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4200000019

第19章 共同采取适当的教养方法(1)

在轻松愉快中实施教养

教养子女也可以轻松地进行

父母严厉地教训子女,是一种没有效果的教养方式。有人说这样做是不得已的,因为轻松地指点对子女已经失去了作用。我们则认为,教养子女最好不要走到这种地步,以免影响亲情。比较合适的方式是一开始就采取轻松愉快的角色扮演方式,使子女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可以利用子女在场的机会,父母合作演出一出短剧,让子女以观众的心情来感受,从而获得一定的教训。前提条件则是父母立即觉悟“只有在卧室里面,才是夫妻”的道理,离开卧室,便是孩子的父母,必须妥善扮演父母的角色。随时做好准备工作,要在孩子面前,通过角色扮演提供一些信息。

譬如利用全家团聚用餐的机会,父亲向母亲说明外界所发生的事情。表面上是说给妈妈听,实际的用意却在教育子女。母亲当然心知肚明,装得很有趣味,和父亲一唱一和,把父亲所叙述的事情转变为教育子女的题材。通过影射、转移和暗示的方式,使子女乐于听闻,也不致由于情绪不安而产生抗拒的心理,进而在不知不觉中吸取了教训。如果子女有疑问,由于不是当事人,也比较方便提出来。这种家人共同参与的教养方式所产生的效果更为良好。

兹举一例:

父亲晚上回家时,故意当着孩子的面说:“今天有一个孩子,被坏人拐走了。我特意早一点回家,看到小青,心里好高兴。”母亲接着说:“小青很乖,一放学就回家。最近这种拐骗小孩的坏人很多,实在太可恶了。”说到这里,便暂时停下来,各忙各的,这才显得逼真、没有破绽。若是一直扮演下去,孩子就会产生怀疑,认为父母有意灌输某些道理,孩子反而听不进去。父母不必存心欺骗子女,而应该顺应子女的心理变化,使教养的功能有效地发挥。尊重子女的感受,也是父母应有的修养。尊重而非欺骗,二者应该明辨。

晚餐时候,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又是一天学习和工作告一段落、暂时松懈的时刻,将这一时刻拿来充当教养的平台,实在十分适当。但是,一定要心平气和,避免污秽、血腥和暴力,以免影响用餐的气氛,反而不利于消化。

妈妈的第一筷,不是挑瘦肉,也不是夹青菜,而是扒一口饭。这样以身作则,如果子女一时没有察觉,也不懂得模仿,这时候最好不要由妈妈亲自来解说,以免卖瓜的说瓜甜,有自我标榜的嫌疑,也是不良的示范。爸爸应该抓住机会,向妈妈说:“你这种好习惯,我一直想学,可惜到现在,还常常忘记。”妈妈回答:“这是小时候,爸爸教我的。”然后向子女说明:“外公说他从小养成这种习惯,一生得到很多好处。我养成这种习惯以后,也很少和人家起冲突。”父母没有一句教训子女的话,子女自然不致紧张,不致急于防御或抵抗,晚饭照吃,教养顺利进行。父母越有默契,效果越好。

于是,妈妈问爸爸:“刚才你回家说些什么?那时我正在忙,没有听清楚。”爸爸说:“有一个小孩子,太相信人家的话,很快就被骗走了。”妈妈说:“难道不应该相信人家吗?”爸爸说:“不是相信不相信的问题,而是怎样相信才不会受害的问题。”妈妈说:“有相信有不相信,那要怎么办?”父母一来一往,孩子多半听得很起劲。越不去惊动他们,越有功效。

爸爸说:“妈妈的红烧肉烧得真好,我吃过那么多馆子,还没有比得过妈妈的。”妈妈回答:“那是因为嘴巴吃习惯了,喜欢这种味道,哪里是我做得比厨子好?”爸爸说:“山珍海味只能偶尔吃吃,吃多了一定会腻,只有家里的家常菜,始终很合胃口,好吃!”

