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300000082

第82章 (八十) 明长城

(八十)明长城

长城是人类历史上持续修筑时间最久的建筑工程。它的修建,历经春秋、战国、秦、

、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辽、金及明代等10余个朝代,持续近2 000年的

时间。

早在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时代,楚国最早修筑的防御别国入侵的“楚方城”揭开了中国历

史上

长城修建的帷幕。战国时期,齐、魏、赵、秦、燕和中山等国也相继修建了“诸侯互防长城

。其中,秦、赵、燕三国和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邻,在修筑诸侯互防长城同时,又在

北部修筑了“拒胡长城”。

秦统一后,废弃了隔离各国的长城,将秦、赵、燕北部边境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扩展

和修缮,第一次形成了一条西起临洮,东至辽东万余华里的长城,万里长城由此出现。

明朝是赶走元朝取得的天下,但蒙古人在逃回草原后还是不断南下骚扰,加之明朝中期以

东北的女真族又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这些都使明朝将防御重点放在了北方。明朝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是从一个农民起义军成长为统治者的,因此他知道攻城的难度,所以在防御北方游牧

民族不断骚扰时,首先想到的就是筑起一道长墙,而且他的后代对此也非常热衷,明朝的两

百多年中,从来没有放弃对长城的修筑,明长城的工程之大是秦皇、汉武之后的朝代无法比

拟的,可以这样说,长城从春秋时代开始修筑,经秦始皇将他连成一体,到了明朝才真正完

成。

明代,是长城修筑史上的极盛时期。历数各个朝代,明长城修筑的时间最长,规模最大,

质量最高,建筑也最为精美。洪武初年,为了防止元朝蒙古贵族南下骚扰,明王朝就开始修

筑长

城。明中叶后,东北建州女真兴起,对明朝形成新的威胁,长城的修筑更显重要。在明代统

治的270余年间,长城修建贯穿始终,从未停止。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长城高大雄伟

,形成中国北部东西向的坚强防线。

由于所处时代的生产力、技术水平不同,也由于各个政权所面临的军事形势有所不同,历

修建的长城在构造、建筑方法及形制方面都互有不同;而由于所处地段地理条件的差异,即

便同一时代所修的长城面貌也互有区别。就工程技术的大势而言,北魏以前各朝代所修的长

城,以版筑夯土为主,北魏时期出现了砖石结构的长城,明代长城则广泛运用了石砌法、砖

砌法、砖石混砌法。

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建筑,它的形制在明代集大成。

  以前的城墙很少包砖,元代首都(今北京)的城墙都是夯土筑成,到了雨季在城墙上

上芦苇防止雨水侵蚀。以往的长城都是就地取材,利用石块堆砌、黏土夯筑,或者沙土夹杂

红柳、芦苇等沙漠植物夯筑。明代在长城外包砖,提高了长城的强度,使它能经得起火器的

攻击。火器在中国北宋时期就已广泛运用于军事,宋、金交战期间就已出现类似于今天手榴

弹的“铁火炮”。火器是明军抵御蒙古骑兵的利器。

  空心敌楼也是明代才出现,以往的长城都是实心敌台,居高临下抵御来犯的敌兵。敌

建成空心的以后可以让戍守的士兵住在里面,大大提高了长城的防守效率。在空心敌楼出现

以前,一般是长城后每几公里建一个营垒,里面驻扎军队。它的防御效率显然不如士兵直接

分布在长城上高。空心敌楼出现后,长城有了门和窗子,敌楼更加高峻,有单层楼,上下相

通的双层楼和三层楼,敌楼里面出现田字、日字、川字、回字等多种建筑样式,室内顶部出

现平顶、穹隆顶、八角藻顶、四角钻天顶等,极大地丰富了长城的建筑美。

  长城上还有一种建筑形式叫马面,就是城墙边向外修建的突出墙体。它是为了消除射

死角、形成对进攻敌军的交叉火力而建的。马面最早出现在城堡的建筑中,而后运用在长城

上。

  我们都知道长城有烽火台,但很多处长城跟前几十米内也建有形状类似烽火台的墩台

这些墩台的作用并不是点放烽火,而是为了在上面驻兵,形成交叉火力,使攻到长城前的敌

人腹背受敌。山西北部的部分长城前就密密麻麻布满了这样的墩台,几乎连缀成线、成为两

道长城,堪称奇观。

  长城上的障墙,一般建在落差很大的长城上,是为了防止谷口低处的长城陷落后敌兵

继续向上进攻。山坡上整齐的障墙和长城上的城垛,形成视觉上独特的韵律美。

  明代长城沿线被划分为九个军事重镇,称作九边,由藩王镇守,常驻士兵达一百万之

。由于大量人口涌向边镇,导致了当地的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的极大繁荣,这些重要的军事

