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9700000015

第15章 金鳞遇风化为龙(7)

这就是联想的执行文化,要么不制定制度,一旦制定就必须执行。关于执行,杨元庆曾提出三条基本规则:

一、如果有规定,坚决按规定办;

二、如果规定有不合理之处,先按规定办并及时提出修改意见;

三、如果没有规定,在请示的同时按照联想文化的价值标准制定或建议制定相应的规定。

正是凭借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强有力的执行,联想将全体员工打造成一个完整的斯巴达克方阵,全体联想人在这个方阵中前赴后继,成就了一家屹立于世界之巅的伟大企业。

没有天花板的舞台

联想信奉“人生而平等”的原则,承诺为员工创造平等与公平的工作环境。联想在其企业文化中明确提出,要“将员工的个人发展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员工为联想的持续成长和不断成功贡献聪明才智,联想为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让员工的积极性和潜力得以充分的发挥。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联想坚信:企业的不断成长,将为员工发展提供一个真正没有天花板的舞台。

“缝鞋垫”和“做西服”

发展空间再大,施展才华的舞台再大,如果没有科学的培训机制和晋升渠道,员工的职业生涯也不可能顺利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柳传志逐渐摸索出一套机制,被他称之为“缝鞋垫理论”。

柳传志认为,培养人才和培养裁缝是一个道理,就像刚学裁缝的人不可能刚开始就拿上等的毛料做西服,那样会造成浪费;更合理的做法是,先从做鞋垫起步,学好针线,然后开始学习做短裤、长裤、衬衣,最后才是拿最好的布料,做最好的西服。也就是说:能力再强的年轻人也应该从基础工作做起,也就是要先学会“缝鞋垫”,然后随着能力的提升和经验的丰富,再学着去“做裤子”、“做上衣”,最后顺理成章地学会“做西服套装”。

最为关键的是,联想不仅建立了晋升渠道和培训机制,而且的确愿意付出精力培养人才,让人才有机会实现从“缝鞋垫”到“做西服”的转变。杨元庆和郭为都是联想年轻一带的精英人物,但如果没有柳传志的栽培,两人很难有今天的成就。

杨元庆性格比较倔强,面对难题固执而不愿妥协。当年,他接手微机事业部后,曾和一批联想老人发生冲突,甚至因此激怒了很少过问公司事务的曾茂朝。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企业领导人会放弃对这种人的培养,至多让他一直做部门负责人就不错了。然而,柳传志并没有放弃杨元庆,而是通过各种方式教杨元庆学会妥协。当年,为了让杨元庆认清自我,柳传志曾不留情面地公开训斥他,以致杨元庆禁不住失声痛哭。可以想象,杨元庆当时肯定气得很,如果事情就这样过去,很可能会严重地打击他的积极性。

然而,这种时候才显露出柳传志的智慧。他当面打击杨元庆,让杨元庆不要自视太高。然后,他就给杨元庆写了一封措辞恳切的信,心中对杨元庆寄予厚望,同时希望他要会妥协。

第二天,当依然没有释怀的杨元庆走进办公室,看到办公桌上柳传志的亲笔信时,心中的怨气顿时烟消云散。2004年的时候,回顾历史,杨元庆曾深有感触地表示:如果当初只有我这种年轻气盛的办法,没有柳总的妥协,就不会有联想的今天。

2001年,时年37岁的杨元庆出任联想集团总裁兼CEO,那时候柳传志只不过57岁。但这就是联想,只要企业不断地成长,就会为员工发展提供没有天花板的舞台。既然杨元庆已经成长起来了,柳传志就不会因为对权力的眷念而不肯退出。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科学的识别人、培养人的机制,联想才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的接班人队伍,保证联想始终保持强大的竞争力。

赛马中识别好马

中国文化中喜欢将人才比作马,而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就是伯乐。海尔文化强调“赛马不相马”,而联想则要求在“赛马中识别好马”。联想用人的观念就是:为每个人提供机会,让每个人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获得成长的机会。

