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3100000031

第31章 欧美头牌指挥明星(2)

1939年的贝多芬“合唱”交响曲比起两年前在BBC的现场效果要好得多,是托斯卡尼尼指挥NBC乐团在卡内基的演出实况。托斯卡尼尼多次指挥“合唱”的录音变化不大,这个版本速度略快一些,但音响效果非常容易接受;第四乐章这次终于使用德语演唱了。在NBC录音中,其他的优秀作品包括LYS的德彪西、舒伯特、贝多芬、门德尔松、舒曼的交响曲和俄罗斯音乐,当然还有意大利作曲家雷斯辟基的三个“罗马”。德彪西集宏伟和精致于一体的作品正好和托斯卡尼尼的风格不谋而合,只比德彪西小五岁的他是1908年《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意大利首演的指挥者。他从很早就开始公开指挥这些在当时被看作现代音乐的交响作品——1905年指挥了《牧神午后》前奏曲,1906年和1907年指挥了《云》和《节日》,1909年指挥了《大海》,1918年指挥了《伊比利亚》。其中《大海》是能充分说明托斯卡尼尼指挥天赋的作品,这个曲目他留下了六个录音,尽管没有大的差别,但毫无疑问1940年的版本是其中最著名的。LYS的第二集的三部作品都是较早的现场广播录音,而非官方录音。关于舒伯特的交响曲,托斯卡尼尼与NBC交响乐团演出过第二、第五、第八和第九。门德尔松的《芬格尔山洞》序曲的录音不同于RCA公司1953年的版本,而是较早的1945年现场。舒曼的第二交响曲也是他仅有的两次录音中的1941年版。Music&Arts公司发行的两张托氏指挥的俄罗斯音乐都是商业录音之外的广播现场录音,包括柴科夫斯基的《曼弗雷德》和“悲怆”交响曲、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一交响曲和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这些都是装饰性很强的音乐,在音质上片在1942年6月1日运抵美国,随后制成十份拷贝。原本斯托科夫斯基想指挥这次美国首演——他在这部交响曲之前已经指挥过肖氏第一、第三、第六交响曲的美国首演——但这次面对托斯卡尼尼不得不做出妥协:托斯卡尼尼指挥广播首演,而斯托科夫斯基指挥音乐会首演。1942—1943年音乐季,这部交响曲成了美国音乐会的热门曲目,至少演出了六十二场。广播首演质量已经很高了:第一乐章中拉威尔波莱罗式的渐强稳步推进;第二乐章的谐谑曲处理得格外抒情;第三乐章中巨大的管风琴般的和弦与弦乐的宣叙调发出青铜般的金属音质;末乐章的速度快得让人不能呼吸。虽然演出成功,托斯卡尼尼却并不喜欢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RCA的数码转制并不太理想;OpusKura要高明得多,特别是在低音弦乐器和打击乐器的质感上有明显提升。

1939年的贝多芬“合唱”交响曲比起两年前在BBC的现场效果要好得多,是托斯卡尼尼指挥NBC乐团在卡内基的演出实况。托斯卡尼尼多次指挥“合唱”的录音变化不大,这个版本速度略快一些,但音响效果非常容易接受;第四乐章这次终于使用德语演唱了。在NBC录音中,其他的优秀作品包括LYS的德彪西、舒伯特、贝多芬、门德尔松、舒曼的交响曲和俄罗斯音乐,当然还有意大利作曲家雷斯辟基的三个“罗马”。德彪西集宏伟和精致于一体的作品正好和托斯卡尼尼的风格不谋而合,只比德彪西小五岁的他是1908年《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意大利首演的指挥者。他从很早就开始公开指挥这些在当时被看作现代音乐的交响作品——1905年指挥了《牧神午后》前奏曲,1906年和1907年指挥了《云》和《节日》,1909年指挥了《大海》,1918年指挥了《伊比利亚》。其中《大海》是能充分说明托斯卡尼尼指挥天赋的作品,这个曲目他留下了六个录音,尽管没有大的差别,但毫无疑问1940年的版本是其中最著名的。LYS的第二集的三部作品都是较早的现场广播录音,而非官方录音。关于舒伯特的交响曲,托斯卡尼尼与NBC交响乐团演出过第二、第五、第八和第九。门德尔松的《芬格尔山洞》序曲的录音不同于RCA公司1953年的版本,而是较早的1945年现场。舒曼的第二交响曲也是他仅有的两次录音中的1941年版。Music&Arts公司发行的两张托氏指挥的俄罗斯音乐都是商业录音之外的广播现场录音,包括柴科夫斯基的《曼弗雷德》和“悲怆”交响曲、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一交响曲和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这些都是装饰性很强的音乐,在音质上比RCA的版本自然得多。他对柴科夫斯基的诠释没有过多的忧郁和伤感,节奏的变化也很少。这些都是他在八十岁之后的录音,但丝毫没有让人感到苍老,激进的节奏和强烈的对比仿佛是一位年轻的指挥棒下的洪流。RCA发行的雷斯辟基的三个“罗马”是托斯卡尼尼晚年最著名的录音,由著名的录音师刘易斯·雷顿在卡内基音乐厅录制,具有色彩斑斓的效果;然而CD的转制还是略显逊色。托斯卡尼尼与雷斯辟基相识多年,又同为意大利人,在诠释的权威性方面毋庸置疑。

