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6600000022

第22章 勤劳善良,让孩子少受伤害(1)

勤劳善良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根本。

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美德,避免让孩子养成坐享其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好习惯;培养宝宝的善良就是让孩子富有爱心,不仅关心他人,还关心小动物和花草树木。

对勤劳善良的培养,要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慢慢培养。

懒虫是怎样炼成的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幸福便可以创造出来。

——鲁迅

曾有人在500个小学生中做过一项劳动调查,结果显示低年级学生27%不会洗脸,37%不会穿衣服,30%不会扫地,97%不会整理书包;中年级学生57%不会洗碗,60%不会整理房间;高年级学生63%不会烧饭,57%不会钉纽扣。

也许当面对这组数字的时候,父母们才会对比一下自己孩子的日常表现。确实,现在的孩子似乎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什么事都做不了,还什么事都不愿做,就像一条小懒虫。这是怎么回事呢?

父母的教育意识出现问题

有一位母亲,对儿子百般宠爱。无论衣食住行,母亲从来没让儿子比别人差。

家务活儿全由母亲一手包办,孩子连手都没插过。母亲的想法是:“只要孩子好好学习,别的什么都不用他干,学习好了,将来能有出息,比什么都要好。”

可以说,在某些方面,孩子没有辜负母亲的希望。比如说学习,从小学起,孩子的成绩就名列前茅,考中学的时候,考了全校第一名,家里奖状一大摞,母亲为此心花怒放,觉得每一天都过得特别愉快,感觉特别骄傲。

可是有一次,母亲突然得了阑尾炎,住进了医院。在母亲住院期间,孩子一次也没去看过她。出院回家,等待她的不是孩子关切的脸,反而是没完没了的埋怨。孩子埋怨母亲这么久不在家,爸爸顾不上他,他连饭都吃不好。还埋怨这么久没人给他洗衣服,他连干净衣服都没的穿。还有这么久没人搞卫生,家里像猪窝。埋怨了一通之后,孩子咣的一声关上了房门,连一句病情都没问。

这位母亲再也不觉得骄傲了,她觉得特别后悔,如果从孩子小时候起,不是除了学习之外什么都不让他做,今天也不会成为一个连自己都不能照顾,连妈妈的病痛都不知道心疼的孩子。

像这位母亲一样忽视对孩子进行品德和劳动教育的父母,在我们今天并不少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缺吃少穿在绝大多数的家庭里已经成为了永远的历史。在独生子女的生长环境里,六个成年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吃有最好的,喝有最好的,穿也有最好的,连玩儿的用的都是最好的。孩子所受到的教育恐怕就只有兴趣教育和将来步入学校后的文化教育了。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由于父母缺乏劳动教育意识,导致孩子整个的童年时期的劳动教育基本上是缺失的。孩子不能亲自参与劳动的过程,体会劳动的辛苦和品尝劳动的果实,无法得到意志的磨炼和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性格,反而学会了懒惰攀比和花钱。所以才会有大批的孩子长大以后好逸恶劳、不工作、不赚钱,要他去务农他讨厌风吹日晒,要他打工他认为被限制自由,要他去经商他讨厌早出晚归,让他学习他认为太费脑筋,结果一事无成,靠啃老度日。这些失败的孩子无疑都有失败的父母,娇生惯养,不为孩子养成勤劳的习惯,导致孩子缺乏劳动的观点、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这个责任是要由父母来负的。

孩子没有参与劳动的机会

小孩子在幼儿时期都会有比较强烈的参与劳动的意识,比如孩子想自己穿衣、吃饭,喜欢帮父母做事,喜欢和父母一起做家务等,这都是很好的劳动培养机会。但由于家长的意识淡漠,总是对孩子的事大包大揽,怕孩子吃苦受累,每当孩子出现这些欲望时,大人就会“爱心泛滥”,阻止孩子的行为。但这个时期正处于孩子对于劳动的敏感时期,没有在这时得到充分的劳动锻炼,没有养成勤劳的好习惯,错过这个时间段,想让孩子再次发自内心地有劳动的欲望,是难上加难的。其实有很多事,孩子不是学不会,也不是不想学会,而是父母没有给孩子学习的机会,而机会错过了,就不太容易再重新找回来。

