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3500000008

第8章 全因果

之所以人们热爱故事和文学,是因为生活中的万事万物之因果,都是完全存在和必须对等的,也都因为是他在全因果关系中的超越与“走偏”。然而最终,是完全因果的。而人们所经历和经验的,却又往往是因果疑惑和不够等待,或等待悬殊再或恰恰相反的。而故事或小说——需要展开的,正是那应该存在并对等却又偏偏相反或对等悬殊的情感与事物。所谓的完全性,终于盛至文学峰巅、而今还被全世界所有的作家和读者喜爱有加、奉为文学之正典、正经的现实主义,是说因果在故事中的无处不在,哪怕一片树叶的飘落,不在秋天你就必须告诉读者它为什么可以飘落。那遮隐的、悬殊的、相反的,被作家的现实主义之笔,缓缓地展示开来,终于让读者看到被遮蔽、不对等的表面以下流失、转化、毁灭的那些因为和所以,是现实主义的动人之所在。每个作家一次次的写作,一部部捧到读者面前的故事,都是为了一次又一次地证明因为和所以的完全存在性与完全对等性。人、事、物,都几乎“事出有因”。事出有因是现实主义构置故事和描写人物时人人都必须遵守的基本法律;是被所有的作家、读者和研究者共同制定并遵守的坚实条约。因此就是对现实主义法则的越轨和冒犯。越轨的冒犯,时间与空间,都在全因果中展开、延伸和运行。万事与万人,没有无因果的关联,没有无因果的纠结。现实主义写作的要务之一,就是要在故事中逐一清晰地展开那种种被隐含、被遮蔽和被转化的因与果。在这种因果中塑造人物,传递思考,从而最终展开并证明读者看不见的那种因或果的存在性与对等性和因果无处不在的完全性。

基度山伯爵为什么有那么重的复仇心理与行为?那是因为他有了那么重的冤情和伤害。有多少重量的因为,就有多少重量的所以。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见到喀秋莎·玛丝洛娃时,为什么会从此开始不停地懊悔与忏悔?那是因为他的内心中有个“精神的人”与“兽性的人”在不停地搏斗与挣扎,让他的灵魂受到了人性不安的折磨和催促。喀秋莎·玛丝洛娃最终没有嫁给她爱的聂赫留朵夫,而嫁给政治犯西蒙松,有时是由内向外的喷射,并不是因为她更爱西蒙松,而是在她看来,政治犯们“都好得出奇,不仅以前从未见过,简直无法想象”。西蒙松比起聂赫留朵夫,可以背叛他身处的上流贵族,是因为他发现了沙皇制度的黑暗和贵族阶层的残酷与虚伪。一切的跌宕起伏、起承转合,都有其因果,哪怕是人物的一丝感情的变化和目光无意之一瞥。一部《复活》,正是一部全因果方方面面、网罗内外、无处不在的因果展示图。喀秋莎·玛丝洛娃精神的亮光,其故事和人物言行间所连缀相接的因果关系,聂赫留朵夫最后在灵魂上由暗而明的结果,都有其世界、环境和他们内心思考经历加在一起的完全合理性与必然性。原因越是复杂,所以越是让读者感佩和难忘。结果越是让人难忘,条件必然越是充分与必然。

伟大的作品,一定都是在这种被遮蔽的因与果中不断地寻找与探寻。你发现提示的原因,决定你的故事结果和人物完成后给读者带来的感染力和感慨度。这是生活的本质在决定故事中因果的本质。在你展开、提示的因与果的关系中,因与果愈是隐秘、愈是不为人知,你的价值则愈大。而揭示、展示的方式与方法则为作家的个性与才华。二者的结合不仅构成了全因果写作,也构成作品成败与经典的高度。只不过《基度山伯爵》在因与果上腾挪展示的多为事物经过的因与果,1全因果

一九一二年那位一生压抑的天才,而《复活》展示的则更多是人的心灵中的因与果。前者把事物隐蔽的因果一步一步地揭示出来给人看;后者把人人都以为不存在的因果从人心里培育出来给人看。前者的因果为明因果、显因果,而后者的因果则为隐因果、深因果、心因果。

