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4100000027

第27章 拿得起放得下,杜贪念绝私心(3)

齐桓公对这番话很感兴趣,就问鲍叔牙说:“你想说的这种能够辅佐君王治理国家、成就大事的人才现在还有没有?”

鲍叔牙说:“如果不需要这样的人才也就罢了,如果一定要找这样的一个人,除了管仲还能有谁?”

齐桓公听了不再说话。鲍叔牙见齐桓公有些心动了,就说道:“比起管仲,我有五个地方不如他。对黎民宽缓,让百姓感受到恩惠,使百姓安定,这是第一方面;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是第二方面;让百姓团结一致,有凝聚力是第三方面;制定国家法令制度,让所有人遵从是第四方面;鼓舞军民斗志,让人们奋不顾身是第五方面。”

齐桓公非常信任鲍叔牙,见鲍叔牙如此推崇管仲,就说:“您带他来吧,我考察一下他的才能。”

鲍叔牙却说:“对于那些非同寻常的人,一定要用隆重的礼节来对待。您应该挑选一个好日子,亲自去郊外迎接他。如此做法不但能够显示您尊重人才,还能让人知道您不计私仇。试想这样一来,那些有才能的人还有谁不愿意为您效力呢?”

齐桓公接受了鲍叔牙的建议,于是选好了黄道吉日,去郊外迎接管仲。

齐国的黎民百姓听说齐桓公要亲自去迎接一位贤才,纷纷前往观看。他们远远看见仪仗队伍中有几辆马车,在正中间的一辆车子上,有一个人跟齐桓公并排坐着,身材高大魁梧,显得很有气度。但是走近一看,却认出来那个人竟然是差点用箭射死齐桓公的管仲,无不大为吃惊。

管仲随同齐桓公入朝之后,跪倒向齐桓公谢罪,说:“我是一个俘虏,能够被您赦免我的罪行就很幸运了,怎么能接受您这样的礼遇呢?”

齐桓公对管仲很客气,说道:“我有问题向您请教,坐下之后才好说话。”管仲于是站了起来,坐在一旁。随后齐桓公就一些国家大事向管仲请教,管仲一一为其讲述,两个人谈论得非常投机。齐桓公见识了管仲的才能之后,决定重用管仲。

与此同时,鲍叔牙又向齐桓公建议说:“地位低的人不适宜和地位高的人一起做事,贫穷的人也不好指挥富有的人。和国君关系不好的人很难管理国君的亲信,如果您想重用管仲,必须优待他,让他身居相位,并像对待父亲和哥哥那样对待他。”

于是齐桓公准备任命管仲为丞相,但是管仲却不接受。齐桓公不理解,管仲说:“要想建立一座大厦,只有一根木料是成不了事的;只有一条河流难以形成浩瀚的大海。如果您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使用几个人。”

齐桓公问需要哪些人。

管仲说:“隰朋能说会道,善于辞令,而且言行举止有理有节,这方面我不如他,请任命他为大司行负责外交;宁越能够利用地力开荒耕地,多打粮食,这方面我不如他,请任命他为大司田负责农耕;王子成父能够约束士兵,让将士们视死如归,奋勇杀敌,这方面我不如他,请任命他为大司马负责军事;宾须无公正无私,判案正确,这方面我不如他,请任命他为大司理负责案件审理;东郭牙忠直敢言,能直接揭露君王大臣的过失,这方面我也不如他,请任命他为谏官。您要是想治理国家,富国强民,提升军队的战斗力,有这几个人就可以了。如果一心想成就霸业,我虽然才能一般,不过也能勉强帮您完成您的理想。”

齐桓公听完这番话,更坚定了重用管仲的决心。他准备好了祭祀用品,带着管仲,来到祖先神位前举行了隆重的仪式,任命管仲为相国,并给予他丰厚的奖赏。同时,他根据管仲的举荐任命隰朋等五人,让其各司其职。

齐桓公放手使用管仲,尊他为仲父,并给予最高的恩惠。除此之外,他还对大臣们说:“国家的大事先告诉管仲,然后再来禀报我。一切需要办理的事情,全部由管仲来做决定。”

经过多年努力,齐桓公大会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管仲的成功自然离不开他本身的卓越才能,然而如果不是鲍叔牙的大力举荐,并退位让贤,管仲岂能有如此成就?

