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000000020

第20章 留住精彩瞬间

第十九章留住精彩瞬间

照相机的发明

众多动人的时刻转瞬即逝,无法永恒的遗憾亘古有之。照相术和照相机发明以后,人们留住

了许多精彩的瞬间,凝固了许多短暂的美丽。人类文明之花芳香四溢。

小孔成像魔术道具

早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的《墨经》一书中就有“小孔成像”试验的记载。在一间黑暗的小

屋朝阳墙上开一个小孔,让一个人对正小孔站在屋外一定距离上,屋里相对的墙上就出现了

一个倒立的人影。墨家解释说,光穿过小孔如同射箭一样是直线行进的,人的头部遮住了上

面的光,于是成影在下面;人的足部遮住了下面的光,于是成影在上面,这样就形成了倒立

的人影。这是世界上最早进行的光学试验。在这个试验中所发现的暗房原理成为针孔照相机

发明的依据。

在西方,距今900年前,欧洲就流行着一种摄影暗箱,用来进行魔术表演。这种暗箱是个帐

篷暗室,在帐篷上面斜放着镜子,在镜子下面装有一枚凸透镜。室外的景色反映在斜放的镜

子上,通过凸透镜折射在室内。在光线折射之处放有桌子,桌子上铺张白纸,外面的景色就

晰地映在纸上,用铅笔描绘,就成为一幅美好的外景写生画。拥有这种帐篷的魔术师走遍欧

洲各地村镇,吸引观众,靠写生表演来赚钱。

1550年,德国的一个名叫卡丹的人想出一种办法,在装有透镜的小箱子后面放一张白纸,使

景色反映在纸上。当时,意大利那不勒斯王国的画家波塔根据暗房理论研究发明了一种针孔

照相机,并用它来复制版画。这种针孔照相机实际上是一种玩具式的摄影暗箱,几百年来,

摄影暗箱一直是供人娱乐的魔术道具。

既然能通过透镜把物像映在白纸上,那么能不能运用化学处理的办法使物像“永久”地印在

底片(白纸)上呢?

底片感光奠定基础

大约过了两个世纪的时间,才有人开始在照相机上最关键的部位之一,即照相底片上下功夫

。尤其是尼普斯对照相底片感光的研制,最终导致了具有现代意义的照相技术的诞生。

1727年,德国的舒尔茨开始对利用硝酸银和氯化银受光变色的原理,把映像记录在画面上进

行研究

。舒尔茨的实验步骤是,将硝酸银与石灰石混合,装在玻璃瓶里,在瓶的外面贴上刻有花和

文字的黑纸。然后把瓶放在阳光下照射一会儿再把黑纸剥下时,瓶内的石灰石变成了黑色,

只有贴黑纸的地方仍保持白色并呈现出花和文字形状。但是,一旦把黑纸剥下来瓶子便全部

暴露在阳光下,石灰石上仍然保持白色的部分,也很快变色。结果,照出来的花和文字会很

快消失。那么,怎么才能不褪色呢?1802年,英国的韦奇伍德成功地发明了一种方法,他用

硝酸银和丹宁拍照了树叶的形状,其效果比舒尔茨的更好,照片即使再经阳光照射,也不褪

色。但是,照片模糊不清,有待进一步改进。

当时,德国人尼普斯也在积极研制照相。当韦奇伍德成功地拍照出树叶时,尼普斯正在军队

役。他因病回国后就和哥哥科罗德一起研究化学,一心想发明一种照相方法。为此他坚持不

懈地进行反复的试验。1822年,尼普斯把沥青粉溶化在薰衣草油中,把溶液涂在金属板上,

干燥以后,再把这种金属板制成的盒子放在摄影暗箱内,长时间曝光。然后取出金属板,放

进石油与薰衣草油的混合液中,未曝光部分的沥青全部溶解,曝光部分的沥青则保留了下来

,结果,模糊地现出了外面的景物。尽管不是十分的清晰,但是再受光照时已不再消退。尼

普斯终于取得了照片显影和定影的成功,制成了第一张照相底片。

为了拍摄更清晰的照片,尼普斯继续进行各种研究。他试用了各种油和金属板,千方百计地

进行各种试验。1829年,尼普斯和另一位致力于照相研究的法国人达盖尔合作,进行照相技

术的研制工作。1832年,尼普斯去世,达盖尔非常伤心,但他决心和尼普斯的儿子伊吉杜尔

·尼普斯协力完成摄影术的发明。

一天,达盖尔像平常一样,把喷涂碘蒸气的镀银板放在摄影暗箱内,3个小时后,取出放在

装有各种药品的橱柜中保存。但是,第二天拿出来一看十分惊讶,他发现画面非常清晰。达

盖尔想,一定是橱柜中的某种药品使画面变清晰的,于是他对各种药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