1946年5月11日斯卡拉歌剧院“战后重开音乐会”是托斯卡尼尼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录音之一。这座于1778年8月3日揭牌的古老歌剧院在1943年8月16日部分毁于战火,接下来的三年中,剧院按照原有设计进行重建,总共耗资三亿里拉。

托斯卡尼尼自墨索里尼上台之后就拒绝在意大利境内演出,因此他能够在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在斯卡拉重新登台,的确让人欢欣鼓舞。当时的票价高达一万五千里拉(约合七十五美元),居然销售一空;当天的黄牛票更是卖到二百美元一张。托斯卡尼尼制定了全部带有反映当时心境和煽情性的意大利作品的节目单——罗西尼的《贼鹊》序曲、《威廉·退尔》的片段、《摩西在埃及》中的“祈祷”、威尔第的《纳布柯》序曲和希伯来奴隶合唱“VaPensiero”、《西西里晚祷》序曲、四首神圣作品中的《感恩赞》、普契尼的《曼侬·莱斯科》的间奏曲和第三幕,以及博伊托《梅菲斯托菲勒》的序幕。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从头到尾感人至深;当天的广播录音也被保存下来,尽管效果不佳,但还是可以明显感觉到现场狂热的气氛。

托斯卡尼尼最强的唱片出现在1952年。他在二战后曾计划去英国指挥却一直未能成行。当时最著名的唱片制作人瓦尔特·莱格在伦敦成立了爱乐乐团,克伦佩勒、富特文格勒、卡拉扬都指挥过这支专为录制唱片而成立的乐团。在莱格的努力下,托斯卡尼尼答应在1952年9月至10月间指挥爱乐乐团的音乐会,但曲目必须是全套勃拉姆斯交响曲。这是托斯卡尼尼继1939年之后唯一一次在英国的演出。爱乐乐团有着强大的管乐组,首席长笛加莱特·莫里斯、首席双簧管悉尼·苏特克里夫、首席单簧管弗雷德里克·瑟顿、首席大管塞希尔·詹姆斯、首席圆号丹尼斯·布莱恩、首席小号哈罗德·杰克森都是出色的独奏家。而弦乐器组也是高手林立,据时任第二小提琴的内维尔·马里纳(后来是著名的田园圣马丁乐团的指挥)回忆,当时许多乐手都认为,那是他们一生中参加过的最重要的音乐会。音乐会最终于1952年9月29日和10月1日在皇家节日大厅举行,第一天演出了《悲剧序曲》、第一和第二交响曲,第二天演出了《海顿主题变奏曲》和第三、第四交响曲。不少资深乐迷都认为,这不仅是托斯卡尼尼最成功的唱片,也是勃拉姆斯交响曲有史以来最好的录音版本,很难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了。从录音上来说,一扫托斯卡尼尼其他录音中干涩的问题——EMI派出了道格拉斯·拉特尔这样的顶级平衡工程师,完美捕捉了所有音乐会的细节,混响也特别完美。Testament公司第一次正式发行了这套录音,并由保罗·柏力数码转制。现场演出一气呵成的完整感是录音室录音达不到的;不仅如此,完美的细节、均衡的节奏感、细腻的音质、充满激情的演释都成就了这个不朽的录音。这也是托斯卡尼尼职业生涯最后的灵光闪现,1954年他终于告别了舞台。