鲍叔牙虽然治理国家的才能不如管仲,但是到了今天仍旧为人们传颂,其根源就在于他懂得让步与人,味减三分。

有时候让步并不是吃亏的代名词,在狭窄的小路上能够让一步与人,不但显示出你的宽容大度,而且还可能在危难时得到他人的帮助。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种下义,就会收获福。

7.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这样一句话:“会快乐的人,并不一味地争强好胜,必要的时候,宁肯后退一步,放弃一些力所不及的东西。”不要什么都放不下,到最后可能什么都失去,大丈夫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常州人张史和孟州人何仁可少年时在同一个学堂读书,并且经常在一起研究经书。后来张史先做了官,但他总是比不上何仁可的名誉好,心里就开始嫉妒何仁可的才能,和别人谈话时,总是不说何仁可的好话。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何仁可听说到这事,想出了一个应对的办法。

张史有一个爱好,就是经常召集门生,讲解经书,一到这个时候,何仁可就要自己的门生到他那里去非常虔诚地请教疑难问题,并且一心一意、认认真真地做笔记。一来二去,随着时间的流逝,张史明白了,这是何仁可在有意地推崇自己,为此心中十分惭愧。后来,在与同僚的交往中,再也听不到他贬低何仁可的声音,而是不断地赞扬何仁可的人品和作为。

何仁可的这种无为化有为的做法,明代时的王阳明也用过,正是这种无为才使他免去了杀身之祸。

明朝正德年间,朱宸濠起兵反抗朝廷。朝廷派王阳明率兵去征讨,由于他出色的指挥,一举擒获朱宸濠,立下了大功。

当时的总督江彬十分嫉妒王阳明的功绩,认为他夺走了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于是广布流言说:“最初王阳明和朱宸濠是同党,后来听说朝廷派兵征讨,才抓住朱宸濠为自己解脱。”想以此嫁祸于王阳明,并除掉他,把这个功劳夺为己有。

在这种情况下,王阳明和好友张永不得不对这一不白之冤讨论对策:“如果退让一步,把擒拿朱宸濠的功劳让给江彬,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假如坚持下去,不做妥协,那江彬等人就要狗急跳墙,做出伤天害理的勾当。”为此,他将朱宸濠交给张永,使之重新报告皇帝:“朱宸濠捉住了,是总督大人的功劳。”就这样,堵住了江彬的嘴,使其不再乱说话。随后,王阳明就以病体缠身为由,回家休养去了。

张永回到朝廷后,大力称颂王阳明的忠诚和让功避祸的高尚事迹。正德皇帝明白了事情的起始犹末后,就重新给予了王阳明应得的封赏。

王阳明以退让之术,避免了飞来的横祸。这种以退让求生存的方法,同样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若干年前,鲁国的大臣公仪休,是一个嗜鱼如命的人。他升任宰相以后,鲁国各地有许多人争着给公仪休送鱼。可是,公仪休却命令管事人员不准接受。

他的弟弟看到这么多从四面八方精选来的活鱼都被退了回去,很是不解,就问他:“兄长最喜欢吃鱼,现在却一条也不接受,为何?”

“正因为我爱吃鱼,所以才不接受这些人送的鱼。”公仪休很严肃地对弟弟说,“你以为这些人是喜欢我、爱护我吗?不是。他们喜欢的是我手中的权力,希望我运用权力去偏袒他们、压制别人,为他们办事。吃了人家的鱼,必然要给送鱼的人办事,执法必然有不公正的地方,不公正的事做多了,天长日久哪能瞒得住人?宰相的官位就会被人撤掉。到那时,不管我多想吃鱼,他们也不会给我送来了,我也没有薪俸买鱼了。现在不接受他们的鱼,公公正正地办事,才能长远地吃鱼。靠人不如靠己呀。”

有一次,一个不知名的人偷偷往他家中送了一些鱼,他无法退回,就把鱼挂到家门口,直到几天后鱼变得臭不可闻才把它们扔掉,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敢给他送鱼了。

