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100000033

第33章 王朝的第二春

第7章第3节 王朝的第二春

张居正的改革是在统治机构近乎解体、财政濒于破产的局面下,自上而下发动的一场自救运动。改革是触动社会体制的变革,这虽然是在同一社会制度下的推陈出新,自我完善,但却是“变”字当头,改变某些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和政策,与渐行渐变不同的是,改革是带有矛盾的集中性、突破性和体制性的改变,集中表现为法制的推陈出新,所以又称为变法运动。

作为—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张居正对明王朝所面临的问题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当时国力匮乏和盗贼横行都是由于吏治不清造成的。官吏贪污,地主兼并,引起部分人钱包大鼓,公家却是囊中羞涩,穷光蛋一个;加上皇帝太不像样,挥霍无度,百姓因此吃不饱睡不好,无奈之下上山当了草寇。张居正很高明地把了国家的脉象,政不通,社会问题就得不到解决,本来这些年经济就不好,再加上一群不干正事、中饱私囊的贪污蛀虫,不帮百姓解决问题,还搜刮民脂民膏,国家能不乱吗?

从乌纱帽开始

基于上述看法,张居正决定从整顿吏治开始他的改革。万历元年(1573年)十一月,张居正上疏对官员实施绩效考核,即“考成法”,以便明确职责。封建社会的行政系统运转,主要靠公文的传递、落实来维系,但公文维系的行政系统,极容易滋生形式主义和文牍作风,上面的文件发下去了,下面也就简单地再往下转发。至于公文所提的要求,办理得怎样,是否完成任务,上面就很难控制了。有些朝廷来的公文,一耽搁就是好几年,形同一纸空文,往往出现“上之督之者虽谆谆,而下之听之者恒藐藐”的拖拉现象,有点老子急得要死,儿子却左耳进右耳出,没当回事的意思。

张居正针对这种弊端上书皇帝,提出公文办理的改革,皇帝当然照准。他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内阁控制六科。朝廷的六部、都察院,其奏疏凡得到皇帝批准的事项,转行到各衙门,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地方的路途远近,限定办理的期限,每月底清点。另外造两册账簿,上面记录事情的概要和规定的期限。一册送主管监察的六科,随时掌握办理的进程,一册送到内阁备查。六科的监察官员将执行情况随时记入账簿,半年再复查一次,对拖延的追究责任,向上参奏。如果地方巡抚、巡按拖延,由六部中分管的衙门举报;而六部有拖延欺骗蒙蔽的,由负责监督的六科给事中举报揭发;如果六科的监察官员自己拖延欺蔽,就由内阁来监督、检举。事情办得怎样就靠这条线层层监督,一只眼逐级盯下去,评定官员的一个指标就是办事的效率和质量。

张居正在施行考成法时,将追收逋赋作为考成的标准。万历四年规定,地方官征赋试行不足九成者,一律处罚。同年十二月,据户科给事中奏报,地方官因此而受降级处分的,山东有十七名,河南两名;受革职处分的,山东两名,河南九名。这使惧于降罚的各级官员不敢懈怠,督责户主们把当年税粮完纳。由于改变了拖欠税粮的状况,使国库日益充裕。据万历五年官方统计全国的钱粮数目,年收入达435万余两,比隆庆时同比增长了74%。财政收支相抵,还结余85万余两,扭转了长期财政亏虚的状况。正如张居正自己所说的:“近年来,正赋不亏,府库充实,皆以考成法行,征解如期之故。”

考成法的实行,提高了各级部门的办事效率,而且明确责任,赏罚分明。全国各地,即使是边远地区,中央也能掌控得到。整饬吏治的目的主要还是“富国强兵”,这条红线贯穿于他的改革之始终,实行考成法的最大收获也正在于此。实行考成法虽是一种政治改革,但它对整顿田赋、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起到了很大作用。

绩效考核直接和头顶的乌纱帽挂钩,捕蝉的螳螂后面有麻雀,官员们都得实打实干。官场上,什么都可以考虑放一边,但官帽最重,不可懈怠。明朝残坏的管理系统,好像得到了有效整修,运转起来快了许多。