重镇都成为了中国今天的大城市。在重要的防线上,明朝还修筑有外、内两道长城,这两道

长城因地形、战略的需要拉开数百米以至数百公里不等的距离,并辅以战壕、护城河、人工

削筑的斜坡、瓮城等其他军事设施,堪称万无一失。

就构筑长城的基本原则而言,历朝历代是共同的。这个共同的基本原则,可以用“因地制

,据险制塞”八个字来概括。所谓因地制宜,一是指巧妙地根据所在地形条件构筑工程,

是指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选择合适的材质为建筑材料。所谓据险制塞,主要是指利用地

理天险御敌而言。

历代长城的修筑都是采用分区、分片、分段包干的办法来完成的。主要是依靠军队和征调

夫。秦朝在蒙恬率领几十万军队击败匈奴之后,遂以部队为主力修筑长城。当然秦始皇还从

长城沿线强征了大量民工,后来秦朝政府又在长城沿线设置12郡,承担维修长城和防守的重

任。汉代在修建河西长城时,由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分段负责,然后各郡再依次把

任务划给下属县、段,层层分段包干,最后落实到各防守据点的戍卒身上。明代亦沿用此法

。著名的蓟镇长城就是戚继光带领军民共同修筑的。

 明代修建了质量最好的长城,但明朝却不得不同时对付长城内外两种不同的反对力量—

中原的农民起义军和关外日益强大的女真族,最终在这两种力量的夹击下覆灭了。公元1644

年,女真族再度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建立了疆域十分辽阔的清帝国,长城又一次成为巨大

贝壳内一颗痛苦的珍珠。这个时候,冷兵器也渐渐被火枪、大炮彻底取代,世界战争全面进

入火药时代。长城从2000多年前走到清代,它的力气终于用尽,梦想终于消歇,头枕东海,

憩息在高山之巅、大漠边缘,成为历史陈迹。

长城是迄今世界上最长的建筑。据专家研究,秦长城长5 000余公里,明长城超过7

300公里

,若把历代修筑的长城会计计算,总数应在5万公里,即10万华里以上。万里长城,何止1万

里!

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并非简单孤立的一线城墙,而是由点到线

由线到面,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形成一个完整

的防御体系。同时,长城沿线还建造了大量敌台与烽火台,有效地提高了长城的防御作战能

力和军事通讯能力。

长城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和平安定的保障。在2 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统治者

凭借长城

,多次击退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为封建社会农业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相对和平的生

产环境,也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安定。

长城不仅是民族间战争与冲突的战场,也是长城内外各民族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阵地,是凝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汉代,在战争间隙实行和亲,互市政策,为中原地区经济恢复和发

展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环境,同时促进了汉族和匈奴族的融合和交流,还使西北地区的少数民

族学会了使用铁农具和农耕,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遍野”的局面。明代,蒙汉间实现“

贡互市”,不仅官方在许多关口开放了马市、茶市等市场,而且民间也有民市、月市和小市

,私人贸易非常活跃。蒙汉间思想又化和生活习俗互相熏染融合,甚至蒙古族部落首领三娘

子也喜爱穿大红彩缎狮子汉服。清代,开放古北口、独石口、山海关作为重要的关卡和税卡

,使民族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更加有序。

今天,在多民族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里,长城早已生去了它本来的军事意义,它成为人们

凭古

吊今和欣赏自然风光的旅游胜地。座座雄关险隘,建筑雄奇壮美,古韵犹存,地势危峻险要

,风光秀丽,在祖国的大地上散发着夺目的光彩。

长城还是文化艺术的摇篮。许多文学家、艺术家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讴歌长城,给中华

族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秦时明

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有多少气吞山

河的诗篇由长城引发而出,又传之千秋万代。

长城地带也是民间文学生长的沃土。孟姜女哭长城、杨六郎镇守倒马关、戚继光坐镇蓟州

烈大血染九门口、媳妇楼的传说、喜峰口的故事……优美的传说,动人的故事层出不穷,

表达了人民大众对正义善良的赞叹,对邪恶暴力的鞭挞以及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

同类推荐
  •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一部古希腊寓言的总集,据说是一个名叫伊索的希腊奴隶所讲述的。寓言采取拟人化的手法,有的揭露权贵的愚蠢、残暴,有的总结人生的智慧、经验,教人处世的原则。其形式短小,内容隽永,于浅显生动的语言中,寓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 英国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英国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据情报显示,卡西欧博士越狱后准备和英国的大毒枭进行一场交易。于是莱恩和卡奇、米娜一起来到了英国,开始了他们的英国冒险之旅。在旅途中他们还结识了很多的朋友,发生了很多新奇有趣的故事。通过他们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我们可以了解英国的地理、历史、名人、古迹、人文、科学和风俗习惯……
  • 公主千金的故事