在全因果的写作中,追求隐因果和深因果,是每个现实主义作家的理想与梦想。

在托尔斯泰的三部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中,我们无法评判哪一部更为伟大和棋高一着,但在人物和故事的全因果叙述中,它们对隐蔽在人物内心和社会深处隐因果的展开和揭示,却是递进的、变化的。在小说人物内心隐因果的维度上,陀思妥耶夫斯基则走得更远、更深邃,更有一种灵魂深处的光芒从那种因果中折射出来,却没有他同时代那些现实主义正典作家更为受欢迎,照耀着读者和后人之写作。从十九世纪全因果的写作中,因与果互相纠葛,又互为因果,许多时候,因果混合,因决定着果,果又产生因,并使原来的因为(或所以)发生变化,成为新的因。所谓的对等性,是指全因果中事物有多大的原因,就有多大的结果。这就是故事环环相扣,人物丰富复杂和全因果的现实主义广为人们接受的魔力。但就故事被阅读和接受而言,在小说中全面、完整地写出一部零因果的小说时,巴尔扎克、雨果和福楼拜们,以及狄更斯那个年代几乎所有的作家,在故事与人物的因果中,不仅追求毫无漏洞、周全可信的百分百的因与果的全面性与对等性,还共同追求人物与社会的因果性。无论是因为社会才有了人的内心复杂的显因果,还是因为心灵才映照出社会、世界复杂的隐因果;无论是在当年就阳光普照的前者的因果互动,还是后来渐热、更热的隐因果故事的揭示性写作,这都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对全因果的推进与丰满。但是有一点,无论是文学的前行与有人以为的文学之倒退,而催生二十世纪文学和零因果、半因果孕育的,原来的呈现方式,是后者隐因果的力量与推动,而非全因果中的显因果。

一棵果树,在一种情况下,没有条件的结果。所有的故事与情节、人物与心理,在你以同样的养育和努力,同样在风调雨顺中,它给你的回报一定是一样的。但在另一种情况下,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气候,同样的培育努力,其结果,你的回报也许要比上年大得多或者小得多,甚或颗粒不收,只留无奈与哀伤,在诸多的写作秘密和写作规律中,无形无状地挂在果树上。这样的结果,表面看是违背因果的、不合情理的,但仔细追究,一定是某种原因增加了、增大了。那些增多的不被你发现的原因,正是果实增加或减少的条件。比如虫蛀或果树的大年或小年。把这些不被注意、发现和隐藏的原因加上去,因为和所以这架写作的天平,其实仍然是对等的、必然的、完全一致的。然而,在全因果的写作中,作家要发现和描写的,恰恰不是那些读者完全可以在生活中感知和看见并经历的那种百分百的因果——明因果,但那些读者和论者及文学史的作者会以冷淡与讥嘲,而是他们要通过你的写作,去发现表面看是不存在或者存在而不对等的因与果——隐因果或说暗因果。读者通过你的写作发现世界上他们怀疑的因与果——“原来如此”——的完全存在性与完全对等性。这种对因果的重新发现与理解,就是读者的期待与作家的共鸣。时间会纠正这一切,会对在文学上因冒犯全因果而有着独特并卓有艺术价值贡献的人报以微笑和击掌。秋天到来,树叶必然飘零;一百斤的努力,结出一百斤的果实,这是常识,不是文学。春天到来、万物不绿,一百斤的努力结出一千斤、一万斤的果实或颗粒不收,这才是文学。但作家要让那个过程成为真正的文学时,就要一步步地在故事、情节、细节和人物中,有时是由外向内的渗入,用语言去揭开春天到来、大地不绿和一百斤的因为结出一万斤的所以——那对等性中隐藏的九千九百斤的因为在哪儿。反之,一万斤的因为,只有一百斤的所以之结果,那么,你的笔就要去展开那九千九百斤被掩盖、遮蔽和毁坏、消失的结果是什么,去了哪儿。而最终,还是要给读者证明全因果无处不在的完全性和因为与所以、条件与结果的完全对等性。