勒紧裤腰带

但是仅靠考成法增加的收入仍是有限的,国家的支出和王公贵族的无限挥霍还是很庞大。理财还是要以节用为主,双管齐下效果才能更明显。张居正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几乎都在围绕这个中心进行。

他通过加强对官吏的考核,裁减冗员,节省朝廷的俸禄开支。三公九卿大小官员无论级别高低全都在考核范围内,滥竽充数的一一让他们卷铺盖滚蛋,靠关系爬上去的无能之辈同样要交出公家的铁饭碗。张居正还通过各种途径削减朝廷的军费开支:一方面与鞑靼人修好,通贡互市,保持边境安定,减少战争费用;另一方面又大量削减抚赏开支。他还通过减客兵、清粮糗的办法减少支出。到万历二年,北边三镇两年中只花销了万余两,省了一百多万两。

这还不够,减少了人头的开支,留下来的官员也得一一节省开支,皇帝也不例外。张居正要求万历皇帝勒紧裤腰带,和百姓、广大官员一起过紧日子,能少花就少花,能不花就不花, 节用爱民,以保国本。当时的国家还没有说穷到叮当响的地步,但是钱这东西,要是没有足够的储备,月月花光,万一突然有事,口袋没钱,借都没门,还不是得盘剥老百姓,由此将造成恶性循环。所以在皇室的奢侈性花费上,张居正也是抓得很紧。万历七年,神宗向户部索要十万金,以备光禄寺御膳之用,他上疏说,户部收支已经入不敷出,万一边疆有事,一时难以支付得来,希望皇帝能节省“一切无益之费”。结果,不仅免除了这十万两银子的开支,连宫中的上元节灯火、花灯费也全部列入非开支名单。在张居正的力争下,皇帝还停止重修慈庆、慈宁二宫及武英殿,节省服御费用。他还请求将为明神宗日讲的时间放在早上,可以免晚上的灯火费用。大帝国的奢侈消费现象有所收敛,皇帝非常听话,带头勒紧了裤腰带,下面更无人敢肆无忌惮地花天酒地。

张居正自己更不例外。纂修先皇实录,照规矩得吃喝一场,张居正提出反对意见,毕竟一场宴会就得花掉不少银两。张居正对家属也严格要求:儿子回江陵应试,他吩咐儿子自己雇车;父亲生日,他让仆人带着寿礼,骑驴回乡祝寿。万历八年,次弟张居敬病重,回乡调治,保定巡抚张卤例外发给“勘合”(使用驿站的证明书),张居正立即交还,并附信说要为朝廷执法,就得以身作则。张居正确实是难得的治国之才。他早在内阁混斗、自己政治生命岌岌可危的时候,写过一偈:“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他的确做到了。

掐着指头过日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必要的,治国如理家,铺张不得。张居正节俭治国深入到国家的每一个缝隙,上自皇帝的衣食住行,下到普通官员的出行开支,无一例外。节俭之风的提倡和深入对明王朝来说是个好现象。人民得到喘息的机会,国力逐渐恢复。张居正以一种廉价的方式节约国家走向强盛的成本,此时倒有点像历代王朝开国时的拮据理财,舍弃了种种诱惑来积累财富,但不叫开国盛世,而是王朝中兴。

整理农民的命根子

作为明朝杰出的“理财专家”,张居正深知只顾节流尚不足以解决问题。水库里的水有出无进,总有一天也要流光。要彻底改变国家财政状况,还需要进一步开辟财源,增加收入。但张居正反对通过“开利源”来理财,因为在他看来,“夫天地生财只有此数,设法巧取,不能增多”。他早年曾较多接触下层人民,深深懂得安民养民后国富的道理。那么,如何才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呢?当时小小的田赋背负着帝国蹒跚前行。帝国开支有增无减,田赋收入因土地兼并和负担不均迟迟难有增加。田赋就像压在广大农民身上的重负,稻米谷畜载不动泥泞中的帝国。土地,从来都是农民的命根子,现在命根子越来越少,生存都成了一大问题。农民的命根子没了,他还有什么好怕的,一个人要是到了什么都不怕的地步那将非常可怕。当官的最怕的不就是群众的力量吗?为此,张居正连打三张大牌:惩办贪污、清理欠赋和清查田亩,尤以清查田亩最为有力,最得民心,效果最好。