    公主千金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王国简直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万花筒,在那些语言浅显、妙趣盎然的美丽童话故事里,有的蕴藏着严肃的人生准则,富于哲理,发人深省;有的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现象,揭露了黑暗、鞭打了丑恶;有的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为此,我们编辑了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把世界各国许多童话名篇佳作装在一个美丽的花篮里,让它熠熠闪烁的光辉照耀下一代人茁壮成长,使孩子们梦幻般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 世界最具幻想性的童话故事(4)

    世界最具幻想性的童话故事(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文化古迹探索

    文化古迹探索

    人类总是充满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 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世界上许 许多多的未解之谜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心理特征,也是 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基本动因。从地球到宇宙,从自然到历史, 从科学到艺术,在这许许多多的领域中,无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 的“未解之谜”。
热门推荐
  • 庶色可餐

    庶色可餐

    韩府庶女九姑娘,八岁时和姨娘被太太赶到田庄,三年后姨娘病逝受尽恶奴欺压。两年运筹帷幄,一朝得回韩府,从此步步为营在韩府站稳脚跟。怎奈封建礼教压死人,她再怎么足智多谋,仍旧要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嫁入名门只求衣食无忧有一席之地,却抵不住暗潮涌动人心险恶,无奈之下只有奋起反击。她从来都不是善男信女,不说话不代表她是傻瓜,不反击不代表她在害怕,惹恼了她,一样扇坑爹的嘴巴子!成为当家主母,管教便宜儿子,教导乖巧女儿,收服夫君,一切尽在掌握中!
  • 悦读MOOK(第六卷)

    悦读MOOK(第六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数千年来,儒学经籍浩繁,汗牛充栋,人们要想一窥堂奥,殊属不易。除鸿儒学者外,一般人对儒学的汲取主要是以儒学经籍的名篇名句,尤以四书五经为首。儒学的经典名句,具有能传之千古,播之四海的功能,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受其熏陶教育,从而使整个儒学的传承,像浩浩长江,永不衰竭,且历久常新。
  • 秦岭狼人

    秦岭狼人

    据说,在秦岭深山人们发现了狼人的足迹,一时众说纷云……作者通过对狼人超能力的形象描述,给大家塑造了一个大快人心的中国版“蜘蛛侠”形象,他古道热肠,英雄侠义,劫富济贫……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凤在苍穹

    凤在苍穹

    她,医科大学高才生,杨氏太极第二十八代掌门人,全国武术冠军,才貌双全,绝世无双;她,知府千金,聪明伶俐,五岁吟诗,六岁作画,才艺超群,名冠扬州。一张传说中的藏宝图,一本子虚乌有的武功秘笈,一宗灭门惨案;一场冠今中外的武林盛会,一场权势的争夺。她魂附她,宝藏之迷,秘笈传说,灭门真相,江湖的血雨腥风,朝堂的风动暗涌,一路披荆斩棘,武林称雄,朝堂争锋。铅华散尽,落魄太子,少年将军,妖魅盟主,谁才是与她比翼双飞的良人?
  • 不可不读的最奇妙的幻想故事

    不可不读的最奇妙的幻想故事

    在成长的道路上,最快乐的体验是求知;在探索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帮助是引导。希望本书能带领小朋友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遨游,让它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七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七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汇集了众多的成语,详细地讲解了其释义及相关出处,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7S倍速考试法

    7S倍速考试法

    此时,更主要的是要有学习的高效率。,从来不会像其他同学那样快乐地玩耍; 每天,结果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每天。“难道我真的与第一无缘吗?”你不止一次地问自己。在今天和明天的学习中,考试的成败决不仅仅取决于勤奋、刻苦和耐力,你第一个走进教室,最后一个离开;每天,你充分利用一分一秒的时间去学习,也不单纯跟花费的时间,你无法顾及奔波的劳累,放下书包就又开始了学习……尽管你如些努力,然而,做梦都想考第一的你,精力成正比,对比之下 ,那轻松学习的同学却出乎你的意料,取得了无比出色的成绩。你不得不怀疑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