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4100000013

第13章 湖南第一师范(2)

第十一篇《政惑》。讲的是政治方面的偏向。斯宾塞认为,效果与动机常常是不一致的,甚至常有适得其反的事。“自我观之,则勤于耕者不必多稼,畜于财者不必善贾。而高效相反者,亦频频有之。不独一身一家之中然也,一国天下莫不如此。”希望的结果不一定出现,出现的结果却又不是所希望的。主张革新的人怀着良好的愿望,却不一定能看到新也有新的弊端,而反对的意见却可以匡正其过头的做法。主张保守的人习惯于遵循旧章程,“而不知凡古圣先王所创制者,要皆为一时之法,于其所遭之运会为最宜,然道德典章,无亘古不变者也。”斯宾塞认为,在一个社会中,这两种主张都“不可偏废”。

第十二篇《教辟》。讲的是宗教的乖辟。“自其大者而言之。则神道之严威既重,将人伦之修饬以轻。其论事也,将以合于教者为善,不合于教者为不善,而民义举以废矣。”而且每一宗教都指其他宗教为异端,入主出奴,莫衷一是。书中介绍了欧洲基督教的几个教派。可是,斯宾塞认为“宗教为物,乃群治所不能废”。他反驳了那种认为“民生群治无所用于宗教”的意见,他的意思用严复概括的话来说:“盖常人思力之浅,于日用之际,在在见之,况于远大,乌能自作则而率由之乎?盖宗教精粗不同,而无可废之一日。”

在分别论述了以上八个方面的困难或者偏颇之后,斯宾塞作了一个概括或者总结,认为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性灵的修缮,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可以通过训练而求得解决。他于是写了第十三篇《缮性》,这可以说是提纲挈领的一篇。黎锦熙推荐毛泽东读的,就是这一篇。这一篇讲的是治学的方法,通过训练排除研究中困难的方法。严复解释说:“知为学之难,思诚之不易,而后有省察之功。虽然,徒言省察,尚非学也,则继此而论其所以缮性者。缮性非他,亦言其所以为学之方而已。”

斯宾塞提出了一个论点:“盖群学(社会学)者,一切科学之汇归也。”“欲治群学,于是玄间著三科之学,必先兼治之。”这三科是这样划分的:名学(逻辑学)和数学都是十分抽象的思辨科学,“所以研不易之事理,究不遁之物情者也”,属于玄科。理情思维(理)由抽象(玄)而逐渐及于具体(著,显著)。居于“玄”与“著”之间的,斯宾塞称之为“间科”;“其玄与著之间,是为间科,则质(化学)力(力学,借指物理学)诸学之所有事也。”间科是研究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的,“言群学不能置因果也,故间科尚焉,然而知因果对待矣”。著科的研究对象,是显著存在的客观世界,“不及其著,则不知其为物之悠久蕃变旁通错综也。故有天(天文学)地(地学)人物(生物学)诸学。之数者皆大物也。”书中详细论述了三科之用与其利害。

毛泽东在给萧子升的这封信中,谈到了他读此书的心得:

“其旨以谓为学之难三:其一在物,其一在心,其一心物相对。在物者曰物蔽,在心者曰情瞀、智,心物相对者曰学诐、国拘、流梏、政惑、教辟。是三难者,将欲祛之,则必缮性。缮性在学。学有三科,曰:玄、间、著。玄科者,名、数二学属之;间科者,物理学、化学属之;著科者,博物学属之。三科习,而后三难祛,心习姱,性灵缮,于是乃可言学。络之以心理生理,关于群学者大也。吾谓此岂惟学也,德即寓乎其中矣。于此有人焉,不蔽于物,瞀于情,于智,而又无学诐、国拘、流梏、政惑教辟诸弊,其人之为君子,尚待言哉!近每与人言及为学,即介以此书,以其所言者切也。足下有暇,可览观焉。”