万历六年(1578),张居正选取福建当试验点,清丈田地,群众对试验的结果非常满意。有了成功的案例和强大的舆论支持,万历八年,张居正在全国陆续展开清丈工作,并在此基础上重绘鱼鳞图册。

但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小部分地方官吏自以为天高皇帝远,还是想偷工减料,暗中作弊。他们收受贿赂,虚报工作成果,拆东墙补西墙,这些执行不力、唯利是图的家伙免不了乌纱帽掉地。整体来说,大部分州县清丈彻底,额田大有增加。万历八年的官方数据显示,全国田地为七百多万顷,比隆庆五年(1571)增加了两百多万顷。这可是个不得了的收获。也就是说,农田总数的三分之一重新回到了农民的怀抱。反过来,也让人看到了隆庆年间土地兼并和圈占之严重。都是谁在蚕食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贵族、地主,无外乎这两类人,一类有权,一类有钱,张居正的改革朝权、钱猛开了一枪,倒了一批人,更多的农民站了起来。

随着额田的增加,加之打击贵族、缙绅地主隐田漏税,明朝田赋收入大大增加。尽管朝廷有人不认同他的做法,认为这并不能真正解决民间赋税不均的问题。但换个角度看问题,对于国家理财来讲,中央准确地了解了全国额田的动向,国库中的银票子也多了起来。清丈田亩是改革这场大戏的高潮即将来临的前奏,给“一条鞭法”的盛装出场制造了气氛和条件。

一条鞭法轻赋役

给病人吃药要分时间、剂量,一服服慢慢熬来,视病情再酌情加减,改革未尝不是如此。清丈田亩是把农民的命根子要回来了,但是他们还得忍受重税和一些官吏黑手的盘剥。一年到头的辛苦劳动,除了交到那些人的口袋里,留下的没多少。不改革赋税制度就将会有更多的贫民倾家荡产,无法打包票保证国库的充盈,还会引发一连串的社会问题。一涉及到钱,就不是太好解决的问题,何况是国家的钱。赋役改革十分棘手,一旦过多触犯权宦土豪的利益,他们被逼急了也会跳墙咬人,不得不慎之又慎。

先让地方来搞,中央坐看效果,再择优秀方案推广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当时如应天府施行“里甲银”,浙江、广东搞了“均平银”,还有福建的“纲银”,江南的“十段锦”,以及有些地区的“一条鞭法”等。五花八门,见效不一。

一条鞭法最早于嘉靖十年(1531)二月,由南赣都御史陶谐在江西实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时御史傅汉臣曾上疏说:“顷行一条鞭法。……通将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则徭役公平,而无不均之叹矣。”此后王宗沐、潘季驯、庞尚鹏、海瑞、王圻也都实行过一条鞭法。海瑞在应天府的江宁、上元两县“行一条鞭法,从此役无偏累,人始知有种田之利,而城中富室始肯买田,乡间贫民始不肯轻弃其田矣”,做到了“田不荒芜,人不逃窜,钱粮不拖欠”。

万历五年,山东东阿知县白栋推行一条鞭法,全县钱粮均按地丁起科。但由于这种做法 触犯了官绅的利益,他们便制造浮言,户科部给事中光懋跳出来指责:一条鞭在北方根本就不适合,东阿这地方还是徭役众多。幸亏张居正及时派人前往东阿巡察,才知道光懋歪曲事实。于是张居正拟旨答复:“法贵宜民,何分南北?各抚按悉心计议,因地所宜,听从民便,不许一例强行。白栋照旧策励供职。”张居正认为一条鞭法不仅不应反对,而且可以“不分南北”。万历九年,他终于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条鞭法。

—条鞭法,一个照顾纳税人利益的赋税改革。即把赋役捆绑在一起,简化赋役的项目和征收手续,纳税人可以通过分期支付单一的、固定的白银来履行对国家的义务。当时极端混乱、严重不均的赋役制度,以及不合理的赋役负担,成了爬在农民身上的吸血虫,一条鞭法给农民的负担来个大扫除。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条鞭法所实行的赋役没有征收总额的规定,给胥吏横征暴敛留下了可乘之机。但一条鞭法实实在在让老百姓松了口气,不再劳累得气喘吁吁,生活还没有保障。