中国有句古话:有所为就有所不为。有所得,就必须有所失。什么都想得到,只能是生活中的侏儒。要想获得某种超常的发挥,就必须扬弃许多东西。瞎子的耳朵最灵,因为眼睛看不见,他必须竖着耳朵听,久而久之,耳朵功能达到了超常的境界;生活中也一样,当你的某种功能充分发挥时,其它功能就可能退化。

一个人能够约束自己的得利之心,懂得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即使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仍能自律,在人生道路上就能把握好自己的命运,不会为得失越轨翻车。

8.不要给自己找任何借口

一个人要成就事业,必须对自己毫不留情,不找任何借口,要像猎豹一样盯住猎物——唯一的目的就是擒住它。看一看我们周围,总有一些人在做事之前,先找借口,不能做这,也不能做那,实际上就是不能做自己。

有些人因各种借口造成的消极心态,就像瘟疫一样毒害着他们的灵魂,并且互相感染和影响,极大地阻碍着他们潜能的正常发挥,使许多人未老先衰,丧失斗志,消极处世。对于这些人来说,借口已经“吃掉”了他们做事的希望。

“我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我没有文凭”,这是不少人常用的借口。事实上学习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学校教育、文凭教育,仅仅是千百万条求知途径中的一种。其实,从学校的书本上学东西,常常有很大的局限性,真正的教育来自社会大学和自学。

我们来看看一些成功人物的教育与文凭情况:“果喜集团”总裁张果喜,小学文凭;亿万富翁赵章光,高中文凭;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13岁开始工作,几乎没接受什么正规教育;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高中辍学;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小学四年级的学历;香港富翁李嘉诚,初中二年级的学历。这些成功者的知识与能力全靠自学而来。

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当然对成功有帮助,可惜的是,有无数受到良好教育,获得高等学历文凭的人同样平平庸庸、无所作为,没有受到良好学校教育的人,只要愿意,自学永远不晚。现在越来越多的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为自学成才的人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我没有资金,所以我不能成功”事实是,有资金可以帮助我们成功,但没有资金,只要想办法同样可以创业赚钱,同样可以成功。当代中国百万富翁、亿万富翁,几乎全是白手起家。国外白手起家的富翁也到处可见。其实,资金的来源途径很多,积少成多,大雪球都是从小雪球滚成的:向亲朋好友借钱集资;寻找一个有生财的门路;抓住机会找银行贷款;找有钱单位和个人合伙;集资入股——许多做大生意的人,都不是靠个人的资金,而是充分利用了银行和社会的闲散资金。

失败者大都喜欢找借口,成功者却大都拒绝找借口,向一切可以作为借口的原因或困难挑战。富兰克林·罗斯福因患小儿麻痹症而下身瘫痪,他是最有资格找借口的。可是他从来不找任何借口,而是以信心、勇气和顽强的意志向一切困难挑战,居然冲破美国传统束缚,连任4届美国总统。他以病残之躯在美国历史上,也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成功篇章。

此外,还有“运气”借口、“健康”借口、“出身”借口、“人际关系”借口等等。拿破仑·希尔在他的《思考致富》里将一位个性分析专家编的借口表列出来,居然有50多个。拿破仑·希尔说:“找借口解释失败是人类的习惯。这个习惯同人类历史一样源远流长,但对成功却是致命的破坏。”

然而,正像任何传染病都可以治疗一样,“借口症”这种做事的心态病也是可以想办法克服的。办法之一就是用事实将借口驳倒,使它没有理由在我们心中立足,从而为我们做成事情打开成功的通道。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也就是说,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失意的事情,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失去斗志,才可以在人生的舞台上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9.进退有度,不可急功近利

在做事时要掌握好进退的尺度,从而取得主动和利益,在占有优势的情况下恰当地采取“退”的策略,最终达到想要的结果,也不失为一种低调做人的大智慧。

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必然会招来灾祸。对于一件事,如果为了达到目的而一味地只强调好的一面,别人就很难相信。这时不如利用人类潜在心理的“别扭心态”,采取以退为进的方法来取得对方的信任。然而“求胜”心太切,目的性太强往往会导致不好的结果。