后来,1918年7月24日,蔡和森在复毛泽东的信中说:“兄之‘梦呓’,尤是弟之兴经,通我智,祛我情瞀。”用的也是《缮性》篇的词汇。看来,毛泽东同蔡和森的接触往交中也讨论过此书。由此皆可见当年毛泽东对此书倾心的程度了。

在日记里,黎锦熙记下了他对毛泽东的印象。1915年7月31日,他看了毛泽东的日记之后,记道:“观其日记,甚切实,文理优于章甫(陈昌),笃行两人略同,皆大可造,宜示之以方也。”1917年8月31日收到毛泽东的信,说他的信“大有见地,非庸碌者”。

黎锦熙的日记虽极简略,但我们从毛泽东1915年9月6日给萧子升的一封2000余字的长信中,可以看到他对黎锦熙的印象,黎锦熙同他谈论的内容以及当时所受于黎锦熙的影响。毛泽东当年很厌恶学校课程繁多,妨碍他专心致志的学科。大概是由此向黎锦熙求教,如何解决上课与自修的矛盾。黎锦熙谈到除博学于文之外,还须具通识之才,并谈到历史、地理之学,以及设体操、图画、音乐、手工等课为美学与技能之学的必要等。信的开头即写道:“闻黎君邵西好学,乃往询之,其言若合,而条理加详密焉,人手之法,又甚备而完。吾于黎君感之最深,盖自有生至今,能如是道者,一焉而已。”“仆问邵西,学乌乎求?学校浊败,舍之以就深山幽泉,读古坟籍,以建其础,效康氏、梁任公之所为,然后下山而涉其新。邵西不谓然,此先后倒置也。盖通为专之基,新为旧之基,若政家、事功家之学,尤贵肆应曲当。”

1915年9月1日,黎锦熙应聘到北京教科书编纂处工作。动身前两天即8月29日是星期日,毛泽东同王季范、萧子升等人来到芋园,依法送别,那天黎锦熙的日记中还记了“谈学颇久”的事。

分别以后,他们还时有书信往来,从1915年11月到1920年6月,毛泽东寄去的6封信,现均保存下来。从这些信中,可以见到毛泽东对故人的关心。袁世凯帝制自为,一些名流失身劝进,毛泽东不希望黎锦熙卷入劝进活动。1915年11月9日写信劝勉说:“方今恶声日高,正义蒙塞,士人丁此大厄,正当龙潜不见,以待有为,不可急图进取。”他希望黎锦熙早日脱离北京这是非之地:“急归!无恋也。”同时,也表示了自己的渴念:“生平不见良师友,得吾兄恨晚,甚愿日日趋前请教。”黎锦熙在复信中说明了情况,他在京编纂书籍,不过是书生事业,不会受到袁氏笼络。毛泽东在下一封信里表示前一封信里说的,是自己的过虑。君子爱人以德,我们可以从其过虑中看出他对黎锦熙真正的爱护和关切。

当时教国文的袁仲谦老师,是清朝的举人。后来毛泽东同斯诺这样谈起他:

“学校里有一个国文教员,学生给他取了‘袁大胡子’的绰号。他嘲笑我的作文,说它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他看不起我视为楷模的梁启超,认为他半通不通。我只得改变文风。我钻研韩愈的文章,学会了古文文体。所以,多亏袁大胡子,今天我在必要时仍然能够写出一篇过得去的文言文。”

韩愈(768—824)是唐代著名的儒学代表人物,所谓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六朝骈体文,以为华而不实,只是尚辞藻,重文采,堆砌典故,而内容贫乏。他主张“文以载道”,学习质朴实用的秦汉散文。由于那时皇室崇尚佛教,他企图以古文来宗经明道,尊儒排佛,尊王攘夷,以儒家的入世观反对佛家的出世观。自汉代受辞赋影响,逐渐倾向骈俪体裁,到了六朝,一切散文、韵文都骈偶化了,当时北方学人颜之推即极力反对,北朝就有过复古运动。魏晋六朝的抒情散文,一直为后人推崇(章太炎、鲁迅都是非常赞赏魏晋文章的),唐初陈子昂等也提倡秦汉散文。各个时代各有其流行口语,时代变迁,几千年前的直言口语,便显得古朴了。唐代的古文运动即是平文(白话文)运动,古文正同骈文对立。苏东坡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不论驳难论说记事抒情,无不佳妙。韩愈为文,气象清新,善于造句炼字,“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出于己,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师说》中说:“圣人无常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袁老师认为师法韩文,门径就正了;以毛泽东的才华研习韩文,作文必大有长进。要知道旧时的读书人,只要写得一手好文章,就敲门砖在手,不愁找不到饭碗。