孩子开口了:“刚才爸爸说相信又不相信,说什么呀?”妈妈赶紧帮。

爸爸说:“完全相信人家的话,很容易上当;完全不相信人家的话,自己很苦恼,不知道要怎么办?”妈妈接着说:“对呀,有一次我接到一个电话,说爸爸被汽车撞到了,在医院急救。我不相信,又怕万一是真的,所以直接打电话到医院查询,根本没有这回事。我不放心,又打电话到公司去问,他们告诉我你正在开会,我很庆幸没有被骗。”爸爸说:“现在的骗子,花样很多。不是说人家被车子撞了,就是说得了急病,目的都是骗钱。”然后很自然地问儿子:“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父母有急事,要我赶快接你回家。’你怎么办?”儿子说:“我会说好,然后跑到老师办公室,要老师打电话问爸爸、妈妈有没有这回事。”

有这么完整的训练,还怕子女会轻易受骗上当吗?这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方法,比一本正经地教训,反复不断地告诫,列出一些规则要子女背诵,要有效得多。

通过父母轻松的对话,子女可以学得很多学校里学不到却在生活上非常有用的东西。父母一唱一和,子女听得入耳,也学得迅速,既没有压力,又不必考试。

子女如果加入讨论,那收效就更为显着。只是最好出于自愿,不要带有强制性,以免子女担心害怕,反而视用餐为畏途,那就适得其反了。

我们说“父母只有在卧室里才是夫妻”,意思是“离开了卧室,父母最好扮演老师的角色”,因为“家庭是子女最好的教室”,而“用餐是上课的最佳时刻”。

偏偏现代父母,用餐时不是打开收音机,便是收看电视节目。既破坏神经,又伤害肠胃,把全家人快乐学习的大好时光,全都浪费掉了,实在很可惜。

但是,需要严厉的时候,父母也不能不严厉。我们建议,平日尊重子女,一旦严厉时,板起脸来,甚至体罚子女,子女才会觉得父母是真心关心自己,否则为什么会生气到这种地步?平时温和可亲,必要时十分严厉,子女才能体会“打是疼,骂是爱”的道理。当幼小的女儿能够说出“小兰天黑了还不回家,她妈妈也不骂她,我知道她妈妈一定不爱她”的话时,就已经能够体会父母对子女的感情,发觉自己的妈妈比小兰的妈妈更爱子女。

父母两人,也不要同时严厉,使子女觉得无路可走。严厉的角色,尽可能让父亲来扮演。父亲严厉责骂子女,妈妈先不说话,看看子女的反应如何。若是承认错误,就告诉他向父亲说出自己的错误,并且要表示改过。再向爸爸说:“孩子那么孝顺,不希望你生气。我知道你生气是为了孩子好,现在他明白了,要改过,你就不要再生气了!”父亲说:“他要改过,我当然不生气。我只是想起我的父亲,在我小的时候,也常常为我做错事而生气,到现在我还觉得很对不起父亲,很不孝。”

父母应抓住机会,刚柔配合。因为孩子在身边的日子实在不多,如果不能随时注意教养,很快就要入学;长大以后,想教也没有机会,所以必须妥为把握。

若是子女不服,面有怨色,母亲就要从旁开导,不能说:“不要惹爸爸生气,赶快去道歉!”这样会养成子女表面敷衍、圆滑应付的不良习惯。子女的感受是“这么晚了,大家都想睡觉。妈妈不希望我再熬下去,所以要我不管心里服不服气,也不管爸爸所说的有没有道理,赶快去道歉,让爸爸不再生气,大家都好睡觉”。这种心不甘情不愿的道歉,不过是形式,毫无实质意义。中国人的事情不能够道歉了事,必须有实际行动来证明,才能够真正相信其有悔过的心。

重视子女的自尊心和自我观念

有些父母,对子女过分严厉,悔过也不行,错就是错,一定要受罚。父母不是法官,也不是警察,何况法官和警察,也不可能完全不顾情理。父母所扮演的角色,并没有法官、警察、小丑、挑战者、谋害者这些成分。因为这对子女没有好处,所以不需要。

对子女嬉皮笑脸,一副小丑的样子,子女学习到这种方式,反过来对父母嬉皮笑脸,请问,要如何处置?那时候再加以禁止和斥责,自己又何必做坏榜样?