郭为、杨元庆,包括之后的陈绍鹏等人,都是在赛马过程中被选拔出来的。

郭为在联想的履历最丰富,也是柳传志最亲近的人。郭为刚加入联想,就为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进军海外誓师大会”请到了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郭为通过运作将联想式汉卡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改为一等奖,从而形成了联想“把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的信念;孙宏斌事件爆发后,郭为成功整顿全国分公司,为杨元庆后来的渠道建设扫清了障碍;之后又拯救惠州生产基地,带领香港联想实现扭亏……

正是凭借着诸多辉煌的战绩,郭为才能一再获得升迁机会。事实上,早期的郭为远比杨元庆发展得快,他也是最早一批进入总裁室的年轻人。

分析当年联想年轻人的处境,如果不是柳传志为了保护更早进入总裁室的郭为、王平生,将两个人都派驻外地,此前一直默默无闻的杨元庆将很难获得机会。如果那样的话,或许杨元庆已经出国圆他的留学梦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郭为、王平生之外,杨元庆在其他年轻人当中应该是业绩比较突出的。要不然,以杨元庆相对内向的性格,是很难引起联想高层和柳传志的关注的。杨元庆刚进入联想的时候,职位是销售代表。起初,他负责推销使用英特尔芯片的SUN工作站。因为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和出色的服务工作,杨元庆的销售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正是凭借在这一阶段的表现,当计算机辅助设备部出现空缺的时候,公司才将他提拔为负责人。

这次任命应该是一次升职,但从当时计算机辅助设备部在联想的地位来看,这应该是一次无足轻重的任命。而且,如果不是计算机辅助设备部的总经理陈小明被调到微机部,杨元庆连这样的机会都不会有。当年,计算机辅助设备部主要负责销售惠普的绘图仪,销售额很小,与微机代理业务比较起来,绘图仪业务意义不大。

但无论如何,杨元庆终于有了独当一面的机会。虽然他一直不喜欢销售,而是更喜欢研发等工作。据说,他当年到联想应聘,其实就是准备做研发工作的。然而,杨元庆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无论他对一件事是否感兴趣,一旦开始做,就会全力以赴。机会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虽然不喜欢销售,但骨子里却有着销售天赋的杨元庆,很快就适应了新的岗位。通过和惠普的接触,他迅速地掌握了渠道的有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图仪的销售业务中。很快,联想就在中关村签署了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代理协议。在杨元庆的努力下,计算机辅助设备部发展迅猛,两年时间内销售业绩就增长了接近10倍,销售额由原先的3000万元上升到3亿元。

这是一个惊人的增长,杨元庆终于被联想高层纳入考察范围。就在此时,国际PC厂商加紧了对中国市场的围剿,国产品牌陷入危机。从计算机辅助设备部调到微机部的陈小明,无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

然而,杨元庆却在此时再次提出要出国留学,这让病榻上的柳传志颇为不安。经过深思熟虑,柳传志向杨元庆提出建议:取消出国计划,出任重组的微机事业部总经理。

这次重组,对联想来说是破釜沉舟;这次任命,对杨元庆来说是绝世良机。这次双向选择结果已经很明朗,杨元庆帮助联想击败了所有的国际巨头,成就了联想在中国PC市场的龙头地位;联想和柳传志看清了杨元庆的实力,在联想分拆时将联想的大旗交给了他。

杨元庆正是通过在计算机辅助事业部和微机事业部的优异表现,在“赛马”中脱颖而出,超越了直接竞争对手郭为、王平生等人,成为联想接班人中最优秀的“好马”。

接班人:

分槽就能喂马吗

柳传志创业时已经40岁,作为中国不世出的企业家,他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开始考虑培养年轻人,希望为联想的接班人工作做好准备。然而,寻找接班人往往比经营企业还要困难,联想在这个过程中也吃尽了苦头。2011年11月初,柳传志从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之位卸任,被业界和媒体解读为杨元庆成了柳传志的接班人,联想的接班人问题尘埃落定。其实,这是一种误读:联想集团只不过是联想控股旗下的五大平台之一,即便是最大的平台,也不可能凌驾于联想控股之上。如果非要谈接班人问题,那也只能说明杨元庆在事实上成了柳传志在联想集团的接班人。