达·芬奇说:“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勤劳是人立身修德的最基础要求,是形成其他美德的原动力。它能磨炼人的意志,锤炼人的品质,使人更懂得努力追求,并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从来没有经历过劳动的孩子,不懂得来之不易,过于安逸的生活会消磨他们的意志力,极易养成坐享其成、坐吃山空的不良品质。这些道理,希望我们今天的父母们能引以为戒,重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不要再养小懒虫。

懒惰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但它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各种因素综合影响而成的。如果孩子已经变成了“小懒虫”,父母一定要下定决心,鼓励孩子一定要和懒惰分手。虽然克服懒惰像克服任何一种坏毛病一样艰难,但决心与努力一定会换来好的成绩。

吸引孩子参与劳动

如果儿童让自己任意地不论去做什么而不去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也学不会体育,也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

——德谟克利特

尔泰认为:“劳动可以使我们摆脱三大灾祸:寂寞、恶习、贫困。”许多家长都会抱怨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会做,对孩子的未来表现出担忧。但具体到自己的身上,怎样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吸引孩子参与到劳动中来,对于很多家长来说还是一个难题。这一小节,我们来和大家探讨一下吸引孩子参与劳动的话题。

为什么要让孩子参与劳动

孩子有劳动的欲望

孩子天生并不懒,在他学会说话、走路之后,自我意识也开始越来越强烈地表现出来,这时,他对于任何事都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这种表现是非常明显的,比如父母帮他穿衣服的时候,他固执地坚持“我穿、我穿”,妈妈希望有人帮自己递一下东西,他固执地喊“我拿、我拿”,还有他看到大人扫地,就会去抢笤帚,并且说“我扫、我扫”,看到大人在洗碗,他也卷起袖子踮起脚尖把小手往水池里伸,看到爸爸修理板凳,他也拿起小锤子左敲右敲。在他看来,干活儿就像做游戏一样有趣。

孩子有劳动的权利

参与劳动会让孩子体会到劳动过程的乐趣和艰辛,懂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还可以学会处理问题的技巧,并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而这些都是在为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基础。孩子有责任承担未来的种种重担,他当然也有权利拥有承重的能力,我们成年人在责怪一些孩子不能担负起明天的同时,也要考虑一下我们是否在他们儿时剥夺了让他们掌握生存和承重本领的权利。

劳动是孩子的义务

我们很多父母都认为成年人有承担各种劳动的义务,比如家务劳动。但却常常认为孩子太小,这些事不是他们该做的,即使孩子偶有参与,也被认为是在帮助父母做事。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孩子参与劳动,不是在“帮爸爸妈妈干活儿”,因为作为一个家庭成员,他只要具备了一定的劳动能力,就有责任自觉地承担能力范围之内的劳动,这是一种家庭义务。不让孩子参与劳动,就是阻止孩子为家庭尽应尽的义务。

怎样吸引孩子参与劳动

孩子本身有参与劳动的欲望,所以在吸引孩子参与劳动的问题上,父母首先要注意不能打扰孩子的劳动积极性,而是应该利用孩子的这种欲望,想办法给他参与劳动的机会,让孩子的这种兴趣变成习惯。

给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

大人干活儿的时候,孩子总在周围忙来忙去,恨不能亲自动手来做这件事,参与意识极强。这时,父母不要总想把孩子从身边赶走,而是要给他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让他体会到参与的快乐。比如爸爸站在椅子上换灯泡,可以要求孩子帮助自己扶椅子,让他把换下的旧灯泡放到桌子上,或者把新灯泡递给爸爸。

具体到不同的年龄。三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参与一些临时性的劳动,比如整理玩具,给大人递拖鞋,帮忙拿小工具等。四岁左右的孩子,应该开始参与一些固定的劳动,比如每次打扫房间时,都由他擦桌椅,每次吃饭前后,餐具收他来收放。

五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安排一些独立完成的家务了,比如洗碗筷、手帕等。

需要注意的是,让孩子参与的劳动一定是他力所能及的,至少也应该是通过一些努力能够做成功的事情,千万不要让孩子做他根本做不到,或者做不好的事。这样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心,也失去对劳动的兴趣。