是水银蒸气在起作用。这样,达盖尔终于完成了利用水银蒸气的照相术,并将其命名为银

板照相。

银板照相术的原理是,在镀银板上喷涂碘蒸气,使在金属板上形成碘化银,感光时,曝光部

分的银还原,变成黑色,不过,碘化银必须感光半小时以上。为了使感光速度加快,不久人

们又发明了溴化银,代替了碘化银。溴化银的感光时间只需两秒。因此,溴化银法逐渐得到

推广。

不久,达盖尔研究了便捷的显影方法,并结合定影技术和当时适用的感光材料,制成了人类

历史

上第一台真正的照相机。它是一个可两人对视的木制暗箱,有两层,内层可以前后移动,外

层不动。内箱一端有简单的镜头。没有快门装置,光圈前有一块金属挡板,开启和关闭可以

控制曝光时间。达盖尔在研究过程中得到政府的帮助,于是便将技术公布,在法国流传。18

40年,法国制出以达盖尔命名的相机;1841年,奥地利还推出金属制达盖尔仿古相机。

照相机的诞生轰动了世界。许多高官达贵要求拍摄自己的肖像照,尽管当时照相跟受刑一样

。相机的体积庞大,十分笨重,携带不方便。又因为没有电灯,照相时要选择好天气,必须

在晴天的中午,端正地坐半小时左右。为了让姿容永留人间,平时养尊处优的老爷小姐们也

只好耐着性子忍受这苦楚。

当达盖尔忙于研制他的新式照相法时,另一位英国富翁塔尔伯特也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塔尔伯特生于1800年,他是一个有名的数学家,对考古学也很感兴趣。从1830年开始,塔尔

伯特又忙于制造一种称为“照相绘图”的材料。如果把这种材料涂在纸上,并使它产生化学

感光作用,然后放进“摄影暗箱”内曝光,就会得到一幅像,这种方法当然还不能令人满意

。

1839年,当塔尔伯特听说达盖尔也正在做与自己相类似的工作时,他深感意外。其实,他们

的方法不尽相同,用塔尔伯特方法制作的照片其实是“黑白颠倒”的,正是因为这样,它才

可以再次曝光,洗印出大量的照片来。我们今天不就是这样洗印照片的吗?

1839年,达盖尔和塔尔伯特奠定了现代照相技术的基础。

三色合一彩照问世

我们周围的世界色彩斑斓,但是,早期照相机拍摄的照片却只能是黑白的。如果想要彩色照

片,只能请画家用颜料进行填色,这终究给人留下了遗憾。

第一张彩色照片是1861年出现的,拍摄者名叫麦克斯韦。麦克斯韦有一条漂亮的苏格兰格子

呢带子,他根据“三原色”的原理,用3张底片分别对带子拍了3张照片:第一次通过盛在玻

璃容器中的蓝色液体滤色,第二次是绿色,第三次是红色。麦克斯韦用这3张底片制成了3种

幻灯片,把它们同时投射到一幅屏幕上,于是奇迹出现了:由红、绿、蓝3种单色光共同产

生的合成彩色像与原来的色彩相同。彩色照片成功了。

以后,许多人对此进行了改进,有人发明了一种彩色照相机,它运用两个互成45度角的反射

镜射入光束,第一个反射镜射出红光束,第二个反射镜射出蓝光束,绿光束则直接入射。这

样,一次曝光就可以拍摄3张分离的照相底片了!

1869年初,豪隆发明了利用补色取得彩色的“减色法”以后,彩色摄影才开始实用化。豪隆

首先对品红、蓝绿和黄色滤色镜进行曝光,这样就可以得到绿、黄、蓝3种底片,将这3种底

片叠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张彩色照片。

1907年,法国的鲁米尔兄弟制成了彩色底片。他们先在这种底片上涂一层很薄很细的淀粉,

预先分别染上绿、红、蓝色的淀粉,当然需要充分混合,接着在这层淀粉上涂一层全色火棉

胶。每一层淀粉相当于一个单色滤色器,火棉胶就通过它来曝光。显影以后,再对底片进行

处理,结果就成了一张由原色淀粉构成的透明彩色照片了。

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两种非常普遍的彩色胶卷诞生了。一种是柯达生产的,一种是爱格发

生产的,它们都是将3层分别对蓝、绿、红色感光的胶片结合在一起,经曝光以后,每一层

都留下溴化银;经过再次曝光,并把胶片放在含有黄、蓝或红色3种乳胶的化学材料中再次

冲洗。无论在哪一种乳胶里,溴化银都转化为银,把银漂白以后,一幅色彩鲜艳的透明照片

就出现了。

几年以后,彩色照相的技术更趋成熟更加完美了。

后来,随着照相术的不断发展,成像质量和感光速度大大提高。各种形式的照相机也相继产

生。照相机从此走入寻常百姓家。

照相机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奇迹,带来了永恒,也带来了现代文明;而照相机本身则又是人

类智慧的结晶和现代科技的宠儿。

同类推荐
  • 身体里的那点事:奇妙而有趣的生理常识

    身体里的那点事:奇妙而有趣的生理常识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我们的身体到底是什么样子、身体是怎样构成的、身体里面有什么、我们的身体从哪里来、“种瓜得瓜”的秘密、“照顾自己”——保护自己的身体、“身体升级”——提高身体性能等等。
  • 老师当了新娘