同类推荐
  • 大唐王朝3

    大唐王朝3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辉煌壮丽的时代。在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中,历史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推进,并且呈现出波浪式的前进轨迹,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家强大的唐朝是一个公认的高潮时代。唐朝是古代重要的盛世,不但在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就光辉夺目,而且在对外关系的发展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 汉骑

    汉骑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李信来到了明朝末年的辽东,这个时候大凌河之战即将爆发,皇太极随时领军南下,围困大凌河城;在中原,李自成声势越来越大。明朝内部,贪官污吏横行。江山随时倾覆。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且看李信,自囚犯而起,一人一骑,纵横关外,周旋于后金、明朝之间。此刻江山如画,豪情万丈。金戈铁马之间,国色天香,美人倾国又倾城。
  • 重生三国之我是郭嘉

    重生三国之我是郭嘉

    八月,钱塘潮起,曹操在邺城问身旁的郭嘉道:奉孝,我想去江东看潮,你说该怎么办? 郭嘉歪着脑袋想了想,答曰:灭掉孙权便是! 曹操点了点头,又问:可是,我突然又想吃火锅了,这又该怎么办? 郭嘉又歪着脑袋想了半天,答曰:灭掉刘备便是! 曹操低下头,暗自纠结了起来:那我究竟是先吃火锅呢,还是先去看潮呢? 郭嘉顿时一个踉跄,他看着曹操那张无辜的脸,小心翼翼地问:要不咱们猜丁壳? ———————————————————————————————— 本简介由[重生之郭嘉书友群87763108]提供
  • 大清王朝4

    大清王朝4

    一个饱尝荣辱兴衰、内忧外患的末代帝国。《大清王朝(套装全4卷)》谱写了大清王朝从一统江山,到辉煌盛世,再到衰败兴国的宏伟史诗,系统地阐述了大清帝国自建立至消亡的历史史实,再现了大清王朝近代三百年的各种风云际会。
  • 天火巨澜(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天火巨澜(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2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热门推荐
  • 血宋

    血宋

    宋朝,一个动荡不安内忧外患的朝代,避战求和的皇帝,忠奸互斗的臣子,水深火热中的人民,被血侵染过的河山,愤怒与绝望并存,战斗与信念共进,还我河山!多少忠贞义士为此血染疆场!多少的等待多少的奋战,一切都将慢慢从历史的尘埃中重新浮出……
  • 史上第一财迷:萌宝帮帮忙

    史上第一财迷:萌宝帮帮忙

    钱金金头也不回,【爆笑宠文,当然卖掉!美男价格才好呢!世上所有的人或者东西,只有两个大类,男强女强宝宝更强!】宝宝问:娘,值钱,便从他身上碾过!宝宝问:何谓霸道?娘答:乖的,和不值钱的!某妖孽美男一脸黑线!宝宝看着这个盗走自己容貌的男人,就跟她的名字一样,不解的问他娘,对她来说,娘,这个妖孽美男看上去也很值钱,也碾过!宝宝问:何谓孔孟之道?娘答:碾之前先跟他说一声!片段:娘,整个掉在钱眼里,那个被卖掉的妖孽美男又追来了!武功技能?卖掉!宝石装备?卖掉!神级灵宠?卖掉卖掉!发财了发财了。钱金金双眸一亮,何谓王道?娘答:对手不乖,意思是还可以卖第二次?钱金金这个女人,要不要卖掉?战北狂:……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青梅恋竹马