利用孩子的“英雄意识”培养他的劳动兴趣

小孩子的“英雄意识”表现在对“被需要”的重视上。当爸爸妈妈表现出特别需要他的帮助的时候,他的行动意识往往特别强、特别积极。这是培养孩子劳动兴趣的好机会,爸爸妈妈一定不要错过。

但是,在用这种办法让孩子参与劳动的时候,“演技”一定要好,千万别让孩子产生反感。比如带孩子去买菜,你可以让孩子分担一个小袋子,这时你要表现出很累的样子对他说:“东西这么多,妈妈真的是拿不动了,你帮妈妈拿一个好不好?”孩子把袋子接过去,你要感谢他,路上还要时常地表扬几句,比如假意自言自语地说:“哎哟,我可真幸福,孩子还这么小,就能帮妈妈干活儿了,要是没有孩子帮我,我自己拎那么沉的东西,可要把我累坏了。”这样,孩子的英雄意识就更强了,他甚至可能转过头来再从你的手上抢其他的袋子拿,而且每次和你一起买菜的时候,他都会这么做。

演技不好的父母可就不一样了。有的父母一边唠叨着:“你都这么大了,什么也不知道干,大人拎这么多东西,你好像没事的人一样。”一边把袋子塞到孩子的手里,一路上还不停地唠叨:“你靠边走行不行……都跟你说了让你不要跑跑跳跳……一会儿要是把东西掉在地上,你看我打不打你……”这样的表现能培养出一个勤快的孩子才怪呢。

爸爸妈妈要注意言传身教

榜样的力量同样体现在这一方面。首先是态度上的榜样。爸爸妈妈对劳动的态度要端正,不要有任何厌恶劳动的言行,相反的要常常在家里说劳动的好处,比如收拾过屋子之后,对干净的屋子发表一番感慨,看到电视镜头里脏乱的环境,要表示厌恶等等。

其次是行动上的榜样。在有的家庭里,脏衣服换下来之后不及时洗,总是一直攒着,直到所有的干净衣服都被穿成了脏衣服,实在没有可换的了,才无可奈何地大洗一场。平时每一餐吃完,碗筷也没不会及时洗,而是放进水池,下一餐用干净的碗筷,直到所有的碗筷都用光了,再也没有干净碗筷可用,才无可奈何地刷洗。

这都是不好的习惯,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也会学到这种懒惰的习惯。

此外,气氛也很重要。有的家庭里,所有的家务活儿都由一方来做,比如爸爸什么都不做,所有的家务都由妈妈来做。爸爸即使有时间,也不会帮妈妈的忙,而是要么坐在一边看书、看电视,要么上网,甚至可能做“监工”,这对孩子的影响都是极坏的。在进行家务劳动时,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参与其中,每个人负责的项目要有明确的分工,互相之间要做好配合。如果父母一方,或者其他家庭成员处于劳累、生病的状态中,其他人要有意地对孩子表示要一起把这位家庭成员的活儿分担下来,这也有助于让孩子养成体谅别人、关心别人的习惯。

不要把家务劳动和物质奖励挂钩

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把参与劳动和物质奖励挂钩。有的家庭会把每项家务劳动明码标价,用金钱吸引孩子参与劳动,这种方法受到很多人的推崇,认为可以培养孩子的生存意识,让孩子知道赚钱的不易,同时也能让他体会到“花自己赚的钱”的快乐,还能主动学会理财。但我们却不太支持这种做法,因为这种方法不利于孩子的劳动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养成,对于劳动目的的判断也容易极端。

把劳动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也是不对的。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千万不能以做家务劳动的方式对他进行惩罚,这会导致孩子对劳动失去兴趣,产生逆反心理和消极情绪。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要让孩子懂得自己照料自己。他不用帮助就知道怎样穿鞋子,怎样穿衣服,怎样脱衣服。在他的欢乐中,映照出人类的尊严。

——蒙台梭利

培养一个勤劳的孩子,首先要教会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连自己的事都不能做好,又怎么有能力去做其他的事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指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原则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原则很简单,就是成年人要控制住自己的手和嘴,不要阻止孩子的行动。

