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8100000038

第38章 社交口才与心理(5)

示错做为一种交际手段,有时还可以成为随机应变,化被动为主动的工具。钱学森有次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大家凝神屏气,听他独自讲话。讲着讲着,钱老连简单的常识性问题都说错了。座中一个胆子大点儿的人说:“您讲错了吧?”这时钱老笑着说:“看来,我也不是什么都对嘛。好,现在总算有人发言了!”会议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 让你的语言富有哲理

日常交谈中,人们爱听那些富有哲理的话语,因为它给人凝练、深远的寓意,令人回味,发人深省。而一个人的话题是否含有哲理,也标志着说话者的思想成熟程度。

哲理性语言有许多类型。

(一)警策型

话一出口使人一惊,却惊而无险,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是这类哲理性语言的特点。例如:“有人可能一百岁时走向坟墓,但他生下来就已经死亡。”(卢梭)语中“活了一百岁”与“生下来就已经死亡”是一个大矛盾,然而矛盾的背后却潜藏着深刻的思想。

(二)若愚型

这一类型的语言往往说出最平常的事,然而这些事情一经提示,变成了很耐人寻味的东西。

例如,爱默生说:“站在山的旁边,就看不到山。”

歌德说:“光线充足的地方,影子也特别黑。”等等。

他们说的都是极普通的事实,然而一经他们提示,这些事实就起了奇妙的变化,使人从中领悟到很多东西。

(三)忠告型

这类哲理性语言,常使人在善意中感到亲切,在亲切中领悟道理。

例如:“如果你考虑两遍再说,那你一定说得比原来好一倍。”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

“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远。”等等。

(四)总结型

这类语言明显的特征是归纳经验。

例如:“长久迟疑不决的人,常常找不到最好的答案。”

“财富往往像海水,你喝得越多,就越感到渴。”等等。

辩论中运用哲理性语言,可以起到精辟、深邃和简练的效果,使自己的言词更有力量。

清代林则徐清正廉洁,生平不置家产。有人劝他要积些钱财,使子孙将来的生活有所依仗。林则徐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这里,林则徐仅用了二十个字,以哲理性箴言的形式代替了冗繁的语言。

◎ 引用典故要恰当

论辩中巧妙地引用典故,可以达到叙事论理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效果。

“典”可以是古今中外之典故,包括成语、俗语、名言、格言等等。

1981年8月4日的《光明日报》上刊登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一位二十岁出头、蓄着胡须的小伙子走进江阴县法律顾问处。

“你需要什么帮助?”金律师问。

“我留这个胡须违法吗?”小伙子略带火气地问。

小伙子是某厂青工,他报考电视大学的准考证被车间领导扣留了,要他把胡须剃掉再给他。小伙子坚持不剃,双方僵持着。

“我留这个胡须违法吗?”小伙子又问。

“不违法。”回答很明确。小伙子立即说:“那我可以控告他们!”

“不违法,但你违返人情,违反国情!我国六七十岁的人也不一定留胡须,四五十岁的人还经常刮胡须,你年纪轻轻却留胡须,既不卫生,又不美观。这就叫违反国情。”

“为什么说我违反国情呢?”

“你是江阴人,应该知道一段著名的史实。明末清初,清统治者下了一道命令,一律剃须留辫,否则格杀勿论。江阴人民发出‘宁愿留发不留头,不愿留头不留发’的口号,于是一场壮烈的抗清斗争开始了,全城血流成河。历史上有八十日戴发效忠、六万民众同心杀贼的记载。你知道京剧大师梅兰芳吗?在日冠占领上海期间他蓄须拒不登台。这些行动都是带有政治性的。请问,你留胡须也带有政治性吗?”

小伙子连忙说:“没有,没有!”

这位律师引用典故,使谈话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引用的事例要适当,要与所说明的问题相对应,也就是说要“门当户对”,恰到好处,不要“拉郎配”。因为引用事例是为了说明问题,所以要十分注意选用的事例,既要广,又要不离中心主题。

引用典故是为了说明问题,不是为了点缀,更不是为了故弄玄虚,卖弄学问,并不是用典越多越说明知识丰富。用典繁多而不说明问题,反而会使人不知所云。

社交口才的专项技巧

◎ 提意见的说话艺术

不可抱着改变对方主意的心情和他争论,也不要试图去“赢”这场争吵,只要陈述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但也不应让人感到你在说教。

强调共同之处。差不多任何争执,都有某些双方同意的见解,应该强调这些。如果过分强调分歧的意见,必然使对方不服。

不要以表达不同见解来证明自己高人一等。

在你不同意对方的意见之前,必须要先了解对方的立场,以求没有误解对方的意思。不过,在未澄清之前,切忌假定意见已有分歧。

有其他人在场时,不要提出使对方感到为难或难堪的意见。

保持愉快的态度,不要表露出愤怒、不耐烦的情绪。声音要保持温和、愉快,避免打断对方的讲话,不要用皱眉、摇头等动作。

在表达意见的时候,要具有选择性。如果在一切事情上都挑剔,人们很快就不愿听你的。

多说赞美、感谢对方的话。

◎ 批评别人的说话方式

批评,是对人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正确地运用批评方式是很重要的。现在谈谈最佳批评方式的选择。