毛泽东于是来到玉泉街,长沙过去有名的旧书铺街。韩愈的书不止一个版本,善本价贵,不是穷学生买得起的,毛泽东在一家旧书铺里找到了一部廉价的宝庆版《韩昌黎诗文全集》。宝庆(今邵阳)旧时文化颇为发达,是近代启蒙思想家魏源的故乡,有刻书业。他把这书买回来,发觉不但页面有破损,文字也有讹误。他于是到学校图书室借来一部善本《韩集》,逐页逐字校勘,改正讹误,修补破烂,居然也成了一部“善本”了。有一段时间,他每天清早都琅琅诵读韩愈的诗文,当然不像幼时读私塾只知死背了。当时的同班同学周世钊回忆说:“读韩集时,除开那些歌功颂德的墓志铭、叹老嗟卑的感伤诗一类毫无意义的作品外,他都一篇一篇地钻研阅读。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首先凭借一部字典和注释的帮助,进行了解、领会,使其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反复的默读和朗读,这样就懂得更深,记来易熟。通过这样持久的努力,韩集的大部分诗文都被他读得烂熟,背得很流利。”

还有方维夏、徐特立两位,也是当年毛泽东敬重的老师,后来他们都受了当时学生的影响,成了共产党的党员。1937年1月,毛泽东在祝贺徐特立60岁生日的信中说:“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毛泽东是很尊敬徐老的。徐特立加入中国共产党时,正是马日事变之后,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时候,真是“疾风知劲草”。1913年至1919年,徐特立一直在第一师范教教育学、各科教学法、修身等课,还兼任教育实习主任。他出身于贫农的家庭,只读过六年私塾,后来完全靠刻苦自学(包括自然科学)而成为当时有名的教育家,被誉为小学教育界的“长沙王”。他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艰苦朴素、谦虚勤奋的作风,给全校师生印象最深。他讲课时,善于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不讲干巴巴的教条,也不谈抽象空洞的大道理;他常以古往今来的模范人物的嘉言懿行来启发学生,也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指点学生。例如他讲,俭朴的生活不但可以节约,而且能使人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锻炼坚强的意志。他当时是长沙师范学校的校长,从北门到南门外书院坪来上课,要步行近5公里路,大雨天也从来没有迟到过。一师的学生有课外自学的风气,但自由阅读上往往存在一种贪多图快的毛病,结果囫囵吞枣,忘得也快。徐特立自己读书向来“以少为主”,以彻底消化为主,提出“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主张,即读书时一定要记下心得和书中精粹之处。这些方面,他的主张同杨昌济也是一致的。

方维夏是湖南平江人,1879年生,优级师范毕业后去日本留学,回国后从事教育工作。1912年起在湖南第一师范先后担任博物、农业教员和学监(即教务主任)。他担任农业科教员时,带领学生开辟实习园地,种植各种农作物。亲自播种、施肥、中耕、灌溉,使学生对农业劳动很感兴趣;担任学监时,他以民主精神教导学生,代表学校领导教友会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治才能。他是一位深受学生尊敬的老师。袁世凯帝制自为时,他联合徐特立等,反对湖南教育界廖名缙等“筹安会”帝制派。张继尧垮台后,他做过一段时期的教育司司长。在赵恒惕统治时期被选为省议会议员,利用议会讲坛对毛泽东领导的工人运动常予支持。后来他感到议会斗争软弱无力,秘密去广州,在“湘军”中做政治工作;1925年由李六如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当时最年长的党员之一,对发展“湘军”内部党的工作贡献很大。北伐时任第二军第五师党代表,国共分家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后被送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1年回国后,先后任闽西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中央民主政府总务厅主任等职。红军长征后,在湘粤赣边区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在桂东被捕,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杨昌济