成年人对孩子的“爱”已经成了影响孩子劳动意识的罪魁祸首,使相当多的孩子的自理能力不能合理发展。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成年人对孩子的爱总有些过分,孩子在什么年龄想做什么事,根本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大人总会说“你还小,还做不了”,这种心态对于孩子的自理能力来说是具有毁灭性的。只有孩子的父母家人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孩子才有可能养成勤劳的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还发生了一种怪现象,那就是孩子明明已经有很强的自理能力,却在不同的人面前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在爸爸妈妈面前,孩子吃饭、穿衣、做家务,每件事都做得很好,可是一去爷爷奶奶家,只要爸爸妈妈转身一走,就什么都不做了。

我们在前面的小节里曾经提到过这样一件事。假期的时候,爷爷奶奶想孙子,把孙子接走了。几天后妈妈去看儿子,奶奶家的门没插,妈妈轻轻地推门进去,正看到卧室的门打开着,他的儿子仰面朝天地躺在床上,奶奶正在给他穿裤子,刚刚穿上一条腿,正在穿另外一条。妈妈还没来得及说话,一旁的爷爷看到了她,赶忙对孙子说:“你妈妈来了。”只见那孩子鱼跃而起,麻利地把裤子穿好,又拿起上衣迅速地穿到了身上。妈妈很生气,孩子本来自理能力很强,自己的事几乎全部能自己做,可是一到爷爷奶奶面前,就变成了什么也不会做的小婴儿,吃饭要喂、衣服也要爷爷奶奶穿。妈妈曾经不止一次因此批评孩子,但爷爷奶奶很生气,背着爷爷奶奶批评孩子呢,又不起什么作用。妈妈想来想去没有什么好办法,又不能不让孩子去爷爷奶奶家呀,真是一筹莫展。

同类推荐
  • 初为人母百问百答

    初为人母百问百答

    《初为人母百问百答》内容包括产后的生理变化及特点、产后的康复及健美、宝宝的成长与护理、宝宝的喂养、新生宝宝的特点与护理5部分。
  • 给孩子读的心理学:爸爸妈妈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给孩子读的心理学:爸爸妈妈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作者曾在国内一家知名审计师事务所工作,应邀为多家企业进行过咨询、培训工作。已出版十余本儿童心理学方面的著作。本书是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重点图书,内容轻松诙谐,每章都有一个小故事和知识小卡片,可读性强。作者廖康强是国内知名儿童心理专家,对于儿童心理有很深的研究。本书从学习、青春期、行为习惯、情绪等方面,向读者介绍各类心理学规律,并且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各种心理修炼的方法,教育孩子要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正确对待生活及学习中的烦恼,化解生活和学习中的痛苦和郁闷,学会协调和家人、同学、朋友的矛盾纠纷,让自己的未来获得终极的幸福和成功。
  • 父母决定孩子的未来

    父母决定孩子的未来

    当一个孩子受到欺负时,国外的父母会对孩子说:他欺负你是不对的,你要懂得保护自己,必要时你可以寻求帮助;国内的父母则说,你是男孩/你是哥哥,你要让着他,你们要好好相处/到底为什么啊,我跟他爸爸说去……以小见大。 教育的差距最终造成社会的差距。二十年前的灌溉,二十年后的果实。为了二十年后的孩子以及社会,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从家庭开始,从家庭教育的点滴开始,去正视差距,去学习一些合理的家教理念与家教方式。
  • 亲子教育万事通

    亲子教育万事通

    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期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亲子关系主要是父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亲子教育是一种双向的教育,父母及孩子两方面。亲子教育给人的感觉亲切、温和,它强调父母、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双方互动,而且亲子教育涵盖了父母教育和子女教育两方面。它是通过对父母的培训和提升而达到的对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 给孩子幸福一生的励志书

    给孩子幸福一生的励志书

    《给孩子幸福一生的励志书》是一部以全面提升中国家族教育水平和培养孩子综合素质为目标,从常识、呵护孩子的梦想,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引导孩子求知好学,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给孩子一个健康心理等方面着手,以经典的教育故事为主体,探讨了家族教育的方方面面,并凝炼出了闪光的教育智慧。这不仅是一本献给所有父母的教子课本,同样是一本所有家长的修身指南,更是孩子成长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你的温柔好冷漠