只退不进难成气候,一味地猛冲容易碰壁,所以,掌握好进退的尺度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与其处处碰壁,不如迂回通达,适时进退。有时,“退”是一种做人的方法,“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宋朝抗金名将宗泽,曾在滑州保卫战中采取“联合抗金”的策略,同许多地方的义军共同打退了金兵的南犯,在滑州保卫战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战争结束后,老将宗泽为了再次迎战金军,在开封修建了许多防御工事,并且招募了大批兵马,然后准备从扬州回东京。他多次上奏请求回东京,高宗却害怕宗泽的兵力日趋强盛,身为前朝重臣的他一旦迎回徽、钦两位皇帝,自己的皇位便很难保住。因此,他派郭仲苟出任东京副留守,实则为监视宗泽。老将军满腔报国热情,没想到会被高宗猜忌,心中难免愤愤不平,但也只是敢怒而不敢言,一口怨气无处发泄。刚直不阿的老将每天吃不下睡不安,不久,便病倒在床,后因背上毒疮发作身亡。

高宗丝毫没有因为失去一员大将而遗憾,宗泽一死,他继而派杜充为东京留守。杜充上任不久,便将宗泽采取的一切抗敌措施废除,他不但拆除宗泽主持修建的防御工事,还刻意打击义军将领。就这样,老将宗泽费尽心血组织的百万武装力量,在一月之间就被拆毁得无影无踪。

在东京一切抗金力量土崩瓦解之时,金国再次南犯,其统军大将粘罕,英勇无比,率金兵连下开封、大名、相州、沧州等地,宋军节节败退,粘罕率金军主力攻打到扬州,高宗赵构仓惶而逃,辗转多处,最终落足杭州。

昏庸的高宗皇帝,不但没有因为这次事件而清醒,反而更加宠信腐败无能的王渊、康履等人。而护送他到杭州的苗傅、刘正彦等人要求收复河北,他却不加理睬。

于是,苗傅、刘正彦等人一气之下,带领手下将士,举行了武装暴动。他们趁机杀死了无能的王渊,而后,带兵直闯宫中,杀了百余名宦官,见高宗说:“陛下赏罚不明,战士们为国流血流汗,不见奖赏,而宦官逆臣不见为国做事,却得以厚赏;宦官王渊遇敌不战,抢先逃走,其同党内侍康履,更是贪生怕死之徒,这样的人居然得到重用,如何服众将士?现我二人已将王渊斩首,唯有康履仍在陛下身边,为谢三军,请陛下将其立斩。”

高宗见形势不妙,只得斩康履而求自保。哪知苗傅等人并不罢休,对高宗说:“陛下,徽、钦两位皇帝尚在,您便登坐皇位,二位皇帝如果回朝您将如何?”

高宗当然无言答对,只得许苗傅、刘正彦二人高官厚爵,但两人坚持请太后听政,高宗禅位皇太子。

同类推荐
  • 给女人的第一本人际交往书

    给女人的第一本人际交往书

    作为一名女性,如果你不懂得人际交往,即使容貌出众、精明能干,也可能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如果你拥有完美成熟的社交形象、圆融通达的社交手法、淡定从容的社交心理、恰到好处的社交分寸,你就可以在职场中运筹帷幄,在生活中左右逢源。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述一些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策略,以期帮助你迅速地提高说话办事的眼力和心力,掌控人际交往的主动权,避免挫折和损失,一步一步地落实自己的人生计划,获得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进而使你成为人际关系的大赢家!无论你是花季青涩的少女,还是历经风雨的成熟女性,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获得幸福的秘诀。
  • 成才习惯大全集(优秀小学生必读)

    成才习惯大全集(优秀小学生必读)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对于小学生来说,拥有好习惯是成才的重要因素。《方洲新概念·优秀小学生必读:成才习惯大全集》用丰富多彩的故事和浅显易懂的道理告诉小学生如何培养好习惯,改掉坏习惯。它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堪称照亮成长之路的指明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 女人每天读点幸福禅

    女人每天读点幸福禅

    本书是一本教给女人感受幸福、领悟幸福的书,让女人在忙碌的人群中找到自己休憩的港湾,在人生的这条河里掌控自己的航舵,在得意的时候从容,在失意的时候振奋,在迷茫的时刻找到自己希望的灯火。
  • 人生学会随缘才能活得自在