比较起来,当年给毛泽东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担任修身、教育、伦理等课程的杨昌济,毛泽东对斯诺是这样说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教员是杨昌济,他是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后来我同他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他教授伦理学,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对自己的伦理学有强烈信仰,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我在他的影响之下,读了蔡元培翻译的一本伦理学的书。我受到这本书的启发,写了一篇题为《心之力》的文章。那时我是一个唯心主义者,杨昌济教师从他的唯心主义观点出发,高度赞赏我的那篇文章。他给了我100分。”“在我的青年时代,杨昌济对我有很深的影响,后来在北京成了我的一位知心朋友。”杨老师的爱女杨开慧,后来是毛泽东的妻子。

在学校生活中,老师的关系最大,一个好老师的思想学识行为品德,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杨昌济30岁以前博究孔孟与宋明理学,随后留学日本、英国10年研习教育与哲学,是一位学贯古今、融通中外的学者,更是一位爱国心切、道德高尚、思想进步、诲人不倦的教育家。他一生“以直接感化青年为己任,意在多布种子,俟其发生”,曾有明志诗句:“强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拄长天”;被人称为:“经师人师,备诸一身,以故来学之士,一受其熏陶,无不顿改旧时之宇宙观,如饮醇醪,受其影响。”当年以萧子升、毛泽东、蔡和森为代表的一批好学深思、力求上进的第一师范学生,聚集在杨昌济的周围。他们课后常登门聆教,或谈治学方法,或讲做人之道,或阅读书笔记,或论天下大事。

关于他们师生之间的这种关系,张昆弟烈士在1917年8月至9月的日记中曾有一些记载:

“8月22日。晚餐后至板仓杨寓,先生谓读书之要,在反复细读,抄其大要;不在求速求多,反毫无心得也。又谓向吾之理想生活进行,文章誉望,听之后人。又曰,不计较于现在之社会。又曰,势力不灭。又曰,渐蓄其力而乍用之。”

“9月8日。去年杨师谓余曰:‘克己之功夫多,存养之功夫太少;须从存养多下功夫,则可免克己之苦矣。’”(日记中随后检讨自己今后应以“淡泊明志为第一着手处”。)(此处所谓“存养”,是根据主观唯心主义性善论者孟子所说“存其心,养其性”。即主张人应常反省,讲究修养,保持天性中的善根,不要受社会上的恶习熏染;更具体一点说,就是主张所谓克己寡欲,淡泊明志,不追求世俗名利。)

“9月13日。晚饭后至板仓杨寓,杨师为余辈讲‘达化斋读书录’。后又谈及美人之做事务实。”

在这样师生相得、相敬的情形下,杨昌济悉心教导他的学生;学生则在许多方面虔诚地向先生学习,甚至模仿。毛泽东和他的朋友们受杨昌济的影响是很深的。新民学会最初成立时的21个会员中,有20个是杨昌济的学生。杨昌济对弟子们的影响大体有以下几方面:

同类推荐
  • 中外历史上著名思想家智慧、情操和人格魅力

    中外历史上著名思想家智慧、情操和人格魅力

    全书主要介绍中外著名思想家,例如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等中国思想家的智慧、情操和人格魅力,还有外国思想家,例如苏格拉底,百拉图,亚里斯多德,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黑格尔等外国思想家的思想智慧,情操和人格等等。
  • 曼德拉的传奇人生