1. 触动式批评。措词比较尖锐,语调比较激烈。它适合于惰性心理、依赖性心理较为突出的青年。

2. 渐进式批评。有层次地逐步深入。适用于自尊心和荣誉感较强的青年。

3. 商讨式批评。平心静气,商讨的口吻,较为缓和。适用于反应快,脾气躁,情绪易被语言激发的青年。

4. 提醒式批评。以暗示为手段,语言内容多为提醒、启示之类。适用于性情机敏,疑心较重的青年。

5. 即席式批评。当时、当场、当事的批评。适用于不肯轻易认错的青年。

6. 参照式批评。借助他人、他事的客观形象,运用对比方式烘托出批评内容。适用于经历浅薄、盲目自大、自我觉悟差、易于感化的青年。

7. 发问式批评。以提问为内容,把要批评的事用提问的方式表示出来。适用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比较成熟的青年。

◎ 向人道歉的说话方式

人孰无过,所以我们人人都应该学会道歉。衷心道歉不但可以弥补破裂了的关系,而且还可以增进感情。

道歉的方式各种各样,最常见和需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如果你觉得道歉的话说不出口,可以用别的方法来代替。一束鲜花能使前嫌冰释;把一件小礼物放在对方的餐桌上或枕头下,可以表明悔意,以示爱念不渝;大家不交谈,触摸也可传情达意。这就是所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切记道歉并非耻辱,而是真挚和诚恳的表现。大人物有时也道歉。丘吉尔起初对杜鲁门的印象很坏,但后来他告诉杜鲁门说以前低估了他。这是以赞誉的方式表示歉意。

应该道歉的时候,就马上道歉,越耽搁就越难启齿,有时甚至追悔莫及。假如你认为有人得罪了你,而对方没致歉,那你应该冷静,不要闷闷不乐,更不要生气,也许对方正为如何道歉而不好过呢。

你如果没有错,就不要为了息事宁人而认错。这种做法,对任何人都没好处。同时你要分清深感遗憾和必须道歉这两者的区别。有些事你可以表示遗憾,但不必道歉。

◎ 开玩笑的“规则”

1. 注意格调。玩笑应该有利于身心健康,增进团结,摈弃低级庸俗。

2. 留心场合。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正规场合一般不宜开玩笑。彼此不十分熟悉或生人、熟人同时在场,不宜开过深的玩笑。

3. 因人而异。对性格开朗、喜欢说笑的人,开些“国际玩笑”也无妨,而对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人,一般不要过分地开玩笑。

4. 掌握分寸。俗话说,凡事有度,适度则益,过度则损。

5. 避人忌讳。忌讳是因风俗习惯或个人生理缺陷等对某些言语或举动有所顾忌。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自己的忌讳,所以开玩笑时一定要小心避之。

◎ 拒绝闲聊四法

漫无边际地闲聊,影响工作和学习。现介绍四种表示无暇闲聊的婉转方法:

1. 启示法。在自己工作场所的醒目处,写上“闲聊不过三分钟”或鲁迅的名言:“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以此启示来客,谢绝闲聊。

2. 工作法。当发现聊客朝自己走来,可立即埋头工作,或眼睛凝视空间,令聊客相信自己正在专心工作,让其知趣离开。

3. 冷待法。当聊客打开话匣子时,自己保持冷淡,只点头或摇头,不予搭话,也可做简短的回答“是”或“不是”;若聊客仍然口若悬河时,可起身做些杂务,令其扫兴而去。

4. 推迟法。如果自己喜欢与对方交谈,但当时确无时间接待,可提议推迟在下班后或共同进餐时进行交谈。

◎ 打电话的艺术

现代社会,电话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甚至已成为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信息交流工具。因此,怎样使别人由你的声音而获得好感,是人人都应该注意的。

在打电话时,表情和动作虽派不上直接用场,但可以借助轻重缓急的语调,使声音更悦耳动听;打电话如果不善于辞令,就不易收到好的效果;打电话时你在对方头脑中树立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完全取决于声音的表达。所以要特别注意对话时的用语。

下面则是几条打电话应遵守的礼貌:

(1)先说自己的姓名,再确认对方是谁。

(2)问清对方当时是否方便与你交谈。

(3)准备好记事本,记下将要谈的话题。

(4)清楚下一次联络的时间、地点或电话号码。

(5)使用公共电话时,请告诉对方,尽量抓紧时间,语意简明。

(6)考虑对方是否能听得清楚。

同类推荐
  • “野心”比信心更重要

    “野心”比信心更重要

    做人要有点野性、野心来自信心、敢想才能有所为、追求最高的目标、感谢每一次挫折、用野心激发潜能、管好自己的情绪、做生活中的强者、人生立业要趁早、精神力量无限大等
  • 人生心理健康大讲堂