托斯卡尼尼对后世影响极大,他去世时,现代风格已经完全统治了乐坛,而其中大部分指挥家都或多或少受到了他的影响;这种严谨风格一直保留到现在。

俄罗斯音乐在十九世纪已经开始为西欧所承认,从格林卡到柴科夫斯基都取得了成功,安东·鲁宾斯坦也已经成为能与李斯特抗衡的大钢琴家;而指挥家的发展始终比较缓慢。与托斯卡尼尼以大提琴家起步的经历相似,另一位指挥大师以低音提琴家开始艺术生涯,他就是谢尔盖·库塞维茨基(SergeKoussevitzky,1874—1951),来自俄罗斯一个贫穷的犹太人家庭。库塞维茨基的父母都是职业音乐家,他从小就开始学习各种乐器——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和小号。他十四岁进入莫斯科音乐与戏剧学院学习低音提琴,很快就成了这个领域的顶尖人物。1905年他与一位茶商的女儿结婚,随后移居柏林。库塞维茨基对指挥始终抱有极大的兴趣,他私下跟随尼基什上课;除了举行低音提琴的独奏会以外,他还花钱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的音乐会。1908年的音乐会包括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由作曲家亲自担任独奏。1909年回到俄国后,他成立了自己的录音公司,宣传斯克里亚宾、梅特纳、拉赫玛尼诺夫、斯特拉文斯基和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并出版他们的乐谱,将大量俄罗斯现代音乐介绍到西方。1920年之后,他离开苏联前往柏林和巴黎。库塞维茨基在巴黎举行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系列音乐会,委约并首演了拉威尔配器的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奥涅格的《太平洋231》。他还在巴黎的音乐会上演出了《鲍里斯·戈杜诺夫》《霍凡辛那》《伊戈尔王》和《黑桃皇后》等俄罗斯歌剧片段。

1924年当法国大指挥家蒙都退出波士顿交响乐团之后,库塞维茨基接手成为首席指挥,并在其后的二十五年中使这支乐团成为美国一流的交响乐团。这是该团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其声誉甚至盖过费城管弦乐团。他还领导该团创立了著名的坦戈伍德音乐节,发掘新的音乐天才,伯恩斯坦就是其中的一位。1951年库塞维茨基去世后,坦戈伍德音乐中心以他的名字命名了指挥家奖项,以表彰优秀的年轻指挥家,小泽征尔和米歇尔·蒂尔森·托马斯都曾是这个奖项的获得者。

除了少数录音外,库塞维茨基大部分录音都是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在Victor录制的,曲目涵盖了从古典时期到巴托克的漫长音乐史。库塞维茨基没有歌剧录音,他也从来不指挥歌剧,是一位比较纯粹的管弦乐指挥家。总的来说,他的风格非常均衡自然,充满了热情和活力,音乐在他的手下永远都是那么流动。与托斯卡尼尼的极度客观不同,库塞维茨基是“跟着感觉走”的指挥家,没有任何刻意为之的怪诞想法,用最自然的状态让音乐自己说话。这也是他的诠释在主观感觉上比托斯卡尼尼显得更有人情味的原因吧。

录制于1930年的穆索尔斯基—拉威尔的《图画展览会》是历史上最早的版本。

1922年库塞维茨基委约拉威尔为这部伟大的钢琴套曲配器,同年举行了首演,从此《图画展览会》就成了最流行的管弦乐作品。库塞维茨基的处理可以称得上是“范本”,速度比当今的指挥家们习惯的速度要快一些,尤其是“基辅大门”,比最慢的诠释要快了一倍。1930年的录音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高质量,与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六年后,库塞维茨基已经达到了驾轻就熟的境界。唱片上的另外三首拉威尔的作品录制于较晚的1945年和1947年,《波莱罗》流畅的速度和精妙的细节处理使整部作品层次分明,充满了张力;《西班牙狂想曲》具有迷人的梦幻色彩,也是早期经典的版本之一。

柴科夫斯基最后三首交响曲是库塞维茨基效果奇佳的录音之一。“悲怆”交响曲录制的时间最早,1930年的录音质量不亚于四五十年代的水平,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地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任何版本可以与之匹敌;拥有纯正的风格和对结构精确的解剖,同时,又具有潜在的感人力量。1936年的第四交响曲没有其他版本中声嘶力竭的叫喊,律动富有弹性,灵巧而精致,毫无多愁善感之态。1944年录制的第五交响曲让人感受到自由挥洒的效果,又不失规范;第四乐章广阔的节奏变化和强力的推进令人惊心动魄。Biddulph公司的转录由著名的MarkObert—Thorn完成,鲜活的乐器质感和声部之间的精妙平衡得到完全展现。该公司发行的另一张CD收录了RCA公司在1946年至1947年间录制的普罗科菲耶夫第一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第九交响曲和柴科夫斯基的交响幻想曲《弗朗切斯卡·达·里米尼》。两首本来就短小精干的交响曲被库塞维茨基处理得简练清晰。作为最伟大的普罗科菲耶夫音乐的诠释者,库塞维茨基早在1927年就把第一交响曲介绍到波士顿,并在1929年录制了第一个版本;1947年的版本有着更为均衡的音响和更快的速度。《弗朗切斯卡·达·里米尼》的诠释是这张CD中最有激情的作品,这是柴科夫斯基最复杂、最浪漫的音乐。相对于“老柴”的交响曲,库塞维茨基加大了力度和情绪上的对比,更强调乐句线条的处理;在节奏上丝毫没有妥协,最疯狂的段落也处于高度控制之中。

