄果然计高一筹。”邓绾嘿嘿一笑,不无得意地说:“苏轼的文章再好,学问再大,也经不起私盐这盆污水。圣上最讨厌的是要官之人,最恨的是营私之吏。”李定也恨恨地说:“我就瞧不起他一贯傲慢。”

话音刚落,张茂则走进来,说:“圣上口谕。”二人慌忙施礼候旨,张茂则脸上露出鄙夷之色,说:“敕。查苏轼贩运私盐之事,查清后速来呈报。钦此。”待二人说“臣遵旨”后,张茂则转身离去。

苏轼贩运私盐之事,本就是他们编造出来的,现在皇上让彻查这无中生有之事,李定顿时犯了愁咃有些慌了神,问邓绾说:“我等应怎样回禀圣上呢?”邓绾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何难。就说,当时确实有一条运盐的船与苏家所租的灵柩船停靠在了一起。经过查证,这是转运司运盐的公船,是举报人弄错了。”

李定不禁拊掌赞叹道:“妙!对,就这么说。”

邓绾略微沉吟,低声说:“不过,现在不要急于回禀圣上。就说,西蜀路途遥远,查清尚需时日。等过一段时间,挑圣上正忙的时候,再把结果回禀圣上。那时苏轼已经上贬官船了!”二人看着对方,彼此心领神会,相视一笑。

御史台外,张茂则听到李定、邓绾的笑声,哼了一声,对身边的小太监说:“我就不信,这样的人能有好报!你们以后小心着,免遭报应!走,我们去苏轼家传旨。”小太监点头答应。

张茂则持圣旨来到苏轼家大门口。宣旨完毕,苏轼接过圣旨凝思,自言自语地说:“皇上命我到杭州任通判,这是贬我呢,还是升我呢?”

张茂则意味深长地笑笑,说:“咱家不知!苏大人,南方风暖,不似汴京水冷,还不尽快上任!”

苏轼拱手谢过张茂则,张茂则带小太监回去。苏轼站在院子里沉思……

第二天,苏轼到开封府衙将公文、官印交割完毕,回到家中,吩咐采莲、巢谷、小莲等拾掇行李,准备前往杭州。王闰之见状又大哭起来,边哭边说:“都是我的错,都是我要逞强。是我把试题装进去的,先生是我害了你,你把我休了吧。”这些话王闰之昨天哭哭啼啼地说了一夜,苏轼怎么劝也不管用。现在见她又哭诉起来,苏轼微微一笑,说:“夫人,怎么老说这些话啊。此事不怪你,我其实早已决定,你不出题,我也会出。我命中该有此劫,与你无关。”王闰之仍是痛哭不已。

采莲收拾好自己的行李后,又帮苏轼将他夫妇二人的行李打点好,就来到小莲房内,想帮小莲拾掇,却发现小莲神色憔悴呆呆地站着。采莲询问小莲为何还不拾掇,小莲却说她想留下来,不去杭州了。采莲大吃一惊:“什么?姑娘,你要留下?”转念心中却也明白几分,又不知该说些什么,只好摸摸小莲的头,转身走出去。

片刻后,两眼红肿的王闰之走了进来,见小莲呆坐着。王闰之说:“姐姐,能告诉我你为何要留在汴京吗?”

小莲站起身,说:“夫人,小莲说过多次,夫人该叫我小莲!夫人,小莲在先生家多年,让先生和夫人操心,这次去杭州,先生家境不宽裕,再说还有表姑照顾你们。故而……小莲不想去杭州了。”

同类推荐
  • 斯大林(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斯大林(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从事社会主义宣传,被神学院开除,坐牢、流放,斯大林有一个革命家应该有的典型经历。
  • 尼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尼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1844.年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1868年,24岁的尼采成为了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言学教授。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辞职,之后他便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的煎熬,直到1900年去世。
  • 大清孤儿:清末传统士人的宿命解读

    大清孤儿:清末传统士人的宿命解读

    清朝最后一批士大夫们,用自己的经历和人生书写出了上承大清下启民国的那段历史。本书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他们在这样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中的迷茫、痛苦、奋进与革新。他们的人生是当时中国历史的缩影,他们的曲折就是当时中国的曲折。
  • 100美元到620亿美元

    100美元到620亿美元

    沃伦·巴菲特曾说:“恐惧和贪婪这两种传染性极强的灾难的爆发,会一直在投资界出现。这些流行病的发作时间难以预料,由它们引起的市场精神错乱,无论是持续时间还是传染程度同样难以预料因此,我们永远无法预测一种灾难的降临或离开,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其实,“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
  • 韩国总统的中国“御医”

    韩国总统的中国“御医”

