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5200000006

第6章 姓名影响你的一生(2)

古人的命字法花样繁多,在使用上也很有讲究。古人出生之后先有了名,成人之后又有了字,可见名是自然生命的代号,而字则是社会生命的代号。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更是等级森严。人进入社交领域之后,必须恪守严格的等级制度,不能稍加逾越。人的称谓也反映着这种等级关系,称名或称字已不是一件小事,其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内容。一般来说,人自称时要称名,表示谦逊,长辈对晚辈、师长对弟子、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也可称其名,表示一种随便或轻慢的态度。相反,称字则表示礼貌,不能用于自称,但可用于平辈之间的互称;晚辈对长辈、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必须尊称其字,以表示尊重,这就是字的“敬名”作用。在《论语》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自称时均称名“丘”,而称弟子时也直呼其名,惟对前人才称字。诸葛亮在给后主刘禅的《出师表》中开首就说“臣亮言”;李密在《陈情表》中也只说“臣密言”,都是自称其名。司马迁在给任安的回信(即《报任安书》)中,称自己是“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称对方是“少卿足下”,少卿是任安的字。古代帝王的地位至高无上,但有时为了表示对臣下的尊重,也不免降尊纡贵,称对方的字。例如汉高帝称张良为子房,汉景帝称宝婴为王孙。在唐宋以前,即使帝王不呼叫臣下的字,也决不能直呼其名,而要代之以其他称谓,以示尊重。据《南史》记载,有一次梁武帝宴请群臣,在大庭广众之下竟直呼吏部尚书侍中蔡樽的名字,蔡樽置之不理;直到梁武帝改称“蔡尚书”,蔡樽才回答。可见,称名称字,尊卑宠辱溢于言表,丝毫马虎不得。

字的产生是为了“敬名”,一个人幼而有名,冠而有字,如同一门二锁,在进入社交以后就比较保险了。在古代社会,在什么场合称名,什么场合称字是十分严格的。

四、古人的号与命号

号又称别号,是古人除了名、字以外的一种别称。古人的名、字都是家长或他人所起,大都体现了别人的想法和愿望,未必符合自己的意愿。可是,名字和身体发肤一样,都是受之于父母,所以即使不满意也不能随意更改。而号则不然,号是本人自取,可以不受家族的制约,不受他人的干涉,从而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追求和情怀。例如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陶渊明号五柳先生,秋瑾号鉴湖女侠等。《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别号,我们更是耳熟能详,从及时雨宋江到黑旋风李逵,几乎人人有号。

“号”出现于春秋时期,最初并不是人人皆有的,只有那些圣哲贤人或文人雅士才有号。到了明清时期,号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上至帝王,下至凡夫俗子,莫不有号。例如明武宗号锦堂老人,清高宗号古稀天子。据《蠡勺编》记载,一位乡村老妇号冰壶老拙,江西一位盗贼号守愚。

古人号的不拘一格,这是因为号的题材非常广泛,而且在字数上也没有限制。号在立意上主要是表达个人的精神寄托,凡是有关个人的抱负、志趣、癖好、收藏、业绩,或者自己的生活态度、偶像崇拜、形貌特征,都可以入号。例如:丁敬身号玩茶叟、顾谦号爱梅轩、汪启淑号印癖先生、姚际恒号好古堂,他们的号都是志记自己的癖好;鲍廷博号知不足斋、邹思明号自得其趣山房、黄公望号大痴道人、司空图号知非子,这些人的号则是抒发自己的人生志趣;陈介祺号万印楼、金农号二百砚田富翁、陈均号十三汉镜斋,而乾隆皇帝收藏有王羲之、王徽之的墨迹,均为稀世珍品,故号三希堂,这些号都是夸耀自己的收藏;施邦彦号点易斋、郑杰号注韩居、陆虎岑号等身书屋、刘庠号写十三经老人,这些号是张扬自己治学的业绩;郑板桥号徐青藤门下牛马走、袁泰生号拜韩(愈)揖庄(周)之室,他们的号都是表示自己对心中楷模的仰慕;鲁贲号太瘦生、何齐曾号无发居士、黄鹤号跛道人、仓光彬号左手老人,他们的号则是描摹自己的形貌。