    人生心理健康大讲堂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绝大部分的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其中大部分的病因与精神压力过大有着直接关系。本书围绕着人生心理健康这一主题,揭示了现代人生活中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了现代人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与疾病的表现,介绍了维护人的心理健康的各种方法。它试图用最恰当的方式,点亮人们的心灯;用最有效的办法,为人们的心海导航;试图通过心灵的呵护,减轻人的精神压力,构筑人的心灵乐园。
  • 狼道的秘密

    狼道的秘密

    狼族在草原上纵横了百万年,以自己桀骜不驯的性格,不屈不挠地生存着、繁衍着。自古以来,人们对狼颇多贬斥。一提起狼,人们便会想起“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一些关于狼的负面词语。事实上,狼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很好品质,譬如:勇敢,狼能在关键时刻奋力一搏;坚忍不屈,狼既懂得进攻又懂得退守;沉着冷静,无论形势多么险恶,从狼的眼睛里都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慌乱与紧张;善于交流,更善于独立思考;既懂得遵守狼群纪律,又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正因为如此,无论遭遇多么恶劣的自然环境,面临多么强壮的狮虎、凶狠的人类,狼始终占据在食物链的顶端,顽强地生存下来。
  • 哈哈!好好玩的创意心理学

    哈哈!好好玩的创意心理学

    本书以轻松实在的语言风格,巧妙性地运用创意引发出心理学中一个又一个好玩的点,将心理学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创意心理作为一种无中生有的生活智慧,让与众不同的多样生活与趣味人生呈现在了你我他的面前。
  • 女性要懂心理学

    女性要懂心理学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追求幸福与成功的女性都要懂点心理学,要重视自身面临的心理问题,掌握审视心理状况、调节心理问题的方法,学会自我肯定,自我疏导,以健康的身心迎接社会与时代的各种挑战,这样才能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把握自己。使自己在生活中更加成熟,在工作中更加突出,成为一个更加健康、更加自信、更加出色、更加美丽的幸福女人。
热门推荐
  • 出逃99次:邪王的吃货狂妃

    出逃99次:邪王的吃货狂妃

    想要穷睡到太阳红,想要富早起去织布。裴妙妙一朝穿越成了卤肉店的富二代,本以为能冠名堂皇的享尽天下各种肉的美味。哪知她居然有个未婚夫,还是个高大上的王爷。为了自由,为了吃肉,开始了漫长的逃婚生涯。直到第九十八次被逮住,她不耻下问。“为什么你每次都能抓到我?”某男笑如春风,气定神闲。“你包袱里的肉香味一条街都能闻到。”素手一拍额头,她恍然大惊。“真是成也肉也,败也肉也。”
  • 修道大掌教

    修道大掌教

    李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携带着可修炼道术的修道系统来到了这个世界。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
  • 妙用人际巧办事

    妙用人际巧办事

    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决定人的生存质量,好的人际关系必需人得主动地搭建与协调,为了帮助读者更有效地掌握这些求人办事的技巧和道理,本书分别从活用朋友关系、同学关系、亲戚关系、父母的关系网以及贵人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针对使用各种关系办事的方法和技巧,本书也给予了详尽的叙述和剖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西游记

    西游记

    梦回坎坷艰难的西行,在神魔仙境中畅游,与孙大圣一起龙宫寻宝,大闹天宫,修改生死簿;与唐僧一起去取经西方,看途中风土人情;还有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与辛劳的沙僧!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莲花洞降妖,收服红孩儿,女儿国奇遇……世界上最经典的神话传奇故事,你不得不看。
  • 都市夜归人

    都市夜归人

    在安永泽生活的这个城市中,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庸人录。处处岌岌可危的同事三田、活泼开朗的营业部助理马琦与安永泽在这个城市中上演了一出都市庸人的喜怒哀乐。
  • 优美的青春散文集(散文书系)

    优美的青春散文集(散文书系)

    让心灵得到洗礼,让灵魂得到涤荡,让情感得以升华,让智慧得以延伸。漫步最经典的散文,你可以收获更多的快乐人生……。美丽的东西都值得珍藏,值得耐心地去细细品评。感性的文字、睿智的语言、美丽的心情勾勒出了经典散文。隽永婉约的散文,音韵优美发人深省的散文,经典传诵的名篇,一篇篇散文都是滋养心灵的鸡汤。每日给人生注入新的力量与智慧。朝阳初映,手捧散文,诵读默念,令人久久难忘……。
  • 鸳鸯结

    鸳鸯结

    茶与咖啡,一个来自东方,一个来自西方。本来就是两个极端,可是却又那么的相似。两者尝起来是浓浓的苦,想起来却是淡淡的香。其中,一旦懂得,会是多年以后一份难以忘怀的感觉。
  • 中国人的吃

    中国人的吃

    西洋文化是男女文化,可见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古代即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中国是出美食家的国度,有人说中国的文化是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令全世界惊叹。孔子堪称第一位美食家,他率先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口号。本书作者从个性化的角度,对中国人的饮食进行了剖析,力图透过饮食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菜肴、小吃作了生动的描述,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休闲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