2全因果局限

由全因果环链的现实主义因果故事,终于在鼎盛之后,让作者、读者都感到了它的局限和单调,宛若四季如春、岁岁碧绿,虽然美好,但久长至此,不免给人一种被封闭的乏味样。全因果小说中的人物是一种社会人,经验更为注重集体之经验。通常被中国批评家和读者合谋而识的现实主义的经典法则:“高于生活”,有时则以明的——读者可以人人所见、所触的因果方法去推进故事或人物塑造,其实正是对全因果集体经验的概括和整理。这种概括的条理,也就是十九世纪文学中“社会人”的孕育和产生。鲁迅说阿Q的头是这里的,身子是那儿的,胳膊和腿又是另外某处的——这是典型人物产生的典型章法,是社会人孕育的必需途径。这是因与果的完全一致性。现实主义对集体经验的宠爱,犹如一个农人对万物生长的大地那种笼统、模糊而又情真意切的情感。农人热爱田野上的所有,而真正收获时,他并不把一切植物、草芥都收割回家,而是挑挑选选,择优而喜。可他选择的,对你的冒犯进行惩处。莎士比亚当年的经历就是如此。卡夫卡活着时写作所处的文学环境亦是如此。陀思妥耶夫斯基当年勤奋写作,并不一定就是他所喜爱的,而是他人(家人)喜爱的——现实主义小说是读者的;现代主义写作是作者的。这话的意义,正在这儿。全因果是作家和读者业已形成的共识,一个又一个人的故事,无非就是一次又一次地证明那些读者没有看到和体验到的因果关系的全面性与对等性。在现实主义写作中,一种作家努力在社会和世俗事物中寻找那种因果的对等性和全面性;另一种伟大的作家,则努力从心灵深处证明全因果的对等性与全面性。但他们都共同明白的是以下两点:

(1)你写作中依赖的经验,越有集体性,你的作品就越有共鸣性;

(2)你写作中越是走入隐因果、潜因果——从人的灵魂(不是社会世俗的表层)去证明全因果的正确性,你的小说就越有经典的可能性。故事不能在无因果中展开,人物不能在无因果中言行。

然而,难能找到故事与人物中存在没有因为的所以,这两点的努力,都必然在不自觉中犯着一个共同的错误,那就是对集体经验的重视和对个体独有经验的遮蔽。即便陀思妥耶夫斯基写进了人的灵魂深处,达到灵魂深度的真实,他所奉献给读者的那个“灵魂”,也不能摆脱“集体”的笼罩。之所以每个读者都可以从拉斯柯尔涅科夫的灵魂颤抖中感受到自己灵魂的抖动和哆嗦,那是因为《罪与罚》中那颗“一刻也没有停止颤抖”的心灵几乎是大家——读者共有的心灵。那么,在对集体经验依赖的现实主义写作中,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个个体人——那个个人最独有、最不同的经验还有意义吗?人的梦境和瞬间意识——那种最个人的东西(情绪)还有意义吗?卡夫卡的重要作品,无一不是他个人最独有的经验、情绪、敏感与想象的结合。试想,生活与社会的法律不会惩戒于你,卡夫卡的个人经验不是出现在二十世纪文学中,而是产生在十九世纪集体经验、笼罩、统治的现实主义中,那么,他的写作会是怎样的一种结果?我们从十九世纪伟大的作品中,很难找到有类似于卡夫卡个人独有经验的存在。这不是说那个时候的作者和人们,没有个体独有经验的存在,而是独有的个体被强大的集体经验所遮蔽、疏忽、抹杀去了。直到卡夫卡的出现——卡夫卡作品的被认识——那个个体人的个体经验,才被现代写作渐次地解放出来。

全因果写作的另一弊端,是对生活和人的命运中偶然性的遮蔽和抹杀。它坚信一切都事出有因,促使我们今天回身去看此前——尤其发展了一二百年,结果必然条件。万事万物都有必然的来处和去处。有什么样的条件,就一定有什么样最终的果实。无论是安娜·卡列尼娜、玛丝洛娃、拉斯柯尔涅科夫、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爱玛·卢欧等,无论是谁,他们的言行与命运,都是必然的结果,而没有偶然的存在——既是偶然,那种小偶然也在大必然之中。在一切都是必然的全因果那儿,约瑟夫·K没干什么坏事,却在一天早上突然被捕这样的事情是完全不可能的。一个人走在晴朗天空下,因突然飞来的一块石头落在头上而死亡,在文学中也是没有意义的。然而,有时则以暗的、隐含的读者只可以体会而不可触摸的因果方式去丰满人物、深化思想和延展故事。