欣赏古人林林总总的号,犹如在阅读一篇篇的小传,观赏一帧帧的自画像,主人的性情、外貌跃然而出。但是,也有些号并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某种具体意象淡淡写出,令人玩味再三。例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号放翁,豪放嗜饮,由于抗金复国的抱负得不到实现,常常借酒浇愁,放荡不羁,而被人指责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于是,诗人索性自号“放翁”。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壮志难酬的激愤心情。北宋着名文学家欧阳修号六一居士,所谓六一,是指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还有一老翁,从他的号中我们也可窥见他超然物外、洁身自好的风操。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号五柳先生,他看不惯当时政治的腐败,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于是便辞官隐居,由于他的住宅旁有五棵柳树,所以就成为他取号的素材。这个素材太平常了,但我们仍可以从中感受到他淡泊自守的高风亮节。

因为号多为文人自制,所以往往追求一种含蓄典雅的风格。有些号只是经营一种境界,表述自己的审美情趣,例如蒋坦号夕阳红半楼、王凤生号江声帆影阁、唐咏裳号疏花深梦草堂、朱有莱号饮香读画斋,等等,真是如诗如画,令人赏心悦目。但是,也有些号故作惊人之语,用一些奇险诡谲的词语来炫奇斗怪,例如徐树丕号活埋庵道人、江本实号活死人、钱曾号匪楼,等等,号虽险怪,但却蕴含着愤世嫉俗的意味。

号最初出现的时候和字一样,也是为了“敬名”,所以《周礼·春官》中说:“号为尊其名更为美称焉。”很多古人以号行于世,名字反而鲜为人知,八大山人名叫朱耷、郑板桥名叫郑燮、章太炎名叫章炳麟等,他们的号都比名字普及。其他如苏东坡(苏轼)、陆放翁(陆游)、辛稼轩(辛弃疾)、顾亭林(顾炎武)、苏老泉(苏洵)等,号的知名度也很高。这正反映了人们对他们的敬重,故称号而不称名字。唐宋时期,命号风气渐盛。其后,号的“敬名”作用大大削弱,只是用来抒怀寄意了。号的字数也越拉越长,由一字、二字发展到三字以上,最多者竟达28字,即清代和尚成果号“万里行脚僧小浮山长统理天下名山风月事兼理仙鹤粮饷不醒乡侯”。同时,在数量上也不局限于一人一号,而可以一人多号,有的多达几十个。这样的号就很难在社会上传播了。

号和名字的风格完全不同,名字庄重、拘谨,而号则轻灵、飘逸。字与名必须在意义上有联系,而号则与名、字无关;名、字在形式上一般是一字或二字,而号则没有字数上的限制。

所以,号的制作也更自由,这就是古人说的“号无定式”。虽无定式,但在选材上却有一些共性,大致可分为以称谓自号、以百业自号、以居所自号、以山水自号和以器物自号。

以称谓自号最为常见,用字热点集中在公、君、叟、翁、老、长、友、生、子、民、人、主、夫、郎、史、父、臣、客、士、徒、先生、居士、山人等。古代文人最喜欢以“居士”自号,以表示自己的清高、超脱。例如李白号青莲居士、司空图号耐辱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袁枚号随园居士、蒲松龄号柳泉居士等。

以居所自号也很常见,凡与建筑有关的词语似乎都可入号,例如堂、室、楼、亭、馆、榭、庵、庄、阁、屋、舍、庐、房、居、窝、斋等,故又称这类号为堂号、室名。例如吴曾号能改斋、韩琦号昼锦堂、刘禹锡号陋室、朱熹号晦庵、邵雍号安乐窝、胡应麟号少室山房、方正树号伴香阁、钱治谦号十丈烟萝馆等。

以百业自号,并不是实指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是表明内心的一种向往。例如朱彝尊号小长芦钓鱼师、陈世昌号大田农、史正式号吴门老圃、黄掺号北山老樵、陈洪绶号云门僧、李贞号大呆和尚、姜牙夔号白石道人等。

以山水自号,也很常见,古人寄情山水,崇尚自然,往往在自己的号中引入山水景物的名称。例如文天祥号文山、黄庭坚号山谷、黄公望号乙峰、胡梦昱号竹林、贾似道号秋壑、顾德辉号白云海、史达祖号梅溪等。

以器物自号,用例较少,大约是日常用具的名称较俗。例如:辛弃疾号稼轩(门)、吴文英号梦窗、王夫之号一瓢、朱卉号草衣、方太古号一壶等。

五、人名的主体化倾向

古今人名大都是父母或他人制定的,很少出于自命。古书中有不少“生而自名”(自己给自己起名)的记录,但多为夸饰之辞,未必可信。大量的史料证明,我国人名的作者主要是家长。屈原在《离骚》中透露,他出生后不久,父亲根据占卜的结果,给他起名字。古人成年以后又有了字,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在意义上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字也是别人给起的,和名一样,寄托的都是别人的感受和期望,自己未必满意。那么,怎样才能既保留自己的名字,同时又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呢?号于是应运而生。从名、字、号的产生时间来看,名出现最早,字则次之,号出现最迟。这反映了古人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构成了命名的主体化倾向。