    曼德拉的传奇人生

    纳尔逊·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生于南非特兰凯斯。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曾任南非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主席。于1994年至1999年任南非总统,是南非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本书从曼德拉的童年开始,记录了他从酋长继承者,到青年领袖,直到入狱27年,并且在出狱后成为首位南非总统的传奇人生。带领读者去认识去喜欢去尊敬一位全世界人都爱戴的自由战士。向读者传达曼德拉的精神之光。
  • 贝多芬传(青少版名著系列)

    贝多芬传(青少版名著系列)

    在《贝多芬传》这本传记里,罗曼·罗兰以极大的热情提醒人们关注那些最不为人注意的伟人特点。贝多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展示在人们面前;贝多芬一生所展现的英雄主义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雄伟地展示出来,激励着无数的崇拜者。
  • 荧河踏浪

    荧河踏浪

    本书收录了作者21篇新闻作品。其中1-8篇是作者在黄石人民广播电台实习期间采写的部分新闻稿件,除了在电台播发外,还被《黄石日报》刊发。9-21篇是我到湖北电视台工作后留存的部分稿件。
  • 扳不倒的李鸿章

    扳不倒的李鸿章

    "从书中你会看到一个别样的李鸿章!他历经四代帝王,纵横官场40载,遭遇800多次弹劾,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暴,他都能从容走过,一生被弹劾,从未被扳倒!禁得起盛赞,也禁得起痛骂!看李鸿章舍小得大的官场智慧,内外逢源的驭人之道。从全新的角度去发现一个真实、智慧、隐忍的李鸿章。领略一代名臣的安身之计、为官之道,处世之法。全景式展现李鸿章的传奇人生,更客观、更生动、更深刻"
热门推荐
  • 老公你够了

    老公你够了

    【全文完结】他是帝刹集团最帅最有权有势的领导者。人后,却是只披着人皮的狼,顶顶的大灰狼。他嫌她礼服太低,她直接拿剪刀,剪到抵心口!他嫌她体力差,一早拉着她晨练。她就赖着,死活不肯起来。她睡相迷人,睡品极差,霸床专业户!他感叹,得定做多大的床,才有他休息的位置啊。是她主动滚到他身上来,就别怪他欺负她。QQ群:384269897
  • 嫁错良人

    嫁错良人

    成亲四年,她温婉贤淑,却美中不足,没有替左家生下一男半女,没人知道她的相公是个无能,她至今仍是处子之身。左家老夫人急,要替相公纳妾,她赶紧身体力行,摆开桌子替夫选妾,她竟不知道想嫁入左家的有这么多人!选吧,她倒是看看,那个女人能治好他叫相公的无能!哀家Q群136360266//167169679(错嫁良人)左家小表妹也来凑热闹,哄得老太太新欢怒放,一口一个姐姐,其实居心叵测,心怀不轨,她冷眼笑,就这么个小女人,也敢在她面前耍刀子,送她两个字找死。她是谁,段家独女太傅爱女重皇子心中的梦里情人,她哄婆婆,治家教,装傻充愣,贤良淑德,堪称巾帼楷模,她玩的不亦乐乎呢。有人却忍不住要扫她的性……一天,无能老公说,“娘子,我们生个娃如何?”然后,她的天风云巨变,春天来了,桃花开了,然后泛滥了,泛滥成灾了……一:“不是赝品我还舍不得送呢。以后多买点赝品放家里?”“嗯?小姐,你还想拿赝品送别人!”“当然,改明儿再来一个云烟小姐,紫花姑娘的,难道要我拿珍品送!对不起,我的银子可不会用这里?”二、“如果你寂寞的话,爷可以赔你啊,爷的心肝小舒娘?”十一王爷轻佻的抓了一把段云舒的屁股。段云舒一脚就朝着了十一王爷的屁股上踹去。“敢摸我屁股,死!”段云舒叫,站定,看着扑在地上的十一王爷,吐出一口气,赶紧的恢复了淡定。十一王爷摔了一个狗吃屎,“段云舒,你敢踹本王。”三、“输掉三千而已,怎么把镯子当了!”四王爷将手镯奉上,“这里是一万两,你先拿去用,等不够了我在给你……不用不开心!”“四哥,我家有钱!”“有钱又不是你的!”确实,是左家的四、“相公你拿那么的银子做什么!”“养小妾!”左清平脸不红心不跳的道。“养妾用你自己的私房钱,别动家里的银子!哼!马上给我还回来……”“我要是不还呢?”“那你就跟你的妾一起滚出去,左家不养闲人……”五、“相公,我生不出儿子怎么办?”“继续生!”“要是一直都生不了呢?”“一直生!”还是生不了呢?““接着生……”汗!“你能提个有建设性的意见吗?比如你去讨几房妻妾,养几个小老婆……你去找别的女人吧!”日日欢爱,她快要被他折腾死了……“左家不养闲人!娘子,我们继续造人吧“六段云舒身子一歪倒在左清平怀里,“相公,救命!”左清平看着跳墙而走的男人,愤怒之极,“段云舒,屋子里怎么会有别的男人……”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幸福的完美