我们在经典的现实主义作家那儿,身处生活、环境和现实世界中的人,却又恰恰不是永远都在必然中,而是往往身处偶然中。约瑟夫·K的命运不是从必然开始的,而是从偶然开始并由这个偶然决定着他的必然和命运。偶然在文学中的合法性与偶然存在的合理性,乃至偶然对必然性在故事中的要求、管理与统治,这是零因果与全因果写作的又一根本区别之一,也是全因果写作的最大局限之一。一个人走在路上被不知从何而来的石头砸死,在全因果那儿没有意义。但在零因果中却有全新的、更为复杂和深刻的含意。把偶然呈现出来,使之获得人的和文学的必然价值——零因果所要进行的,正是全因果视而不见和有意遮蔽、舍弃的。

所谓的全因果写作,就因果关系而言,最大的特点是因与果的完全性与对等性。基于这两种局限,创作了那么伟大的作品,二十世纪文学有了新的开始。零因果写作在二十世纪上半叶获得了普遍而令人惊异的认同之后,那些对卡夫卡写作表现出崇敬之意的响当当的哲学家、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们,可以排出一个长长的真正巨龙似的队伍。仅就赫赫有名的小说家而言,就有加缪、博尔赫丝、卡尔维诺、菲利普·罗斯菲利普·罗斯,美国作家,1933年生于新泽西州,主要作品有《再见,哥伦布》和《波之特的怨诉》等。纳博科夫和马尔克斯,等等,那个长长的作家队伍,是一套严密成熟的“全因果”。无非这种全因果关系,在他们每个人的写作中,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卡夫卡文本的理解(不是他的生平与环境)和对全因果局限的挣脱与补充。他们的小说,对个体人的个体经验的重视与对人在集体经验中个体命运偶然性的重现,都使故事的因果关系发生了微妙、奇特和全新的变化。于是,又有新的因果关系孕育诞生了。

完全不同审美效验的小说,就此横空出世,并与零因果一样,获得了无法估说的经典与成功

同类推荐
  •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许多人不想重现汶川大地震的灾情,是因为人的生命在那一刻变得极端的脆弱与痛苦、无助与悲恸。但这是历史,这是客观。不记述这生命之苦,就不知道人类从动物世界走向衣冠楚楚、讲吃讲穿的文明历程的每一步痛苦与辉煌,这对人类更好地走向未来也是无益和有害的。
  •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人类已经迈进了21世纪,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在转瞬即逝的时光里,人们总希望自己在生活中少走些弯路,少做些蠢事,少付出不必要的代价,这就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需要增强和使用自己的智慧。本书正是通过古代那些寓意深广,耐人寻味的哲理故事,让人们在欣赏之后,确实将那些值得吸收的方法和道理转化为个人的素质,从而变得更有智慧,更有能力。本书以古代具有哲理思想的故事为依据,为了突出故事的可读性,故在其基础上重新撰写,使读者的阅读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同时,每个故事后配以简练的哲理点拨,让读者欣赏、领悟之余,自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明智、益心的作用。
  • 一个人的故乡

    一个人的故乡

    ,散文集《一个人的故乡》不仅为我们讲述了一系列关于故乡的话题,贯穿着作者全部的故乡情结和人生际遇。还让我们领略了关于故乡那份悠远的情感、那份炽热的情怀、那份纯情的寄托
  • 一脉风骨

    一脉风骨

    这是由徐怀谦编写,全书共分6个章节,旨在警示国人,大力提倡读书。具体内容包括《艺术家的童心——读丰子恺〈缘缘堂随笔〉》《猛虎与蔷薇——读余光中散文》《蓝田日暖玉生烟——臧克家散文的艺术特色》《寂寞学术悲凉人生——读〈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不是我,是风?——读〈反思郭沫若〉》《同样是书生——读周一良〈毕竟是书生〉《文化的良心——关于〈不合时宜的思想〉与〈思痛录〉》等。
  • 爱情卷(文摘小说精品)

    爱情卷(文摘小说精品)

    百篇美文,百种人生态度,蕴涵了大师们感悟自然,体验人生的情愫。阅读本书,流连于名家名作中,体味亲人的爱,朋友的关怀,使干涸的心灵得以滋润,枯萎的生命得以激越。共赏隽永不朽的作品,透过名家笔触,感受唯美。翻开本书的那一瞬间将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享受阅读之乐、感知之乐、人生之乐。所选文章篇篇脍炙人口,堪称人类语言文字之杰作。
热门推荐
  • 汉皇刘备