人呱呱坠地,无知无识,自然要由父母或他人起名,起名动机在于区分个体。人到后来又有了字,字作为成人的标志,正式输入了社会的档案。字已不仅仅用来区分个体人,更主要的是标明人的社会身份。最后人又有了号,号既有区别作用,也有标志意义,但已大大减弱。

人多名不利于区别,一人多字又不利于记忆和传播。号虽然结束了人与名字的分离状态,但却偏离了人名的区别本质,所以注定只能成为文人自命风雅的道具。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国内推行“一名主义”,“名字”一词便专指“名”,“字”逐渐失去了意义。建国以后,延续了上千年的字、号趋于消亡。除了少数跨越两种制度的老年人尚保留有字、号外,一般人都只有一个名字了。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人名的区别性和传播性日益突出,而一个人兼有名、字,号,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人名作用的发挥。形式上似乎是历史的回归,但实际上是一种螺旋式的发展。现在,人们更关注自己名字的立意,凡不称心者,轻则换用谐音字,重则另制新名。我国《民法通则》明文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所以,在现代社会,改名现象较古代普遍得多;另外,笔名、艺名、化名的使用也在一定范围里日趋活跃。所有这些,都说明尽管字、号已经消失,但命名的主体化倾向仍在顽强地表现着。

六、人名的复音化倾向

先秦时期,我国人名主要为单名,例如尧、舜、禹、汤、桀、纣、孔丘、孟轲、墨翟、韩非、庄周、孙武等。汉魏以后,双名呈迅猛增长势头,其后,单、双名虽互有消长,但基本上平分秋色。到了清代,双名已远远超过单名。下面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字处对《汉书》等14部史书中13274个人名的统计:

史书中人名的单、双名统计表

史书名称单名双名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汉书24477%7323%

后汉书49898%102%

三国志44199%31%

晋书8295%45%

宋书77

南齐书82

梁书155

陈书9340750%93

10310510140250%

隋书16659%11341%

唐书71743%93257%

五代史22340%33460%

宋史130452%119348%

明史156850%159950%

清史稿74725%221475%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东汉至晋这一时期单名占绝对优势,这主要是源于西汉王莽篡政之后的倡导。王莽任大司马辅政之后,即托古改制,其中就包括禁用二字名。于是,酿成了汉魏300年间的单名习惯。从南北朝开始,双名骤然增多,此后一直稳步发展。至清,双名率已高达75%。

人名的复音化倾向,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①社会需要。单名较之双名,重名的概率要高得多。近代学者彭作桢编着的《古今同姓名大辞典》,共收录了自先秦至20世纪30年代的16000个同姓名,共涉及56700多人,这些同姓名者大多数是单名。单名的泛滥必然造成重名现象激增,从而严重削弱人名的区别作用,在交际中就难免张冠李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对人名的区别性要求更高,所以,人名必然要走复音化的道路。

②表达需要。人名寄寓着命名者的感受和意愿,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上古命名动机较为单纯,人名的纪念、标志意义重于期许、祝愿意义。后来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名字的含义更为重视,总希望扩大人名的音节空间,以容纳更多的文化信息。双名比单名的容量增加了一倍,所负载的内容自然也就翻了一番。而且,古人的字多为两个字,已经为双名的制作和推广规范了成功的模式。人名容量的扩大,使双名比单名更为生动,表现力更强。

③语言影响。南北朝是汉语复音词激增时期,汉语词汇的复音化必然影响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的人名的复音化。南北朝时骈体文盛行,文坛上的骈骊修辞之风也波及到命名。骈体文讲究音节对偶,两个字为一个音步,节奏明快。单名的呼叫远没有双名上口、响亮,所以双名自然占有优势。另外,南北朝又是佛教盛行时期,佛经的翻译和传布使汉语里增加了一大批多音节的复音词。人名作为词汇中的专名,必然与普通词语的发展同步。