库塞维茨基指挥的西贝柳斯第二、第五和第七交响曲录制于三十年代,其中第七交响曲是指挥BBC交响乐团的现场录音,也是三首交响曲中录制时间最早的一首;其他两首都是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在交响音乐大厅录制的。他把第二交响曲的明朗和戏剧性以及第五交响曲的生机勃勃表现得淋漓尽致。库塞维茨基把第七交响曲称为“西贝柳斯的《帕西法尔》”,说明了这部总结性的作品在作曲家创作中的重要地位。他的诠释使这部单乐章的交响曲显得宏伟而富有激情。

同类推荐
  • 杂剧艺术下(生命百科)

    杂剧艺术下(生命百科)

    有路在青霄内,又被那浮云塞闭。老兄也百忙里寻不见上天梯。(许达云)仲宣,你看那一林红叶,三径黄花。一林红叶傲风霜,如乱落火龙鳞。
  • 中国古代文人画

    中国古代文人画

    文人画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地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在发展过程中,创作的主体始终是文人,创作的思想源泉是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吸收宫廷和民问艺术,在复古和创新的交织中演进。
  • 歌剧的误会

    歌剧的误会

    《杨燕迪音乐文丛:歌剧的误会》收入杨燕迪教授近年有关歌剧的散文和评论。歌剧作为特殊的艺术体裁,其间必然涉及音乐、文学、戏剧、景观、舞蹈等各类艺术品种的交叉与融通。就“音乐人文”的关切而论,歌剧自然是最适合这一解读视角的音乐种类之一,这也是杨燕迪教授近年持续关注歌剧并从事歌剧解读和批评的个中缘由。这些篇什中,有的属于歌剧原理性的散议,有的是具体歌剧的导赏性剖析,有的则是歌剧演出之后的评论……所涉及的歌剧作曲家和剧目基本属于在国内舞台上演过的“主流”,但也有一些针对从未在中国舞台上亮相过的现代歌剧的引介。
  • 著名芭蕾舞剧欣赏

    著名芭蕾舞剧欣赏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著名芭蕾舞剧欣赏》主要内容包括:关不住的女儿、仙女、吉赛尔、海盗、葛蓓莉娅、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舞姬、仙女们等
  •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讲述了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爱美的民族。所以,从远古开始,礼和乐就被提到很高的地位。孔子教学生的六种教材——《诗》《书》《礼》《易》《乐》《春秋》中,有《礼》和《乐》;孔子教学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和乐居于前两位。目中的重要性。古人说“礼别异,乐和同”,意思是说“礼”是用来别尊卑,序长幼的。也就是通过礼的规定,来制定一种社会赖以稳定的等级秩序。而“乐”,则是求得一种没有尊卑长幼之分的平等与融合,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孔子就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过于礼。”
热门推荐
  • 科海遨游(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科海遨游(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大陆漂移、神奇的极光、木乃伊心脏跳动、古希腊齿轮计算机、火星的未解探秘……这些故事充满着神奇的色彩,对于处在好奇心旺盛时期的青少年来说,一定可以引起他们对科学的无限兴趣,青少年朋友跟随本书来一次科海遨游吧!
  • 名利场

    名利场

    主人公丽贝卡出身低微,在社会上饱受歧视,于是利用种种计谋甚至以色相引诱、巴结权贵豪门,不择手段往上爬。作品辛辣地讽刺了买卖良心和荣誉的“名利场”中的各种丑恶现象,而且善于运用深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细节勾勒来刻画人物,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
  • 球为我狂

    球为我狂

    这是一本激情四射·演绎青春之歌的书,绿茵场上,他们挥洒的不仅仅是激情,更重要的是他们走出了青春期的烦恼和迷惑,收获了成熟,懂得了理解、关爱和团结。青春无悔,一如流光溢彩的画!
  • 凤逆倾城:彪悍王妃不好惹