接班人之殇

针对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调查显示,这些企业的领袖平均年龄已经超过45岁,按照正常的工作年限来看,再有15到20年,这批人就到了退休的年龄,接班人问题将成为民营企业尤其是那些家族企业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权力过渡既是企业基业长青的要求,又是企业极为担心的滑铁卢。

原通用电气董事长兼CEO杰克·韦尔奇曾说过:对领导能力最后的考验就是看企业能否获得持久的成功,而这需要不断地培养接班人才能完成。为了寻找合适的接班人,韦尔奇整整用了7年的时间,才确定伊梅尔特作为继任者。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能力很强的船长快到退休的年龄了,船员们都是跟着他成长起来的,非常尊敬他,但现在,大家都希望他马上退休。为什么呢?因为船长的确老了,每当遇到礁石时,看到船长眼神不对,两手打着哆嗦,船员们就提心吊胆,感觉生命很没有保障。船长当然也清楚自己快退休了,但他舍不得离开船,因此,他就请船员们吃饭,并请求道:我们在一起很多年了,我对大家怎么样你们心里清楚,我从来没向你们提过要求,现在我只想你们帮我一把,帮我向上级申请一下,让我再多干几年。

这件事无论搁在谁身上,可能也不会有人愿意帮助船长,毕竟这是关系到身家性命的事。柳传志在谈到接班人问题的时候,就经常讲这个故事。他表示:人贵有自知之明,他就要做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2000年,56岁的柳传志将联想大旗交给杨元庆和郭为,就是柳传志的理性选择。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培养年轻人,到2000年交班,联想在这个过程中还是遭遇了很多挫折和磨砺。

企业的权力过渡,或者说选择接班人,通常有三种选择:

第一,对家族企业来说,子承父业型比较多。这种选择接班人的方法,在民营企业普遍存在。比如说格兰仕,梁昭贤从梁庆德手中接过权柄,就属于这种情况。

第二,企业内部培养。这种类型的接班人大部分都有着长期在企业工作的经历,通常都有着较为突出的业绩,在企业内部也有一定的威望。这种选拔接班人的方式,有利于企业权力的过渡。

第三,外部空降接班人。这种选拔接班人的方式相对比较少见,大多发生在企业濒临崩溃、需要进行二次创业,或者是选择转型的企业。比如说20世纪90年代初的IBM,因为企业遭遇重创,不得不从外部聘请郭士纳,实施变革。

联想作为典型的国有民营企业,有“不是家族的家族企业”之称,据柳传志所说,他从1990年就开始考虑接班人问题。由于联想创业团队平均年龄较大,再加上都是技术出身,综合能力不够强。因此,柳传志很早就开始培养年轻人,希望尽早实现权力过渡。可能正是因为他这种迫切的心理,才导致最初的接班人计划遭遇了挫折。

起初,柳传志应该更为看好郭为,在郭为、杨元庆和孙宏斌三人中,郭为是发展最快的一个,也是成绩最突出的一个。但是对企业经营者来说,市场和营销工作无疑更容易出成绩。主管全国分子公司营销工作的孙宏斌,就利用在市场拓展上的业绩,很快赢得了柳传志的信任。2003年,柳传志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说:刚开始物色年轻人的时候走过段弯路。这显然就是指孙宏斌事件。

孙宏斌事件的爆发,让联想的年轻人计划一度搁浅,柳传志培养接班人的想法也不得不重新规划。经过这次磨砺,柳传志的想法也更趋成熟,逐渐形成了联想培养接班人的机制。培养接班人绝不是提供一个平台那么简单,还要有一个好的财务体系和文化体系。要不然,年轻人上来后就像没有轨道的车一样,容易跑偏。经过努力,联想形成了一套培养人才的体系,杨元庆、郭为以及后来的朱立南、陈国栋和赵令欢等人,都在这个体系中慢慢地成长起来。

孔雀和老虎

柳传志喜欢用孔雀和老虎来划分领导的类型。在他心目中,郭为是孔雀型,善于表现自己,也能影响一帮人跟着自己;杨元庆是老虎型,依靠内在的力量,震慑别人,树立威信。这两种领导都很优秀,因此在选择联想接班人时,柳传志费尽心思。