大人之间,偶尔使用冷嘲热讽的方式,甚至恶言辱骂,有时候还可以收到使对方知过必改的好处。如果用这一套方法来对待自己的子女,情形就大不相同。嘲讽就像一把利刃,直刺子女的心坎深处,不但使其痛苦难堪,而且自尊心也会受伤至极。和孩子游戏,凭着自己多年苦练的实力,当然胜过孩子。于是满口笨蛋、傻瓜、蠢牛,弄得孩子一点兴趣都没有,宁可枯坐在旁,也不愿意参与,甚至有时玩得高兴,看见父母出现,

更糟糕的是,孩子的自我观念正在塑造阶段,由于相信父母,就会对父母的评语十分在意。父母说他蠢,他便以为自己真的很蠢,要不然,父母怎么会这样说呢?叫他傻瓜,他就真的变成了傻瓜。这种自我实现,并不是父母所希望的,偏偏十分灵验,最好小心加以避免。

恐吓胁迫,是神父母或鬼父母的专利。人父母知道这样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尽量不利用恐吓的手段来胁迫子女。但是,怒气冲天的时候,也不免说出类似“再不听话,我就把你送给别人”、“你敢这样对我,看我不把你打死”或者“好啊,你竟然顶嘴,我禀告上天,让你这个不孝子嘴巴烂掉、舌头断掉”等话,父母心里也许只是想吓吓孩子,却不料幼小的孩子,却信以为真,引起很大的不安。每当有陌生人出现,就担心害怕,是不是要把自己送给这个人?嘴巴一有疼痛的感觉,也会怀疑,是不是上天真的在施行惩罚?伸一伸舌头,看看还在不在?有没有断掉?父母的恐吓,不过是一时的气话,孩子幼小的心灵却饱受折磨。孩子稍稍长大,发现父母这些话根本不会发生作用,就会变本加厉,把父母的话完全不当一回事,对父母实在非常不利。

子女犯错时,父母最好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是不是也常常如此,再想想幼稚和成熟的区别,即在立即反应前先想一下,想好才做出反应。当场指责,难免火气大,脸色难看,语气也不会好。而且孩子情绪正紧张,不免恼羞成怒,不是强词夺理,便是死不认错。不如稍待一会儿,等大家冷静下来,再用事实来加以剖析,告诉孩子到底错在何处,有什么补救的办法,以后怎样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这样应该更有助于子女改过向善。

子女长大以后,父母最好将心比心,如果看出子女在做错事,内心已经有所醒悟,知道自己做错了,就采取暂时不响应的态度,把时间留出来,好让子女自己去补救,父母再从旁协助他、鼓励他,减轻他的不安。若是子女还不知错,为了顾及他的面子,可以利用夜晚写一封信,告诉他错在哪里,应该如何改进。并且告诉他,自己年轻时也曾犯过类似的错误,由于父母的指点,很快就改过来了。相信以他的聪明和能力,一定能够知过能改,而且以后不再违犯。把这封信放在孩子的抽屉里或者枕头底下,让孩子自己反省,肯定相当有效。

我们建议,父母在应该管的时候一定要管,而且要态度一致,立场坚定。也不能不严厉,有时严厉才有效果。但是不应该管的时候,就不要轻易干涉孩子,使其不能自由自在,这样孩子反而会随时产生不安的感觉。

至于什么时候该管,什么时候不该管,我们尊重父母的抉择。因为牵涉到人生观和价值观所造成的家风,不容外人来置评。我们只是建议,站在不管的立场来管,称为不管之管,这才是最好的教养方法,也就是持经达权的有效运用。凡事先想不管好不好,如果不管很好,甚至不管才好,何必要管?放手让子女自由去摸索、发展,父母作为旁观者、欣赏者,扮演良好的观众,子女一定很受鼓舞而加倍用心。若是不管不行,不管会糟糕,这时候就要冷静思虑,应该怎样管,才能恰到好处?

不要认定自己的子女是天才

孩子的资质才是应该管或不应该管的关键。埋没天才,固然是家庭的损失,也是子女的不幸。但是若子女不是天才,却要硬把他当做天才来看待,同样是家庭的伤害、子女的不幸。“天才儿童”是教育家非常不喜欢使用的名词,却成为父母最乐于听到的赞美。智商在120到139之间的人,通常被视为天才;140以上,则称为特殊天才;160以上,那就是神童。不过,也有其他几种说法,并不一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为天才学生做出一些描绘:好奇、语汇丰富、进取、害羞、爱读书、厌烦学校、难与同学交往、超幽默感、多方面的兴趣、富于钻研精神、字体潦草、不善于收拾、有人缘、有韵律感、立志得早、很早就了解社会百态、能自律、好收集、爱创新、在某方面或多方面有专长、有恒心、固执、不是反教条就是强烈遵奉者、常常被人高估。不知道贵府的子女,是不是如此?