④行辈制约。宗族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础,宗族观念深入人心。人名也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色,其表现形式就是人名中的行辈字。带有行辈字的人名就是通常所说的族名,族名既是宗教集团内部的认同标志,也是对外交往时的识别表记,还是宗族结构、秩序的形象再现。北宋以后,我国修续家谱之风日炽,明清时期尤为普及,以行辈字入名也蔚然成风。其方法是用一个固定的字作为宗族内部一代人的代号,同代人的名字里都要包含这一共同的代号。这样,辈分之间便井然有序,繁而不乱。行辈用字都是宗族严格规定的,所选字多为含有褒义的好字眼儿。例如:我国第一家族孔氏,从元朝开始规定辈分字。元仁宗时,孔子第54代孙孔思晦规定,从他这一代起以思字为辈分字,思下为克字,克下则为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衍,然后是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最后是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孔氏后裔确实都恪守族规,名字中一无例外地包含着辈分字。后来,孟子的后代也采用孔氏字派命名。以辈分字入名,同辈人的名字中必然有共用的一个字,这就必须在这个字的或前或后再加一字,从而构成双名。宋代以后,双名率越来越高,与此不无关系。

此外,还有一种以单名用字的偏旁表示辈分的方法,即同代人的名字采用同一偏旁的字,例如东汉的荀昱、荀昙,三国的刘琦、刘琮,《红楼梦》中的贾政、贾赦和贾珍、贾琏等。

但是,这种方法在使用上有较大的局限性,因为偏旁相同的字有限,而同一偏旁中可以入名的字也有限,所以不易落实到较大的群体范围。比较起来,还是采用固定一字的方法灵活、方便。

字辈名的出现,使后人的名字局限于祖先所框定的范围之内,实际上是扼杀个人意志和独立人格。在今天,随着宗族观念的淡化和现代意识的增强,字辈名的数量锐减,特别是在城市中已经十分少见。

同类推荐
  • 中华句典4

    中华句典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文字奥妙无穷。悠远的历史为我们创造出了鲜活精彩的语言和文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一个故事,都牵动着华夏文明的神经。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
  • 非常试题大公布

    非常试题大公布

    “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的格言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它已成为人类战胜自我、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奥林匹克运动的倡导者顾拜旦说,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吸收古代传统构筑未来的力量之一,这种力量虽“不足以确保社会和平”,但仍可促进和平;虽“不能更加均衡地为人类分配生产和消费物质必需品的权力”,但仍可促进公平;虽“不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免费接受智力培训的机会”,但仍可促进教育。和平、公平性、教育性,在他看来就是完整、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
  • 语言的联盟:中国古代名联

    语言的联盟:中国古代名联

    毛翰生为中国人,我们常常为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而骄傲。面对辉煌的古典诗歌遗产,我们又不免羞惭于自己的贫乏。文学艺术的发展不同于科学技术,科……
  • 西柏坡精神永放光芒

    西柏坡精神永放光芒

    西柏坡位于革命老区平山县西北,距华北战略要地石家庄90公里。西柏坡背靠太行山、面对大平原,能攻能守、进退有路,具有独特的地利优势。更重要的是,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是革命老区,有牢固的群众基础。早在1931年,这里就建立了共产党支部,到1937年,平山县的党员近2万人,同时,该县组建了2000人的“平山抗日团”,被毛主席誉为“王者之师”。此外,平山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物产丰富。这正是党中央由延安迁往西柏坡的主要原因。
  • 诸葛亮文集译注

    诸葛亮文集译注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他不但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导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创造了彪炳千秋的业绩,而且以其精辟的著述,丰富了我国思想史的宝库。诸葛亮的著作,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既有论及治国富民的篇章,又有谈论发展生产的内容;既有治国治军的宏论,又有举贤斥佞的表文;既有畅谈外交、形势的文章,又有提出战略决策的雄文。其中,有关治军、用兵的论述,又成为诸葛亮著作中引人注目的、闪耀着朴素辩证法思想光辉的瑰宝。罗志霖译注的《诸葛亮文集译注》即对诸葛亮的著作进行了翻译和注释,题解着重介绍时代背景、著作内容,并简要揭示其思想意义。
热门推荐
  • 世界最具科学性的科幻小说(3)

    世界最具科学性的科幻小说(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冲喜新娘

    冲喜新娘

    甜美可人的她,在青春正盛之时披上嫁衣,只因为父母欠人的一个约定。传说他体弱多病,媒体面前从不露面。虽然掌管着神秘的‘御集团’,却也不得不娶进她这个冲喜新娘。婚礼之上,他人影缺席。嘎?什么概念?明明是同一个人,却常常给她截然不同的感受!?
  • 九段女人