对杨元庆和郭为,柳传志应该很难取舍。从感情上来说,柳传志可能和郭为更近。柳传志就曾对别人说过,郭为以前一直在他身边,想批就批,从来没什么顾忌。当然,郭为做好了,他也不吝鼓励。按柳传志的说法,就是一边骂一边增进感情。

郭为在早期一直是柳传志最为信任和重视的年轻人。与杨元庆初期的默默无闻相比,郭为可谓闪亮登场。前文我们曾经详细描述过郭为的辉煌经历。刚进入联想的时候,郭为就在“进军海外誓师大会”和联想式汉卡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等活动中的表现优秀。

正因如此,郭为在同杨元庆等同龄人的竞争中,一直走在前列,他也是最早一批进入总裁室的年轻人。然而,就像后来媒体所说的,郭为就像救火队员一样,虽然做了很多大事,但没有在一个岗位上做成多件大事,因此始终在做一加一等于二或者一加一小于二的事,没有形成累积效应。这种到处救火的工作虽然也能赚取印象分,但却无法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也很难赢得人心。

杨元庆却不一样,他虽然高光时刻并不多,但却持续在计算机辅助设备部和微机事业部开展工作,手下培养了一大批精兵强将。在联想分拆的时候,柳传志也认为微机事业是杨元庆打下的江山,当然不可能让郭为接手。很显然,如果郭为接手联想品牌的话,随着杨元庆成长起来的一批年轻人,不一定愿意接受郭为的领导。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柳传志觉得和郭为更亲近,但最终还是选择杨元庆作为联想品牌的接班人。而郭为虽然受重视,也只能接受另起炉灶的命运。

回溯当年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个人的命运存在很大的偶然性。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倪光南和公司其他高层产生矛盾,公司内部明显分成了两派。柳传志正因为喜欢郭为等人,担心他们卷入人事纠纷,不利于今后的发展,因此将郭为和王平生调出北京——一个到深圳主持生产基地,一个到惠州挽救奄奄一息的大亚湾科技园。而正是在这个时候,联想扛起民族主义大旗打起了品牌保卫战。那时候,孙宏斌已经入狱,郭为和王平生不在北京,剩下的只有杨元庆。

同类推荐
  • 创新之神李健熙的思考方式:李健熙成功的木鸡哲学

    创新之神李健熙的思考方式:李健熙成功的木鸡哲学

    三星在李健熙的改革下,仅花12年就跻身全球前20大最有价值的品牌;企业的收益增加了66倍;品牌价值超过160亿美元……本书讲述了李健熙的人生智慧与管理理论,并全面而详细地剖析了他在个人成长、为人处事、企业经营和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试图为读者找到企业经营的要诀。本书结合崭新的人生智慧和前沿的管理理论,全面而详细地剖析了李健熙在个人成长、为人处世、企业经营和工作生活等多诸方面成功经验,试图为读者找到入山之门径,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 销售不要太老实

    销售不要太老实

    本书的目的在于:提醒那些每日奔波劳累的销售员们停下来,思考自己的失败之处,主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条道路。本书的终极目的就是—— 不要再活得如此艰难! 为什么老实的销售员总是上演失败?他们自己也纳闷:不是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吗?我努力耕耘了,可为什么总是收获甚微呢?本书是一本老实人的开心锁,一面聪明人的反思镜,翻开本书,改变就已经开始。
  • 超越直销

    超越直销

    《超越直销:戴尔攻城略地的利器》从经营模式、组织结构、销售与服务、团队建设、物流管理、全球化战略等方面。
  • 直销:一本最实用的直销圣经

    直销:一本最实用的直销圣经

    直销不仅造就了无数企业和行业的辉煌业绩,还造就了无数的高收入人群。近几年来,直销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并以其非凡的魅力吸引很多喜欢挑战的人员加入。许多人正是看到了直销的光明前景而加入到直销员大军中来的。本书致力于满足每个直销人员应当掌握的正确心态与基本技能,是每一个直销人员必备的入门指南。本书的所有观点和技能都来源于权威的专家学者的专业指导和直销成功人士。
  • 卓越领导的11项修炼

