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3100000040

第40章 法国歌剧(3)

古诺的《浮士德》首演于1859年,在巴黎抒情剧院上演了五十七场;虽然遭到一些小的质疑,但很快这部歌剧就在世界范围内流传开来。令人吃惊的是1969年3月3日,它在巴黎歌剧院上演时首次加入了芭蕾。1875年巴黎歌剧院新建筑落成庆典上,还上演了这部歌剧的第三幕。1887年该剧上演次数达到五百场;1905年7月28日举行了一千场演出庆典。

Marston发行的录制于1911年至1912年间的版本,是法国EMI公司的十一部歌剧系列中的第二部。如果你想知道一百年前《浮士德》是如何被演出的,这套全剧录音就是最好的答案。就像巴黎歌剧院当时的惯例一样,录音删除了第二幕瓦伦丁著名的咏叹调“Avantdequitterceslieux”。这样一首男中音最宠爱的歌曲被删除,在现在看来简直是无法理解的;因此作为补偿,CD附赠了亨利·阿尔贝的录音。

在歌手的选择上,EMI公司并不是只用巴黎歌剧院的演员,而是选择巴黎最好的歌唱家来录制唱片。女主角珍妮·坎普莱冬(JeanneCampredon,1884—19?)学于巴黎音乐学院,1908年在巴黎歌剧院首次登台;1910年8月25日首次饰演玛格丽特一角,获得“雷鸣般的掌声”,这也成为她最拿手的角色。坎普莱冬事业的顶峰是1927年在法国首演的理查·施特劳斯歌剧《玫瑰骑士》中饰演元帅夫人,这个角色她至少唱到1935年。坎普莱冬有着新鲜而年轻的嗓音,而且声音的表现力十分丰富,既能表现得十分抒情,又能轻松地应付困难的花腔,还充满了能量感,在重唱中穿透力极强。她的录音非常少,似乎就只有这一套歌剧。饰演浮士德的男高音莱昂·贝伊勒(LeonBeyle,1871—1922)生于里昂,1897年在巴黎歌剧院首次登台,角色是奥塔维奥(《唐璜》)。1898年他转到喜歌剧院,之后的十五年,他都是首席男高音。他的剧目范围很广,包括十八到十九世纪所有法国传统歌剧、普契尼、马斯卡尼,甚至还有瓦格纳《漂泊的荷兰人》。他还首演了很多现代歌剧。有意思的是他很少唱《浮士德》,至少没有在巴黎唱过;不过在唱片中他还是演释得非常流畅的。另一位来自里昂的是饰演梅菲斯托菲勒的安德烈·格雷斯(AndreGresse,1868—1937),他的父亲莱昂·格雷斯是巴黎歌剧院顶梁柱式的男低音。格雷斯学于巴黎音乐学院,1896年在喜歌剧院登台;在那里唱了几年后,1901年转到巴黎歌剧院。他参加了几部重要歌剧在法国的首演——莫扎特的《后宫诱逃》(奥斯明)、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马克王)和《帕西法尔》(提图雷尔)、马斯奈的《堂吉诃德》(桑丘·潘沙)。格雷斯在1902年至1912年间留下了不少录音,最理想的就是这套歌剧。

比起1911年录制的《卡门》,这套《浮士德》的录音质量明显提高了,背景噪音少了,音质也更加真实清晰。

1930年由Odeon公司录制的《浮士德》全剧是许多唱片收藏者梦寐以求之物。

这个版本在很长时间内只有78转唱片,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LP转制才姗姗来迟。

至于Andante发行的这套CD,完全是《浮士德》的终极版本。这套CD共有四张,除了1930年全剧版,还收录了1930年Polydor的剪辑版,以及将三十年代以前几乎所有著名法国传统歌唱家演唱《浮士德》重要片段的录音拼在一起的版本。

这个1930年版本如此出众,得益于强大的演员阵容,首推梅菲斯托菲勒的饰演者马塞尔·如尔奈(MarcelJournet,1867—1933)。这位男低音歌唱家长达四十年的职业生涯异常显赫。他学于巴黎音乐学院,1891年在法国的蒙彼利埃首次登台。