就算是,也请不要高兴得太早,因为天才子女,实在很不容易教养。何况1972年着名的马兰报告(Marland Report)发现,许多“小时了了”的天才儿童,长大以后,却令人失望。天才儿童的求学过程并不一定顺利,被学校勒令退学的比例相当高。更可怕的是,自杀率也很高。主要的原因是父母不断地提醒他是天才,不能够和其他孩子一样。对他来说,读书最重要,其他都不要紧。弄得孩子天天读书,却完全不知道如何生活;自己觉得责任重大,却不明白怎样做才算合理。特别是原本不是天才硬是被迫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变动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些不同的变化。父母教养子女,最好制订长远的计划,依照年龄和阶段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教养。

一般而言,零到三岁是一个阶段,三到六岁又是一个阶段,进入小学,当然又不相同。不过零到十二岁,可以看成重视生活教育的阶段,学业功课并不很重要。初中阶段,可以说是最为棘手的时期,稍微不小心,很容易发生偏差。这时期的教养最好是知识及生活并重,并且特别注意子女交友的状况,以确保正常。高中阶段,要逐渐放手,让孩子自立,打好大学阶段离家独立的基础。考入大学以后,要鼓励孩子关心社会、国家,将来成为有用的人。成人以后,父母可以用朋友的态度来对待子女,子女却应该谨守本分,把双亲当做父母来尊重,并且随时恪尽孝道。我们在下面第七章到第十章,将分别说明各个阶段的教养重点,以供参考。

六到十一岁的孩子心性单纯活泼,十二岁时生理和心理急速变化。智慧发展到十五岁左右就会停止,最好把握时间多背诵圣贤经典。德育、体育、群育、美育都重要,不要太在意智育,有学无德有何用!

哲学家福禄贝尔(Froebel)提出“同孩子一起生活”的主张,这成为子女小学毕业以前父母的最好教养方式。人和一般动物相同,都是自然的产物。但是,又和一般动物不同,因为我们提早离开娘胎,生下来仍然难以独立,必须有人照顾才能够顺利生存下来。

婴儿刚出生时,完全缺乏自己求生存的能力,尿布湿了、肚子饿了,都无法自理。这时候照顾婴儿的人就成为婴儿的外在世界。若是照顾得很好,能够满足婴儿的需求,婴儿就会对外在世界产生信心和安全感。

同类推荐
  • 爱得对,父母不会累

    爱得对,父母不会累

    亲子教育圣经!本书内容提要:现代父母常感叹和孩子之间出现了代沟,种种以“爱”之名但掺杂了太多的期望的行为。反而让孩子产生了抗拒。父母对孩子的爱出自于本能,但并非所有爱的方式都是正确且理智的。爱得对,爱是最好的沟通方式;爱得不对,爱反而会变成压力和障碍。本书分成七大部分,从42个法则,指导父母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爱孩了,教养孩子不仅变得轻松、愉快,也能培养孩子乐观且正向发展的人格。
  • 家庭教育口传书

    家庭教育口传书

    对于孩子来说,我们应该是父母,而不是家长。家庭教育不只是提高孩子的素质,更是提高父母的素质。“幼稚”是毕竟阶段,也是他们的快乐。身为长辈的我们,狭窄的界定了成功的定义。其实,当总统是成功,当小丑也是成功。对孩子的爱需要理性,需要节制。盲目地爱孩子的父母,是犯罪者,是侵略者。孩子是孩子,不是父母攀比的玩物。儿童更接近于动物。如果一个孩子缺乏快乐的童年,那么他不能得到健康的成长。与学校的“批量培养”相比,家庭更应该是培养“个性”孩子的地方。我们常常以“望子成龙”的名义,剥夺了他们最低限度的快乐。家庭教育需要把孩子当成孩子,也要把孩子当成大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
  • 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中国篇)

    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中国篇)

    本书让您迅速了解大师教育智慧的核心内容,从而能够轻而易举地亲近和理解世界教育大师的智慧,感受世界经典教育方法的巨大魅力。对于那些渴望获得成功的教子经验的中国父亲和母亲来说,本书是一部有很大参考价值的家庭教育读本,甚至可以说是一套权威而完善的教育宝典。汲取榜样母亲科学的教育理念,成就优秀孩子辉煌的发展轨迹。本书介绍了近现代中外36位成功母亲的教子经验,这些“榜样母亲”的教子经验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哲理,在中外家庭教育的历史上有着广泛的影响,意义深远,而且她们的教育智慧在今天的实践中依然不断地被运用。
  • 100个亲子智力游戏