    卓越领导的11项修炼

    几十年公司治理心得,数十家企业成败得失,都归结成一句话:一个卓越领导者一定善于驾驭危机,懂得化危为机。危机无处不在,考验无时不有。伟大是熬出来的,领导就是修行。赶紧阅读本书,开始你成为卓越领导的修行之路吧。
热门推荐
  • 穿越大清后宫:孝淑睿皇后

    穿越大清后宫:孝淑睿皇后

    她穿越而来,是清朝唯一生育皇帝的嫡皇后,也是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后。她是嘉庆皇帝的原配妻子,也是道光皇帝的生母。她贤良淑德深受乾隆皇帝青睐,她洞悉历史却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爱她的人用生命守护她誓死方休,她爱的人因政权和她背道而驰。是残酷的皇权改变了他对她的真情?还是她用付出成全了他的千秋大业?望断秋水,回得了过去,回不得曾经。这一切不过是前世今生的牵绊罢了……【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穿越之绝色红颜:驭灵至尊

    穿越之绝色红颜:驭灵至尊

    江山如画,美人如诗,娑婆世界,步步生莲。<br/>她本弃儿,因缘际会,被选入世界最大的杀手组织,凭着惊人的天赋,成长为如今令政界精英和商贾大佬皆闻之丧胆,若幽冥般于无声无形间夺人性命,江湖人称“嗜血幽冥”的绝命杀手。……&nbsp;一朝穿越,成为举国皆知的集丑、愚、哑、废、病于一身的废物六小姐,当她再次睁开那清冷眼眸,风云将为之变色矣。<br/>
  •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每当翻开中国历史的厚重画卷,古老中国的沧桑与恢弘就一次次在我们面前铺陈开来。中国近代历史,是一部交织着愚昧与觉醒、压迫与抗争的历史,也是古老的中国走向新纪元的重大转折时期。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新局面,而发生于1911年1O月1O日的武昌起义,则以它的胜利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辛亥革命的发生,其伟大的划时代意义,直到今天仍被后人所铭记。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quot;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弃妃弑君

    弃妃弑君

    女主身怀奇技,持有二十五件亘古神器之一的神琴,十分强悍冷漠,为保护百万族人,完成使命,不择手段,极端腹黑心狠手辣。不求得到天下人的称赞,只愿能与心爱的男子们把酒言欢,笑看风云。
  • 每天学一点哲学常识

    每天学一点哲学常识

    本书策划出版是立意于让更多的人打破学科壁垒,推广学科常识。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化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人文学科本来就没有很严格的区分,而掌握更多的学科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这虽然未必是我们对知识分工所带来的局限作抗争,但不同的学科常识使我们更能成为一个丰富而有趣的人。这不免使我们想起培根先生那段著名的论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一样。这些话语所蕴涵的深刻含义,令人咀嚼不尽。
  • 爱情向前冲

    爱情向前冲

    在姐弟恋里,如果有勇气、很执着、有智慧、肯知足,能够做到这四点,即便还没能得到幸福,也已经走在通往幸福的路上了。而年龄?则可以忽略不计了。
  • 霸道老公

    霸道老公

    “你是我的,永远都是我的!”他霸道,小气,甚至连他亲生的孩子,他也不允许和他争她世界上有这种让人窒息的爱吗?让人的心痛的窒息的爱
  • 百喻经故事全集

    百喻经故事全集

    是印度古代佛教寓言故事集的汉文译本,全名为《百句譬喻经》,列入汉文大藏经,原文尚未发现。百喻经原著者为第五世纪印度僧伽斯那。古文汉译本为南朝齐(公元497~502)时来华僧人,伽斯那的弟子求那毗地。与其他经书不同之处在于,全书通过九十八个浅显、易懂、通俗而目幽默的故事,把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因果报应、从正道、布施、持戒等向大众讲解得清晰明了。因此它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佛经寓言,而目也是众多佛经中少数的平民化、大众化经典。由于《百喻经》成书较早,目均由文言文译写而成,阅读起来似有些难度,因此,特将白话译文一并推出,并做相应点评,同时还配以相近相关的小故事来加以深化。希望对大家的阅读理解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