    老师当了新娘

    以明朗而优美的语言、深沉的笔触,以广大的自然界为背景,以自然界中活跃的生灵为主人公,以它们之间的生活故事为叙述展开的主体,精短的构思、丰盈的想象力、诗意的叙述语言共同构成了金波短篇童话比较典型的特征,是诗意派童话的代表性作品。内中多篇作品获奖。
  • 鲁滨逊漂流记(青少版名著)

    鲁滨逊漂流记(青少版名著)

    丹尼尔·笛福的这本《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回忆录式 冒险小说。小说问世之后,立即风靡全球,历久不衰,成为家喻户晓的一部世界名著,该书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鲁滨逊漂流记》运用自述的方式,讲述了主人公在孤岛上生活二十八年的传奇故事:鲁滨逊在绝境中流落无人荒岛之上,但是他凭借自己的勇敢 和智慧,对荒岛的原始生存环境进行改造,将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彻底改变了自己无衣无食的苦难命运,他还救下了即将被土著吃掉的野人“ 星期五”,并最终安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
  • 英雄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英雄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每个时代都有英雄。英雄在人类发展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历史前进中不可缺少的推动力。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中外励志故事100篇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中外励志故事100篇

    故事是这个世界上最让孩子喜爱乃至着迷的事物。《让孩子受益一生的中外励志故事100篇》精心挑选了古今中外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各类故事,它们有着曲折生动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幽默风趣的语言、耐人寻味的寓意。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这些美好的故事将会一直陪伴在我们左右,影响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受益一生。
热门推荐
  • 娱乐圈大神聘妻:天价小助理

    娱乐圈大神聘妻:天价小助理

    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方圆圆躲在浴室里严肃地说:“虽然我身在娱乐圈,虽然我是你的助理,虽然你很帅,但是我是个不接受潜规则的助理。”大神从兜里摸出个钥匙,道:“谁说你是助理?”“你聘请我不是当助理吗?”“你误会了,我聘请的是一个老婆,全职的那种。”话刚说完,浴室门哗啦开了。方圆圆:“…………”没路跑了……
  • 总裁大人,我不嫁!

    总裁大人,我不嫁!

    沈凌夜皱眉:“江小暖,胸这么小还穿什么胸衣。”江小暖撇嘴:“这么小也没见你没少摸……”******沈凌夜:“江小暖,去做饭。”江小暖:“不做!”沈凌夜:“要么吃饭,要么吃你,自己挑一个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了后不后悔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不看你一定后悔~
  • 重生纣王玩转封神

    重生纣王玩转封神

    一个宅男,玩着封神系列的最新款网游,意外回到了殷商末年的修真世界,以最大反派“纣王”的身份重生。老天爷很讲原则,给了“宅男版纣王”一项大福利:游戏系统代替了他的心脏跃动。从此,他能出入封神游戏空间,调用游戏技能和材料,召唤游戏宠物……。“金手指”给力,他绝对不允许亡国身死的命运最终降临!他要进行划时代变革,他要改写封神榜,他要实施以哪吒、雷震子为首的神仙养成计划,他要拯救以妲己为代表的全天下迷途少女……
  • 地域景观之迹

    地域景观之迹

    地域景观之迹本书编写精良、引人遐思,是一套开拓眼界、促人思索的好书。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剑傲

    剑傲

    一个走街串巷的小货郎,却因为机缘巧合下踏入修真门派,他隐忍,却杀伐果断,他出身名门正派,却亦正亦邪,手中一把宝剑,让正邪两道都为之闻风丧胆,别人想要改变他的人生,他却偏要逆天改命,掌握自己的命运,在修真世界里,有一个传说,那把剑无所不破,那个人无法战胜……
  • 恶作剧之劫2

    恶作剧之劫2

    因朋友恶作剧,慕棠嫣惊慌之下把校草宇涧寒推进喷水池里,作为校园坏学生的头,宇涧寒绝对的有仇必报。于是,慕棠嫣悲惨的日子拉开了序幕,被宇涧寒的恶作剧整得天天像上战场。来而不往非礼也,恶作剧,谁怕谁?一直处于被欺负中的慕棠嫣奋起回击了。本以为是火星撞地球,没想到恶作剧对抗恶作剧,居然撞出了火花。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吕著中国通史(全集)

    吕著中国通史(全集)

    《吕著中国通史》以传统国史为据分上下两编,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政治历史的变革。在叙述理乱兴亡的过程中,夹叙典章制度、个人点评,倾注了吕思勉先生一生的真知灼见,能够给读者提供中国历代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方面的历史知识,是最权威、最经典、最完整的中国通史著作。
  • 天上的眼睛

    天上的眼睛

    弋舟,1972年生,青年新锐作家。有长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见于《作家》《花城》《人民文学》《天涯》《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大家》《中国作家》《山花》等文学刊物。著有长篇小说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