    汉皇刘备

    21世纪一个平凡的灵魂,无意间穿越千年,成为了少年刘备。历史上,和曹袁的官宦世家比起来,明显先天不足,草根出身的刘备,依然在年过花甲之时建立了蜀汉,开创数十年之基业。那么,后世跨越时空而来的灵魂,在成为刘备后,他会给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带来什么呢?能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存活下去吗?能继续成为一代雄主吗?能一统天下,再造大汉吗?希望本书能给读者朋友们带来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三国,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刘备。期待大家的支持,谢谢。感谢起点论坛封面组提供封面!感谢美工醉爱荼蘼!书友交流QQ群108714372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超市营销新思维

    超市营销新思维

    本书由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第一章认识超市营销;第二章超级市场开发策略;第三章超级市场形象营销策略;第四章超级市场促销策略;第五章超级市场价格营销策略;第六章超级市场顾客需求营销策略;第七章超市品牌形象策略;第八章超级市场公关营销策略;第九章超级市场发展营销策略;第十章超级市场营销活动控制与考核。
  • 邪帝的杀手妻:倾城皇后

    邪帝的杀手妻:倾城皇后

    【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呵,顾姑娘没有经历过,不会是打着幌子,在洞房花烛夜,割开手指装初夜吧!”这是某人与她争锋相对时对她的讽刺,却没想到一语成真。洞房花烛夜,她与他不越雷池,她割开了他的手指!
  • 寒假

    寒假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风鸣天下

    风鸣天下

    风铭辰,现代豪门世家的掌舵人,夺得权势,却不愿背负责任。叱咤一生,却无奈英年早逝风鸣辰,穿越时空夹缝,成为古朝年幼公主。朝堂争斗,宫廷倾轧,江湖风云,强势恣意的她,便向这男尊女卑的时代发出挑战。决定这世也要登上权利高峰。苦心经营十几载,夺取军政大权,开疆拓土,培养符合心意的继承人,到达权力巅峰后,不愿背负责任的她,又将如何选择?前世冷清理性的人,这一世是否会收获感情?一切判断都还为时过早,且看她这恣意的新生吧!从宫廷到江湖,从江湖到战场,从战场到朝堂,从朝堂到天下,场景在变化,人物在变化,情感也在变化,但那个目标——始终就在前方也许不及言情浪漫,不及玄幻炫目,但绝对是一段传奇,一个女强人在古代的传奇。有起落,有成败,有理性,有失控,有朋友之情,兄弟之义,知己之助,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女主一路走来,不断适应,不断成长,不断改变,用她的一生书写着这段传奇。############################################后宫里的疑隙争斗,她冷眼旁观,甘当棋子,究竟存何目的?金蝉脱壳,踏入江湖,一场十年的惊天阴谋悄然袭来,正非正,邪亦非正,游走于正邪之间,谁才是最大赢家?战场之上,指点江山,快意恩仇,建立军功,震惊四野,遗世留名!朝堂之中,皇储之争风云再起,皇帝亲征,命在旦夕,摄政公主,应运而生。一切似乎圆满,又是什么横亘命运之中,背叛袭来,友人垂危,风雨满楼考验年轻政权,是命定天成,还是人可胜天……一部历史正剧即将拉开序幕敬请关注杳的新书《风鸣天下》********************************************************PS:某杳率剧中主创人员立于书页,雁过拔毛,人过留票,啥?米票,那就留下评论懒得写?那就收藏吧!虾米?放不下啦,多点两下总可以吧。不然,嘿嘿,辰辰,功夫练得怎么样了,给大家施展施展,不用收敛,放开手脚大胆的干,人在江湖飘啊~~哪能不挨刀啊~~哼哼~~############################################在作者专栏留言的亲们,不是杳不理大家,而是无法回复,希望亲们谅解,不是杳偷懒哈!在书评区的留言,杳一定会回的!推荐杳的新坑《赫连云凉》重生异世江湖,深陷门派之争,生死身世之谜,再看风云朝廷。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篮球高手

    篮球高手

    一个沉寂的篮球天才,偶遇一个神秘的教练,至此,潜力被激发,实力得提升,从此走上一条大杀四方的篮球之路,展开了一幅热血技斗的画卷。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 智慧修身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智慧修身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本书内容包括提高自身素质、打造完美个性、微笑的永恒魅力、好个性助你成功、富有内涵的秘诀等共8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