    青梅恋竹马

    一夜之间,夏天从天堂坠入地狱,有人欢喜,有人忧!离婚!势在必行!离婚前,必须将这起惊悚事件查个水落石出,不然,夏天的妈妈杨三姐要告状到京城!家丑不可外扬!何况夫家在京城声势显赫,位高权重!秦老爷子一通电话,远在国外执行秘密任务的国际刑警秦邵璿接到一张任命书,成了T市最年轻的局长,亲自调查此案!*“姓名,年龄,籍贯,职业?”藏青色制服,银色肩章,衬得他如雕如刻的轮廓英气凛然!“…”夏天的心几乎处于故障状态,不仅仅是她有点制服控,而是空降来的秦局长就是秦晋阳的亲叔叔!“姓名,年龄,籍贯,职业?”秦邵璿抬起眸子,貌似根本不认识她,声音一如既往清冷僵硬。秦邵璿会不认识她?除非这男人得了失忆症!要知道,他曾经是她年少时的欺负对象!“回答问题!姓名?”全方位公事公办。“臭丫头!”小时候,眼前的男人叫她臭丫头,叫秦晋阳臭小子。秦局脸一沉,低头,龙飞凤舞写了两个字。“年龄?”“你的减去…”右手伸出,摆出一个数字。秦局看着那细腻莹白的拇指和小指,额头黑线N条。*她想离开,却被秦晋阳拦住,猩红的眸凝视着她,竭斯底里。“秦晋阳,过不了多久,你应该叫我婶婶!”她扬起脸,美丽如花蕊般绽放开来,灿烂夺目,折煞人的眼睛。这里面,偏偏就有让秦晋阳无法释怀的东西,面色铁青,咬牙切齿,“就你这种残花败柳的女人,还想嫁入秦家,做梦!”“晋阳,怎么和你婶婶说话呢?”不等夏天开口,自然有人给她撑腰,一袭墨色西装,身影挺拔的秦邵璿大步流星走过来,长臂一伸,搭在她肩上。秦晋阳霎时被震得皮焦肉痛…
  • 风月连城

    风月连城

    为与卓王孙“天下”一诺,风流骏赏的武林盟主杨逸之来到漠上,用一袭白衣,万朵桃花,弹奏出一曲千古风流的《郁轮袍》。可惜世事变幻,天涯隔知音。为救他生命中的公主,杨逸之于千军万马中浴血杀进杀出,更身陷地底之城,被作为非天向梵天所供奉的祭品。谶语迭出,江湖风波恶,漠上风尘,万里独人归。而当尘埃化成的一切蓦然在历史中沉碎时,那白色的妖魔发出了凄楚的怒啸。那是流传千年万年的悲哀,更如一件件隐秘出现的天人五衰一般,降临在杨逸之和相思身上。天人将命尽,重入六道轮回。谁是这个谶语的起咒人?谁又是谶语的应验者?谁是宿命的操盘手?谁又是宿命的演绎道具?
  • 爹地,别动我妈咪

    爹地,别动我妈咪

    不想爱、不懂爱,却还是傻傻地爱了,卑微的爱换来的却是无尽的痛危机当前,他毅然选择了富可敌国的家业,却要她委曲求全东躲西藏留下诀别信,她消失在他的世界,他猛然顿醒,等来的却是她的死讯五年后,她是身价亿万的豪门千金,带着可爱的孩子依偎在另一个男人身旁“妈咪....那边有位酷叔叔说他是我爸爸。”粉雕玉砌的可爱娃娃一脸无措“宝贝,忘了妈咪是怎么教你的吗?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她笑得淡然她还是那个笑起来足以魅惑众生的罂粟美人,只是,她的记忆里已经没了他
  •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潜伏期

    潜伏期

    罗伟章, 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
  • 庶女翻身之财迷嫡妻

    庶女翻身之财迷嫡妻

    种田,宅斗。宠文、爽文,一对一,男主绝对干净,一心一意爱女主。重生后的苏喻歆发现原身真是个笨蛋+蠢蛋+倒霉蛋!生母亡故,嫡母狠毒,姐妹虚伪!前世被一块豆腐噎死已经够窝囊的了,原身竟然受尽恶奴欺压,活得够窝囊的!嫡母善妒,我丢个姨娘到爹爹床上让你妒忌个死去活来!姐妹使诈,我让你自食其果,生不如死!神马?在她大婚之日也敢暗算她?花痴小妹恬不知耻想取而代之嫁给她亲亲相公?香蕉你个芭乐!老娘不发威还当她是hellokitty好欺负呢!欠我的通通还来!!!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