    九段女人

    九段与年龄无关,只要你拥有一分天资,与金钱无关——健康、性感、独立、温柔、时尚、精致、智慧、知性、宽容……它们只会为那些用心的女人而生,只要尽心,四分自信,焕发迷人的风采;她在生活中拥有独特的品位,懂得在落落大方中表现个性;她懂得恰倒好处,五分智慧,与相貌无关,女人特有的光辉就会时刻萦绕着你。九段女人是这样炼成的:她应该拥有健康的身体,魅力将永远与你同行!","什么是九段女人?九段。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她既是自己的主宰,又是男人的偶像……成为九段女人并不难,围棋中的最高段位;九段女人,女人中的极品女人
  • 腹黑王爷的娃娃妃

    腹黑王爷的娃娃妃

    一生一世一双人,本以为青梅竹马的师兄会是她一生的良人。可谁知,郎骑竹马来,用青梅换取千金前途。被欺骗背叛,她决然转身离开。高高至上的王爷对她这个孤女体贴备至,渐渐暖了她那颗早已千疮百孔的心。师兄却在这时找到她说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徘徊的心该如何抉择,谁才会是她最终的归宿。本文架空,1对1,偶尔有点小虐,会有阴谋之类的,腹黑,宠溺无限,结局一定会是HE。新书《一宠成瘾:萌妻养娇娇》上架,有存稿,坑品有保证,求支持求推荐!
  • 原野上的草原

    原野上的草原

    这是一部用心来诉说蒙古草原上的感动的作品,在作者深情地勾勒下,我们仿佛能听见牧民们的放歌与交谈,孩子们的追逐与嬉闹,看见门外树桩上拴着的马,以及狗在来来回回跑。在这篇纯净的土地上,牧民们外出时家里不需锁门,对待外来的客人异常热情谦恭。这是作者的故乡,也是作者的天堂。他写草原上的每一个眼所能见、心所能感的东西,每一种东西、每一缕思绪无不洋溢着他对草原、对蒙古最热烈的、最深厚的爱。那种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读后能让人的心灵得以净化并归于平静。他的笔很淡,却写活了他所身属的草原,给人以强烈的触动。
  •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一个母亲》《月下小景》《游目集》《如蕤》四个子集。《月下小景》是沈从文1932年—1933年写成的一个短篇小说集,叙写有关旧时湘西地区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故事。短篇小说《如蕤》是文学史上难得的精品,显现了作为文学大师的沈从文天才的想象力和非凡的艺术才华。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三界血歌

    三界血歌

    万界源泉,万法根源。人性本恶,故以酷法约束之。恶法如枷锁,阻我归家途,阻我飞天路。当以诸生之血,化血为刀,斩碎枷锁,得大逍遥。
  • 穿越女你别怂

    穿越女你别怂

    火凰21世纪超级金牌杀手,杀人如麻,狠绝果断。却在一次任务中被男友背叛。被炸弹炸死魂穿异世!穿越到一届废材和亲公主身上。再次睁眼已是锋芒毕露。斩杀了公主姐姐,脚踹了好色表妹。谁说她是废物,她就横给谁看!自幼携带风系异能,还拥有天生的武灵丹。什么是废材,明明就是惊绝天下的练武奇才。四国大比之上让她展露锋芒,琅邪城一战,让她一战成名!谁说女子不如男,且看异能天才杀手如何在异世混得风生水起。各色美男都相继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只是美男虽多,各怀鬼胎,最后谁才是能与她袖手天下的男人?【超级女强】(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黑街男友:帝景十四煞

    黑街男友:帝景十四煞

    花若QQ:702161707,加Q,聊文.十四个故事会全部写完,不加VIP,请多支持.老四--叶觉响,帝景集团的军师,有一颗极其聪明的脑袋,却被一个糊涂的小警察给打败!老十二--南非耀,电脑天才,设计各种程序和机关,却被另一个比他更厉害的女生杀掉了他在魔兽世界里的大神.老九--热情的演说家,能说会道,亦是帝景集团的财神爷(管财务的),却被一个刚毕业的酷酷职场女生所吸引.老七--以追踪调查见长的陆雁回偏偏在绑架一个小丫头的事上阴沟里翻了船,此后,那个被他误绑的丫头和他开始了一场漫长的大斗争.老二--不喜欢束缚的自由人,自诩为浪子的老二,终于下定决心要娶酷酷的大律师了,于是他天天听到大律师说"在24小时内你将收到我的律师函--"老十--赛车冠军,情陷个漂亮善良的女孩.花若自认为他是写的最好的故事.老十三---野蛮女孩总是欺负老实的老十三,轻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