如尔奈在巴黎歌剧院、纽约大都会、伦敦科汶特和米兰斯卡拉都有着重要的位置,统治了二十世纪的前二十五年;尤其是1915年至1925年在斯卡拉,是他歌剧事业的顶峰。在这个版本中,他有着深思熟虑的、强劲的嗓音,塑造了异常生动的梅菲斯托菲勒。玛格丽特对于任何女高音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既要在“珠宝之歌”中轻盈无比,又要在重唱场景中表现出戏剧性的能量。女高音米莱耶·贝尔通(MireilleBerthon)的音色中具有偏暗的色彩,与饰演浮士德的凯萨·维扎尼十分搭调,而她在“珠宝之歌”中的灵活表现又非常完美。维扎尼毫无疑问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浮士德的塑造者,他的典型的法国优雅中,带有一丝真实主义的色彩。指挥家亨利·彪塞(HenriBusser,1872—1973)对于这个录音贡献巨大。这是一位深谙法国歌剧之道的大师,他跟随弗兰克学习管风琴,和吉劳学习作曲,有一段时间还是古诺的秘书。

马斯奈和他的关系尤为密切,在马斯奈去世之前,他们的友谊保持了二十年。1893年彪塞获得了罗马大奖,回国后开始指挥生涯。他与德彪西的关系也很好,指挥了《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第四场的演出。他对《浮士德》的诠释完全立足于法国传统,速度流畅,无可挑剔,带有强力的权威性,对于后来的版本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力。

法国浪漫主义歌剧的顶峰是马斯奈,他写了超过三十部歌剧,而似乎只有《玛侬》和《维特》最受欢迎,经久不衰。马斯奈的歌剧是完全法国式的浪漫,极尽细腻之能事,咏叹调、重唱已经完全融合在戏剧中。听他的音乐,节奏变化是如此频繁而微妙,旋律与语言结合得那么完美,乐队的色彩是那么丰富;在他之前的法国作曲家,比如比才,立刻就显得粗糙了。

《玛侬》的音乐是一种华丽与悲剧之间的强烈对比,给人带来的震撼也是巨大的。历史上头两次录音都非常优秀。1923年版本是EMI歌剧系列最后一个录音,很可惜还是声学录音,整体效果干巴巴的,乐队的色彩始终像蒙了一层雾霾。虽然在音响效果上差了些,但歌手们表现优异。饰演女主角的范妮·海尔迪(FannyHeldy,1888—1973)生于比利时,从列日音乐学院毕业,1917年首次在巴黎喜歌剧院登台。在职业生涯中,她主要饰演茶花女、朱丽叶,当然还有玛侬。她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有二十年都是法国歌剧舞台上的明星。海尔迪还在科汶特和斯卡拉演唱过,1926年托斯卡尼尼邀请她在斯卡拉演唱两个重要角色——梅丽桑德和露易丝。海尔迪的音色并不是最美妙的类型,音量也不算最大,但非常可爱,从来不会刺耳,而且充满了能量;在音乐上她相当准确而细腻。与海尔迪演对手戏的让·马尔尼(JeanMarny,1885—)并没有输给后来的对手们,他的演唱非常优雅,咬字清晰,分句精妙,让人领略到典型的法国风格。马尔尼在法国的歌剧生涯还是很辉煌的,除了在喜歌剧院,他还是马赛、蒙特卡洛和其他法国大省的歌剧院主要演员。

指挥彪塞无疑是马斯奈最权威的诠释者,成为后来者的标杆。

同类推荐
  • 世界美术史

    世界美术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此,我们组织编辑出版了这部《世界文化史》。本书按地域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以通俗易懂的散文文化表述,追求一种和谐而有趣味的阅读快感,办求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结构上整合串缀,散点透视的方法,有机地把世界文化史中特别耀眼的闪光点组织成绚丽多彩的画卷,每篇文字约千字左右,避免过分的学术化,内容上举凡哲学、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科学、宗教诸方面,皆有涉猎,把握文化发展的脉络。
  •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董其昌的书法艺术》介绍了董其昌的生平事迹、书法艺术特色、书法作品赏析等内容。
  • 拉斐尔艺术(全集)

    拉斐尔艺术(全集)

    而在大师的诗作中,我们更能领会他对生命的感悟:“…日夜轮转,1520年4月7日,我们得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大师的性格。太阳总在西沉之后重新升起,而在无言之中,拉斐尔在罗马病逝.年仅37岁。从后人对他的追随和批判中。然而,大师死后一百年里.他的艺术作品越过阿尔卑斯山脉,跨过浩瀚的地中海,影响了整个欧洲的艺术风气。从拉斐尔留下的数封罕见的书信中,我的死亡悄然降临。”,我们得以更深入地了解拉斐尔的一生对世界艺术的贡献与影响。他的身后留下了尚未完成的《圣容显现》等画作以及梵蒂冈宫殿的装饰工作
  • 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其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出于一种朴素的愿望,为了让大家对艺术有一个基础性的认识和理解,王志艳精心编撰了《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 百变魔术:戏法背后的故事