    人生学会随缘才能活得自在

    所谓“随缘自适,平淡从容,烦恼即去”,随心,何为随?不是跟随,福缘、人缘、喜缘、机缘、财缘、善缘、恶缘等。万事随缘,而是顺其自然,也不追念于后,不抱怨、不急躁、不强求;不是随便,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是把握机缘,豁达乐观,不消极、不偏执、不忘形。凡事既不妄求于前,才能活得自在。随是一种豁达,这不仅是禅者的态度,一份洒脱和一份人情的练达。随性,随情,可谓有事必有缘,随理,随顺自然,人生学会随缘,更是我们活得自在所需要的一种心态
  • 为公司工作 为自己打拼

    为公司工作 为自己打拼

    有一本流行一时的书讲了一个道理:不功利的人往往会更为顺利地获利。原因很简单:功利的人常常在追逐功利的过程中丧失原有的目标。而不只盯着“利”字的人因为排除了功利的干扰,反而能做出更加正确的判断。尤其是,这种品格常常会化为脱俗的人格魅力,极容易令上司欣赏。
热门推荐
  • 唐宋词的魅力:基于古典诗词曲之比较研究

    唐宋词的魅力:基于古典诗词曲之比较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比较研究,作者把社会学、文化学、美学、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探析优秀词作的内容题材、情感基调、艺术境界、语言风格,结合宏观考察与微观探索,着重论述了唐宋词人的创作 心态、审美情趣和个性特征,揭示了唐宋词独有的艺术特征和美感特质。,从中国古典诗、 词、曲中选取大量的名篇佳作。以及词坛上出现的不同于诗、文领域的奇特现象和词体 的演变过程,以唐宋词为审美观照,是唐宋词研究的一部力作
  • 凤命逆天:庶女不下堂

    凤命逆天:庶女不下堂

    前生,她助他夺天下之位。十年倾心相付,换来毒酒一杯。携恨重生,她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再一次,他许她皇后之位,想要娶她过门。她笑,皇后?她早已做腻,不稀罕!这一世,逆天命,改乾坤,且看她如何独步天下!八字箴言道破她前生今世,三生三世的牵扯,到底是孽缘还是良缘?
  • 电脑新秀

    电脑新秀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秦朝那些事儿

    秦朝那些事儿

    蹒跚着潮流历史的脚步,挣扎着传统思想的禁锢。铿锵着真挚情感的倾诉,释放着疯狂燃烧的温度。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橡树路

    橡树路

    “行走”,始终是作者心中一个永远排遣不掉、充满了诱惑和诗意的童话。橡树路,这条已有200多年历史的“租界”,是一座充满了传奇和神秘色彩的古堡,主人公的这次行走是从进入古堡开始的,跨越久远又如此斑驳,但最终他还是立足在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一批人的故事中,因为作者始终认为:这一代人经历的是一段极为特殊的生命历程。本书充分书写了令人揪心的一段现实苦难,但却将最不可思议的一曲童话榫卯契合地嵌入其中,将现实中的“王子”和“仙女”与童话中的一一对应,并将二者的历史渊源神奇地探求追溯,做到了历史与现实、童话与真实的一次无缝衔接。
  • 朋友

    朋友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指剑道

    指剑道

    【孤星追月,终老一生,指剑一出,神哭鬼泣】陆浩然一个生活在低层的都市少年,因意外在祖屋地窖下,陆小凤的墓室内,得到一本武学修炼功法《指道》,这是一部融合灵犀一指,一指金刚法和一指禅功等高深的武学功法。从此,陆浩然就踏上了一段不凡之旅。陆浩然以指证道,指破苍穹,诛神灭天,以血腥杀戮成就他无上的指剑道。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

    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

    经济学大师约瑟夫·熊彼特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的经济现象。”他还指出,“目前经济分析中所犯的根本性错误,大部分是缺乏历史的经验,而经济学家在其他方面的欠缺倒是次要的。”本书试图通过梳理现有的对经济危机与技术创新的研究成果,刻画出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应对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提供一定的借鉴。全书共8章,对学术研究者、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