    凤逆倾城:彪悍王妃不好惹

    ”一双带着邪异的眼眸盯着面前这个女子,宴会上的文武百官不解,诧异的看着面前的这个传说中俊美潇洒的七王爷,七王爷看到了女子眼中的似不相识,坐在大殿中央的皇帝陛下不解。这是怎么回事?众人望着七王爷的身影,竟然跌跌撞撞的向女子飞奔了过去,女子抬起头来,都陷入了一片猜测中……,“你是?”七王爷大惊。完全不顾形象,“倾世佳人,伴我身侧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亿万宠儿:首席老公好坏坏

    亿万宠儿:首席老公好坏坏

    豪华游艇上,她被男朋友献给上司却阴差阳错走错房间上错床,醒来后疯狂逃窜。命运却让他们再度相遇,他是高高在上的大总裁,而她是一个要照顾生命母亲的穷学生。为救母亲,她代替姐姐嫁给了顾家少爷,没想到新郎却又是他!一次次她被命运开天大的玩笑。她一定要跑,一定要强,她是打不倒的小强……
  • 重生之倾城有娃了

    重生之倾城有娃了

    在这个钢筋铁泥的城市里总有些人们不知道的存在,他们被称为“能者”。她司马紫薇,据说是出生时紫薇花正开,便被“亲爱的''爷爷随口起名为紫薇。她天赋异禀,她的存在就是为了保住司马家在"能者"中位居之首,以便自己弟弟顺利掌管司马家。她看透人心凉薄,却能守住本心。可当她知道原来一切竟不如自己所想,最后一丝亲情尽断时,还没来得及反应呢,竟被小人物暗害了,瞬间无语,大呼“太窝囊了”。再次意识时,自己竟成了叶倾,是父母用生命倾尽一切护住的普通高中生叶倾,还有个弟弟。不知是否是前世太苦,身体居然带有不可思议的异能,竟显得前世辛苦修炼的灵力竟如此小儿科了。没事挖掘挖掘身体的异能,领着弟弟过着小日子。叶倾圆满了,定会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幸福。可是…“妹妹,你叫叶倾,我叫慕城,合起来就是''倾城''你说是不是缘分啊"看着眼前的娃娃脸,璀璨纯净的眸子,叶倾瞬间黑线。她以为他不过是被过度保护,不食人间烟火有钱人家的单纯大少爷。却不知那只是对她,倾尽温柔,极致宠溺。他单纯如“痴‘,对于讨厌的人从不理会,客套都不会,大家习惯了,人家有这个资本。可他却领来个丫头硬要人家当媳妇,大家懂了,果然食色性也。“倾丫头,你什么时候跟爷爷回家”尼玛,一个普通高中生竟然还有不知道的身世,这啥情况,看看再说吧。“麻麻,你能给我把名字改了吗”某个小胖墩可怜兮兮地看着她,叶倾犹豫了。“臭小子,别人想叫还不敢叫呢,你还嫌弃上了”某男不乐意了。“哇哇…人家男孩子叫倾城,以后怎么娶媳妇啊”看着这如出一辙的一大一小,叶倾笑了,原来幸福可以这么简单。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此生唯愿有你,执我之手,解我千丝结。有你伴我浮华一生,足矣且看叶倾如何利用异能谱写出自己的风华,而他们又如何演绎一场倾城天下呢?【亲们放心跳,开始虽有点小沉重,情节起伏,小熊保证绝对不孽,宠的没边啊】
  • 十二条

    十二条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
  • 傲娇女邂逅情伤神医

    傲娇女邂逅情伤神医

    霍木兰这辈子最恨两个人。一个是跟她恩恩爱爱近十年,最后说“我只拿你当妹妹”的云旭;一个是在她苟延残喘的半年中,对她冷嘲热讽的沈未已。对付云旭,她手段老道得很,二话不说把他未婚妻的脸给划了,管他世人是非议论。可对沈未已的那点恨,却只得咬着牙带进棺材里去。这是一个身患绝症的傲娇女邂逅情伤神医的爱情故事。
  • 每天一堂生活经济课

    每天一堂生活经济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经济学的运用,经济学是每个希望生活更幸福的人的学问。经济学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经济学规律对生活的巨大作用。本书的文章大多以短论为主,针对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引起作者注意的事件,探讨经济中的一些问题。文章既有经济学之内的经典解释,又有经济学之外的通俗剖析,文词符合作者一贯的风格,流畅简洁,大处着眼,小处入微,让读者在坐而论道中轻松地领会经济学的高深内容。