    百变魔术:戏法背后的故事

    以魔术为主题的饕餮盛宴,带你进入神奇的魔术世界领略百变缤纷的魔术传奇,让你在最短时间内学会最吸引人最能提高人气的技巧。
热门推荐
  • 人间(中)

    人间(中)

    “《谁是我》中,我发现我不是我,我质问谁才是我?我历尽艰辛终于找到自我,我却痛苦逃避真实的我。兰陵王面具神秘依旧,又是谁躲在蓝衣社的背后?我携带密令,远赴美国,却遭致命阴谋,被判终身监禁。肖申克州立监狱,我已死为幽灵,又复活为英雄。人间的传奇正在继续……”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蓝瞳女王

    蓝瞳女王

    因为有一双蓝色眼睛?就要她性命?逃出生天,却进入另一个惊天阴谋?还是原本一开始就有太多恩恩怨怨?一个女子的另类变强之路!
  • 生命之树

    生命之树

    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也是英语世界中最伟大的现代诗人之一,歌德堡诗歌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叶芝一生创作丰富,深受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的影响。《生命之树》这本散文集反映了他受到雪莱诗歌、布莱克浪漫主义、爱尔兰民间神秘主义等多方面的影响,是叶芝文学思想与艺术思想的结晶。
  • 若是爱已成伤

    若是爱已成伤

    他多希望能将她捕获,永远安放在身边。在故事之初,她已死去,却一再影响着这个豪门世家的命运……她是一个通灵少女。美丽,寂寞,出身低微却高贵如莲。他是一个富家子弟。英俊,孤独,心机深沉,满身往事。然而,世俗的目光只能紧紧拥抱,挣扎在万丈深渊……
  • 文学与戏曲(和谐教育丛书)

    文学与戏曲(和谐教育丛书)

    本书从我国古代的神话与仙话开始,介绍了文学戏曲产生的背景和经过,以详实的历史记录和客观的文字笔调书写了文学戏曲的种类、内容,给读者展开一幅全面而生动的总览图。
  • 有病不要乱求医:长命百岁的绝世真经

    有病不要乱求医:长命百岁的绝世真经

    中医认为,病是病根,症是症状,有着明确的区分。很多症状是人体自愈现象。抑制症状,可能是多余的关照。发烧和食欲不振是世间的两大名医;疼痛是上帝送给人的礼物。中医讲究以毒攻毒,以病治病。“治风用风,治热用热”,健康需要“大局观”。小病不断,大病不犯。有“病”不一定是坏事。从来不生病,一病就要命。没“病”不一定就健康,也可能是免疫系统不够敏锐。“药不暝眩,其疾不愈”。要区分药物的副作用与瞑眩反应。中医讲究“虚不受补”,小心被补品害惨。免疫力是把“双刃剑”,开非越高越好。 本书以真心的关照,希望每一位朋友都能真真切切地照料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 这样做事没压力

    这样做事没压力

    在我们身边,常常听到这样的感慨:唉,真累。确实,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无论年龄大小,也无论处于什么阶层,累,成了大多数人的生活常态。有人说:能不累吗?中小学生要应付学业,大学生愁于就业,工作的人谋求更高的工作岗位和更适合自己的职业,更别说复杂的人际关系带给我们的困扰。
  • 媚情,冷面阎王老公

    媚情,冷面阎王老公

    他说爱她一辈子,却在她出差的时候与别的女人,在他们新婚的床上苟且,默默转身,走开,三年后,偶然相遇。他说:你这辈子,都是我的。她却只是淡然一笑,转身拉了一个垫背的,不想却是世界闻名的心脏科的医生,还是传说中的冷面阎王。
  • 创新力

    创新力

    《创新力》对创新力的本质与创新力的灵魂,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原理与创新原则,创新意识与创新潜能,创新力的激发,提高创新力的意义、方法和途径,以及为培养提高创新力创造舞台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本书向人们诠释了科学思维的本质及多种思维视角的魅力,以及运用科学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