    100个亲子智力游戏

    幼儿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子,拥有什么样的才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年时期的生活经历。而经过实践证明和专家验证,游戏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积极的成长经历,并大幅度地提高其智力和思维。本书经过编者精心设计,涵盖了适宜幼儿智力成长的六大类游戏:肢体成长游戏、思维故事游戏、猜谜游戏、造型能力游戏、趣味数字游戏和科学异想游戏。这些游戏对幼儿来说,都是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游戏,相信一定能给可爱的孩子们带来乐趣并提高他们的智力。
  • 好父母如何陪伴独生子女

    好父母如何陪伴独生子女

    因为今天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也罢,其实在今天是差不多的一个群体。但之所以提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也罢,还是感觉独生子女好像本身就代表一类人,一类让父母比较头疼的一类人
热门推荐
  • 伪神传说

    伪神传说

    他曾是一位废材,受到了多少白眼;他曾是威仕特的一位少爷,可是就连下人都敢欺负他。终于,他哥哥历经艰辛帮他拿到了一块足以改变他命运的东西——召唤石。可是,就当他能证明自己时,却发现有了实力后,他的命运变得越来越不可测......
  • 大神归来:网游第一女盗贼

    大神归来:网游第一女盗贼

    当大神归来,昔日的一切,是否还是原样?当大神归来,身畔的你,是否依然荣光?我有一群视死如归的兄弟!我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我们在繁华之中谱写盛世豪歌!睁开眼,我便可与天斗!闭上眼,我便能让魔哭!这便是我。我便是——第一女盗贼!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轰炸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轰炸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军用飞机是直接参加战斗、保障战斗行动和军事训练的飞机总称,是空军的主要技术装备。
  • 偷心魔女

    偷心魔女

    记忆中的生活总是最美好的,“四大家族”中的少爷千金各个都有着迷人的相貌,几人情同青梅竹马,但随着年龄的曾长,不如意的事情频频出现,几个身世地位不凡的俊男靓女在一块在情感上难免会出现些许摩擦,南宫瑞雪的容貌可谓是倾城倾国,身边的少爷无不为之心动,众人的追求她选择的对象又是怎样?
  • 重生首席女王

    重生首席女王

    朴智京从小便是优等生,琴棋书画样样皆精通,天资慧聪,模特般的身段,明星般的脸庞,学士硕士全奖学金毕业,唯一的缺点----出身贫困。从贫困里咬牙走过来的她终于熬成了高翻署的英法双语翻译,岂料因为没有身世背景,只能与首席之座望尘莫及。一个不可能的意外,气极绝望奔跑的她被从楼顶而落的三小姐金敏儿砸个正着,一觉醒来,发现自已竟然。。。灵魂附到了这位除了出身良好外一无是处且年仅18岁的三小姐身上,这位小姐虽然出身高贵,却是不折不扣的人生功课菜鸟。看她如何扭转自已及这位三小姐的人生,实现人生爱情理想。
  • 鬼神传

    鬼神传

    《鬼神传》,据首都图书馆所藏咸丰七年(1857)刊本校点。书中不题撰人,孙氏谓“作者广东人”当是据故事多发生在广东而推断。全书包括十二个故事,有一回演一个故事,也有数回演一个故事者。柳谓此是“小型的袖珍本。”
  • 重生:将门毒女

    重生:将门毒女

    重生一世,毁掉他们用血汗铺下的成王路,为复仇边关苦熬十载,搅乱他们的结盟团!--情节虚构,她要除叛徒,请勿模仿,落得穿心一剑而死。直到死亡的前一刻。灭毒母,五岁丧母孤苦无依,撕烂伪淑女的假面具,终于羽翼丰满而归,却在宫廷政变当日从正主变成小三,踩烂渣男的假真心,北唐瑾才看清这一切
  • 修仙之如此女配

    修仙之如此女配

    在她师父的教导下,齐华走上了另样的女配之路。谁说女配一定要翻身,在我的生活中我就是女主,虽然穿越到书中,齐华誓将女配进行到底。我走自己修仙路,女配就是不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