    你的温柔好冷漠

    初遇的那年盛夏,他对她说,“你爱我,可以爱到为了我牺牲自己的性命吗?”交往的那年盛夏,他对她说,“若是我没有爱上你呢?”而当她离开他的那年盛夏,他抱着她的相片说,“是谁让你从我身边逃开的,用了这么卑劣的方式来逃开!叶欣婕,没有我的允许,你怎么可以!”……他说,“原来我也会怕,怕你把我丢下,让我孤零零的一个人迎接日升日落。”
  • 你不可不知的健脑益智100招

    你不可不知的健脑益智100招

    人脑不仅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器官,而且还是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各种行为的始发者和各机能系统活动的协调者。人脑是一个特殊器官,既是身体的一部分,更是与精神、思维密不可分的重要器官,因此,健脑才能益智。人脑需要有多种营养物质来滋补,才能有效地推迟和抑制脑细胞的衰老退化。
  • 龙虎道人

    龙虎道人

    行事怪癖,阴间到底是什么?万物有奇,诸般造化,世人尊称疯老道,万物有灵,怪哉怪哉,嬉笑怒骂,尘封古藏,终有一见,奇焉奇焉……民间道派传人陈小酒,疯疯癫癫,跟随龙虎道人张曦游历天下,揭秘天下山河的风水奇局,雅号龙虎道人!出阳神,各地不为人知的旷古奇冤,龙虎山天师道的道法精髓,龙虎山下一牛鼻子老道,全国各地神秘事件。世上真正的仙道高人身在何方?走阴人,游走阴阳两界,师承正一门庭。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冯道《天道》
  • 花边文学(鲁迅作品精选)

    花边文学(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嫣然斗遍六宫妃:闲步烟云

    嫣然斗遍六宫妃:闲步烟云

    她有美眸如烟,她有浅笑如云,她以金绣名响天下。为救父兄,她替公主出嫁,嫁给敌国皇帝为妃,只为偷取事关天下的烟云霓裳。她成功了,却在那一刻发现,深深爱上了他。错误难改,江山不再,面对三千兵甲对她的讨伐,他只得将一杯毒酒推到她的面前。饮泪绝别,她饮下毒酒,却又离奇醒来。她成了新国皇子之妃,被他戏弄于指掌,只为遗腹骨肉委曲求全,只为重夺江山甘当筹码。试问一介红颜,如何四两拨千斤?且看大梦尽头,谁共闲步烟云?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革命烈士书信

    革命烈士书信

    本书中收录了大量革命烈士的书信。其中有这样一段,1921年高君宇与石评梅相识,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他们从相知到相恋,感情甚笃。在他们交往的过程中,经常鸿雁传书,表达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的追求。此信是高君宇写给石评梅的一封回信。作者以改造世界的志向和积极奋斗的人生观,勉励女友和青年们勇敢地追求光明。书中除了这篇《给石评梅的信》,还收录了《给佩卿贤甥婿爱弟的信》、《给鸣时的信(一九二七年)》、《就义前给熊竹生的信》等共计七十三封信。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皇后的敛财生活

    皇后的敛财生活

    她的座右铭是“我贪故我在!”嘴上信誓旦旦说我从来不干偷鸡摸狗之事,其敛财手段已跟抢钱没有分别。穿越到夏国正巧赶上皇帝选妃之际,国都开始风靡一项“皇后猜猜猜”活动,老百姓们都疯狂了,文武百官都抓狂了,宫女太监都癫狂了,正当他们黄金白银往上下注时,某人正在皇宫阴暗的一角阴恻恻地数银子。他眼中爱财如命的她,到底藏了多少秘密?当秘密全部揭晓时,他又该拿她怎么办?
  • 一本书读懂三十六计里的人生智谋

    一本书读懂三十六计里的人生智谋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三十六计”引用《易经》二十七处,涉及六十四卦中的二十二卦,含纳天下万般变化,启迪世人无穷智慧,被我国乃至世界各国人士奉为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