    韩国总统称他是“了不起的中国人”,外国情报机关称他是“中国奇人”。他在刑场上陪过绑,从枪口下脱逃,当过野人;当过台湾高级间谍,受过蒋家父子的召见与嘉奖;与韩国四位总统是至交,打开了中韩秘密通道。他一身铮铮傲骨、嫉恶如仇,多次遭歹人暗算。在他身上,凝聚着一个时代的缩影,透过他多灾多难而又波澜壮阔的人生,我们将领略到成大业者无坚不摧的个性与品格。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善待自己,宽容他人

    善待自己,宽容他人

    一部改变几代人,生活观念的心灵读物。刘墉、席幕容首次联袂推荐。也许自私是每个人的天性,也许忌妒是每个人的本能,可是,当我们选择放下心灵的包袱时,自私就会转化成奉献的基石,忌妒也会转化为向上超越的动力。打开心窗,与世界相拥,与快乐同行。我们的人生会因为忘掉不愉快而变得春光灿烂。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偷心换爱

    偷心换爱

    许攸是张灿曾今最爱的人,然而分手后的她却莫名其妙的爱上了他的兄弟李轩。安慧是许攸曾今的恋人,然而为了得到他,却屡屡针对小灿。面对一边是许攸的兄弟情,一边是小灿的爱情,李轩到底该作何选择呢?一直错把张灿作为情敌的安慧,又能为了爱情做出什么样的事呢?
  • 打造成功第一印象

    打造成功第一印象

    本书先从影响第一印象的基本因素:穿衣打扮和言行举止讲起,接着又剖析了对第一印象起根本作用的自身修养、生活习惯和人格特质因素,并在情景第一印象中,阐述了各个场合的具体应对,具有实际操作性,相信读者一定会从中受益。
  • 抽烟喝酒防癌书

    抽烟喝酒防癌书

    本书教您最科学的防癌查癌方法,送您长寿金牌,助您长命百岁。声音嘶哑、胸痛、干咳、胸闷、气喘、咳嗽……每个抽烟、喝酒的人都可能遇到过这些问题。遇到这些问题时,大多数人都不会特别在意,只是去药店配点药了事。其实,这种做法是对健康的极度不负责。要知道,癌症危机往往就隐藏在这些漫不经心的生活习惯背后。据研究,长期抽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比不抽烟者高10~12倍,喉癌高6~8倍,食管癌高4~6倍……本书作者医学博士柳垂亮、教授李万瑶,在几十年的临床工作中,遇到了无数由忽视不良习惯而引发癌症的病例。在本书中,他们从多年临床经验中提炼出71个典型病例,为您讲述最科学、最权威、最有效的防癌、查癌方法。
  • 如意令

    如意令

    海先生、乔素素和海先生的前妻,海先生是成功的大教授,乔素素曾是某中学英语老师,现在是海先生的现任妻子。海先生的前妻已经去世,但依然与乔素素之间有竞争关系。付秀莹选择了一个敏感时间——清明节,海先生对死者的悼念以及拜祭都触痛了生者,于是死者和生者的竞争关系在这一天达到了高潮。付秀莹将乔素素、海先生心理的变化写得惟妙惟肖。
  • 重生之俘虏CEO哥哥

    重生之俘虏CEO哥哥

    欧阳娟子和她的养哥哥欧阳强从小就喜欢捉弄别人。十五岁那年欧阳娟子被一辆车给撞飞了起来。就这样一撞,欧阳娟子的灵魂跑进了已经有十七岁的苏如清的身体里。重生后的苏如清就以陌生美女的身份,以超搞笑、超恶作剧的行为来捉弄欧阳强。欧阳强也不是吃素的,他照单全收、并打包加倍奉还。谁输谁赢?结局当然是——
  • 心为你跳动

    心为你跳动

    夏末初秋的清晨,阳光和着几许薄雾沐浴着海锦这座小城。沙木宣站在自家阳台上享受着这恬静的一切,这是自己最后一次站在这里沐浴清晨温柔的阳光。下次回家不知道要多久,又是什么时候了。屋内传来妈妈熟悉的呼唤声,“宣宣,该出发了,你老爸已经在楼下等着了。”沙木宣应声离开阳台,在离开自己卧室的时候不仅留恋的回眸望了望熟悉的一切才离开。楼下,爸爸正在把行李放进后备箱……
  • 宠妃之路

    宠妃之路

    穿越到皇后庶妹身上,贵为昭仪,但之前这个身体的主人似乎是个炮灰命?皇帝厌弃,皇后算计,宠妃嚣张。这是下下局。论一个平常姑娘,如何在险恶之境,把下下局走成上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