    幸福的完美

    那个年代简单透明,似乎阳光里活动的尘埃都那么令人着迷,正在经历的并不觉得美好,只有过去的,成为了一种记忆,于是一切都美好鲜活起来。
  • 鬼魅血瞳

    鬼魅血瞳

    凌洛熙在回学校的途中目睹了一场车祸,让人不解的是被撞的女人眼睛的瞳孔竟是血一样的红色。被撞死的女人到底是谁?新明大学流传着的恐怖传说,离奇的坠楼事件。在每个死者的手上都留下一个奇怪的布片,布片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学校里的神秘的组织是否和这一切有着关联?真的是鬼魂作祟,还是另有隐情?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新编摩托车故障检修精选280例

    新编摩托车故障检修精选280例

    本书精选目前比较流行的多款新型摩托车故障为例,详细介绍了故障的诊断思路及检查方法,分析故障产生的根源,讲解故障排除的方法,让读者分享维修实战过程,学到故障检修的经验与技巧。
  • 你是我心中的王【完】

    你是我心中的王【完】

    他,幽月皇子,生则为复仇而来。精灵中的王者,报复的冷君。然,当报复之剑刺向对方,当胜利即将在望,却发现自己只是报复的工具。此时此刻,情何以堪?他,焰月皇子,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精灵中的王者,优雅的国君。然,当发现自己心爱之人只是一把为国为君,心甘前来的利剑。此时此刻,恩怨怎泯灭?她,前世的倒霉蛋,穿越到精灵世界,成了幽月的皇后。无意知道惊天秘密,必须为国为君出卖自我。当得知幽月焰月的秘密,当得知自己进退皆难。此时此刻,何去何从?生相拥,死相随,无可逃脱的宿命,这就是爱情。正是:一曲蝶姬断人肠,世事无常何其似。HOHO~万望大家能收藏和评论,给以秋水你们最最宝贵的意见。Q28673554期待你来敲门,嘿嘿~(请注明小说或红袖字样)一些朋友的文字,欢迎阅读:莲花白《爱在前世,情在今生》http://m.pgsk.com/a/88591/荆棘丛生的海《温柔丈夫霸道妻》http://m.pgsk.com/a/90970/烟柳绿《就要挑逗你》http://m.pgsk.com/a/92615/-------------------------------------------------http://m.pgsk.com/a/92911/《一夜情之后》偶的新文,新文大家多多支持~
  • 血族新娘的咒怨:蛇皮嫁衣

    血族新娘的咒怨:蛇皮嫁衣

    一个血族女皇的成长史。宿命的轮回:重生的血族女皇流落人间,历经一切诡异与离奇,接受重重考验,历尽磨难;注定的天命:天蝎实验揭示她的真实面目,圣血的洗礼,让她进化成一名特殊的吸血鬼,终成血族女皇;纠葛的情劫:人间真爱,让她牵肠挂肚,血族王子,疯狂追恋,面对人间与神鬼世界的诸份爱情,她该如何选择?是放弃还是长相厮守?是背叛还是不离不弃?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